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东北王”张作霖在皇姑屯遭遇日本关东军埋伏,被提前埋好的炸药炸成重伤,最终不治身亡。纵观张作霖的一生,也称得上传奇了。人们最津津乐道的除了他的儿子和他的功过,还有张作霖的女人们。张作霖一生共娶了6位夫人,其中5人是姨太太,在他死后,这些姨太太竟然无一人改嫁,她们的命运如何?
张作霖出身底层,自小家境贫苦,他后来又投身绿林,因此此人身上始终带着一种“匪气”,喜欢享受,热衷于权势和美色,在感情上算是一个风流浪子。不过,张作霖虽然风流、花心,对于自己的夫人和姨太太总体来说都是比较尊重的,这一点就远远胜过了当时其他的一些军阀。
张作霖的原配是赵春桂,她和张作霖的结合就像是吕雉嫁给刘邦,在当时算是下嫁。张作霖家境贫寒,父亲又早逝,因此他缺少管教,早早混迹在市井,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一次,张作霖和别人赌博输了,却没钱给别人,被绑在树上暴打。正巧赵春桂的父亲赵占元路过,看到这个年轻人虽然落难,却不肯服输,被打得半死还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赵占元因此认定张作霖此人日后会有大造化,经过一番了解后就想把女儿嫁给他。
赵占元在当地算是一个小地主,和一穷二白的张家相比,物质条件好了太多,因此外人看来,街头痞子实在配不上大家闺秀,赵家人都反对这桩婚事。无奈之下,赵占元只好退了一步,让张作霖抓紧时间混出点成绩来,不然嫁女儿一事就作罢。
张作霖当时穷得叮当响,能娶到赵春桂这种千金**说是祖坟冒青烟也不为过,于是就听了准岳父的话,加入了清军。正赶上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张作霖混了一点功劳,升任为骑兵哨长,大小也是个军官了,这才顺利把赵春桂娶回了家。
赵春桂嫁给张作霖后,非常贤惠,为他操持家中里外事务,还为他生下了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3个孩子。婚后,张作霖也十分尊重自己的夫人,两人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张作霖花心、风流的毛病很快暴露了出来。
随着张作霖仕途越来越平顺,他的权势也越来越大,开始在外面沾花惹草。此时赵春桂已经生了3个孩子,不复年轻时的美貌,而张作霖却正值壮年,一口气纳了两个妾室。
那个年代,男人纳妾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但是赵春桂却受不了这件事。毕竟她和张作霖相识于微时,她为丈夫付出了很多,如今日子好过了一点,丈夫却变了心。赵春桂本就性子刚烈,一气之下就带着3个孩子回到了老家,想着眼不见为净。
然而,回家后不久,赵春桂就一病不起,缠绵病榻多年。期间张作霖收到了赵夫人得病的消息,他却以为这是妻子在故意和自己怄气,再加上战事繁忙,所以张作霖一直没有去探望赵春桂,只派了二姨太去。
二姨太卢寿萱为人正派,见到赵夫人后发现她病得真的很严重,于是马上给张作霖发电报,张作霖这才着急了,连忙派马车去接赵春桂来奉天养病。可是张作霖还没等赶到,赵夫人就已经撒手人寰了,年仅38岁。张作霖悔恨不已,却为时已晚了。
赵春桂去世后,张作霖把二姨太卢寿萱扶正,作为继配。卢寿萱是书香门第出身,性格温婉善良,生得十分貌美,张作霖对她一见钟情,上门求娶。卢家父母并不想把女儿嫁给一个“大老粗”做小老婆,无奈张作霖权势大,卢家只能妥协。
卢寿萱嫁给张作霖后,虽然非常受宠,但她从未恃宠而骄,始终对每个人都很和善。赵夫人去世后,留下的3个孩子也由卢寿萱抚养。尽管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但是卢寿萱对孩子们都是一视同仁,同样精心养育。因此,张学良对卢寿萱的感情很深,一直称她为“妈妈”,长大后也十分孝顺。
尽管卢寿萱曾经受宠,但张作霖并不能从一而终,等卢寿萱年老色衰后,他又迎娶了几房姨太太,彻底冷落了卢寿萱。后来,为了政治利益,张作霖更是狠心将卢寿萱的两个女儿作为政治筹码,和其他人联姻,直接毁掉了女儿的一生。这件事让卢寿萱心灰意冷,彻底对张作霖失望。
张作霖被炸死后,卢寿萱移居天津,跟大女儿张首芳一起生活,直到94岁高龄离世。
比起卢寿萱,三姨太戴宪玉的命运则更加悲惨。关于戴宪玉为何嫁给张作霖,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戴宪玉父亲犯了事进了监狱,为了救父亲,戴宪玉只好去求张作霖,被其一眼看中纳为妾室;第二种说法则是,戴宪玉本有婚约,即将成婚之际被张作霖相中,强行娶走。不管是哪种说法,可以肯定的是,戴宪玉不是自愿嫁给张作霖的,因此婚后她的内心一直很苦闷。
婚后张作霖宠爱了戴宪玉一段时间,但新鲜劲儿过去后,张作霖又开始喜新厌旧,而戴宪玉本就性格直爽,于是经常和张作霖吵架,久而久之就受到了冷落。就在这时,戴宪玉无意中和前未婚夫李海庭重逢,两人以书信联系,却很快被张作霖发现了此事。自以为被戴了“绿帽子”的张作霖十分愤怒,将李海庭抓进大牢折磨了一番。
李海庭受到惊吓和刑罚,再加上可能受伤比较严重,很快就一命呜呼了。戴宪玉得知此事后,极为自责,对张作霖痛恨不已,再也不能忍受当他的姨太太,于是戴宪玉选择出家为尼。1921年,已经出家的戴宪玉去世,年仅34岁。
四姨太许澍阳和前三位夫人不同,她家境贫寒,出身天津教坊,自身没有学识也没有殷实的娘家,凭借美貌进入帅府。不过,许澍阳虽然出身卑贱,却很有见地,跑去奉天女子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张作霖认为姨太太去念书简直是伤风败俗,强行让许澍阳退学回家。不过许澍阳没有就此打消学习的念头,在家跟着少爷**们的先生继续念书,时间久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许澍阳为张作霖生育了4个孩子,都是自己亲自教育的。在她的教导下,几个孩子都没有走父亲的路子,而是成为了栋梁之材。许澍阳的儿子张学曾留学海外,曾在联合国总部秘书处任职;张学思则投身革命,成为解放军少将。
许澍阳虽然出身卑微,却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在那个年代算是十分难得了。张作霖死后,许澍阳先后移居天津和美国,建国后回到中国安享晚年,享年90岁。
五姨太张寿懿则是姨太太中最为传奇的一个,也最受张作霖宠爱。张寿懿是黑龙江将军寿山的私生女,父亲死后,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尽管生活艰难,但母亲还是咬牙供女儿读书。张寿懿也很争气,成绩优异,被选为优秀毕业生,在中学毕业典礼上发言。
就在张寿懿在台上自信发言的时候,张作霖就作为嘉宾坐在台下观礼,他一下子就被这个大方爽朗的少女打动了,事后托人打听她。张寿懿比张作霖小了23岁,年龄做他女儿都够了,但是当张寿懿得知张作霖对自己有意后,很快就点头答应了。原来,张寿懿早就听说过张作霖的事迹,认为他是个英雄人物,早已芳心暗许。于是没过多久,张作霖顺利迎娶了张寿懿作为五姨太,由于张寿懿十分受宠,大家都尊称她为“寿夫人”。
嫁给张作霖后,张寿懿逐渐成为他的贤内助。张寿懿有文化,眼界也不俗,她经常帮助张作霖梳理演讲稿,防止文化水平不高的丈夫闹笑话;她还会代表张作霖去阅兵仪式观礼,陪他参加各种上流场合……张寿懿明里暗里为张作霖提供了不少帮助,难怪她如此受宠了。
张作霖被关东军炸成重伤,回家不久后就去世了,为了稳住东北局势,张寿懿决定“秘不发丧”。日本领事夫人来到帅府,企图探明张作霖生死,当时张学良还没赶回沈阳,府里只剩老弱妇孺。危急时刻,张寿懿临危不乱,特意浓妆艳抹,打扮得花枝招展去会见领事夫人。席间,张寿懿笑意盈盈,丝毫不见悲痛和慌乱,这才打消了日军的疑心,以为张作霖没有死,于是日军暂时不敢挑起事端,也为张学良回来主持大局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九一八”事变后,张寿懿先是在天津居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去了台湾定居,终身未再嫁,享年68岁。
张作霖的第6位夫人马月清,则是五姨太张寿懿的丫鬟,因为美貌被张作霖看中,纳为妾室。马月清虽然之前是伺候寿夫人的下人,但是张寿懿从未对其欺压、侮辱,两人关系非常融洽。张作霖死后,马月清始终追随张寿懿,寿夫人去哪她就去哪,后来在台湾病逝。
张作霖妻妾数量不少,却都没有改嫁,守寡至死,这其中除了当时的 社会 观念因素之外,还有一大原因是张作霖生前打出的名望。张作霖虽死,张学良和东北军犹在,只要姨太太们一天不改嫁,她们就一直是老帅的遗孀,受到一定的庇护。在那个动荡的乱世中,几位夫人没有遭受更大的风波,大多能寿终正寝,已经算是相对不错的结局了。
谷瑞玉是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据说谷瑞玉是个中俄混血儿,一般混血儿都是很漂亮的,由此可以想象谷瑞玉也是一个美女,还带有异域风情。她和张学良并不是在什么家宴上认识的。而是在他剿匪的时候认识的,谷瑞玉曾经是一个小学老师,在一次混乱中,为了保护学生,被一个土匪头子抢来做了小老婆,并非自己情愿,后来土匪头子被张学良处决,这才和张学良认识的。
那么这位身世有些坎坷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生?她又是怎样的一位女子?一切的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张学良初识谷瑞玉
出生于1904年的谷瑞玉,是天津附近杨柳青的大户人家,谷家是世代经商的,到了谷瑞玉这一代有没落之势,谷瑞玉的姐姐嫁给了一位军人,看着姐夫经常威风凛凛往来的样子,谷瑞玉也想找个这样的丈夫,从小对军人就亲切而且颇有好感,三姐又与张学良麾下的一位副官结成伉俪。因此,谷瑞玉从小便有机会见到张学良。
1922年,谷瑞玉在出席二姐夫的家宴时,有幸与张学良结识。这时的谷瑞玉才刚刚18岁,却以一口流利标准的英文发音让张学良刮目相看,两人因为英文结缘,相识后相谈甚欢,意外的邂逅,使张、谷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次宴会二人匆匆交汇,没有尽兴,各自回家后都期待着下次还有机会能够见面,谷瑞玉的心思全看在二姐的眼里,几次和丈夫商量,请丈夫从中牵线搭桥才促成了谷瑞玉与张学良的第二次见面。而这第二次见面,距上次已是一年了。时任东北航空处督办的张学良,新购置了一批飞机需要与英国商人进行商业会谈,需要一名翻译,谷瑞玉便充当了张学良与英国军火商人谈判的翻译。而谷瑞玉本人用流利的英语与英国商人斡旋,最后谈判成功,张学良很高兴在津门大排筵宴,表示庆贺。经过这次会面,两人对对方是更加倾心,然而张学良终究有所顾忌,他已娶妻和妻子感情笃深,自己的婚姻又是父母之命,谷瑞玉的出现是绝对不被张家接纳的。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此时还驻守在前线,为战事忙得焦头烂额,战火中谷瑞玉的一封来信,像春风一样让张学良心里的花都开了,书信是谷瑞玉用英文写的,描写了她初识少帅时的情景,后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这一封充满情感的书信,就是一封谷瑞玉的情书,少帅看了是大为感动。更让他感动的是,谷瑞玉还在战事异常激烈的时候,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全,跑来前线慰问他,张学良被一个少女的真情给感动了,他发现美丽的谷瑞玉不仅具有漂亮的外貌,还有一颗为了爱情不惧生死的真诚之心在少帅看来,谷瑞玉敢于上前线之举,是任何姑娘都不能做到的。于是,谷瑞玉就留在战场陪伴张学良,一直到东北军的最后胜利。
昔日恋人最后反目
这件事情被张作霖知道了,两人提出要结婚,而这婚事竟也被父亲默许了。于是,1924年10月张学良与谷瑞玉遂在天津结婚。尽管如此,张学良仍无法将谷瑞玉带回沈阳的大帅府,因为原配于凤至不接受,那么于凤至为何能接受赵四**却不接受谷瑞玉?于夫人不接受她,主要是因为就是在她之后,少帅才开始在外面找女人,她认为她是“祸根”,种种原因让于凤至都难接受,因此,谷瑞玉一直居住在天津,直至后来她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谷瑞玉都始终未能名正言顺地踏进过沈阳大南门张氏帅府。
1925年5月,张学良奉命统帅东北军第三方面军前往长江下游地区开辟新的势力范围,谷瑞玉毅然随他前往,在此期间他们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并没有出现什么摩擦。随着张学良南征北战即使是自己水土不服条件不怎么好,也不会有半句怨言,对张学良照顾的也很周到,他们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乱世中最快乐的几年,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1928年2月,张学良升任第三方面军团总司令,驻防保定。由于战争的困扰及南征北战带来的烦躁使谷瑞玉变成了另一个人,她变得唠叨又爱计较,总是为一些小事和张学良吵架,本来为政务忙得焦头烂额的张学良回到家,期望能够有人能宽慰他,理解下他安抚他,却没想到谷瑞玉整日与自己因为芝麻绿豆的事情吵架,他更觉得心烦,加之后来谷瑞玉的兴趣和嗜好,完全变得与以前不一样了,两人之间可聊的也少了,默契也就荡然无存了。她还经常借着张学良的名义请名伶,到她借住的朋友私寓里唱堂会,因此影响了那些著名演员的票房收入。张学良知道了更是心有不悦。
最让他不痛快是,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时,谷瑞玉在天津居住,秘不发丧的期间,她私自行动暴露了张作霖在皇姑屯炸死的事实,亲手埋下了与张学良分道扬镳的祸根。张学良主政东北后,谷瑞玉不甘住在沈阳经三路的小洋楼里。她不顾张的反对,几次争着想回大帅府,认为张今天所得地位与她当年随军征战不无关系。
张学良越来越意识到,谷瑞玉的转变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他与谷瑞玉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终于在杨宇霆事件中,发现在杨宇霆家里有谷瑞玉的信笺。此事发生后,张学良和谷瑞玉遂反目。谷瑞玉一气之下愤然离沈返回天津独居。
1931年1月,张学良与谷瑞玉解除了婚姻关系。张学良在天津的英租界为谷瑞玉购买小楼房一幢,又给她10万元作为生活之资。离开了张学良的谷瑞玉,听说在南开大学当了物理系的教授,一直到退休,终生未再嫁,在一九八几年才去世的,活了八十几岁,也算长寿了吧。
张首芳是张作霖和原配妻子赵桂春生的女儿,张作霖怕张首芳是因为他对不起自己的原配妻子,这种怕其实是一种内疚,这种内疚说明张作霖还算有良心。
兽医与地主女儿缔结良缘
张作霖年轻的时候其实混得不怎么好,投过清军,参加过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失败后解散军队张作霖就回老家了。
回到老家后总要混一口饭吃,张作霖于是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当兽医,可当时土匪横行,天下大乱,人们求温饱都困难,那还有人有钱请兽医给畜生看病,张作霖自然没有什么生意。
无奈之下,张作霖就去给当地的一个地主家打工,这个地主家有一个女儿叫赵春桂,不知怎的,赵春桂看上了张作霖。
当时的张作霖什么都没有,但赵春桂的父亲觉得他还算是个干活的好把式,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土匪横行,张作霖看到了商机
结婚之后张作霖也不想靠着老丈人家过日子,想自己闯一番事业,可乱世没什么好的谋生之业,索性张作霖就去做了土匪。
可毕竟土匪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况且抢小老百姓也不光彩,再三思索下,张作霖就想还不如反过来保护老百姓,帮助老百姓对抗土匪,再从老百姓手里光明正大收取保护费。
想就干了,张作霖于是就拉起20来人成立了一个保安团队。果然老百姓很欢迎张作霖,都纷纷加入他的保安团队,张作霖一是很讲信用,二是做事也有魄力,名声也越来越好,保安团队也越做越大,赚的钱当然就越来越多了。
有钱就变坏,亘古不变
其实张作霖能够成功,也有原配妻子赵春桂的一些功劳,因为赵春桂总是能给他出一些好的注意,让他的事业少走不少弯路。
赵桂春和张作霖是同患难的夫妻,赵春桂也能吃苦,先后帮张作霖生了三个孩子并精心抚养长大,这三个孩子分别是张首芳、张学良和张学铭。
赵桂春和张作霖共患难,好不容易日子变得越来越好,一心盼着一生一世一双人,可有钱后的张作霖那会是这种想法,早就想着三妻四妾了。
偏赵桂春容忍不了张作霖再三纳妾,所以在张作霖飞黄腾达要去沈阳定居的时候,赵桂春赌气没去,而是带着三个孩子回了老家新民。
有了新欢忘了旧爱了
张作霖到沈阳后,就过起了荣华富贵、左拥右抱的大帅生活,那里还会记得曾经和自己共患难的妻子赵桂春呢
赵桂春性子要强,没有求张作霖,自己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艰苦生活,身体上的累加上心灵受的伤,赵桂春病到了。
赵桂春生病之后家里最大的孩子张首芳挑起了照顾这个家的重任,赵桂春又也开始有意无意在张首芳面前抱怨张作霖,这让张首芳对自己这个父亲没什么好感。
加上母亲重病,张首芳几次三番向父亲求救,可父亲都没有搭理,最后也只是派了个二姨太来看望,让张首芳的母亲赵桂春含恨而死,这些都让张首芳从心里痛恨自己的父亲。
因愧疚而生怕
赵桂春死后,张作霖才把三个孩子接到沈阳大帅府,但在张首芳心里,张作霖是害死自己母亲的凶手,所以对于自己这个父亲,张首芳没有什么好脸色,张作霖知道自己对不起张首芳母子,所以对于张首芳他也只能是尽量宽容和满足。
张学良幼时调皮经常被张作霖大,张首芳为了保护张学良,敢拿着菜刀说要砍破张作霖的头,张作霖也不会拿张首芳怎么样,只会说不敢了不敢了。张作霖对张首芳的这种怕,其实是因为愧疚而生出来的。
张作霖祖先是河北河间人,本也不姓张,姓李,因为过继给张家而改的姓。
道光年间,他的曾祖张永贵被迫出关谋生,定居于辽宁海城城西小洼村。
他祖父时已比较富裕,所生四人都没病没灾的长大成人。张作霖父亲张有财是第三子,他先娶妻邵氏,生有一子一女,后被他气死:
继娶王氏,生二子,大的是张作孚,小的就是张作霖,小名是“张老疙瘩”。1875年他出生后不久,张有财搬到海城驾掌寺开了个小杂货铺。
张有财生性不成器,好赌如命,天天在外边鬼混,放赌抽红;赢了就大吃大喝,输了就卖东西,对家里的死活根本不放在心上。
张作霖14岁那一年,张有财在栾家堡与人赌钱,对方有一个姓王的输了,张有财要人家拿老婆抵债,双方发生口角。
那姓王的也不是软的,他怀恨在心,偷偷跟着张有财,半路上乘他不备,一脚狠命瑞死了张有财,把其尸体拉到一个荒废的池塘边。
王氏见张有财好几个月没回来,慌了神,到处找,据说最后还是他家老黄狗发现了他的尸体。这时,他家里穷得连口棺材都买不起,只得草草掩埋在乱坟堆里了事:
孤儿寡母上告无据,事情就不了了之。后来王氏又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改嫁了一个兽医。
张作霖从小就是其母亲的宝贝疙瘩,一直被偏爱,小时候在邻里伙伴孩子中称王称霸,发号施令,动不动就拳脚相加,邻家孩子都怕他,谁都不敢惹。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父亲张有财赌博负债累累,无力供他上学,母亲让他放猪以补贴家用。
张作霖看见昔日的伙伴一个个比自己有“出息”,有学上,心里十分嫉恨,常常在道口拦截他们,辱骂威胁他们,有时还闯进私塾,是个谁见了都头疼的“捣乱分子”。
但他比较机灵,那私塾先生看他闹也不是办法,就采取“文治”,让张作霖来免费上学,因此他好好歹歹有点文化,识得几个字。
张作霖的聪明狡黠可以通过一件小事看出来 。
父亲死后,他随母迁居黑山县依靠外祖父过活,日子过得很艰辛,欠了邻居不少债务。王氏很是发愁,常常唉声叹气。他看在眼里也不言语。
有一天,他趁邻居不注意,偷偷溜进人家猪圈,把其最肥的一头带崽母猪赶入水塘。
然后大叫“猪落水了,猪落水了”等到那家人都奔出来看时,他早一个猛子扎进塘池里,将那淹得半死不活的母猪托上来。
那家人见他如此卖力,心下好生感激,就将他家的债给免了作为谢礼。
后来他母亲改嫁给兽医后,他跟随继父学了点粗浅的兽医知识。
张作霖16岁那年跟随一个商人到了高坎镇,在那里开始了他人生的转折。
在高坎镇,他没有固定的职业,跑跑腿,打打杂,谁家有活就让他去帮忙,因此常常是三餐不继,当地有个富户孙寡妇,有三十多个长工,专门开了一间饭厅供长工用,张作霖时常混进去白吃,开始长工们都向着他为他遮掩,后来便讨厌他了。
但孙家寡妇是念佛的,心软,不计较反而让他白吃。
后来他又到另外一个姓樊的财主家打长工放猪,因丢了一头,樊大户把他打得半死不活,又不让死在他家里头以免霉运,把他扔到野外,被一个拾粪老头救起。
他在家就染上其父赌博恶习,在高坎镇变得更加厉害,一天不赌博就没法过,他在赌场结识了一个富户叫于六。
于六觉着他人机灵,又有点医马本事,于是跟他开了一家医马小铺子,倒也赚了不少小钱。
但他暗地里和于六老婆有来往,有一天,这女人收拾了细软叫张作霖一起逃跑,张作霖跟她说:
“嫂子,张某不负朋友义气,于大爷对我好,我不能坑他。”女人怀恨在心,在于六耳边吹风,于六最后也把他赶走了。
后来他又在一家车马店里干活, 他腿快人机灵,嘴又甜 ,认了主人常老三做父。在店里他端茶送水,细心观察,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知道了不少 社会 上的事,对黑道人物也颇为熟悉,为他以后进入绿林奠定了底子。
但他恶习不改,依然出入赌场,而且调戏当地一恶霸的相好,惹来一场大祸。
那恶霸追到赌场,拿刀就朝他砍,张作霖乘众人拦阻的当儿跳窗逃跑,那恶霸追到卒马店里逼常老三交出人来,常老三把他给藏在一堆行李货架里。
后来张作霖又到外面去躲了几天风头,常老三请一些吃得开的人物劝架,好不容易把这笔帐结了。
张作霖输钱就借,再不就赖,当地一些赌棍很不满,有一天故意串通起来坑他,叫他输得一干二净,而且欠了一屁股还不完的帐,借这个缘故把他赶出了高坎镇。
张作霖回到常老三的小店子里,说明了窘况,常老三见义子实在无路可走,就把自家的一头小毛驴给他,叫他出外讨生活。
那伙赌棍、无赖和地痞流氓听说张作霖是骑驴走的,就赶到常家小店大吵大闹,让常老三把驴子收回来,把衣服给扒了。
常老三被那伙人闹得没法,就骑马去赶张作霖。张作霖见干爹骑马过来,心想不会是好事,于是就先发制人说道:“干爹,这么大雪天,您老人家可别冻着,干儿以后报答您的大恩。”
常老三一听这话,心也软了,原话也不好说出口了,于是转口说道;“干爹看你衣服单薄。想送你我身上穿的老羊皮袄,别冻伤了。”
张作霖赶紧接过,少不了又对常老三说了一通感谢的话。据说后来张作霖发家,曾送常老三两张狐狸皮和两匹高头大马,还曾把他接进大帅府,把他当上宾。
张作霖离开高坎镇后,游荡了一个时期,后来经人介绍,投到毅军宋庆手下当兵。 给一个叫赵德胜的营管带当勤务兵,后来升任哨长。
在这里他学到一手好枪法。 “精干骑射,善于迎合”是时人对他的评语 。这期间他二哥张作孚犯事被押在省城,张作霖前去营救。
他听说当时的盛家将军依克唐阿的马病了,计上心来,他不直接去找官面上的人物搭救,而是进了将军府,替依克唐阿的马治病。
马病好后,主人赠钱物他不要,只求将其兄放了。正当他混得得意、上下皆欢的时候,这支清军要移防关内,张作霖不愿离开,而且也不愿受纪律管束,于是私自逃回黑山。
回家后,他身价顿时高了起来,他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十分得意。赵家庙的一个地主赵占元见他有几分才干,便把次女嫁给了他。
其实呢,张作霖早年当小货郎走村串巷时就和这个赵氏女见过面。 年轻的张作霖是颇为英俊的一个人物,薄唇细目,挺拔鼻梁,在女人面前很讨喜欢,赵家次女对他一见钟情,很有好感。
张作霖与她很快结婚,婚后住在岳父家里,但他不甘寂寞,仍旧出去耍钱,岳父赞助他干兽医,他干了一阵嫌钱少,干脆靠赌为生。
后来有人告发他二哥张作孚和他通匪,让官府把他们给抓起来。原来,他二哥张作孚也是流氓胚子。
因为有一次与人吵架,吵得很凶,这人就把他俩告了。官府也知张作霖与匪帮交往很密切。
于是以”通匪、为匪”的罪名把他给抓起来了。
赵氏女在家软磨硬泡她家老爷子,哭哭闹闹让赵占元花钱打点救出张作霖,赵占元没法,只有忍痛出钱了事,把张作霖训了一顿。
但他出狱后,仍是不务正业,赌得更狂,地方上的无赖地痞和草莽英雄,都喜欢和他交朋友。
有一次他又赌输了,无钱还债,他就想办法去偷人家的猪,结果给逮住,受了一顿辱骂,他感到很没脸面,无地自容,抬不起头来,于是下决心去当土匪。
最先他找到在高坎镇车马店认识的冯麟阁 (链接:东北资格最老的土匪) ,想投靠他,但冯麟阁不愿收留他,只叫他去另外一小匪帮董大虎处入伙。
他作“胡子”主要充当“兰把子”,负责“看票”,他感到没意思,久居人下不是滋味,后来便脱离了这帮,自己独干。
女人之间的友谊,来得快去的也快,女人们常会因为喜欢同一个东西,或是厌恶同一个人,而将彼此认定为知音,觉得这就是好朋友。但是女人间的友谊很脆弱,经不起打磨。男人间的友情就很奇怪,容易起冲突、吵架甚至打架这些都不奇怪,打完骂完后感情一样笃厚。男人比女人要含蓄,在对待友情上,他们嘴上不会整天挂着闺蜜、亲爱的诸如此类的亲昵的称呼。好兄弟,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足以明白彼此的心意。
时人评价说:”张学良对郭松龄推心置腹,而郭松龄对张学良也鞠躬尽瘁。一般人都认为郭松龄是张学良的灵魂“。可见他们二人的感情之深,张学良在郭松龄去世后很多年,一回想起他和郭松龄的峥嵘岁月,都会收获满满的感动和盈盈的热泪。那么问题来了,郭松龄既然和张学良的交情那么好,为什么后来起兵反对 张作霖 呢
郭松龄,字茂宸,比张学良大七岁,是唐朝名将汾阳王 郭子仪 的后裔,是张学良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老师,他和张学良亦师亦友,像父亲像兄弟,会争吵得面红耳赤会一同并肩作战。晚年张学良形容自己与郭松龄关系的说法是:”我就是郭茂宸,郭茂宸就是我。“由此可知,郭松龄在张学良心里的地位。谈到与郭松龄的相识,就像是追忆一部已经年代久远的影片,字迹斑驳间依稀记得当年的光景。
郭松龄,字茂宸,原籍山西汾阳,1883年生于沈阳东郊渔樵寨村,早年人私垫,后因家贫辍学,扛过活,种过地。出身不怎么好的郭松龄遇到了一对好父母,父亲虽然年轻的时候也心怀大志,终究不能实现,仅在小山村当个小小的私塾老师,即使这样父亲对郭松龄的影响还是极大的,因为他的思想在无形中就受到了父亲的影响。而母亲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村妇,但是母亲勤劳善良, 传统文化 浸润下的郭松龄长大后自然也有父亲的宏图大志,不同的是,他比父亲走得远得多了。
父亲后来总算在省城周到了一份像样的工作,郭松龄觉得自己终于能够有机会上学了,即使此时他已经十九岁了,辍学多年帮工的郭松龄或许已经跟学校的教育脱节了,但是丝毫不妨碍他对学习的渴望和热情。省城东南常王寨董汉儒先生开设的书院,是郭松龄远大志向起航的地方,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一腔热血,他积极投入到随后的学习中。
在这里,郭松龄接触并研习了一些新兴知识学科,尤其是一些西学使他开阔了视野。日俄战争爆发后他投身军旅,1906年入陆军速成学堂,后远走四川,当过营长并加人了同盟会,后又回沈阳任东三省讲武堂军事教官,与近代史上两位 风云人物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产生了特殊的关系。
日俄战争爆发,郭松龄投笔从戎,他有预感一场浩大的战争即将到来。1907年,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投身革命的郭松龄希望能够有多作为,但是他的革命事业似乎进行得不太顺利,
毕业见习期满后,充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因为治军严谨很快得到陆军统领朱庆澜赏识,时隔两年,朱庆澜调入四川驻防,郭松龄随着朱庆澜入川,之后又加入了同盟会,在这里他又接触到了更为先进的思想,民主、自由这些词语不断涌入郭松龄的脑子里,他打心眼里佩服孙中山。此后,郭松龄在军营中虽也担任官职,但是也是在大军阀手下的一员不起眼的小兵。
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龄考入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1917年,孙中山组建护法军 ,郭松龄投奔孙中山。孙中山的运动在1918年失败了,失败后的郭松龄又被转任回了奉天,这次回去的时候,还被张作霖冷嘲热讽了一番。
虽然与张作霖上下级关系有点紧张,但是与张作霖的小子张学良关系一直都不赖。两人相识于讲武堂,护法运动之后的郭松龄成为了讲武堂的一名教官,张学良就在这讲武堂与郭松龄成为了挚友。因反满清和反军阀而横戈跃马、驰骋疆场的郭松龄,是早年的同盟会会员。相差七岁的两人结识以后,志同道合,相见恨晚,情同骨肉。
张学良结交郭松龄之后,张学良觉得郭松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郭松龄一改之前对张学良纨绔子弟的印象,觉得张学良与别的官二代不一样,他充满正义感,做事有担当,很聪明一点就通,而且对军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张学良对这个老师的印象也极好,郭老师是所有老师中最尽责的,他不仅教给学生枯燥的知识,重要的是他知道怎样把知识灌输到学生身上,让学生不仅仅只是成为了一名作战的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具充满爱国之情和丰富知识储备的热血之躯。在讲武堂的日子里,张学良与郭松龄经常会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一同出入喝酒吃肉,更曾一同并肩作战挥斥方遒,他们之间的感情在峥嵘的岁月里变得更加深厚。
因此,当张学良从讲武堂毕业后担任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时,便向张作霖推荐郭松龄任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这是郭松龄受到张学良信任和垂青的开始,此时是1920年。之后,郭松龄担任卫队旅参谋长后,整治军纪,整个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军队作战能力也得以提升。同年7月,张学良和老师一同剿匪,成绩斐然,这两次军事上的行动都让张学良愈加信任和敬佩郭松龄,郭松龄在军队中的名气也大了,而少帅的父亲张作霖也逐渐把目光聚集到这个曾被自己讽刺过的军官身上。
第一次直奉战争开展,郭松龄所率部队就能让张作霖全身而退回到奉天,让张作霖对郭松龄刮目相看,遂加以重视和重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军内部逐渐形成了”老派“、”新派“,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地盘之争,据何柱国回忆: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不料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结果杨去了江苏,把姜登选挤到了安徽,郭松龄则落了空。郭松龄在此次直奉战争中功高没封赏不说,还被韩麟春讽刺一番,于是心中极为不满。
当晚,郭松龄就将此事告诉了少帅。此时,郭松龄已露出反奉的心思,但张学良没有在意,郭松龄起兵太突然,张学良还没反应过来,郭松龄和他的妻子被枪决,已经兵败身亡了。郭松龄被捕时,他想救郭松龄一命,送其出国留学。但电报未发出,即接到电话,告知已将郭处决。张学良得到郭松龄被处死的消息后,痛惜地说:”如郭不走,决不致死。“
张学良对郭松龄夫妇的死很是惋惜,此后一遇到任何困难,张学良都会感叹到如果茂宸在的话就好了。这句话是张学良对郭松龄军事才能的一种充分肯定,也是对良师益友郭松龄的深切缅怀。
《蒲柳人家》原文: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那一年是1936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头顶着毒热的阳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风凉,二又窝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们要用手指刮破脸蛋儿,臊得他得找个田鼠窝钻进去;小小子儿们也要敲起锣鼓似的叫他小丫头儿,管叫他一辈子抬不起头。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奶奶气得咬牙切齿地骂他,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还威吓要三天不给他饭吃。原来,这条兜肚大有讲究。何满子是个娇哥儿,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妆,阎王爷老眼昏花的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
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
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
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蒲柳人家》以 “九一八”事变后、芦沟桥事变前,殷汝耕在冀东建立汉奸政权,抗日活动方兴未艾这一段历史为背景。《蒲柳人家》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赏析:
《蒲柳人家》具有鲜明的牧歌情调和喜剧色彩。这主要的是由于作家把传奇小说的因素带入乡土小说,并自觉表现时代精神给乡村生活的巨大影响。小说叙述的故事,以及柳罐斗、一丈青等人物,都具有很大程度的传奇性。
《蒲柳人家》的结构也非常巧妙。故事从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下那个中午开始。何大学问、柳罐斗、望日莲等许多人生动有趣的往事被用穿插的方式回述出来。
这也是一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兜肚、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气息,构成了刘绍棠作品独特的魅力。
作品影响:
《蒲柳人家》获1977 —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并被选进中学教材。
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 ,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主要作品有《邰宝林变了》、《运河的桨声》、《鸡鸣风雨女萝江》、《山楂村的歌声》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