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的经济发展

涡阳县的经济发展,第1张

涡阳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厚的地域特产,巨量的能源储备,决定了其在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4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预计2015全县生产总值将达260亿元以上,涡阳,这座皖北新兴之城,正进入井喷式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涡阳县按照提出的“振奋精神鼓实劲,围绕重点抓工作,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措施抓落实,顽强崛起上台阶”总体要求,确定了“全省争先进、皖北创一流”的发展目标,盯紧盯住、抓细

抓实、创新创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1948亿元,增长101%;完成财政收人20亿元,增长15%;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662亿元,增长62.4%;规模工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33.5%;引进县外资金513亿元,增长47%;利用外资4560万美元,增长516%;农民人均纯收入7150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5万元,分别增长174%和243%。

2013年,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48亿元,比上

年增加1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07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8157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5616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16:4434:325变化为230:456:31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5%,上升1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县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3亿元,增长239%。财政支出389亿元,增长311%。 解放前由私人零星栽培,以枣、桃、梨、杏、红花果、樱桃居多。1949年统计,全县种植面积1233亩,产量13876担。之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55、1964年至1966年,因遭自然灾害,种植面积缩减为101亩至300亩之间。“文化大革命”初期,滥伐果树,至1989年,全县种植面积仅剩54亩。70年代,开始引进苹果树。197

2年起,倡导“以副养农”,果树产量和栽培面积发展迅速,该年果园面积已有1748亩。由于技术力量不足,管理不当,1977年,水果产量下降。1980年实行责任制,少数

农民对水果生产认识不足,又发生乱砍滥伐果树,产量和栽培面积均有下降。经过教育,1981年后,果树产量和栽培面积均逐年增加。1983年,全县果园面积5265亩,水果产量18452担。解放后苹果、梨、桃树占比例较大,分别为总数的80%、10%、5%。其次是葡萄、李子、核桃、石榴、杏子等,约为总数的的5%。苹果的品种主要是金帅、元帅、大国光、小国光、红玉、祝光、青香蕉、黄魁、伏花皮、鸡官、吉红、甜蕉等。梨以白酥梨、明月梨、马蹄黄、蜜梨为主。桃以五月鲜、吊枝白、盘桃为多,也有为数不多的母斯丁、蜜桃等品种。

1949年至1954年,仅有四旁乔木桑。1955年至1969年,重点发展湖桑园,面积300至500亩。1970年后,乔木桑多被砍伐。至1975年,重新种植桑园,面积逐年扩大。19

81年达500余亩。桑园分布:50年代以江集区纪伦寨乡和高炉区赵窝乡为主;60年代以龙山区段营大队为主。1975年以来,先后发展近20个点,主要有牌坊区的燕大、曹庄、高庄大队,高炉区的大呼大队,城郊区的董瓦房、马腰大队等。

解放前为零星种植,均系晒烟,散于县境各地。以涡南双庙、楚店及涡北新兴、张老家、赵屯一带较多。50年代初,本县南部旧城、阎集、佛镇一带为产烟区,多为自产自销、因未纳入国家计划,发展很不稳定。1953年全县种植面积为2400亩,产量1776担。后来,由于产销脱钩,县内烟叶种植陷于无政府状态。1976年始,国家收购烤烟。1981年3月,成立县烟草公司,在义门、牌坊、新兴设立烟草收购站。1983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计51000亩,产量达117858万担。

义门、赵屯产药材历史悠久,计40余种。以紫苑、生地、丹皮、白芍居多。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药材是县对外出售的主要产品。解放前夕,战乱频仍,少数投机商垄断药材市场,压低药价,紫苑每市斤压至5分,故使产量逐年减少。

解放初,因自然灾害,粮食供应紧张,农村偏重于种植麦豆等作物,药材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至1956年,全县仅存500余亩。1958年,鼓励恢复药材生产,该年9月,药材公司与义门公社合营建一药材培植场,10月,每个公社均办一药材培植场。1959年,全县种植面积已发展至10370亩。1960年后,大部分社队不再种植。1963年,仅保留国营白芍农场、义门药材大队、高炉杨陡坎、城郊席楼、龙山三里梅四所药材场。全县种植面积为2069亩。

1966年后,全县药材面积计42659亩,其中白芍种植面积盲目扩大。1970年,国家计划种植3300亩,实际种植11067亩,造成供大于需。为此,1974年,将白芍农场改为园艺场,其他药材场也改种农作物。1978年起,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恢复地产传统药材,1983年全县种植药材5705亩。

2012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20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6%。其中农、林、牧、渔增加值分别为27亿元、16亿元、75亿元、13亿元,分别增长45%、61%、88%和45%。传统种植业生产平稳,全县粮食总产1244万吨,比上年增加56万吨,同比增长465%;油料总产034万吨,下降329%;蔬菜总产465万吨,增长28%。养殖业规模继续扩大,2012年实现肉类产量618万吨,水产品总产129万吨,分别增长109%和4%。生猪年出栏6005万头,家禽年饲养量1800万羽左右。全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户)达到4029户(其中:养牛132户、养猪2527户、养羊606户、养禽701户、其他63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76家。全县规模养殖比重达60%左右。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55家。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40家。全县累计“三品”认证39个。其中有机食品基地1个(苔干基地4000亩);绿色食品23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个(30万亩皖麦38优质小麦,10万亩优质大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10个,基地5个(面积近30万亩)。 立县初,全县个体手工业者计500余户,除高炉几家酿酒作坊较有名气外,其余主要制作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必要用具。1935年,纺织行业使用过简单的机械。至解放前夕统计,县内手工业有1000余户,属半工半农性质,以分散小型为特征,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384万元。其中个体手工业产值占89%;国营企业2个,产值仅占11%。据1952年统计,县内从事手工业者计1243户,分铁业、油漆业、砖瓦业、木竹业、纺织业、缝纫业、皮毛业、印刷业、油蜡化妆品业等。1953年起,组织各行各业生产合作社,至1956年,成立合作联合社,个体手工业者组织始告完成。是年,集体所有制企业增至22个,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846%,年产值为1562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12%。

1958年,地方国营企业增至29个,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483%。由于对原料、技术力量、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均未作详细的调查,1960年,部分工厂被迫下马。1961年9月,贯彻《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从组织规模、收益分配、隶属关系、资产清理、工资水平、企业管理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工业生产有所回升。1965年,全县工业企业54个,工业总产值49845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9个,年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71%;集体所有制企业48个,年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29%。“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领导班子瘫痪,职工闹派性斗争,不少工厂生产停顿,损失严重。

70年代初,贯彻兴办“五小企业”政策,县内兴建一批工厂,至197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418万元,与1970年相比增加2倍。在此期间,由于管理不当,亏损额随产值增加而增加。1979年后,为适应农业市场需要,对部分产销失调的企业进行调整。在企业内部实行改革,逐步推行生产责任制,初步摸索出稳步发展生产的途径。1980年后,工业生产速度平均每年递增10%。1983年统计,全县工业总产值7302万元,是建国以来的最好年份。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产值505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91%,集体所有制企业产值225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8%。

1950年,县人民政府内设工商科。1954年,另设手工业管理科。1956年,改为工业科,1958年改为局,下属10个厂(社)。之后多次易名,至1983年,工业局下属9个工厂。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49%和228%,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333:667变化为28:72。国有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数由上年末的112家发展到2012年末的140家,净增28家。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家,实现产值78亿元,增长73%;

全县2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3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49%,饮料制造业下降9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70%,医药制造业增长21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增长28%、饲料增长402%、白酒增长111%、小麦粉增长25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968,比上年下降2136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037亿元,下降1%;利税1621亿元,增长107%,其中利润896亿元,增长96%。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一队开赴渔阳(今北京密云)的闾左戍卒九百人,遇雨停留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境),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秦法规定“失期当斩”,戍卒们面临着死刑的威胁。于是,在陈胜、吴广的领导下,在大泽乡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旗帜。陈胜,即陈涉,阳城(今地有异说,在河南境内)人,雇农出身;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农民。他们都是戍卒的屯长。为了发动起义,他们在帛上书写“陈胜王”三字,置鱼腹中,戍卒买鱼得书,传为怪异。吴广又于夜晚在驻地旁丛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呼声。接着,陈胜、吴广杀押送他们的秦尉,率领戍卒,用已被赐死的秦公子扶苏和已故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农民反秦。附近农民斩木揭竿纷纷参加起义。起义军分兵东进,主力则向西进攻,连下今豫东、皖北的铚、酂、苦、柘、谯(分别在今安徽宿县,河南永城、鹿邑、柘城,安徽亳县境)诸县。当他们推进到陈(今河南淮阳)的时候,已是一支数万人的声势浩大的队伍了。在起义军的影响下,许多郡县的农民杀掉守令,响应陈胜;特别是在旧楚国境中,数千人为聚者到处可见。一些潜藏民间的六国旧贵族、游士、儒生,也都乘机来归,凭借旧日的地位,在农民军中发挥影响。游士张耳、陈馀甚至劝陈胜派人“立六国后”,被陈胜断然拒绝。陈胜自立为“张楚王”,分兵三路攻秦:吴广为“假王”,西击荥阳;武臣北进赵地;魏人周市攻魏地。吴广军在荥阳被阻,陈胜加派周文西击秦。周文军很快发展到车千乘,卒数十万人,进抵关中的戏(今陕西临潼境),逼近咸阳。秦二世慌忙发修骊山陵墓的刑徒为兵,以少府章邯率兵应战,打败周文军。武臣占领了旧赵都城邯郸后,在张耳、陈馀怂恿下自立为赵王,陈胜勉强予以承认。武臣抗命不救周文,却派韩广略取燕地。韩广在燕地贵族的怂恿下,也自立为燕王。周市进到旧魏南部和旧齐境内。旧齐贵族田儋自立为齐王,反击周市。周市在魏地立旧魏贵族魏咎为魏王,自为魏丞相,并派人到陈胜那里迎接魏咎。旧贵族的势力很活跃,涣散了农民起义队伍。陈胜缺乏经验,决心不够,眼看着分裂局面的形成。陈胜周围也出现了不团结的现象。

  秦将章邯军连败周文,周文自杀。章邯又东逼荥阳,吴广部将田臧杀吴广,迎击章邯,一战败死。章邯进到陈,陈胜败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被叛徒庄贾杀死,陈县失守。陈胜部将吕臣率领一支“苍头军”英勇接战,收复陈县,处决了庄贾。陈胜作为反秦的先驱者,领导起义只有半年就失败了,但是反秦的浪潮却被他激起,继续不断地冲击秦的统治(见陈胜、吴广起义)。

老子故里是安徽涡阳。看可靠文献,可以旁证的文献。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今安徽涡阳县在老子的年代里,是归属于楚国版图。鹿邑、亳县属于陈国。涡阳之前叫:真源、谷阳、苦县,一直是和鹿邑并列的县。

1、真源和鹿邑是并列的两个县,是不同的地方,看宋史: 《宋史·列传第四·宗室二》:“元偁体素羸多病,上幸真源,时已被疾,恳求扈从。至鹿邑疾甚,肩舆先归。车驾还,临问数四。(注:赵元偁是宋在太宗第七子,皇上在真源,元偁也要去,但只走到鹿邑病重,只好先回了。) 

2、谷阳和鹿邑是并列的,不是一个地方。鹿邑《旧唐书·地理志》:亳州,望,隋谯郡。领谯、城父、谷阳、鹿邑、酂五县。    真源,汉苦县,隋为谷阳,乾封元年改为真源,载初元年改为仙源,神龙元年复为真源,有老子祠。 

3、真源和鹿邑是并列的,不是一个地方。《新唐书·志·卷二十八》:鹿邑,上。大业十三年,县 民田黑社盗据,号涡州。武德三年来降,复为县。      真源,望。本谷阳,乾封元年更 名。戴初元年曰仙源,神龙元年复曰真源。有老子祠,天宝二年曰太清宫 。

4、2015年安徽涡阳《老子传说》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灵宝,没有河南鹿邑啥事。 2021年涡阳胡智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子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安慰,河南鹿邑老子祭典2021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注意关键词只是祭典。

5、古诗做不了假。温庭筠《老君庙》:紫气氤氲捧半岩,莲峰仙掌共巉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百二关山扶玉座。“涡水处其阳”的地理特征,正与涡阳的老子庙的地理特征相一致,建筑前面有河,也符合很风水。庙前两字也证明了一切:鹿邑把老君庙造在涡水的南岸---没有文化多可怕。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研究《水经注》的权威陈桥驿教授和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钱林书等五位教授先后到河南和安徽沿涡河考察,一致认为涡河河道是自然河道,不曾改道。因此,老子出生地不可能从涡河北岸变迁到涡河南岸。

6、薛道衡《老君堂颂》:赖乡旧里,涡川遗迹。古往今来,时移世易。灵庙凋毁,祠坛空虚。九井生祠,双碑碎石。。九龙井环列于流星园内,为老子出生地,春秋瓦圈井。下图是:古流星园石匾额。

7、国家早就定性了的。1992年,国家文物局在一份《同意涡阳县接受大陆以外地区捐资的批复》文件中,“同意涡阳县接受台胞马炳文先生为首组织‘大陆以外地区重修老子中太清宫筹委会’对该县老子故里中太清宫等古建筑维修和修复的捐资”。

8、台北道学院著名教授马炳文多次带领香港富豪谭兆道长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重道之士来涡阳县实地考察,便认定老子出生地在涡阳中太清宫所在地此次实地考察结果。和老子相关的鹿邑只有三处,涡阳是十一处。初步得知情形:

甲:鹿邑县部分计有:

一、老君台;二、西太清宫(庙田七百二十亩);三、圣母碑;孔子°问礼处。

乙:涡阳县部分(注:涡阳县是新县。百年前,大部分是从毫县划地而成。)

一、无忧围;二、中太清宫;(县志载明有庙田三千亩,曾有道士两千余人。)三、老君炼丹处四、九龙井(老君生后,九龙从地下涌出,吐水为其沐浴);五、白林(圣母全家墓地);六、尹喜墓:七、最近出土之古碑:八、中太清宫现在仍有两位高龄道士口述百代宗谱,说自古传来--老君出生于无忧围(中太清宫旁);九、东太清宫;十、孔子问礼处;十一、武家河(古谷水)。

涡阳县狄小龙养猪场。根据查询涡阳工商局官网信息显示,涡阳养猪公司三个字的叫涡阳县狄小龙养猪场,涡阳县狄小龙养猪场成立于2017年09月19日,注册地位于涡阳县花沟镇狄马行政村狄庄自然村,法定代表人为狄小龙。经营范围包括猪的饲养及销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309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