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英国天才电影大师卓别林?

如何看待英国天才电影大师卓别林?,第1张

“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1977年12月25日,在我们都还没出生的年代,卓别林--默片时代的巨匠去世了。

卓别林全名查理·斯宾塞·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下伦敦南沃克区,父母亲都是音乐厅的歌舞演员。

十几岁时,由于父亲早亡母亲精神失常,查理和哥哥西德尼不得不过上了四处讨生活的流浪日子。

1912年9月,卓别林随英国卡尔诺剧团到美国进行巡回演出,此行开启了他在美国的演艺之路。

之后几年,他加盟第一国家**公司,首次自编自导自演**,从第一部《狗的生活》《夏尔洛从军记》都颇受好评,期间他和兄弟建立了自己的制片厂。

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

小胡须象征虚荣心、外衣与裤子是小丑的象征,而拐杖可以勾住他人身体,增加喜剧效果。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卓别林的作品将默片时代带到了最高峰。

拍摄了极具个人特色以及人文关怀的影片,同时揭露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引起巨大反响。

隐含着童年记忆的《寻子遇仙记》

美国西部淘金热为背景的《淘金记》

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的《城市之光》

被称为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摩登时代》

卓别林力图通过**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总是寄同情于穷人 ,而嘲弄那些权势之人。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但他的风格却引起了美国当局的注意,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头子胡佛甚至派特工到他的制片厂卧底。

二战期间,卓别林拍摄了影射纳粹独裁统治的《大独裁者》,自此后他开始受到麦卡锡主义以及时政当局的迫害。

在1952年他坐轮船出席英国的一次影片活动途中,被美国司法部发声明拒之门外。

随后卓别林与第四任妻子奥娜·奥尼尔庄定居于瑞士西部莱蒙湖畔的小镇沃薇,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的最后25年。

青年时代的卓别林,英俊多金,才华横溢。年仅28岁就已经跻身一线影星,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女明星的青睐,他一生经历了四次婚姻,拥有情人无数。

他的情史也成为特务机关攻击他的武器。

也许天才都是共通的,在卓别林的朋友中,爱因斯坦颇为欣赏他,也经常在工作之余去看他的**。

爱因斯坦:你的**一个字也不说,大家却都能看懂,且如此崇拜你。

卓别林:你的《相对论》每个人都看不懂,大家依旧如此崇拜你。

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曾经探望了隐居在瑞士的卓别林,期间两人亲切会谈并合影留念。

1972年,美国为弥补对卓别林的亏欠,为其颁发了“奥斯卡特别荣誉奖”,也是时隔20年再次踏进美国。

颁奖台上,掌声经久不息,没人能说出卓别林对于**与时代所作出的贡献有多大。

1977年,也是在瑞士,卓别林走完了他88年的人生路。

自此以后,默片的黄金时代彻底结束了,就象他曾经说过的”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

《鬼车魅影》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20 黑白片(无声) 68分钟

瑞典AB**工业公司摄制

编导: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根据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小说改编)摄影:尤里乌斯·詹逊 主要演员: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饰大卫·霍姆) 托尔·斯汶贝格(饰乔治) 阿斯特里德·霍姆(饰修女艾迪特)

剧情简介

有一个夜晚不同一般,那是除夕。

救世军修女艾迪特得了肺病,而且病入膏肓,她无力继续侍奉上帝,只能回到母亲身旁等待那最终的归宿。艾迪特弥留之际,躺在病榻上呼唤着大卫·霍姆的名字。

大卫·霍姆是个醉鬼,此刻正倒在墓地里,不断地咒骂幽灵马车。

幽灵马车的主人是死神,死神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悲伤和绝望的欢迎,他无法推卸繁重的义务。马车的驭手由死神摊派,每年除夕由死神选中一人,命中注定他第二年要为死神赶车。是夜,死神选中的正是大卫·霍姆。

大卫看见死神马车缓缓驶来,赶车的是乔治,他是去年除夕被死神选中赶车的。乔治对大卫说:“我虽然和你说话,但实际上我并不存在,你因我而堕落……”

大卫曾经有个温暖的家庭,妻子、儿女、兄弟,一家人生活虽不富裕,倒也幸福。但大卫在乔治的唆使下染上了酗酒的恶习,酒后打骂妻子,家境每况愈下。不久,他因酗酒受到监禁。狱中他见到因杀人犯罪的弟弟,狱头认为大卫应该代他弟弟坐牢,因为弟弟堕落杀人是因他使然。

大卫意识到他给家人带来的痛苦,十分内疚,遂想改邪归正。出狱后,大卫回到家里,意外地发现人去楼空。他愤然发誓走遍天涯也要找到妻子,以解心头之结。

从此大卫成为流浪汉,他不仅没有痛改前非,反而变本加厉。所到之处,酒馆即是安身之所。他穷困潦倒,脾气越来越坏。一年前的除夕,他偶遇修女艾迪特,艾迪特热情地接待大卫,款以食宿,还给他缝补衣服,并邀请大卫明年除夕再来作客,因为她向上帝祈祷,让除夕的第一位客人得到快乐。可大卫对艾迪特善行的回报是嗤之以鼻。

死神把大卫带到艾迪特病榻前,艾迪特认出死神并对他说:“我不惧怕你,但你明天必须放开我,我要开导那个有罪的人,他是我景仰和我所爱的人。”大卫不解地问艾迪特:“你为什么为我这样的坏人着想”

辞岁之夜,大卫终于寻到了妻子,看到他恶习未改,妻子十分失望,夫妻相会以吵架告终。大卫妻子悲愤已极,她要离开这苦难的世界。

艾迪特自从去年除夕见到大卫后一直害病,大卫夫妇苦恼着她,她思念大卫。更令她苦恼的是,她已将自己献给上帝,她不能言明这病痛的祸根。她的灵魂要升入天堂,在这之前,她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大卫的灵魂。

死神对大卫说:“我要送给人们一句新年贺词——上帝,让我的灵魂在收割前成熟吧。”

大卫躺在墓地里等待新年的来临,他给酒友们讲述死神马车夫的传奇。他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大打出手,大卫被乔治打倒在地,不省人事。

艾迪特含笑死去。死神带大卫去见他的妻子,冥冥之中,大卫看见妻子正准备毒死自己和一双儿女,以结束痛苦的人生。大卫及时赶到妻子的身边,他的眼泪使他得到了妻子的宽恕,灵魂也因此得到拯救。

大卫激动地呼喊:“上帝,让我的灵魂在收割前成熟吧。”

鉴赏

《鬼车魅影》表现的是修女艾迪特意外地爱上了一个酒鬼,她既不能得到、又不能忘却这突然来到的不幸的爱,终于一病不起。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拯救这男子的灵魂,使他得到幸福。大卫·霍姆由于酒鬼乔治的引诱,染上酗酒的恶习,他的堕落毁了家庭,毁了弟弟,也几乎毁了自己。是上帝挽救了这个罪人,使他重新走向生活。

影片取材自瑞典著名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小说,这种题材对于当时嗜酒成风的瑞典来说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斯约史特洛姆在改编这部作品时突出地表现了他对于社会问题与道德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斯约史特洛姆的影片还不时地揉进他自身的生活经验。扮演艾迪特的演员阿斯特里德·霍姆的风采令人想起《英格波·霍姆》里的女主人公英格波·霍姆,据历史学家本格特·艾达斯塔姆-阿尔姆奎斯特推断,《英格波·霍姆》是导演斯约史特洛姆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而拍摄的,主人公就是他母亲的原型。而《鬼车魅影》则以导演的父亲为原型,由斯约史特洛姆本人亲

自扮演大卫·霍姆,不经任何化妆 拉格洛夫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以《鬼车魅影》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斯约史特洛姆通过他的人物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抨击,也表达了他对拉格洛夫在原作中宣扬的生活必然要受严格信条约束的抗议。导演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人物心理层面的创造性的挖掘使影片带上了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是斯约史特洛姆导演的一部最有影响的作品。

影片的故事是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闪回来叙述的:在新的一年开始之前,时间处于停顿状态;未来、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影片采用了特殊照明和叠印等多种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当前事件与闪回镜头、现实与梦境、清醒与恍惚、陈述语气与条件词语之间的区别显得尤为清晰。这些区别更由于自然主义和暴力场面与源自新教和民间文学传统的神秘主义的鬼怪场面之间的鲜明对照而更为突出。

《鬼车魅影》的摄影极为出色,这不仅归功于导演精致的构思,也得益于摄影师尤里乌斯·詹逊的丰富的想象力和杰出的创造力。影片率先采用了叠印技巧:大卫躺在墓地里,冥冥中,他的灵魂脱壳了,画面上出现灵魂与躯体的叠影,詹逊这里采用的是二次曝光技术。紧接着,灵魂看见马车缓缓驶来,躯体、灵魂、马车的影象重叠在一起,在这个画面里詹逊采用了三次曝光的技术。还有那虚幻的幽灵马车在浓雾弥漫的滔滔海浪上行进的画面,等等。导演在影片里不仅选择了表现人物深层心理的特殊角度,他也和摄影师一起找到了表现这种角度的最奇特、也是最恰当的手段,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了影片的观赏价值,而更在于它对于丰富**语言和**表现手段所做出的不可低估的贡献。它对随后出现的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其中包括法国让·谷克多的《诗人之血》。《鬼车魅影》使用的这些技术手段在当代**中仍然被广泛采用。显示古典美的画面,别具匠心的叙事手法以及影片作者的诚挚使《鬼车魅影》成为无声**的最杰出作品之一,与卓别林的《淘金记》和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并驾齐驱。

影片编导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1879—1960)是“瑞典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有“瑞典**之父”之美称。他早年当过戏剧演员、舞台监督和演出人。1912年开始与瑞典比奥**制片厂签约从影。1923年至1930年在好莱坞工作。1943年至1949年任瑞典**公司艺术指导。

和“瑞典学派”另一奠基人莫里兹·斯蒂勒一样,斯约史特洛姆的早期影片模仿煽情的、闹剧式的丹麦风格。但他的作品却显示出对社会问题的强烈的参与意识,他把**当作一种“隐恶扬善”的道德宣传工具,这从迄今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瑞典早期优秀作品之一《英格波·霍姆》(1913)中可以窥见。影片通过一位普通妇女的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慈善”机构的罪恶。影片首映后不久,就引起当时瑞典社会的强烈反响,最终导致对慈善机构的制度进行一些改革。这部被称作“瑞典学派先驱者”的影片,至今仍被瑞典**界誉为“社会批判路线”的经典作品。1916年,斯约史特洛姆在他的艺术生涯和私生活中经历了重大危机之后,开始拍摄数量较少但质量更高的影片,这影响了他的制片人查尔斯·马格努森此后的制片方针。根据挪威易卜生诗作改编的《赛尔日·维根》(1916)和根据冰岛约翰·西古尔庄森剧作改编的《逃犯及其妻子》(1917),以及若干年后摄成的《鬼车魅影》,就是这种“少而精”制片方针的几个主要成果。

《赛尔日·维根》以1807—1814年拿破仑战争为背景。当时英国人封锁了欧洲大陆,挪威虽与英国有密切的贸易联系,却由于粮食来源断绝,老百姓处于饥饿边缘而站到了拿破仑一边。赛尔日·维根为使妻子和女儿免于饥饿,驾一小帆船驶往丹麦去弄粮食。归途中,被一英国巡航舰截获。舰长不顾赛尔日的苦苦哀求,将他投入监狱。五年后,赛尔日获释回家,发现他的房子已被陌生人占据,妻子女儿早已离开人世。又过了几年,赛尔日这位才能出众的海轮大副在一次风暴中救起了一艘游艇上的乘客。他认出这艘游艇的主人就是曾经使他全家饿毙的那个军官。现在军官及其全家的生死掌握在他的手中。矛盾的感情——复仇的渴望和救援同行的义务感构成了这部影片的 。最后,赛尔日以慷慨大度回报了这个英国贵族,游艇扬帆而去,升起了挪威国旗以示临别的敬礼。《赛尔日·维根》成了瑞典**生产的一个转折点,它也是随后改编一系列斯堪的纳维亚文学名作的开端。它还是有意识地利用北欧大自然的戏剧效果和诗意价值的第一部影片。外景开始作为人物命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参加了剧情。斯约史特洛姆并不追求任何人工的视觉效果,而只是把题材所蕴含的朴实和内在的张力展示出来。

《逃犯及其妻子》写的是19世纪冰岛的故事。一位名叫哈拉的富孀爱上了她的雇工卡里。哈拉的小叔约恩一心想占有她的财产,他发现这个卡里实际上是个逃犯,曾因偷盗羊群而受过监禁。为了逃避审判,卡里带着哈拉逃进深山,他们在严酷的大自然中度过了幸福的五年并生下了女儿。约恩终于追寻到他们,在跟约恩的仆从激烈的搏斗中,他们失去女儿,俩人逃到更高的山峰。多年后,怀着共同的始终不渝的爱情和对自由的渴求,他们在一场暴风雪中离世。《逃犯及其妻子》(以及《赛尔日·维根》)使瑞典**跻身国际影坛。在此之前,人们从来没有在银幕上看到过如此严峻的写实场面,如此大规模展现的大自然风光,如此残酷而富有说服力地描绘出所有观众都可以认同的普通人们之间的冲突。与当时世界主义的、遁世主义的丹麦和意大利影片相比,瑞典**艺术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真实之风,而这种真实又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

斯约史特洛姆在其影片中表现出他长于展露大自然的原始之美,把大自然转化为一个真正的戏剧元素,而不仅仅限于作为情节事件的背景。这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起了巨大的烘托作用,也大大加强了影片的戏剧效果和抒情性。法国著名**评论家莱翁·摩西纳克早在20年代就曾指出斯约史特洛姆的作品“普遍带有一种抒情的情调,这种抒情的手法在当时是罕见的”。斯约史特洛姆的这些素质在他改编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小说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极其忠实而缜密地来从事这项改编工作,将文学传统与外景镜头的强大冲击力巧妙地结合起来。

斯约史特洛姆的好莱坞生涯比斯蒂勒要成功一些,从他在那里拍摄的得意之作《风》(1928)中,人们仍可辨出他先前的风格。斯约史特洛姆只执导过三部有声片,在随后的年月里他着力于开展新的表演生涯。他最后的一次表演实践——在英格玛·伯格曼的《野草莓》(1957)中所取得的成就,构成了联结瑞典**艺术中两个伟大时刻的活生生的链环。

主演:杰拉丁·卓别林何塞·路易斯·洛佩斯·巴斯克斯阿尔弗雷多·马约埃米利亚诺·雷东多MaríaJoséCharfoleFranciscoVenegasPedroLuisLozanoVíctorManuelMorenoAnaMaríaCustodioFernandoSánchezPolack

别名:

导演:卡洛斯·绍拉

编剧:拉斐尔·阿斯科纳安赫利诺·丰斯

年份:更早

地区:西班牙

语言:西班牙语

片长:92分钟

上映日期:1968-01-16

类型:剧情

剧情介绍

中年医生朱利安(何塞·瓦奎斯饰)与儿时伙伴帕布罗(阿尔弗雷多·马约饰)再度重逢,结识了帕布罗的新婚妻子艾莲娜(杰拉丁·卓别林饰),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她。经过多次试探,艾莲娜对朱利安的表白断然拒绝。受挫的朱利安把身边的护士安娜(杰拉丁·卓别林饰)哄骗到手,并将其打扮成艾莲娜的模样。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一位伟大的喜剧大师,他的喜剧不知逗了多少人开怀大笑。

留着一个希特勒摸样的小胡子,戴着黑色礼帽,手里拿着一个拐杖,身着一身黑色西装,这一经典的形象在我们脑海里挥之不去。

大家大多都是了解他的**作品,又有谁了解真正的他呢。

小时候不知为何,觉得卓别林的黑白默剧**有种恐怖的感觉,加上他**里那种奇怪的打扮,着实把幼时的我吓得不轻。

重新看了小罗伯特唐尼演的《卓别林》,我才开始重新了解这个喜剧大师

**《卓别林》又名《卓别林与他的情人》,这是一部传记**,由小罗伯特唐尼主演,豆瓣评分84分。

作为一部传记**,主人公当然是卓别林,影片以纪传体的手法艺术展现了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的一生。

卓别林是个饱受争议的巨星,有人说他风流成性,也有人说他患上了很严重的抑郁症。

现如今大师已去世多年,当年的绯闻和流言经过时间的冲刷,真相也不得而知。

回归到**上,影片从老年的卓别林( 小罗伯特唐尼饰演 )与海登( 安东尼霍普金斯饰 )对话中展开。

影片的开头,幼小的卓别林在一场表演上大放光彩,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有了高超的喜剧天赋。

查理卓别林家境贫寒,年幼的他和哥哥还有母亲相依为命住在简陋的房子里

由于没钱交租,所以查理被迫和哥哥母亲分离,被迫送入救济院。

后来母亲患上了精神病,查理把她送到了医院。可以说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是悲惨的,早年的悲惨贫困的生活才有了他后来的经典流浪汉的形象。

他的**里角色大多都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也是和他自小经历有关。

回到**,之后查理争取机会,得已进入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表演上凭借扮演者流浪汉的醉酒摸样引得全场大笑。

凭借着流浪汉的表演,查理获得了些许名气。后来来到了美国,查理收到了森内特(当代美国喜剧之父,随着有声**出现而没落)导演的邀请,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

第一次拍**要设置形象,于是经典的卓别林形象出现了

从那之后查理出名了,不满足于演员的身份,查理开始逐渐开始执导**,

掌握权力。成名之后的查理开始成立公司,哥哥西德担当经纪人,开始了他的特色**之路。

有人说查理卓别林是个典型的恋童癖,他的4个妻子中大多是未成年,结婚时最小的也只有16岁,这也遭到了别人的非议。

说回**,在一个派对上,查理看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孩,

这是她的第一任妻子,结婚时只有16岁,而查理已经29岁了。

但是没有持续多久,再一次晚宴上知道了妻子出轨,第一段婚姻也就此结束了。

第二次查理在拍摄《淘金热》时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丽塔·格雷。

遗憾的是又没有持续多久,婚姻持续了4年,他们又离婚了,妻子给他生下了2个孩子。

查理之后又遇到了他的第三任妻子保利特·戈达德,也是很年轻。

查理开始制作摩登时代后期,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妻子查理一心扑在工作上忽略了妻子,这引起了妻子的不满。

查理卓别林受到这么多的争议,原因大概就是他妻子都很年轻,前两任妻子甚至未成年,这也让当时的很多人看不惯吧。

之后,二战爆发,此时的美国还未参战,这时的查理已经在着手制作《大独裁者》。

这在当时的美国是很受争议的,

经过卓别林的坚持才有了这么一部优秀的作品,

同时这也是他的第一部有声**。

一段时间后卓别林最后一任妻子乌娜·奥尼尔出现了,年轻的她像极了自己的初恋情人

乌娜是个很好的妻子,关心自己,体谅自己,这使查理感觉到了幸福,这是之前的婚姻生活里所没有的。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一件私生子纠纷,查理被告上了法庭。FBI胡佛抓住了机会,开始插手案件。

虽然亲子鉴定证明了并不是卓别林的孩子,可是还是在法庭上针对这些年查理的所作所为对查理进行控诉。

最后迫于舆论压力,查理败诉了,在一次前往伦敦度假时,查理还被美国驱逐,

无奈的他最后只有去了瑞士定居。

影片的最后,卓别林前往美国领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荧幕上放映着他的影片,看着台下的观众被自己的影片逗乐,自己也开心的笑了。

随着荧幕里的卓别林缓缓向前走去,**也正式的落幕了。

《卓别林》实在1992年上映,小罗伯特唐尼的演技爆炸,把一个伟大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给演的惟妙惟肖,他也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里不一定真实,一定程度的美化了卓别林。卓别林虽然有许多污点,但是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

逝者已逝,在揪着不放未免太过于小心眼,凭借着大师对**的贡献和对艺术的追求,就值得我们尊敬。

  宝莲·高黛 Paulette Goddard

  出生

  3 June 1910

  Whitestone Landing, Long Island, New York, USA

  去世

  23 April 1990

  Ronco, Switzerland (heart failure)

  14岁成为齐格菲女郎,1931年前往好莱坞,与卓别林邂逅,两人相恋,1936年结婚,合作了《摩登时代》的《大独裁者》,1942年离婚时已经是派拉蒙的当红影星

  代表作:恶有恶报、巴格达的姑娘们等

  原名

  Marion Goddard Levy

  身高

  5' 4" (163 m)

  婚姻

  Erich Maria Remarque (25 February 1958 - 25 September 1970) (his death)

  Burgess Meredith (21 May 1944 - 1950) (divorced)

  Charles Chaplin (June 1936 - June 1942) (divorced)

  Edgar James (1927 - 1931) (divorced)

  片酬

  Anna Lucasta (1949) $175,000 + % of profits

  Reap the Wild Wind (1942) $35,000

  The Lady Has Plans (1942) $5,000/week

  Nothing But the Truth (1941) $5,000/week

  Hold Back the Dawn (1941) $5,000/week

  Pot o' Gold (1941) $5,000/week

  Second Chorus (1940) $5,000/week

  North West Mounted Police (1940) $85,000

  The Ghost Breakers (1940) $85,000

  The Cat and the Canary (1939) $85,000

  The Women (1939) $5,000/week

  生于纽约州长岛大内克一个贫寒的家庭。14岁进入齐格飞歌舞团,后因与富商埃德加.詹姆斯结婚而退出舞台。1931年离婚后进入好莱坞,在《十字街头》、《吹牛大王》等片中露面。次年进入哈尔.罗奇制片公司,同年与卓别林相识。卓为她美丽的容貌和不凡的谈吐吸引,开始培养她演戏。1936年她主演完《摩登时代》后与卓秘密结婚,1942年二人离婚。1943年她以《滑头君子》、《海军之花》声名鹊起,后者还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46年主演的《风流贵妇》以及与第三任丈夫伯吉斯.梅雷迪斯合演的《风流女招待》(又译《女仆日记》),均相当成功。1948年她和丈夫再度合拍了成功的影片《奇迹会发生》后离婚。1949年完成失败作《复仇新娘》后退出派拉蒙公司。50年代后演出影片不多,1958年和小说家雷马克结婚后退出影坛。

  演 出

  1 South of Reno 1988

  2 Indifferenti, Gli 1964

  3 Babes in Bagdad 四千零四夜 1952

  四千零四夜(台)/禁宫十二钗(港)

  4 On Our Merry Way 1948

  5 Unconquered 胜利者 1947

  胜利者(台)/血战保山河(其他)

  6 An Ideal Husband 理想丈夫 1947

  理想丈夫(台)

  7 The Diary of a Chambermaid 女仆日记 1946

  8 Duffy's Tavern 杏花村 1945

  杏花村(台)/欢乐酒店(港)

  9 So Proudly We Hail! 骄傲欢呼 1943

  骄傲欢呼(台)

  10 Star Spangled Rhythm 星钉旗万岁 1942

  星钉旗万岁(台)

  11 The Forest Rangers 火林虎将 1942

  火林虎将(台)

  12 Reap the Wild Wind 野风 1942

  野风(中)

  13 Hold Back the Dawn 良宵苦短 1941

  良宵苦短/难舍黎明(台)

  14 Pot o' Gold 1941

  15 North West Mounted Police 骑军血战史 1940

  骑军血战史(台)/骑军血战史(港)/西北面有警察(其他)

  16 The Great Dictator 大独裁者 1940

  大独裁者(中)/大独裁者(台)/大独裁者(港)

  17 Second Chorus 第二合唱队 1940

  第二合唱队(其他)

  18 The Ghost Breakers 1940

  19 The Women 火之女 1939

  火之女(台)/女人(港)

  20 The Young in Heart 1938

  21 Modern Times 摩登时代 1936

  摩登时代(中)/摩登时代(台)

  22 The Kid from Spain 1932

  23 City Streets 城市大街 1931

  城市大街(其他)

  奥斯卡奖 Oscar

  1944 提名 最佳女配角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So Proudly We Hail! (1943) 骄傲欢呼

  宝莲·高黛(1910-1990)

  宝莲·高黛是三十年代最著名的演员之一,她曾是卓别林的第三任妻子,也是曾经在费雯丽被选为"郝斯嘉"之前被认为扮演斯嘉丽的最佳人选 她的著名影片是<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

  卓别林一生曾有4个妻子,某一时期的御用女演员在绝大多数也是他私生活中的御用情人。但他最爱的是最后一个妻子,小他36岁的乌娜·奥尼尔,伟大的诺贝尔奖金剧作奖获得者尤金·奥尼尔的女儿。

  为了和乌娜在一起,卓别林与在事业上给他最大帮助的第三位妻子宝莲·高黛离婚了。宝莲和卓别林前后相处了10年,其中包括6年的婚姻。他们不仅在感情上相互依托,而且在事业上共同发展,《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杰作。

  1932年初夏,老友约瑟夫·辛克邀卓别林到游艇上共度周末。辛克把一位**介绍给卓别林。她叫宝莲·高黛,原名玛维 ·莱维,21岁,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家境贫寒,童年不幸,14岁进入齐格菲歌舞团,16岁嫁给阔绰的花花公子,数月后离异,继而步人影坛。这段身世引出卓别林的好感。两人越谈越投缘……

  从此,忙碌一周后,有情人便相约在圣佩德罗幽会。在洛杉矶的这个港湾,可以时常见到他俩漫步的身影。她眺望远处的船只,往往凝视出神,他就为她买了一条小船。泛舟海上,倾心交谈,诗意盎然!

  相识数月后,他俩在机场吻别的情景登在报刊上,成了首版新闻。说他们出双人对,俨然夫妻。说他们已经订婚。两人都出面辟谣,因为卓别林和前妻的纠葛远未了结。但是,宝莲向探听名人行踪的记者泄露了一条新信息:她将主演卓别林的下一部影片。

  卓别林做出了艺术生涯中一次重大决定:拍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

  传说多亏这位热情的女伴壮胆,他才敢孤注一掷。卓别林终日考虑他的**,无暇旁顾。宝莲常常抽空照看他的家。她温柔可亲,卓别林的两个孩子也喜欢她。他们的生活和谐而忙碌。从着手编剧到完成影片。两人付出了近三年的心血。1936年 2月5日,《摩登时代》在纽约利沃里剧院首映。影片在德国和意大利遭禁,在伦敦、巴黎和莫斯科获得巨大的成功。首映后的第五天,卓别林和宝莲·高黛飞赴檀香山,随后,又到了梦幻之地—一远东游览,圆了宝莲的梦:发现东方。旅途中卓别林开始酝酿新作《香港女伯爵》,他心目中的主人公是高黛和贾利·古柏。但是影片的完成已是后话了。在旅途中,卓别林决定与宝莲成婚,在广州举办婚礼,但不事声张。

  又应了那句“名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厮守在一起反而多生龃龉。感情的裂痕在婚前就开始显露。有时,在上流社会的晚会上只能看到宝莲孤独的身影。但是,他们仍然恋家、关心孩子,仍然一起招待亲朋好友。卓别林为了帮助高黛争演《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还特意请了英国戏剧演员为她单独授课,并再三通过电话向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求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高黛未能如愿,但卓别林的一片苦心忒令人感动。1938年,高黛偕同卓别林在旧金山附近的小港湾肯美尔城住了 几个月。那时,德国纳粹凶焰正炽,卓别林毅然中止为宝莲编写爱情片的计划,开始筹划一项代名“七号”的大工程。就是后来震惊影坛的《大独裁者》。卓别林为此说过:“希特勒这个丑恶的怪物正在煽动战争狂热,我不能一味迎合一些女人的兴趣……”女主人公还是由宝莲演。她兢兢业业,不辞劳苦,有时为一个场景可以拍二三十次。她是绝不逊于男人的女人。可惜,这次合作加深了两人的分歧。在政治上,卓别林支持苏联,宝莲更站在美国一边。两人个性极强,渐渐失去了共同语言。1942年,他俩在墨西哥平静分手,好聚好散,无恨无怨。卓别林黯然神伤。他对儿子说:“孩子,这是件伤心事。这就是生活。”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820613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154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