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古楼的神秘的传说

聊城古楼的神秘的传说,第1张

光岳楼历经沧桑,才保存至今。在她六百年的岁月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神奇的传说,也为光岳楼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话说洪武初年,东昌卫守指挥事陈镛为了抵抗元朝残余部队的侵袭,重修了聊城的城墙与护城河,但工程完工后,砖石木料还剩余不少,陈镛便命工匠用剩余砖木在城中央修一座钟鼓楼以“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但工匠们却犯了难——没有人知道这座用于军事的钟鼓楼该怎样修建。正在这时,从人群中走来了一位装束奇特的老人,左手持一没把的锈斧头,右手托着一个木制小楼。只见那小楼重演歇山,雄伟巍峨,双向过街,金葫芦宝顶。工匠们顿时看直了眼。老人微微一笑,说道:“看我的楼好,那就拿去吧!”说罢,便将小楼交到一老木匠手中,自己大步流星地离去了。工匠们仔细观察,越发地喜爱这小楼,便一锤定音:就按此楼仿建!

工程进展非常顺利,仅用三年,楼便完工。人们拆除了脚手架,却发现在楼的最高层西北角正檐下,露出一段椽子头,十分碍眼。可要将它锯掉又得重搭脚

手架。更要命的是,工匠们发现,这楼还有点向西北倾斜。正当人们为难之时,老人又出现了,只见他将左手中没把的锈斧头往椽子头上一扔,便把长出的椽子头砍齐了,又将锈斧头塞进基条石下,楼身就正过来了。正当人们欢呼之时,老人却不见了。人们便纷纷传说这老人就是鲁班祖师。陈镛听后,又惊又喜,遂命人在一楼北檐下修一神龛,以纪念鲁班。 故事发生在清乾隆年间。

有一年,清朝的乾隆皇帝南巡时途经东昌(聊城旧称),与自己宠爱的刘妃入住光岳楼文昌阁的行宫。一日清早,二人早早醒来,便登上光岳楼的最高层,观看日出。正当乾隆陶醉于鲁西平原日出的壮丽景象时,忽听刘妃叫喊,便顺着刘妃的指点看去只见屋顶有一大莲花,其中间的大莲子上竟附着一颗大水滴,仔细看去,旁边的小莲蓬中及荷花荷叶上附着许多亮晶晶的小水滴。只见那大水滴更大了,坠落下来,水落有声,直落楼下井中。乾隆对这井早有耳闻——东昌人说这是海眼,深不可测。乾隆兴趣大发,立即与刘妃下楼去看个究竟。二人刚赶到楼下中心的井边,可巧,一小水滴落入井内,正好砸中水中映出的那朵莲花。乾隆不禁暗暗赞叹。忽然“咕噜”一声,一水泡应声而起,接着一条红鱼泛波而出,摇着尾巴在水面游来游去,两只突突的大眼睛直瞪刘妃,似与她嬉戏。刘妃顺手拔下头上的金簪投下去,不巧正刺中鱼背。那红鱼立即不动了,慢慢沉了下去。乾隆不悦:“身为贵妃,何以杀生?今日当烧香赎罪才是。”刘妃吓得赶紧低下了头。

数十年过去了,乾隆又出巡东海碣石,望着万顷碧波,正欲吟诗,忽见浪花之中跃起一条大鱼,落入水中径直向乾隆游来。乾隆大吃一惊。忽然他发现鱼背上金光一闪,不由向前仔细一看:那闪光处竟是一支金簪。乾隆大声叹道:“真乃神物!”

这事情传到了东昌,人人都感到万分神奇,从此对光岳楼下有海眼的说法深信不疑。

聊城古楼的介绍

在聊城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其中的古楼就是光岳楼,因其年代久远,遂被聊城人民称作古楼。光岳楼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鲁西大地上,六百多年来,它一直屹立于聊城古城中央,见证着聊城的历史和沧桑。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标志性古建筑,虽历经沧桑,却风采依旧。

山东聊城古城 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素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之称的山东聊城,境内自然与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如果您打算前往聊城旅游,以下景点最值得推荐:

东昌古城: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的东昌古城,又称聊城古城,坐落在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中间,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古城坐拥光岳楼、山陕会馆、东昌湖等众多景点,素有“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之美誉。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位于阳谷县、东昌府区、临清市境内的大运河河段全长975公里,沿河两岸保存有七级北大桥、会通桥、月径桥、问津桥等众多文物古迹和十余处水利工程设施,非常值得一看。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藏丰富的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被誉为运河古都最具影响力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博物馆三楼展厅以原聊城市博物馆的藏品为主,参观时不要错过。地址:东昌西路88号,凭身份证件领票免费。到达方式:公交K1路、K3路可到达。

傅斯年纪念馆:傅斯年纪念馆又称傅氏祠堂,馆内主要陈列着民国时期最著名学者傅斯年先生的生平事迹大型。傅氏家族是聊城五大家族之一,而傅斯年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的七世孙,现祠堂已辟为纪念馆,地址:聊城市东关大街路北,凭证件免费参观。到达方式:公交K1路在陈列馆站下车。

聊城古楼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到现在(2019年)已经645年了。

光岳楼,亦称“余木楼”、“鼓楼”、“东昌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

在《中国名楼》站台票纪念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江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

光岳楼为中国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

扩展资料:

聊城光岳楼由当时的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出于“严更漏而窥敌望远”的军事需要用修城所剩余的木料修建的,当时,人们称它为“余木楼”。

又因此楼有鼓声报时的功能,人们也称之为“鼓楼”。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知府杨能在维修该楼时,因地而名,称之为“东昌楼”。

此后,历代重修碑记中,一直沿用“光岳楼”的名称。光岳楼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从构造上可分为墩台和主楼两大部分。

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底边长3443米,与光岳楼的总高度相近,垂直高度938米。台的东、西、南、北四面中部,各设有一半券拱门,券至台中心处成十字交叉拱。

四个券门上方,各砌有方形门额。南曰:“文明”,北曰:“武定”,东曰:“太平”,西曰:“兴礼”。

值得注意的是,北门的“武定”带有浓郁的军事色彩,应与明朝建国初期对北方蒙古残存势力还抱有戒心有关。

在南向拱门两侧,又各开一小拱门,形制与中间拱门相似,东侧小门门额用青石刻成,上书“凤城仙阙”,西侧刻有“阆苑瀛洲”。

“凤城仙阙”中的“凤城”,取名于聊城旧有凤凰落古城的传说。“仙阙”,这里指神仙所住之处。读来意境缥缈,给人以仙山琼阁的联想。“阆苑瀛洲”中的“阆苑”,即传说中的神仙住处。

“瀛洲”,指传说中的仙岛。两额虽不相同,却都在烘托超然物外的仙境气氛。西门为假门,只存形式,以求和东门相称。东门则是登楼的惟一通道。

门宽314米,拱高175米。而实际使用仍显过大,于是在券内另砌小券,门洞宽仅186米。踏门而人,门内为一方室,东设踏跺,升四级至梯台,南壁有一小窗,以供通风采光之用。

——光岳楼

聊城的古城在哪里

东昌古城即聊城古城,统称为山东聊城古城。东昌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北宋时期的城垣。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聊城光岳楼位于古城中央,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其通高33米,合九丈九尺,是极阳之数,合于易理;分五层而建,暗对河洛之数。光岳楼是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目前中国现存的最高大、最古老的古楼阁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昌古城(光岳楼)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湖内,古城正中央古楼广场

光岳楼-_徽

途径公交车:1路3路12路

光岳楼气势磅礴,巍峨雄伟。但它竟为一座全木结构建筑——全楼上下没有一颗铁钉。更让人惊奇的是,六百多年间,光岳楼虽经数次地震,却未遭任何损坏,也没有经历大的火灾,堪称奇迹!这种奇迹的创造,除了聊城人民的精心呵护外,也得益于它巧夺天工的建筑构造。

光岳楼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其通高和四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其不可超越。光岳楼在聊城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光岳楼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其中,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各为三十余米,垂直高938米,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半圆拱门,名曰“太平”、“兴礼”、“文明”、“武定”。东门为登楼唯一通道,从该门楼梯登五十六级可至台面。梯台上修一卷棚顶敞轩以防雨水侵入。台面上除北面为梯道出入口外其余三侧柱间皆砌以槛墙,设吴王靠以供休息之用。台面墁砖,绕以女墙,其东西两侧各设排水道。

四层主楼筑于墩台之上,高24米。

一楼地面略高于台面,面阔、进深都为七间。进入一楼房间,可见许多粗大的红色木柱。这样的柱子全楼共有32根,但人们只能看见12根,因为另外20根是砌于砖墙之内的。这些木柱高度均为1158米,且从一楼一直通到三楼,它是一整根的木柱,中间没有断接的,因此又被叫做通天柱。这种木柱是由原来的苏绿国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由海运经京杭大运河运到聊城来的,是一批贡木。在整座建筑中,这些木柱起主要的支撑作用。更为神奇的是,这些木柱还能防火!据说1945年日军从聊城撤退前曾放火烧楼,但在那次火灾中,光岳楼竟没受到大的损坏!原来,用来建造光岳楼的木材都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再用猪血和大漆粉刷数遍。因此,这些木材都难以用火点着。光岳楼能保存至今也得益于此。

二楼的构造布局在大体上相似,面阔、进深仍都是七间,但在细节上有明显不同。内有文昌阁,过去为供奉“文昌之君”之用。阁中设有“乾隆行宫”,是乾隆皇帝当年南巡至聊城时题诗和休息的地方。由其西侧梯道升16级可达第三层。

第三层为暗层,实为结构层。面阔、进深都为五间。它是一个过渡层,在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岳楼“卯榫搭扣”的结构。三十二根通天柱都自下直贯而上。柱子的上端周围都是一些木质梁枋,分内外两漕,两漕有一定间距,但人们只能看到内漕。在梁枋上方还可看到一种叫斗拱的构件,状如水龙头。这些斗拱都是承重构件——它首先把下边柱子上的压力进行层层的向上传递,然后把楼上的压力进行层层分解,这样上下两个方向的力达到了一个平衡。大斗拱外面檐壁之下还有200多个小斗拱,斗拱内外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这内外两者之间又可以把内外的力层层的分解、传递,使内外两个力达到一个平衡。由此可见,明初的聊城人民已把力学研究得相当的透彻了。

四楼是光岳楼的最顶层,面阔进深都是三间,平面呈正方形,但比下几层骤然缩小,结构相对简单。四楼有四个瞭望口,是当年明军瞭望敌情的地方。由这四个瞭望口可以看到聊城古城的全景。四楼的屋顶非常漂亮,有一朵硕大的木刻莲花,周围用荷花、菏叶和莲子来衬托。它的学名叫‘藻井“,也叫“莲花井”,古人把莲花雕刻在屋顶之上有很深的用意:楼阁是木制楼阁,最怕的就是火,当时古人已经有了防火的意识,便把水中的吉祥物雕刻在屋顶之上,起一个警示的作用,提醒自己一定要防火。莲都是生长在水中的,也就是说这屋顶便是水座的,“天水克地火”,古人巧妙的利用这种五行相克的原理,是希望这朵莲花可以镇住这个楼阁,给这个楼阁带来一片祥和。

光岳楼的建筑构造大抵就是这样。

在聊城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其中的古楼就是光岳楼,因其年代久远,遂被聊城人民称作古楼。光岳楼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鲁西大地上,六百多年来,它一直屹立于聊城古城中央,见证着聊城的历史和沧桑。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标志性古建筑,虽历经沧桑,却风采依旧。

光岳楼位于聊城古城中心,是江北水城——聊城的象征,明洪武二年,东昌卫守指挥事陈镛为了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将宋熙宁三年所建土城改建为砖城,并于洪武七年利用修城余木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所以初名“余木楼”,后又因地而名“东昌楼”。直到明弘治九年,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路过东昌,才将其命名为光岳楼。他在《题光岳楼诗序》中说:“城中一楼,高壮极目,天锡携余登之,直至绝阁,仰视俯临,毛发欲竖,因叹斯楼,天下所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此后皆称光岳楼。当时建造此楼的目的是为了“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随著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的军事作用很快被遗忘,但却以它的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光岳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度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2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