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思念(回忆母亲)

无尽的思念(回忆母亲),第1张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母亲离我而去已经半个世纪了。我已由一个垂髫少年变成了白发长者。但对母亲的思念仍然绵绵不绝。

母亲没有文化,一个字都不会写,但她用自己的言行给我指出了前行的航标,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也造就了我的胆识和性格。

我家和大多数居住在平原上的人家有所不同,离村子有一里多地。没有邻居,孤悬村外,单独一户住在村东头。

我的祖籍是山东省齐河县孙家庄,祖太爷那辈逃荒来到东北。

开始落户在董家屯,后来因为地租太高,就搬到了人烟稀少的七家子。落脚在七家子村东。

当时连亲带友一共五户。1951年秋,辽河决口,我家的房子被洪水泡倒了。有三家亲戚房子没倒,但成了危房,他们怕再涨水,就搬走了。因为故土难离,再加上经济困难,搬到别处找房场盖房子要很大一笔开销。

母亲决定在原房场上重建新房和留下来的老叔家比邻而居。谁知1953年农历七月十三,又来了场洪水,我家的房子因为是新盖的没咋的,老叔家的房子倒了。

三年二次大水,老叔挺不住了,搬到了城北虎石台。当时老叔也积极张罗让我们家和他们一起搬,甚至帮我们选好了房场。因为新房子刚盖两年,经济又不太宽裕,母亲犹豫了。父亲把决定权让给了母亲。留下还是搬走,母亲面临着两难的抉择。

那几天,母亲围桌家边转了一圈又一圈。一会摸摸门前的大枫树,一会有看看房后的老桑树;上午到父母的坟前黙默地思索一阵,下午又老井边打桶水喝几口,最后毅然决定不搬,母亲说:“只要房子不倒,就住这不走了。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就要留在这里。”

后来母亲和我说,她决定不搬家的原因,是她舍不得离开这块故土。“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只要刚强就没有过不了的坎!”

当时,父亲在镇里工作,大哥在外地读书了,大姐也出嫁了。家里只有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二姐12岁,我只有5岁。一个家庭妇女带着三个小孩又只有孤零零的一家,其难处可想而知,亲友们都劝我们到村里去住,有一个亲戚把北炕都腾出来了,但母亲怕麻烦人家,没有同意。

后来二姐参加工作去了鞍山,二哥到生产队当会计,住在生产队,家里只有母亲和我相依为命。这时住在同村的老舅和六姨又来劝说母亲搬家。但母亲还是因为怕给人添麻烦,又谢绝了。从1953年到1964年就这样住了11年,直到母亲去世。

一户人家独处有很多艰辛,但母亲从未说过苦,从未道 过难,即使最大的安全问题,她老人家也泰然处之。

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偷偷摸摸的事时有发生,住在村里的人也担惊受怕,母亲却毫无畏惧。即使面对异常情况也能镇定自若。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也渐渐地变得坚强起来,有了危险也能处变不惊。

1960年12月的一个晚上,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在离我家东边树趟子里徘徊,不时地向我家这边窥视。可能是发现我们家没有成年男人,到了晚七点半,天完全黑下来时,就找了一个借口来敲我家的窗户,问我们卖不卖大蒜。天黑时来买大蒜,这个不合常理的说辞,显然是编造的谎言。母亲明确告诉他没有大蒜,这个人贼眉鼠眼地东瞧西望了一会才悻悻而退。

母亲和我都担心这个家伙夜里可能来抢劫。就他一个坏人我们娘儿俩还可以对付,但如果他有同伙就会有危险。母亲用探寻的眼光看着我,我明白,母亲的意思,她是在问我敢不敢去村里找在村部值班的二哥。因为母亲年纪大了,又有气管炎,跑不快,要找二哥只有我去。我坚定地点了点头。

为了防备歹徒趁我们开门时闯进来,我和母亲各拿了一把刀,在开门的瞬间,我举着刀一下冲了出去。我的后脚一迈出门槛,母亲马上把门紧紧地关上了。我出门后头都不回,一边挥舞着砍刀一边猛跑,一口气跑到了生产队。

二哥看见我手里拿着刀,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知道家里有事,也来不及细问就同我往家跑。我们料想那歹徒一定在暗处张望,看到来了援兵后,才中止了抢劫的歹念。

大哥爱打猎,参加工作后买了一杆“老洋炮”,节假日常回来打猎。后来又买了双筒猎枪。不过他是把枪带在身边的,从不往家里放。

此前,我在母亲的鼓励下,十一岁就学会了放枪,因为身小力薄举不动枪,放枪时就把枪架在板凳上。十二岁那年还在家门口的南大坑打住过一只野鸭子。这件事发生之后,为了安全,大哥把他的双筒猎枪留在了家。(当然这是不能和村里人说的秘密)

没过多久,这杆枪就派上了用场。1961年,为了度过饥荒,母亲开荒种了三亩地白菜。一共收了六千多斤。除了卖掉的还储存了四千多斤。

那时候白菜很贵,一斤都一元多钱。为了防盗,在门前挖的菜窖,离窗户只有十几步远。即使这样也被贼惦记上了。

12月25日夜,二点多钟时,睡梦中的我被一阵隐隐约约的响声惊醒了。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狗,因为没有粮食养不起狗。没有狗,安全就靠人们的警惕了。母亲身体不好,半宿半宿地咳嗽,一睡着了就睡得实。这让我变得比同龄的孩子觉轻,有点风吹草动就会醒。当我从梦中醒来的时候,马上想到是不是有人来偷白菜。

我悄悄爬起来,顺着玻璃窗被风吹出的缝隙朝外看,眼前的情景让我一“激灵”。借着雪地的反光,影影绰绰地看见一个家伙正蹲在窖口一棵一棵地往出拿白菜。很显然白菜是窖里边的同伙递给他的,这说明最少来了两个贼。

我盼着小偷见好就收,偷几十棵就住手,那样我就不用把母亲叫醒。但他们没有收手的意思,仍然在不停地传递着,我估摸当时的时间是二点左右,到天亮还有三个多点,如果放任他们偷下去,那损失就太大了。我犹豫了再三,最后还是不得不把母亲叫醒了。

母亲没有丝毫惊慌也没有犹豫,从柜里把枪拿了出来,(白天不敢把枪放外面,怕有人抢)。双筒猎枪有专用的猎枪弹,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当我给枪装弹时,母亲悄悄在我耳边说别往小偷身上打,我点了点头,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把小偷打死或打残是有后患的。我知道他们偷盗犯罪,但不能用枪打。

那时候没有那家的窗户是全玻璃的,上半扇窗户都是用牛皮纸糊的。我把枪口从纸窗户里探出去,枪身放平,对着菜窖的上方放了两枪,紧接着又装进了两颗子弹。因为估计小偷从外面会把房门顶住(天亮开门时发现果然如此),就没有马上开门去察看。

第二天发现,有一百多棵白菜被偷走了。细看地上有三个人的脚印,如果不放枪的话,可能窖里的白菜得被偷走一半,而且不能保证他们只偷一次,那损失就大了。

这件事锻炼了我,我的胆更大了,变得更勇敢了。对于我的勇气,村里人都交口称赞。

母亲盼着我更快地成长,她希望我既勇敢又要机智,她跟我说:“肩膀有劲只能养一家,心里有劲才能养千家。一个人光膀大腰圆胆子大还不行,还要有心计。”

她为了让我一辈子也不忘记这句话,给我讲了一个真实故事。邻村的一家有五个小子,都胳膊粗力气大,特别是老大老二虎背熊腰,扛二百斤的麻袋像玩似的。这二个人仗着有力气啥也不在乎,天不怕地不怕。没想到他们栽到了一个60多岁的老瘦头手里。

1948年夏,有一天兄弟俩去赶集,那时候棒子手(劫道的)很多,父母提醒他们道上要小心,哥俩不以为然,还大大咧咧地说,谁敢劫我们,那是他自找倒霉。

他们家离兴隆店二十里地,中间有一段十二里没人家。他们俩从兴隆店赶集回来,在这段前不见村后不见店的地方,看见一个瘦小枯干的老头,身边放着一付新买的棒槌。老头坐在路旁悠闲地抽着老旱烟,好像也是赶集的,走累了在路边休息。老头很热情,见着兄弟俩主动打招呼:“来,坐下歇一会吧,唠唠嗑再走。”哥俩本来不累,本没打算休息,想继续赶路。见老头挺热情就停了下来,坐在了老头的身边。老头煞有其事地说“你们可得注意呀,昨天前边不远处有两个青年人被一个老头劫了。”两个青年人忙问:“那个老头手里有枪吗?”“没有啊,就拿了一个棒子。”“一个老头拿棒子抢了两个年轻人,那不是笑话吗?”“可不是笑话呀,那个老头是卖瓜的,筐里还剩几个瓜,他给两个小伙一人一个瓜,趁小伙吃瓜的功夫,他抡起棒子左右开弓,把两个小伙都打倒了。”

看哥俩满脸疑惑,老头右手拿起了棒槌,“你俩别不信,看着,我给你们演示一把。”哥俩充满好奇,毫无警惕地看着老头演示。老头把棒槌拿在手里,缓慢地举了起来。好像很吃力的样子。哥俩看了直想笑。就在他们要笑还没笑出来的刹那间,老头突然变了,眼睛充满了杀气,手上的青筋起,动作变得难以想象的敏捷。手腕一抖,棒槌就砸下来了,一下子就把左边的老大打趴下了。老二正在惊恐间,还没缓过神来,老头的棒槌反手一带,又砸在了老二的脑门上,老二也被打倒了。

哥俩都被打昏了,好半天才醒过来。四下一看,强盗早已不见了踪影。一检查,衣兜里的钱和钱褡子里的东西都没了。两人后悔得直拍大腿。原来这个老头是个惯匪,心狠手辣,手脚麻利。方圆百里不少人都因为麻痹中了他的道。 社会 上什么人都有,外出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特别是遇到生人。母亲讲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启示了我,也帮助过我。

1957年,我大姐和姐夫在锦州安了家,三年多没有回过新民。她很想家,因为孩子小不方便回家,就盼家里能去人。我和母亲也很想大姐。母亲思来想去,决定让我走一趟。

1961年11月5号十四岁的我独自一人走了二十五里,在兴隆店登上了去锦州的火车。车上人很多,紧挨着我坐着的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我一上车他就有意和我套近乎。我记着母亲的嘱咐,格外小心,有意和他保持距离。他问我对锦州熟不熟,如果不熟他可以送我。我说锦州我去过五六次了,这次亲戚在车站接我,不用他送。(其实因为大姐夫在外地工作没在家,根本没人接站)他见无机可乘,就换了个招数。

过了二站到沟邦子时,说他脑袋疼,要吃药,让我帮他去接一茶缸水。说实话我对他的说法半信半疑,但是一个老头让一个小学生接杯水,不管是真是假,都不好拒绝。另外我也想有意试探一下,看他到底是不是好人。再有,我带的五斤大蒜和十斤鲇鱼,没有他方便偷的东西,于是就假意答应下来,拿着缸子去给他接水。但我在车厢里走了一半就回来了。因为人多,车厢里不少站着的,他看不见我回来。他万万没想到我会中间折回来。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手正在翻我的背包呢。当他抬头看见我站在他身边时,满脸通红,语无伦次,手足无措。

我知道这个人不地道,但因为小,又是单独外出,再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就没有追究也没找乘警。同时我也想到了另一层,如果我把他举报了,警察认为事不大,只是教育教育或者罚点钱就把他放了,下车后他跟踪我,那就复杂了。所以我没有声张,装作没事一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那个人知道露馅了,坐了一会儿就借口上厕所溜到别的车厢去了。

当我从锦州回来,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时,母亲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上面说到的这些事早已成了过往,但时至今日,仍然不时地在我的脑海里重映。成了我永远难忘的珍贵记忆。

我知道几乎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自己的母亲都是伟大的,但在茫茫人海里,自己的母亲确实又是平凡的。但正是千千万万像母亲一样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普通中国妇女,用言传身教培育着自己的子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才使整个大中华生生不息,蒸蒸日上。

2019815

刘国梁

〈1〉

故事发生在一九六八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双阳北大顶子山下有个靠山屯。屯里有一家姓王的哥俩,他们都有大号,但很少有人叫,人称王老大、王老二。父母不幸先后去世,给他们留下唯一的家产就这两间草坯房。由于家中生活困难,哥俩只念了几年耕读小学提前下了地。几年来的农村活计对他们哥俩来说,可称谓二齿钩挠痒痒——硬手。

老大朴实憨厚,不善言谈。他比老二下地早两年,在生产队里当生产组长。老二心眼灵活,能说会唠。哥俩认干,从不耽误工,在队社员当中挣工分最多,都有人缘,年年被评为五好社员。

哥俩省吃俭用,虽然队里给钱不多,但也攒了一千多块钱。这在当时农村大帮哄时期可算是小康之家了,哥俩没别的负担,只有一个共同的心病,困扰着他们的心,都想说个好媳妇。老大二十六,老二二十四,谁不想早点成个家,自己倒是小事,把儿女都耽误了。

哥俩和睦相处,从来不吵架。屯中有的哥兄弟打仗,吵嘴,当老人的都拿他哥俩做楷模,说:“你看看人家老王家哥俩,再瞅瞅你们,撒泼尿得浸死!白活。”

听老辈人讲,大年三十晚上挪动荤油坛子大婚就动了,王老大不信这个,可王老二心眼多始终没忘。大年三十下晚他把锅台后的荤油坛子搬过来调过去。

王老二这荤油坛子还真没白搬。队里铲完二遍地他的大婚真就动了。屯西头的刘奶登门保媒来了,把后屯他外甥女老李家二丫介绍给他,双方一相就妥了,说媳妇倒走在他大哥的前边。

订婚相门户这天,双方直系亲属聚在王家论财礼,一边喝酒,一边论事儿。农村和城里不同,本来就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事情定妥。可这农村说道就多了,呛呛个没头没脑,如同西瓜皮开腚没完。这酒一直喝到日头落,争争讲讲,讨价还价,酷似在做买卖 。

最终还是王老大让了步,才算定局。女方身价八百,彩礼钱一千三,压婚布三百,装烟钱二百,押车钱二百,外加四大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缝纫机各一台,至于其他零头八碎均以落实约五六百元。

那年头,农村大帮哄贪黑起早干一年也见不着几个钱。人口多,劳力少更不用提,甚至口粮都领不回来,如果说你想搞点副业收入说你走资本主义道路,谁敢?大多数人家要说个媳妇谈何容易,正象当时人们感叹道:买来一枝花等于抄个家。

一天下午,歇二息的时候,王老二向正领社员压边肥的王老大说:“哥,南屯大姑捎来口信叫我去帮一天工,晚饭你们就别等我了”。王老大直起腰,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向他点点头,“去吧,我告诉队长给你请个假。”老二转身走了。

傍晚收工,王老大扛锹回到家,弟媳把饭菜端来放在桌上回头向正在洗手的王老大问:“老二咋没回来呢?老大说:“对了,我忘告诉你了。老二去南屯大姑家帮工去了。”

吃完饭,老大坐在炕沿上卷了一支旱烟,默默的抽着,弟媳妇收拾完了上了南炕坐在炕头上眼望着窗外怔怔地发呆。屋里一男一女各坐自己的炕上,谁也没话,屋内的空气显得十分尴尬极不自然。

王老大一寻思这屋就剩他和弟媳妇俩多不方便,便起身向弟媳说:“这样吧,我去社底住,你自个儿在家,把门插好,早点睡吧。”弟媳一看他要搬行李卷忙拦阻说:“大哥,你别去找宿了,我去后屯回家呆两天,连看看我爸的病咋样了。”

王老大一听,可也对,说:“也好,外边天快黑了,青草没稞的,这样吧,我送你到家”。两屯之间相距不远只隔两垧高梁地不一会就到了。

〈2〉在他回来的路上忽然听到前面高梁地边毛毛道上有女人尖叫声,大声呼喊:“救命啊!”他抬眼望去影影绰绰见一男一女撕扭在一起,那男的抓住那女的正往高梁地里拽。他见状,大喝一声,住手,他飞快向前跑去,那男的一看有人来了忙松开那女的。象狗一样唏哩哗拉钻进高梁地里没影了。

他来到那女的面前一看是个二十左右的年青姑娘,长的五官俊秀,梳两条小辩,中留个儿。这姑娘一见王老大便呜呜地哭了起来,王老大忙问刚才是咋回事儿。姑娘听了这一问便不哭了,同时用感激与恐慌的目光看着他诉说道:“我是白庙村集体户的知识青年,刚从城里探家回来,在小站下的晚车,本打算抄近路回家,哪成想在这儿碰上了坏人,不但抢我的东西还……,”姑娘说着双手捂脸哭了。王老大安慰她:“你别哭,有我在你什么也不用怕。”姑娘抬眼望着他放心地点点头,他接着又问她:“那人长的啥样,”姑娘说:“中等个儿,没看清脸,他还挟一把镰刀”。

〈3〉王老大闻听自言自语地说:“看青的?”他沉思片刻抬眼望一下黑幕笼罩的天空转向女知青说:“白庙村离这有十多里,天又这么晚你一个姑娘家走夜路太危险不如先到我家住宿,等明天早上吃完饭你再回家。我就是前边那屯的,过了这片高梁地就到了”。那女知青迟疑了一会儿,心想:他是我的救命恩人,看他仪表端正,憨厚气质不象是坏人,再说他说的也在理,也只有这样了,她点点头表示同意。

二人来到家门口,开了房门,进了屋,王老大点上煤油灯,屋里顿时亮堂起来,他一指南炕,“你就在那儿睡吧,他坐在北炕沿上抽着烟。”女知青坐在南炕沿上用陌生的眼光扫视这屋里的一切,这屋怎么就他一个人呢?莫非他家里的人还没回来?她寻思到这刚要开口相问,王老大一抬头恰好与女知青的眼光相遇。

他猛然醒悟,我咋忘了这个茬儿?她和弟媳有啥两样?这不是拔个萝卜顶个坑,去了孙悟空来个猴吗?想到这儿他连忙站起,转身拽起行李卷,向女知青说:“这样吧,我们家的人都串门去了,今晚不回来了,你就在屋睡吧,我上社底住去。”说完他转身出去了。

王老大走后,这女知青心里犯嘀咕,虽说他是我的救命恩人,但毕竟还不了解,一旦我睡着之后,他………还是小心为好。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是她心生一计,把前后门窗都打开,又把提包里的东西掏出扔在炕上,佯装逃走,吹灭了灯。然后,自己钻到外屋北墙角柴禾堆里隐藏起来。

双头奇案

〈4〉王老大扛着行李卷来到社底,走进饲养员的大屋,碰巧高队长也在那儿,正和饲养员刘二爷闲聊,高队长一见他扛着行李取笑说:“咋啦?是让兄弟媳妇给撵出来了?没给顺溜?……嘻嘻”。王老大毫不理会,把行李卷放在炕上,便把来社底找宿的原因从头到尾详细地向高队长叙说一遍。高队长一听,眼珠子一转。装腔做势的说:“好,你做的非常好,救知识青年,秋后评五好社员凭这条就够”。他说完便起身挟着镰刀开门走了。

〈5〉单说这高队长其人,吃喝嫖睹抽,五毒俱全。平日里打骂社员,是黑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文革一开始,他兴风做浪,扇动群众斗倒原老支委赵队长,取而代之当上了靠山屯的一把手。

他从社底出来,边走边寻思,妈的:原来是这个笨人王老大救了那丫头,坏了我的好事,这要等明天那女知青认出我……可就糟了!让她今晚死在老王家,嫁祸王老大,让他当替罪羊。然后把王老二新婚买的东西和知青身带的钱和物一块弄到手岂不是发了一笔财,真是一举两得。想到这儿,急匆匆加快脚步来到多年姘头韩寡妇家。

他敲开了寡妇门,姘头把他迎了进去,一男一女,窃窃私语,一个罪恶的阴谋开始了。二人蛇行雀步,幽灵般的来到王家。二人一看门窗大敞四开,炕上散扔一些衣物,高队长心中一喜,向姘头说:“那丫头跑了,屋里没人,快进屋。”她顺手把镐头往门旁一立和姘头进去了,屋里漆黑一片,经过外屋柴禾堆时高队长停下脚步恶狠狠地说:“这丫头算她命大,不着王老大高粱地救了她我早就……”。别咧咧啦,咱干啥来了,还不上炕把炕柜整开。韩寡妇姘头推了他一把。

〈6〉高队长上炕三下五除二弄开了炕柜门,一对狗男女把新婚的衣物和翻出的二百多元钱外加五十斤全国粮票和女知青扔在炕上的衣物足足包了两大包袱。

姘头韩寡妇刚要下地,高队长一把拉住她“干啥呀,”姘头回头问,高队长向她*笑说:“正好在这克一炮。”姘头嗔怒说;“你咋不看看啥场合,上家去!”高队长说啥也不走,姘头韩寡妇拗他不过,只好顺着。一对狗男女正*荡交合热欢不提。

〈7〉再说那王老二,他骗了他大哥王老大,根本没去南屯他大姑家。他躲进苞米地里整整四个小时总算耐到上灯后,蚊虫的叮咬,露水的湿冷,这个罪遭的就不用说了,他本想再晚一点回去,准确率更大,但他实在挨不下去了。

〈8〉他悄悄地溜回家,蹲伏在窗台下侧耳细听屋里的动静,他不听则已,这一听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那男女*荡之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尤为突出。

〈9〉王老二火从心头起,怒从胆边生。暗暗咬牙切齿地说:“怪不得大伙儿都说我大哥是扒灰铲子”,果真这样,他已完全失去理智,顿起杀心,无法控制自己。

〈10〉他顺手抄起高队长立在门旁的镐头冲进屋去,还没等高队长和韩寡妇张口,王老二手起镐落一人一镐头便结束了这二人的性命,他看见炕上还放着两个大包袱更加脑火!心里说:“好哇,你俩还想私奔!”于是他从外屋拿来菜刀就着炕沿当当几下就把高韩二人的头剁下,抖下一个包袱皮儿把两人头一系拎起就走。

〈11〉王老二拎着两颗人头慌不择路直奔北屯他老丈人家。目的是让她娘家人明白我王老二为啥要杀她,让你们看看你们养的好闺女,败坏我家门风的可耻下场 。

〈12〉咚!咚!咚!他把门敲的震山响,大叫“开门,开门”屋里正进入梦乡的人们被这惊天动地的叫门声所惊醒,他岳母吓得颤声地问:“谁呀?”“我,快开门。还是老二媳妇二丫听的准确,小声对她妈说:“是老二,八成家里出事了。”

〈13〉屋里灯亮了,岳母端灯在前,二丫跟在她妈身后,一开房门,老二浑身杀气拎着血淋淋的人头包袱呼地闯了进来,他一眼就看见岳母身后的二丫,正借着她妈身前的晃动灯影歪脖瞪着两眼盯着他呢!吓得王老二往后退一步,结结巴巴指点着她:“你是人……是……鬼”二丫生气地说:“我是人,你疯了你!”

〈14〉王老二二话没说,急忙就着锅台打开包袱仔细一瞅,这两颗人头咋能是高队长和韩寡妇呢?此时的他只觉血压高压降到低压,杀人偿命古今一理,更何况是两条人命。

〈15〉他抓起人头的包袱转身走了,他身后传来女人的哭叫声,这撕心裂肺般的哭声揪着王老二已经完全麻木的心。

〈16〉王老二到社底叫醒了大哥王老大,给大哥跪下泣不成声的说:“哥,我对不起你呀,我真后悔,我糊涂呀………,我干的这是什么事啊………。”王老大知道杀人偿命,弟弟性命难保,父母早逝,好不容易刚刚成上家,出了这场毫无挽救的悲剧弟弟即将离开人世,阴阳两分,心如刀绞,哥俩抱头痛哭。

由于王老二杀人自首,队里派基干民兵把他绑在栓马桩上由民兵看押,就等县里有关部门来人发落。民兵排长骑马通知大队治保委员公社领导,公社又向县里做了汇报。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东西各村,南北二屯人们象赶庙一样来看热闹。

〈17〉当秋阳从东边大顶子山升起一杆子高时由屯西头开来两辆吉普,到老王家门前停下,从车里下来几个身穿白制服的公安人员由地方领导陪同分两伙,一半去社底逮捕杀人犯王老二,一半进现场勘查。

人们拥挤着,目送被带上手铐的王老二被公安人员押向囚车。

没等上车之际,奇迹出现了!只听外屋柴禾堆里哗啦一声钻出一个年青的姑娘,只见她飞快向门外冲去,大喊一声“停下”,声随人到只见她圆睁杏眼,倒竖柳眉,大义凛然,用身体挡住车门,向公安人员历声道:“他无罪!他是好人,请你们把他放了!要逮,就逮我好了”。她这一来倒把公安人员给闹楞了,不知所措。王老二见状,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她是谁?我咋不认识她?她为什么在这节骨眼上要救我?一连串的问号不仅是王老二也是周围的群众和官方人员不可解的谜团。

〈18〉官方办案人员和地方领导开了几分钟的碰头会一致认为:此案并不简单,案中有案,非常复杂,这里面大有文章,必须细致、全面、深入调查方可定案,并做了女知青的工作,让她协同办案,女知青上车一同前往县城。

女知青以她自身特殊的资格在县里受到特殊的待遇。住在县军委会招待所,她夜以继日地为营救王老二做一切努力,除了与有关领导和办案人员接洽并直接上访请见军管会主要负责人“顾二号”首长,晚上不睡觉在灯下写材料,用文字陈述此案的全部经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女知青以她富有说服力和逻辑推理的文字材料得到县军委会最高负责人“顾二号”首长的重视,并定此案名头为“双头案”并指示,上靠毛泽东思想。下靠广大革命群众。成立专案组,深入地方、全面、深入查清此案形成完整的综合材料。

〈19〉官方办案人员和地方领导开了几分钟的碰头会一致认为:此案并不简单,案中有案,非常复杂,这里面大有文章,必须细致、全面、深入调查方可定案,并做了女知青的工作,让她协同办案,女知青上车一同前往县城。

〈20〉女知青以她自身特殊的资格在县里受到特殊的待遇。住在县军委会招待所,她夜以继日地为营救王老二做一切努力,除了与有关领导和办案人员接洽并直接上访请见军管会主要负责人“顾二号”首长,晚上不睡觉在灯下写材料,用文字陈述此案的全部经过。

〈21〉功夫不负有心人,女知青以她富有说服力和逻辑推理的文字材料得到县军委会最高负责人“顾二号”首长的重视,并定此案名头为“双头案”并指示,上靠毛泽东思想。下靠广大革命群众。成立专案组,深入地方、全面、深入查清此案形成完整的综合材料。

〈22〉专案组扎营靠山屯,俗话说:“没有沿堤水勾不起老冰排”。当了解高队为人时,群众就连小孩都没说一句好话。并揭发了高队长犯罪的大量事实,每一份证实材料都按有庄稼人那粗大的而有力的手印。其中最有份量的一份证实材料:文革武斗期间,高队长夜抢供销社,打死更夫一名。于五年前与韩寡妇通奸为达长久之目的合谋药死韩寡妇丈夫韩世杰。

〈23〉出乎专案组意料之外的是群众对杀人凶手王老二没有一个说他不好的,反倒说王老二是对的,为民除害,一致呼吁,释放王老二。并给县里写了二百多人的联名信卷一大张交给专案组。历经半月,专案组完成丰硕的综合材料。“双头案”划上句号,班师回县。

〈24〉卷宗定论,呈报军管会批示,“顾二号”首长亲笔签字“高韩二人死有余辜,王老二无罪释放。”

王老二回来啦。靠山屯的群众欣喜相告,女知青陪同王老二来到家门口,两人停下脚步,怀着不同的心情凝视着这两间普通的草坯房,心潮翻涌,感慨万千。

王老二对这伴他渡过童年、长大成人、娶妻成家的故居却温故知新,倍感亲切。

〈25〉女知青看着这既陌生又熟悉的两间草坯房另有一番感触,就在这里,她目睹了这世态炎凉,看破红尘惊破胆的人生旅途,也就是这里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是这里使她认识了人世间善与恶、美与丑。

〈26〉哥俩见面抱头痛哭,女知青在一旁也哭了。老二媳妇二丫听说也匆匆赶回家,一进门也哭了。这哭是喜是悲?是酸?是甜?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屯中乡亲父老大人孩子都来看望王老二,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人们欢声笑语,爱说笑的那些二滑屁人们依然打哈取乐。

〈27〉哥俩见面抱头痛哭,女知青在一旁也哭了。老二媳妇二丫听说也匆匆赶回家,一进门也哭了。这哭是喜是悲?是酸?是甜?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屯中乡亲父老大人孩子都来看望王老二,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人们欢声笑语,爱说笑的那些二滑屁人们依然打哈取乐。

正当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王老大哥俩发现女知青人不见了,女知青哪去了?是回集体户?还是回城里?哥俩一致认为回城里可能性大,于是他俩飞快地向公路小站跑去。

晚了一步,车启动了,只见车窗口露出她的笑脸,向他俩招手留下一句话“八月十五我来看你们”!

八月十五这天,中秋节,月圆花丽,老王家贵客登门,喜气满堂,女知青和她父母买了许多礼物来谢王家哥俩,并订下终身大事,女知青和王老大定为元旦结婚。

作者刘国梁(世界杯)初中68届学生,1968年11月插队,1973年上大学,1976年毕业,先后在中科院、国家科委工作至退休。

      梦境的产生其实是和生命活动有着一定的关联的,是一种心理和生理共同影响的多重作用。人类在睡眠的状态之下,身体仍然是保持着一个最基础的生命活动,我们的大脑也不例外,虽然整体上处于一个休眠机制,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脑细胞处于活跃的状态,正是这部分细胞的活跃才制造了睡梦当中的梦境。

      一般情况下,睡觉做梦本身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一部分因素下所引发的睡觉多梦表现就不得不重视。睡觉多梦原因可以分为两点,分别是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身体因素等。做梦是每个人就每天都会做的事,在梦里什么都有可能会发生,而由于梦的不可见性、多变性,也给梦都存在带来了一层神秘的滤镜。所以大家都对梦有一个非常好奇的心理,特别是出现一些比较困扰的梦境时,大家还会想着去解梦。

      梦见亲哥俩打架,表示会遭到厄运。

      大学生梦见亲哥俩打架,应聘求职运势非常好,能随便得到他人的协助,机遇也较多,可是你的主要表现有头无尾的征兆。

      新参加工作的人梦见亲哥俩打架,视乎很难形成一个明确的方案,执行能力非常差。

      有情人的人梦见亲哥俩打架,预示着感情运不好,很容易因为双方各执己见而产生矛盾,建议彼此遇到事情要商量一下,避免长期吵架伤了彼此感情。

      理发师梦见亲哥俩打架,会节衣缩食,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

      新婚之人梦见亲哥俩打架,表示感情上不大好,两人貌合神离。

      离婚的男人梦见亲哥俩打架,关系会恢复。

      残疾人员梦见亲哥俩打架,表示做梦人不想被歧视,渴望受到别人的正视。

      商人梦见亲哥俩打架,预示着近期你在商场上满盘皆输,盲目冒进将会让你的对手发现你的弱点,将可以百般牵制你,使你丧失主动权,一招走错则是满盘皆输。

      做业务的人梦见亲哥俩打架,预示工作上将取得成绩、销售成绩显着,并将得到领导重视。

      未婚男人梦见亲哥俩打架,主彼此间有纠缠之事,相处有不宁之意,求财多被他人利用。

      秋天梦见亲哥俩打架,五行主金,乃是求财得利,事业终需与他人保持距离,乃是近期小人颇多,好在财运良好,身边竞争关系明显导致你心中有压抑,秋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

      银行职员梦见亲哥俩打架,是凶兆,会因贪污罪行败露而受到处罚。

      春天梦见亲哥俩打架,得此梦五行主,木乃是你在感情中会有好运之征兆,与爱人真心相处,情深意切,彼此用心,则多有好事,春天梦之吉利,冬天梦之不吉利。

      刚结婚的男人梦见亲哥俩打架,与家人在生活问题中多有争执,与金钱相关,则你与爱人感情也会发生质变,则你需调整心绪,否则多与家人有烦心。

      恋爱中的男人梦见亲哥俩打架,一个人外出旅行的话将会遇到危险,建议还是不要去。

      冬天梦见亲哥俩打架,得此梦者乃是你近期事业中多有烦恼,则有逃避之心态对你生活不利,已经调整个人心绪,不可让生活强压你,冬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

      家庭主妇梦见亲哥俩打架,需要多加强运动。

      恋爱中的女人梦见亲哥俩打架,你需要好好的检点下自己,要有自己的职业操守。

      已婚男人梦见亲哥俩打架,主事业中多可得他人之相助,乃身边贵人运多之征兆,此乃吉兆。

      中老年人梦见亲哥俩打架,预示梦者近期的健康运势有所下降,要多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准备参加考试的人梦见亲哥俩打架,需要你调整心态,适当的放松下自己,会获得不错的进步。

      在外旅游的人梦见亲哥俩打架,遇雨则止,延期再出发。

      投资者梦见亲哥俩打架,代表虽然初期经营顺利,后来阻碍多、损失破坏大。

      本命年的人梦见亲哥俩打架,说明诸事顺利,需提防被朋友背叛,带来财产损失,还需谨防盗贼。

      体力劳动者梦见亲哥俩打架,预示着运势一般,需要耐心的忍耐才是,也要等待好时机的来临,同时也要小心火灾,避免眼睛受伤。

      科普:人为什么会做梦?

      梦境的产生其实是和生命活动有着一定的关联的,是一种心理和生理共同影响的多重作用。人类在睡眠的状态之下,身体仍然是保持着一个最基础的生命活动,我们的大脑也不例外,虽然整体上处于一个休眠机制,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脑细胞处于活跃的状态,正是这部分细胞的活跃才制造了睡梦当中的梦境。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或许都会发现了,自己白天留下过强烈的画面、声音或者是事物等内容,很容易出现在梦境里,这是由于这些事物作为记忆储存在大脑之后,让人难以忘怀。

      因为每一个人的工作,思想,情感,生活以及爱好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对于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与各不相同,所以每一个人的梦境也都不太一样。

      不只是人,一些动物也会做梦。

      在很多人的心里,大家都认为做梦是一种暗示,或许是在提醒着我们什么并且认为只有人类才会做梦。

      做梦主要是由于人们在睡眠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大脑皮层还是比较兴奋的状态,此时就会出现相关的梦境。

      所以很多哺乳动物也都会做梦,比如松鼠,小猫,小狗,大象等动物都会做梦,而鸟类也会做一些短暂的梦。

中国的三大传染病是什么?你知道吗?

我从网上得到过这样的答案:“感冒、哈欠,东北话。”如果你不信,请往下看!

在大学宿舍里放一名东北学生,7名任意地区学生,四年后会还你八名东北学生。

东北话的“传染力”之强,只要和东北人呆上一段时间, 就算你是”一甲”的普通话,一开口还是发现自己成了“东北银”。

为什么东北话

比感冒还容易传染?

一是因为它

简单易懂,绝不墨迹

一个“整”字,可以用于各种场景

“咱哥俩儿整点白的啊?” = 咱们喝点白酒?

“xxx,你上来整两句” = xxx,你上来说两句

“给你整个猪右炖粉条” = 给你做猪肉炖粉条

“别跟我俩gě 那嘎哒整景” = 不要给我搞事

记得微博有过这样的热门话题#普通话太烫嘴#

而位居榜首的竟然是 我们的“东 北大 碴 子 味 普 通 话”。东北腔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硬核的存在。而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广泛的小品、电视剧再到一些社交APP,似乎很多流行语都与东北话密切相关。而大多数受众者都会潜移默化的接受一波“语言洗礼”。

其次东北人讲话幽默风趣,用词简洁又能够充分表达情绪,极具感染力,还会自带搞笑梗同时出没。特别适合年轻人喊麦、撩妹、蹦迪,学起来也不难,甚至会被称为“新一代社交利器”。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张通知

不少网友表示:

并没有看出来哪里不对。

我相信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都会分分钟脑补出一段对话:

医生:医保载这儿不好使,直道(知道)不

患者:艾玛,我布道(不知道)啊

东北话到底有多魔性呢?

据说公司里只要有一个东北人

不出两个月

全公司都会变成东北老铁没毛病

东北人还特喜欢

在句子里使用四字成语

友情提示:这是一张自带语音的图

请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

东北人特色: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

东北人热情:啥事掺一脚,完事还不求回报。

但是别忘了,东北的快乐源泉,还少不了“咋整”“干哈呢”“找削”……这感染力极强的东北话。

而这股无法抵抗的口音力量,就算是明星也无法避免。

还记得天王刘德华曾深情款款地唱到:“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屯。”纵使浓浓的港普腔将他出卖得彻底。

而东北人的普通话

真的hai(四声)行

东北话指东北官话,主要地区分布在除辽东半岛以外的中国东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河北省( 秦皇岛市、 青龙满族自治县等),使用人口约12亿。东北官话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若干小片。东北官话很接近普通话,比如长春话和哈尔滨话。外地人印象中的东北话其实往往是东北南部一些地区的“东北话”。

下面教大家如何区分

东北不同地区人的方法——

“如果一个人操着一口很浓烈的东北口音,

那么他一定是辽宁人;

如果一个人非说自己是东北人,

可是没有一点东北口音,

那么他一定是黑龙江人,

剩下就是吉林人。

不过,

对于东三省内部的人来说,

每个省的人都觉得自己说的

是最正宗的普通话,

骄傲地嘲笑其他人的“大碴子味儿”。

如:东北人(yin)、吃肉(you);

许多老年人(yén )

被脑血栓后遗症所困扰 (yǎo) 。

——来自小品《策划》中宋丹丹台词

东北腔以易学有趣、豪放亲切以及天生自带的喜剧感,牢牢霸住了中国普通话可爱度排行榜上的头把交椅,并且战无不胜。即便是外国人,一旦沾上东北腔,也可能十匹马都拉不回来了。

如果一个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学生,老师是怎样的体验?面对着两张高度相似的脸蛋,你一定会说认错人,发错本子,张冠李戴诸如此类,的确如此。算来已经教过三对双胞胎了,有一对双胞胎女孩教了一年我还是傻傻分不清,最难忘的是何家兄弟了。哥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为本来就生机勃勃的小学校园增添了很多乐趣。

两个胖娃娃

兄弟俩一个叫阿文,是哥哥。另一个叫阿武,是弟弟。哥在三班,弟在我们四班。哥俩的容貌如粘贴复般,只是一个稍胖,一个瘦一点。胖的是阿文,瘦的是阿武。据何妈妈讲,阿文喜欢吃,阿武喜欢玩,所以造就了形体上的区别。哥俩长得像年画上的一对娃娃,白白的,胖胖的,圆圆的脸蛋,身上肉嘟嘟的。他们把后脑勺剃平了,唯有脑门留着一个梳子形状的五六厘米长的头发,挑染成流行的**。

哥俩经常穿一样的衣服和鞋子,双胞胎的日常行头打扮几乎都是一样的,这就更加不好辨认了。有时候在操场上碰到其中一个,我叫了声“阿武“ ,小胖却说:“我是阿文。”有一次,阿武告诉我区分他和哥哥的方法,那就是他的下巴上面有一道缝过针的痕迹,仔细一看,他的下巴上的确有一道淡淡的疤痕,这个特点也被熟悉的小朋友所知,小朋友们如果要辨别他俩,就是凑到跟前望下巴。有一次,兄弟俩之一闯了祸,我问:“是谁干的?”小朋友说:“是阿武,我看了他的下巴的,上面有痕迹。”

桃谷“二仙"

因为在广州住了几年,妈妈是外地人,在家都讲普通话,兄弟俩说一口流利但并不标准的普通话,  这哥俩只要在一起,就闹个不停,多半是为吃的喝的玩的,或者是为一元钱的分配。他们叽叽喳喳,吵吵闹闹,从家里吵到学校来,又从学校闹回家里去。因此他们妈妈说一定要把兄弟俩分开,不能在一个班。这哥俩一言不合就打滚,有一次我见到兄弟俩,一个站着,一个倒在地上。站着的那个翘着嘴,摆出一副很有理的模样,地上那个泪流满面,双脚乱弹,哭得非常委屈。

他们无论走到哪儿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有点像《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天真烂漫中带有一丝滑稽,常使人忍俊不禁。“有一次,有一次有老师告诉我,双胞胎又在吵架了,有个在打滚,还流着鼻涕和口水!”每当这时,我无奈的笑了,叫同学去把人扶起来,也不知道到底是阿文还是阿武在撒泼。

哥俩虽然闹腾,但毕竟血浓于水,兄弟俩经常会跑到对方的老师那里去打听:“老师,我哥(我弟)最近表现怎样?”放学后再把这些情况反馈给爸妈。如果阿武有任务没完成,我也经常叫阿文传话,阿文绝对保证把话带到,倒是省了不少口舌。

吃冰激凌

有一次我看见兄弟俩共吃一根冰激凌,他们两双小手捧着冰激凌,仿佛怕冰激凌跑了,你一口,我一口,冰激凌从这个小嘴里钻进去马上又吐出来被送进另外一只小嘴,他们无比专注地吃着冰激凌,眼睛都不眨一下,一直吃得香喷喷,甜蜜蜜,仿佛那是人间最美的佳肴,当时我想:哥俩好有爱啊,一根冰淇淋能被吃得出神入化,有滋有味,童年好幸福啊!快乐原来这么简单!为什么我们大人总是不快乐?因为我们都要得太多了。

扎辫子

有一次,天气很热,阿武到学校时头上扎了个小辫子,脑门就像戴了个毽子。当他出现在校园时,想必回头率是出奇的高。阿武依旧该干啥就干啥,没有觉得任何的不妥。下课时他在办公室门口晃了晃,被我叫进了办公室。我问:“是谁给你扎的辫子呀?”阿武说:“我要我爸爸扎的。”

阿文的班主任李老师和我一个办公室,他说:“你把男人的脸都丢尽了!”阿武现出迷惑的神情,我赶紧说:“没事,李老师夸你长得帅呢!”阿武喔了一声,我叫他出去了,第二天小辫子就解体了,额前又飘着几缕黄发。

圣诞贺卡

  圣诞节的时候,我一到办公室,发现桌子上有张圣诞贺卡,翻开一开,是阿武那熟悉的笔记。他写着:“程老师,你教我们写字,教我们认字,你辛苦了,祝你节日快乐!”我当时非常感动,这孩子真不错。没想到感动还不到5分钟,他颠覆了我的价值观。

我到教室时,阿武一见到我,就说:“我送了贺卡放在你桌子上。”

我说:“谢谢你,真乖。”

当时还有几个孩子手里都拿着贺卡,我说:“我教你们写贺卡,送给你们的妈妈吧!”我在黑板上写了范文,孩子们用手抄着,阿武就在旁边一言不发得看着,等我写完。阿武突然说:“能不能把贺卡还给我?”我一愣,他是想把贺卡送给妈妈呀,我马上说:“去吧,自己去拿!”阿武飞也似地跑向办公室。

真是彻底无语!

小棉袄

有一次,有个女同学头上戴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发卡,被阿武看到了。他用自己的零花钱托同学买发卡,回去要送给妈妈。我想:这个男孩子真细腻,也非常会讨“女孩子"开心,估计在家就是充当小棉袄的角色了。三八节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送花给老师,有玫瑰有康乃馨。放学的时候,我拿着花走出教室门,阿武斜倚在门口,眼睛一直望着我手里的花,幽幽的说:“程老师,我想跟你要一样东西,就怕你不给。”我明白了,他是想要花呀,要送给他妈妈。于是我就给了他康乃馨,让他回去做个孝子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10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