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什么呢?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什么呢?,第1张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明暗、冷暖的表现手法,提高欣

赏和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2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尝试进行风景,景物色彩画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增加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 色彩理论相关知识

学习难点 作画的基本步骤,如何配色,用色。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①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

手段 ,例如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出示课题:造型的表现力(板书)

二、新授课

(1)线条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五组,针对五种艺术品的表现方式进行讨论

学习要求:

1 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请讲给大家听

2 不同的艺术品使用了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线条表现手法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 线条在艺术品中的表现特点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示:

朝元仙仗图卷标——中国,白描,武宗元作

菩萨立像——石雕,唐代

宴罢——红绘式装饰画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 西班牙

缠枝牡丹纹梅瓶——瓷器 宋代

发展阶段(明暗、体积、空间)

结合欣赏,介绍“明暗”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圣母玛利亚》 达芬奇

《塔吉克新娘》 靳尚宜

明暗: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较好的再现光影效果,有效的凸显物象的绘画形式。

结合欣赏,介绍“体量”在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欣赏——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建筑)现代作品双环(雕塑)英国

体量: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结合欣赏,介绍“空间”在作品中的作用。

欣赏——阿尔让特伊的大道(油画)法

空间:建筑、雕塑意识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美术效果;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三、欣赏分析,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

(师):好,回顾了我们以前所了解的色彩相关知识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

(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师)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8幅不同的大师作品,有些大家很熟悉,有些可能是第一次欣赏。那么老师现在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有没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色彩对比法: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在讲解对比法是,引导学生注意对比中不可55分) 色彩调和法:同类色调和、邻近色调和展示《星夜》,请同学们判断此画是色彩的对比还是色彩的调和色彩调和:对比色调和(大统一、小对比)

四、欣赏分析,体会色彩的情感表达

1、色彩的心理联想

以前我们学过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2、现代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我们知道色彩不但具有这些象征性,而且不同的色彩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大师的作品中常常借助色彩的象征及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五、色彩实践

1、用色彩联想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1、能否利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进行创作,并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能否用较准确的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和学生的作品

六、梳理思路,巩固小结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了解了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生活因为有了色彩,所以才显得更精彩。愿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学校通过美术鉴赏程的设置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这门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鉴赏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1

浅谈美术鉴赏《大宫女》

《大宫女》这幅油画创作于 1814 年,它的作者是法 国画 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安格尔创作的这一幅《大宫女》和其所创作的其他宫女题材的油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从安格尔刻意将这幅作品命名为《大宫女》这点可以看出来。《大宫女》这一幅作品充满着独特的格调,安格尔在《大宫女》当中的用色更体现出浓厚的异国风韵,以及装饰性的美学考量。这一点也促使安格尔的《大宫女》和古典主义的油画美学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别,无论是颜色,还有其腰身的比例,都和传统的西方古典主义油画艺术规则有所冲突,也正是如此,《大宫女》才能够很好地将观赏者震慑住,使观赏者受到这种美学的吸引,从而构建出独特的美学空间。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之中,宫女的体型是如同平面几何一般,并没有充分和现实当中的女性身材比例进行衔接,这一点和西方油画一向来追求精益求精的写实风格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但是,这种夸张的比例,却能够很快地造成视觉上的关注,而且蓝色的背景与宫女的身体颜色之间的冲突不和谐,也造成了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这种颜色的对撞、人体基本身体结构出现的错位,代表着一种属于安格尔风格的审美。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首先是一个明亮颜色和冷暗颜色之间的撞击对比。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创作过程当中,强调油画画面之中颜色与颜色之间的自然过渡,只有进行恰到好处的过渡,才能够更好地让整个画面进行融合。不过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则不然,整个宫女的背景采用的是冷色调的蓝色,而宫女是裸着身子的,宫女的身体肌肤却是使用明亮的浅**,这两种颜色之间,安格尔并没有采用其他的颜色作为过渡。这样一幅《大宫女》的颜色之间就形成了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虽然和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差异甚大,但是却能够给观赏这一幅画作的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影响。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第二方面的美学特征就是他与众不同的人类身体结构设置。从整幅《大宫女》看,大宫女这个人物形象身体各个基本结构之间的比例是失调的,仿佛是几何堆砌一般,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其身体躯干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身体结构的比例,因此,安格尔的这一幅《大宫女》违背了古典主义油画创作过程里的追求写实的风格,而呈现出一种追求艺术进一步采取夸张的手法,让《大宫女》当中的大宫女形象,以这种看似畸形的几何式夸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艺术上的张力。

而且安格尔所创作的《大宫女》还蕴含着一种欲望的美学。因为当时的法国军队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展开战争,当时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击败,所以在安格尔所在的时代里,法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创作了许多熟练的奥斯曼土耳其内宫宫女画像,这些目的在于从艺术的角度满足法国人内心的征服欲望。而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目的就在于以一个奇特的宫女的形象隐喻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必然会被法国人所征服,裸体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宫中的宫女形象,欲盖弥彰的欲望,通过安格尔以新式的艺术手法,加以渲染和雕琢。同时裸女并没有完全露出自己全部的隐私处,这一点又体现了一种克制和理性,安格尔在这一幅《大宫女》之中,表现了冷静克制与欲望张狂两个方面的精神内涵,并且在绘画作品之中,给这二者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均衡点,从而将观赏者的欲望以及视觉都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安置。

究竟是采用 素描 的方式,还是更注重色彩,这一点在安格尔的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大宫女》的创作里,更多注意到了结构上的素描运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安格尔在《大宫女》这幅作品当中完全就没有关注色彩,与此相反,安格尔在《大宫女》中的色彩搭配以及应用是非常鲜明以及大胆的。

冷色调作为这幅《大宫女》的背景色彩。在大宫女欧达丽丝克的背后是一幅半垂着的帘幕,这个帘幕实际上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一般欧洲古典主义的绘画色彩艺术,主要是注重色彩的过渡和衔接,然而安格尔刻意使用这种冷峻的颜色作为衬底,目的在于表达出一种寂静、理性,这和狂热的女性躯体的暖色调形成了对比,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对比下的艺术张力。

红色作为另一个重要的颜色,却在对于《大宫女》的色彩美学鉴赏之中,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这种色彩美学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安格尔采用了红色作为点缀,让红颜色点缀在大宫女手中的孔雀羽毛扇子的扇柄中。而在欧达丽丝克的脚部,也有一段红色的点缀,那时旁边小桌子的椅脚。这两点都分别对检查在冷峻的背景颜色和柔和的躯干颜色之间,从而形成了一种炽热似火的美感,让人们看到欲望膨胀的顶端,从而与冷峻以及柔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色彩艺术话语。安格尔并不刻意去处理这三种颜色的冲突,而是将这三种冲突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互相撞击的状态,给观赏者带来很强烈的视觉震撼。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虽然经历了两百年的时间,但是这幅作品至今仍然是美术界的杰作。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运用了充满冲突和撞击的颜色比对,以及超乎想象的非写实结构,从而让安格尔的《大宫女》给人们带来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进一步让这一幅画作所表达的欲望与理智更为突出地展现出来。而安格尔在处理《大宫女》画作过程当中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也对后来新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的崛起,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艺术实践。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2

试谈鉴赏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为其师弟郑樗(chū)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 收藏 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无用是郑樗的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此画的仿本。

画的作者黄公望,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zàn并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 山水画 创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也有说82岁创作,历时四年的)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故而历代都有著名画家模仿。

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对美术及美术鉴赏的认识:美术及其作品,是人造物的一种,美术是人类运用一些物质和材料工具,通过点、线、面等各种要素通过一定的造型性、构成性、空间性的表现手段,在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中塑造出具体直观的可视形象。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来的,它创造美的形象,抒发美的情感。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建筑艺术及影像艺术等主要艺术形式。另外,我也觉得美术是一种 爱好 ,直接贴近人们的生活。于美术鉴赏而言,就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你从心底大量一件东西,觉得它漂亮与否,这就是鉴赏。读者对一件艺术品进行审美,不是消极、被动的地去看一个东西,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一件物品被创作出来,必然会有人去评判,评判时融入自己的品味与感情,再将自己的艺术理想与理解、艺术观念经过若干个环节的变通、换位、异化,通过重 组词 汇与语法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出来,这就是鉴赏。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3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帮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归类,从而达到能够体味感受、欣赏美术作品。下面就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感想 总结 出来,以供同行讨论。

关键词:鉴赏;教学;思考

一、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

美术新课标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形成自己的艺术价值观念。美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最直接的审美活动,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强调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比如站在天安门前面,人们会自觉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欣赏罗中立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亲情和感伤的乡土情怀;而看到达利《内战的预感》则会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类所造成的无可估量和无法弥补的伤害。

因此,情感因素是鉴赏作品的关键,学生在鉴赏作品时体味到了某种情感,他的情绪就会激动,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那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鉴赏。然而,问题在于中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很难体味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分析体味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尤其是作品最精彩的部分。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阴险狡诈狠毒的神情等。

二、在美术鉴赏中体味 文化 情境

2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在环境的影响,这就是美术作品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去学习。

如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必须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及其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鉴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要让学生了解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件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大卫的历史史料;如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如果不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和作为资产阶级雅各宾党***的马拉真实资料,就无法理解这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精神及为什么要这样画。

22这些,一方面老师要能够烂熟于心,在教学中做到信手拈来,更要巧妙的穿插到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不能生硬的告诉学生。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课前自己进行搜集了解,带到课堂与同学们分享。其次,在鉴赏过程中要营造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鉴赏体验。

在鉴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让学生观看一些抗战时期中国民众的苦难生活的影片片段,让学生有如亲身体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才能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本身的悲剧性给人的巨大震撼;在鉴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播放一段爵士乐,让学生在聆听爵士音乐的同时体味作品的内涵。艺术源于生活。在美术鉴赏教学时,我让课堂内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

23为此,我建议学校利用教学楼走廊、橱窗等场所展示学生或教师作品,既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艺术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在鉴赏现代建筑艺术时,直接让学生到校园、湖心公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和公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

为了让学生对当地的人文和乡土文化有深入了解,我带学生参观了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遗产,如清真大寺、中山公园以及南门、玉皇阁等古建筑。美术鉴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鉴赏美术作品。

三、强调学生多元化 思维方式

在高中美术的第一节课上,我告诉学生,美术鉴赏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创作过程,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鉴赏和评价作品,反对人云亦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会脱离创作者而独立存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鉴赏,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鉴赏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美术 教育 的基本观念,即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主张开放、去掉本质和必然。

事实上,课本中大部分文字叙述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和某一时代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能搞独断专行,不能像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应该鼓励差异,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 方法 ,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美术鉴赏主要通过鉴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培养美术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美

  一、立足于教材,深挖人文性内涵  (一)重视鉴赏语境的多元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数千年以来的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多元化并存的历史,这就要求我们要创设一个多元化的鉴赏语境,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和审美思想,探索其人文内涵,逐渐形成他们开放和眼光和宽容的心态。例如在服装介绍这一课中学生对于英格兰短裙,大都是一种嘲笑和惊讶的态度,但是不仅仅是英格兰人,还有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男人的白色假发,阿拉伯人的长袍,中国人的对襟褂,结合着诸多服装形式,学生们就会从嘲笑和惊讶中走出,逐渐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当时的审美观念。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视,要以自己的核心艺术文化为基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有唐代四飞天的图案,同样是表现飞翔的人物,西方宗教画中的天使,必须借助翅膀才能飞翔,而中国的飞天神女,则只需要裙带的舞动就可以腾空飞舞,在想象力这个层面上,中华民族是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在现代美术中,也有很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艺术家,如贝聿铭、陈逸飞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

(二)关注鉴赏主题的人文性,促进学生人文思考

美术始终对人类的生存、生活、命运、人性、伦理、思想、价值、态度等多种人文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现,在美术鉴赏中关注美术作品中的人文主题,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性的思考。首先是对美术名家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一位有成就的美术家,都是我们人格的榜样。例如齐白石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伪大小头目的索画,干脆闭门谢客,不跟任何人来往,宁愿挨饿,也不屈服于恶人;徐悲鸿先生多次举办个人画展,把画款全部无偿捐献给祖国;高剑父先生带领弟子远赴香港、澳门,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艺术家们深刻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同学。

其次是从人性的角度阐释作品,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应当努力地挖掘美术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作者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们》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才能够真正的进入艺术鉴赏活动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对于正义、独立和自由的永恒追求,安格尔的《泉》 告诉学生们什么是最严谨的完美;罗中立的《父亲》 告诉我们父亲的伟大和父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热爱祖国爱的无疆。这些优秀的作品都能够激起学生对自由精神和个性发展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价值体现。

(三)加强鉴赏角度的综合性,树立学生美术文化观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创作艺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艺术史、艺术风格、艺术批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要求加强鉴赏角度的综合性,树立学生的美术文化观念。首先是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教师要有意的把艺术美学、艺术史学、艺术批评学溶为一体,例如在对“人物画” 的欣赏时,先讲授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然后从美学角度分析中国与西方在人物画创作中审美观念的差别,并要求学生对中国画在当前的形势下该如何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一些资料的收集,写成一篇美术评论。这样将美术的几大领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美术思维。其次是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蕴含着美的规律和法则,例如在欣赏“商周青铜器” 造型时,既可以播放一些凝重恢弘的编钟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同时,任何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一个时代和民族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的缩影,适当的融入一些人文知识,更有利于对作品的鉴赏。在讲述郑板桥的作品时,首先要讲述郑板桥的为人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们才能理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深刻含义。

二、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性关怀

(一)选择课程内容,满足各种学生学习需要

初中学生的需要、兴趣对其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适合需要、兴趣的活动会使其乐此不疲,可以推动学习成功并形成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在课程内容广度的设置上,要增加相应的内容,例如介绍美术四大类别时,分别对其现代部分进行扩充,以体现生活感和时代感。再就是增设相应的鉴赏课题,例如学生们喜欢的动漫、媒体设计、时尚服装等课程资源。在课程内容深度的设置上,一方面要加强鉴赏基础的学习,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等美术语言,以及工艺、雕塑、建筑、书法等相关门类的基本鉴赏方法,学生们只有具备了感受美的眼睛另一当面,还要学生掌握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基础性鉴赏内容,使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中,养成浓厚的学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升人文精神。

(二)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是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出一种良好自主的学习环境,则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优化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是新课导入的情景设计,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不协调”,例如对塑像“断臂维纳斯”的欣赏,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提问,“为什么这个塑像并不完美”,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抓住了,为下面的进行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再讲美在哪。

其次是创设审美情境。例如,在讲授“美术的语言”一课时,上课前伴随优美的音乐映示幻灯片:雨果说过:“没有艺术,人类的生活便会黯然失色”,席勒曾这样庄严地宣告:“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使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进入了审美准备状态。

(三)组织课程内容,促进学生主 体意识形成

首先是开展课前调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建议,在课间、体活时间、放学途中,可以随时找机会与学生谈话交流,调查学习需要。尤其应重视与美术科代表的沟通,因为科代表更了解同学的心理,更容易提供大多数同学的共同需要和个别要求,能为充分 准备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每学期前发放调查表格,或者在校园网美术专栏发布调查表格,由学生自愿填写。

其次是创设开放环境,教师应该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在自由探索、交流互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促进主体意识的形成。教师可以把课堂设置在计算机教室中,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在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络平台上,自己搜索资料,经小组讨论后逐一解决。另外,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创设开放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利途径。

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研究,是 新世纪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主题。 人文精神使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限度和最广范围的关联,赋予美术学科最大的价值。我国前年秋季开展的初中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性质定位和课程建构上,也首次强调了人文性方向。 此次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分设的 9 个教学模块中,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是“鉴赏模块”,因此,探讨如何体现“高中美术鉴赏模块”课程内容的人文性十分重要。也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能够给相关人士和同行以借鉴,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塞尚(1839~1906),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由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主义画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不拘泥于印象派的光色分析,为捕捉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而苦苦探索,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法和风格。

  塞尚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自然对人类来说,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视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与结构上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层次推移。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非常善于用色彩处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景物无论远近,没有模糊朦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远近透视感和空间感。这种感觉不是由画面上物体的透视线和构图来表现的,而是由物体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色彩代替了体积,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关系,他是在用颜色造型。我们知道,困难在于找到准确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塞尚则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困难。 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他的静物画、风景画及人物画表现出了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了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与否,着重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大的整体关系。塞尚的作品不是盲从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塞尚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自然对人类来说,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视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与结构上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层次推移。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非常善于用色彩处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景物无论远近,没有模糊朦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远近透视感和空间感。这种感觉不是由画面上物体的透视线和构图来表现的,而是由物体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色彩代替了体积,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关系,他是在用颜色造型。我们知道,困难在于找到准确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塞尚则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困难。 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他的静物画、风景画及人物画表现出了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了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与否,着重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大的整体关系。塞尚的作品不是盲从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塞尚这种对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强调,对色彩的巧妙安排和运用,对物体造型结构的处理并有意识地采取变形手法等等,这些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对后来现代流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塞尚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塞尚的代表作品有《静物》《圣维克托尼尔山》等。

  凡·高(1853~1890),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荷兰人,家庭生活贫困,年轻时曾干过许多职业,如美术商人、教师、传教士等。年近30岁时,他才开始绘画艺术的生涯。由于他有过丰富的生活体验,同劳动人民有着深厚感情,所以在他的艺术中热衷于表现他们平凡而艰苦的劳动生活。早期的油画作品多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乡村景色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在色彩的表现上是以传统的暗调子为主。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被印象派画中那种奇妙热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并开始改变原有的画法,以极大的狂热投身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表现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实验中去。从此凡·高的油画开始明亮起来,多使用鲜艳和火辣辣的色彩,以及具有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构成他绘画的特色。他把所描绘的对象,当作表现自己热烈激动的主观感情的媒介、当作表现自己独特艺术手法的媒介,以表达他的主观感受和激情。他把印象派的艺术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对事物的形体塑造上的方法,发展到更加独立于传统之外的地步。凡·高的艺术在他生前是不为世人所承认的,但是后来,人们慢慢的理解和认识了他的艺术创造。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善良、对美和对创作想象自由的渴望,他尤其被后来发展起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的画家们所接受,直至今天,凡·高仍然活在艺术世界中。凡·高的代表作品有:早期创作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后期创作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及《邮递员》等。

  高更(1848~1903),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他出生在巴黎,青年时当过船员、店员,后来他弃商从艺,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在绘画的创作上。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引导走向印象派绘画的道路。不久他便改变画风,开始创造一种更偏重艺术家主观幻想、更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他厌倦繁华而充满纷争的都市生活,向往着纯朴的自然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高更放弃富裕生活,离开巴黎,远涉重洋,来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热带岛屿——塔希提岛,开始探求他独恃的艺术风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这里他找到了童年时代从母亲那接受的,对土著民族很深的感情。高更用极大的热情表现具有原始美的,未开发的热带大自然,表现远离文明喧扰的,简单纯朴的土著人的生活。他采用近于古代埃及美术中庄严、平稳、安宁而富有图案装饰风格的艺术手法,并追求简单、稚拙的粗线条结构形式。在色彩上,他从形式美感的要求出发,注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和整体效果,以主观创造来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多使用较纯的色彩,追求一种跳跃性的或对比的谐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感。高更主张艺术家不仅要表现客观自然,而且还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内心,表现主观的东西,所以他同塞尚、凡·高一样启发了一批现代流派的画家。

  建议你看一看西方美术史之类的书,应该有所帮助!

 美术之“美”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绘画的手段、技法及美术审美意识等艺术论题,阐明了把绘画技法、审美意识和情感注入学生心灵的重要性。

 关键词绘画技巧 美术美 审美意识

 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价“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

 如果别人评价“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容绘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

 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

 这里先从技巧说起。

 在商业社会中,浮躁和投机的急功近利像苍蝇一样盘旋于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于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应该视作是成功之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绘画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绘画技巧的纯熟掌握者。

 素描,是为正确地理解形体,也可以说是为了造型的方便,在特殊情况下,暂时避开色彩,用单色来塑造形体。

 素描是引导和锻炼初学者正确地观察形体和理解形体,并准确地将其描绘下来。

 理解物体的结构,打准轮廓,校正比例,掌握动态,刻画细部,这些都是造型的一般规律。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是绘画者传递感情的手段,正确地观察色彩,熟练地调配色彩,才能艺术地表现色彩。

 简单地说,根据客观的色彩作为表现的依据,通过绘画者的感受和想象,用简练概括的笔调,强调鲜明生动地感受,加入自己的想象,剔除那些重复繁杂的成分,从而使色彩更为鲜明生动。

 这里说的色彩,并不是原模原样地照搬物体色彩。

 即令把色彩归入绘画者的纯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地给物体“照像”,这里所说“感受”、“想象”以及“剔除”已经加入了绘画者的主观因素。

 既然是造就艺术品,首当其冲是绘画者的主观功能。

 可以说客观世界是冷漠的,只有通过绘画者的主观创造才可以注入温热。

 一盘苹果和画上的一盘苹果,同时放进展厅,真实的苹果也许可以刺激看者的肚腹,而画上的苹果却能够引动观看者的轰然,引动观看者审美意识的飞翔,还可以引动观看者的探究心理。

 观看者流下的不仅仅是口水,画幅上色彩的跳跃、结构的虚实,甚至可以让人引发呼喝呐喊,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办一个展览,绘画者与参观者虽然未曾见面,然而通过作品,绘画者与参观者却能够达到心灵的息息相通。

 绘画者的悲凄、哀伤、郁闷、愤怒、乐观以及心灵的飘洒逸然,都能够通过作品传达给参观者,从而引起共鸣,这是造型艺术的功能。

 作为绘画者,当是造型者,根本责任在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独立的创新的意识和情感,才能够感动你的作品参观者;如若你的作品本身就清淡如水、轻薄如纸,要叫你的参观者喟叹不已、心神动荡是不可能的,正如民谚所说打铁先得自身硬。

 为什么一幅好的艺术作品越看越爱看,越看越觉美为什么一首动听的乐曲会使我们激动万分、难以忘怀是因为画家和音乐家把情感倾注作品之中,通过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心造境,以手运心,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这才使欣赏者引起共鸣,这才使欣赏视感为之一新,心灵为之一震。

 作品的意趣、情感和力量所激发的美感效应,是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潜流的感性生命体,这生命体的灵魂便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和对生活及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这就是说,你的作品、你的展览,欣赏者惨淡,怨不得参观者,也怨不得作品展示的组织者,只能怨你作者本人,责无旁贷。

 对于绘画者,对于艺术品的作者,尽管你有娴熟的技巧,尽管你经过为取得娴熟技巧的长时间的不辞劳苦的努力,尽管你在向学生或者别人讲述技巧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然而你的作品却不能为世人惊目,不能为评论家褒赏,那些技巧只是过眼烟云,你的作品生命短暂。

 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傅雷说:“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标,技巧是手段。”对于绘画,你的技巧纯熟,把物体描绘得逼真再逼真,那叫匠气冲天。

 一幅作品,要讲究艺术,讲究适当,讲究鲜明,更讲究创造。

 绘画者即令是进行面对实物的写生基本训练,也要经过深入的观察,通过分析、研究去发现新的感受,从微妙的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去吸取创作源泉。

 要使自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有心人应把写生认作是一种创作),都处于饱和的、炽热的冲动之中。

 对于面前的实物或人物,可以选取戏剧性的动作,也可以夸张表情,也可以在平淡中表现出潜在的激情,也可以截取平淡中的平淡,那是对激情岁月的反衬。

 创造新美,是绘画者眼中的真实和内在情感形象的体现。

 美术美术,美是目标,术是技法,技法为目标服务。

 美术之美,不仅是绘画者的功力,更是绘画者的心力。

 对于绘画,虽然可以先从解决造型入手,然后上升为表达思想感情,但却不可以停留在形似。

 形似,决不是造型艺术的全部。

 形似只能是一种起步,而要在形似、明暗和色彩中注入绘画者的情感,跃动绘画者情感,点燃绘画者的情感,这样才算真正走入创作。

 美术之美,是绘画艺术的最高标准,也是唯一标准,再好的绘画作品如果不能给人以美感也便不屑一顾。

 然而,美的内含却容不得理解得那么浅显。

 视觉上的花花绿绿反而不是真正的美,美的容貌不一定赋有美的灵魂,粗糙的贝壳却可能孕育出珍珠。

 美是发自内部的生命之光。

 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美让人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优美摄引人,壮美感动人,美是力量。

 美不仅是一种轻松、逸然、欣喜,更是一种感动、呼唤、号召、振奋;美可以启动人的心智和行为,向着光明进军。

 如此之说,一幅绘画作品的成功,虽然在于它的形似、线条、色彩、质感、空间感,更在于它引发观赏者、激励观赏者的深厚内含。

 这样的观赏者从展览会上买上一幅作品,决不仅仅是为了装点他的房间,而是获得一份无价之宝。

 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既要有技法的丰厚,又要有思维的丰厚,其实两个丰厚又是一个丰厚,是不能够分开的。

 丰厚的根本在于深沉,深沉才是真正的丰厚。

 一个拾柴者,背了一捆或者拉了一车柴草,但那仅仅是柴草,是拾来的,再重也没有重量;一个种植者,把种了播进田里,让植物的根系在地上形成,那才是真正的丰厚,未来可以结出沉甸甸的金色果实。

 一个美术教师要把绘画技法、审美意识和情感同时注入学生的心灵。

 美术教学可能局限于课堂,美的教育就不止于课堂,随时随地言传身教都可以成为美学教育的大课堂。

 用美学培育或者抚育成长的一代新人,将来不一定去当画家,然而他们的情操,他们的眼界,他们终生的身体力行,都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6835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