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学着如何做一个成熟的男人,这样才能慢慢改变自己女朋友的想法。
我也和题主遇到过同样的事,女友社会经历很多,阅历多,生活方式也和我不同。而我是个独生子,从学校出来后紧接着就当了六年的兵,目前还有两年退伍,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圈子里,我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本人智商不低,但是情商略显不足,现在顶多也就是个半熟。
题外话说的差不多了,简单现在说说我的状况吧。我和现女友处了半年,彼此真心相爱。当和亲密的人聊天,难免会有三观的碰撞,性格的摩擦。等等,多少都会在有些问题上产生分歧,而往往在这时互相都会想尽办法说服对方。
当这种事进行到一个不愉快的阶段时,女友往往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成熟。我的恋爱经验少,不存在被女人调教什么的。如果真有,那也是被现任磨砺出来的。好,现在回过头看女友的那句话,其实当时听到这话的时候我心里还是很不爽的。
本人脾气以前不好,放以前绝对是爆发,但是我已经不是从前的我了。现在我会逼自己冷静下来,想了想,其实她的潜在台词是想告诉我的无非就是需要我能谦让一下,可以为她多考虑点。而女人大多是情感动物。最需要的还是男人对她的体贴照顾,不光是生活更是心理上。
这样一想,避免吵架这种伤身心的事就变的简单了。我爱她,我就可以某种程度上为她让步。其实我本人还是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以前无节制,现在会适合而止。相信大家都会慢慢找到那么一个适合自己和女友相处的那个奇点。并保持住,也就达成了在女友心目中成熟的标准了。
最后我总结在几个我比较认同的观点。个人阐述一下我认为男人成熟的几个必备条件,和题主以及共同境遇的人共勉。
1、学会为她设身处地的着想。2、学会控制情绪。能容忍3、看清和改正自己的不足。4从现在开始去做好每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5要记住成熟只有相对没有绝对,不要在追寻所谓成熟的路上迷失自我。做最真诚的自己,一个自信的,可以接纳任何事的人。
6月25日,江西赣州市南康区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6月24日19时许,南康区朱坊乡红心村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受害人肖某英、吴某龙、吴某婷、吴某钿经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南康警方立即启动命案侦破机制。当日晚8时许,犯罪嫌疑人吴某华(男,43岁,南康区朱坊乡人)、吴某(女,16岁,南康区朱坊乡人)归案。这件事情的影响还是非常恶劣的,而且其中一位嫌犯为16岁女生,现在案件正在调查中,接下里就是等待案件的细节公布了。据相关信息报道,引发该事故的发生为邻里纠纷,据悉嫌疑人家属因疑遭事主家的儿童欺凌,上门去讨个说法,结果两头撕破脸争论了起来,一番口角过后,两名嫌疑人拿来了菜刀,再一次来到受害人家和他唇枪舌战,僵持之下,嫌疑人用刀对四名受害人实施了伤害。四名受害人分别为一个古稀老人、一名中年妇女、以及两个儿女。四人分别为公公以及母子三人。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低龄化,16岁女生为何如此冲动,是什么让这些未成年人犯罪“有恃无恐”。《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底正不正确,那些受到伤害的未成年人谁给他们讨回公道。涉及到“未成年人的犯罪”法律显得苍白无力。我认为应调整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的年龄下限为12岁。如果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性质恶劣,等他们到了合适的年龄就应该伏法,而不是“免责”如果不这样怎么能震撼他们呢。不能打着未成年的名号,干着不该干的事。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如果不让犯罪性质恶劣的未成年受到应有的惩罚,那么他们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可能还会更加肆无忌惮。
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视孩子,出现问题就说明孩子的成长还有进步的空间,下面分享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1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对孩子的社交有很大的影响。
将近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就发现:父母的养育风格,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神奇“开关”,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影响深远。
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分为4种类型:
◎权威型
父母的特点:
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家庭的气氛:
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发展:
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 专制型
父母的特点:
对孩子控制得很严,并且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会严厉地惩罚孩子。
与权威型父母相比,他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孩子几乎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不关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和支持。
孩子的发展:
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为上的两面性,而且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 纵容型
父母的特点:
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孩子的发展:
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 忽略型
父母的特点:
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对孩子提要求。
对孩子漠然、拒绝,亲子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
孩子的发展:产生很多行为问题,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
小贴士
判断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父母是否关爱孩子,二是父母对孩子是否提出要求。
既关爱孩子,又对孩子有要求的父母,是权威型(或称民主型)父母;
对孩子缺乏关爱,但严格要求的是专制型父母;
关爱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的是纵容型父母;
对孩子既无关爱,也无要求的是忽略型父母。
养育风格理论得到了很有力的证实,但是,人们也发现,当它走进东方文化时,却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中国家庭强调孩子孝敬父母、父母严格管教孩子,很容易被划分到专制型中。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孝”的另一面是“父慈”:父母既要教给孩子适当的行为规范,也要给孩子温暖和关爱,保持家庭和睦。这更接近权威型的养育风格,而不同于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苛求和支配。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那就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和关怀。
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2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身体的发育、知识的累积、人格的形成、人际关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都给予了孩子的雏形,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亲子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教授和学习。
孩子的教育没有一定怎样的规矩,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及时的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修正自己的教养方式,通过学习以及和孩子的互动来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做错了四件事,那么,带来的后果可能会难以设想哦!
问题一 父母意见矛盾立场分歧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教育宝玉,对其实施“笞挞”,闻讯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一情节虽然是古人的文学创作,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育孩子时,父母经常一方“唱白脸”,一方“唱黑脸”而这种教养方式埋下的隐患也随之诞生。
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
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见了困难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
父母可以这样做:
其一,在心理上突破“自以为是”的`障碍,不妨放心地让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对方跟自己一样,都是有道理的。
其二,如果短时间无法统一意见,那么也别当着孩子公然对抗。在对方教训孩子时,你可以出去转转,等到夫妻独处时,再跟爱人争论也不迟。
其三,如果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共同学习教育 子女的知识,借“权威”调整两个人的认知,进而改变不当的行为。
问题二 相互埋怨,孩子自卑
“你怎么当妈的?孩子打人你干嘛不好好管管?”赵明(化名)的父亲大声嚷嚷。“就知道说我,难道你当爸的不用负责任吗?你什么都不管,现在倒埋怨起我来了!”母亲也不甘示弱地反驳道。而赵明则捂着耳朵看着面前吵得越来越凶的父母,最后“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人生在世,孰能无错,更何况年龄尚小的孩子,他们在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用犯错误来获得成长。然而,有些父母就如赵明的家长一样,在孩子犯错后,就开始相互埋怨,把责任都推到对方的身上。
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产生“这都是因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责下去,就在不自觉中放大了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羞耻感和无助感也油然而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压抑而自卑。
父母可以这样做:
把焦点对准孩子,就是要仔细想想孩子最近的所作所为,分析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然后,跟孩子好好谈谈,旁敲侧击地问出他们的真实想法,最后,才是要自我反省,并且和爱人交换一下想法,但千万不要过分埋怨对方或自己。
问题三 父母溺爱,孩子放纵
一味地溺爱轻则让孩子缺乏主见、不善与人沟通、没有能力应对危机,重则导致孩子放纵无度。
一方面,有些父母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这些事情虽不大,但却容易让孩子觉得一切事情都可以询问父母,甚至推给家长,以至于养成凡事不动脑筋、没有主见的习惯。而一旦这些孩子走进社会后,他们就会认为周围的人照顾自己理所应当,这会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被呵护惯了, 他们遇到困难就会异常脆弱。
另一方面,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心里想什么就会做什么,他们往往只顾满足自我欲望,而不懂得遵守规则。比如父母对孩子上幼儿园独占玩具的行为不加以约束,就会让孩子在一次次得逞后,体会到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今后就极可能变得横行霸道、肆无忌惮。
父母可以这样做:
要想让溺爱型父母有所改变,其实没那么容易,杨甫德表示,能提醒父母的就是“不要感情用事”。家长要试着“狠”下心,拒绝几次孩子的过分要求,并对其不当行为进行责罚,让孩子和家长都形成“奖惩分明”的习惯。
问题四 一紧一松,孩子极端
家长心情好,就对孩子溺爱得要命;而一旦心情糟糕,看见孩子就觉得不顺眼,少不了训斥打骂。
很多人都认为严厉教养不好,其实,父母时紧时松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是会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够帮助他们学会遵守既定规则,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而一紧一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人格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情绪的起伏变化直接作用于孩子,这会使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长大之后,情绪也会起伏不定,忽冷忽热。轻则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重则可能会演变成边缘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走极端。
父母可以这样做:
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这样的父母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外面受了刺激,可以在回家前找个合适的途径进行排解,如找人倾诉、运动、转移注意力等,而找心理咨询师学习一下情绪控制则比较有效。退一步说,如果父母心情正不好,孩子还惹是生非,那么教育时要对事不对人,别伤孩子自 尊,而是教他们为错误承担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