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作为陕西人,肯定都知道“三秦套餐”,但是,作为陕西“爷们”,有着西北地区粗矿性格的关中汉子,泡馍配西凤酒可能更加应景。因此,“泡馍+素拼+西凤125”,当然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三秦套餐爷们版”。
黄河流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的摇篮,不仅孕育出华夏文明,并且涵养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黄河自然而然被称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位居黄河流域的陕西,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几乎把中国古代历史全部浓缩进去了,只要踏入三秦大地,就完全能触摸到古代中国的辉煌灿烂。
当历史的辉煌在陕西凝结成一个个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今人审视这片大地时会发现,古代的陕西具有海纳百川的大度和包容,通过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最终形成了今日百花齐放的文化盛景。
确切地说,关中、陕北、陕南组成了陕西,然而,三个地方在文化风俗上完全是三种面貌,跟印象中的陕西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陕西别称“三秦”,称谓来源拜西楚霸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所赐。
陕西地图
项羽消灭秦朝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以华夏最高统治者自居,并大封诸侯。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由于在秦末起义中表现出色,被项羽封为“汉王”,赏赐给一片土地去开发,位置在秦岭以南汉江流域的汉中、南郑一带。
秦岭以北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由于经历了周、秦几个朝代数百年的建设,早已变成了富饶之地,富得满地流油。居于穷乡僻壤的刘邦,一直对关中虎视眈眈。
刘邦那点心思当然被项羽看在眼里,为防止刘邦越过秦岭吃掉富饶的关中,项羽在关中和陕北安插了三个自己人,以便牵制刘邦乘机北上扩张势力。三人实际上是秦朝的三名投降将领,章邯为雍王,管辖范围从咸阳以西到甘肃以东,司马欣为塞王,管辖咸阳以东、中原以西广大地区,董翳为翟王,管辖范围在咸阳以北到陕北广大地区。
项羽
监督刘邦的三人各守一方,以原来的秦朝都城咸阳作为各自区域的分界点,于是乎,“三秦”的称呼逐渐传播开来,最终演变成地理名词。
“三秦”从秦朝末年变成地理名词后,最初只包括关中和陕北。后来,刘邦在“楚汉争霸”中打败项羽,建立了大统一王朝——汉朝,陕南才有幸进入到陕西版图,自此,人们对“三秦”的理解发生了重大变化,将关中(陕西中部)、陕北(陕西北部)、陕南(陕西南部)三个地区合称为“三秦”,在地理概念上,跟陕西这个词汇表述的含义完全一致。
从地域形状来看,陕西版图确实比较奇特,南北狭长,长约880公里,东西狭窄,宽约160——490公里。在如此瘦高的版图上,由于许多方面的差异,最终导致陕北、关中、陕南看起来像三个省。
如果从自然环境、语言习俗、生活风俗三大方面来具体分析,很容易得出陕西为什么像三个省。
秦岭
一、自然环境秦岭·淮河是自然天成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大秦岭在陕西境内东西横跨400多公里,陕南地区正好位于秦岭以南,属于秦巴山区的一部分,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级市,跟四川、重庆、甘肃、湖北等省接壤。
从广义上讲,陕南属于南方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区内河流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可以种植水稻、茶叶、柑橘、木瓜、枇杷等典型的亚热带农作物,这些自然优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和陕北无法相提并论的。
关中顾名思义,是指位于“四关”之内的陕西中部的平原地区,该区域由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冲击形成,也叫“渭河平原”或“八百里秦川”。四个关口分别是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它们在古代是守卫长安城的天然屏障。
西安城墙
秦中自古帝王都,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关中平原由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四季分明,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许多县区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在历史上,关中一直是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风水宝地,也是很重要的国家粮仓、商业重镇和文化中心。
现在的关中,从西到东分布着宝鸡、咸阳、铜川、西安、渭南五个地市,以及杨凌农业示范区,总面积只占陕西省的四分之一,人口却占到了三分之二,不论从城市分布还是人口数量来看,都足以证明陕西关中更宜居,更发达。
陕北位于陕西最北端,坐落在黄土高原之上,地貌千沟万壑,下辖榆林、延安两个地市,周边跟甘肃北部、内蒙南部、山西西北部接壤,由于土地被深厚的黄土层覆盖,植被较少,降水量较小,导致气候比较干燥,风沙较大,水土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一年四季之中,陕北平均气温比起关中和陕南,要低到3——6摄氏度。
陕北地区由于温差较大,黄土层的土质较好,因此,非常适宜种植苹果、大枣、土豆、五谷杂粮等作物,产出的苹果从品相到品质都不错,是陕西境内最重要的苹果产区。
陕西方言分布
二、语言习俗
历史上,大诗人李白经常以著名驴友的身份,多次翻山越岭,在四川和长安城之间来回奔波,由于两地之间横着著名天险大秦岭,让李白不止一次地惊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正因为陕南与关中之间有一条延绵不绝的大秦岭,阻断了陕南地区与关中地区的连接和交流。在历史上,关中的秦陇文化想越过大秦岭,影响陕南地区变得很困难,陕南周边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反而对陕南的影响更多一些。
陕北地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距离关中较远,关中秦陇文化的影响力同样没有完全辐射到陕北地区,相反,晋文化与游牧文化对陕北的影响更大。
陕西关中方言biang
受文化、历史、地缘、人口迁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陕西境内的语言习俗十分复杂,差异很大,关中人讲关中话,陕北人说陕北话,陕南人用陕南话交谈。若是陕西三地人在一起交流,听对方讲话跟听外省方言没有区别。
关中话属于中原官话里边的“秦陇语系”,使用范围包括整个关中地区,以及甘肃东部和陕南商洛的少部分地区,特点是口音浑厚,发音较重,保留了周秦汉唐时期的发音。
实际上,不少唐诗是用关中话写成,如,李白在《古风·二十四》里写道: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着,冠盖何辉赫。诗中的陌、宅、赫等字,按照关中方言分别读作mei、zei、hei,才能体现出押韵效果。
陕北窑洞
陕北话受到山西方言的影响很大,又具备自己的独特性,主要特点是保持了古汉语短促的入声,说话鼻音很重,嗓门很大。听陕北人说话给人感觉不是用肺部发声,而是憋一口气用腹部猛烈飚出声音。听两个陕北人对话,如同吵架。
电视**系列《关中刀客》
导演为黄建新、张建亚、王小列、孙皓,描写的是过去年代关中地区十个性格迥异,类型不同的民间布衣豪侠“刀客”。
《关中刀客》以村童的野性嘶喊“粪操子、花翎子/ 手里提着钢刀子/ 踏遍沟沟坎坎/ 锄尽恶鬼人渣子/ 七寸子、肉瓤子/ 刚板儿硬正真汉子/ 热血奔淌胸腔子/ 拼死要活个人样子/ 血脖子、马驹子/ 好身好手耍家子/ 头挂高杆为面子/ 子孙后代留名字”为引子,引出了《粪操子》、《花翎子》、《肉瓤子》、《董二伯》、《虎头》、《拼橛子》、《鹞子龙五》、《人厨子》、《黑脊背》、《七寸子》十个既有联系又个个独立的**故事。共十部二十集,有着浓郁的地域特点,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关中的众多民俗活动、众多礼仪和具有特色的关中戏剧、关中语言,充分展现关中人性格中的“生、冷、噌、倔”、“刁、野、狂、鲁”,以及黄河、渭水养育的独特地理风貌都将令人感到好奇和兴奋;将令影片新颖好看;将令观众耳目一新。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5312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