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第1张

1:劳动号子,是劳动者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民歌。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了它的歌唱以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因此民间把劳动号子不叫“喝”,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叫“哨子”。劳动号子是人类社会第一种诗歌形式。

2: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山西河曲、内蒙伊克昭盟、宁夏盐池等邻近地区的信天游,由于受山曲、爬地调以及花儿的影响,别具风味。同时有些歌为几个地方共同所有。

为了表达这些丰富的思想感情,歌手们常常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即兴创作,出口成诗;于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就信天而游,遍及山野乡村,因此,人民就把这种形式叫作“信天游”或“顺天游”。

释义:八百里长的秦川边上,尘土飞扬,三千五的陕西老汉高声歌唱着秦腔。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

出处:《陕西十怪歌》

这是一首陕西民歌,没有具体的作者出处。

原文: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嘟嘟囔囔。

译文:八百里的秦川边上尘土飞扬,三千五的陕北老汉高声唱着民歌。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的样子,面里没放辣子嘟嘟囔囔的。

扩展资料

陕南民歌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代表。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

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山清水秀的感觉。

在演唱风格上,陕南民歌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 ,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陕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演唱技巧,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清秀和抒咏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58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