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图片

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图片,第1张

冬至节气,各地风俗和饮食习惯都不同,在这一天,大家相同的愿望都是寓意健康和吉利等美好的寓意,在南方有祭祖、吃汤圆等习俗,而在北方有吃饺子、吃冬至面等习惯。下面分享冬至节日6种风俗食物给大家~~

第一道--饺子

北方有句俗话说得好“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北方气温相对较低,而北方人包饺子的肉馅更是有几十种搭配,到了冬至这天,有些地方的人会特意买上几斤羊肉,搭配大葱香菇,调成羊肉馅饺子,因为羊肉温补暖身,冬至这天吃羊肉饺子,暖和又滋补身体。

除了羊肉馅,还有韭菜鸡蛋、西红柿鸡蛋、茄子鸡蛋、大葱牛肉、茴香等等,根绝不同地区家人喜好口味不一,家家户户都会包上一些饺子,饺子汤也不能浪费,营养又暖胃。我虽然是南方人,但我也很喜欢吃饺子,最喜欢的是韭菜猪肉馅儿的。

第二道--冬至面

冬至面,在北方部分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不吃饺子吃面条,根据不同地区,煮汤面的头有讲究,有些是用老母鸡汤熬成的汤底,老鸭汤、羊肉汤、牛肉汤甚至驴肉汤都有。

面条在老传统说法里,也有长寿、长长久久的寓意。不管是手工挂面、手擀面、空心面还是实心面,煮面条的时候要注意,要想面条煮的弹牙劲道不易粘连,煮面条的时间要控制好,煮好的面条迅速过一下凉水,面条不易粘连的同时还更爽弹。

第三道--年糕

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但同时也意味着,从今天起太阳会重新靠近我们。乾坤交替,轮回重启。生命力悄悄萌生,一切都值得期待。冬至吃年糕是杭州人的老传统,尤其是小孩,它意味着“年年高”,一年更比一年高,也意味着祝福,意味着一年又一年不灭的希望。家有孩子的寓意一年比一年长高长个,做生意的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此外年糕是用糯米制成,江浙安徽一带都有自家制作方法,形状非常好看。

把年糕做成条状、块状、圆形的、长方形的都有,而且年糕的吃法有甜有咸,咸味年糕一般在江浙一带,配着青菜香菇肉等煮成咸味的,有喜欢蘸白糖,把年糕煎至微微金黄着食用的,咸甜随口,软糯香甜。

第四道--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传统习俗。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每逢冬至日清晨,南方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亦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汤圆也是用糯米粉制作,和年糕一样,有甜口咸口之分,苏州一带的汤圆大多以肉馅咸口的为主,广东一带的汤圆大多以甜口的为主,搭配黑芝麻、奶黄、红糖、红豆沙等等,超市里现成的汤圆口味也多达十几种。

第五道--酒酿(醪糟)

在冬至夜的时候,冬酿酒,这是必不可少的,苏州的人们认为冬至不喝冬酿酒是会冻一个冬天的。而冬酿酒,一年是只酿一次的。冬酿酒属于是一种米酒,是搭配上桂花所酿制而成的。味道比较清甜,香味比较浓重。打开之后,可以闻到一股浓浓的酒香,而且冬酿酒的酒精度并不高,适合饮用的人群广泛。

除了普通糯米以外,坊间还有以红米、紫米制作的酒酿,再搭配红枣、红糖、生姜、鸡蛋等煮制。酒酿是甜食,也寓意着大家对生活甜甜美美的向往。

第六道--糯米饭

糯米饭是客家人冬至必吃的传统美食之一,秋天的时候南方人把五花肉制作成腊肉和腊肠,风干存放后,到了冬至这天,会把腊肉腊肠切丁,搭配糯米煮成喷香的糯米饭。

糯米饭软糯可口,暖胃养胃,也有寓意家人坐在一起团圆美满的寓意。糯米饭也是小编自打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冬至都会吃到的美食,每年都是母亲亲自下厨煮一锅,暖暖的。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过冬至的习俗都不一样,美食在前,家人能团圆自然是最好的,如若不能一起过冬至,那至少挑一道你最熟悉的冬至传统美食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幸福美满,顺利过冬吧!

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庆祝。在中国和一些其他亚洲国家,冬至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迎接冬至的到来。

冬至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冬至也是农历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农历的一年进入了最寒冷的时期。

在中国,冬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吃汤圆。汤圆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物,象征着团圆和完整。在冬至这一天,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品尝汤圆,表达对家庭团聚的美好祝愿。

此外,冬至也是一些地区的传统节日。比如,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会举行龙船比赛来庆祝冬至。龙船比赛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活动,人们会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船在江河湖海上竞赛,这是一种祈求丰收和平安的仪式。

以下是一张与冬至相关的:

这张展示了一个美丽的冬日景色,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冬至的氛围。在这一天,人们可以欣赏到冬日的风景,感受到寒冷的气息,同时也可以思考冬至所代表的意义。

总之,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是家庭团聚和祈福的时刻。人们通过各种庆祝活动来迎接冬至的到来,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冬日的美丽景色。让我们在冬至这一天,与家人朋友一起品尝汤圆,感受冬季的温暖和祝福。

回族不过冬至,所以没有什么习俗。

回族每年主要过三个重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节日均以伊斯兰教历计算。

每年教历九月为斋月,男满十二周岁、女满九周岁以上的回民,都要封斋。斋戒期满,逢开斋节,这一天从拂晓开始起来,洗大净、沐浴净身,换上新衣服,到清真寺会礼。

“古尔邦”一般在开斋节后70天举行。节前家家打扫卫生,炸油香、馓子、花花等。节日当天拂晓,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宰牲典礼,所宰的肉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圣纪节是纪念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相传他的诞辰与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一般合称“圣纪”,俗称“圣会”。节日这天首先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教育回族群众不忘至圣的教诲,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这天穆斯林还要做讨白(忏悔)。仪式结束后,开始会餐。

扩展资料

回族的食物禁忌:

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无论牛、羊、骆驼及鸡禽,均需经阿訇或做礼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日常生活中,回族不抽烟、不饮酒,但特别喜欢饮茶和用茶待客。

由于分散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俗,北方回族地区有罐罐茶;云南回族中有烤茶;湖南回族中有擂茶。盖碗茶是西北回族的一种特殊嗜好。最有代表性的是“八宝盖碗茶”,即盖碗内泡有茶叶、冰糖、枸杞、核桃仁、芝麻、红枣、桂圆、葡萄干(或苹果干)等。

冬至吃饺子是汉族风俗。

流行于北方大部地区,指冬至节吃饺子或馄饨的习俗。潘荣陛(清)《帝京岁时纪胜》:“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祖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这天都要吃水饺或者馄饨。有的还要喝酒,据说喝酒是为了暖身子,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那如何在冬至日吃饺子既达到御寒又保健的功效呢?这要从饺子的不同配馅来说。

冬至,俗称“冬节”,它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这一天由于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在古代,国人就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的说法,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而在中华大地上,更是流传下来丰富多彩的冬至饮食习俗。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胡萝卜羊肉馅

胡萝卜性温,历来就有“小人参”之称,《本草纲目》记载可调补中焦、和肠胃、安五脏,现代研究又发现它能提供抵抗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帮助肝脏代谢酒精。而羊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这款水饺适合气血不足、腰膝酸软、尿频的老年人;对于脾胃虚冷的人,以及女孩子经寒痛经的更适合。另外,因为胡萝卜还可以软化皮肤,增强皮肤抵抗力,有美容作用,因此也是名副其实的美容抗衰老美食。

洋葱牛肉馅

 “冬日抑郁”这个说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另外,在冬季还有不少女性常常感觉手脚冰凉,脸上也多了些不红不肿的小痘痘。如果您有出现这些情况,可以快来试试洋葱牛肉馅水饺。因为洋葱可以健胃消食、平肝、润肠、利尿、发汗。牛肉性温,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可以使人精神振奋。

白萝卜猪肉黑木耳馅

白萝卜顺气健脾、消食化痰。猪肉性平,补虚增气力,《本草纲目》言其可补肾气衰竭。黑木耳性平,可补气血、益肾、通便,现代研究发现能降低胆固醇和血黏度。这款水饺,对于平素有肾虚的人非常适合;而对于健康人来说,则符合冬季养藏补肾的养生法。另外,对有高胆固醇、高血压的患者,或是怕长胖不敢吃猪肉的人,可以吃白萝卜猪肉黑木耳馅的水饺解馋。如果家里有学生或高强度脑力劳动者,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些黑芝麻,这样既可补肾健脑,又可防油腻。

“冬至大过年”

历史上确有其事

“年”是历法的产物,只有制定了历法,才能推算出年。推算一年的历法,首先要定一个计算起点,叫历元。

传说黄帝命人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十一朔甲子日冬至为历元,从而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历法——《黄帝历》,并以甲子年甲子月朔甲子日冬至为元日。

从这个角度讲,是先有冬至后有年,所以“冬至大过年”。黄帝时是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冬至等于过年。

文章3

“冬大过年”,具有传统仪式感的家庭聚餐,寄托了家庭团圆的美好愿景。

其次,冬至是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中的阳历部分,最初通过“立杆测影”的方法得出来的,其依据是太阳。而“年”是从农历中的阴历部分得出,每年正月初一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周期定出的。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可以理解为“冬至大过年”。

冬至这天,北半球白天最短而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昼就会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新的开始,这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重要日子。所以《汉书》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文章4

文章5

文章6

文章7

文章8

冬至有哪些习俗?

冬至这天

对于老广而言

汤圆、腊味糯米饭

是必不可少的

文章9

圆滚滚的汤圆

象征着团圆、圆满

也寄托了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愿景

文章10

而腊味糯米饭的配料十分丰富

冬菇、虾米、瑶柱、腊肠等多种食材

每当吃到糯米饭时

便常常会想起一家人

和乐融融地坐在一起

谈天说地的时光

文章11

冬至养生注意什么?

随着“数九寒天”的到来

冬日会越来越冷

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

特别是冬日手脚易冰冷的人

可在睡前泡脚

帮助更好入眠

同时,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

减少和抑制病菌的繁殖

文章12

在饮食方面

可多食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

如莲子、薏仁、银耳等

文章13

古人说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

在这样一个适合养护身心的时节

不妨放慢前行的匆匆步伐

将焦躁卸去,调节心情

静思少忧虑

跨过漫漫冬日长夜

我们终将迎来春回大地。

冬至是什么节日?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标志着北半球的冬季正式开始。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阳光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的地区开始进入寒冷的冬季。

冬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冬至被视为重要的节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迎接冬季的到来。其中最有名的传统习俗之一是吃汤圆。汤圆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物,象征着团圆和完整。人们相信吃汤圆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此外,冬至还是一些地方的祭祀日,人们会祭拜祖先和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以下是一张与冬至相关的,展示了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的场景:

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不仅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其他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有着类似的庆祝活动。这一天,人们会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冬季的到来,并祈愿来年的幸福和团圆。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你了解冬至这个节日。祝你度过一个温暖而愉快的冬至!

冬至,是山西民间在农历十一月的重要节日,俗称“冬”节。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

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币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人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

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761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