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为什么丢了鹿邑

商丘为什么丢了鹿邑,第1张

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武平城故址、周口老君台、八卦台等。

1、老子故里:位于河南省鹿邑县,由太清宫风景区、明道宫风景区与其他风景区组成。以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人老子的诞生与成长,以及后人对其祭祀活动所遗留文物古迹为主体。

2、鹿邑太清宫: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5公里处的太清宫镇,是一处包括东汉至金、元时期历代皇家祭祀老子的诸多遗迹的大型遗址群。

3、武平城故址:位于鹿邑县城西20公里邱集乡武平城村内。该村原名无命城,城南05公里为曹王庄,东1公里为刘福元,西05公里为丁庄,北15公里为白庄。

4、周口老君台:又名升仙台,是明道宫建筑群中唯一现存的古建筑。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八卦台:在明道宫内,以青石为基,汉白玉为栏;围栏上镌刻有“八仙”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铁拐李、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使用的法器鱼鼓、宝剑、笛子、荷花、葫芦、扇子、玉板、花篮图案。

鹿邑古称“苦”(hu)、“真源”、“谷阳”、“仙源”、“卫真”等。在历史上,曾有三位皇帝颁诏钦改鹿邑县名,唐高宗于乾封元年(666年)下诏改县名为真源,寓鹿邑为真理(道家思想)的发源地。武则天称帝后尊李母为先天太后,于载初元年(689年)下诏改真源为仙源,意为老子是得道成仙之人,而老子生地则为仙之源。宋真宗到鹿邑拜谒后,下诏改县名为卫真,以表明他比别的朝代更扞卫老子及思想(真理)的至尊地位。隋朝开皇18年,与之相邻的武平县内因“麋鹿甚多,常闻鹿鸣”而已经将县名改为鹿邑县。《许志》曰:“元初避水东迁,今地并卫真,仍曰鹿邑,而旧鹿邑废。”区划设置十分明了:卫真和鹿邑两县合并后,县名沿用“鹿邑”,治所迁至“卫真”。自元朝开始,县名沿用至今。

鹿邑,河南省直管县,古称鸣鹿、真源、苦县、谷阳、仙源,位于河南省的东部豫皖交界处。东临安徽省亳州市,西接淮阳县,北靠柘城县,南望郸城县。鹿邑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故里,2011年11月,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报中国文联审批、中国***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备案,命名河南省鹿邑县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

民风淳厚,直率大方、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河南鹿邑,老子故里,河南鹿邑人民风淳厚,直率大方、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并且将道家老子的精神当作待客之道。鹿邑县,古称苦县、鸣鹿,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为河南省省直管县,位于周口市东北部。

鹿邑县老子故里旅游区是一个以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人老子的诞生与成长以及后人对其祭祀活动所遗留文物古迹为主体。

旅游区位于鹿邑县境东部,总面积30平方千米。旅游区的重点以太清宫景区、明道宫景区和老子天下第一园景区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人文景观优势,向游客展示一个真实的老子故里形象。

同时,发掘商周大墓等历史遗址、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陈抟故园、武平封侯处等遗迹,展示老子故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展示古代战场波澜壮阔的场景,展示三国曹氏纵横驰骋、争夺天下的雄心。

老子故里旅游区共有旅游资源单体272个,分属6个主类、15个亚类、36个基本类型;优良级旅游资源137个,其中五级38个、四级35个、三级64个,普通级旅游资源135个,其中二级72个、一级63个。

鹿邑著名的人物:

1、老子,河南鹿邑是道教鼻祖老子(李耳)的诞生地、道家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李氏华人的共同祖根。

2、陈抟,陈抟是宋初著名的道教学者(今河南鹿邑人),他继承(周易参同契)以易理阐述丹法的思想,留下了不少易道结合的丹书,对于宇宙生成论和内丹理论方面贡献较大。

3、虞诩,字升卿,东汉陈国武平(今鹿邑)人,有孝性,善谋略,为时人所称道。其祖父虞经,为郡县狱官,办案公正,存心宽厚,推己及人。每逢冬日案件上报,常因之流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0978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