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冤死偻赫报仇,康熙决定要给鳌拜一点颜色看看,敲山震虎,康熙先从鳌拜的干儿子吴良辅下手,为了给鳌拜贺寿,吴良辅偷偷到顺治住的宫里偷宝贝,专挑价值连城的瓷器玉器,康熙早就派人盯着吴良辅,得知吴良辅监守自盗,立马带着所有侍卫去抓贼。
吴良辅也真是胆大包天,嚣张到令人发指,仗着有鳌拜撑腰,大白天的在皇宫行窃,魏东亭带着侍卫堵住吴良辅,康熙盯着太监们手上的宝贝,和魏东亭一唱一和报出了宝贝的价值,八宝琉璃瓶价值500万白银,龙凤翠玉碗值36000两,奇珍异兽瓶值足足88万两白银,康熙怒斥吴良辅,这些宝贝连先帝都舍不得用,你们这群奴才的命捏在一块儿也值不了一个包袱皮儿,吴良辅吓得全身发抖,再也没了从前的神气劲儿。
魏东亭趁机警告吴良辅,吴爷你可要抱好你怀里的奇珍异兽瓶啊!这可是国宝,你宁可摔了自己的小命,也不能摔了它呀!吴良辅扯谎说是敬事房总管黄敬让他把宝贝搬到太后宫里去,黄敬赶来拆穿了他的谎言,康熙大怒,狗奴才竟敢欺君罔上,吴良辅小命难保才坦白了事实,原来偷宝贝是为了给鳌拜贺寿,吴良辅被罚廷杖大刑,黄敬请示皇上廷杖多少,康熙不想留他狗命,直言打就是了。
鳌拜带来康熙的新老师济世,路上得知吴良辅偷东西被康熙抓了在挨大板子,鳌拜一脸不相信,还解释吴良福是个体面人,不可能偷东西,这边吴良辅被打得皮开肉绽,一边受刑还一边喊鳌中堂救命,康熙的火窜得更高了,这个奴才眼里只有鳌拜没有朕,当即命奴才往死里打,吴良辅平时给黄敬小鞋穿。
这下他可找到机会报仇了,鳌拜听到吴良辅的惨叫声,才想起他早就说要给自己贺寿,鳌拜怕跟康熙起正面冲突,立马就想开溜,结果被济世拉着去见康熙,鳌拜怕吴良辅连累自己,远远地就拍手叫好,不停地夸康熙打得好,见鳌拜来了,康熙要把吴良辅交给他处理,谁知黄敬力气大,三两下就把吴良辅打死了,旁边的鳌拜听了又气又恼,但还是装作若无其事,康熙带鳌拜去看吴良辅的尸体,顺便甩锅警告鳌拜。
“你瞧,朕随便说句话就把一个人给打死了,难怪天下人都想当皇帝。”
康熙不肯认新老师济世,鳌拜搬出孝庄,济世也威胁长跪不起,康熙这才妥协,虽然康熙认下了这个老师,但上课不是迟到就是早退,上厕所的次数也没有上限,为了驯服康熙,济世特地把顺治的画像搬到书房,跪在顺治画像前请罪,怎么劝都不起来,康熙怕了,连忙认错,请济世起来,济世这才肯开始上课。
鳌拜在朝中横行霸道,索尼称病在家袖手旁观,儿子索额图不甘平庸,想要出手,索尼警告索额图,太皇太后不得罪鳌拜,你也不能得罪鳌拜,宁肯让人瞧不起,也别出人头地,康熙下了课来找孝庄告济世的状:“总而言之,孙儿一进书房就像个囚犯,而他倒成了判官”;孝庄乐了:“终于有人治得了你了,是个严师,严师出高徒啊!”
一听康熙要罢免济世,另选帝师,孝庄严肃起来开始教育康熙,都说伴君如伴虎,别人为了保命情愿辞官避世,可这个济世却心甘情愿来教你,他对先皇忠心耿耿,对你也是刚正不阿,依我看他才是最适合教你的老师,就算他是鳌拜的耳目,你连鳌拜的耳目都对付不了,还怎么对付鳌拜呀,康熙恍然大悟,决心痛改前非,孝庄为了让康熙记住这个教训,罚他在太阳底下面壁思过。
康熙晚年并没有给鳌拜正式平反,仅仅是对鳌拜的旧功予以了肯定,并追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男爵而已,而男爵的爵位皮岛之战后鳌拜就曾经获得过。甚至雍正帝也没有给鳌拜正式平反,也仅仅是恢复了鳌拜的公爵爵位、赐葬祭而已,并没有最终给予定论,最多也只能算作是变相平反。
鳌拜真正获得国家层面的正式平反,那是乾隆四十五年的事情了。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对鳌拜的事情进行了重新定性,虽然认可了鳌拜的功绩,却也对他的过失予以了定性。实际上,这真算不得什么平反,反倒是把鳌拜后代的世袭罔替公爵重新降为了男爵。
康熙和鳌拜本身没有太多的私怨,他们之间更多的还是权力斗争。之所以要除掉鳌拜,并不是鳌拜有反心,更不是鳌拜对康熙的生命产生了威胁,又或者发生了什么正面冲突。仅仅是因为鳌拜的存在阻碍了康熙集权而已,这也是只幽禁了鳌拜而没有杀他的原因之一。
鳌拜作为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亲侄子,很早便投身军旅,后来在皮岛一战成名。之后跟随清太宗东征西讨、战功卓著,为清王朝定鼎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清太宗去世后,多尔衮、豪格争位,是鳌拜联同索尼、谭泰等两黄旗将领公开喊出了“拥立皇子”的诉求,最终使得形势逆转,清世祖捡漏成为了皇帝。多尔衮掌权后,鳌拜多次险些就被处死。
或许是出众的军事才能帮了他,又或许是因为出身费英东瓜尔佳氏开国元勋家族的原因,鳌拜侥幸保住了性命。清世祖亲政后,鳌拜大受重用。顺治十八年,清世宗临终前将鳌拜和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三人一起留给了儿子清圣祖作为辅政大臣。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有权力的地方就会存在权利斗争,更何况可以替皇帝做主的辅政大臣?清世祖去世后不久,四个辅政大臣就斗了起来。索尼资格老、地位高,加上年事已高,早早地置身事外,仅仅作为对鳌拜的一种牵制存在,却没有和鳌拜发生什么明显的正面冲突。后来清圣祖娶他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多少也是因为索尼的这种地位和特殊作用。
遏必隆作为勋二代(“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儿子),实力也不容小觑。但是,遏必隆为人相对比较软弱,事实上成为了明哲保身的墙头草。苏克萨哈本来就是利益至上。作为清太祖的外孙,先是投舅舅靠多尔衮,多尔衮倒台后转头就把这个舅舅给卖了,投入了表弟清世祖的怀抱。因此,他和鳌拜的争斗也最为激烈。康熙六年,苏克萨哈最终被鳌拜整死。同年,索尼病逝。自此,四个辅政大臣只剩下鳌拜和遏必隆,鳌拜开始一家独大。
由于清圣祖年幼,加之康熙六年鳌拜开始一家独大,鳌拜也越来越不把清圣祖当回事。虽然如此,但是鳌拜对于清王朝还是忠心耿耿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可以这么说,鳌拜至死也没有想过谋逆,甚至连霍光所行废立之事都没有想过。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为清王朝尽忠,但鳌拜这种自以为是的尽忠却越来越让清圣祖不满。年少的清圣祖想有所作为,可是却事事受到鳌拜的掣肘。尤其是康熙六年之后,这种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一触即发。
最终,康熙八年,清圣祖一举拿下了鳌拜。 之后,给鳌拜拟了三十条罪状,当然这里面不乏欲加之罪。但是有一点,三十条罪状里没有一条是说鳌拜谋反的。由此可见,清圣祖对鳌拜对清王朝的忠心还是认可的。只不过,鳌拜对皇权造成了掣肘,必须搬掉。这也是清圣祖为什么仅仅是幽禁鳌拜却没有杀他,晚年还重新追赠其男爵爵位的原因之一。
玄烨8岁即继承了皇位,当上了皇帝。因为康熙年纪太小,顺治就在终前委幼子于四大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让他们辅佐康熙皇帝执掌朝政。 可是,随着四辅政大臣内部势力的变化,本来位居末位的鳌拜的势力日益强大。鳌拜为人十分专横,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和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而此时历经三朝、经历多次宫廷斗争的索尼,以年老多病为由,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持不与鳌拜发生冲突的回避态度。眼看鳌拜权倾朝野,孝庄太皇太后为达到遏制鳌拜的目的,转而笼络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选择皇后的传统,册立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其实在候选人中,既有鳌拜的女儿,又有遏必隆的女儿,选谁为皇后必然会导致皇后所在家族力量的壮大,当时,鳌拜的狂妄已经日益暴露出来,洞察力极强的孝庄文太后当然不会没有察觉,因此,鳌拜的女儿被第一个从名单中去除。遏必隆是一个两边倒的人物,哪一方强大,他就倾向于那一方,对待遏必隆既不能完全依靠,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遏必隆的女儿可以进宫为妃,但不可以为后。 同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的入宫之路也极其坎坷:鳌拜多次上奏以“满洲下人之女”不可立为皇后为由,不断嘲讽着索尼一家,同时毫无主见的遏必隆也迎风附和。就在这些闲言碎语的包围下,年仅十二岁的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终于在康熙四年九月嫁入皇宫。 事实证明,孝庄文太后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在与鳌拜的斗争中,赫舍里氏家族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索尼中途去世,但是他的二儿子,即孝诚仁皇后的叔父——索额图,在这次斗争中帮助康熙皇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孝诚仁皇后也因此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宠爱。 清王朝进关后,鳌拜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人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挽起袖子,挥着拳头,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苏克萨哈杀了。 从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