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老婆是谁

哈利波特老婆是谁,第1张

他的老婆是金妮·韦斯莱。

金妮·韦斯莱是韦斯莱家族中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女儿。她中间的名字是莫丽(随她的母亲莫丽·韦斯莱)。

1992年被霍格沃茨录取并分到格兰芬多学院。她和赫敏·格兰杰是好朋友,与哈利·波特及哥哥罗恩也很要好。

中文名

金妮芙拉·莫丽·韦斯莱/金妮·韦斯莱/金妮·波特/金妮·韦斯莱·波特

外文名

Ginny Weasley 

Ginevra Molly Weasley 

Ginevra Molly Potter

其他名称

金尼弗拉·茉莉·卫斯利

饰    演

邦妮·凯瑟琳·赖特

配    音

邦妮·凯瑟琳·赖特

登场作品

《哈利·波特》系列

生    日

1981年8月11日

年    龄

初次登场时为10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最后出场时36岁(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十九年后)

性    别: 女

血    型: 纯血统

星    座: 狮子座

职    业:《预言家日报》体育版记者

配    偶: 哈利·波特

毕业院校: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格兰芬多学院

哥    哥: 弗雷德、珀西、乔治、罗恩

父    母: 亚瑟·韦斯莱,莫丽·韦斯莱

**主要讲述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突遭横祸的故事。

男主人公约翰的妻子劳拉被“莫须有”的谋杀罪名所逮捕,在被逮捕时,她对丈夫坚称自己是清白的。

为了救出妻子,丈夫拼尽全力与这场神秘事件周旋到底。约翰深信妻子的无辜,团结着破碎的家庭,拼尽全力与这一神秘事件周旋到底。

然而随着最后一次上诉的驳回,狱中的妻子绝望地尝试自杀。

扩展资料:

**的编剧及导演哈吉斯之前是在电视界编写剧本,而自从2004年撰写了《百万美元宝贝》和《撞车》的剧本后,他的事业走上了快车道,不但与伊斯特伍德三度合作,更成为丹尼尔·克雷格时代007系列两部大片的编剧。

而这一次,保罗·哈吉斯选择执导了一部翻拍作品,即根据法国导演弗雷德·卡瓦耶声誉甚佳的处女作《一切为了她》(2008)翻拍的《危情3日》。

在2009年10月,导演哈吉斯就带领他的团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拍摄了一些主要场景,接着**整体顺利进行,2009年12月14日结束了拍摄,进入后期制作,主要拍摄过程用时52天,保持了其高效的作风。

不过如果结合前期准备过程,更可以看出哈吉斯严谨的作风,比如监狱中的场景,他们大致在匹兹堡当地监狱拍摄了两天,但是据监狱主管介绍,之前监狱方面和导演进行了数月的沟通和数周的准备。

金妮·韦斯莱。

哈利的妻子,婚后改名为金妮·波特。是罗恩的妹妹,是哈利第一个见到的同龄女巫。自从那时,金妮就已经求着妈妈要上去看他一眼,却被拒绝。

后来,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金妮与哈利的交集开始了。因为金妮被日记所控制,而哈利从密室中救出了她,金妮就对哈利暗生情愫。后来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哈利也渐渐被金妮所吸引,与她成为了男女朋友。

在混血王子的结尾,他们因为哈利终究要对付伏地魔,而他不想让金妮受到伤害而分开了。在尾声,十九年后,哈利与金妮结婚了并育有二子一女。

扩展资料:

哈利波特妻子扮演者邦妮·凯瑟琳·赖特演艺经历:

2001年上映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邦妮·凯瑟琳·赖特的银幕处女作,在剧中扮演哈利好友的金妮·韦斯莱。  

2002年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她获得了比第一部更多的表演机会;这一年还出演了利亚姆·坎宁安主演了电视**《荒岛求生记》。

2004年除了出演哈利·波特系列**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外,她还出演了电视**《阿加莎·克里斯蒂影像志》。

2011年邦妮·凯瑟琳·赖特出演了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她凭借本部**在2012年获得英国帝国奖最佳女新人的提名。

2013年她和詹姆斯·达西、苏菲·露一起出演了**《末日哲学家》,在**中扮演了Georgina。

-哈利波特

失踪疑云 英文名: Vanishing Act

中文名: 失踪疑云 | 失踪之谜

导 演: ( David Greene )

主 演: ( Mike Farrell) ( Margot Kidder) (弗雷德·格温 Fred Gwynne) ( Graham Jarvis) (埃利奥特·古尔德 Elliott Gould) ( Heather Ward Siegel)

上 映: 1986年05月04日

凶手在赌桌上欠了一大笔钱,听说新婚妻子有笔遗产,于是杀害妻子以夺取遗产,并报警说妻子失踪。

探长夫妻俩和退休的老探长导演了一场戏。让探长的妻子和老探长扮演一伙同样对这笔财产虎视眈眈得犯罪团伙,并假意安排探长的妻子冒充凶手的妻子去冒领这笔遗产。最后逼得凶手自己说出这个是假冒的,真的妻子已死,而且死亡地点都说出来,证明了他就是凶手。

剧中悬念极强,直到最后才揭露真相,之前那个凶手得表现得非常无辜。谁知道最后剧情急转直下,出乎意料之外。

中央正大剧场播过

最近上映的,奥斯卡硬核神作《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音乐传记片。影片高度还原了皇后乐队,尤其是主唱弗雷德的传奇人生。

一部从头ROCK到尾的摇滚音乐传记片,看得我有点儿伤感。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征服几亿歌迷的摇滚巨星,走下神坛,竟然需要用嗑药缓解孤单,用乱性填补寂寞,用无礼掩饰害怕,用伤害回应伤害。

其实,弗雷德患有典型的 “边缘人格障碍 ”。

别被这个医学名词吓到。

边缘人格,其实就是性格上有所缺陷。以**举例,一分钟搞懂。

弗雷德变幻莫测的情绪就像他创作的那首《波西米亚狂想曲》,混杂着一些歌剧、一些古典、一些金属、一些疯狂。

编剧彼得·摩根在一次采访中说: “**展现了弗雷德所有的伟大、弱点与不安。”

1、动不动就自卑。

弗雷德的亚裔移民身份,夸张的龅牙,最不愿面对的同性恋身份。

他一生都在极力逃避 “非正常” 的自己,甚至在死后所有财产都赠予前妻。

因为他认为,这才是一个正常人会做的事情。

2、动不动就寂寞。

弗雷德极度害怕孤单。

深夜豪宅,月色静谧,匐在窗台的猫,手边的威士忌。弗雷迪试图抓住每个机会,倾诉、拥抱。

我好像隔着屏幕,听见他的心在说,求求你,别对我冷漠。

3、动不动就偏执。

他害怕孤单,却又不知道怎么抵抗孤单。

于是疯狂举办派对狂欢,吸毒乱交。

弗雷德终在罹患艾滋病的噩耗中,清醒过来,但为时已晚,生命将尽。

边缘人格的性格缺陷,都是围绕 “关系” 的维系而纠结。他们既渴望关系,又恐惧关系。

而亲密关系 ,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度。

所以,边缘人格的幸福感往往较低。

其实,人人或多或少都有边缘人格的潜在倾向,而性格缺陷99%都来源于不顺利的童年。

我们在童年中缺失的部分,比如爱、包容、陪伴,会让我们长大后,仍在潜意识里不断寻找。

于是,我们穿着“大人”的外衣,内心却一直拒绝长大。

我们任性,无理取闹,想要以孩子的方式拿回属于孩子的待遇。

而反射在成年人成熟的关系里,这种孩子气,便成了缺乏同理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性情。

武志红老师的前女友李雪,是主攻亲子关系的心理学家。

她曾在博客中袒露自己不幸的童年:

父母彼此嫌弃,想要离开对方,她变成烫手山芋,被丢来丢去。后来她渐渐长大,又经历了父亲的出轨、母亲的自杀。

她说:“我在朋友眼中,是尚未进化成人的、自以为是的小屁孩儿。我写博客、回答问题,本质都是要糖吃的小孩,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武老师在谈到前女友时,这样评价: “李雪漂亮、聪明、感性,我很喜欢她。但我们在一起太痛苦,她是边缘人格。”

因为童年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所以现在,她喜欢买小女孩类型的衣服。反映在人际关系中,她总以扮聪明可爱的方式吸引别人的关注。

武老师在他的书里写道:“父母没有给她的,她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但没有人愿意承受这种重量,于是大家对她的索取都有些抵触。”

童年的创痛是一把双面镜,我们曾经是亲密关系中的受害者,却又变异成亲密关系中的施暴者。

《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一直在父母的“欺负”下长大。

沦陷于亲情的她,明显处在弱势地位。可在爱情中,她对石天冬的态度,却要时时占据上风。

为什么?

因为害怕。曾经受伤太深,伤口结成坚硬的伤疤,很难再回归柔软。

心理学有个 “零和游戏”定理 ,是说:博弈双方,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

在边缘人格的世界里,关系即战场,而战场只有输赢。

所以,苏明玉在爱情里,一直若即若离,不过是想摆脱被动,转守为攻。

她的意识里,已经默认没有能够“双赢”的关系。

家喻户晓的好莱坞巨星玛丽莲·梦露,更是遭受了正常人闻所未闻的童年创痛。

她出生时候便没有父亲。等她长大一点,母亲又进了精神病院。 小梦露前后经历过12个寄养家庭,遇见过形形色色的“父母”。

“爱”她的,强暴了她;不爱她的,把她当做玩具一样扔来扔去。

她长大后,虽成为惹火的性感女神。却始终因为敏感多疑的性格,没法维系一段稳定的婚姻关系,尽管那是她极其渴望的。

她说,“我自私、没有耐心、缺乏安全感。我会做错事、发脾气、有时还很难缠。但一个人不快乐,总好过两人在一起不幸福。”

带着三次婚姻的遗憾,梦露于1962年8月5日在她的卧室“自杀”, 这位绝世美人背负着宿命的重担,香消玉殒。

即使拥有数以万计的金钱,即使拥有尤物天成的容貌,却最终被性格毁了幸福。

就像我们平时所说,明明握了一手能 “天和” 的好牌,却生生把自己玩成了输家。

那么,性格不好的人是不是就只能认栽,彻底没救了?

当然不是。

李雪曾在博客中写道: “我成功逃跑,同时也身负重伤,好在我没有放弃自救,穿越了无数次想死的魔咒。我不再任人宰割,我有自己的界限,我只为我自己负责。”

其实,李雪写下她亲历的每一个故事时,也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反思。

自我分析、自我解读的过程,就是为性格“解毒”的过程。因为治病的前提,是要先知道病在哪里。

我们可以坦诚地问问身边人,自己哪里可以改进,哪里能够做得更好。

但我相信, 更多的性格问题,是由于心中有结,这才是病灶。

而解开心中结,才是唯一的解药。

孙俪从小就生活在父母吵架、离异的阴影中。父亲抛下她们母女后,母亲白天当售货员,晚上当清洁工,生活艰难。

孙俪曾用整个青春怨恨着父亲。她说她总会幻想一个画面:“我有钱了,开着跑车行驶在上海街头,路边的爸爸正在看着我,我却开着车扬长而去……这样想着,感觉特别解恨。”

她也曾因为童年的阴影,不敢接受邓超,对于来到身边的幸福,不敢向前。

而母亲的话却改变了她,母亲说: “就因为他(孙俪父亲)把你给了我,我可以原谅他所有的错。”

其实,母亲只是想告诉女儿: 恨,只会让你得不到安宁。

因为恨始终是一个绳结般的存在,连接着你和那些不愉快的事,不愉快的人。只有放下一切与之有关的情绪,才是真正的斩断,才能重获新生。

原来,给性格“解毒”的最佳良方竟是,放下过去,原谅自己。

反观自己。我也曾是极其没有安全感的人。和老公结婚前,他工作调动转去项目部,需要经常出差。

为了满足自己的安全感,不管开会、应酬、深夜酒店,我每天至少打十几个电话,疑神疑鬼。

其实,我心里非常明白,他不是一个会拈花惹草的人,是自己“太能作”。所有的怀疑都是空穴来风。

后来,我问自己,除了提心吊胆和争吵,你从这段关系里获得了什么?

没有。

那你要结束这段关系还是改变自己?

当然是改变自己。

查阅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我渐渐明白,一切的问题都源于,我不知道该如何与别人建立一段健康的关系。因为在乎,总想紧紧抓住,步步紧逼。

让人舒服的关系,应该是轻松的。人与人之间需要自由,需要喘息。否则,就会像流沙,握得越紧,流得越急。

听一位心理医生说,爱和理解才是守护亲密关系的制胜秘籍。我深以为然。

现在,我打电话,只是为了提醒他天凉加衣,按时吃饭。

王尔德说,一个人,不能永远在胸中养着一条毒蛇。而我认为,毒蛇如果注定在那里,不让它伤害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与它握手言和。

很多人觉得,边缘人格是不是一种少见而特殊的性格?

其实不然。

生活中,有人总在爱情里患得患失,怕恋人出轨,怕自己被抛弃;有人在职场中吹毛求疵,不管对自己还是别人,一点失误就歇斯底里;还有人在亲情里锥心泣血,要么一味付出,要么一味索取

这些其实都是边缘人格的表现,只不过是表现形式、程度深浅不同。

但在这个 “唯快不破” 的年代,时间成本越来越高。

没有谁再有多余心力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谁再有多余耐心去照顾身边人的坏情绪。

性格对于我们如此重要,而我们却很少研究如何优化性格。

李嘉诚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栽种习惯,成就性格; 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可见,性格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纠正。我们不妨学习李雪,通过写作、沟通去释放自己,表达自己;可以像我一样,在发现问题后,积极克服,挽回关系;更可以效仿孙俪,放下过去,原谅自己。

而令人惋叹唏嘘的是,我们常常任由坏性情破坏亲密关系,伤及所爱之人;或者粗暴干脆,把责任推给原生家庭;或者自暴自弃,继续宠溺自己。

师太亦舒曾说,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

这场战斗,是与自己的和解,唯有和解,才能治愈。

排版:淇然

责任编辑:淡淡翠

实习编辑:柳叶叨叨、老泥巴

校对:柳叶叨叨

文章作者简介:童谣,一支笔写素,一张纸拓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612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