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中,你会偏心老大还是老二?

二胎家庭中,你会偏心老大还是老二?,第1张

有了二胎,父母会偏向哪一个?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有的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大的让小的天经地义,所以会比较偏向二宝。

一些传统观念比较深的人会偏向二宝,因为他们认为大宝天生就应该懂事,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大宝是个女孩,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在大宝七八岁的时候,又有了二宝,二宝是个男孩。也许有些重男轻女,也许男孩本身难带,所以朋友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二宝身上,忽视了大宝的需要。从此以后,大宝变得自私任性,骄横无礼。即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是不时的撒泼耍赖,不停地索取。

第二,有的人在照顾二宝的同时,也会很在意大宝的感受。

我的一个侄媳妇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

大宝是男孩,二宝是女孩,两人只差了一岁半。大宝安静内向,不善言辞,二宝开朗外向,人见人爱。又因为二宝小,所以亲戚朋友都会抱二宝,逗二宝,也因此都忽视了大宝的存在。

后来侄媳妇告诉我,她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她感觉大宝缺爱,于是她总会有意识地去关爱一下大宝。比如需要抱妹妹的时候,她也会努力腾出一只胳膊来拥抱一下哥哥。当兄妹二人吵架的时候,也并不总是宠着妹妹,因为她知道妹妹更好找事,这时候她会护着哥哥,批评妹妹,有时也会对大宝哥哥说:"如果妹妹再打你,你就打她!"当然,如果是哥哥有错在先,也会毫不留情批评哥哥。

第三,当然也有的人会一味地偏袒大宝。

总之,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

最好的做法不是偏袒哪一个,而是要努力做到同时关注两个孩子的需求,在保证二宝能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大宝的需要。但当孩子有矛盾的时候,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尽可能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请关注公众号:香草珠儿

四个月前,妈妈给乐乐生了个小弟弟,乐乐对这个“新来的”小家伙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甚至逮到机会就要打弟弟。奇怪的是,乐乐对邻居家的小朋友还是一样热情好客。爸爸妈妈反复跟乐乐说最喜欢的是她,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大宝为什么对二宝充满敌意?

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心理是导致大宝对二宝充满敌意的主要原因。在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前,大宝在家里占据优势地位,独享爸爸妈妈的宠爱和关注,而弟弟妹妹的到来,不仅瓜分了爸爸妈妈的爱,还会让大宝做出“牺牲”:好吃的、好玩的都要跟弟弟妹妹分享,跟弟弟妹妹吵架了被批评的永远是自己

爸爸妈妈还要意识到,大宝对二宝的这种行为表现反映了大宝的智力发展水平。她已经能够清楚地区分别人家的“小哥哥”、“**姐”和自己家里的“小弟弟”是不一样的。

消除大宝对二宝的敌意,父母应该怎么做?

1,父母要理解大宝内心的痛苦情绪,引导大宝用言语表达这种情绪。当大宝说“我讨厌弟弟”,大人们可别说“弟弟多可爱,你应该喜欢他”,这只会让大宝觉得自己的情绪不被理解,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大宝会更讨厌弟弟。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大宝的想法,问她为什么讨厌弟弟,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并且认同孩子的情绪,“你讨厌弟弟是正常的,因为你还不习惯家里多出一个人”,要把孩子的情绪和想法正常化。

2,父母要向孩子表达爱,给孩子信心。很多父母会跟大宝做出保证:“爸爸妈妈最喜欢你了”,对于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最忌讳的就是将父母给孩子的爱分等级,殊不知父母对孩子这种“最喜欢你”的不真诚保证,本身就是爱的分级的一种体现。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她和二宝对爸爸妈妈来说都是特别的,爸爸妈妈给他们的爱是一样多的。父母还可以具体列举一些大宝的优点和可爱之处,让大宝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对待两个孩子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要偏袒。要知道,孩子是敏锐的,爱与不爱都是凭感觉。

3,不要当着二宝的面批评大宝。大宝的心理落差导致她出现的心理问题较多,家长有必要根据孩子的个性来平衡对两个孩子的感情。当大宝做错了事,家长要单独和她谈,尽量不要当着二宝的面批评她,这会让大宝觉得难堪,不能接受,说不定还会心存误解,认为爸爸妈妈不爱她,不照顾她的情绪。

4,让大宝参与到照顾二宝的过程中来。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让大宝帮一些力所能及的忙来照顾弟弟妹妹,一方面这有助于大宝适应二宝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宝感受到自己身为哥哥、姐姐的优势,接受新的家庭格局也就更加容易。

文|好孕姐

现在,身边有好几对二胎夫妻,都开始陷入“偏心”魔咒了。他们原先一直不生二胎,就是担心太偏心,委屈了大宝。所以,生二胎前都信誓旦旦说要一碗水端平,做好了准备才要生二胎。结果,二胎刚出生,一个个都说话不算话了。

其实,我们也知道,相对于大宝,二宝刚出生肯定需要照顾,占用父母的时间、精力比较多。因此,二胎2岁前,父母偏心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二胎渐渐长大,甚至大到开始跟老大吵架、打架、争东西的地步,若父母还偏心老二,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我身边有一位宝妈,在这个问题上就处理得比较好,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二胎家庭,俩孩子闹矛盾,奇怪的妈妈总是先训老二

朋友琳琳,现在是一个二胎宝妈,二宝已经3岁了。在二宝刚出生那几年,她也像大多数二胎父母那样,容易忽视老大,甚至还总是动不动冲老大发脾气。但是,自从老二慢慢开始懂事,她就开始转变对俩孩子的态度了。用她的话说就是:“俩孩子闹矛盾,我不分青红皂白先训老二。”

比如,她家老大在写作业,老二非得在他旁边玩玩具,然后俩人都哭着出来了。她什么都不问,就先训了老二一顿:“你是不是又打扰哥哥写作业,让你过来你不过来,哭了我不管!”当时,她家二宝就怔住了,不敢像其他二胎家庭的孩子那样,先告哥哥的状了。

后来,等到两个孩子都平静了之后,她一问事情的缘由,确实是弟弟打扰哥哥写作业了,哥哥生气之下就打了弟弟,然后哥俩就扭打起来,都哭了。后来,她用平静的语气批评了弟弟,但也教育了哥哥,说弟弟再不对也不要抬手就打。这样,俩孩子都能接受,哥哥从那再也不动手打弟弟了。

俩孩子闹矛盾,父母“偏心”老大很高明,好处太多了

从我朋友这位“偏心”宝妈的处事方法可以看出,她第一时间训老二,偏向老大,其实还是很高明的,好处太多了:

①刹住了老二“恶告”老大的不正之风

一般二胎家庭,都是老二比较精,也比较受宠。所以,老二会恃宠而骄,动不动欺负老大,惹怒老大,然后还反过来“恶人先告状”,把责任都推到老大身上。这样一来,父母都会批评老大,老大就难免一肚子委屈。

但是,如果父母先训斥老二,就会打消他恃宠而骄,“恶告”老大的心思。这样一来,老二不敢动不动就欺负和惹怒老大了,也就刹住了二胎家庭,老二“恶告”老大的不正之风。

②维护了老大的家庭地位

很多二胎家庭,都是二胎一出生,家人会把精力都转移到老二身上,所以老大的家庭地位就下降了。当一家人一直宠着、惯着老二的时候,老二恃宠而骄,就会不尊重哥哥或姐姐。这样一来,老大心里会更加委屈,也没有一点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责任感。

所以,聪明的父母,都会在俩孩子发生矛盾时,先训斥老二,维护老大的家庭地位。这样,老大在弟弟或妹妹面前就有了威严,不仅不会感觉自己被父母忽略了,还会有哥哥或姐姐的责任感,帮着父母管教弟弟或妹妹。这样一来,俩孩子的关系也会慢慢变得融洽起来。

“偏心”是一门学问,二胎父母一定要把握好方式方法

其实,二胎家庭,父母“偏心”是难免的,但是高明的父母都知道怎么利用“偏心”教育两个孩子,增进两个孩子的感情。也就是说,“偏心”也是一门学问,父母要拎拎清楚。

①“形”偏“神”不偏,处事要公正

所谓“形”偏“神”不偏,就像我朋友琳琳那样,虽然第一时间先训斥了老二,但是处事还是公正的。比如,她批评了老二不懂事,打扰哥哥写作业,但是也教育了老大,不能动不动就抬手打弟弟。所以,看似偏心,其实对俩孩子也是公公正正的。

②“偏心”要有度,不让孩子学会恃宠而骄

另外,二胎父母要注意,自己“偏心”老大的初衷,是为了不让老二恃宠而骄,不委屈老大。但是,如果这种“偏心”过了头,就容易委屈老二,让老大学会恃宠而骄,欺负弟弟或妹妹,那这样的“偏心”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二胎父母要注意,“偏心”要有度,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学会恃宠而骄,让两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明白父母的苦心才对。

话题讨论:家长们,你对二胎家庭,聪明的父母偏心老大的做法,怎么看?

二胎对于大孩的影响有利有弊,总体感觉我认为利大于弊。在二胎政策放开了,很多的家庭都想要个二胎,毕竟两个孩子还是好的,将来两个孩子也能有个伴,互相分担一下家庭的责任,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毕竟在头胎的时候已经有了照顾孩子的经验,二胎就会相对来说轻松一些。

有很多的父母会认为生了二胎就会让那感觉到嫉妒也许会对老大的发育不好,其实我想说的是,父母完全不必有这样的担心,我就是家里的老大,我的妹妹比我小7岁。那妹妹出生的时候我已经上小学了,虽然那个时候不懂得照顾妹妹,但是在我的记忆深处,父母带我们出去玩,我总是领着妹妹,而且我感觉到我是很爱护这个妹妹的,我一点不感觉到父母对我的爱减少了,反而让我感觉到不孤独了,因为我每次回家做完作业和妹妹一起玩,感觉到很快乐,而且我也经常和妹妹说一些我在学校里的趣事,看着妹妹咯咯的笑,我真的是非常的高兴。

冷落,其实我感觉到多少也有一点,毕竟有了我妹妹之后,我的父母就把精力放在他们身上,等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就住校了,我的妹妹才上小学,有时候回家看见妹妹做作业的时候,父母总是会对他发火,说这么简单的题怎么会做错呢,我当时根本就不记得父母有没有对我发过火,而父母却对妹妹说你哥哥当时多么轻松,我们也没有看他做过作业,你看你哥哥学习,你再看看你怎么差别这么大呢,没想到父母竟然在我的妹妹面前夸奖我,其实这个时候我是感觉到非常落寞的,因为我感觉父母从来没有如此像妹妹这般关心我。

等我上高中的时候,对于以前的事也就无所谓了,我认为正是我有了这个妹妹之后,才让我学会了照顾人,才让我学会了去承担责任,而且我也非常的喜欢和妹妹沟通,也增加了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其实对于我以后的人生还是很有好处的

话又说回来,父母在生二胎的时候,可以咨询一下大宝的意见,毕竟有些时候,二胎对于大宝影响还是挺大的,会让大宝感觉到落寞和压力,其实我想说的是只要父母一碗水端平,其他都不是事,该生生。

现在已经读大四了,我的妹妹也已经上高中了,学习成绩还不错,我相信妹妹应该考一所比我好的大学,这是转眼一瞬间呀,没想到时光过得这么快。

二胎政策推行了几年之后,如何解决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做到一碗水端平的问题又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照顾一个孩子不容易,同时带俩娃更是难上加难, 偏偏两个孩子有时还要打架,更是给宝爸宝妈们出了一道难题。

前几天一位宝妈晒了几张照片,照片中两个孩子都挂了彩,其中又以年龄更小的男孩儿更为严重。这位宝妈配文道:俩小孩打架,我谁也不帮,毕竟俩都是我的孩子。老二打输了来告状,我问他: 你打不过还不会躲吗?结果哭得更厉害了

这本来也算是带娃生活中的一件趣事,但网友们却有不同的意见。

"不保护二宝,你生他干啥呢?" 一位网友质问到。

而这位宝妈直接回复: "生了老二就忘了老大,老大招谁惹谁了,谁还不是个小宝贝了?"

不少网友对宝妈这样的态度表达了支持,表示,终于有个不偏心二宝的妈了,这样的二胎妈妈越多越好。

生了二宝之后最难的应该就是如何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了, 要是家长没点智慧,两个孩子一天也没有安宁的时候。 但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家长应该都知道,要处理好两个孩子的关系实在是太难了。

1不做口头上的公平

很多家长都自诩公平对待两个孩子, 但在孩子和旁观者眼中,真正做到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家长嘴上说着公平对待,但却言左行右,既让大宝受了委屈又让大宝没了话说,大宝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二宝出生后应更加关心大宝

3不要求大宝让着二宝

大宝二宝发生矛盾后,家长总是不自觉地就对大宝说出了这样的话。两个孩子闹了不愉快,家长却只要求大宝如何如何, 对于大宝来说很不公平,也容易让二宝感觉有靠山 ,以后更肆无忌惮了。而且这样的话只会让大宝更加委屈,也更加讨厌二宝,以后也就更难和平相处了。

孩子之间发生吵闹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家长总是带着对一方的偏袒来解决,那么孩子之间的恩怨只会越来越深。因此,家里两个孩子,考验的是家长做父母的的本领。

1不和稀泥

家里两个孩子可能经常吵架,家长对此已经不痛不痒, 因此,面对两个孩子再一次的大战,有的家长可能就会和稀泥。也就是家长根本就没想把事情理清,或者让两个孩子都接受处理的结果,只是想用最快的方法让自己耳边清静下来。殊不知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两个孩子虽然安静了,但双方对于处理的结果都不满意。

2对事不对人

两个孩子吵架打架,最后挨骂的或者挨骂比较多的一般都是老大 ,但家长扪心自问,难道每一次真的都是大宝错了吗?相反,很多情况下很可能是老二找欠或者打扰侵犯到了老大从而引发的矛盾。

因此,孩子发生了矛盾,家长应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何处理,而不是每次都让老大忍气吞声。

3奖惩一致

两个孩子在一起难免会比较,更何况比较的还是爸爸妈妈的爱。因此,家长对待两个孩子的在原则上应该保持一致, 做错了就都要罚,做对了就都奖励 。如果两个孩子犯了同样的错,家长给出的惩罚却不一样,两个孩子都值得表扬,家长却厚此薄彼,那么可以说就是家长挑起了两个孩子的矛盾。

除了以上几点, 家长在生二胎之前还应该考虑一下老大的意见,毕竟这是家里的大事 ,孩子有权提前知道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生二宝也最好别以"怕老大孤单"这样的理由来压迫大宝,因为大宝需不需要这样的陪伴不说,还容易给大宝施压压力。

对于家里两个孩子的相处和教育问题,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胎政策放开,有马上实施响应的,有持续观望的,也有坚决不要的,对于70后、80特别是70后的老母亲来说,赶上了末班车,有的如愿以偿地了二胎。即使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和看孩子的经验,俩娃的生活仍然让父母措手不及,大宝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家长再累也要及时关注。

1、感觉失宠低落

原来是爸爸妈妈独宠,现在多了一个弟弟妹妹,尤其是二宝年龄小,身体抵抗力弱,需要精心呵护,全家的重点都放在了照顾小宝宝上,时间精力有限,难免照顾不周,有的事情不得不让大宝自己处理。我生二宝时因为父母年龄都大了,没办法照顾大宝,住院时不得不将大宝托管到公寓,住了一星期。

大点儿的孩子,如果你问孩子:“你自己能行吗?”孩子可能说:“没事,”心里小难过,情绪低落,只是不想表达出来,独自消化这种情绪。如果有条件,当父母没有精力管大宝的时候,一定让家人爷爷奶奶姥娘姥爷比较亲近的人帮忙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让大宝顺利度过这段时期。

2、行为倒退

大宝的行为倒退有时是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原来自己穿衣吃饭,忽然不想自己做了,什么都让爸爸妈妈帮忙做;这是一种潜意识地想得到父母的更多关注,大宝看到弟弟妹妹什么都不会做,爸爸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寸步不离,便也效仿得到家长的更多关怀。

记得二宝刚出生几天,从医院回家,大宝看见妹妹整天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让大人照顾,心生羡慕,自己也躺在床上,说:“整天让人照顾真好,自己什么事也不干,也没有烦恼。”我开玩笑说:“小宝宝大小便还都在床上呢?”大宝听闻此言,腾地从床上坐起来。

年龄大点儿的孩子可能会做些调皮捣蛋的事,学习不用功,和同学朋友交往过密,情感外求,频繁花钱购物等等,以此来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这种心态,往往会着急上火,心想“原来很乖的孩子怎么成这样了?”

3、吵架争抢

二宝一出生就有姐姐哥哥,在月龄小时,和大宝争抢的意识并不强烈,大宝却很敏感,以为二宝是来跟自己抢东西的,经常护着自己的。等到二宝再长大一些,如果大宝和二宝年龄相差几岁,俩宝在一起争抢东西也是常有的事。

别以为大宝年龄大些,一定会让着弟弟妹妹,俩人谁也不让谁,但是一会儿就会和好如初。一个亲戚家有两个女儿,相差9岁,姐姐经常照顾妹妹,也经常教育妹妹,即使这样,俩宝在一起也经常小吵,妹妹总觉得受姐姐的“压制欺负”。

4、宠妹小哥哥

有些男孩子有了妹妹后,特别宠爱妹妹,经常抱抱妹妹,亲亲妹妹,给妹妹换尿布,逗她玩儿,关系非常融洽,这让爸爸妈妈欣慰不已,一个小暖男,一个小萌妹,生活如此美好,累并快乐着。

有了弟弟妹妹,父母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面对大宝的变化呢?有几点建议:

1、不要总说“要让着弟弟妹妹”

传统的观念认为,大的就要让着小的,年龄大点儿就该懂事了,好吃的好玩的先给弟弟妹妹,不要争抢。其实这样对大宝是不太公平的,会让孩子更有失落感,如果原本是大宝的东西,二宝抢着玩,父母依靠家长的威严一味地让大宝礼让,会让大宝的性格比较懦弱怕事,长大了也不敢竞争。

让二宝友好地征求大宝的意见,同意后再玩,大宝会感受到重视,“老大”的意识萌发,也会慢慢地增强责任感,学会更好地照顾弟弟妹妹,做好榜样。

2、坚持原则,不随便宠溺大宝

还有一种情况,有了二宝,对大宝照顾不周,爸爸妈妈总有一种愧疚感,想多做些补偿,对于大宝的一些要求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尤其是物质上的,尽管有些是不合理的。长期以往,大宝抓住了父母的弱点,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性格也变得越来越自私任性。

孩子小,性格塑造要趁早,面对大宝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学习生活中一些缺点,爸爸妈妈要坚持原则,讲清道理,学会拒绝,避免大宝利用父母的软勒钻空子,塑造良好的性格。

3、多和大宝沟通交流

有了俩娃,在照顾二宝的起居生活的同时,再累也要关心大宝的情感和情绪,多和大宝交流沟通,了解思想动态,对于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多加关注,碰到困难给予帮助,也就是说大宝有了弟弟妹妹,福利待遇、关心照顾不能减少,大宝会深切体会到爸爸妈妈的爱。

4、明确告诉大宝“爸爸妈妈爱你”

有了弟弟妹妹,大宝会时有时无地泛起这样一种情绪:“爸爸妈妈还爱我吗?如果爱我为什么还要生一个呢?”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要二胎的理由大部分是想给孩子做个伴,有个手足之情,如作家钱钟书先生拒生二胎的理由是“怕分走女儿的爱”,在那个以求多子多福的年代,为了对子女专一而只生一个孩子的,怕是不多见。

大宝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焦虑,担心失宠,爸爸妈妈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仍然象以前一样爱你,可能时间精力有限,对你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但一定要相信爸爸妈妈爱你!”做好大宝的心理疏导,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属于心理敏感期,更要加强对孩子的关注。

5、赋予责任感 做好榜样

可以让大宝参与到照顾和教育二宝的任务中,赋予责任感,当爸爸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让大宝照看一会儿弟弟妹妹,一起玩耍学习,慢慢地两个孩子的手足之情也会越来越深,也更有“老大”风范。

二宝小的时候对于大宝来说,象是一个“大玩具”,可以没事儿的时候逗着玩儿,随着弟弟妹妹的长大,会走路了,会说话了,新的本领越来越多。看到这神奇的变化,大宝会有一种思考:“我也应该成长进步,给弟弟妹妹做个榜样。”

二孩的到来,确实在考验着父母的智慧。如何从独生子女的教育过渡到促进两个孩子的共同成长,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黄琦老师给出了以下建议。

接纳大宝的坏情绪

二宝的出生,对大宝来说并不都是快乐的,有的心里会有一种恐惧,担心二宝会剥夺父母的爱。如果大宝年龄尚小,不足以用语言表达情绪,就会用行动表现出来,比如和二宝争抢奶瓶、也让妈妈抱着入睡等等。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和宽容地对待大宝的行为“退化”、嫉妒心理和占有欲,要允许和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达,别让大宝感觉有了二宝被忽略或排斥,要给大宝心理上的安全感。

相信成长的力量

父母别过分要求大宝忍耐、迁就和做出表率。二宝降临之初,大宝可能比较抵触,但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对孩子慢慢滋养和引导,你把更多的爱给大宝,大宝觉得自己受到重视,慢慢地,他会把爱自然传递到二宝那里。

少拿两个孩子做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按他们本来的样子去养育,不要拿一个孩子的长处去和另一个孩子的短处比,要多欣赏各自的优点,给予他们尽量公平的关注和待遇。

孩子吵架父母少干预

二宝的到来,对大宝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在彼此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会沟通、分享、解决各种问题。对孩子之间的矛盾,父母尽量不要干涉,社交中的摩擦是孩子社会能力成长的必修课,在争吵中,他们能逐渐学会社会规则、感受情绪、思考对策、学会谈判等。

用鼓励引导替代指挥

要让大宝参与到二宝的成长当中,但不要总是指挥大宝为二宝做这做那,要多鼓励孩子的积极表现,引导大宝主动参与。比如妈妈怀孕之初,就可以让大宝给二宝起个名字,用唱歌、读故事等方式进行胎教;二宝出生后,对于大宝的积极互动和良好表现及时表扬、鼓励,要让大宝感到作为哥哥姐姐的荣耀感,觉得自己在二宝的成长过程中很重要。

有一位妈妈,孩子大宝5年级,在她眼里,好像什么都不好,就是一个没有什么亮点的小孩。这位妈妈还有个二宝,二宝就很厉害,讨喜,现在大班,好像做什么都很厉害。

他们会经常 在家开家庭会议 ,会 对最近一段时间遇到的问题和表现去进行复盘 。妈妈会让 两个孩子去说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都做了什么事 ,然后让兄弟两个去 互评 。

小宝会对妈妈说,大宝哪里哪里不好,自己哪里哪里好 。但是到了大宝这他就没什么话要说,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什么都无所谓。

对于大宝妈妈也很是头疼,所以才选择来做咨询,希望了解孩子到底适合做什么,到底有什么是擅长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同这位妈妈交流了家庭以及儿童早年时期的养育情况。

他们家是开办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的公司, 大宝出生的时候正好是为了事业打拼的阶段 ,大宝父亲在外地开办公司,很少回家,而妈妈也是随着丈夫一起在外地,大宝 从小就是跟爷爷奶奶长大 。父母每周会回到家一次,但是那时候刚好 处于夫妻双方“磨合期”,回到家后经常会在孩子面前吵架。

后来公司开办顺利,就迁回了本地,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经过几年的磨合, 夫妻关系也逐渐稳定,那时候二宝出生了。对于二宝,妈妈的呵护备至,尽可能的提供给他好的资源和环境,把他当做未来的家族继承人来培养。

而且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妈妈就决定 举行家庭会议 ,目的在于 通过这样的会议去进行相互比较,从而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通过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大宝和二宝之间的待遇天差地别。大 宝在父母的忽视和争吵下长大,二宝在父母的呵护和关注下长大。

大宝平时给人的感觉就是迟钝和被动,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不好,畏畏缩缩,没有安全感;二宝则是机灵,活泼,聪明伶俐,做什么事都感觉很讨喜;

二宝想学什么都能够去满足他,学马术,学小提琴,有求必应。大宝也想学小提琴,也想学马术,妈妈会说“你能学什么啊,你不行的”,连唯一学过的绘画都停掉了。

大宝绘画很不错,但二宝忽然有一天跟妈妈说,他也想学。这时候大宝就急了,就跟妈妈说, “不能让他学,他学了,比我好那我该怎么办!” 这一句话到底透露了多少大宝内心的辛酸与苦痛。

在家庭关系里面, 大宝和二宝之间其实是“竞争关系” ,每一方都想要去获取父母的爱与关怀,但由于二宝占据着“人和”,父母从小就投入了很多的情感,相比之下大宝感觉就是当初领结婚证时“送的”一样。

父母对于二宝的关注,也是一种“补偿策略” ,由于在大宝身上因为更方面条件有限 有着太多的亏欠 ,所以觉得在二宝身上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将大宝身上未能倾注的关注和情感都转移到了二宝身上。

这样的补偿策略造成了 巨大的不平等 ,而且从心理上,也会因为对二宝的关注更多, 内心会更偏向于二宝,对大宝的忽视和不认同会更严重。

为了 更好更全面的客观了解孩子 ,妈妈决定让孩子 进行脑数据云分析

从性格上,大宝 内方有23,是一个很有主见和想法,性格很坚韧的一个孩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家庭会议上,面对别人不停的挑毛病,他 能够去承受,他可以不在乎,不去理会 , 坚守住内心的底线 。但有时候这也会是一种 心理上的“伪装” ,是给穿上的 保护色 。在家里,大宝的保护色便是 沉默和不在乎 。

但即使如此,由于 忽视带来的认同感和价值感的缺乏依旧会在心理上给孩子造成创伤 。

大宝的 莲花有16 ,也幸好是因为这么高的数值,才没有让大宝在“求而不得”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手段”去欺负或者伤害二宝,因为 莲花数值让他有一颗善良的内心 。因为 他的情感很细腻,并且性格又相对坚韧,所以很多时候大宝只是在默默承受,自我消解,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哭闹和发泄。

其实大宝的 表达能力很好,但是在家里面却什么都不会去说 ,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 他觉得,说了也没用,没人会去关注他,会去理解他 。只要有二宝在,这个家里面他就是没有地位的。

在脑区功能上, 大宝的右后脑区很强, 这也意味着在人际关系,运动和音乐方面都有着很好的表现。 妈妈也说他篮球打得好,音乐也喜欢,也想要去学,但是人际关系不好,与人交往很被动。

之所以人际关系不好,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极大的联系。因为从小就没有受到父母的关注,并且一直都是在父母的争吵下长大,这种情况下大宝对于人际关系的体验非常的差。从 心理上讲,儿童早年同父母的关系会泛化到他的其他人际关系中去。

当大宝在忽视和争执下长大的时候,对人际的认知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 认为人际交往对自己会有害。说太多的话,过于主动,会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

而且右前脑很高,大宝的脑子里面会对人际交往的后续去进行一定的设想,一定程度上能够去对关系发展的预期做出评估,当预期较差的时候他就会小心谨慎。但这种预期也受到他个人主观经验的影响,所以 当他对人际的理解是大部分是有害的时候,他的预期就会偏向于这个结果,从而会让他的人际能力受到抑制。

也正是因为 右前脑高,所以大宝的创意和想象能力很好,过去在学画画的时候就非常有创意,并且也非常想要去画画。

大脑 最优势的学习通道是听觉 ,这也就意味着他的 听觉非常的敏锐,对于耳朵听到的信息辨识度很高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父母对他所有口头上的评价他都会听进去,一些 负面的信息而且更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暗示 。

所以当每次家庭会议妈妈也好,二宝也好,数落他问题的时候,他都会去接受,包括平时妈妈说那个你不行,那个你不能 当内心充斥着大量这样的负面信息的时候,大宝就会觉得,就这样吧,那我就是这样的人了。 内心又该多么的无助啊

当妈妈通过家庭会议去 促进兄弟间相互竞争的时候 ,已经犯了 极为严重的错误 。 一是在不断地促进兄弟之间的对立情况,割裂兄弟之间的情感联系。二是也在进一步的诋毁大宝,割裂与大宝的关系,我们可以试想?这样的情况下成长出来的大宝,家庭对于他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所以不要让忽视和偏见埋没孩子的才华。 对孩子的爱,不是给予多好的物质条件,不是给他继承多少的财产,二是无条件的爱与关怀和支持,这些美好的东西都和金钱财富无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442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