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龙舟赛是什么?

中国四大龙舟赛是什么?,第1张

端午节快到了。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象征是吃粽子划龙舟吧?龙舟赛在中国还是比较大规模的比赛。中国有四大龙舟赛,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那么这四个龙舟赛是哪四个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1、江苏兴化乌巾荡龙舟大赛

端午节赛龙舟在江苏省兴化市有着悠久的传统,有其根源和清晰的脉络。两千多年前,昭阳将军在食邑兴化的时候,屈原是大夫,——,是楚国公族赵、屈、荆的大员。兴化的历史有着深深的楚文化烙印和屈原情结。明朝《兴化县志》年明确记载,先民每年端午节都举行“赛龙舟”纪念屈原。

与乌金当举办龙舟赛,也是彰显兴化市深厚文化底蕴,挖掘乌金当文化,放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兴化木船制造技术效应,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打造文化旅游亮点和品牌的一次盛会。

2008年起,兴化市恢复龙舟比赛,并命名为“乌金荡龙舟赛”,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13届。第十四届乌金荡龙舟赛将于2022年举行。经过十余年的举办,该活动已成为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项目,成为兴化市的一处风景名胜,成为展示兴化市传统文化的窗口,成为建设文化强市的品牌,成为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

2、湖南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

岳阳是龙舟运动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河自尽。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引舟施救,呼唤屈原,并向河中心投掷粽子、馒头等食物,乞求妖怪不要吞吃屈原。为了纪念这位世界文化名人,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在江上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家家户户都会挂艾叶、菖蒲,燃放雄黄酒,喝雄黄酒辟邪。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

自1987年起,在国家体育局和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岳阳市开始在南湖举办集体育、文化、经贸、旅游为一体的大型龙舟节(赛)。该活动已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海外市场23个重要节日之一。

3、广东东莞龙舟竞渡

东莞端午节是东莞影响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传统文化活动。东莞人赛龙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个月,所以叫龙舟月。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赛龙舟。从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东莞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龙舟比赛。比赛分两种:一是友谊赛,群众称之为“占便宜”。没有奖品,也不需要主办方组织。当两条或多条龙舟在河上相遇时,往往会自发竞争。这种比赛没有固定的时间和路线,可以自由聚散。另一种竞争形式是“竞价”,即“争景”,群众称之为“竞价”、“争大景”、“争景尾”。

4、贵州铜仁市赛龙舟

贵州省铜仁市赛龙舟历史悠久,龙舟已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2009年,铜仁市(现碧江区)被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2011年,铜仁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舟基地位于大明边城风景区。龙舟基地以“端午活动体验、端午养生文化”为主题,传承龙舟文化,吸引游客,打造新的旅游体验项目。

端午节期间,大明边城景区举办了中国龙舟大赛、中国龙舟公开赛等多项大型全国性龙舟比赛。此外,年鉴

根据我所了解到的信息,龙舟赛中的龙头含有绿色植物可能是出于美观和象征意义的目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希望,也象征着龙的力量和威严。因此,在龙舟赛中放置绿色植物可能是一种表达对生命、希望和力量的崇拜的方式。

此外,龙舟赛中的绿色植物还可能具有以下几种含义:

1 祈求平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绿色植物也被视为可以辟邪和保佑平安的物品。因此,在龙舟赛中放置绿色植物可能是一种祈求平安和避祸的方式。

2 增加气氛:在龙舟赛中放置绿色植物也可以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让比赛更加生动有趣。

3 寓意生机:绿色植物本身就代表着生机和活力,在龙舟赛中放置绿色植物也可以寓意着为比赛注入活力和生机。

总之,龙舟赛中放置绿色植物的原因可能不止一种,更多的是出于传统文化、美观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考虑。

马上就要端午节了,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象征就是吃粽子,划龙舟吧?龙舟比赛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大型的比赛。我国有四大龙舟比赛,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那么这四大龙舟比赛是哪四个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江苏兴化乌巾荡龙舟大赛

端午竞渡在江苏省兴化市有着悠久的传统,有根有源,脉络清晰,两千多年前昭阳将军食邑兴化时,屈原正是楚国王族昭、屈、景三姓的主官——三闾大夫,兴化的历史留存着深厚的楚文化烙印以及屈原情结。明朝《兴化县志》对先民每逢端午举行“龙舟竞渡”纪念屈原有着清楚的记载。

举办乌巾荡龙舟大赛,同时也是彰显兴化市深厚文化底蕴,挖掘乌巾荡文化,放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兴化木船制造技艺效应,丰富群众节庆文化生活,打造文化旅游亮点和品牌的一次盛事。

从2008年起,兴化市恢复了龙舟竞渡活动,并将其定名为“乌巾荡龙舟大赛”,每年端午举办1次,已举办过13届,2022年将举办第14届乌巾荡龙舟大赛。该项活动经过十多年的举办,已经成为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活动重点项目,成为打造兴化市全域旅游的一道风景、展示兴化市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建设文化强市的一块品牌、铸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

2、湖南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

岳阳是龙舟运动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抱石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引舟抢救,呼唤屈原,并向江心抛散粽子、包子等食物,求水怪不要吞噬屈原。为纪念这位世界文化名人,以后每年这天,人们都要在江上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并且家家户户悬挂艾蒿、菖莆、放雄黄炮、喝雄黄酒,用以避邪。这种活动直延续到今天。

自1987年起,在国家体育局和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岳阳市开始在南湖组织举办集体育、文化、经贸、旅游于一体的大型龙舟节(赛)活动,该活动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面向境外市场的23个重要节庆活动之一。

3、广东东莞龙舟竞渡

东莞龙舟月,是东莞影响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传统文化活动。东莞人赛龙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个月,故称龙舟月。龙舟月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东莞就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龙舟竞渡。竞赛形式有两种:一是友谊赛,群众称之为“趁景”,不设奖品,也不需要主办单位组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舟在江面上相遇,往往会自发地进行比赛,这种比赛没固定时间、路线,聚散自由。另一种比赛形式是“放标”即“赛龙夺景”,群众称之为“斗标”“斗大景”“斗景尾”等。

4、贵州铜仁市赛龙舟

贵州省铜仁市赛龙舟历史悠久,龙舟已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2009年,铜仁市(今碧江区)被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2011年,铜仁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舟基地位于大明边城景区内,龙舟基地以“端午活动体验和端午养生文化等主题活动传承龙舟文化,吸引游客,打造新兴的旅游体验项目。

历年端午节期间,在大明边城景区举办多次大型国家级龙舟赛事,例如中华龙舟大赛、中国龙舟公开赛等。此外,每年的铜仁端午节赛龙舟也富有极深的群众基础,每年比赛期间均有来自全国的龙舟爱好者前来大明边城景区观看龙舟赛事。

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斗得全胜还埠,则广召亲朋宴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实则全县各乡堡都兴行划龙船,现今市博物馆尚存康熙年间杏坛北水村“压尽群龙”石匾。龙舟分“游龙”和“赛龙”两种:“游龙”体积大,装饰美观,称“龙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饰旗鼓助兴;“赛龙”体积小,称“龙艇”,从三桡至十五桡不等,重在竞划速。

现代顺德男、女龙舟队分别成立于1983年和1985年,曾多次代表中国出征

香港、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参加世界大赛,顺德龙舟在全国和国际性重大比赛中共获得60项冠军、18项亚军、5项季军。在1994年代表中国参加第一届亚洲龙舟锦标赛获得四项金牌;1995年代表中国参加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获得7项金牌;另外,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第一次比赛就包揽了民运会龙舟六个项目中的四金二银,实现了广东代表团在民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在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五金一银的好成绩。在2005年在德国举行的世界龙舟进步赛上,代表中国获得7金1银的好成绩。

九江龙舟平时沉于水底,以泥埋藏防木质腐朽。每年举行龙舟活动前夕都会“起龙”,把龙舟从水下的泥土中挖出,然后清洁龙头、龙尾,上漆翻新,准备工具、饰品。举行活动当天天未亮时要装上龙头龙尾,然后进行“采青”。天亮后,龙舟盛装打扮,在九江圩涌段来回游弋表演,称为“游龙”。翌日,结契的龙舟相聚竞渡,争夺高标,互赠彩旗,互到村里拜访,请吃龙舟饭。晚餐后,结契龙舟在河涌里划行,互相送别,俗称“送契”,有闹至深夜方休。另外,在10月2日,会进行龙舟出海活动,场面可谓壮观。龙舟活动一般持续2-3天,也有连续几天。结束后,复将龙舟沉埋于水底。

九江划龙舟并不是在端午节,而是在国庆节。在九江,明、清两代已经很盛行在端午划龙舟了。民国时期,划龙舟活动改在秋凉初届、农事稍歇的八九月间举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定位10月10日划龙舟;新中国成立后,则在10月1日游龙、赛龙舟庆祝国庆,端午不再划龙舟。

九江镇的龙舟是海内外闻名的,九江镇的龙舟队在全国赛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参加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第16届亚运会),夺得了不少荣誉。如今,九江镇的龙舟活动依然相当盛行,每年九江镇各个村社都派出自己的龙舟参加比赛、在河涌内划行表演。 龙舟是龙文化的一分支,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有很多独特的风俗,一直流传下来。龙舟节(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是和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间节日一样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原先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行为方式,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甚至超载国界,流传到外国了,可见其影响范围之广,影响力之深远。屈原泉下有知,也含笑九泉了。进入农历五月,莞邑大地龙舟锣鼓之声已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因为此时各地都举办龙舟赛。这时万众欢腾,万人空巷,任何的文化娱乐活动的规模在她的面前都显得逊色了。不论男女老少,本地外地,倾巢而出,一睹赛龙舟的盛况,连学校也调整课时,让孩子们有时间到现场观看。欢乐的儿童唱着“扒龙舟,跳龙头,买斤猪肉煲莲藕,大只麻虾点油”的儿歌,街头巷尾,一片欢腾。新龙船下水这天,最为热闹。凌晨天未亮,村里的青壮年就划着龙船,燃响鞭炮,敲起锣鼓,去庙头南海神庙拜神去了,祈求太平盛世,风调雨顺,老少平安。全村人都去聚餐。村前的地头里,架起炉灶,生起柴火,大家自动出人出力,忙这忙那,劏鸡杀鸭,拔毛洗菜,大鱼大肉搞出丰盛的九碗头。大家围坐在一起大快颐朵,热闹非凡。任何一个民间节日,都没有这个排场。规模之大,涉及人数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新龙船下水,还有烧猪分,凡是有捐款的人的都可以分到。虽然烧猪肉每天都可买到,但这种烧猪有着特殊的意义,神圣无比,手捧烧猪肉,无比自豪高兴,皆大欢喜。还有邻村友好世谊送来的金猪饼食,以示祝贺。

附近的村子,各有各的龙舟节(乡人叫“龙船景”)时间互相错开,避免日期相同。有的龙船景“扒标”即竞赛,有的“趁景”即不竞赛龙舟游龙嬉戏,庆贺节目。如果是扒标的话,那可热闹了,龙船上的健儿,个个象座铁塔,腰圆背粗,力大无比。一声令下,赛龙如离弦之箭,水花飞溅,力争上游。沿岸观众呼声震天,喊声雷动。赛程较短只几千米。听老人讲,以前的赛龙船要转几大圈,划上几个小时,拼体力,拼速度,拼智慧。一场龙舟下来,虎背熊腰的青壮年人,都像散了架似的,手脚麻痹。跳龙船头的人是全船的指挥,要灵活机动,多谋善变,指挥得当。打锣鼓的人要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鼓舞士气。最关键的部位是划头位的人,人称:“扒头桡”他们是全船力气最大的人,指挥着全船的节奏去划,能够当上扒头桡的人是很光荣的,船尾掌舵的人也丝毫不能怠慢,他掌握着龙船的方向,稍有疏忽,变铸成大错。所以赛龙船是集体运动,一定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方能取胜。 前面讲过如果是新龙船下水,或某村的龙船景,必定大排筵席,宴请宾客。村里发出请柬,邀请世谊友好,同姓宗亲赴宴。他们会划着龙船,船上坐满了应邀而来的宾客,带来礼品,共叙友情。此刻的龙船,成了友谊的使者,感情的纽带。有时新龙船从某村经过,如果村里人有这条龙船的亲戚好友,便会自动带上礼品,在龙船标(一块布)写上对方的姓名,赠送给亲友,以示祝贺。受礼的龙船,缓缓靠岸,鸣炮,拱手作揖,其情其景,十分威武。有的村子在龙船景时,发出请柬,邀请世谊友好的村子来助兴,被邀请的村子会自发组织一批人。不论大人小孩,划上龙船,满满的一船人,来到该村的和面上游龙,还会受到盛情接待,他们都成了友谊的使者,增进双方感情。村民们广邀亲朋好友来庆贺,宰鸡杀鸭,裹粽赠送,家家户户高朋满座,不亦乐乎。哪户家人来的客人最多最体面;反之,脸上无光了。趁龙舟佳景,宴请亲朋,共话桑麻,浓浓的乡情化作一道美丽的彩虹,长留在人们的心里。 乡亲们把赛龙船看成是和生命一样重要,训练时挑选全村最健壮的村民,冒着酷暑烈日,不怕日晒雨淋,都想争取个好名次。倘若旗开得胜,飞龙第一,划手们便受到凯旋英雄式的待遇。犒赏三军,大排筵席,一醉方休。大家吐气扬眉,滔滔不绝,共庆凯旋。 划龙船有些禁忌,就是不准妇女登船,更谈不上划龙船了。有时龙船从桥下划过,桥上也是不准妇女走过,否则视为不吉利。这纯粹是封建思想作祟,重男轻女。所幸的是,这种风气有所改变,还组织女子龙船队,妇女们飒爽英姿,和男人一样赛起龙舟,男女平等,吐气扬眉。 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独具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千百年来,时代相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特有的风俗习惯十分有趣。今天,划龙船已成为一项强身健体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冲出国门,为国争光。喜看东邑大地,龙舟鼓声,催人振奋,水上蛟龙,奋勇争光,齐心协力,共绘美好宏图。 叠滘扒龙船清代夫子易瑞瑜有一段精彩的描述:“翠拥两岸,袅袅清风送爽,男裳女帕,腼腆随波笑纳。龆龀香囊胸披挂,雀跃堪嘉。妇孺包粽告天下,蒲符护家。  清代,客籍叠滘教学先生易瑞瑜,曾受乡绅何子权等委托,撰写《叠滘八景》、《叠滘十馨》闾事,以告诸来者。并书于“中堂”上,挂在培风社学中座。在《叠滘十馨》的“七龙竞渡”中,就有“双溪涌曲,端阳吊屈,龙船竞渡,明兴清盛”的记载。从中可以知道叠滘龙船的悠久历史。  清末民初,叠滘乡有龙船9艘,分别是:茶基、陈丰、圣堂、江头、东宁、庆云、东胜东、三馀堂、潭头等。后来,江头、东宁两艘龙船自行废置。  叠滘龙船,各有其历史渊源。陈丰坊龙船是白胡须的,因其在老土地庙“点精”,而老土地是白胡须,龙船也随之白胡须。陈丰坊龙船的龙尾是“挛弓的。所以世称“挛弓龙尾,白须老土地”。庆云坊(海边坊)龙船是红胡须的,因其在温、许二公(临海庙)处“点精”,而温、许二公是红胡须,龙船也随之红胡须。世称“红须军师。相传,庆云坊龙船的红色胡须,是一种稀有野兽的毛,特别矜贵。早期,庆云坊有两艘龙船,就是大梭和小梭。大梭扒出海,小梭内河扒。除了陈丰坊、庆云坊龙船的胡须特殊之外,其余都是黑胡须的,因其在北帝(大庙)处“点精”,而北帝是黑胡须,龙船也随之黑胡须。只有陈丰坊龙船尾是“挛弓”,其余都是直尾的。  叠滘龙船,与时俱进,从1981年开始,至2002年,拥有柚木龙船15艘。分别是:茶基、陈丰、圣堂、激边、江头、宁聚、庆云、村头、澳墟、叠北俱乐部、东胜东、三馀堂、潭头东约、潭头三约、新约等。因为过去修造龙船,有用水松木、有用坤甸木,这些木料,都不适合时代的要求,被淘汰了杂木、坤甸木旧龙船共19艘。

  摘自《叠滘乡志》2006年版 潮汕的龙舟有多种样式,正规的龙舟有龙头、龙颈、龙尾。龙身半圆而长,宽1.4米至1.6米,长短不—,有容纳12对桨、 16对桨、32对桨不等,最长的可容纳52对桨。龙舟分红龙、黄龙、青龙、白龙数种,乌龙由于易出事,且有历史教训,为人们所忌讳。龙身龙腹按麟甲模样涂彩,并根据红、黄、青、白龙种,突出各种颜色。色泽艳丽鲜明,图案漂亮眩眼。不同龙舟挂着长长的不同色泽龙须,标志突出。  龙舟下水以后,各村龙舟要划至龙王庙或其他神庙附近,祀拜神灵,祈求获胜和吉祥。龙舟赛前都进行训练。竞赛时,划桨壮汉分坐两边,中间是一位击鼓的总指挥,稍前还有一位打锣的。有些地方还要物色一个10至12岁左右的男童“靠龙规”。一般是当地富豪子弟,长相标致,按小侠客装饰,扎头巾,束腰带,打绑腿,涂粉脂,穿着艳丽丝绸衣服,斜躺在龙颈上,竞赛时,一边摇着右手的小葵扇,一边配合锣鼓节奏吹哨子。开赛之前,这个孩子就像戏曲明星一样,被大群红男绿女团团围住观赏。龙舟竞赛翻舟之事时有发生,孩子要套上救生圈,并由最前面的头、二桨手负责保护。  俗语说:“潮汕人无脸输死”。龙舟竞赛在…十分激烈的气氛中进行,舟上的健儿们倾尽力气边划水边呼唤,岸上的观赏者,也为自己村庄的龙舟呼号助威。经过多个回合的角逐,胜利者夺得标旗,演戏及举行酒宴庆。

潮汕的龙舟一般不造黑龙,据说黑龙较易出事。潮汕流传着一个“红龙红彤彤,乌龙钻人洞”的掌故。  相传旧时端午节前后,行驶于榕江下游的小木船船夫常说,当船夜里划至曲溪(现揭东县城)附近时,在那段水深流急漩涡打转的地方,常隐约听到阵阵呼唤声:“帕啊帕,欠个掠尾师父!”(划呀划,少了个掌舵师傅!)  古时,揭阳县龙砂乡的江氏后代,为纪念祖先,决定建一座祠堂。 一日,在清理祠堂地基的时候,挖到了两瓮铜钱。祠堂建好后,乡里商量造两条龙船,就用这两瓮铜钱来做龙鳞。当在造船的时候,造船师傅对这金光闪闪的铜钱很是喜爱,便私藏两枚带回家。可是后来不管怎么安排,船上总是少了两片鳞,那师傅暗暗着急。后来终于心生一计,在一条船的头上少安两个铜钱,变成了一对龙眼。这来,龙船更象真的一样,众人都称赞那师傅的手艺。并择定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进行龙舟竞赛。  这天一早,掌舵的古溪正起床。他的妻子从溪边洗衣服回来,惊慌地告诉古溪伯,说她在洗衣时,见龙船伸着头在吃溪边的竹叶。古溪伯不相信,说她是看花了眼,不能到处乱说。古溪伯想起人们说的,女人用的东西会克邪,便要求丈夫穿上她的围裙,以保平安。古溪伯只好听从妻子的话,围上妻子的腰裙。  吃竹叶的是少安两个铜钱的乌龙,又洽是古溪伯掌舵的。这条龙船一下水就驶得飞快,有人说这条船船身轻,须缚上两条板凳,挡一挡水。谁知缚上了板凳,象添了龙脚,划起来就更快了。又有人说,须在船肚上安一千石臼压重。这样,石臼又变成龙脐。  竞赛开始,这条龙船快得异常。一眨眼便从枫口驶到了缶灶村的南面。这段榕江,有一个叫做“龙洞”的,漩涡大,水流急,据说这是条地下河。古溪伯掌舵的乌龙来到这里,他来不及撑开,龙头便直钻直漩涡洞去了,龙尾一甩,把古溪伯甩上天空,直掉到黄岐山上。整条龙船所有的人,除了古溪伯外,都钻进龙洞去了。 只因缺个掌舵师父,所以龙船便不会从北河潭角的虎洞钻出来。  从此以后,每逢风雨交加之时,人们常常听到从龙洞传出划船的锣鼓声和“划啊划!缺个掌舵师父!”的喊声。

端午节赛龙舟的过程:参赛队伍必须于赛前20分钟齐集于检录处,大会人员将会查核参赛队员身份,参赛者需出示大会发出之运动员证,所有队员必须服从检录员之指示落艇,所有队伍必须根据规则规定所分配之龙舟及航道出赛。

任何队伍不得要求选择龙舟或航道,当所有队员落艇后,应从速划离登船码头驶向起点,参赛队伍向起点出发时,必须保持航道畅通,远离比赛航道,并以不影响其它赛事进行为原则。

起步程序:各参赛队伍之龙舟必须在指定之赛道上集合准备比赛, 在起步区内之参赛队伍,必须服从发令员的指令。

在起步线上,每条航道有绳索一条系于竹棚上,该绳交与该线航道上之龙舟舵手掌管,此外,艇首亦有绳索一条,由鼓手掌管,以固定龙船位置。

当龙舟已准备就绪,所有划手之桨板必须离水;所有参赛队伍之龙舟,即各队划手之桨板已离水时,发令员发号施令。

当发令员认为各龙舟已各就各位后,将会摇动旗号(黑白格仔旗)表示即将开始比赛。(示意终点裁判准备),当发令员开赛将会叫出「准备」然后响号比赛开始。

当发令员发觉有队伍偷步或犯规,立即连续性发出短号,表示需要重新起步,所有龙舟必须尽快划回起点重新安排比赛。

如有队伍划手之桨板于准备口令与响号间触水,将被视为偷步,任何队伍拒绝立即回航或在发生第二次偷步事件中犯规,其参赛资格将被取消。

端午节赛龙舟的文化内涵: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23艘龙舟将于端午节齐聚广州荔枝湾,龙舟活动将于6月7日上午9点开始。8日上午,荔湾传统活动上线。节日活动也很精彩,舞狮,书画活动,这样不精彩?

活动预览:

龙舟活动从6月7日上午9:30开始,持续到中午11点。6月8日上午,荔湾有一项传统的民间舞龙活动。

系列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包括南狮表演、岭南武术、广式韵律体操、水墨旗袍秀、龙舟说唱、书画、斗鸡表演等。向市民和游客充分展示了广府民俗文化的魅力。

荔湾:

老龙“谭栖仔”在荔枝湾巡游。

据说端午节那天,荔枝湾景区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游行,景区会有很多民俗活动!

荔枝湾附近的潘塘龙舟钓在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都很有名!荔湾南部芳村河支流众多,很多村落也有钓龙船的传统。端午节前后会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荔枝湾龙舟赛中的龙舟游行

时间:

6月7日

外观:

来自广州各地的23艘龙舟汇聚荔枝湾,这里舞龙、斗龙、舞龙,锣鼓喧天。水面上,估计是浪花飞溅,龙舟厮杀。不老龙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是从遥远的佛山传过来的。这里最受欢迎的龙舟表演是走亲访友。任伟龙舟俱乐部和潘塘四日龙舟俱乐部也将在几天后抵达这里。关于龙舟比赛的更多信息,我们来看看吧!

五月龙舟鼓“——”新西关,荔枝湾”民俗文化节将于端午节期间在荔枝湾景区举行。其中,23艘龙舟将于6月7日齐聚荔枝湾,届时将有南狮表演、岭南武术、粤韵体操、水墨旗袍秀、龙舟说唱、书画展演、斗鸡秀等活动。

“龙舟竞渡”是一项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的传统民俗活动。广州自古就有“与龙会友”的习俗。端午节不仅是传统的民间活动,也是旧广州走亲访友的重要仪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605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