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2岁半的女童小凤雅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亲在网上募捐引发关注;4月,有志愿者在网上称,其父母在利用孩子病情筹款后选择放弃治疗;5月4日,小凤雅不幸离世,指责其家人骗捐的声音加剧,质疑声也在那篇题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热传后达到顶峰……连日来,小凤雅事件持续发酵。
遗憾连着愤怒,成了很多网民在此事上的反应。不少人顺着网帖爆料,将矛头指向小凤雅家人。这其中,上述爆款文章提供的信息,如其家人筹到15万善款却“救儿弃女”,还拒绝偿还善款等,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指斥小凤雅家人“利用女儿的重病行骗”的声音甚嚣尘上。
但在更多机构媒体跟进后,事情呈现出了更多面相:如有基金会确认,小凤雅母亲带儿子治兔唇的钱是该机构提供的,去年4月已做完手术;据其爷爷还原和募捐平台介绍,募捐金额共计38万余元,而非网传的“15万元”。当地官方调查组也回应,“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是,筹来的款大部分都用在孩子的治疗上了”。
由此基本可以判断,那些筹到了钱却不为女儿治病的说法有失偏颇。至于筹款数额、其家人到底有没有尽心给小凤雅治疗,家人与志愿者、网友各执一词,仍难判断。
但在这些事实确证之前,网上掀起的对小凤雅家人的道德批判却一浪盖过一浪。有网络大V就直言:“小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致死”;有人说,“地狱空荡荡,小凤雅的父母在人间”;还有自媒体以漫画形式,脑补其家人被弟弟欺负、被爷爷奶奶嫌弃、因为和弟弟吵架而被妈妈“暴打”的场景……
小凤雅父母以救她的名义筹了款,却没有救活她,确实可能引致“不尽心治疗”的质疑。可不得不说,现在太多的质疑,都只是来自单方信源或网友强加的脑补,而没有多少实锤。
我们看到,这两天的舆情风波中,不同志愿者、自媒体纷纷发声,而小凤雅家人呢?
到目前为止,涉事各方的发声频次与音量严重不对称。我不敢说,小凤雅家人说的就必定是事实,可至少我们应该“兼听”,避免主题先行地“扔道德石子”。
水滴筹方面的声明。据调查,小凤雅家人从其他两个平台募捐得的资金约3万。
在此事件中,小凤雅家人在为女儿筹款和治病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公益组织的很多帮助。若果真挪用了善款,或许确应致歉。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慈善的施受两端,可能存在双方话语的不对等。慈善行为一旦出现纠纷,掌握话语权的组织、志愿者可以通过不同平台发声。而被救助的一家,可能在舆论场中天然失势。特别是小凤雅家人不在城市,这意味着其与网络世界的连接通道很多时候是屏蔽的。
这并不是要为其家人辩护,而是想说,虽然他们是被救助的弱者,但其声音也该被倾听。接受了救助,不等于就该被索垢寻疵。在事实确证之前,不轻易出恶语,也是应有的克制。
▲小凤雅家境确实很贫困。
从媒体报道看,小凤雅家在农村,五个孩子,两个病童,还吃着低保。考虑到贫穷的境遇,就算其家人对所剩不多的善款动了点小心思,是否就该穷追猛打,或许也是个值得思考的慈善伦理问题。
眼下真相在渐次浮现,相信很多偏颇的道德审判会退烧。但我们也希望,下一次再发生类似慈善纠纷时,身在底层的被救助者说法能被更广泛地倾听,而不是蜷缩在一隅,被“误解”,被“指控”,却默不作声。
来源凤凰网
巴特雅是个专做婚礼喜筵的服务员,工作上总是昏昏沉沉的,生活上也不尽如意:男友离她而去;早就离异的父母也不常联系。有一天,巴特雅在海边碰到了一个迷路的小女孩,一个穿着小泳裤,带着游泳圈,满脸雀斑,还有一双大眼睛的小可爱。小女孩站在巴特雅面前,神秘的微笑让姑娘有些迷惑。找不到小女孩的父母,巴特雅只好把她带到了警察局。可是只睁着大眼睛的小女孩一句话也不说,警察也毫无办法。因为是周末,警局不能收留,巴特雅无奈之下,把小女孩带回了家。
虽然这个小家伙总是不说话,一向有些孤僻的巴特雅却没有厌烦。为了给小女孩找些合适的衣服,她打电话给母亲要自己童年的旧衣,母亲是一家著名公益活动的负责人,经常出现在电视上宣传为无家可归者募捐,可惜,母亲的爱心似乎没有顾及过自己,她告诉巴特雅,去找你父亲吧,如果他还留着的话。久不相见的父亲连巴特雅做什么工作都不知道,心思都放在年轻的女友身上,还好尚保留着女儿童年的衣物。就在寻找的时候,同去的小女孩不知从哪翻出一本相册,她一页一页翻给巴特雅看,相册其实只有一张发黄的旧照片——一个海滩上卖冰淇淋的小老头,这个穿着海滩裤,斜挎冰淇淋箱子的老头正在对着巴特雅微笑,身上的衬衣还随着海风飘动。这真是一张奇怪的照片。
巴特雅把小女孩带到了工作的婚宴餐厅,专拍喜筵的纳欧米抓拍了一张小女孩的照片,惹怒了一向看不惯纳欧米的主管,小女孩又神秘消失,巴特雅也失魂落魄,两人双双被解雇。巴特雅再次到警局报案,可是要有照片才能帮忙。巴特雅又找到纳欧米,对这个女摄影师童年的35毫米小**,巴特雅异常感兴趣,似乎自己从来没有童年。第二天,巴特雅应母亲的要求赶赴一场约会,却突然发现曾在小女孩身上的游泳圈滚过马路,她上去追赶,被车撞倒。在医院里,昏迷的巴特雅感觉到母亲、父亲匆匆忙忙的又来又走,又感觉到自己好像变回了童年,和父母在海边,她终于记起那个卖冰淇淋的老头,总是被不耐烦的母亲打发走;父母吵架,把小巴特雅支到海边,身上套的泳圈就是出车祸时的那个。难道自己就是走失的小女孩?
和巴特雅这条主线并行的,还有其他很多分线,住在旅馆里的新婚夫妇,同一个旅馆里要自杀的女“诗人”,需要被照顾的老妇人,老妇人的演员女儿,菲律宾女看护,甚或至警察和女摄影师,大家似乎都在寻找自己。
影片中还有几个小细节值得关注。那个不说话的小雀斑就是巴特雅自己。在警局里,警察问小女孩多大年龄,巴特雅想也不想就说5岁;巴特雅要把小女孩的泳圈摘掉,小雀斑惊声尖叫,泳圈就是巴特雅昏迷中自己见到的那个;巴特雅家中水管漏水,她和小女孩用同样的方式喝水。而且影片的最后,巴特雅在海底见到了小女孩,而且她最后在海滩上也碰到了那个微笑的冰淇淋老头,这似乎意味着她终于找到自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