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来乍到
…哇哇哇……哇哇哇……
怎么会有小孩子的哭声?睡梦中的周莉莉只当是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半夜哭闹。
翻个身打算继续睡觉。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咦,烦躁呢,这小孩的哭声也太大了,仿佛就在耳边,周莉莉被吵醒了。
等等……什么情况!?
怎么会有三个小孩子跟自己躺在一起,还有这是哪里?这完全不是自己的床啊!
床上一个哭声震天的小婴儿和两个呼呼大睡的半大小孩,这两个的睡眠质量也太好了吧,这么大的哭声都没有醒。
来不及细想,脑海里一段陌生记忆涌现出来,原来那天她加班,半夜回家的时候突遇大暴雨,积水太多了,路上的井盖都被冲走。然后周莉莉这个倒霉孩子正好一脚踏进那个下水道孔去了,然后她就重生到了现在这个女人的身上。
原主与她同名,今年二十一岁,有三个孩子。她所嫁的是苏家老四苏建竹,但常年在外当兵,一年也就探亲假夫妻才能见面。
要说这苏家,人丁可谓十分兴旺,苏四上边有一个大姐,两个双胞胎哥哥,往下还有两个妹妹。除了最小的妹子还没嫁人,其他的都已经各自成家了。
这个年代孩子生的多,又个个健康都肯干所以苏家的生活水平在村里还算靠前。不过结婚了尤其是有孩子了可就不一样了,一大家子还没分家,挤在一起过日子,矛盾肯定会有的。
本来一直还算和谐的老苏家,也因为分不分家的问题经常吵架。
导火索就是这苏四媳妇打小就是个药罐子,嫁过来几年除了生了三个儿子,那工分可是一分都没有去抢过的,没办法原主自小体弱多病,能生三个孩子已经拼了老命了。
苏老四又常年在外当兵,除了每年的探亲假期回来几天,其他时间就再也见不到面了。虽说有津贴寄回来吧,但都被苏母一手攥着呢。
原主觉得在这个家里生活的很委屈,明明为老苏家生了三个大胖孙子,自己丈夫又能寄钱回来,凭什么家婆和其他妯娌还不满意?
而其他几个妯娌心里却想,都是做媳妇的,我们每天都要下地抢工分养着你们一家,虽然四叔有津贴,但是又轮不到自己花,所以凭什么我们要养着你呢?
于是就展开了分家大战,谁想这原主病恹恹的三锤打不出两个屁来,自己男人又不在身边,分家大战还没结束呢,她就一命呜呼了。
就这么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倒霉孩子周莉莉重生过来了。
重生就重生嘛,毕竟这种事她熟读网络小说三百本也是很能接受的,可为什么还有三个小孩?
要知道她周莉莉可是个黄花大闺女,连男朋友都没有谈过,这一来就要给人当妈,实在是难为人啊!
好在她的闺蜜已经生孩子了,平时接触的比较多,什么科学育儿啊,早教啥的,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哄起孩子来还算有一套。这个正在哇哇大哭的小孩应该是饿了,她看床头的旧柜子上面还有一点米糊,用温水调了喂进去,一会儿小宝贝吃饱,就满足的睡着了。
原主啊原主,既然命运让我俩以这样的方式认识,那孩子我自然是会尽力照顾的。
周莉莉心里默念。
一边思考这些问题,一边把孩子放在床上,她仔细看了一下这几孩子,熟睡的那两个长的一模一样,原主记忆告诉她这是双胞胎,今年刚三岁一个叫乐天一个乐成,然后手里抱着的这个,现在刚满十个月,连路都还走不稳呢,叫乐安。
安静下来周莉莉终于可以理一理思路了,莫名其妙重生了,按照原主的记忆得知,目前正处于1979年年底,生产力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吃穿还是成问题的。
不过周莉莉上学那会政治学的还不错,她知道这时候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比起抢工分吃饭的时候好多了,养鸡养猪种点菜都非常自由的了。
原主之所以过的这么憋屈,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身体素质不行,提桶水扛把柴都觉得费劲,更别说自力更生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过日子,意见很难统一,所以干脆拉倒什么都不做。
虽然这个年代都是靠工分吃饭,但是也是可以按人头养鸡养猪的,比如养猪的,虽然养好了要拿到大队里分,但是有工分加,自己家还能留一部分肉。村里好几家都养了,还因此受到表彰了。
苏家也商量过养猪的事情,本意是给原主养,可原主连去扯猪草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法做到,最后也只能作罢。
所以苏家妯娌对原主的怨念更深了。
后来也就不提这茬了,一大家子都靠抢工分吃饭,每天下地回来吃了饭就睡觉。
就算苏家个个都人高马大的,每个劳动力都按十分来拿,但一年下来能得到的粮食也不多,一家子就指着分粮,虽然不用饿肚子,但要说吃的好那还是差一大截的。
这日子过得太无聊了就会寻思着找茬吵架,尤其是苏老四结婚后这几年,家里几乎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虽然他远在天边,但吵架几乎都因他而起。
或者说因他这个病恹恹的媳妇而起。
作为原主本意是不想分家的,因为分了家她一个人带三个孩子着实困难,虽然有丈夫的津贴,但苏母不一定会放手。况且就算放手给自己管,这虚弱的身体恐怕连去大队里领个粮都做不到。
不过现在的周莉莉想法和原主不一样,这么大一个家庭,分开单过肯定是必然的,不然这么多人光是吃饭的时候都要分两桌了。人多口杂,想要和睦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想到身体素质这一层,周莉莉也睡不着了,这要是重生后还是一个药罐子,那在这个时代也别想混的好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赶紧爬起来感受一下。
她一骨碌翻起来,动动手脚,做了几个后世的拉伸运动,感觉身轻如燕非常自如,没有气喘吁吁的,而且刚刚抱孩子哄孩子的时候可是一气呵成的。
所以重生之后身体状态也发生了转变了吧!不再是那个药罐子了,看到这个结果周莉莉终于放心了,这才安慰自己沉沉睡去。
明天分家大战还要继续呢,现在先养好精神,明天生龙活虎的出现在他们面前,看谁还敢说自己是药罐子。
第二章:分家大战(1)
“这太阳都上三竿了,老四家的还没起床呢?”一大早苏家二嫂子李文丽在院里朝着老四房里大声说道,她压根没想避谁的嫌。
“嘘~文丽姐你可小点声吧,等会人家听到又吐血了,昨晚嘘嘘索索的听着是折腾好半夜才睡了呢”回答的是苏三嫂李文芳。
这两妯娌原本是堂姐妹,以前还做姑娘的时候关系就很好,又都相中了苏家二哥和三哥这对双胞胎兄弟,嫁过来也算是亲上加亲。所以嫁过来也没改口,称呼上还是沿用没结婚前的。
两人说罢相互使了个眼色往厨房去了。现在是农历十一月底了,队里的活早就干完了,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难得不用那么辛苦劳作,又是大冬天的村里人早上都会睡个懒觉。
苏二嫂,苏三嫂则是因为要起来给一家子做早饭,所以天刚亮就起来了。
其实周莉莉昨晚压根没有能好好睡觉,因为突然穿过来,她很不适应。一边是原主记忆中的信息带来的困扰,一边也遗憾自己后世的遭遇,可怜自己还没男朋友呢!
“两位嫂子这么早就来忙着了,真是贤惠呢”看二人进了厨房,周莉莉紧随其后也跟着进来,一边打水洗脸一边大方的打着招呼。
“哟,弟妹这么早起来做啥,昨晚听着三娃闹了好几次,这会不好好补一下觉吗”苏三嫂和气的回答道。
虽然昨晚的分家大会大家都吵开了,但都过去一夜了,只要家没分,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闹僵了也没意思。所以苏三嫂还是保持一贯的和气作风,讲话并没那么咄咄逼人。
“啧啧,我们带娃那会不也是一晚爬起几次,第二天照样下地抢工分呢”苏二嫂可就不那么友善了,平日里最不看不惯周莉莉的也是这位二嫂。
周莉莉知道跟二嫂的关系已经很僵了,想要修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心里也不跟她计较,嘴上敷衍的回答“嗯嗯,二嫂说的对。”
“照我说你这身体就是闲出病来的,五队的周家媳妇前两年不是也病恹恹的,后来跟着大队里下地,做些轻松的活,身体倒慢慢好了,听说今年都没有再吃药了。”苏二嫂继续说着,她真的看不得周莉莉一副要焉了吧唧的样子。
她可是大队里公认的“劳动妇女标兵”,身材匀称壮实,干起活来干净利落,不管是插秧砍甘蔗都能把同队里的其他妇女们远远甩后面。
凭着这一点,加上苏家大姐嫁出去了,她就是苏家的大嫂的排行,在家里说话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文丽姐,哪个比的起你嘛,别说弟妹一直身子不好跟你没法比,我自己都不敢和你一个组干活呢”苏三嫂李文芳打着哈哈,继续劝和。
周莉莉来自后世,没结过婚,没有这些妯娌之间相处的经历,但她的为人处世之道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不当缩头乌龟。
“二嫂这么能干,整个东河村哪个不知道,不过我们娘几个病的病小的小,也吃不到二嫂子的。苏四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每个月的津贴供我们四个还是够的,不然咱妈也不会悄眯眯的不说话!”周莉莉洗漱完了,甩下这句话不等二嫂李文丽回答,提了一只大桶就出去院子里打水去了。
留下两堂姐妹相互干瞪眼,平时那个三锤打不出两个屁的周莉莉今天一大早的怎么嘴皮子这么灵活了?
她二人还在疑惑呢,这边周莉莉提着满满一大桶水进来了,也不跟她们俩说什么,径直往那口石缸里倒进去。
这一举动更是让苏二嫂和苏三嫂惊呆了,因为平时的周莉莉根本提不动一桶水,这种桶是铁匠打的锑桶,容量相当大,一桶水四十多斤是有的。
“咳!老四家的你用一点提一点得了,少使蛮力”苏老爹平日里睡眠就很轻,这会也起来了,刚进厨房就看到周莉莉倒了一大桶水,着实也惊到了。
“爹,我提得动,吃药这么久身体应该是恢复了”周莉莉回答道“水倒好了,我去屋里看看乐天他们哥三个”说着就出厨房去了。
“哦对了二嫂她们早饭也做的差不多了,等下吃了早饭咱一家子把分家的事情落实了吧!”
苏老爹语塞,昨晚开分家会的时候这苏老四家的不是哭着不想分家的吗?昨晚想一晚上想通了?
二嫂三嫂心里也惊奇了,不过她们是真的想分,昨晚要不是周莉莉哭哭啼啼又是胸闷又是吐血的,这分家的事情都已经落实了。
既然现在周莉莉拎清楚了,那分家的事情可就好说多了。
不一会苏家其他人都起床了,洗漱吃早饭喂孩子等等杂七杂八的弄完也早上九点多了。孩子们吃完饭都跑出玩了,妯娌媳妇们正在收拾碗筷,男人们把桌椅板凳收拾规整,周莉莉也没闲着她正在喂小儿子吃饭。
苏老父看差不多了说道“你们兄弟姐妹的都长大各自成家,有了孩子,我和你们的老娘的任务的也算是完成了,现在就小妹还没安插出去。不过现在村里分家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昨晚老四家的出了点茬子,今天趁着都在把这个分家的事情搞完了。”
众人心知肚明,嘴上也不插话,默默坐着听苏老爹说。
“家里有些什么你们也看得到,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就平分了。家里的粮食等下称了,也按人头分了,小妹跟着我们拿一份,到候结婚陪嫁也是我们老两个出。”苏老爹继续说他的方案。
苏老爹说的方案很公平,大家没什么异议,毕竟这点家具也不值什么钱。家里的粮食也就那么点,没什么值得争的。
倒是苏二嫂心里是不平衡的,因为她觉得自己干活那是一等一的,这个家里出力最多的就是她凭什么按人头分呢?
不过分家大战闹了这么久,她现在只求分了,以后自己挣多少都是自己小家的,现在这点争着也没意思。所以她也没说什么,就按家公说的分呗。
接下来就是苏母赵金兰来分家里的存款存票,这是众人比较关心的,毕竟这个年代票据的流通还是占主要地位的。
周莉莉心里也有小算盘,别的不说苏四的津贴管理权肯定是要拿到手的,这几年家婆也不说清楚到底有多少,原主又从不问自家老公到底得多少。
所以周莉莉其实也不知道,到底她男人每个月寄回来多少钱,不过按照苏母赵所以周莉莉其实也不知道,到底她男人每个月寄回来多少钱,不过按照苏母赵金兰的性格,要是少了肯定不会白养着周莉莉她们娘几个的。
第二章:分家方案(2)
苏家几个媳妇各自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苏母把整理好的票据和现金都拿放在桌子上,嘴里说道:“粮票肉票还有老四寄回来的工业票都在这里,粮票七十斤,肉票十斤,工业票八张,现金二十八块。老苏家的家底都在这里了”边说脸上露出不舍的神情。
“不会吧!妈?我们家家底就这点?”苏二嫂不淡定了,打死她都不相信,这一大家子的成年人除了老四家不下地,其他人都是十分十分的拿,怎么可能才这点。
“你少说两句,少不了你的”苏二哥苏建树瞪了一眼他老婆,他自己也知道家里不可能这点存货的,但是自己爹妈自己能说什么。况且两老还要带着七妹过,七妹现在正在读书,并没有劳动能力。
“分了这么久也没分出个结果,今天不说那么多了,爹妈你们说多少就多少分了完事儿!”三哥苏建松是个急性子,分家拉锯战磨了好久了,他早没性子坐着吵了。有这点时间还不如去山里转转打猎呢。
听到这里周莉莉算是知道原主为什么会气死了,虽然她男人苏建竹并不是大军官,但好歹也是个班长,出去几年了津贴远不止这个数。
“妈,这个家怎么样大家都心里有数,我们这些小的哪个都不是憨子,这样说没意思的”周莉莉不等其他人发表意见,直接说出来了。
“既然家产只有这点,那我们老四家这一份就不要了,就当苏建竹孝敬您的了。不过以后每个月他的津贴就不劳烦您管理了,我们娘四个省着点也是可以过下去的!”周莉莉接着说,这点钱财拿出来分成五份,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没等周莉莉说完呢,众人的眼神齐刷刷向她扫来,闷葫芦突然说话了,况且是还是跟婆婆说话,敢这样直接挑明的还真是少见。
“老四能有多少津贴哦,你又不下地,况且你还有三个孩子呢,不都靠大家养着吗?”苏母有点心虚的解释,她也想不明白平时最顺的老四媳妇,今天怎么突然转性了。
“我不管,苏建竹寄来多少钱我也是知道的,至于要不要说清楚明白,老太太您自己决定!”周莉莉气愤地回复她婆婆。
“老太婆,有一说一吧,都是给自己亲生的儿子孙子们的,不用搞那点子伎俩了”苏老父也懒得拉扯了,自己老伴儿什么德性他还是知道的,向来只有进没有出的。
“妈您怎么分您说了算,不过这家总是要分的”
“妈我们分家了依然是亲兄弟,您整那啥玩意儿没劲儿”
……
其他几个儿子也七嘴八舌劝解起来,大家都知道苏母不想儿子们分家,她总觉得分家了就不齐心了。
周莉莉看大家都差不多一个意思,就对苏老父说:“爹,我看妈是心里不忍不如您来安排了吧。”
“成吧,老婆子你也别多心了,不管孩子们以后怎么过,总归都是你的儿子,还能飞了不成?”苏老父是个明白人,儿女大了自然是要独立的。
“你把老四这几年寄回来的钱拿出来,在老宅旁边那块地基上盖几间屋子,兄弟们一人一间,剩下的平分了。以后老四的津贴钱也就给他媳妇拿着了,这本来也是他们小家庭的进项!”苏老父办事风格就是果断,在他眼里分家就是这么简单。
听到苏父这样说,妯娌们的眼神都发亮了,本来想着就算分了也还要在老宅子里住着,最多一家一个房间罢了,想不到竟然可以重新盖房子,一家一间,那以后真的是自由多了。
分家方案就这么定了下来,也差不多快晌午了,众人如数散去,周莉莉也抱着小娃,去屋子里睡午觉去了,大娃和二娃这会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撒野了。
还好这个年代的农村,人少没车孩子到处疯玩家长们并不担心,安全性可比后世高多了。
回到屋子苏二嫂跟苏二哥嘀嘀咕咕:“原来爹妈他们攒了这么多钱,都能盖得起新屋子了!不知道私底下给老四家的多少了呢!”
“乐成他爸,你不是说老四每个月也就是十来块津贴吗?”
二哥有点不耐烦,他这个媳妇能干是能干就是有点太啰嗦了,懒得跟媳妇嚼舌根,他白了一眼李文丽直接躺床上去了。
至于其他几个兄弟妯娌家则知道即将要盖新房子,有新屋子住了,都满心欢喜,也没对分家方案有什么质疑。
有什么好纠结的呢,肚子虽说只能勉强吃饱但也没有饿着,还有新屋子住,自己人又健康还年轻,这人生还长着呢。
苏家兄弟多,平日里待人又和气,盖新房子的消息一传到村里,邻居亲戚们都来表示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喊一声。
但因为现在已经是年底了,现在大家都忙着筹备过年的事情,苏家也只告诉来询问的人说房子要等过了年看了日子再动工了。
年关越来越近周莉莉也跟着着急起来,自己这个白得老公今年回不回来呢?回来了要怎么相处呢?
这些问题想来想去没有一个好的应对措施。
这天,周莉莉正在喂三娃吃稀饭,村里的广播喊了:周莉莉你有电报,听到通知后到村公所来领一下!
村里与外界联系的工具只有一部电报机,就放在村公所里,有电报来了村长就会通过那个大广播通知出来。
所以平日里哪家有电报来了,基本一通知大家都知道了,就算不知道电报内容,但也能猜个十之八九。
就比如周莉莉这封电报,肯定就是她老公苏建竹打来的了,这村里哪家有人出门在外大家都是知道的。
听到广播通知后,周莉莉也不急着去领,还是慢斯条理地喂孩子吃饭,毕竟电报谁打来的也知道,内容嘛左不过是说回来不回来的事情罢了。
倒是苏母,听到村上的广播后就坐不住了,催着周莉莉赶紧收拾好,一起去村公所拿电报。
让·弗朗索瓦·米勒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Millet〔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一个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
中文名:让·弗朗索瓦·米勒
外文名:Jean-FrancoisMillet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诺曼底半岛格鲁什村
出生日期:1814104
逝世日期:1875120
职业:画家
主要成就: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
代表作品:《拾穗者》、《播种者》《死神与樵夫》
派别:巴比松派别现实主义
人物经历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Millet,1814104-1875120),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们爱戴的画家。
让-弗朗索瓦·米勒出生在诺曼底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23岁时到巴黎师从于画家德拉罗什,画室里的同学都瞧不起米勒,说他是“土气的山里人”。老师也看不惯米勒,常斥责他:“你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这位乡下来的年轻人实在厌恶巴黎,说这个城市简直就是杂乱荒芜的大沙漠,只有卢浮宫才是艺术的“绿洲”。当他走进卢浮宫的大厅时惊喜地说:“我好像不知不觉地来到一个艺术王国,这里的一切使我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米勒在巴黎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还曾为接生婆画招牌去换点钱,为了迎合资产者的感官刺激,米勒还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有一次米勒听到人们议论他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这使他伤透了心。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坚决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从靠卖画艰难地糊口开始,贬笔洛可可风格的香艳绘画,这期间,无疑也给米勒的艺术生涯打下饱含凄凉、辛酸而又扎实的艺术功底。直至画家寄居枫丹白露的巴比松村,用写实的乡村风景画,开启法国巴比松派(BarbizonSchool),绘出了乡村中的树木、田野,以及劳动者的敦厚、朴实,使世人被画家笔下乡村中的优雅而感动,被画家神来的油墨表现所折服。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米勒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米勒已35岁。在巴比松村米勒结识了柯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米勒一住就是27年之久。
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米勒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米勒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米勒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钟》等名作。
主要贡献
《播种者》
《播种者》(1850年);101×825CM;收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苍凉的麦田里,播种者阔步挥臂,撒播着希望的种子。飞鸟在空中盘旋,寻觅食物,掠夺播下的种子——正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壮丽图景。
这幅画招到了“高等市民”的不安,他们在播种者那充满韵律感和强有力的动作中看到了类似六月革命时巴黎街头人民的形象。但当时的进步人士却有不同的反映。
作家雨果从这幅画中看到对人民创造力量的赞美,因而予以充分的肯定。文艺评论家戈蒂叶说这个形象是用播下种子的土地的泥土画成的,太真实了。画家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概括地表达耐人寻味的内容,所以荷兰画家梵高评述说:“在米勒的作品中,现实的形象同时具有象征的意义。”
米勒从来没有画过农民反抗的场面,这也许是由于他的温厚的人道精神中含有宗教情绪的缘故。但他画的胼手胝足,粗衣陋食的劳动者的形象,实际上对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上流社会就是一种抗争,虽然这种抗争是较温和的。这幅《播种者》即是如此。
《牧羊少女》
《牧羊少女》(1864年);画布油彩;巴黎奥赛美术馆。
在这幅画中,画家捕捉了一个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场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祷着的少女):高高的地平线,平坦与辽阔无垠,牧羊女披着旧毛毡披肩,围着红头巾,孤独地与羊群为伴这个头上包着暗红色绣花_帽,身上披着厚重毛毡的牧羊女,背对着羊群与彩霞,兀自编织着手上的毛线衣,她微躬的身影与专注的神情,宛如祷告般的虔诚。
其实融合了《拾穗》和《晚钟》的长处:低头祈祷、感谢上苍赐予她工作机会的牧羊女,和其他画作同样都包涵着农民单纯的心与虔诚的宗教情怀。牧羊女站在落日余辉里,虽然因为逆光,脸部和身体比周围的景色、羊群都要昏暗一些,但是,米勒流畅沉静的色彩,把因为生活压力而不得不微微伛偻的牧羊女身躯,描绘得像是一座矗立在大地上的雕像,让人们很难不多看几眼;尽管她的衣衫褴褛,神情也很疲惫,但在米勒眼中,她和其他的农民都是「日复一日劳动,来养育这伟大民族、来缔造这美丽国家」的英雄,有一种平凡的诗情画意。
有人说那个虔诚的牧羊女就是米勒,或者说是他的精神化身,贯穿终身的是作者自己对大地、对自然的虔诚。忧郁悲切的牧羊女,在夕阳的余辉中,站立在旷野上,似乎在默默的祷告着。米勒由于自身的体验,感受到贫苦劳动者的辛酸与痛苦,所以他以悲悯和同情的心态创作了这幅画。
“农民画家”米勒从小就看着农民在近乎不人道的严格劳动中求生存,因此,当他在眺望自然时,也毫不忽略在自然中与大地结合为一的人类。与荷兰风俗画相比较,在这幅画中毫无任何戏剧性的偶发事件,唯有暮色中成群的羊儿和低首祈祷的牧羊女。乍看之下显得随意的构图法,透过深沉的暮色实更加深了画面的静谧气氛。这幅画意外地让米勒在官方展览中获得一致的好评,也许正因为画面上所捕捉到的“真实”,米勒的作品也超越时代深深地感动我们。
一八六四年米勒以这幅《牧羊女》参加法国巴黎沙龙美展,获得极高的赞誉。这幅画无论就色彩,还是牧羊女形象都处理得比较细致、统一、和谐。抒情的忧郁,加强了全画的感人力量真实感加强了全画的乡土气息。
《拾穗者》
《拾穗者》时间:1857年;油画;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
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
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迷人的乡村风光。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也正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
《晚祷》/《晚钟》
《晚祷》/《晚钟》(L'Angélus)时间:1859年;布画;巴黎卢浮宫。
是让-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述一对农民夫妇在远处教堂钟声响起时,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诚的祈祷。在米勒去世之後,这幅画几经易手,最後一位法国人以800,000法郎购得此画,并捐赠给法国政府。《晚祷》目前则收藏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1858~1859年间,米勒创作的杰作《晚钟》。一个叫《晚钟》,另一个是《晚祷》,常常引起混乱。这两个名字,一个虚,一个实,无论哪个名字,都不能够高度概括绘画的内容,但既然大家约定俗成,那就两个都叫吧!
这幅画深刻地反映了一种复杂的农民精神生活:画面上,夕阳西下,一天辛勤的田野劳作结束了。一对农民夫妇刚听到远方的教堂钟响,便自然而然地、习惯地俯首摘帽祷告。画家着重于描绘这两个形象对命运的虔诚。在充满黄昏雾气的大地上,立着两个农产品的创造者,他们感谢上帝赐予他们一天劳动的恩惠,并祈求保佑。这个恩惠就是农妇身旁小车上的两小袋马铃薯!这样的恩惠竟是他们一天劳动的报酬?形象在画上是显得那样孤立无援,他们体现了农民那种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简陋的生产工具,左侧一把挖马铃薯的铁杈,两人中间一只盛物的破篮子,除此以外,只有他们身上那件褴褛的袄衫。日落给大地蒙上一层萧瑟的氛围,画家在这里倾注全部心血去刻画这种萧瑟氛围,让它来笼罩这对可亲可怜的劳动夫妇的形象。他着重描绘了农夫妇的虔诚和质朴,寄托了他对农民生活境遇的无限同情。
色调上,暮色沉沉,农夫脱帽**合掌祈祷,黄褐色调庄严温暖,地平线与人物恰组成两个端肃的十字,可用上温克尔曼用来评述古希腊雕塑的名句,“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样的情怀后来我们只能在凡.高的《食土豆者》和大大小小关于农鞋的描绘中遥遥感应了,他们同是伟大的农民画家,在日常劳动与俭朴生活中感受诗意。
《扶锄的男子》
《扶锄的男子》时间:1863年;油画;旧金山私人收藏。
1862年米勒完成《倚锄的人》,强烈地表现出生活痛苦的分量。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个青年农民正在扶锄喘气。这个人从早到晚难以直腰,只能偶然停下来,喘一口气。锄地的年轻人在暑热的田间倚锄而立,仰首喘息,抬头远望。似乎生活和劳动沉重的分量已经耗尽了他精力,而眼前还有大片的麦田等待着耕耘,远方则是城市朦胧的身影,那是不属于他的另一种生活。这无疑是一幅向社会挑战的作品,他描绘的是一个庄严的劳动者形象,画家在这里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呐喊。
米勒《扶锄的男子》是美的。虽然,在画面上那一片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的贫瘠土地上,他扶着锄头,喘着粗气,疲惫得直不起腰来。但是“美不是用脸上的形和色所能表现的”,他那抬起的头,那遥望远方的双眼,流露着内心的悲苦和命运的艰辛,表现着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喂食》
《喂食》时间:1872年;巴黎卢浮宫。
《喂食》上这依次大小坐在门槛上的三个孩子,显得十分天真,在等待母亲一勺一勺地轮流给他们喂饭。石头屋墙的尽头,也是画面的最右侧,可以看到孩子的父亲在地里劳动,那是个养家活口的主人。此情此景凡在农村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能亲身感受到的。所以米勒的油画在我国广大观众中会有更强的共鸣性。
这幅画的尺寸不大,仅74厘米高,这不免使人联想到米勒在巴比松村所作的那些小幅油画。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他无力购置足够的油画材料,往往在农村就地取材,而且有时只得多画素描。
《嫁接树木的农夫》
《嫁接树木的农夫》时间:1855年;布油彩;巴黎卢浮宫藏。
米勒的作品突出的风格特点是厚重粗拙,他似乎不特别注意细节的描绘与刻划,更为注重粗犷强悍与整体感的塑造;画面中农夫、妻子与婴儿的人物关系、色彩关系、油画技法,都显得自然质朴,平实亲切,传达出一种亲和的家庭气氛。
这是一幅现实主义的风情画。
《沐浴的放鹅少女》
《沐浴的放鹅少女》时间:1863年规格:38cm×465cm材料:布油彩巴尔的摩沃尔特斯美术馆藏。
米勒在这幅作品中,表现了纯真的乡土气息。画面表现了河畔丛林中的牧鹅少女,正欲下水洗浴,少女的裸体,被画家表现得丰满结实,青春健美,浓密的丛林,衬托出少女躯体的优美曲线,远处的鹅群,平添了画面的生机。画家以写实技巧及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丛林的光、影,并将**的裸体运用光、影效果加以突出,使画面显得统一和谐。
《祭品》
《祭品》1845年52cm×292cm布油彩蒙彼利埃法布尔博物馆藏。
画家以神秘的色彩基调,描绘了纯情少女正在向偶像献祭的情节。画面充满了戏剧性,米勒以他惯用的厚重造型,体现少女奉献祭品的姿态。画面富于抒情浪漫气息和神秘性。
人物画派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于是,以卢梭、狄亚兹、朱尔·杜普雷、柯罗和米勒为主要成员的、在欧洲美术史上声名卓着的“巴比松画派”就这样形成了。
此后的27年,是米勒一生中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许多法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名画作品《播种者》(1850)、《牧羊少女》(1852)、《拾穗者》(1857)、《晚钟》(1859)、《扶锄的男子》(1863)、《喂食》(1872)、《春》(1873)等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他从不虚构画面的情景,每一幅画都是从耕耘着、放牧、劳动着、生活着的法国农民的真实生活中来的。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淳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是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才气,受到老师的鼓励立志学习绘画。
由于生活的艰难,米勒不得不画一些仿蒲珊和佛拉贡纳的罗可可风格的香艳体绘画,放在画店里出售但是,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时刻希望着能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法国农民淳朴而勤劳的形象1848年,他画了一幅《簸谷子的女人》,卖了500法郎。他同他的朋友、动物画家夏尔·雅克商量,用这笔钱到罢比松去定居。当时,画家卢梭和狄亚兹已经在那里安家,米勒十分向往他们的生活。于是,米勒迈开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步。
“1849年7月的一个晴朗的早晨,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和5个孩子,同夏尔·雅克一起,坐上了一辆笨重的日式释车,驶向离巴黎90公里的枫丹白露,然后,背着简单的行囊,步行来到巴比松村。这个农民的儿子终于又回到了农村,望着那儿的树木和田野,他高兴地喊着:“阿,上帝,这里真美呀!”他又呼吸到土地的芳香,又听到了森林的喧嚷,他童年时神往的一切重又呈现在眼前。”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评价“巴比松画派”和米勒的关系: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是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的。在这个画派中,最能实事求是地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与矛盾的,应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米勒的风格,按照画史的严格区分,不应划进巴比松画派。可是米勒住在巴比松村达27年之久,时间比谁都长。在那里,他上午去田间劳动,午后画画,长年累月没有改变过,所以,他了解巴比松比谁都深刻、贴切。”
罗曼·罗兰在所著的《米勒传》指出:“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人物评价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米勒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大家习惯于称呼他为米勒,实际按照法语发音应翻作“米叶”。米勒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罗曼·罗兰在所著的《米勒传》指出:“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2008年十一国庆新春佳节,仁寿县汪洋镇一出租房内,一具基本上一丝不挂的无头女尸趴伏在地。是财杀、谋杀或是情杀?命案身后,又有如何鲜为人知的内情呢?
大网站撒开,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叮铃……”10月3日中午,一阵紧促的手机来电铃声在仁寿县汪洋公安局监控室传来,公安民警们闻警而动,迅速赶赴案发地,对当场执行了封禁。接着,副县长、公安局长王正祥领着刑警队公安民警赶赴现场。经基本勘察,犯罪现场是一个50平米上下的出租房屋,逝者反面朝上躺在地面上,身边有一滩血,无头顶部。全身上下除开一个文胸和棉袜外,再无它物。逝者头顶部在多少米外被发觉,边上有一把有血的水果刀。逝者是35到四十五岁的女士。
遇害女士到底到底是谁,究竟是什么人残害了她,凶犯又为什么要残酷地把她的头砍下?是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中间拥有 某类憎恨,或是凶犯有心藏匿受害人的真实身份呢?为了更好地查明逝者的真实身份、搞清案子的实情,警察从验尸、犯罪现场勘测、排查走访调查本地住户三个方位另外进行调研工作中。
据报案人阿芬(化名)称,逝者是她的亲姐姐阿香(化名),该出租房屋是她亲姐姐租房子住的,她和一名字叫做陈果(化名)的小伙同居生活在此,她们有一名七岁的闺女。特警逐渐对案件开展剖析,为财杀,屋子里没有滚动的征兆,有价值的钱财完好无缺。谋杀?据统计阿香一向为人正直友善,没跟谁结了哪些怨。情杀?有些人反映,阿香和陈果的关联并不是非常好,常常争吵。当日早上,曾听到她们争吵的响声。
陈果具备重特大的作案嫌疑,事不宜迟,兵贵神速!案侦公安民警马上在汪洋镇,及附近城镇设卡封控,关键留意发觉汪洋发往全国各地的头班车、的士上的异常工作人员,准备好。一张无形中的侦捕大网站已向犯罪嫌疑人撒去。迅速,警察迅速的反映布署获得了成果,犯罪嫌疑人陈果迫不得已警察强劲工作压力,到汪洋公安局自首。承认了自身的犯罪行为。
恋人有“婚后出轨” 他告一段落她的性命犯罪嫌疑人陈果,2020年52岁,长期性在外面打工,十年前在威远县一煤矿业打工时,了解了那时候已为美艳人妻为人母的阿香。没多久,阿香便抛下了自身的老公与儿子,跟随陈果到汪洋镇,开始了同居的日子,又生下一女叫小丽(化名),今年已经七岁。2006年、2007年,阿香和一名外号“曹三”的小伙、廖某依次产生两性关系,陈果知后心存杀机。2008年十一国庆前夜陈果从广州市打工回家,在10月3日那一天十一点左右许返回汪洋阿香租的房内,两个人产生争执。
13时左右,阿香返回屋子又骂陈果滚,随后出了屋子。陈果想着阿香要请人打死他,就想先把她整死。因此到餐厅厨房拿水果刀放到卧房的书桌内。十多分钟后,阿香从外边回家,一进家又再次骂陈果。陈果一气之下,把门合上。为了更好地不许阿香走出去,陈果强制把阿香衣服和裤子脱下,并把阿香抱起来摔到地面上,随后取出事前藏在书桌内的水果刀朝阿香的颈部猛砍了五刀,将阿香头顶部砍落。
我忍了好多年,但她也没有改10月16日,在仁寿县拘留所看到了犯罪嫌疑人陈果。他身高不高,人体很牢固,因为长时间在外面打工,右眼早已落下来了残废,右手的左手无名指的一截也没有了。据本地住户详细介绍,陈果为人正直本份老实巴交,平常好了话不多说。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他会干成那么残酷的事儿。
陈果说,我的性格右眼有残废,一直也没有寻找适合的爱人完婚,10很多年前,威远县一煤矿业打工时,了解了阿香。我明白她早已完婚的,或许就是我那时候的收益还能够吧,大家就渐渐地的好到了。之后我觉得能找一个伴,回家了的情况下有口热饭吃,有些人能帮我能生个小孩,也非常好。因此,大家便来啦汪洋镇日常生活。为了更好地让她过的好,我将挣的钱都交给她用。
逐渐的情况下,大家交往的或是较为开心。之后我出来打工,常常不在家,她仿佛一件事除开需要钱以外,便没有多余的话讲了。我将全部的钱都给她了,可是她或是常常骂我。到之后,她便和别的的男生往来,乃至还干了这些事儿,也要我挣的钱给她外边的男人用。有一次,在电话里,她讲,你就是了解我与个男生在一起,你也莫法。
我也想过和她分离,可是想起闺女还小,我老想等闺女大一点再聊。因此,针对她的所做所做我一直在忍,期待她能改。她将我给孩子念书的钱给廖某用了,还对我说,要不你再拿钱给小孩念书,要不你来找廖某需要钱嘛。从那以后,我便拥有要杀她的想法了。因此,到10月3日那一天,她也是那样与我闹,还说要请人打我,我便确实恨之入骨了。说到自身闺女,陈果说,真的对不起她,期待她之后好好读书。
相关部门的发案率数据调查报告,近5年来情杀案子在违法犯罪之中所占比例呈显著增长的趋势;因俩性不正常关系而导致的情杀、谋杀案子在有意杀人案件中常占占比最大,均值做到40%之上。“婚外恋”造成违法犯罪早已变成一种尤其必须关心的社会问题。
陈果原是一个安守本分的务工者,有着一个详细的家中,殊不知由于这一段畸情,他成长成残暴的凶犯。惨不忍睹的客观事实再度向大家充分说明了那样一个大道理:婚外恋如同绽放的**花,妖言惑众的鲜丽花瓣下掩藏着深沉的罪孽,到头来,总是落个妻离子散。因此 不必小瞧婚姻出轨及其其造成的纠纷案件,这种状况并不是本人日常生活难题,早已是一个社会问题,非常容易引起比较严重的违法犯罪。
素质,注意你的素质
这句流行语出于2006下半年热映**《疯狂的石头》,其损人程度和2005年《天下无贼》中流传出来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等同。当一个同学对另一个同学说出这句话时,一方面可能因为熟得不能再熟调侃一下气氛,另一方面,这种善意的提醒自有其神奇的力量,它也成了一面镜子,让越来越聪明的你反思一下下:往大了说,每个人都注意素质了就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往小了说,它可以使泼妇变淑女,让痞子变绅士——素质二字,不再是虚词,它有时更代表你个人日后立世的能力,或者情商。
相当地
2006年,“相当地”一词流行得“相当地”早。感谢赵本山大叔,他几乎在每年春节时都会引爆几句流行语——或者,我们更应感谢越大叔身后的编剧何庆魁。这几个字,其实最早是形容词。“相当地郁闷”、“相当地高档啊”、“相当地想养条小狗了”……在大学里,这个词被广泛应用,和在它在社会上的用处“相当地”一致:当我们恭维别人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时,这个词语就派上了用场:管它当时是真心还是违心——这个词客观上让我们的语言技巧得以提升,情商得以提升。
你侮辱我的人格,还侮辱我的智商
这句话同样出自《疯狂的石头》,它能够在2006年流行,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人格和智商是不能随便被侮辱的——尤其是智商:我们大学生的素质从来都蛮高,你敢骂我不会做人,但你敢说我没脑子?纯粹找抽!是,我们有时会对哥们的女友下黑手,但那是情不自禁;我们会漠视街边乞丐,忽略他的容颜和千里之外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老父一样枯槁,但那是因为骗子太多……辩解的权利你可以有,我们也相信你的人格没大问题,但如果二者达到和谐统一,是不是更好?什么时候你能明白对方是和你开玩笑,还是真的在说你没脑子,那时你就成熟了。
农妇 山泉 有点田
广告词当然也能成为流行语,想不到是这句。这词语本身很诙谐,但听完,笑过之后,我们心里泛起的是丝丝酸楚——它确实反映了几年前延续至今的残酷现实: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今天,恐怕我们的底线只能是“回归乡里,找个农妇成家,寻处山泉,种几亩田地”了。首先说明,朴实健美的“农妇”,清澈甘美的山泉,世代给我们给养的田地都没有错,只是我们的内心是否认可某一种状态,某一种结局。每个人内心都有属于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的火焰与花朵,它们在哪里绽放,最终要由我们自己说了算的。
人不能无耻到……的地步
这句话是2006年年初大**《无极》的导演陈某某说的。因为这部**花了不少钱,拍得又极烂,所以激起民愤,人们就以《一个馒头》来恶搞一下。谁想,这大导演竟怒不可遏,反而说平民百姓无耻,没素质了。事到如今,尘埃落定,谁“无耻”也早有定论,暂且不多说,但陈某某的这句话,当真是流行了起来——大学生们借用这句话,当然主要还是调侃同学:“谁谁谁,人不能无耻到……的地步,偷着用我洗发水多少回了,别以为我不知道!”听了这话,那理亏者自会有收敛。从此般功效上来说,陈大导演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起码帮助了我们做到自我反省。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可能是唐僧
这句话的流行令我们的“爱情宝典”上多加了重要一条,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它当成了口头“箴言”——从古至今,谁不想自己的情侣是骑白马的?但那恐怕只是我们的美好憧憬罢了。那人是王子还是唐僧,必须由你在接下来与之的交往中判断。遇到门当户对而又情投意合的,一段佳话诞生;摊上开始甜言蜜语,过后狰狞毕露的,你就哭去吧。只希望你能这样想:幸运往往只降临在少数人头上,你最可能遭遇的,肯定是泥沙俱下。同时,乐观地说,越来越理性的年代,我们也完全可以将唐僧改造成王子。
“你不是一个人……”
黄健翔在2006年下半年那段“灵魂附体”的足球解说,给国人的流行语大餐又加了一道特色鲜明的菜肴。他那段解说词中“你不是一个人”的语句甚至被做成了年度最火暴歌曲,被各大网站做成手机彩铃兜售。想想,当一个哥们对你说,“你不是一个人去面对期末考试,有我们给你传纸条”时,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想到黄健翔几个月前声嘶力竭的嚎叫之外,你是否也感受到了脉脉温暖——当然,这种另类“温暖”,本是我们不必要的。要提醒大家一句:2007,“温暖”必将成为人与人之间被特别强调的词汇。同时,中国大学生之间,太缺少团队协作精神了。
你俩儿“断臂”啊
这个词的流行都是美国**《断臂山》在中国热映造成的。没办法,那部片子太火了,那座在美国怀俄明州真实存在的山脉,本不出奇,但中国导演李安一部片子拍过,它的名字就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不去想这个词汇指代的人在中国数目占到5%这个数据之类的问题,想说的是我们自己同班哥们与同室姐妹出入如影随形并不代表我们的性取向就与大多数人不同。那些对我们开玩笑的人也本是善意,在拐着弯地说你们两个“哥俩好”或者“姐妹情深”呢!换句话说,大学时代没个最铁的哥们或姐妹,不遗憾么?
草根
2005年,没人知道“草根”具体指代什么,但2006,除了那些早已成名的角儿,几乎每个人都开始自豪地称自己为“草根”。“草根”,最早的含义很浅显,指代山野中最不知名的一颗花花或者草草,我们如今以“草根”自居是为何?除了被“Acosta”、“公交妹妹”等原本无名之辈以个性和人格魅力终被推至前台所鼓舞,更重要的就是我们有坚信自己能够最终为万人瞩目的决心。是的,野百合会有春天,我们自然也不会永远做默默无闻的小草。
恶搞
2006,“恶搞”自己或是别人在网络上愈演愈烈:“猥亵男”继续“PS”自己的照片博人狂笑,《无极》被拼凑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李宇春和向鼎被画成“雌雄同体”、经典**《闪闪的红星》被篡改成“青歌大赛”的争名夺利版……在以不损害他人利益情况下,只以自己的创意博得众人的观注,在而今更为包容的时代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以伤害别人为条件来换取自己的关注度。那是任何时代都不能被原谅的。别怀疑,“恶搞”本身是贬义词。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在睡着的室友脸上画几根胡子问题不大,但如果不则手段地将别人的形象以“妖魔化”,则终将遭人唾弃。
2006校园流行语备选:1 在我心中有一个城市,你就是总统 2 我喜欢你是我的事,跟你有关系吗? 3饿滴神啊 4大哥,我们不专业啊 5一树/梨花/压海棠 6……才怪 7有招想去,没招死去 8彪啊 9哥们,还活着呐? 10我顶你个肺
街头语言
街头语言,二十一世纪的新语言,有人说它好因为它简洁,也有人说它不好因为它简洁。总而言之,它是好的就看成好的,觉得它是坏的你就把它看成坏的。下面我收集了比较有代表性的:
缺的 :不好的东西,垃圾。BEAN: 那FORCE太好看了。2k:缺的,你别买。
狠了 :东西不错,好的。BEAN:那TEE你说我买吗?2K:那个狠了,得买。
在了 :东西不错,好的。也可以形容人BEAN:那姑娘怎么样了?2K:在了。。。
可以 :“成”“还行”的意思。2K:你看我买这车怎么样?BEAN:这个可以。。
贵了 :档次高,价格狠 和原意查不多不好解释。BEAN:这衣服在了。2K:操,这贵了。
有样 :形容人或者事物很好看,外型不错。BEAN:你看JA RULE这身够有样的。2K: 缺的。
够意思 :形容人或者事物很好看,外型不错,东西不错。2K:你看这车行吗?Bean:够意思!
胡闹 :意思很多 1, 就是说东西太牛B了,想不到这么好。2, 就是和”胡闹“原意差不多。
1,这裤衩真胡闹。2,你就胡闹吧,BEAN早晚得抽你。
也不行 :朋友之间假谦虚的话,寒暄。。。Bean:你最近过得够好的啊?2K:也不行。
你看吧 :朋友之间假谦虚的话,寒暄。。。几乎和”也不行”一样 Bean:你最近过得够好的啊?2K:你看吧。
小心吧 :朋友之间关心的句子。就是说你一定得注意了或者保重的意思。2K:那我下线了,明天考试。BEAN:那你小心吧。
叶子 :当“大麻”讲。
查理 :当“Police”讲
“起来”和“一带”: 都是用在一个动词后面的,为了是将句子变的诙谐。
1,2K:Y带叶子来了,我得抽一带。
BEAN:那你抽起来吧。小心点“查理”
2, 其中“走起来” 就是说玩起来,在一起开心的意思。
2K:晚上走起来吧。
BEAN:行嘞。
真有你的 :比“可以”意思要加深一步。
2K:我给那GTA玩通关了。
BEAN:真有你的。
你甭管了 :你就放心吧的意思,不用担心或者我肯定能做到某事。BEAN:你Y学习不好最对不起的就是我。2K:你甭管这事了。
“发”或者“拍”: 当“给”的意思。2K:晚上我把那FORCE发给你吧。BEAN:那你排出来吧。
孩子 : 当“物品”讲。2K:你真别买了。BEAN:不行,我得动那孩子。
“收”或者“动” :“买”“拿”“做爱”等等的含义。2K:你把G-UNIT那TEE收了吧。BEAN:我真收不动那孩子。
果儿:就是姑娘的意思,一般指漂亮的,可以发生性行为的。BEAN:晚上发你一果2K:我真收不动。“收果”的意思就是和一个姑娘发生性行为。
有事:怪异的想法,奇怪。。BEAN:这孩子疯了吧,这么冷穿短袖。。。2K:甭管他,他脑子里有事
疯了:和“有事”差不多的解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疯。BEAN:那孩子开300KM/H。。。2K:别动他,太疯了。。。
不规矩:就是不成,不应该。也可以形容事物的不好,和“缺”一样。BEAN:那孩子在背后说我来着2K:那他真不规矩
出场,出道:出门,晚上去club玩BEAN:晚上出场(出道)吗?2K:不出了,拉肚子了
抗管:自慰BEAN:你又抗管呢吧??2K:胡闹!
归了(归队):回家BEAN:一会干嘛去?2K:归了,累了。
没必要吧:就是说物品不太好,不好做解释。BEAN:买那个吧,那个胡闹。2K:那个没必要吧。
凶:说物品不错,很好。有时候也可以当“不好”讲,讽刺的意思。BEAN:那爷们长的太“凶”了。2K:你别管这事了。不过Y那双FORCE确实挺凶的。
够劲: 不错的意思2K:那车怎么样BEAN: 够劲
骚坑: 就是特别骚的女人2K:那姑娘真够纯洁的BEAN: 骚坑
怒(暴):非常,特别的意思2K:狗子你觉得那姑娘怎么样?狗子: 怒(暴)给劲!!
好样的:牛B,狠了的意思;BEAN:狗子,你说我晚上把华哥收了怎么样?狗子:那你好样的
猖:比较有名气,有面儿袁大少爷:你混的够猖的啊!华哥:绝对可以!!
但我觉得还是用会以前的语言比较好,规范用语还是对我们有好处的。有些人可能接受不了这些青年们的杰作。如果,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你,可能会被人家“骂”老土。
“我不是故意的,我是有意的”
这句流行语真可说是06年流行语之首,它创出了新的道歉方式。据悉,它原本只是出现在漫画中,后来不知怎的流行了开来。笔者曾见过这样一事例:
学校课间,不免有些嘈杂。一女生起身倒身,却被一个男生撞了一下。男生立马说道:“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又抬头狡黠一笑,“我是有意的!”女生顿时哭笑不得。
这样的事并不罕见,这句新型的道歉语早已占满了校园,尤其是高年段。这于这,我采访了几位同学:
小记者:请问你对这句流行语喜欢吗?办什么?
甲同学:不喜欢!因为它使道歉失去了真诚。
乙同学:很不喜欢,有了它,大家都不认真道歉了。
丙同学:不仅无聊,还很不礼貌!
是呀,这句话使原本道歉的诚意荡然无存。甚至不少同学为了展示这句话故意去撞其他人,然后在你生气前扔下一句:“我不是故意的,我是有意的”,扬长而去。
“你的QQ号是多少?”
如果能给流行语分类,那么这句话定将被分到“疑问组”。可别看它只是8个字的问句,它的影响力可真可以同上边提到的“新型道歉句”相提并论,风靡校园,问这干嘛?放学后上网聊天!
然而,笔者认为,QQ聊天虽无太大害处,但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够强,放学后上网聊天,势必会影响认真写作业,日子久了,连上课时脑子中也只有QQ两个字母,足以能令一个优秀学生成绩一落千丈。严重的还会引起小学生早熟早恋。所以,QQ之风不可长!
整人玩笑
“我真山有座我真庙,我真庙有个我真和尚,我真……”一听这话,笔者立马明白那是在开“整人玩笑”了,当问及“我真和尚有把什么剑”时,不少不知情者总会回答:我真剑(贱)!随即便是如炸弹爆发般的狂笑声。而此时的受骗者往往会丈二和尚摸不道头脑,不明白自己怎么了。
据游戏创作者说,玩这样的游戏只是取乐子,让大家开心,并无恶意。可许多上当者纷纷表示,自已根本不喜欢这种玩笑,无聊且令人生气。其中有个女生边说边掉眼泪,毕竟被人当众取笑是很令人伤心生气的。看来,这种游戏并不受人欢迎。
以上为大家举了三个最常见的例子。但细细看来,这些流行语却都不怎么健康。因此,我希望,在崭新的一年中,能出现许多活泼向上、健康美好的流行语,让它们漫舞在快乐的2007!
1954年8月4日,在山东青岛疗养院的高干病房中,上演了一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一位从湖南耒阳辗转来到这里的中年农妇,终于找到了她失散26年的丈夫。夫妻二人再度重逢,这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开心事,然而也是一件令人感慨万千的无奈事。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26年的光阴匆匆而过,夫妻二人的生活早已经改变。这位湖南农妇名叫伍道清,她的丈夫名叫杨至成,当时的职务是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并且已经重新组建了家庭。当听说伍道清的名字之时,军区首长杨至成顿时陷入了沉思,唯有两行热泪从脸颊上滚落。
见面之后,杨至成和伍道清四目相对,相顾无言,虽然各自心中有千言万语要讲,但是终究无法说出口。此情此情,让杨至成的内心痛苦不已,原本就卧病在床的他,根本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很快含着泪水陷入了昏迷。此时,旁边的医护人员急忙上前护理抢救。
见此情景,伍道清紧紧握着杨至成的手,哽咽并呼唤着杨至成的名字。与杨至成失散26年后再次见面,伍道清终于了却了始终萦绕在她心头的愿望。破镜终究无法重圆,深情望着陷入昏迷的杨至成,伍道清含泪告别了,她反复说着:“(杨)至成,我过得很好,不要挂念我,祝愿你早日恢复 健康 ,希望你长命百岁。”
伍道清走了,她脸上带着笑,眼睛却含着泪。过了许久,杨至成才从昏迷中清醒,他呆呆地躺在病床上,湿润的眼睛望着窗外,他的思绪回到了26年前的冬天,回到了那一个名叫井冈山的地方,回到了和伍道清初识的那一刻……想着想着,杨至成又一次陷入了昏迷。
1928年2月,红军在湖南耒阳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当时,19岁的伍道清在环境的影响下,和同学们纷纷走出女子学校,到校外开展革命宣传工作。有一天上午,伍道清和几个同学来到耒阳县街道上散发张贴传单,碰巧看见两名红军正在高高的墙面上刷写革命标语。
其中一名红军站在梯子上,一手抓着有点摇晃的梯子,一手拿着刷子费力地刷写着;另外一名红军则在下面一手扶着梯子,一手高高举着装着白石灰泥的水桶。见此情景,伍道清急忙跑过去,用手帮着扶稳梯子。下面的那名红军见状,高兴地冲着站在梯子上的红军说道:“杨副官,梯子扶住了,你放心写吧!”
“杨副官”低头朝下面看了看,会心地冲伍道清笑了笑,然后抬头继续刷写标语。过了一会儿,标语刷写完了,“杨副官”从梯子上下来,对着伍道清说道:“这位同学,谢谢你啊!”此时,伍道清才看清楚“杨副官”的面容——消瘦的脸庞带着坚毅,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他年龄大约20多岁,个头比较高。
一开始,伍道清并没有往别处想,她笑着询问道:“请问你们是朱德司令员的部下吗?”另外一个红军抢着回答说“是啊”,然后指着“杨副官”说道:“这位是司令部的副官,名叫杨至成!”伍道清听完之后,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绍道:“我叫伍道清,是女子学校的学生!”
当时,杨至成25岁,在红军队伍中负责后勤和宣传工作。杨至成看了看伍道清手中的宣传标语,笑着说道:“原来我们进行的是同一项工作,你们贴,我们写,让城里到处是革命口号,让革命的力量越来越壮大。”伍道清笑了,她的笑容是那么的迷人,以至于让杨至成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
伍道清再看了杨至成一眼,突然冒出一句:“我要走了。”说完,伍道清就转身而去,和已经走到前面的同学们会合了。望着伍道清离开的身影,杨至成不知道是怎么了,有点怅然若失地愣在原地,也没有和伍道清说一声再见。此时的伍道清和杨至成,根本不会想到他们之间即将迎来一段传奇又无奈的姻缘。
在这次偶遇之后不久,伍道清和同学们正式参加了红军。因为工作需要,伍道清被派到红军第一师做宣传工作。当时的伍道清青春靓丽,一来到师部就受到了年轻战士们的热烈欢迎。伍道清看什么都新鲜,学习能力非常强,很快就把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还受到了师部领导的称赞。
很快,红军转移到了井冈山,实现了井冈山会师。这时候,表现出色的伍道清被调到医务部门工作,成为了一名护理员。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伍道清在医务部门当护理员不久,她就再次遇见了杨至成。原来,当时担任红军连长的杨至成在战斗中负伤了,被同志们护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当接到护理任务之时,伍道清并不知道自己要护理的人,就是此前偶遇的“杨副官”杨至成。当伍道清走到病床前,看到那张略显熟悉的脸庞时,她不由得惊叫了一声。伍道清的叫声,吵醒了正在病床上休息的杨至成。两人四目相对之后,便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在朝夕相伴的日子里,伍道清和杨至成越来越熟悉,并且他们彼此之间有了一种特殊的默契。一旦看不到对方,无论是伍道清还是杨至成,都觉得心中空落落的。就这样,伍道清和杨至成之间的革命友谊不断升温,他们互相产生不好意思表达的情愫。无论谁先捅破这层窗户纸,那么爱情的火花就会立即迸发出来。
随着两人感情的升温,伍道清对杨至成的护理也慢慢特殊了起来。有一天,伍道清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鸡汤,给杨至成调理身体。当时的物质条件是极度匮乏的,红军战士们常用来果腹的东西只有干粮,以及少得可怜的蔬菜。闻着鸡汤诱人的香味,杨至成疑惑地问道:“从哪里搞来的?”
伍道清回答道:“我托同学下山搞宣传的时候,从老百姓家买来的,你流血太多,一定要补补身子!”杨至成心里感动极了,不过嘴上故意说道:“你同学真好啊!”杨至成的这一句话,让伍道清有点生气,她端着那碗鸡汤转身就走,同时还语气生硬地说道:“我同学真好,就是我不好!”
杨至成一看伍道清生气了,急忙伸手拦住,并笑嘻嘻地说道:“伍道清同志最好,伍道清同志对我最好!”伍道清不好意思地笑了,她又转了一个身,将那碗鸡汤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然后,伍道清羞答答地说:“快点喝吧!”说完之后,伍道清就飞快地跑出了病房。
望着伍道清的背影,杨至成幸福地笑了,他端起那碗鸡汤,美滋滋地喝了起来。此时,旁边病床上的红军干部笑着调侃道:“杨连长(杨至成),鸡汤好喝吗?哎,怎么没有人给我送鸡汤啊!”杨至成愣了一下,然后十分不好意思地将那碗鸡汤递到那位红军干部面前,说道:“给你留着呢,喝吧!少说点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那位红军干部接过半碗鸡汤,乐呵呵地喝了起来。不一会儿,伍道清从外面回来了,她是来端空碗的。杨至成见伍道清来了,他急忙把空碗端起来,递到伍道清的手中。在交接空碗的时候,杨至成牵住了伍道清的手。伍道清脸色绯红,她急得叫一声:“你干什么呀!”
杨至成深情地望着害羞的伍道清,话已经到嘴边了,可是他不知道如何说出口。伍道清的心咚咚跳,她担心别人说闲话,所以急忙抽出了手,拿着空碗就转身离开了。这一晚,杨至成失眠了,伍道清也很晚才睡。白天发生的那一幕,让伍道清和杨至成都变成了“傻子”,一会儿不自觉地笑了,一会儿又因为顾虑而泛起了愁容。
在伍道清的精心照顾下,杨至成的伤势慢慢痊愈了,已经可以下床行走了。有一天晚上,杨至成主动约伍道清在医院旁边的小竹林见面,两个人默默地并肩散步,走着走着,杨至成鼓起勇气说道:“伍道清同志,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伍道清看了一眼杨至成,回答说:“是的,我就是对你有意见!”
杨至成吃了一惊,急忙问道:“哪方面的意见?”伍道清笑着回答说:“你这人干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上一次你拉我的手干什么?”杨至成听了之后,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此时,杨至成抓住时机,再一次拉起了伍道清的手。伍道清又羞又怒,使劲挣脱,但是由于杨至成的力气太大了,伍道清并没有成功。
这时候,杨至成温情地向伍道清告白了:“伍道清同志,我喜欢你,你愿意接受我对你的爱吗?”伍道清终于等来了这一刻,她娇羞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愿意!”听到这句话,杨至成一把将伍道清搂进了怀里。不久之后,杨至成和伍道清在井冈山上,举办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结为了一对相敬相爱的革命伉俪!
杨至成和伍道清成婚之后,两人关系非常融洽,伍道清除了在医院护理伤员,还要照顾杨至成的饮食起居。不过,在伍道清看来,这些都是她应该做的,于革命于家庭,她都真心付出。而杨至成对伍道清也是呵护有加,生怕自己心爱的妻子太过劳累。
很快,伍道清怀孕了。在得知自己即将当父亲之时,杨至成高兴地跳了起来。伍道清看到这一幕,也幸福地笑了起来。此后,在井冈山上,红军战士们总能看到杨至成陪伴有孕在身的伍道清一块散步。当时,伍道清担心别人笑话,说什么也要和杨至成保持距离,或者一前一后走,绝不并排走。
井冈山上的一草一木,见证了杨至成和伍道清之间至真至诚的革命爱情。井冈山上有杨至成和伍道清一生之中最美好的回忆。然而,或许早已预料到了的时刻,终究还是来临了,杨至成和伍道清不得不暂时分别。因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开始了,杨至成要上前线了。
由于伍道清怀有身孕,行动不便,所以杨至成在跟随红四军转战赣南之时,伍道清只能跟着红五军和后方机关留在井冈山。在分别之时,杨至成和伍道清都眼含泪水,依依不舍。杨至成不停地对伍道清说着安慰的话,而伍道清则反复叮嘱杨至成要学会照顾自己。
虽然分别让人伤心,但是杨至成和伍道清都信心满满——在打败敌人之后,他们夫妻很快就见面了。可是,杨至成和伍道清根本没有想到,他们夫妻这一别,再见面就是26年之后。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红军在外线作战,并没有调动敌人,井冈山根据地遭到敌人的围攻。
在这样的情况下,驻守井冈山的红五军和后方机关被迫实施突围。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斗争,红五军才艰难与外线的红四军合兵一处。在红五军和后方机关突围的过程中,有孕在身的伍道清和队伍走散了。那时候,忧心忡忡的杨至成逢人便问,有没有见过他的妻子伍道清——大肚子的,红军医院护士伍道清?
可是,所有的人都摇了摇头。妻子伍道清下落不明,这让杨至成心情低落、茶饭不思。没过多久,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杨至成不断托付红五军的战友们,帮忙查询妻子伍道清的下落。当时,杨至成跟随红四军在赣南、闽西地区和敌人打游击,但是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井冈山上的消息,牵挂着自己的妻子伍道清以及没有出生的孩子。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杨至成一直没有得到妻子伍道清的消息。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杨至成不得不做最坏的考虑和打算——妻子伍道清以及还未出生的孩子,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每每念及于此,杨至成都万分悲痛;每每想到伍道清和未出生的孩子,杨至成都泪流满面。
在此后的革命岁月中,杨至成跟随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全面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后,杨至成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在这长达20余年的征战过程中,杨至成也先后经历了三段婚姻。
1954年,身体一直不太好的杨至成,来到青岛疗养院进行疗休养。就是在疗休养期间,一个令杨至成挂念了26年的人突然出现了,她就是伍道清。一听到“伍道清”这个名字,躺在病床上的杨至成潸然泪下,他脆弱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心里的重压,多次陷入了昏迷。
当初,在红五军和后方机关突围之时,有孕在身的伍道清到底去哪里了呢?她有什么的遭遇呢?原来,在跟随部队突围之后,由于行动不便,伍道清很快掉队了,并且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独自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疲惫不堪的伍道清四顾茫然,她心中呼唤着丈夫杨至成的名字,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在如此困境之中,历经磨难的伍道清还不幸落入了魔窟。那时候,为了找到部队,找到丈夫杨至成,衣衫破烂的伍道清挺着大肚子一路乞讨,来到了江西遂川县大汾镇的一个小村子。让伍道清没有想到的是,自从她一走进这个小村子,就被歹毒的地主盯上了。
这个地主没有子嗣,看着有孕在身又无家可归的伍道清,他心生邪念。很快,伍道清被地主关进了废弃的石灰窑里,这一关就是四个多月。在这暗无天日的石灰窑中,伍道清为肚子里的孩子,每天艰难地活着。伍道清试图弄断绑在她身上的铁链逃出去,然而根本不可能;伍道清试图一死了之,但是考虑到还未出生的孩子,她只能屈辱地活着。
在石灰窑中艰难度过了四个月,伍道清生下了一个小男孩,这是伍道清和杨至成的爱情结晶。可是,这个小男孩很快被地主抢走了,伍道清一下子失去了精神支柱。伍道清想要寻死,可是地主却威胁说,只要伍道清敢死,就弄死她的孩子。在巨大的精神和身体折磨下,伍道清渐渐麻木了。
后来,伍道清被地主逼着嫁给了长工。伍道清多次想逃出去,可是每次被捉回来,她就免不了一顿毒打。慢慢地,伍道清被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她最终认命了。从此,伍道清成了一个寡言少语的乡村农妇,和被她厌恶的长工过起了牛马般的生活,还为长工生了两个孩子。
没人能理解伍道清心中的悲痛,没人能体会伍道清遭受的磨难。每当独自一人的时候,伍道清都禁不止流泪,她想去村子外面看看,看看部队现在还在不在,看看丈夫杨至成是否还活着。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现状,她的心头就生起莫名的悲哀。就这样过下去吧,这是伍道清最无奈的选择!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伍道清迎来了人生的转机。那时候,由于在小村子里实在活不下去了,伍道清被迫带着长工丈夫和两个孩子,回到了老家湖南耒阳。伍道清的悲惨遭遇,不仅没有受到父亲的同情,反而遭到了父亲的责骂。父亲觉得伍道清丢人现眼,所以他把长工和两个孩子赶出了家门,并强迫伍道清改嫁给了当地一个生意人。
命苦的伍道清根本没有办法,既然已经这样了,自己还能怎么办呢!虽然,伍道清后来曾试图寻找她和杨至成所生的那个孩子,以及和长工所生的那两个孩子,可是终究没有找到。悲惨的命运,将伍道清折磨得筋疲力尽,于是她完全心灰意冷了,将一切都放弃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1954年6月,在机缘巧合之下,伍道清在湖南耒阳街头,遇到了昔日女子学校的同学、当年一起参加红军的好友伍云甫。故人相见,自然是潸然泪下。在得知伍道清的遭遇之后,伍云甫伤心不已。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谁还能再说什么呢?
伍云甫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将杨至成的情况告诉伍道清。听到“杨至成”这个名字,伍道清愣了一下,然后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久,伍道清才缓缓向伍云甫问道:“他还好吗?”伍云甫一五一十地说了杨至成在这20多年间的情况。伍道清听了之后喃喃道:“那就好,那就好!”
没人知道在得知杨至成的消息之后,伍道清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不久之后,经过剧烈的思想挣扎,伍道清最终决定和杨至成见一面,从而了却自己人生中最后一个愿望。最开始,伍道清联系了中南军区相关部门,得知杨至成正在杭州进行疗休养。当伍道清辗转来到杭州,又得知杨至成转到了青岛进行疗休养。
紧接着,伍道清又从杭州辗转赶到了青岛。当工作人员将“伍道清”这个名字,告诉给正在卧床治疗疾病的杨至成之时,杨至成不由得泪流满面,他心中既悲又喜——26年了,终于找到了伍道清了;26年了,时间早已经改变了一切!后来,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伍道清终于见到了失散26年的丈夫杨至成。
在见面之后,杨至成和伍道清心中感慨万千,他们肯定有许多话要说,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说起。面对如此万般无奈的场面,原本就抱病在身的杨至成,因身体一下子承受不住,而陷入到了昏迷之中。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说的那一幕——一位湖南农夫来青岛找丈夫,说出名字急忙送见军区首长,见面之后让军区首长落泪昏迷。
伍道清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她回想起26年前在井冈山,她与他的偶然相识、互生情愫、喜结连理、共育生命,那么多么的幸福和快乐啊!她回想起这26年来,身陷魔窟、历经磨难、万般委屈,这一切的一切,他知道吗?理解吗?痛惜吗?一次简单的会面,了却了伍道清最后的心愿,临走之时,她露出笑容的脸颊上明显挂着晶莹的泪水。
造化弄人,只好各安天命。在以后的日子里,杨至成始终将伍道清放在心间,一直关心、帮助着伍道清;而伍道清也释然了,一切都过去了,世事如此难料,既然无法破镜重圆,那就把这份难以割舍的感情埋藏在心中吧!1967年2月,杨至成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1982年夏天,伍道清在湖南耒阳老家病逝,享年73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