农村办丧事那么多的礼仪如何才能记得住?

农村办丧事那么多的礼仪如何才能记得住?,第1张

太复杂了,不知道如何记,或许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一些大概的流程,一些事项也都是老人们叫年轻一辈们怎么做就怎么做,大家学一下也没错。

前段时间我62岁的岳父大人,突然心肌梗死,本来他身体一直好好的,突然说走了就走了,很难接受这个现实。

而接到消息的时候我正开着车赶往县城买菜,准备给孩子办满月酒,谁知道会遇上这样的事情,车子都马上到县城了,于是调转车头回家,然后接我老婆赶往岳父岳母家。

到家的时候,岳父在他睡觉的房间笔挺的躺着,身上已经穿了寿衣,头上盖了一张钱纸,双脚用稻草捆绑着,然后子女和女婿们就守在旁边,在床边有时候亲人会烧一些纸,还要点一盏灯,灯不能熄灭,还有香、蜡烛也点着,也是保持不断的状态,到了晚上还要守夜。

第二天请了一位师傅帮我岳父剃头发,剃完后,刀子要扔掉,用毛巾擦洗完后,还把盆里的水倒在床边,这个过程我看到了我岳父的面容,发现跟生前变化很大,有点不太认识的感觉,突然想到去年我老婆用手机给他拍过的一张照片,想到他生前跟我聊天的场景,内心百感交集。

岳父走的很突然,却发现他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不知放哪里了,找了好久,最后在一个纸箱的夹缝里找了出来,同时还找到了一张欠条,别人欠我岳父三万快钱。

还有在给岳父定遗像的时候也一阵心酸,他因为走的太突然,平时又不爱照相,唯独的一些照片还是四十多岁的时候照的,而且还不怎么清晰,洗出来后效果也不好,我老婆就说去年给我岳父拍过一张照,最后就用这张照片当了遗像,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又浮现起之前岳父跟我聊天的场景。

第二天下午准备把岳父抬到祠堂去,然后亲戚们都头戴一块白布,抬出去的时候要下跪,路上除了下着大雨,鞋子湿透以外没别的礼仪,等到了祠堂入棺的时候又要下跪,反正跪在硬邦邦的地板上,膝盖特别疼。

在之后的一些礼仪都是老人叫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做,包括吃饭、守夜等等,等埋的那一天,礼仪就多一些,好几次下跪,然后再站起来,再下跪,让后村民抬着棺材出祠堂,其他人就跟在后面,每人手中拿两三根竹片,竹片末端夹一张纸,等棺材上拖拉机的时候又下跪,然后女的不能跟着去。

后面的还有很多礼仪,其实我也都是看着别人做我就跟着做,反正就是反复的下跪,要说为什么,就真的不知道了,等回来以后,还要岳父的家人帮我们摘白布,我当时不知道这个礼仪,独自跑到吃饭的地方去了,被一个电话催着我赶紧回家,然后又要下跪,反正我已经不记得下跪多少次了。

农村丧葬礼仪看似复杂,但每个地方都有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一般都有比较熟悉的人来主持安排这些纷沓,繁杂的事务。而且每个家族都有精通这项事务的人,同时他们也会有意地培养这方面的接班人。这也算一种文化的传承吧。其实,只要你全面地接触过一两次,就能记住大概程序,其它细节方面,只需经过熟悉人的点拨。基本就能融会贯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以前,我对这方面也是漠不关心,但自从自己父母去世之后,自己亲身经历过,基本上已经比较熟悉这方面向程序。上次,一位本家亲戚去世,我就承担了知事的职位,有不懂的地方,请教长辈,也还搞得得心应手。

尽管现在的丧葬礼仪对比以前是大大地减化了,但许多年轻人还是一无所知,有的参加丧礼,连叩头的正确姿式都不会,更别提“走礼”“叫礼"等仪式了。基本上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殆笑大方。

丧葬礼仪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几项:

一,入殓。里面包含给亡人沐浴,给亡人穿寿衣,书写和禁烧给亡人钱鞑子,死者入棺,摆供品,点长明灯。搭孝棚。

二,报丧。拟定需要报丧的名单,派出向亲友报丧的人员。既不能漏报也不能重报。

三,停棺。停棺期间,请道士做法事。扯孝布,发孝布,上孝单都有讲究,在我们当地还要写轴子(挽幛),叫礼,除灵。

四,出丧。请风水先生找墓地,打井,抬棺,回填。

基本上就以几个程序。村夫夜话计划以后写一篇有关本地丧葬礼仪的稿件,作为文化传承的记录,以飧读者,敬请期待后续。

我们这儿办丧事的话一般情况下是3天,从去世到出殡三天的时间,总的来说礼仪不算太多,家里老人去世之后,会通知和家里关系比较近的人,然后让村里其他的人过来帮忙,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坟刨好,一般人在去世之前会把自己的坟墓建好,在地下用砖砌一间小屋子,也就是俗称的阴宅,门口用混凝土做的板子挡上,平时不用管,等到人去世之后找人把墓道刨开,把板子掀开,每个人去干活的时候发一包烟,干活的地方也有烟和茶水,家里需要支大锅, 前两天煮面条,然后大锅菜,第三天出殡的时候中午吃大米,大烩菜,这天的菜比前两天的好很多,出殡的时候在门口贴一张白纸,上面写着谁该做什么事情,已经分好了,出殡的时候所有帮忙的人每人一包烟,下葬以后就各回各家了,就算结束了。我们这儿总的来说办的比较简谱,没有那么多的规矩,都会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来主事,他清楚具体有哪些规矩。现在有了专门管丧葬的,他们一条龙服务,只要给钱,他们会把一些事情安排好的。

我的公公在我刚结婚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我已经忘记了。但是葬礼的复杂程度我现在还印象深刻,就在前两天,我老公的舅舅刚刚去世。我婆婆差不多。一个多星期就去帮忙了。要请村里面的老人过来住持,要请人过来念经。要请到大厨过来弄酒席。 村里面的老人说说什么买什么我们就去买。他家还请人算过。他家是半夜办葬礼的。很多的仪式,送到市是市里火葬场。一路上还要放哀乐。然后呢,在一个小礼堂里面又要听工作人员的安排做一个告别仪式。我们村只要有老人去世。就会在村的广播里面放哀乐。

这个问题我试试。熟能生巧。白事不比红事,繁杂的礼事要是搞不好,被人耻笑事小,弄不好还拳脚相加。

我们这里讲究的是土葬,十里不同俗,但万变不离其袓,礼仪非到不可。

先祖过世后首先让人请总管,事主是不可以去的。总管来了请先生,先生看好时辰后再报丧定厨师。报丧主要是男去世找舅家,女去世找娘家,这是执香的,执香的不来是不敢起灵的。外甥搭灯笼,照舅。如果搭灯笼安排不好也不行,龙其是娘家人,处理不好吵架事小严重话打的头破血流。

再说礼仪,因为我是先生,在村里丧事总管是外圈,内圈礼仪之事全是我,事事得小心,操心不到被人笑话。亲戚吊孝要发孝布,如果不发被人耻笑,朋友吊孝不磕头,只上香祭拜。临起灵执香的三扣九拜上香祭奠才能起灵。

总而言之白事繁杂,入殓下葬期数单样样不能错,就像写期数单也有讲究,父不在为乾,母不在为坤。父为寿终正寝,母为寿终内寝。父不在为孤,母不在为哀。太多了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吧。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知道农村的习俗。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 历史 的文明古国,丧葬礼仪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它既显示了古人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彰显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

在农村,当老人快要断气时,子女都要守在床前,称之为最后尽孝心。老人咽气后,子女要放声大哭,即表明悲伤之情,又是在告诉左邻右舍,自己家老人去世了,大家都过来帮忙。接下来,就是为老人理发,洗身子,让他干干净净的上路。跟着就是给老人穿上寿衣,寿衣有冬装与夏装,就是希望老人在另一个世界不受寒暑之苦,这称之为视死如生。

所谓的寿衣,其实就是汉服。清朝入关后,实行残酷剃发易服,汉服成为禁用物,为了表示不忘根,汉族人死后,都要穿上汉服,这个传统就一直流传到现在。当然,还要盖住老人的脸。据说,汉人因为剃发易服,感觉无颜到地下面见列祖列宗。

紧接着,有管事者派人去逝者亲戚家报丧,亲戚都会当天赶来,看老人最后一眼。等亲戚们来完后,老人就要入殓,子女会在棺材内铺上单子、棉被,再放入枕头,然后,大家把老人抬入棺中,一般人家都会往棺中放入铜钱,让老人在另一个世界有钱花。最后,有木匠用四寸铁定把棺材钉死,这等于是永别,以后再也看不到老人音容笑貌,这时,子女哭的越痛,证明孝心越大。

设灵堂一般家庭都在四五天左右,供桌上要放贡品,并且香火不断。同时,还会把老人生前用过的被子,分给儿子们,寓意辈辈相传,子孙兴旺。

出殡前,帮忙者会把老人用过衣物,拿到大街上点燃,称之为烧倒头子。现在一般都没有墓志铭了,但要在棺材上面附上30公分宽,1米多长的红布,布上写着老人的姓名,以及出生年月日,称之为明镜。棺材有十二个年轻人抬着,大头八个人,小头四个人。孙子辈则扛着幡在前面引路,子女全身披麻戴孝,扶着灵柩,一路哭个不停。

棺材到地后,老人女儿会给抬棺者每人一条烟,以示感谢。然后,众人一起把棺材放入墓中。长子要捧一把土 ,放在衣襟中,围着墓走一圈,将土缓缓撒入墓中,称之为盘丧。封土完毕后,回到家中,还要放鞭。甭走家中的晦气。老人去世不过三年,是不允许过年贴对联的。

随着 社会 的发展,丧葬中的很多礼仪都大大简化。只要对老人生前孝顺,死后的礼仪也不必斤斤计较。

白事,在每个家庭都会遇到,也很难避免的!当中的一些礼节,忌讳也当注意!在家族中有德高的长者,可以请他来主持安排!

我们这边都是土葬!烧落地纸钱,一定是三斤六两,多大岁数就要多少根青线!用茶叶做的鸡鸣枕头,盖脸布,被子盖几床等等!这些像好多年轻人都不知道!

不过到了那天,自己家里的人是不管理事的,所有的事都是交给主事的人!再由主事人把事情分派给帮忙的人,列如:发烟的就专门发烟,发毛巾的发毛巾,买菜的就买菜,做饭的就做饭等等!我们这里只要是有白事,整个组里的人都来帮忙!

所有的礼仪问题都有老者坐镇指挥!在我们这边一般都不止一位,都有好几位!他们都会一直陪着办完白事!

感谢你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农村长辈的这些,上了年纪的这些农村老农民哈,他们也对农村丧事,这一套的流程,他们也非常懂,也非常的知道。

再不济,比如说你不知道是吧,你可以请个道士啊,他的出场费是400块钱一天,他通过一天,他收了这个出场费之后,他就会把你们家,所有所需要的这些事情。

哪个时候做什么事情,哪个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注意什么事情,要准备什么物品,要联系什么人,《祭祀做七的时间表》,表中对应的是谁?什么时候,哪个人,要做什么事情?做这个事情的目的是做什么?手头有了这张表的话,之后你就不会忘记了。

比如说唉,头七是在什么时候?二七是在什么时候?三期又是在什么时候?4七是什么时候?5七在什么时候?6七又是什么时候?满7又是在什么时候?一年的这个忌日,又是在什么时候,他都会告诉,你在不同的这个时间点,要做什么?

因为这些是他就职业的,他就是做这个事情的,他的主持人就这些大事,但这些东西,他都是规规矩矩的是,按照对死者的尊重,还包括记载着后人对死者的一种思念,或者是一种哀悼之情,他都会详细的,嗯,把中间的关键时间点,做什么事情都会,都会跟你说明,写在纸上,都跟你说好了,这是这是他出场费里面,他要做的这些分内的事情。

已在农村出现了这个白色啊,这个问题不要紧,关键是你只要能够懂的人,找到人之后,他会把这些事情给你铺开,给你点开,帮你写明白,所以你就不用担心记不住什么事情了。

本文原创于《三农创业坑》,三农创业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别谈梦想和情怀了,

小故事,大教训,少走弯路,不掉进坑里,是我们的初衷。

办理丧事,在现在的农村来讲。只要是寿终正寝的老人家,一般都当喜丧办理。弄得热热闹闹,也可以理解。老人家在生一辈子不容易,办好丧事也给后人心里宽慰。希望逝者在天有灵,能够保佑后辈顺顺利利。 但是如果死者比较年轻,乃至意外伤亡,或者自杀之类。家里当然会很伤心,但是邻里也会觉得避讳,一般就是三天之内会盖棺埋葬。而且一般小朋友和身体差的,在外面搞事业的都会避开。埋得位置一般也是不能去祖坟山的,在一些偏僻幽静人少的地方。

首先,老人家生病要走了,一般儿女都会陪在生变,如果在医院病重了。也是会接回家里面的。然后等老人家咽气了,就会烧三斤六量纸钱,作为路费。家里的灯会全部打开。再就放鞭炮。家里人,就得开始料理丧事了。这时会通知家族里叔伯兄弟等。如果是女人去世,得有儿子亲自去娘家告诉舅舅,表兄弟等等。然后就喊风水师傅过来择地,择日子啦。一般也是四五六天。当然我见过看了日子,在家里放了13天的。一般正月里死了的。会过了初五再办理丧事。免得带给别人晦气。因此来帮忙的都要发红包红布。

这样就开始给老人擦洗,穿上寿衣。准备进棺。棺材一般放堂屋两边,当然,我在这个城市是放中间。我们老家是放两边男左女右。进棺但是不全部盖陇。防止好的亲戚朋友过来看。再就请道士和尚师傅过来开台做道场,念经超度了。一般是出殡前三天晚上开始,开台后会把魂魄从房间招出来喊到堂屋听经。如果在外面死了,就要接回来。但是一般外面死了。就会放外面。家里就要准备各种礼义了,厨师就开始辛苦的搞伙食。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吃饭。一直到出殡前一天晚上,我们那边会请全村亲戚朋友来吃一顿,等于办一顿酒席。堂屋里师傅会做大法事超度。然后就会开追悼会,家祭奠,告慰祖宗等仪式。晚上会唱花鼓戏,放鞭炮,烟花。等等。

出殡当天早上就会安排封棺,儿女哭泣。然后出殡。把棺材台出门,停在家的旁边马路上面。现在儿女跪在棺材旁边迎接各方亲戚朋友来,主要的亲戚都带了乐队,花圈等等。这一天帮忙的会很辛苦,当然特别是厨师。就到中午了,安排吃饭,这个坐位置是有规矩的。堂屋的左边的娘家人坐的,右边是抬棺材黄烊夫坐的。然后再一座就是风水师傅道士和尚们做的。孝子们站着吃饭,这时家里总管会带着孝子们在门中间跪着,发表讲话,也会念祭文。然后舅舅也会说好话。吃完就就开始准备出山了。棺夫们把棺材绑好固定,家里就有孝子端灵位相片等,敲敲打打出来。在棺前跪着开祭。然后就行棺了,很慢的跪到坟头,路上乐队,龙灯,舞狮子。各种热闹。等到了坟头棺材落地,各路朋友都散去了。由儿子到坑里把泥巴扒三下。把棺材放下去。再由风水师把罗盘摆正。就可以封土了。这时就要烧地契,芝麻干,纸钱,杀公鸡。最后堆好坟。人一辈子就告一段落了。

儿女回家,晚上还会把纸房子烧给他。然后就清算费用等事情,有财产的也晚上分清楚。

每遇到这些事,在我们这都有管事的人,从去世到下葬,都由他们指导,就说说出殡吧,我们这是12点出殡,要先行礼,后吃饭,行礼有大礼有小礼,大礼也分好几种,在这说一中吧,就是磕头时要24拜,就是从中间开始,然后4个角,然后在回中间,每个都是磕4个头,这是24拜的大礼,起殡后,在大门口由死者的继承人摔碗,要一次摔碎,要是一次没摔碎说明死者不想走,这是我们这的说法,所以摔的时候要狠狠的用力摔……

农村不同于城市,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圈子里最为人乐道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邻里情!对于每一个村民来说,家庭中难免会遇到“白事”或者“红事”,由于礼仪程序复杂,需要人手也更多,因此,自古以来,农村红白事少不了“执客”与“忙客”。

不过,相比农民办红事,忙客需要主家人登门去请不同,农民办白事,忙客不请自到,这也是不成文的规定!当然,在逝者为大的观念下,农民办白事,也是为了缅怀以及告别,村民自发前来帮忙,一方面是为自己,另一方面也是送别曾经的挚友以及乡亲!

在农村,倘若说还有多少传统习俗传承下来,或许也只有办白事的各项程序了,在农村办白事礼仪程序复杂,规矩也比较多,比如说,“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然而,最近几年,不少地区的农村,在办白事上出现了很多大跌眼镜的现象,尤其是这3种“荒诞”的行为愈演愈烈,对此不少农村年轻人表示,这些陋习也该管管了!

笨重又昂贵的棺椁再次被追捧,表面孝顺现象泛滥

俗话说“五十望人,六十望棺”,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了入土为安,在生前要为自己准备身后事,往往要积攒下自己的“棺材本”,为的也是体面的离开!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葬改为火葬后,过去多年,在很多农村,老人过世也就只用骨灰盒下葬!

然而,近几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多,表面孝顺现象再次增多,一些老人生前无人床前尽孝,死后子女却要博取孝顺的名声,也不满足于现行风气,而是花大价钱去买笨重又昂贵的棺椁。这种“生前不孝,死后乱叫”的现象,显然是对移风易俗,核心价值观的挑战,是不可取的“伪孝”行为,也该有人管管了!

农村办白事,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现象该管管

说完不少地区农村办白事的“伪孝”现象,不少地区,白事上还存在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在过去,办白事比较简单,也很纯粹,就是为逝者做最后的告别,虽然也会请厨,但是,一般都是从简!

然而,最近几年,不少地区,农村办白事成了另一种的炫富,不仅,烟酒花销更多,各式各样的饭菜,也让参加葬礼成为了一种“主家炫富”的聚会,失去了原有的风气,也助长了不良习气,这也让附近的村民感到不适应,毕竟,农村办白事也有攀比现象,这一下子提高了档次,自然要增加村民的负担了!

农民办白事最为“荒诞”的行为,请来了歌舞团,劲舞助兴辣眼睛!

在很多地方的农村,随着移风易俗的推进,过去游走在乡村的唢呐班也没了踪迹,替代为音响!这的确,也降低了村民的负担,减少了朋情的花销,没有了唢呐钱,大家还是很满意的!

然而,这几年,不少地区农民办白事,美其名曰“喜丧”,要花大价钱去城里请歌舞团前来表演助兴,这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女子,情歌唱起来,热舞跳起来,惹得不少村民捂眼睛,不敢直视!

可是,葬礼是一项肃穆的仪式,是一种对逝者的追思与悼念,这种现象显然不合时宜,也破坏了葬礼肃穆寂静的氛围,真的好吗?

农村办丧事的全部流程有:烧倒头纸、报庙号、报丧、换新衣、扯孝帽、搭灵棚、拉菜单、泼汤水、破土、吊唁、摔老盆、送盘缠、下葬、圆坟、烧七。

1、烧倒头纸:在农村,谁家要有老人去世了以后,家里的后辈要将去世的老人,双脚朝里头朝外的放入堂屋内,然后在床前放一个“老盆”,接着孝子和娘家人前来烧纸,而且必须在“老盆”里烧,农民称这个程序是“烧倒头纸”。

2、报庙号:在农村,谁家要有老人去世以后,孝子要在老人去世的当晚,去自家的祖坟那里报信,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报庙号”。

3、报丧:报完庙号以后,家里的后辈要尽快通知亲友,而这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到了别人家的时候不能进门,有人出来迎接的时候,无论长幼不管年龄都必须磕头。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报丧”。

4、换新衣:报完丧事以后,家里的后辈要出去外面,给老人定制一套新衣服,然后给老人换上去,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换新衣”。

5、扯孝帽:扯孝帽的意思不是说,扯掉拽掉帽子的意思,而是指老人去世以后,家里的后辈们要去外面,订制一些孝帽,给前来帮忙的亲友们佩戴,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扯孝帽”。

6、搭灵棚:扯完孝帽以后,后辈们需要在家门口搭建灵棚,或在厅堂内设灵堂祭奠,主要是便于亲友吊唁追忆逝者,提供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所,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搭灵棚”。

7、拉菜单:灵棚搭建好以后,肯定会有很多亲友前来吊唁,这个时候就需要准备饭菜了,而拉菜单的意思就是说,找一个大厨来做饭。

8、泼汤水:丧葬仪式正式开始的前一晚上,长子要拿着面汤沿街泼洒,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泼汤水”。

9、破土:发丧这天,一般都是孝子和忙客先去坟地,等到达地点以后,由孝子先挖三下土,剩下的工作才是忙客们的,农民称这个程序是“破土”。

10、吊唁:起丧之前,还有一个集中吊唁,所有的宾客都必须去。

11、摔老盆:集中吊唁完以后,长子手执哀杖,走到十字路口时要停下,然后把烧纸的盆子给摔烂,农民称这个程序是摔“老盆”。

12、送盘缠:以前的交通工具不发达,而且坟地也离村子很远,所以娘家人就会带点食物,让丧葬队伍简单吃点!农民称这个程序是“送盘缠”。

13、下葬:把去世的老人下葬,就代表着丧葬仪式基本结束了。

14、圆坟:老人下葬后的第三天,后辈们要去坟地,把坟堆上再添点土,农民称这个程序是“圆坟”。

15、烧七:老人下葬后的第七天,子女们要去给老人“烧钱”,这个程序结束以后,就代表丧葬仪式已经全部结束了。

一些地方觉得,身死异地者需要挺尸在村外办理,就是说,如果已经在外地去世了,那遗体是不能抬进村的,需要把尸体停在村外办。

这种习俗我个人见得比较少,大部分的还是愿意抬回来办理,不知道能不能进家门,但进村是没问题的。

个人觉得这个习俗是没有道理的,也很残忍。

客死他乡本就是伤心之事,还不让进村,这就说不过去了。

办理葬礼本该是逝者家属自己的事情,村里人并没有权利阻止其遗体进村。

凶死在外者,忌停尸于堂

所谓“凶死”其实就是说被人杀害或自杀身亡的人!

比如有的小年轻因为年轻气盛和人打架被人捅死,或者一些压力太大选择服药自尽、自缢身亡、跳楼自杀等情况,都属于凶死!

对于这部分被人伤害或自愿结束生命的人,农村一些地方说是不让把遗体停在厅堂里办白事。

熟悉农村丧葬礼仪的都知道,农村有人去世后,都会将遗体放在大堂里,也就是设立家神诸位的地方。

农村的大堂是非常神圣的地方,清明、七月半、中秋、过年等与祭祀有关的节日,都会选择在大堂烧纸、供饭、焚香。

当人去世后,也会将遗体放在大堂,办完3天才将遗体抬上山进行安葬,整个葬礼才算完。

但对于凶死的人,农村不少地方都比较忌讳将遗体停在大堂内,而是将其放在屋子外面办,而且对于这部分逝者大多办的时间没有3天,葬礼也会比较简单。

我个人分析,凶死者忌停尸于堂的原因是,农村觉得这部分逝者是不幸的,尤其是很多还很年轻就去世的,大堂供奉着列祖列宗,农村觉得这是愧对祖先的事情,故而不让进屋,只能在外面办。

而对于超过50岁去世的,哪怕是生病去世,人们也会觉得是正常去世,大可放在大堂办。

反之,被人杀害或自杀的,农村觉得愧对祖先,就不放在大堂打扰列祖列宗。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凶死的在农村看来是不幸的,不希望把这种不幸带进家门,不放大堂也很能被理解了。

说到这个话题难免有些感伤和伤感,但生命只有一次,还是提醒大家平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多锻炼,少熬夜,一日三餐要记得吃,远离病害。

不和人打架斗殴,谨慎交友,远离危险的人,心理压力大时可以去看心理医生,切勿想不开走极端。

因地而异,农村办事一般比城市复杂。以我们这里为例,死前后辈们会守孝,去世后立即通知邻居,尽可能快为老人更衣梳妆。然后支一个板床,方向要根据太岁方位推算,万万不可冲撞太岁。然后,差遣村里人去给亲戚报丧,丧事一般拉扯大,沾亲带故,子女的亲家都要派人来,先是吊丧,其实可能应该叫悼丧,吊丧这几天亲戚都来悼念,给死者上香,邻里开始筹划办事流程,哪些人去挖墓,哪些人负责墓地需要的转头水泥,水,沙子等。谁去联络厨师,谁去联络板凳桌子(待客用,农村是请厨师来家里做,摆几十桌,客人一次上不完就轮流就餐),谁去买食材,谁去联络乐队、戏子等等。

主要的是,按照风水先生看的日期去安排,按照他看的墓地的位置和方向去挖墓坑。如果明天安葬,今天就要搭好帐蓬,摆好桌椅,所有邻居以及自家家族的人过来接受工作分配。随后厨师和妇女们加工食材,男人们准备迎接客人,这个环节叫“迎情”,也就是客人逐个表示自己来为老人送行的仪式,这个仪式,不是说随随便便祭奠就完了,很累人。具体过程就是,在村里另一个位置设个点。办事方专门安排的人,抬着一个桌子,上面用白纸黑字写的一个大大的“奠”字挂在桌子前面,桌子上有香烛,桌边站两个为客人递香烛的人。逝者子孙们要跪在路两边,客人从中间上前到桌上点香,然后退三步作揖、磕三个头,逝者子子孙孙在路两边陪着磕头,磕三个头后再向桌子作揖,然后向左边的两个侍者作揖,这就是“迎请”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这一众人步行到家门口的灵台前,快到的时候,乐队会开始奏乐,然后再来一遍第一步。这两步完成了,算是把一个客人的情谊迎接完了。但……客人起止这么一个?几十号上百号呢!一个一个来回跑“迎请”还没完,逝者的这一群子孙的腿就站不直了……

“迎请”这个忙完了基本就吃晚饭了,子子孙孙,尤其是男性后代要狼吞虎咽迅速吃饭,后面更累人。先是转移灵位,把灵位转移到外面搭建的台子上。然后,子子孙孙按照年龄和地位分别“献饭”。“献饭”跟“迎请”差不多,但这次的主角不是客人,而是逝者的子孙、女儿、孙女、儿媳等等,也是按照备份和年龄一个一个来。主角站在最前,痛哭流涕,后面所有子孙跟在其身后,也都痛哭流涕(有的人是真心难过,也有的人是为了表现,反正哭声震天,一个个哭的眼泪鼻涕糊了一身)每个子孙旁边两个人扶着,如果搀扶者不够,就先以最前面辈分高、年长的为主。这虽然是形式,但是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人,已经被熏陶,因为,这是子孙们最后一次孝敬逝者的机会了,一种老人再也看不见的孝敬,同时也是一种永别啊,所以经常有子孙后辈嚎啕大哭,哭的站不起来,哭的看者伤心,听者落泪。每个人献饭,都是从院子开始,一众子孙跪倒一片,献饭的主角举着双手大哭着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饭,然后起身,从院子哭道外面的灵台前,献饭者跪在灵台前,其他人跪在两边。这时灵台前两旁的逝者会用话筒宣告献饭者和死者的关系,然后两个侍者恭敬的结果献礼,放在灵台前,这都是有规矩的,不是乱摆,类似于政务上的排座位。然后,侍者点好香给献饭者,献饭者这时候已经哭的要趴下了……旁人搀扶下,磕头、作揖,每一步都有侍者用话筒庄重、缓慢的筒喊话“一——叩——首! ”……“再——叩——首!”……“三——叩——首!”……孝子谢旨!——。但这时候,一众子孙有的直接跪着趴在地上哭瘫了,哪里管得上一二三……但这种趴着哭比一二三更显得感情深。献饭者轮流完了。那就是奠礼。跟下午的迎请一样,只不过这次不用再去村里那个点来回跑了,和“献饭”一样,陪着每个奠礼的人,从院子里走到门外的灵台即可。来来回回陪玩了所有来客,奠礼就算完了。

然后就是歇一下,然后烧东西,冥币,纸糊的衣物等等,期间任何人不许发出声音。然后就结束了,叫了戏子的开始唱戏,没叫的那就安排一下第二天的事,然后睡觉的睡觉,娱乐的娱乐。这里办丧要暖丧,邻居亲戚要彻夜娱乐,扛不住就休息有人顶替呢。这种时候打麻将打扑克都手痒痒呢。子孙有人负责端茶倒水点烟。午夜再吃一顿饭继续娱乐。第二天的事情简单,先是早饭。然后启丧,就是把棺材放上丧车,子孙哭着一人一条白布在车头上,子孙做着向前拉的样子,其实车是发动的,女儿孙女媳妇之类的坐在车上围着棺材哭,车慢慢的往前走。到了野外就有人劝着别哭了,然后就不哭了,太累了。车就稍微快点,到了墓地,准备好工具,把棺材轻轻放进去,然后子孙中下去几个人把棺材推进墓室,然后封上墓室门。然后就是埋葬,所有子子孙孙女儿孙女之类的跪在坟前哭,村里人有没有关系的基本都来送行,带着自家的铁锹把人埋葬好,再把前一天客人亲戚买来的继续全烧掉。然后子子孙孙提前去村口跪在路两边,等下坟头的事做完了村里人会纷纷回来,子孙们磕头谢过。然后回家,把长孝服换成短的,长的头巾也换成圈状的,然后吃午饭,送客,子孙下午再去坟地,把长头巾烧了,顺便给坟头做个香炉,结束。

期间,还有“打怕怕”,就是去世第三天晚上,家族里的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带着鸡,子孙中的一部分站在其后,,而且,这一行人每个人万万不可以回头,抱着鸡的人一边走一边轻轻拍打鸡,鸡就会叫,不叫就使点劲,一直走到坟头,绕三圈,然后再回家,全程不许说话不许回头。这个行为的意思就是,逝者去看坟地,然后再回家等着安葬,回来时,魂魄会挑一个人的背趴上去让这个人背着回家。对此有个神奇的事情,很多家庭做这个仪式回来以后,这个队伍中有一个人满头大汗。这很神奇。

然后每七天一次烧纸钱,一共七次。然后,一周年小小的搞几桌菜,有直系血缘后带回来祭拜,烧纸钱。二周年依旧,但没第一周年郑重,可以“请假”。第三周年浓重,除了那些仪式之外,要来的客人和安葬基本一样,但没那么郑重,亲戚不去的话也不得罪人。

但是,每个仪式环节中所有的等待时刻,“孝子”们都是跪着哭的。“孝子”在办丧事期间,泛指所有的子孙、女儿、孙女以及曾孙等等,家族里所有的后辈人等。每当客人作揖,上香,磕头,磕头的时候,子子孙孙都要陪着作揖、磕头。

有些农村的丧葬陋习,又繁琐又费钱还折腾人,我个人觉得应该取消。首先,作为子女,生前应该好好孝顺老人,死后其实应该尽量给他们安宁。其次,铺张浪费本就不可取,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另外,葬礼的终极目的其实是为了送老人最后一程,而不是面子工程。

在有些农村地区,还是会有一些丧葬陋习,整个丧葬过程繁琐不说,还很费钱,特别折腾人,我觉得这种就应该取消。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作为子女,生前应该好好孝顺老人,死后其实应该尽量给他们安宁。我们常说孝顺老人要趁早,不要等到人都没了,你再去孝顺,那是没有什么用的。换句话说,在老人生前的时候,我们对他好一点,让他吃好喝好,让他开开心心,这就是最大的孝顺。老人已经走了,我们应该尽量把安宁归还给他们,就不要大张旗鼓了,好像在告诉所有人自己是个孝顺的孩子,这些对老人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其次,铺张浪费本就不可取,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有些人特别注重面子,总觉得葬礼办得简单了,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不孝子,于是为了表示孝心,就会花大把金钱让人来看风水,然后选一个面积很大的墓地,这样就显得自己特别有面子,特别气派。自古以来,铺张浪费都是老祖先不倡导的,我们应该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没有那个金刚钻,不要揽那个瓷器活。

另外,葬礼的终极目的其实是为了送老人最后一程,而不是面子工程。归根结底,葬礼本身就是送老人最后一程的一个仪式,我们没有必要把它当成面子工程去做,这样其实反而是对老人的不尊重。整体来看,这种形式的丧葬我觉得就是应该被取消的。

以上就是我觉得他们之所以应该被取消的原因。

葬礼是一项非常庄重威严的活动,我们自古以来就讲究死者为大,这个概念从始至终都是贯穿在我们中华民族的骨子里,表现的是我们对于已故之人的追悼哀思以及崇敬尊重。

尤其是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对于葬礼这方面的习俗更为看中讲究。

葬礼可是不同于平常的任何一项活动,平日里你可以无拘无束,甚至吊儿郎当的,但是在葬礼上就万万不能这么做了。

葬礼是有讲究的仪式礼仪的。

包括参加葬礼的服装和葬礼上的言行都是有不成文的规定的,葬礼上所要做到的,就是要表达对于死者的尊重。

具体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参加葬礼,尊重死者,这三点要做到

第一点要注意的事项就是葬礼忌讳在火葬场或殡仪馆乱走乱坐。

死者入土为安之前,首先要经过的地方便是殡仪馆和火葬场了。

这两个地方也是葬礼所开展的地方,在大众的印象里,这两个地方都不是什么吉利的地方,相反大部分人认为这两个地方是阴煞之地,这两个地方常年来被死亡的阴气所笼罩。

所以大众对于这种地方都是敬而远之,如果在这两个地方内,一定要遵守相应的规定。

在火葬场殡仪馆的时候,不要在室内随意走动,不能到处乱跑。

同时,也不要去随意触碰或者拿任何的东西,更不能随意坐在任何物体上,比如床上或者木板上,这点是一定要注意的,说不定万一就坐在了人家的棺材板上了。

还有就是那种看起来阴暗晦气的角落也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就跑过去观看。

不让大家随意乱走是为了大家考虑,因为首先,火葬场殡仪馆这类地方错综复杂,有时候就像迷宫一样,如果你随意到处走动,万一不小心给迷路了,跑到了别人的葬礼仪式,那就是打乱了人家的葬礼。

还有不能随便乱坐是因为,像有一些床板是死者所躺过的,遗体原本放置在那,随着时间推移,久而久之在床板上有极大概率会滋生一系列的病菌,如果随便乱坐乱碰,沾染上一些病菌那可就不太好了。

而像殡仪馆和火葬场里的阴暗角落,有些地方是殡仪馆禁止闲杂人等进入的地方,如果乱跑去那种地方,可能就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违反了殡仪馆的相关规章制度。

再者,像小孩子这种到处乱跑,如果去那种黑暗的地方,迷路了找不到家长,也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

第二点要注意的是送别遗体时不要大声喧闹。

在殡仪馆这种场所没,安静本来就是常态,一般来说,是禁止大声喧哗,更何况这几还是死者的安息地。

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者的敬畏,也不应该大声讲话喧哗,手机之类的也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大家在送别死者遗体的时候,神情都是比较庄严肃穆的,亲人们都感到悲伤难过,如果有人在这种时候吵吵闹闹,难免会引人厌恶的。

而且大声说话也会影响到其他死者的亲属,对他人的情绪造成影响,人家只会觉得在这种地方吵闹是一种素质低下的行为。

因此在送别遗体的这一阶段,大家一定要保持安静,切记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要笑嘻嘻的,手机等电子设备一定要事先调整好声音,以防万一。

第三点要注意的事项是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犯了忌讳。

在葬礼过程中,个人的言行也是会被收藏的,也是比较重要的。

就从外在来看,葬礼的服装大多为黑白颜色,这点一定要注意,不要犯了忌讳。

像大红大紫的奇装异服,绝对不能出现在葬礼上,比如别人都白衣素缟,而你穿的光鲜亮丽,那么大家会怎么想?那是极为尴尬和不尊重的。

同样在言行上也要注意,像什么“人死了就死了,我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鬼地”这类话是千万不能讲,平日里可以说,因为你本来就不信这些。

但是在别人的葬礼上,这就是对死者的一种不尊重。

人家都在沉痛哀悼中,你突然蹦出这种话,不知情的人只会觉得你在戏谑嘲笑,在葬礼上,你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因此在参加葬礼的时候,不管是个人的穿着打扮,还是谈吐举止,都是一种讲究,从道德上而言,也应该要懂得去讲究。

总结:葬礼是一种对死者的祭奠,对于去世之人的追忆和哀悼。

葬礼有葬礼的规矩,这是生者对于死者的尊敬之情。

我们参加葬礼一定要能够严于律己,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去尊重他人的仪式,只有你懂得去尊重,别人也才会尊重你。

农村丧事礼仪知识总共有10点分别是:

1、 入殓,通俗的叫法是“入木”或者“入棺”。每个地方的叫法都不太相同,做法也各不一样,给家中老人换上新衣,有的要在家停放3天,5天或者更多天。等亲戚朋友来祭奠,还要求吃面条有的地方是吃饺子,有的地方甚至是吃的不熟的那种,至于寓意至于他们懂得了。

2、 报庙。在农村这个地方,老人在过世的当晚,儿子要去祖坟前面跟祖宗们报信,告知祖先家里有人去世,然后再准备后事。

3、烧倒头纸。在家里人去世后,要将逝者移到堂屋里,双脚朝里头朝外,在床前放一个盆用来烧纸,以便有人来祭奠。

4、吊唁。在起丧前,会有很多逝者的家人朋友来吊唁,根据身份关系不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是鞠躬,有的要跪拜,也有的要行大礼。

5、路祭,送盘缠。在农村里,送出丧后,在路途中,吊唁的宾客要再行送别,也就是惜别的意思,最后大家散去,娘家人会跟到坟地里,拿点吃的给丧葬的队伍。

6、扯孝布。也就是穿孝服,在农村里根据关系的不同,有的只需要戴孝帽,如果是很亲近的人要穿白孝服,白绑腿,白布绑鞋,全身白色。

7、送殡。这个是葬礼中最让人悲痛的场景,逝者家里会请民间唱戏班吹奏哀乐,孝子们走在前面,拿着逝者的照片,亲人们也跟着大哭,表达自己的悲伤难过之情。

8、开土。也就是在亲人下葬的时候,别的人不能动墓土,必须要孝子先开头挖几下,借此来表达对亲的的缅怀之情。

9、圆坟。在丧葬结束后的第三天,逝者的家人要去坟前圆坟,也就是修整坟地,将坟堆的越大越好,这个也预示着发家的意思。

10、烧七。在农村里有这样的习俗,在完成葬礼后,满七子女要给逝者“烧钱”,也就是希望亲人在泉下也有钱用,一般大家会烧完“五七”,然后再接着“周年”,再慢慢地一家回归到平常的生活。

为什么中国农村的丧葬礼仪如此隆重:

以为中国传统社会,隆重的葬礼,是表达哀伤,寻求心理支持的重要部分。

亲人去世,是最高程度的心理创伤,悲痛需要宣泄,又不能过度宣泄。那么,这种仪式,按照规定的程序走,会有充分而不过分的机会。

强烈的心理刺激,很多人形成强烈的愿望,为失去的亲人,再多做一些,多做一些,那么,葬礼就是一个机会,为逝者守灵,擦身,穿衣,烧纸。

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给活人做的,不是给外人看,是给死者家属,活着的人,减轻哀伤程度的方法。

而且葬礼上,亲友来吊唁,陪伴,共同哭泣,共同哀伤,有利于死者家属找到心理支撑,因为,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亲人朋友在这里,在这里陪伴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984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