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T,失恋了,老会想到过去的甜蜜,怎么办?(懂les的进)

我是个T,失恋了,老会想到过去的甜蜜,怎么办?(懂les的进),第1张

你越想遗忘反而越是无法忘记 忘不掉 哪么便将它珍藏起来吧

lesbian我觉得没什么不好 你有没有想过 你对她也许并不是爱 而是在意的是她的态度 渴求一个认可你的人 慢慢的就像她所说的 只是习惯了有她 换个思路吧 她能幸福难道不好吗?做个朋友默默的守护 守护她的幸福 哪么 你还会如此的痛苦吗?这些 没人人能帮的了你 自己思索吧

要不就祈求她爱上的男人是个可以接受你存在的人 呵 以另一种身份而存在

      les就是女同性恋,les是lesbian的简写,ladylesbian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拉拉、蕾丝。les女同中有几种角色,根据外在性别特质,对女同性恋者有不同的称呼:把男性化打扮的或在性生活中处于主动地位的称为“顶”或“T”(来源于英文单词Tomboy,但是并非此英文单词的本意);而打扮和行为较女性化的或在性行为中处较被动的女性称“底”、“P”或者“婆”。

是吧,因为我在美国。这边都是这样的。他们没有说歧视同性恋者

只是一般的来说,他们男人女人的性质都分的比较清楚。

你有没有看见过欧美女人打扮成男人样子的?很少吧?

这边女人都比较女人味的。

亚洲就有很多女人现在都中性化。你都不知道是男人是女人。

所以这边的女人逛街可以挽手逛街。手拉手感觉只是男人和女人才会这麼做的。

而且男人和男人之间他们也会觉得他们2个男人一起吃饭啊。共进共出。也经常被视为是同性恋者,所以大部份2个男人出去玩的时候都会叫上1到2个女孩子在一起的。

所以说只有男女情侣会手拉手逛街。女人和女人手拉手就会被别人是这样认为。

不过实际上我也经常在一些同性恋街看到2个身材火辣的女人拉著手在一起亲亲我我。还亲眼看过他们Kiss平常人看得多了。自然就会认为是这样。。

les,是lesbian的简称,是指纯同性恋。但是就你所描述,需要更精确的提问,比如,你可以说说你和你母亲的情感,关系。可能是对母爱的向往!性取向是不会改编的,只是因为有同性恋,双性恋,多性恋,泛性恋,等7种不同的分类。而根据现在已有的调查,女性1000多名测试者中未发现异性恋,男性也只有少数大约30%是纯同性恋。

人类和多数有性动物是以泛性恋为主要种群性取向的。也就是对大多数性情况都会有反应。喜欢同性很正常,你喜欢老师也说明她对你有吸引,这个吸引有可能是生理上的,也有可能是关系上的,也有可能是背后的动机影响。你可以试试周围的其他同学是否有类似的感觉,还有就是说说和母亲的关系情况。很多原因!

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

在年幼时期,或者青春期人总会觉得同性更了解自己,身边的人都不太懂事,给不了好的建议,人的本能反映就是找人帮助,不能说找同性帮助就是同性恋,世界上不是男人就是女人,或许某人恰好同性朋友多一些,恰好同性朋友更有能力帮助自己,你这样归类太勉强了一些。

在个性方面,某些人更倾向于找同性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特点或者恰好他的同性朋友更多一点,但是反之显示出了他对同性表现出来的弱小感,和依赖感。

其实实验证明,在朋友里同性和异性同样数量的情况下,男人的本能反映会先想到同性,女人会想到异性。

因为女人荷尔蒙的关系,会给自己一个信号是,男人更强于女人。

不过不因为成熟了就会见见对同性没兴趣,这个跟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关系,通常离异家庭的子女更容易出现对离开亲人的性别的依恋(比如一个男孩一直跟妈妈生活在一起,爸爸很早就没回来了。那他就有可能会对男性更加依赖,严重的话就会成为一种病态。)这种病态可能会持续一辈子,但也有可能 当这个男生长大,随着经验丰富,对自己有了磨练,也就不再那么需要和依赖“爸爸”的感觉,同样他就会脱离对同性的喜好了。

你说的那种情况,也要分原因,儿子通常在扮演两种角色,在家里,年轻年幼时期扮演着弱者,此时会级度需要父母关爱,但是父亲不在,所有的感情几乎只有对母亲,母亲和儿子相依为命,当然也很爱儿子。 长大之后儿子懂事了,决定要换自己做男人来照顾母亲,换他去关爱母亲,母亲受了一点委屈都会不高兴。 这就是所谓的“恋母情结”。 这不能和依恋同性异性归结在一起,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是出于一个原因,都是家庭原因。

我再补充一点, 当他在年幼时,在家接受母亲的爱,但是在社会上母亲也不能一直帮助他,所以从他结交朋友上来看,更倾向于同性,当然因为他还明确一点,母亲是软弱脆弱的,女人是脆弱的,男人更加强硬。

les的英文全称是LESBIAN

女性同性恋的意思

本来les是少女的意思

但是在中文网络就渐渐被异化为女同性恋的意思,也叫拉拉

“同人女”一词起源于日本,原指进行同人创作的女性群体,后常特指创作与欣赏耽美类同人作品的女性。现在这一词汇经常被误用为泛指创作与欣赏一切(而不仅限于同人)耽美文学与美术作品的女性。

同人女的创作范围广泛,不单是ACG,影视、文学作品甚至现实生活中的明星也是她们的创作对象。 多数人都误会了“同人女”这一名词的涵义,他们认为这个群体中都是一些很容易满足于低级趣味创作的女性,认为她们的行为不但亵渎了原作精神、扭曲了原人物形象,而且向许多人错误展现了与事实不符的同性恋者生存状态。实际上同人女所进行的耽美创作与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文学有极为分明的界限。同人女向外界所展示的,只是她们对原作/原人物的一些幻想,她们的创作中也灌注了她们自己的心血,但由于创作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所以非同人女的人对她们的做法难以理解。正因为如此,她们通常只与同为同人女的“圈中人”进行相关交流。但由于近年来耽美创作的规范化、高质量化,以及外界对同人女群体认识水平的提升等原因,她们正渐渐为外界所接受。

les的英文全称是LESBIAN是同性恋的意思

没什么可烦恼的 问题的关键是你认为你这样感情存在的真实度有多少 外国不说 至少中国有太多的LES都是追时髦了 或者是因为和男朋友分开没多久内心有伤害 但是有好的女性朋友为自己解闷或者有LES影响 女生间太通了 所以有时会让自己误解自己就是大家说的LES 但很少有纯LES的 我在新加坡读书 这边很多的 我身边接触的也不少 有句话说的好"爱情不分性别 真心可以永远" 但是看到了太多的分分合合 太多的痛苦去承担短暂的甜蜜 真的打心眼里心疼她们 可是也只她们心理知道这分感情的真实度,彼此的依赖度已经莫名会有的痛苦感通常LES都太敏感了````` 还有 因为社会还不能接受因为背负的压力也很大其实老天造地早人是一对的 一男一女 能别陷入还是别陷入 会上瘾的 因为那份懂和通是超越男女的 别怕 也别彷徨 先问问自己的心最重要 是真的就是还是出于新鲜赶潮流或受影响了 不过也不得不说80%的女生都是双性恋 当没遇到喜欢的女生时就是异性恋 遇到了自然就成所谓的LES咯 最后希望大家都尊重LES 没什么的只是选择不同 感情是真实的

Les=Lesbian(蕾丝边):女同性恋者。

本来les是少女的意思。但是在中文网络就渐渐被异化为女同性恋的意思,也叫同好,拉拉。

但有些喜欢女人,但也有可能喜欢上男人,这些人是双性恋

有些人一见男人就紧张,害怕,无法交谈,更别提恋爱所以当她们需要爱时,只有去找女人这叫恐男症(非学名,与之相应的有恐女症),是可以医治的

心理上的,比如受过创伤,或环境影响,这类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最后,有一类较特殊:

那些被男人甩了,就说自己要当LES,再也不爱男人的,只是在逃避现实,

也可以说是心理异常(与上面"心理上的"不同)

玻璃=同性恋

les就是英文“lesbian”的缩写,是“女同性恋”的意思。

T就是英文“Tomboy”的缩写,是les中打扮或性格偏男性化一点的一方。

P就是les中打扮或性格偏女性化一点的一方。

T和P是相对的,没有谁是绝对的T或P,所以判断自己是T还是P要看双方相处的具体感觉,谁能在心理上压倒对方,谁就是T。

不分就是不分TP,即自己也无法决定自己是T还是P,所以才叫“不分”。一般还没对象的les都可以说自己是“不分”。

GL就是英文“girllove”的缩写,是指这个人不是LES(或者说不完全是)

但是她爱的人刚好是女生

还有总说法是GL是用于动漫领域

百合是女性之间纯柏拉图的精神恋爱。

BI就是英文“Bisexual”的缩写,是指双性恋

中国LES联盟:wwwchinalescom

Gay,在英文中除了表示“快乐”、“愉悦”或“高兴”,也用来表示同性恋。使用上,除了引用过去创作的文艺作品时能够用到原意外,或者除去戏谑与文字游戏等场合外,日常生活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其“快乐”的本意。

英文字源

Gay这个字拥有关于性方面的意义至少是从十九世纪开始(而且可能还要更早),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性与男性倡伎被称呼为"gay"(因为他们穿著得很艳丽)。于是到最后,“gay boys”(男伎)就变成了所有男性同性恋的称呼。在美国,这个名词可能来自于游民社群(hobo community):一个年轻游民,或者称作“gay cat”或“geycat”,常常要和另外一个比较年长有经验的游民交好,以获得学习与生存的机会。这种关系有性的暗含成分在里面,因此“gay cat”就变成“年轻同性恋者”的意思。在这些最早的“gay”中最有名的是汤玛斯·柯林伍德(Thomas Collingwood),他是一个胖嘟嘟有著小天使般脸孔的音乐家,在一段长期的失业下陷入生活困境当中。

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在《毛**与皮女士》(Miss Furr & Mrs Skeene,1922年)中的一段引言可能是这个字最早可追溯的使用,虽然无法非常确定她用这个字指的到底是女同性恋,还是指快乐。

她们是……gay,她们很少学习关于如何成为gay的事情,……她们根本就完全是gay。

They were gay, they learned little things that are things in being gay, they were quite regularly gay

在诺尔·寇威尔(Noel Coward)的音乐剧《甘中带苦》(Bitter Sweet)是这个字第一次没有争议的使用。在〈绿色康乃馨〉这首歌中,四个过度打扮有如1890年代花花公子的人唱道:

美丽的男孩、聪明的男孩啊,你可能会

对我们的堕落嗤之以鼻,

傲慢的男孩、顽皮的男孩啊,

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

为情感心醉神迷……

我们就是为何“九零年代”

会被称为gay的理由,

我们全部都戴著绿色康乃馨。

Pretty boys, witty boys, You may sneer

At our disintegration

Haughty boys, naughty boys,

Dear, dear, dear!

Swooning with affectation

And as we are the reason

For the "Nineties" being gay,

We all wear a green carnation

寇威尔将"gay nineties"作为一个双关语来使用。这首歌的歌名暗示了同性恋剧作家王尔德,他本身就以配戴著一朵绿色康乃馨而闻名。

Gay有狭义与广义的用法。狭义的gay只有指称一个倾向与其他男人进行性关系或情感关系的男人。广义的gay则同时指称倾向和他们相同性别的人进行性关系或情感关系的男人与女人。(不过关于这点有一些争议,所以有人会使用"lesbians and gay men"这个词。请见同性恋。)至于双性恋倒底有没有包含在这些用法里面,也是一个受到争论的议题(请见双性恋)。

有些人宣称gay是从“Good As You”这句话的首字母缩略来的,不过这是一个根据gay这个字推断回去而来的假词源说。

另外一个民间词源说法是认为与Gay Street有关,它位于纽约的西村,而西村与同性恋文化有连结。根据文件纪录显示,这个名词似乎曾经在1940年代以暗号的形式存在于纽约。“Are you gay"这个问题表示了可能比局外人看起来还要更多的意涵在里面。

根据华盛顿州安全学校联盟(the Safe Schools Coalition of Washington)的《给学校职员的专业辞典》上所说:

Homosexual:避免这个名词的使用;它太临床医学、遥远与古老了。有时候在指称同性恋行为的才适合使用(不过same-sex是个更好的形容词)。当指称人的时候,与指称行为相反地,homosexual被认为是一种贬低,而gay以及lesbian才是比较好的名词,至少在美国西北部是如此。

因此Homosexual这个词在一部分人眼中也属于“政治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的词汇。

中文地区用法

台湾

在台湾,gay已经普遍成为男同性恋社群内部用来指称自己的术语之一,而在社群外部也同样能够接受这种用法。不过,gay始终没有同时成为指称女同性恋用的术语,或者至少没有被广泛接受。女同性恋社群会称自己为拉子。而通常在讲到gay这个字时,拉子会是其相对称的用语。

目前在台湾,gay这个英文字并没有准确的中文翻译。有些人认为同志是gay的一个可能翻译词,但是同志在台湾的使用脉络下包含了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请见LGBT条目),或者甚至是如BDSM这类的性异议者,而gay则只有指称男同性恋。正因为大家无法在gay的中文翻译上达成共识,在台湾还是广泛普遍地使用英文字的gay。

香港

在香港,gay的中文翻译是基佬。但是这个中文称谓因为经常被人以嘲讽的口吻使用而带有贬损色彩。

大陆

gay在大陆用法中也一般不指女同性恋,女同性恋称呼情况与台湾相似。正式文章中很少出现英文原文,用同性恋(者)或男同性恋(者)代替,现在也经常出现“同志”一词。

英文与中文用法差异

英文中gay可以做名词与形容词:

做形容词时:"He is gay"(他是同性恋)的说法很普遍,极少有"He is a gay"这种名词单数形式出现。

做名词时:一般以复数形式出现,描述群体,如"gays and lesbians"(男女同性恋)。但是以单数或少量数形式出现的情况则相比较少很多,如"He is a gay"或者"There are two gays(有两个同性恋)"。这种用法有时会显示说话人带有轻度贬义或打趣的情绪。

中文中,在大陆地区“他是个gay”名词单数的用法则很普遍。但也说“他是gay”。

Gay,在英文中除了表示“快乐”、“愉悦”或“高兴”,也用来表示同性恋。使用上,除了引用过去创作的文艺作品时能够用到原意外,或者除去戏谑与文字游戏等场合外,日常生活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其“快乐”的本意。

英文字源

Gay这个字拥有关于性方面的意义至少是从十九世纪开始(而且可能还要更早),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性与男性倡伎被称呼为"gay"(因为他们穿著得很艳丽)。于是到最后,“gay boys”(男伎)就变成了所有男性同性恋的称呼。在美国,这个名词可能来自于游民社群(hobo community):一个年轻游民,或者称作“gay cat”或“geycat”,常常要和另外一个比较年长有经验的游民交好,以获得学习与生存的机会。这种关系有性的暗含成分在里面,因此“gay cat”就变成“年轻同性恋者”的意思。在这些最早的“gay”中最有名的是汤玛斯·柯林伍德(Thomas Collingwood),他是一个胖嘟嘟有著小天使般脸孔的音乐家,在一段长期的失业下陷入生活困境当中。

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在《毛**与皮女士》(Miss Furr & Mrs Skeene,1922年)中的一段引言可能是这个字最早可追溯的使用,虽然无法非常确定她用这个字指的到底是女同性恋,还是指快乐。

她们是……gay,她们很少学习关于如何成为gay的事情,……她们根本就完全是gay。

They were gay, they learned little things that are things in being gay, they were quite regularly gay

在诺尔·寇威尔(Noel Coward)的音乐剧《甘中带苦》(Bitter Sweet)是这个字第一次没有争议的使用。在〈绿色康乃馨〉这首歌中,四个过度打扮有如1890年代花花公子的人唱道:

美丽的男孩、聪明的男孩啊,你可能会

对我们的堕落嗤之以鼻,

傲慢的男孩、顽皮的男孩啊,

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

为情感心醉神迷……

我们就是为何“九零年代”

会被称为gay的理由,

我们全部都戴著绿色康乃馨。

Pretty boys, witty boys, You may sneer

At our disintegration

Haughty boys, naughty boys,

Dear, dear, dear!

Swooning with affectation

And as we are the reason

For the "Nineties" being gay,

We all wear a green carnation

寇威尔将"gay nineties"作为一个双关语来使用。这首歌的歌名暗示了同性恋剧作家王尔德,他本身就以配戴著一朵绿色康乃馨而闻名。

Gay有狭义与广义的用法。狭义的gay只有指称一个倾向与其他男人进行性关系或情感关系的男人。广义的gay则同时指称倾向和他们相同性别的人进行性关系或情感关系的男人与女人。(不过关于这点有一些争议,所以有人会使用"lesbians and gay men"这个词。请见同性恋。)至于双性恋倒底有没有包含在这些用法里面,也是一个受到争论的议题(请见双性恋)。

有些人宣称gay是从“Good As You”这句话的首字母缩略来的,不过这是一个根据gay这个字推断回去而来的假词源说。

另外一个民间词源说法是认为与Gay Street有关,它位于纽约的西村,而西村与同性恋文化有连结。根据文件纪录显示,这个名词似乎曾经在1940年代以暗号的形式存在于纽约。“Are you gay"这个问题表示了可能比局外人看起来还要更多的意涵在里面。

根据华盛顿州安全学校联盟(the Safe Schools Coalition of Washington)的《给学校职员的专业辞典》上所说:

Homosexual:避免这个名词的使用;它太临床医学、遥远与古老了。有时候在指称同性恋行为的才适合使用(不过same-sex是个更好的形容词)。当指称人的时候,与指称行为相反地,homosexual被认为是一种贬低,而gay以及lesbian才是比较好的名词,至少在美国西北部是如此。

因此Homosexual这个词在一部分人眼中也属于“政治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的词汇。

中文地区用法

台湾

在台湾,gay已经普遍成为男同性恋社群内部用来指称自己的术语之一,而在社群外部也同样能够接受这种用法。不过,gay始终没有同时成为指称女同性恋用的术语,或者至少没有被广泛接受。女同性恋社群会称自己为拉子。而通常在讲到gay这个字时,拉子会是其相对称的用语。

目前在台湾,gay这个英文字并没有准确的中文翻译。有些人认为同志是gay的一个可能翻译词,但是同志在台湾的使用脉络下包含了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请见LGBT条目),或者甚至是如BDSM这类的性异议者,而gay则只有指称男同性恋。正因为大家无法在gay的中文翻译上达成共识,在台湾还是广泛普遍地使用英文字的gay。

香港

在香港,gay的中文翻译是基佬。但是这个中文称谓因为经常被人以嘲讽的口吻使用而带有贬损色彩。

大陆

gay在大陆用法中也一般不指女同性恋,女同性恋称呼情况与台湾相似。正式文章中很少出现英文原文,用同性恋(者)或男同性恋(者)代替,现在也经常出现“同志”一词。

英文与中文用法差异

英文中gay可以做名词与形容词:

做形容词时:"He is gay"(他是同性恋)的说法很普遍,极少有"He is a gay"这种名词单数形式出现。

做名词时:一般以复数形式出现,描述群体,如"gays and lesbians"(男女同性恋)。但是以单数或少量数形式出现的情况则相比较少很多,如"He is a gay"或者"There are two gays(有两个同性恋)"。这种用法有时会显示说话人带有轻度贬义或打趣的情绪。

中文中,在大陆地区“他是个gay”名词单数的用法则很普遍。但也说“他是gay”。

什么是Les 什么是Gay

Les=Lesbian(蕾丝边):女同性恋者。

本来les是少女的意思。但是在中文网络就渐渐被异化为女同性恋的意思,也叫同好,拉拉。

但有些喜欢女人,但也有可能喜欢上男人,这些人是双性恋

有些人一见男人就紧张,害怕,无法交谈,更别提恋爱所以当她们需要爱时,只有去找女人这叫恐男症(非学名,与之相应的有恐女症),是可以医治的

心理上的,比如受过创伤,或环境影响,这类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最后,有一类较特殊:

那些被男人甩了,就说自己要当LES,再也不爱男人的,只是在逃避现实,

也可以说是心理异常(与上面"心理上的"不同)

玻璃=同性恋

les就是英文“lesbian”的缩写,是“女同性恋”的意思。

T就是英文“Tomboy”的缩写,是les中打扮或性格偏男性化一点的一方。

P就是les中打扮或性格偏女性化一点的一方。

T和P是相对的,没有谁是绝对的T或P,所以判断自己是T还是P要看双方相处的具体感觉,谁能在心理上压倒对方,谁就是T。

不分就是不分TP,即自己也无法决定自己是T还是P,所以才叫“不分”。一般还没对象的les都可以说自己是“不分”。

GL就是英文“girllove”的缩写,是指这个人不是LES(或者说不完全是)

但是她爱的人刚好是女生

还有总说法是GL是用于动漫领域

百合是女性之间纯柏拉图的精神恋爱。

BI就是英文“Bisexual”的缩写,是指双性恋

亚洲LES联盟:http://wwwlesunioncn

Gay,在英文中除了表示“快乐”、“愉悦”或“高兴”,也用来表示同性恋。使用上,除了引用过去创作的文艺作品时能够用到原意外,或者除去戏谑与文字游戏等场合外,日常生活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其“快乐”的本意。

英文字源

Gay这个字拥有关于性方面的意义至少是从十九世纪开始(而且可能还要更早),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性与男性倡伎被称呼为"gay"(因为他们穿著得很艳丽)。于是到最后,“gay boys”(男伎)就变成了所有男性同性恋的称呼。在美国,这个名词可能来自于游民社群(hobo community):一个年轻游民,或者称作“gay cat”或“geycat”,常常要和另外一个比较年长有经验的游民交好,以获得学习与生存的机会。这种关系有性的暗含成分在里面,因此“gay cat”就变成“年轻同性恋者”的意思。在这些最早的“gay”中最有名的是汤玛斯·柯林伍德(Thomas Collingwood),他是一个胖嘟嘟有著小天使般脸孔的音乐家,在一段长期的失业下陷入生活困境当中。

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在《毛**与皮女士》(Miss Furr & Mrs Skeene,1922年)中的一段引言可能是这个字最早可追溯的使用,虽然无法非常确定她用这个字指的到底是女同性恋,还是指快乐。

她们是……gay,她们很少学习关于如何成为gay的事情,……她们根本就完全是gay。

They were gay, they learned little things that are things in being gay, they were quite regularly gay

在诺尔·寇威尔(Noel Coward)的音乐剧《甘中带苦》(Bitter Sweet)是这个字第一次没有争议的使用。在〈绿色康乃馨〉这首歌中,四个过度打扮有如1890年代花花公子的人唱道:

美丽的男孩、聪明的男孩啊,你可能会

对我们的堕落嗤之以鼻,

傲慢的男孩、顽皮的男孩啊,

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

为情感心醉神迷……

我们就是为何“九零年代”

会被称为gay的理由,

我们全部都戴著绿色康乃馨。

Pretty boys, witty boys, You may sneer

At our disintegration

Haughty boys, naughty boys,

Dear, dear, dear!

Swooning with affectation

And as we are the reason

For the "Nineties" being gay,

We all wear a green carnation

寇威尔将"gay nineties"作为一个双关语来使用。这首歌的歌名暗示了同性恋剧作家王尔德,他本身就以配戴著一朵绿色康乃馨而闻名。

Gay有狭义与广义的用法。狭义的gay只有指称一个倾向与其他男人进行性关系或情感关系的男人。广义的gay则同时指称倾向和他们相同性别的人进行性关系或情感关系的男人与女人。(不过关于这点有一些争议,所以有人会使用"lesbians and gay men"这个词。请见同性恋。)至于双性恋倒底有没有包含在这些用法里面,也是一个受到争论的议题(请见双性恋)。

有些人宣称gay是从“Good As You”这句话的首字母缩略来的,不过这是一个根据gay这个字推断回去而来的假词源说。

另外一个民间词源说法是认为与Gay Street有关,它位于纽约的西村,而西村与同性恋文化有连结。根据文件纪录显示,这个名词似乎曾经在1940年代以暗号的形式存在于纽约。“Are you gay"这个问题表示了可能比局外人看起来还要更多的意涵在里面。

根据华盛顿州安全学校联盟(the Safe Schools Coalition of Washington)的《给学校职员的专业辞典》上所说:

Homosexual:避免这个名词的使用;它太临床医学、遥远与古老了。有时候在指称同性恋行为的才适合使用(不过same-sex是个更好的形容词)。当指称人的时候,与指称行为相反地,homosexual被认为是一种贬低,而gay以及lesbian才是比较好的名词,至少在美国西北部是如此。

因此Homosexual这个词在一部分人眼中也属于“政治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的词汇。

中文地区用法

台湾

在台湾,gay已经普遍成为男同性恋社群内部用来指称自己的术语之一,而在社群外部也同样能够接受这种用法。不过,gay始终没有同时成为指称女同性恋用的术语,或者至少没有被广泛接受。女同性恋社群会称自己为拉子。而通常在讲到gay这个字时,拉子会是其相对称的用语。

目前在台湾,gay这个英文字并没有准确的中文翻译。有些人认为同志是gay的一个可能翻译词,但是同志在台湾的使用脉络下包含了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请见LGBT条目),或者甚至是如BDSM这类的性异议者,而gay则只有指称男同性恋。正因为大家无法在gay的中文翻译上达成共识,在台湾还是广泛普遍地使用英文字的gay。

香港

在香港,gay的中文翻译是基佬。但是这个中文称谓因为经常被人以嘲讽的口吻使用而带有贬损色彩。

大陆

gay在大陆用法中也一般不指女同性恋,女同性恋称呼情况与台湾相似。正式文章中很少出现英文原文,用同性恋(者)或男同性恋(者)代替,现在也经常出现“同志”一词。

英文与中文用法差异

英文中gay可以做名词与形容词:

做形容词时:"He is gay"(他是同性恋)的说法很普遍,极少有"He is a gay"这种名词单数形式出现。

做名词时:一般以复数形式出现,描述群体,如"gays and lesbians"(男女同性恋)。但是以单数或少量数形式出现的情况则相比较少很多,如"He is a gay"或者"There are two gays(有两个同性恋)"。这种用法有时会显示说话人带有轻度贬义或打趣的情绪。

中文中,在大陆地区“他是个gay”名词单数的用法则很普遍。但也说“他是gay”。

Gay,在英文中除了表示“快乐”、“愉悦”或“高兴”,也用来表示同性恋。使用上,除了引用过去创作的文艺作品时能够用到原意外,或者除去戏谑与文字游戏等场合外,日常生活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其“快乐”

亚洲Les联盟:转载请注明版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311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