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煦和玉盈有孩子吗

承煦和玉盈有孩子吗,第1张

长安诺》萧承煦和玉盈没有孩子。

萧承煦一直爱着他的白月光贺兰茗玉,可惜命运弄人,贺兰茗玉被迫嫁给了他的哥哥萧承睿,两个人的关系也很快被曝光。萧承睿利用萧承煦守住江山的同时也一直防着他,贺兰茗玉为了萧承煦好只能上门拜访希望他可以娶郡主玉盈,这样对所有人都好,萧承煦虽然生气可也接受了贺兰茗玉的建议。

在结婚以后贺兰茗玉虽然心里不舒服,却也希望萧承煦可以幸福下去,没想到萧承煦对她的执念实在是太深,和玉盈的关系更是非常的差劲。玉盈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以郡主之尊嫁给萧承煦但是却仍然得不到对方的喜欢,于是将所有的错归结到贺兰茗玉身上。

在吵架的时候玉盈最喜欢说的就是贺兰茗玉嫁给了萧承煦的哥哥,成为了他嫂子,是他不可以在想的人。而这件事偏偏是萧承煦一生中最大的痛,两个人明明是夫妻却变成了陌路人,玉盈也成为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怨妇。  

萧承煦一生都没有孩子,他和玉盈过的不幸福,他不想理对方却在身边留了许多长相和贺兰茗玉有几分相似的人,这导致他和玉盈之间的矛盾越发没有办法调和,最后萧承煦战死沙场,玉盈也痛失所爱自杀了。

萧承煦人物特点

盛州九皇子,少年时与贺兰茗玉相爱。爱憎分明、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助萧承睿称帝建立大晟国,却因功高盖主遭到猜忌。在得知当年母妃身死、父王传位的真相后决意篡权复仇,但面对承睿病逝、茗玉之子继位的局面,选择任摄政王辅佐新君。

问题一:怎样才能让爸爸妈妈不吵架呢? 首先夫妻吵架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太过频繁,那么身边的人就会很厌恶。想要让爸爸妈妈不吵架,首先应该找到他们吵架的原因,您作为他们的子女,应该起到一个中间人的效果,千万不可帮着一方责骂另一方。您应该找到吵架的根源,如果是为了家事吵架,那么你应该主动做掉些家务。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你可试着为他们排忧解难,如果不是你能力范围内,可寻求你的其他亲人或朋友。等爸爸妈妈静下心来,你大可做一个“和事老”心理辅导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问题二:如何让父母不吵架 父母吵架你应该好言相劝啊~~~还去参与~~~这样做很不懂事啊~~~

不管帮了谁,另一方都会很伤心的~~~因为你是他们的共同爱的结晶~~~

这段时间,你先等他们冷下来,买个小礼物,跟你妈当面说个对不起~~~是自己不懂事,要她原谅~~~也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吵架了~~

问题三:怎样才能让父母不吵架 让你的父母彼此相爱。

彼此珍惜。

告诉他们吵架你的感受。

问题四:不让父母吵怎样才不让父母吵架 我小时候父母也会当着我的面吵架,有一次我告诉他们不要再吵架了,这样我心里很难受,上课的时候也没法听进去。我现在还记得妈妈对我说的话: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些,我们以后不会再吵了。很简单的一句话,可从那以后我很少见到父母吵架。现在想想两口子天天生活在一起难免发生口角,可是注意一下方式就好了。牙齿还偶尔会咬到舌头呢!

问题五: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父母不吵架呢? 吵架了还能一辈子,就该往好处想,如果他们只是因为义务才结婚,那不会吵,而是冷战,因为吵了那么多年,谁都会累,累了就谁都不会吵,彼此都不看对方一眼,这才是要破碎的地步。

问题六:怎样让父母不吵架 其实 大人的世界我们没办法理解 就像有时候我们的世界大人也理解不了一样 所以我们没办法阻止他们去吵架 大人的事情 他们自己会解决 我们知道了也会更难过 倒不如不参合

问题七:怎么才能让家人不吵架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外人真的无法分辨真伪。无怪乎人们都说,家,是一个最不讲理的地方。从我个人角度,我认为既然讲不清,就不要死钻牛角尖的抓住不放,一个安定温馨的家庭,宽容和歉让是不可缺少的。中国自古就讲究“家和万事兴”。据说宋代有个很多世代都不分家的大家族,得到朝廷的旌表。皇帝问家长,如何做到家庭和睦的?家长没有答话,用笔在纸上写了一百个“忍”字――百忍成金。 看来,矛盾不是没有。要想维持和睦,至少是表面的和睦,牺牲个性是必须的。家庭成员之间都得有歉让宽容之心。

问题八:怎样才能劝说父母不吵架 分贝做父母的工作, 问他们你在他们心目中到底重要不, 父母能为了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能不吵架吗, 能为我们这做儿女的付出忍让吗,有什么好吵的, 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呢, 吵架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问题九:怎么让爸爸妈妈不吵架啊 让他们和好 1、爸爸疼你吧

如果是,那你直接去跟爸爸说:爸爸,你们吵架时,我心里最难受了。你们现在这样我更难受,我书也看不见,做什么也没心思,我不想要这样的家!

2、妈妈疼你吧

如果是,那你直接去跟妈妈说,你心里难受,学习难以入心入脑,感到做什么都烦,你讨厌父母打冷战!

3、你矗点小智慧吧

直接坐在客厅里,什么也不做,就想着自己心里是多么的难受,然后你肯定会掉下眼泪,可能你还真的想哭,那就哭吧,爸爸妈妈来问时,你也别说,继续想你的委屈,一把委屈发泄也来,你心里能好受点。二是也让父母知道,他们打冷战,伤害的是孩子!让他们知道收敛他们的性格。

4、家庭里,孩子是座桥梁,心灵沟通的桥梁。你要学会在父母面前撒个娇,家里气氛不好时,你别躲,你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打破沉默压抑,你可以一边要求妈妈做饭给你吃,同时让爸爸到菜场去买你想吃的菜,让他们先开口说话。

你如果足够明白事,其实你是的,只要你勇敢点,妈妈难受时,你陪陪她,爸爸难受时,你也劝劝他。

他们刚吵完架时,心里还是气鼓鼓的,现在,肯定是后悔了,只是双方都没个台阶下,都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就看你如何给他们双方面子了,让他们为你而让步,他们在心里是能接受的,至于用什么技巧,你了解父母,你动动脑筋,一定有办法的。

问题十:谁知道怎样才能让父母不在吵架? 吵架总是有原因的,找出原因,其实大都与子女有关,子女孝顺,争气,父母才没有吵架的闲情,无非与生活有关,要短时间停止,没多大意义

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其中8人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他们是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七子阿巴泰、八子皇太极、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努尔哈赤的其余诸子如三子阿拜、四子汤古代、六子塔拜、九子巴布泰、十子德格类、十一子巴布海、十三子赖慕布也都立有战功。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代善是最长寿的一个。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只活了36岁,三子阿拜64岁,四子汤古代56岁,五子莽古尔泰46岁,六子塔拜51岁,七子阿巴泰59岁,八子皇太极52岁,九子巴布泰64岁,十子德格类40岁,十一子巴布海48岁,十二子阿济格47岁,十三子赖慕布36岁,十四子多尔衮39岁,十五子多铎36岁,十六子费扬古21岁。 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子女:11子,14女继位人:福临(世祖) 3、顺治: 儿子(共8个有记载)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立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女儿(6个)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养女(3个)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女。 4`康熙: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贵人纳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 (复)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复)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复)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 11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共35子,其中11位未排序者皆未序齿,早殇。 5、雍正 : 雍正皇帝先后得五子,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和兄长们挣位,也没有这个意图。清高宗乾隆(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又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行宫,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外族的统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公元1796年,八十八岁的乾隆皇帝将帝位让于其子仁宗颙琰,年号嘉庆,自己为太上皇。 6、乾隆 : 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但有七人不到十岁就病逝;有三人长大成人后;却英年早逝。而旦有两个儿永与永瑢过继给乾隆的堂兄弟。所以资料如下:皇长子永璜生於雍正六年,侧福富察氏生。她於雍正十三年逝世,乾隆元年被追封为哲妃,十年追皇贵妃;而永璜侧於乾隆十五年逝世。端慧皇太子永琏生於雍正八年,嫡福{后来被封为孝贤皇后}生。可惜这位受雍正及乾帖狾Z所钟爱的儿子,不足十岁即殇。他死后皇上下旨说明:他於乾隆元年七月初二,依雍正所订立的储君法,预订了皇太子人选是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但己命为皇太子。所以被封为端慧皇太子。皇三子永璋生於雍正十三年,纯妃苏佳氏所生。纯妃於乾隆二十五年封为皇贵妃,可是他们母子二人都逝世於乾隆二十五年。皇四子永,乾隆四年嘉嫔金佳氏所生。其后於六年升妃、十四年贵妃、乾隆二十年追皇贵妃。永侧过继给乾隆兄弟。皇五子永琪{环珠格格里的五阿哥},乾隆六年愉媚嫔珂里叶特氏生、乾隆十年愉妃。永琪於乾隆三十一年去逝。皇六子永瑢乾隆八年,纯妃所生。永瑢亦过继给兄弟;皇三子的同母兄弟。皇七年永琮,乾隆十一年孝贤皇后生。永琮只活了一年零八个月,便因患痘症便夭折。可能屡因丧子之痛,皇后於乾隆十三年,病逝於出巡的德州运河翔凤艇上。皇八子永璇乾隆十一年,嘉妃所生。与皇四子乃同母兄弟。皇九子亦是嘉妃於乾隆十三年生,但早夭没有命名。皇十子乾隆十六年,舒妃叶赫哪拉氏生。但早夭没有命名。皇十一子永瑆於乾隆十七年,嘉妃所生。与皇四子、八子乃同母兄弟。皇十二子永[基]音,皇后乌拉那拉氏生。孝贤皇后死后三年,才被立为皇后。可是乾隆三十年,她在南巡途中剪发。{传言与皇帝吵架,预藏利剪剃发出家。} 皇帝说她突发疯疾,令额驸富隆安送回京师;更一度想废掉她,可是大臣反对才放弃。但把那拉后打入冷宫,把历次受封的册宝,全部缴回。皇后在冷宫病死后,亦只以贵妃名份治丧没有谥号。因此她的儿子们也丧失皇位继权。皇十三子永璟,乾隆二十年皇后乌那拉氏生。与皇十二子乃同母兄弟。皇十四子永璐於乾隆二十二年,令妃魏佳氏生。永璐活不到十岁殇。乾隆二十四年令贵妃,二十五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令皇贵妃。她逝世於乾隆四十年。因她儿子被选为皇帝,乾隆於六十年禅位给儿子时,追赠她为孝仪皇后。皇十六子於乾隆二十七年,令贵妃生。早夭没有命名。皇十七子永璘,乾隆三十一年令皇贵妃生。与嘉帝乃同母兄弟。 7、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共有5个儿子,名字不详! 8、道光: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共有2个儿子! 9、咸丰: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共有2个儿子! 10、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没有子女! 11、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没有子女! 12、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没有子女!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

剧情一: 提督之子常威(倪星饰)垂涎秦小莲(张敏饰)的美色,趁机迷奸,事败后杀其夫家十三口,又收买证人,反诬告莲与家丁私通,莲屈打成招被判死刑。候补知县包龙星(周星驰)发现其中蹊跷,欲为莲翻案,夜潜现场验尸,反被诬陷毁尸灭迹。星逃狱后赴京告御状,中途几经波折,甚至于妓院偷生求存。适逢皇帝微服私访八大胡同,星为皇上摆脱窘境而得以翻身,终得三司会审为莲翻案。 因公堂戏《审死官》大受欢迎,今番编导王晶乃将评剧故事改编成周式喜剧,影片在笑料的堆砌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应该说比《审死官》更加肆无忌惮,因而也更加自由。但与《审死官》中比较文气的表现手法相比,本片的搞笑手段未免过于低俗。 剧情二: 候补县令包龙星(周星驰饰)比较贪,但为人还算正直。秦小莲(张敏饰)嫁给一位姓戚富商做妻子,但受到显贵之子常威的调戏,小莲不从常威起了杀机,将戚家上下全部杀害,还嫁祸给秦。包龙星发现其中蹊跷,但也被方唐镜(吴启华饰)等人诬陷而逃奔他乡、他们在进京告状的途中,用完了身上的银子,星不得不在妓院打杂。他目睹老板娘的骂街吵架功夫了得,便暗中学习并练就了一身能让死人活过来的斗嘴功夫。一天,偶然遇见皇上前来嫖妓,遂与皇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皇上委任星为八府巡抚,重新审理此案。经过一番公堂对质,终于惩治了恶人。

乾隆皇帝一生共生下皇子17人。

1、皇长子,永璜(1728-1750)。

2、皇次子,永琏(1730-1738)。

3、皇三子,永璋(1735-1760)。

4、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

5、皇五子,永琪(1741-1766)。

6、皇六子,永瑢(1743-1790)。

7、皇七子,永琮(1746-1747)。

8、皇八子,永璇(1746-1832)。

9、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

10、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

11、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

12、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

13、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14、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

15、皇十五子,永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16、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17、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

扩展资料:

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但有七人不到十岁就病逝;有三人长大成人后;却英年早逝。而且有两个儿子过继给乾隆的堂兄弟。

皇长子永璜生於雍正六年,侧福晋富察氏生。她於雍正十三年逝世,乾隆元年被追封为哲妃,十年追皇贵妃;而永璜侧於乾隆十五年逝世。端慧皇太子永琏生於雍正八年,嫡福晋(后来被封为孝贤皇后)生。可惜这位受雍正及乾隆所钟爱的儿子,不足十岁即殇。他死后皇上下旨说明:他於乾隆元年七月初二,依雍正所订立的储君法,预订了皇太子人选是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但己命为皇太子。所以被封为端慧皇太子。

皇三子永璋生於雍正十三年,纯妃苏佳氏所生。纯妃於乾隆二十五年封为皇贵妃,可是他们母子二人都逝世於乾隆二十五年。皇四子永珹,乾隆四年嘉嫔金佳氏所生。其后於六年升妃、十四年贵妃、乾隆二十年追皇贵妃。永珹则过继给乾隆兄弟。皇五子永琪(环珠格格里的五阿哥),乾隆六年,愉媚嫔珂里叶特氏生、乾隆十年册封为愉妃。永琪於乾隆三十一年去逝。

皇六子永瑢乾隆八年,纯妃所生。永瑢亦过继给兄弟;皇三子的同母兄弟。皇七年永琮,乾隆十一年孝贤皇后生。永琮只活了一年零八个月,便因患痘症便夭折。可能屡因丧子之痛,皇后於乾隆十三年,病逝於出巡的德州运河翔凤艇上。皇八子永璇乾隆十一年,嘉妃所生。与皇四子乃同母兄弟。皇九子亦是嘉妃於乾隆十三年生,但早夭没有命名。皇十子乾隆十六年,舒妃叶赫哪拉氏生。但早夭没有命名。皇十一子永瑆於乾隆十七年,嘉妃所生。与皇四子、八子乃同母兄弟。

皇十二子永基,皇后乌拉那拉氏生。孝贤皇后死后三年,才被立为皇后。可是乾隆三十年,她在南巡途中剪发。(传言与皇帝吵架,预藏利剪剃发出家。)皇帝说她突发疯疾,令额驸富隆安送回京师,更一度想废掉她,可是大臣反对才放弃。但把那拉后打入冷宫,把历次受封的册宝,全部缴回。皇后在冷宫病死后,亦只以贵妃名份治丧没有谥号。因此她的儿子们也丧失皇位继承权。

皇十三子永璟,乾隆二十年皇后乌那拉氏生。与皇十二子乃同母兄弟。皇十四子永璐於乾隆二十二年,令妃魏佳氏生。永璐活不到十岁殇。皇十五子,永琰,后改名颙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母孝仪纯皇后,幼殇未封。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庆僖亲王。

——乾隆帝皇子

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饭住下,俗称“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所以这一天不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这一天又称“赤口日”忌串门,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故家中有长辈的对这日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争的凶煞。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都会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还有一说是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正月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耕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

农历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大年初七民间风俗是“人日”,意为“人人生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万物发芽也在这一天。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们的习俗有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另外还有吃面祈寿、让小孩子晒出汗、用彩缕金帛剪刻人物贴在屏风上等风俗,不同地域风俗习惯也略有不同。

大年初八:旧时在民间流传着“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的习俗。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正月初八是“蚕过年”的日子。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别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等人和动物的“年”,这些都和农事有关,人们希望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同时,在民间还有一个传统禁忌,正月初八蚕过年时妇女不能用针线。据说,如果这天用了针线,眼睛就会瞎。

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在道教传说里,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以三牲、水果拜祭“玉皇大帝”。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好收成,同时拜过“九皇诞”保佑家人健康长寿之意。此日待人处事皆讲求和气,不可冒犯天神。

大年初十: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石不动”: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另还有一风俗,贺老鼠嫁女,也称“老鼠娶亲”。 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许多地方要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香、敬纸,对老鼠娶亲志贺。晚上却忌点灯,忌说话,以免惊扰了娶亲事宜,惹下鼠神,一年为患。还有一些地方初十这一天忌针,说是在这一天如果动了针线活要心疼,因为十指连心。

大年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开春旺地好收成。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天农家人会到田地里耕种,希望来年收获粮满仓。

正月十二: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这一天,祖宗堂前点新灯。在旧时农业社会很注重生男孩继承家中香火,每当同姓村落里如果没有宗堂,那么是本姓初生的男孩都可在这天到来点新灯加添族簿,这天村中初生男孩所点的灯在祖宗堂前张灯结彩,以示香火旺。

正月十三、十四:正月十三、十四旺禽舍,这两天是增添家中三牲家禽的时间。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正月十五闹花灯、扭秧歌、舞狮子、看烟火、赶庙会是民间普遍的习俗。这一天也被称作“元宵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舞龙灯”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乾隆的儿子分别叫做:

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皇九子、皇十子、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皇十六子、永璘。

乾隆皇帝的一生总共有了17个儿子,可是到头来,最后活着的,却只剩下了6个儿子,这6个儿子中。

嘉妃的四阿哥和纯妃的六阿哥,都被过继给了乾隆的兄弟,那就只剩下四位阿哥了,这四位阿哥都是嘉妃和魏嬿婉的儿子,其中嘉妃的八阿哥永璇因为是个残疾,所以只得到了一个郡王的封号。

扩展资料:

成亲王永瑆虽然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他的童年却并不美好,三岁时,生母去世,同母的两个哥哥,四阿哥早早被过继出去,后又英年早逝。

八阿哥也比他年长六岁、平时根本玩不到一起去,幸亏他发现了一件可以让自己暂时忘记这些烦恼的事,书法。

他喜欢写字,也爱钻研书,一位经历过康熙朝的老太监透露,他老师见过明末书画大师董其昌写字的样子。永瑆听说后,立刻跑去,恭敬地询问。

之后,永瑆结合老太监描述的董大师用笔的姿势,认真揣摩,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执笔方法,并博得了书法爱好者乾隆的大加赞扬。

但这些赞扬并没有让少年永瑆得意忘形,虽然雍正朝之后都不再明确地立皇太子,但乾隆的第五子文武双全、备受宠爱,早已成为朝野公认的皇太子的不二人选。

其他皇子都没有竞争的资本,其中也包括沉漫在书法中的永理,然而,他的单纯岁月并没有持续太久。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五阿哥病故,准皇太子没了,14岁的永瑆被拉人了皇位继承人的候选名单,名单很短,上面唯一比他年长的候选人,就是他的同母哥哥,八阿哥。

没等懵懂的他搞清楚状况,一场皇家婚礼如期而至。大婚那天,望着美丽的新娘,永瑆心里升起了一点儿希望。

他的嫡福晋是乾隆原配皇后的亲侄女,他的岳父和大舅子掌握着朝廷的军权一这算是皇阿玛重视他的表现他决定争取。

努力的方向,则是扬长避短:他更加勤奋地钻研书法,引得乾隆经常到他府上与他切磋技艺。乾隆还特意命人刊刻发行他的作品。

他待人宽厚温和,在兄弟中以最为仁孝著称。但是在乾隆四十四年,八阿哥被封为仪郡王,永瑆却仍然是一个普通的阿哥。

—乾隆皇帝

(瓦卢瓦的)玛格丽特 Marguerite de Valois (1553年5月14日 – 1615年5月27日)法国和纳瓦拉的王后,又称玛戈王后(la Reine Margot)。瓦卢瓦的玛格丽特出生在圣-日耳曼-翁-莱伊的皇家城堡里。她的兄弟们称她为玛戈。她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和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儿。她有三个兄弟是法国的国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

她的姐姐,瓦卢瓦的伊丽莎白,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第三个妻子。尽管玛格丽特爱着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但是她那有野心的母亲是绝不会允许吉斯家族有任何机会控制法国。相反她要求玛格丽特嫁给腓力二世的儿子唐·卡洛斯,未果。凯瑟琳·德·梅第奇也考虑过把玛戈嫁给葡萄牙王储唐·塞巴斯蒂安,也没有成功。最终玛格丽特被强迫嫁给了波旁家族的纳瓦拉王储亨利(即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亨利是新教胡格诺派的领袖。这个婚姻是计划用家族关系来协调和融合天主教和胡格诺派之间的关系。 尽管亨利的母亲纳瓦拉女王让娜·达布雷特反对,很多纳瓦拉贵族还是支持这次婚姻。让娜·达布雷特在婚礼举行前就去世了。

1572年8月18日玛格丽特嫁给了亨利。当时亨利的母亲已经去世,他继承王位成为纳瓦拉国王。据记载整个仪式的过程中,新郎和新娘始终直视着前方,从未看过对方一眼。当红衣主教问玛格丽特是否愿意嫁给亨利时,她没有回答。因此查理九世按住她的头,强迫她点头同意。

这段婚姻才过了六天,在圣巴托罗缪之夜,凯瑟琳·德·梅第奇带动法国的天主教徒对数以千计的胡格诺派教徒进行了屠杀,史称圣巴托洛缪大屠杀。

在婚典和骚乱后,亨利离开了他的妻子,逃离巴黎,回到纳瓦拉。而玛格丽特则被她的哥哥亨利三世控制,成为了事实上的困在家里的囚犯。当时还有一个小细节,玛格丽特的情人之一同时也是在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中逃过一劫的约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尔,想将玛格丽特从她的哥哥控制之下救出来,但计划失败,自己也被亨利三世处死,后玛格丽特通过私下买通刽子手得以见到她情人的尸体,并偷偷亲自取走了他的头颅。这一事迹在司汤达的著作《红与黑》里亦被提起,该作的女主人公之一马特儿效仿玛格丽特,在爱人于连受刑之后也偷走他的头颅。

最终玛格丽特还是得到允许投奔到丈夫那里,在以后的三年半,玛格丽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过着被非议的生活。他们都有公开的情人,并且经常吵架。在1582年的一场病后,玛格丽特返回法国王室。但是亨利三世对她的声誉产生了反感,强迫她离开王室。经过很长的商谈,她被允许返回她丈夫的国家。但是她受到冷淡的接待。为了度过难关,她在她的封地Agen发动了一次政变并夺取了政权。在几个月的防御后,Agen的市民奋起反抗,并把她关押到Carlat城堡。 在1586年,她被亨利三世关押在奥弗涅的Usson城堡, 在那里她度过了18年。 在1592年,开始了长达7年的关于解除她和亨利婚约的谈判,1599年,谈判以保留她王后的称号结束。而在不久的将来她的前夫会成为法国人最受喜爱的国王之一。

在这些年间,玛格丽特写了她的回忆录。这本回忆录在她去世后的1658年发表。回忆录中以故事的形式记述了她的哥哥们和前夫的生活。美丽而坚强的玛格丽特有很多情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约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尔,Jacques de Harlay, Seigneur de Chanvallon和比塞·德·安布鲁瓦。

然而后来她的美丽渐渐褪色,她陷入了贫困,债务人上门催讨。无奈中,她变卖了所有的珠宝。她和她的前夫,及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德·美第奇和解,返回到巴黎,成为贫穷的艺术家和赞助人的顾问。她经常帮助宫廷活动计划和养育亨利四世和玛丽的子女。成了一个著名的宫廷奶妈。她于1615年5月27日在巴黎逝世,并埋葬在瓦卢瓦的教堂。数千个热爱她的人哀悼着她的离去,同时也哀悼着瓦卢瓦王朝的消亡。

看了《玛戈皇后》,才发觉原来那个故事背景就是伊丽莎白时代的法国,而其中有很多历史与英国有关联,兴趣陡增。尤其对于宗教改革的认识,很有帮助。

玛戈(全名为玛格丽特)、查理九世、查理的弟弟安茹公爵亨利(安茹公爵即奥尔良公爵的另一种译法,乃法国王室继承人的封号,意义相当于现在英国的威尔士亲王。亨利才是他的名字,**中他是一个留长发、小胡子的放荡之人,和玛戈似乎也有一腿)以及小弟阿朗松公爵,均为法王亨利二世和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儿女,均属于信奉天主教的瓦卢瓦王室。这一时期,法国天主教势力与新起的新教势力产生了剧烈冲突,爆发了一系列宗教战争。在法国,信奉新教加尔文派的教徒叫做“胡格诺”,意思是“同盟者”。

在这批兄弟姐妹之上,有过一个哥哥,即弗朗索瓦(又译“弗朗西斯”,就是之前看的玛丽•斯图亚特嫁给的那个法国国王)二世。弗朗索瓦二世(1544年1月19日—1560年12月5日),法国国王(1559年—1560年在位),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于枫丹白露。弗朗索瓦二世1548年弗朗索瓦4岁时,他的父亲亨利二世安排了他与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婚姻(玛丽斯图亚特当时还是幼女,但9个月大时已经成为苏格兰女王)。随后苏格兰摄政者玛丽的母亲玛丽•德•吉斯就把她6岁的女儿送到法国与法国王室一同生活。1558年4月24日,14岁的法国王储与15岁的苏格兰女王举行了婚礼。这一连姻带有强烈政治色彩:未来的法国国王同时也将得到苏格兰的王冠。

结婚一年后,1559年7月,亨利二世去世(玛丽传记里好象说是打猎时摔了,之后就完蛋了),15岁的王储加冕为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二世(弗朗索瓦一世是他的爷爷,就是那幅著名的画中所画的,达芬奇在这位国王的怀中死去)。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也是一直与玛丽•斯图亚特冲突不断的女人)担任摄政。弗朗索瓦体弱多病,由两位外戚(玛丽•斯图亚特的叔叔)掌握实权:一个是吉斯公爵、王国军队统帅弗朗索瓦(弗朗索瓦•德•洛林。**里玛戈的老情人吉斯公爵则是他儿子,名叫亨利),另一个是其弟、负责内政的洛林红衣主教查理。吉斯集团得到东北部和中部贵族的支持,以天主教信仰捍卫者的面目出现。

与吉斯集团对立的是那瓦尔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妹夫、波旁家族的安托万(**中玛戈的丈夫亨利的父亲)及其弟贡德(又译“孔代”)亲王路易(片中为亨利出谋划策、被玛戈称为性倒错的那位贡德亲王是他的继任),还有海军上将、夏蒂隆家族的加斯帕德•科里尼(**里开头部分被刺伤,后在圣巴托洛缪之夜被谋杀的老头子)。他们打着加尔文教的旗帜,称“胡格诺”集团,主要势力在南方。新旧教两派贵族集团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愈演愈烈,安托万公开表示要从吉斯集团的横暴中拯救国王。

1560年,一直体弱多病的弗朗索瓦二世在奥尔良去世,年仅16岁。死因是耳部感染引起的脑病变。他被葬在圣但尼修道院。弗朗索瓦二世没有和玛丽•斯图亚特生下任何孩子,他的弟弟,当时只有10岁的查理九世继承了王位,野心勃勃的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摄政。

以上便是影片开始之前的背景。在1572年8月,安托万之子、那瓦尔新王亨利与玛戈公主的婚礼举行之前的近十年内,胡格诺战争打了数次,那瓦尔老王安托万、前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贡德亲王已经先后战死,科里尼得到查理九世信任,进入宫廷,着手执行联合英、德新教诸侯和奥兰治亲王威廉以打击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引起凯瑟琳的不安。凯瑟琳太后与新旧教两派之间协调,宣布新教有信仰自由,为了进一步稳定局势,策划了玛戈的婚事,将当时18岁的玛戈公主许配给胡格诺派王室领袖19岁的亨利。这年,查理九世22岁。

圣巴托罗缪之夜惨案:(玛丽传记里有幅画专门表现这一惨案)

1572年8月,那瓦尔的亨利与玛戈公主的婚礼在巴黎隆重举行,许多胡格诺显贵从南方赶来庆贺。凯瑟琳与吉斯集团头目、弗朗索瓦之子亨利,即**中玛戈的情人商定,趁机除掉科里尼。8月22日,科里尼在卢浮宫前被刺伤手臂,胡格诺群情激愤。凯瑟琳说服国王同意,要一举杀尽除亨利和新贡德亲王之外的所有胡格诺首领。8月24日是圣巴托罗缪节,从凌晨钟声为信号开始大屠杀,一天之内杀死胡格诺2000多人(**里的数字是6000,差的多了点,不知该已哪个为准),包括科里尼。住在卢浮宫里的亨利和贡德亲王宣布改宗天主教,保全性命。根据国王命令,莫城、奥尔良、卢昂、波尔多等地也开始大屠杀。据估计,全国被杀的雨格诺约2万人。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再次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胡格诺派公开起义,对抗中央政权。直到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才结束。

这此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中最为活跃的是三个同名为亨利的人,即法国新旧教内战(胡格诺战争)的最终高潮“三亨利之战”(1585—1598年)的主角,分别是查理九世之弟亨利•德•瓦卢瓦(现在的安茹公爵,未来的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以及玛戈的丈夫:那瓦尔的亨利(未来的亨利四世,波旁王室第一位国王)。

查理九世Charles IX

原名:夏尔—马克西米利安(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于巴黎西郊的圣—日耳曼—翁—莱伊。1550年被封为奥尔良公爵。

1560年兄长弗朗索瓦二世夭折后,当时是奥尔良公爵的查理九世于1561年在兰斯加冕为法国国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控制。查理九世在位时,法国爆发了宗教战争。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场上反对胡格诺派。

1570年胡格诺派取得暂时优势,随后查理九世同意与他们和解,并同胡格诺派的政治领袖海军上将科利尼修好。但是他终于在1572年接受母亲的怂恿,允许吉斯公爵亨利策划了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托洛缪之夜大屠杀。查理九世是一个软弱的国王,他终生都处在母亲的阴影之下。他死于Vincennes, Val-de-Marne

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

妻子:奥地利的伊丽莎白,1570年11月26日结婚

子女:玛丽•伊丽莎白(1572年10月27日—1578年4月9日)

那瓦尔的亨利与玛戈结婚后博得了查理九世的好感,因而在其被软禁在卢浮宫期间受到了国王的庇护,这是史实。传说查理九世是由于一本稀有的书而留血汗而死。**里,Jean-Hugues Anglade演的相当不错,而且扮相真像!

亨利三世 Henri III

原名:亨利•亚历山大(1551年9月19日—1589年8月2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74年—1589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三子,母为凯瑟琳•德•美第奇。生于枫丹白露。在1560年—1574年,他的封号是奥尔良公爵。1573年获选为波兰国王(称亨里克三世),但他只在波兰呆了6个月;在1574年其兄查理九世去世后,他就放弃让他感到不自在的波兰王位,回国于1574年5月30日即位为法国国王。

亨利三世即位前,曾在1572年的圣巴托洛缪惨案中扮演过主要角色;法国的宗教战争在他统治时期达到白热化状态。亨利三世一开始采取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政策:取消胡格诺派的一些特权,但天主教的神圣联盟也被解散。然而,1584年亨利三世的弟弟和继承人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去世,使胡格诺派首领纳瓦拉的亨利成为王位继承人。天主教徒担心形势将对他们不利,于是在首领吉斯公爵亨利领导下反对亨利三世,引发所谓三亨利之战(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纳瓦拉的亨利)。1588年5月12日,吉斯公爵进入巴黎,在街上架起街垒,这天史称街垒日。亨利三世逃往沙特尔。同年12月23日,吉斯公爵与其兄吉斯红衣主教在一次鸿门宴性质的会晤中被亨利三世的侍从刺杀。

1589年8月,亨利三世与纳瓦拉的亨利一同进攻巴黎。589年8月1日早上,雅各宾修道院,亨利三世正在大解。多明我派教士雅克•克勒芒求见,呈上一纸所谓的“重要情报”。坐在便椅上的亨利三世接过密信读了起来,教士趁机拔刀,刺入他的小腹。次日亨利三世伤重而亡。他是瓦卢瓦王朝最后一个国王。

妻子:路易斯•德•洛林 1575年2月13日结婚,无子女

亨利三世是一个喜欢炫耀的异装癖,公然着女装与男宠们在巴黎街头招摇过市,给法国人民留下了不佳印象(在伊女王**里就刻意描绘了他在女王的王宫里穿着女装和男人们调情的片段,当时我只是感叹法兰西真是开放啊)。他所宠爱的男友们(法国人称之为“mignons,小可爱”)在其继位后得到了很大权势,他最亲密的朋友有圣吕可伯爵、熊贝克、圣梅尔拉斯伯爵等等,关于这一部分内容,大仲马在和《玛戈王后》同属三部曲之一的《蒙梭罗夫人》中也有所描述。亨利三世又是一个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常常以在某些怪诞的宗教场合里赤脚跣足,长袍加身,象牙念珠直垂腰际,仿佛在进行一场公开的忏悔行为。在见证了亨利三世这种非同寻常的虔诚之后,乌吉埃•德布斯贝克(Ougier de Busbecq)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这里居然没有一样东西是金的,简朴得让人害怕。” 亨利三世曾多次徒步去沙特尔朝圣,向圣母玛利亚祈祷,希望她能赐给他一个儿子作为继承人。

**中玛戈结婚时,亨利还身为安茹公爵(当时向伊女王求婚时头衔也是安茹公爵,看来应该还没有继承王位,但那时他已是王位继承人了,那**里感觉他挺可怜的,身为政治婚姻下的牺牲者,一点都看不出玛戈皇后里的狡猾)年龄是21岁。虽然片中没有直接描写他倒错的性向,不过在某些场面还是有所暗示的,比如与劝说查理九世展开对胡格诺的屠杀时地行为举止就相当暧昧,以及成功登基为法王之后与其亲信的接吻……

亨利四世 Henri IV

(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也被称为亨利大帝(Henri le Grand)或纳瓦拉的亨利(Henri de Navarre ),法国国王(1589年—1610年在位),纳瓦拉国王(称恩里克三世,1572年起)。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

亨利是旺多姆公爵安托万•德•波旁的第三子,母为纳瓦拉女王让娜•达布雷特(即胡安娜三世),生于法国—西班牙边境的波城。他自青年时代起就卷入了法国残酷的宗教战争。作为胡格诺派的领袖他逐渐拥有了很高的声望。但是圣巴托洛缪惨案之后,他为了保全性命被迫改信天主教,被软禁在法国宫廷里,接受法王查理九世的庇护。1576年6月,软禁在卢浮宫的那瓦尔亨利逃离巴黎回到南方,发誓要为科里尼将军等被害的胡格诺报仇,重新改信新教,很快赢得信任成为胡格诺的领袖。1584年,由于王储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死,他成为了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他即位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结束了困扰法国多年的宗教战争。由于首领亨利公爵死去,长期在法国政坛占主导地位的吉斯家族再也不能成为和平的阻碍。

亨利四世即位之初,地位并不巩固。全国仅有5个城市承认他,信仰天主教的巴黎拒绝承认这位新教徒国王。教皇扬言要把这个异端国王开除出教。代表吉斯集团的大将马延公爵在西班牙支持下围攻里昂,继续与他作战。亨利在英军支援下,先后在阿尔克(1589年9月)和伊夫里(1590年3月)重创马延公爵军队,但巴黎还是不向他打开城门。1591年,西班牙军队进驻巴黎,要立菲利普二世的公主为法国国王。1586年,处于水深火热的诺曼第农民发动起义。亨利四世审时度势,决定用和解方法结束战争。他认为,为了巴黎是值得做弥撒的。1593年7月25日,他在巴黎郊区的圣德尼斯大教堂举行放弃新教皈依旧教的宣誓式(第二次了!),在一片“国王万岁”的欢呼声中,发誓放弃异端信仰,领了圣体。1594年2月25日,亨利四世在夏尔特加冕。3月22日,巴黎打开城门欢迎亨利四世,当晚西班牙军撤离,法国各地纷纷归附。胡格诺战争结束。

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法国的经济在他统治时代发展起来。亨利四世成为一个深受人民的爱戴的君主。1610年,亨利四世被一个据说有弑君狂的人弗朗索瓦•拉瓦莱克刺杀。

第一个妻子:瓦卢瓦的玛格丽特,1572年结婚

第二个妻子:玛丽•德•美第奇,1600年结婚

子女:

1路易十三

2伊丽莎白(法兰西的)

3克里斯廷

4尼古拉

5加斯东(奥尔良公爵)

6亨丽埃塔—玛丽

吉斯公爵 (第三) 与“三亨利之战”

亨利一世•德•洛林,第三代吉斯公爵 Henri I de Lorraine le Balafre,3me Duc de Guise (1550年1月31日—1588年12月23日)法国军人和政治家。“三亨利之战”的中心人物;吉斯家族最重要的代表。

亨利一世•德•洛林是吉斯公爵弗朗索瓦的长子(应该是玛丽的表兄弟吧),他完全继承了父亲率领天主教力量反对胡格诺派的事业。他是圣巴托洛缪之夜大屠杀的主要策划者。1576年起,他成为天主教“神圣联盟”的领袖。亨利希望,他能在西班牙和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登上法国王位,于是开始了他与国王亨利三世及那瓦拉的亨利之间的竞争。他在巴黎民众中逐渐积累起很强的声望。

亨利三世无子,法国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是阿朗松公爵(现为安茹公爵),第二顺位继承人是那瓦尔的亨利(因为他是王妹玛戈的丈夫)。王弟阿朗松公爵因夺权失败,倒向胡格诺。亨利三世派兵攻打,战火又起。德国巴拉丁伯爵派兵侵入香槟。凯瑟琳出面干预,劝说阿朗松公爵和平解决。1576年5月,亨利三世签署有利于胡格诺的博利厄和约,又称“王弟和约”。和约谴责圣巴托罗缪节大屠杀,胡格诺可在巴黎以外的所有城市礼拜,有权据有总共8个要塞。吉斯集团对博利厄敕令十分不满,1576年6月,吉斯的亨利在西班牙和萨伏依的支持下,成立“天主教联盟”,这位亨利自称是加洛林王朝的后裔,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此期间,吉斯集团与胡格诺之间的冲突不断,胡格诺战争进入最后阶段(1576—1594年)。

1584年6月,阿朗松公爵病逝(这一家都够惨的,都很小就夭折了),那瓦尔的亨利成为王位的唯一继承人。1585年,吉斯公爵亨利在西班牙支持下,重组天主教联盟,仍要继承亨利三世王位。同年7月,机灵的亨利三世宣布参加天主教联盟,并利用联盟内部的矛盾戏剧性地改变其初衷,改名“王家联盟”,自任首领。为安抚吉斯的亨利,1586年7月亨利三世签署那慕尔敕令,废除那瓦尔亨利的王位继承权和以前颁布的一切和解性法令,限令雨格诺6个月内改宗天主教,否则离开法国。吉斯的亨利另立“巴黎联盟”,策划新的反国王阴谋,于是,瓦洛亚、波旁和吉斯三大家族的三位亨利展开争夺王位的内战,史称“三亨利之战”。

1587年10月,那瓦尔的亨利,在英国和德国新教诸侯的支持下,大败亨利三世于库特拉。1588年5月12日(街垒日),吉斯的亨利煽动巴黎群众筑街垒,包围卢浮宫反对亨利三世。亨利三世逃离巴黎。吉斯的亨利与亨利三世在布卢瓦进行谈判,结果被亨利三世的卫士刺杀。巴黎的吉斯集团策动判乱,立年迈的洛林红衣主教查理为国王,称“查理十世”,由著名的干将马延公爵任王国总监。亨利三世走头无路,只好联合那瓦尔的亨利(1589年4月)。那瓦尔的亨利表示他的军队听从国王指挥,共同向巴黎进军。亨利三世感激涕零,决定将王位继承权交给这位胡格诺妹夫。这是对吉斯集团和西班牙的沉重打击,也使那瓦尔亨利的身价倍增。8月1日,亨利三世被狂热的多明我会修士雅克•克勒芒刺伤,次日死去。三亨利只剩下一个亨利,三亨之战结束。那瓦尔的亨利登上王座,称亨利四世(1589—1610年),开始法国历史上的波旁王朝。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永久性”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5月,西班牙同法国议和。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才正式结束。

影片中,这位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被设定为玛戈的老情人,并试图同玛戈共度其新婚之夜。而在结婚庆典上吉斯公爵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的摔跤游戏,暗喻未来在这两人之间将会爆发的大规模冲突。

玛戈王后:

在亨利二世和凯瑟琳所生的三个女儿当中,玛戈是最年轻,也是最美丽的一个。在玛戈18岁那年,她那野心勃勃的母后把她嫁给了波旁家族的表哥—纳瓦拉国王亨利。这场看似玩世不恭的政治联姻的目的是为了拉拢纳瓦拉这个夹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小国。莫说这对新人压根就对彼此毫无爱意,就算他们两情相悦,婚礼后几天之内,这段情分也将注定被粉碎殆尽。当时,凯瑟琳王太后参与了一起针对新教***的暗杀行动。暗杀被定在婚礼之后进行,但是却功亏一篑。为了庆祝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公主和信奉新教的纳瓦拉国王的婚礼,大批新教教徒都聚集在巴黎。凯瑟琳王太后害怕自己在该行动中的身份暴露,继而引发大规模的新教教徒起义,便和儿子查理九世(亨利三世之前执政的法国国王)一起策划了对新教教徒的秘密屠杀。这起血腥事件最后演变为臭名昭著的圣巴托罗缪惨案,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新婚礼物”。虽然玛戈现在贵为纳瓦拉的王后,但她也只是能保护自己的夫婿免遭杀身之祸,而并没有使他摆脱牢狱之灾。这样一来,两人之间原本就淡漠的关系更加恶化了。要知道,玛戈和亨利都是多情之人,只是倾慕的对象并非彼此。婚后,玛戈王后为了追求心灵和肉体上的满足,开始了和第一位情人的幽会,这便拉开了一系列悲情罗曼史的序幕。玛戈的皇亲国戚们十分讨厌这个名叫约瑟夫•德博尼费斯•德•拉莫勒(Joseph de Boniface de la Molle)的年轻男子。由于被控阴谋反对查理九世,拉莫勒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指甲全部被拔掉,浑身筋骨俱断。最后在断头台上,他仍然不忘向他深爱的玛戈致敬。据说行刑之后,悲痛欲绝的玛戈王后命人把德拉莫勒的头颅从示众台上偷走,自己把它秘密埋葬了。

德拉莫勒被处决之后,玛戈又找了几个情人填补空虚,这些人侥幸躲过了王室的毒手。亨利三世即位以后,玛戈为了摆脱专断的王兄和早已疏远的丈夫移居到法国小城阿让。当地一位名叫奥比雅克的年轻军官对美丽的王后一见钟情。他曾在相思中呐喊:“若不能一亲芳泽,还不如让我上吊算了!”很快,他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当国王的军队横扫阿让城的时候,奥比雅克协助玛戈王后出逃。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确成了王后的情人,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奥比雅克被抓获以后,亨利三世宣布了凯瑟琳王太后的懿旨,玛戈的情人“将在于松城堡的庭院里被绞首示众,玛戈王后必须到场观看”。不幸的奥比雅克被当众倒吊起来,还没有咽气就被拖进坟墓里活埋了。

奥地利的唐璜曾为玛戈写下这样的篇章:“她的容貌只有天上的女神才可媲美,要她做人间的公主实在是屈尊。她的神采无法拯救男人,只能把他们引向毁灭之路。她的一颦一笑都会让我们下地狱的。”这群短命的情人恰如其分地证明了这个论断。

光阴荏苒,红颜易老,与玛戈的绝代风华一同衰落的还有她那暴君辈出的家族。1589年,凯瑟琳王太后去世。同年,亨利三世被刺身亡。瓦卢瓦王室只剩下玛戈一人。因为法国法律规定王位传男不传女,所以王位只能由与玛戈最近的男性亲属来继承。这次,恰好轮到与玛戈貌合神离的丈夫纳瓦拉国王,从此他成为亨利四世。由他开始,法国迎来了波旁王朝的统治时期。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玛戈和丈夫之间反而建立起朋友般的感情。由于他们两个人没有子嗣,所以经过协议,玛戈同意和亨利四世离婚,以便他组织新的家庭。

随着年龄的增长,玛戈的身材日渐臃肿,头上的金色假发也略显夸张(怎么和玛丽这么像,难道绝代美人的下场都是这样吗)。对于曾经拥有沉鱼落雁之容的玛戈来说,这是多么巧妙的讽刺。呼吸着久违的自由空气,玛戈的生命力再一次高涨起来,从前只对达官显贵才开放的卧室,如今也对年轻力壮的无名之辈敞开了。这些人中有铜匠的儿子、羊倌、流浪音乐家,还有木匠的儿子等等。前王后玛戈精心照料着这群年轻人,给他们封官加爵,甚至还为他们安排了美满的婚姻。不过有人曾经因为太忠于玛戈赐给他做妻子的侍女而冷落了自己的恩主,令玛戈大发雷霆。

查理九世 Charles IX(原名:沙尔勒-马克西米练 Charles-Maximilien,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于巴黎西郊的圣-日耳曼-昂-莱伊。1550年被封为奥尔良公爵。

1560年兄长弗朗索瓦二世英年早逝后,当时是奥尔良公爵的查理九世于1561年在兰斯加冕为法国国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控制。

查理九世在位时,法国爆发了宗教战争。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场上反对胡格诺派。1570年胡格诺派取得暂时优势,随后查理九世同意与他们和解,并同胡格诺派的政治领袖海军上将科利尼修好。但是他终于在1572年接受母亲的怂恿,允许吉斯公爵亨利策划了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托洛缪之夜大屠杀。

查理九世是一个软弱的国王,他终生都处于母亲的阴影之下。他在1574年于万塞纳去世。

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

家庭

夫人:奥地利的伊丽莎白,1570年11月26日结婚

子女:玛丽·伊丽莎白(1572年10月27日—1578年4月9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03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