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庭中父母整日整日的争吵、打架,对孩子也是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人是生活在环境中的,时刻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一个人的童年,尤其是原生家庭对个人的性格、行为、心理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一直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和谐的原生家庭,会给孩子带来这4种影响,别不以为然。
1性格存在缺陷
如果家里就像一个战场,父母会经常在孩子面前爆发激烈的争吵,甚至是辱骂、打架,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些自卑,有些敏感,有些容易暴躁,总之都会让孩子的性格有缺陷。有个朋友告诉我每次父母吵架时,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煎熬,恨不得马上消失在这个家里,再也不要回来。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和爱,只会想着逃离,离得越远越好,同时对其他人的感情也很淡漠,不与同龄人交往、不和亲戚来往,身边没有什么朋友。
2影响恋爱观和婚姻观
目睹并经历过父母长期吵架的人会对爱情、婚姻失去信心,很难对其他人产生依赖感,甚至会扭曲自己的爱情观。因为害怕吵架,害怕一吵架就像泼妇一样歇斯底里,所以会很能忍耐,哪怕快要逼疯自己,也绝不多说一个字;害怕结婚之后也会过上这种天天吵架的生活,从而抗拒这种生活模式。很多恐婚族就是因为见过了父母辈的争吵,从原生家庭里获得不了安全感,同时打破了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最终对婚姻感到恐惧。
3自我厌弃没有自信
有些父母会天天说着我是为了你(孩子)所以才不离婚,殊不知这样的话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会产生多大的伤害,他会觉得你们的争吵都是因为他,总以为自己是个错误的存在。容易发生争吵的父母大多数对于自己的孩子也缺乏宽容和耐心,有些甚至会拿孩子当做出气筒,任意打骂、贬低,久而久之,不仅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乐观,甚至会产生自我厌弃的感觉。
4潜意识里重复模仿
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情绪暴躁,甚至是大打出手,都会被孩子模仿。心理教育学家班杜拉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果:孩子可以通过直观地观察学习复杂的东西,并且不需要实践。
原生家庭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影响着他的行为,在潜意识里学会了情绪不受控,和人争吵。哪怕每时每刻都想着我绝对不要成为那样的人,但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了父母的相处。
父母吵架对于孩子的影响可谓是不可逆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如果你还在孩子面前争吵,那么希望你在看了育儿台之后和你的伴侣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不要让他变成一个尖锐而敏感、暴躁且自卑的人。
小时候缺爱,成年后应该如何解决呢?
这真的是一个悲伤的问题。
童年的时候缺爱,说的是极度缺爱那种,似乎到现在也没看到特别好的解决方式。
一般来说,像这种情况都会寻求心理补偿,疯狂地爱人与被爱,这种感觉会像上瘾一样停不下来。
为什么?
因为无论获得多少爱,骨子里总是潜伏着一种不安全感——连父母都没有办法疼爱自己,那么还有谁能无限制地包容、无限制地爱自己?还有谁会长长久久永不离开?
当然就只能无穷尽地付出爱,或者需索爱,来填补内心深处无穷尽的大洞。
那么也当然,填进去再多,也都得不到满足。
因为问题的根本在于你并不是需要多少爱,而是,在心底深处你实际上对任何人都没有信心。
无法信任,我认为这才是“缺爱”的本质。——所谓“信、望、爱”,“信”在第一位。
对人没有信心需索不满足更没有信心增加需索度……这是一个死循环。
见过的例子里,似乎恢复得最好的是寻求了宗教的帮助——因为相信神的爱是无限的,永不枯竭的。
有人说,“我对待朋友非常无所谓,可是对待爱人总是非常苛刻。”
这简直是一定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地相信任何一个人,不管他们有多么爱你。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是:什么时候出现一个能够让你全心全意信赖与依靠而没有半点不安全感的人时,心里那个大洞自然会慢慢填补上,“缺爱”就不再存在了。
但是,这种几率很低很低。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也是比较极端的是——永远理性地对待人、事、物。
这种理性有时会损失一些感性的乐趣,但是,理性的前提会把对人的期待值降到最低,受伤害的可能性减至最小,逐渐地,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越来越通透,因此能够接受绝大部分的人之常情——比如失望,比如背叛,比如分离——而不觉得特别难过或者被打击。
很难相信人?那么就干脆不要信好了嘛。
期待度为100,哪怕得到的是99,都会失望;期待度为0,哪怕得到的是1,都会觉得赚到。
所以前面提到的“信、望、爱”,“望”在第二位。
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而且,自然谈不上“缺爱”,他们多数非常自爱——自己爱自己就够了。
没有“信”和没有“望”,其实都是缺“爱”而至无法“爱”的表现。
不管是绝望地死循环,还是把期待值归零,都很极端,一端极感性,一段极理性。大多数人游走在这两端中。
其实童年不缺爱的人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爱”与“安全感”是永恒的稀缺品与抢手货,对任何人都是。缺爱、缺乏安全感时的空虚寂寞冷,谁都可能遇到。
只是,很多人也许混混沌沌就过去了,但这种感受对于幼年受过伤的人格外刺痛。敏感——也是童年阴影带来的后遗症之一。
粗线条一点,淡化感官与神经的敏锐度,放宽心胸,也有好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
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起码表面上要像一个正常人,也许久了,就真的正常了。
当烦恼无法自行摆脱,而人又想积极求助,那么只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
这样的父母缺少足够的教育理念,甚至他们可能没有想过什么是夫妻,以及他们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他们只会在遇到矛盾时选择争吵。
也许在冲突不断演变时,会摔东西,打人、骂人,而这些行为会让人感觉他们生活在原始社会。我们作为人,首先要有文明,为什么轻易地把糟糕的情绪随意发泄?为什么在一遇到使自己的心情不好时就瞬间点燃怒火,这是需要思考的。
那么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中长大的人,很难对父母有感情,因为他体会不到父母的爱,在他看来只有伤害。所以很容易被这种不好的氛围影响,当这种影响作用的时间越来越长,逐渐感觉到自己抑郁了。
所以要去找到自己抑郁的原因,才能去找方法来解决。往往是感到对生活无望,对未来无望,对自己无望,而这种情绪又会导致恶性循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谁都不会好过,父母之间总是像仇人一样互相对峙,孩子在家里体会不到温暖,体会的是枪林弹雨。
所以这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家庭,而且我相信这样的家庭模式在中国会有很多,看了三年的《金牌调解》,看到过许许多多让人难理解的家庭模式,那是因为这些人从来不知道心理咨询这个概念。
所以采取的是上一代的言行模式,有情绪了就发泄,别人让我不舒服,我也要让别人不舒服,他不会对不当的情绪进行一下中断,反而变本加厉地采取互害模式。
所以很难培育出心理正常的小孩,他看什么事情几乎都是负向的,他长大成人以后会选择疗伤,因为他也想改变,可是会感到很困难。改变的前提是感受到爱,在内心缺少安全感时,想改变自己就像是一句空话一样。
但是我们会留意到,父母很少会是抑郁的,他们能量很高,还得留着吵架呢!往往孩子会是低能量的,因为他在用能量来尽力维护内心的秩序。往往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会恐惧婚姻,对婚姻丧失信心,会感觉自己很脆弱,不值得爱与被爱,心就像一层薄玻璃一样,一碰就会碎。
孩子承载了太多在他这个年龄段不应该承载的痛,承载了太多来自于父母的情绪炸弹,往往孩子会采取攻击自己来让自己感到痛苦,因为一直压抑,心理会很难受。
幸好我们是可以走出来的,怎样走出来呢?是要去积极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一种心理咨询的方法是正念,通过冥想来让自己情绪获得平静,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调整我们的认知,父母是因为文化程度低,教养不好,那么我们要比父母的文化程度要高,我们会很好的控制情绪,这就是我们与父母最大的不同,我们超越了父母。
并且父母的不当言行不仅给他们自己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也让别人也感到不舒服,他们既是破坏情绪的污染者,也是承受坏情绪的受苦者,所以我们为何还再用这种模式生活呢?
可以跟大家说一个事,在中国有绝大多数人是从来没有进行过心理咨询的,被称之为原生态来访者,不懂得情绪管理,不知道与人相处的正确模式,而且往往他们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民。并且他们那个年代的婚姻不是彼此情投意合,更多的是凑合。
所以这样的婚姻就是不和睦的,又怎能有爱呢?我们以前经常听到一句话:感情,相处时间久了就有了。可是在一开始就没有感情,又怎么能够培养感情呢?这得有多困难。
在困难中也会看到希望,我们要把认知调整为正向,看到父母这样的模式要想到,我以后不要去复制他们的生活,我要让自己生活地更好,一定不要在你结婚以后,也找了一个脾气火爆的人,然后你大声喊道:我终于和父母一样啦!
一代要比一代强,父母那一代缺少文化,不懂得同理心,父母有他们的局限,并且他们的成长经历也许就是生活在家暴的环境,那么他们就会去习得这个模式。要记得人无法给出他没有的东西,人只有给出他有的东西。
在父母看来,供你吃、供你穿,就是最大的爱了,当发生冲突时,他们会采取他们父母的模式,因为他只会这一种。那么我们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的,父母没把我们饿死就是对我们的仁慈了对吗?
其实父母也是可怜的人,虽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是如果他们知道这样的方式是错的,他们还继续再用,那就是他们的问题了。可是很多时候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的方式是有问题的,现在不是还有很多人信服“棍棒底下出孝子”吗?
我们每个人是受着自身信念来驱使要怎么生活的,也许父母之间吵了这么多年,早已经习惯了用这种模式,一方使用攻击性语言,一方采取防御,也使用攻击性语言。那么我们知道了这种模式是有问题的,就不要再使用了,也不要再攻击自己了。
想一想,父母这一生也是挺苦的,他们没有过上想过的生活,在总是吵架的过程当中耗费了多少年华,现在改变还不晚,父母难道不希望子女幸福吗?可是如果父母依然不改变的话,子女很难幸福。因为子女会把父母的婚姻当成模版,会想到自己以后的婚姻是否也是这个样子?其实并不是的,因为你与父母不同,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并且你要找的是你爱的人,而不是像父母那一代选择凑合过。
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他感受到爱。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感受到爱了?有多长时间一直是紧绷着神经去生活的?有多久没有好好的放松过了?
对这些父母们,我也想问一下,你们有多久没有感受到爱了?有多久没有感到内心的宁静和美好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回忆起美好的事物了?在你心理是否有美好的事物呢?是否还让这种生活模式继续下去呢?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全都是负向的,是我们聚焦于负向的事情了,所以可以去找擅长解决婚姻、家庭类的心理咨询师谈一谈,去寻找策略,去努力改变固化的模式。
我们哪有不希望自己幸福的呢?可是为何总在做着让自己不幸福的事呢?总感觉到自己思维总是负向,那么怎样才可以转变成正向呢?总是负向认知,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为了获得幸福,首先要通过爱自己开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而我们的行为模式也会让身边的人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身边的人的反应又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所以总得有一个人开始改变,关系才能得到改变。
先改变沟通模式、改变行为模式,他人也会相应地开始改变,就像你对他人表示一个微笑,他人也会回你一个微笑。你对他人善意,他人也会对你善意,并且你需要一直这样去做,才能形成好的氛围。
抑郁症是可治疗的,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会很有帮助,需要你有动机来改变自己啊!你可以寻求身边朋友的帮助,与朋友谈话,健康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坚持锻炼,参加支持性的团体,加入一些网络社群,有的人通过描述自己如何从抑郁状态走出来的经历,会对其他人是一种促进作用。
而且很多人在得了一种病以后,会更了解这个病本身,当康复以后,会更愿意帮助到和他们有共同问题的人。所以我们需要去积极寻求帮助,会有很多人愿意伸出援手,不要拖延时间治疗,因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遇到这么好的家庭教育问题不容易,恰好我的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父母吵架终日的喋喋不休,还伴有打架。可以说我的童年一半是甜蜜,一半是苦涩的,刚好通过自身是个受害者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1 父母经常吵架,会导致孩子越来越内向,内向到一定程度是很可怕的,会产生多种极端行为。
这在当今心理学上得到了证实,研究得出:内向是一种不良性格。在我工作期间,为了摆脱儿时造成的内向性格,义不容辞的去做了很多推销工作,终于把自己拉了回来。
2 父母经常吵架,会使孩子缺乏对他人的热情,从而冷漠。
记得我的小时候,看着别人家的欢天喜地,自己会躲起来不回家,碰到亲人也不会说上一句话,很难受的时候不想看见任何人。父母间的隔阂直接导致了家庭的整个温度,孩子失去了温暖,冷漠是必然。
3 父母经常吵架,会使孩子遇到事情胆怯,有不安全感。
就是说对一些正常的事物会产生过度的敏感,扭曲常规认识,容易对人生失去正确的判断力。我深知自己的这些问题都是父母吵架带来的,但我不怪他们,因为我没有时间怪他们,活着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为此,我在马不停蹄的改变着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尽快的使自己的未来愈加美好。
最后: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的去呵护和照顾。父母亲老是吵架,让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管理,也许会沾上许多的恶习,为将来走向社会埋下隐患。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父母老是吵架,让孩子学习很难静下心来,投入到学习中去,影响了学习成绩,考不到好的学校,耽误了一生的大好前途。父母经常吵架的害处还是在于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养成简单粗暴、强词夺理、遇事不让人的扭曲心理,走向社会后,很难与人和睦相处,遭到孤立。
对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有时不是因为这些影响,而是看不见的。
经过详细了解,我们以咨询师的案例为例。在一次咨询中,她认真思考了为什么在恋爱的时候会觉得对方不爱自己,直到我对静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她的性格中,除了担心过早发生关系,男朋友会不珍惜自己外,她还担心过多地维持亲密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静静地担心,如果我拒绝我的男朋友,我的男朋友就不会坠入爱河。如果男朋友不爱他,他会觉得被抛弃了。
家庭关系和成长过程经过详细了解,才发现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吵架。每次吵架,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在面对老公的时候静静地说。离婚吧,闺女我也不要了,总之你也不爱我,也不珍惜我。我为什么要继续和你在一起,为什么要抚养你的孩子等等。
这样争吵的场景,在静静地童年与青春期,甚至到了大学,父母仍在继续。两个人的婚姻早已有名无实,尽管父母最终没有离婚。所以,面对这样的家庭关系,学会静静的是自我建设,给自己安全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听到一些女人说话。每次他出去喝酒,他都要喝到很晚才回来,这让我感到不安全。现在生活压力太大了,他的工资一点也没有增加,不能给我更好的生活。让我没有安全感。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感到非常不安全。
近年来被提及的安全感这三个字就像街车一样普遍。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那么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安全感是他能够安神起这个家,能够对家庭负责。安全感就是在我无助的时候陪伴我,和他在一起很安心,很理解我,安慰我。安全感是有更多的钱,有自己喜欢的房子,男朋友或丈夫不会作弊,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似乎大多数女性的安全感都与男性有关。
如果我是这个男人,好像要说hold生活有安全感。根据你的意思,这个人有安全感。只要这个人在我的眼皮底下,我就放心了。如果对方不配合,就无法控制这种安全感。男人以后会有失控感。这种失控感除了失望之外,会再次让女人感受到不安全感。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会感到很累,更不安全。所以,女人应该给自己安全感。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对冷热不确定外部的自然不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使用得很好,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你只能生活在自我内耗中,如果使用不好。同时,你还需要知道安全感是一个非常隐私和个人的项目。
最后,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事实上,真正的安全感只来自你心中的一个地方。你真正需要做的事,让自己行动起来,在感情之中做一个良好做一个有良好沟通得人。除了让自己在关系中有一定的控制感。学会确认和反馈行为也需要做。需要良好的反馈,除了找出问题的根源,从各个角度建立安全感
其实,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出色,多值得被人爱。只是你自己没有发觉罢了。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未来的确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你不能够因为你的父母这样对你,在之后就这样对孩子这样。对孩子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她凭什么要受这种待遇,所以你可以从你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中发现缺点并且及时改正,这样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该做的。
在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这种改正错误的能力对你的孩子来讲是很幸运的,因为他能够享受真正的父爱和母爱,让她的童年能够更加幸福一些,现在人们都讲原生家庭,一个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童年以及未来有很大的影响。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也经常吵架摔东西,甚至有时候半夜突然间开始吵架,我妈就要回娘家,有时候想一下他们其实也挺自私的,他们两个之间的小矛盾还要涉及到旁边人。小时候因为他们俩吵架我经常吓哭,特别害怕我妈回了娘家之后就不回来了,特别怕我成为他们两个的累赘,所以在我童年的时候他们吵架给我带来的只有忧愁,他们之间给我没有带来太多的快乐,我的快乐大部分来源于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也可能是因为太年轻了,但是他们的确很自私。
作为父母,如果要是生出来就要对他们负责,不要让孩子觉得未来很迷茫,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很不公平,如果有机会的话对孩子一定要好一些,像吵架这种事情能避免就避免,实在避免不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感情就很不好,我妈爱唠叨,我爸见不得我妈的唠叨,我爸脾气很不好,爱吼人,我妈脾气也不好,一点小事就生气,有时候她们一个也不让步,一件小事就能吵过不停,导致我的童年活在痛苦之中,从小就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长大了以后对男生更是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只要有人追我,我都会想对方是不是需要一个女朋友,而刚好我合适才找我,因此我总是小心翼翼的试探,从不轻易去开始一段感情,总害怕自己被骗,不知不觉,我已到了26岁,却连一次恋爱也没谈过,以后估计更不会轻易去谈,我甚至想过此生一个人过,我不想找一个人来跟我吵架,不想像我父母那样过得那么痛苦,但女生要是不结婚,又感觉自己没有去处,感觉没有家,自己就像一个漂泊的人,居无定所的,所以我现在很矛盾,很害怕,不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这或许就是从小父母吵架给我造成的阴影,让我有恐婚症,不敢去恋爱,不敢去结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