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认识他之前是否知道军嫂有多难?
军人就是如此,他们在每天训练,就为出生入死那一刻保卫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人,也恰恰如此,他们更需要家人的关心和帮助,很多军人的老婆坚持不了寂寞和生活的艰难而离开他们。也有很多的军嫂承担起他们的责任为老公守好这片属于自己的后院!
我认为你的问题主要还是不够独立,朋友太少,每天过的太枯燥。
希望你能学会享受生活带给你的酸甜苦辣,学会品味生活。那么一切在你面前都不是问题!你会做一个有品味懂生活的女性!为了他,你更要坚强,学会用其他方式来倾诉自己的苦闷。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他!加油!
可以,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专业,如小语言或计算机专业的,你可以推荐考试,考试通过后,军事科学院作为国家防御可以享受军官待遇,但是你的英语和政治理论一定会更好但为了突出。党的优先级,学生干部优先。
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浪潮之巅
1努尔哈赤与八旗军
每隔数年,在中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就会崛起一股势力,初时只是一位雄心壮志的个体,最终却会左右中国的历史进程,至于为什么会冒出这么一位人物来,我还没有搞清楚。在施展的《中华史纲》里,能够找到部分答案,可我还是不太清楚这种崇高志向从何而来。努尔哈赤的生平事迹我们这里不细说,单来探讨一下他所创立的八旗军。
满族人并不多,即使在入关之时,也不过几万人规模。加上联盟的蒙古人和汉人,也不过二十来万。但就是这么一波人,硬是统治了 16 亿汉人。究其原因,满族人的组织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其基本组织单位叫牛录。每个牛录有 300 人,是一个军民结合体,就像一个村子一样,平时耕种,出征时年青人上前线,老人小孩负责补给。因为都是自家人,所以在补给时会为前线挑选最好的物资。
而明军就大不相同了,到了明末腐败严重,前后方不能有效统筹,组织力要弱很多。面对满蒙铁骑,溃不成军。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组成一旗,一旗有 7500 人左右,八旗就是 60000 人。后来又扩充了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达到 180000 人。16 亿人口竟然打不过 20 万人,可见组织性有多差。
等到清军入关后,开始统治全国,先后又经历了三藩之乱、葛尔丹叛乱等,每次战争,八旗子弟都要冲在最前面,多少都有损耗,长期下去,人数越来越少。同时,入关以后许多八旗子弟开始享受生活,战斗力大大下降,经过两百年的演变,早没有了当年先祖们的拼搏精神。等到 1851 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之时,八旗军早已完全无法控制局面,于是新的军事力量崛起,即曾国藩和他的湘军。
2曾国藩与湘军
曾国藩一介书生,对修身治国很有追求。国难当头,他开始在湖南老家招募乡勇。曾国藩选人很有一套,只选老实巴交的农民,并且把三里五村的农民编到一起,这样在战场上,他们会互相照应,某种意义上也吸纳了牛录的优势。并且,他在治军上颇有一套,白天练操,晚上教这些士兵读孔孟之道,士兵有了文化,就不再是脑袋空空。在战场上,一边是孔教,一边是基督教变种。打仗需要军饷,但朝廷并无银两拨款,于是曾国藩做起了强行募捐和卖文凭的生意,非常之时,运用了非常手段。 但是等到洪秀全被灭,湘军就成了一股威胁清庭统治的势力。有人建议曾国藩划江而治,他没有采纳,又怕自己功高盖主,引起怀疑,于是遣散了湘军。可是太平军的余部以及山东河南安徽一带又有捻军作乱,现在没了足够的湘军,这时,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和他的淮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3李鸿章与淮军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但和曾个性很不相同。与曾国藩喜欢修身不同,李鸿章更强调用器,他本人也是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李鸿章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20 岁去京之时,就写了“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欲封侯。”这样的豪言壮语。
淮军的底子主要是湘军的一部分,外加安徽本地招募,在初始阶段,基本就是湘军的延续。可后来因为太平军进攻上海,当地士绅花钱请淮军保护,于是淮军通过货船顺江而下,进入上海。开始时,上海的士绅及洋人雇佣军很看不上淮军,李鸿章用行动打了几场胜仗,才让人刮目相看。他在和洋人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发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便迅速开始借鉴,购买武器并雇佣洋人教练培训,不到一年,淮军装备已大不相同。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先用大炮攻打,再用枪队攻击,太平军节节败退,最后连天京也被攻陷。在组织间的对抗当中,当组织水平相当时,工具的领先就起到关键作用。或者说在组织的建设中,人和工具拥有同等的重要性。
在这之后,曾国藩和李鸿章采用了不同的措施。李鸿章继续壮大淮军,一方面可以消灭太平军和捻军,另一方面以后还要对付洋人。在这之后,“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成了李鸿章的核心理念,李鸿章可以算是清末创新第一人。随着淮军的作用越来越大,李鸿章的仕途步步高升,最后做到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创建了北洋水师。可清朝已是强弩之末,军费不足,再加上李鸿章在军事管理上失利,最后酿成了甲午惨败。我在看《走向共和》时,对李鸿章很是佩服,他不过是满清的裱糊匠,一切由不得他。
甲午惨败后,淮军就算退出了历史舞台,举国上下呼吁训练新军,袁世凯上场了。
4袁世凯和北洋军阀
袁世凯起家是在朝鲜,曾经帮着朝鲜皇室训练亲军,颇有成效。之后甲午战争,袁世凯直接逃回了大清。在甲午战争期间,满清政府就开始主持新军训练,由淮系将领胡燏棻负责,聘用德国教练,采用西式装备。略有起色之后,转交袁世凯负责。袁世凯聘请了更多的德国教练,扩大了招募规模,这就是著名的小站练兵。
小站练兵从训练方式上和淮军产生了很大差异,而武器装备上和淮军类似,从某种程度来说进行了组织升级。从招人方面来说,抽鸦片的不要,体弱的人不要,双手平举 100 公斤重物是基本要求。同时,在军饷上比较丰厚,为了解决将官克扣军饷的问题,直接发给一线士兵,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特别有趣的是,他把德国威廉皇帝练兵曲也借鉴过来了,填词后成了《大帅练兵歌》,这首曲子反复被填词,成了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小站练兵短短一两年,却聚集和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像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王士珍、张勋、徐世昌等。这支力量成了最能打的一只军队,满清全靠他镇压革命党,袁世凯的位置也越坐越高,最后逼清廷退位,当上了大总统。袁世凯在整个前半生都很出彩,但是他称帝了,没过几天又被迫退位,郁郁而终,这是人生的一大败笔。在他死后,部下迅速分裂,形成了北洋军阀。而北洋军阀又被一群学生给收拾了,这就是黄埔军校。需要说明的是,小站练兵营在辛丑之后被迁到了保定,也就是后来的保定军校。保定军校的蒋介石、邓演达、陈诚、李济深又成了黄埔军校的老师。
5孙蒋和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创建的,但蒋介石是最大受益者。孙中山之所以创建黄埔军校,是因为他经历了历次革命,合作的军阀总是反水,于是想要拥有自己的革命军骨干。黄埔军校的费用开支以及最早的筹划指导都参考于苏联红军大学。
从生源上来说,由于孙中山的号召外加***的宣传,吸纳了全国各地优秀的学生前来报考,当时毛泽东还是驻扎上海的面试官。对于生源的筛选,可以用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来表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军事和政治并重。以往的军校往往单纯强调军事训练,缺乏政治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信仰教育,学生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所谓政治教育,就是强调思想引导,和学员探讨为什么而战,同时,三民主义、共产主义这些课程都会在学校开设。所以,到了抗日时期,黄埔生鲜有投降卖国的,相反,旧军阀出问题就比较多了。
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平时没事就会找学生谈心,拉近关系。之后经过东征、北伐、第一次内战、抗日、第二次内战,黄埔生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国民党内部就不用说了,黄埔生是蒋的嫡系,***这边十大元帅有一半来自黄埔。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黄埔军校为何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有兴趣可以进一步阅读。可以说国共两党的对战,经常是黄埔师生、同学之间的对战,最后以新中国的成立而终结。说来同是黄埔生,为什么结局迥异,这就要聊一聊朱毛的影响。
6朱毛和工农红军
不管是朱德参与领导的南昌起义,还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其骨干主要来自于国民革命军,军事将领主要来自黄埔军校。在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而朱德进行了著名的赣南三整。核心都是在改造旧式军队的问题。
首先从党的领导来说,国军的支部建在团上,对一线士兵没有控制力,部队听从军事长官。而毛泽东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连有党支部,排有党小组,直接抓住一线,深入到毛细血管,这是工农红军组织性强的一个特点。一个连 180 人,类似一个牛录,这种对基本组织的有效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其次是旧式军队官兵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经常出现长官打骂士兵的现象。毛泽东在军队里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反向监督长官,强调民主。这样,士兵在军中的地位得以提升,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之后还经历了古田会议,确定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理念。我曾写过《毛泽东的早期创业》系列,有兴趣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继续阅读。从秋收起义留下的数百人加上南昌起义留下的数百人,22 年后,变成百万雄师过大江,这是何等雄壮。
上面简单叙述了这六支军事力量的崛起过程,这期间也有其他的一些军事力量崛起,但都被历史所淘汰。它们虽然在开始时不引人瞩目,但在大问题面前,却都能通过适当的组织方式,迅速转变成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继而演变成全国性的政治力量。在这股组织的威力中,时代机遇、兵源、培养方式都是尤为关键的因素,我们可以考虑如何将其理念引入到企业管理中。
楼上的当过兵没?起诉?!幼稚!在部队里教官打你几下很正常(一般老兵要是真打你,你就残疾了,所以打你几下只是教训下而已,不是来真的),只要你老实点,一般没人故意来整你,要是像楼上说的去起诉,非但没有用,而且你肯定在部队混不下去了,处处被人整。总之要多做少说,老实,谦和
很多考生都以一个军校梦,对于这些考生而言,军校就是他们高考志愿的最终目标。但同样,也有很多人在读了军校后十分后悔,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读军校的利与弊。
读军校的好处
读军校可以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军校免除学杂费,同时加上伙食费,一个月还有1000多元的补助津贴。这对很多家庭来说,诱惑力还是很大的。四年军校,有的同学还可以存上几万块钱。
读军校可以实现学生社会身份的转变。学生在考上军校并顺利毕业后就是副连职干部,社会身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读军校可以帮互助学生自己的人生梦想。许多年轻人都有着军旅梦。考军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将自己的职业和梦想结合起来。
读军校有哪些弊端军校的训练比较辛苦,军校生们基本上每天都要训练,对于有些考生军校的学生而言这是比较难以接受的,毕竟这种辛苦都是没有当过兵的人无法体会到的。
军校的学生在毕业工作后感情问题不容易解决。军校生们因为在军校、部队里面纪律比较严格,所以在感情方面肯定不是很容易的。
军校招生录取条件军校招生要求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忠于祖国、热爱军队,志愿从事国防事业,未参加过任何非法社会团体和组织,与“法”无牵连。符合《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
报考军校的学生需要道德品质优良,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未受过纪律处分,无违法违纪行为。
报考军校的学生需要身体健康,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综合素质特别优秀者,在军校体检时视力和身高标准可适当放宽。
报考军校的学生年龄需要在二十周岁以下(截止当年8月31日)。同等条件下,军校优先招收党员、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
军校学员不会反制队干部的。军校学员不仅是学生,还是一名军人,他们具有严格的纪律,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且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作为队干部,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各方面的素质会更高,他们不仅是干部,更是模范,关心团结其他学员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所以学员和队干部关系是融洽的,不会形成反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