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藤野先生》的问题

关于《藤野先生》的问题,第1张

《藤野先生》是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正是通过它,我们知道了仙台,知道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知道了那个不修边幅却又极其认真地为鲁迅修改讲义笔记的藤野先生。

仙台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正门(高士华提供)

仙台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对于很多的中国人来说,是通过鲁迅的《藤野先生》,知道仙台的吧!

这篇情文并茂、感人至深的回忆散文,被收入中学教科书,使得藤野严九郎这个热诚、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普普通通的日本人,走进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心里。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虽然藤野只是日本一个普通的姓氏,但藤野先生一词却有了特定的含义,成了认真、善良日本人的代名词。

鲁迅1902年2月来到日本,到1904年8月,他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9月鲁迅来到仙台,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1906年3月,鲁迅突然决定退学离开仙台,返回东京。他在仙台只呆了一年半的时间,但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在这里,他遇上了藤野先生;在这里,他受到了歧视;在这里,他通过幻灯,看到了中国人麻木的灵魂,决定弃医从文,以拯救这个苦难深重、饱受欺凌的民族。

有人说,绍兴是周树人的故乡,而仙台却是鲁迅的故乡了。确实如此,仙台的种种经历,促成了作家鲁迅的诞生。

被称为日本“三景”之一的松岛(高士华提供)

仙台是宫城县的首府,距东京350公里,人口100万,是日本整个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里四季分明,清澈的广濑川从市区流过,市区中心的街道、公园绿树成荫,被称为“森林之都”,郊外有多处使人流连忘返的温泉胜地,海边名胜松岛其实是一个岛群,260多个小岛,点缀在海滨,岛上长满了松树。碧海、绿树,在明净的天空映衬之下,格外美丽,被公认是日本最美的“三景”之一。

鲁迅也一直对松岛留有记忆,“我先前寓居日本时,春天看看上野的樱花,冬天曾往松岛去看过松树和雪”。他的一同在日本留学的好友许寿裳也说,“他在仙台时,曾和同学游过一次松岛,有很多张海上小岛的松林雪景给我看”。

仙台的名字是也从中国来的。她本来叫“千代”,在日语里和“仙台”同音。有一天,有人读到了唐代诗人韩的《同题仙游观》,诗中“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的诗句,很是让他倾倒,于是在他提议之下,取海外仙山、天上楼台之意,“千代”改成了“仙台”。

仙台虽然位于日本东北,但因地处海边,夏天不闷热,冬天也不很冷,平均气温为12℃。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24℃,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5℃。

但鲁迅在《藤野先生》里,对仙台的记忆却不太好,主要是太冷。“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当时的仙台,确实不大,人口不到十万,在日本排第十一位。

《藤野先生》里还提到,“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深冬就更冷了吧?

也许,鲁迅生长在中国南方,到日本一开始也是在东京生活,刚来到总是比东京气温低三四度的仙台,不习惯吧?

其实,翻查当年的气象记录,可以发现过去仙台的冬天也没有那么冷。但是,很不巧,鲁迅来留学的1904年到1906年前后,寒潮连续袭击这个地带,冬天变得气温很低,也造成了农业生产的欠收。特别是1906年初,仙台下了一场60年不遇的大雪,那时鲁迅还没有离开仙台,更让他对仙台的寒冷印象深刻了吧!

当时,在千叶和金泽都设立有医学专门学校。但是,鲁迅不愿意与东京那些乌烟瘴气环境里的留学生为伍,就选择了由于路远天冷,还没有中国留学生的仙台。

当时仙台确实显得远,坐火车要花12个小时,现在从东京乘坐新干线不用两个小时就到了。

日本的鲁迅著作翻译者、友人增田涉曾经问他,如果能再去日本,希望去什么地方看看?鲁迅回答,他希望去东京的丸善书店去看看。丸善是专门出售西方书刊的书店,在东京的时候,他经常去,从那里吸收了世界的文学和美术的知识,鲁迅直到晚年还从丸善邮购书刊。

他还说,也希望到仙台去看看。增田涉推测,“仙台是先生青年时代做学生学习过的地方,尽管只呆了一年半多一点的时间,但我想年轻时代的印象仍然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上。”

也许,那些五味杂陈的记忆,更让鲁迅难以忘却,才使他在20年之后,把这段经历行诸文字,留给世人吧!

学校

很多人大概都好奇,文豪留学过的学校——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是个什么性质的学校?什么水平?虽然大家都清楚,学生的学识并不一定都和学校的水平有关。

日本一般把这类学校称为旧制专门学校,因为它和现在的专门学校没有任何关系。现在的专门学校是高中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专门教育,而旧制专门学校,则是教授初中毕业生高等的学术、技艺,学制三年以上。

日本的教育体制变化很大,特别是二战前后有很大的不同,很难套用中国的教育体制概念来解释。

按战前的教育体制,小学4年,到1907年延长为6年;中学5年,到1941年改为4年。中学毕业可以进入高等学校(相当于大学预科,毕业后可进入帝国大学,为数很少)、高等师范学校和专门学校。1945年战争结束时,日本有309所专门学校,高等学校只有33所。1949年新制大学设立的同时,也结束了高等学校、专门学校的历史。高等学校成了新制大学的教养部或者文理学部,专门学校差不多都升格为大学。官立专门学校,成了地方国立大学的主要构成部分,私立专门学校就直接成了大学。当然,这些专门学校的升格,不是简单的名字改变,而是在相当长时间的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经验积累基础之上实现的。也即是说,这些旧制专门学校要高于目前中国的中专水平。

医学专门学校的情况,就更特殊。在当时,除了帝国大学外,还没有批准一般大学设立医学系,所以二战前的旧医科大学都是从医学专门学校发展起来的,很多医学专门学校都升格为大学的医学部或者医科大学。而帝国大学,当时只有东京(1877年) 和京都 (1897年)这两所。

鲁迅上过课的阶梯教室(高士华提供)

鲁迅到日本进的是东京的弘文学院。这是一所私立的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设立的学习日语和基础课的预备学校,期限为两年,主要教授日语和一般的中学课程,毕业之后只能升考各专门学校。如果要进帝国大学,还得另入高等学校学习三年,加上大学四年需要七年的时间。如果学医,也不能选择一般大学,因为那里还没有医学系。由于鲁迅是官费,也需要考虑年限问题。所以,鲁迅只能选择医学专门学校。

1887年8月,仙台的第二高等学校设置了医学部,其毕业生不用考试就可以取得医生开业执照。1901年,医学部独立,改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属于官立,仍然和第二高等学校在同一个院子里,共用礼堂、运动场。它主要是为了培养临床医生,分医学和药学两个专业,医学4年,药学3年。鲁迅进的是医学专业。

继东京和京都之后,1907年6月22日,在仙台也设立了东北帝国大学。1912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成为它的医学专门部,18名教师也全部成为医学专门部的教师。这是一个过渡阶段。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正式改为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医科大学是帝国大学内的分科大学,相当于后来的学部,也就是中国的系。这次最后只有4名原医学专门学校的教师成为新的医学部的教师,其他人基本上是“依愿免职”,就是根据本人意愿免去其教职。这个选择恐怕是不得已的吧,因为这些人都是没有受到过高等医学教育的人,其中就包括藤野先生。而新招聘的教师不是有留学经历,就是毕业于东京或京都帝大,有着博士头衔的人。

藤野先生离开仙台到东京的慈善医院工作,并学习耳、鼻科,1919年回到家乡福井县自设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逝世,享年72岁。

师生

藤野先生1874年7月1日出生于福井县芦原町的一个医生世家,1896年毕业于名古屋爱知医学专门学校,曾到东京帝国大学进修解剖学,1901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1904年升任解剖学教授。鲁迅进仙台医专时,他对鲁迅十分热情、关心,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藤野先生经常给鲁迅改正讲义。鲁迅说:“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由于鲁迅的刻苦,也由于藤野先生的帮助,他第一学年的成绩在142名同学中位居68名,算是中游吧。鲁迅的成绩,引起了一部分对中国人持有偏见的日本学生的嫉妒,曾惹起部分学生鼓噪、寄匿名信,诬蔑说藤野先生在讲义上给鲁迅泄漏了解剖学的试题,所以鲁迅能有这样的成绩。鲁迅感到深深的耻辱,“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但鲁迅在一年级时的解剖学成绩平均593分,没有及格,这说明藤野先生没有照顾他。

藤野先生“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叫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其实,这些笔记后来失而复得,1951年在绍兴被找到,共6本,954页,即《脉管学》、《有机化学》、《五官学》、《组织学》、《病变学》、《解剖学》。藤野先生批改得最为详细的是他所亲自讲授的《脉管学》,甚至连他不担任的课堂笔记也做了批改。现在这6本笔记珍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看到这些笔记的复印件,我非常着震惊,藤野先生不厌其烦,用红笔密密麻麻做了很多纠正,由于当时教科书和参考书少且贵,课堂笔记非常重要。可能是藤野先生担心鲁迅毕业回国用错误的笔记教书,会误人子弟吧,所以他做了非常认真仔细的纠正。鲁迅觉得,“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确是不错。

这些无微不至的关心,使鲁迅非常感动,后来他把藤野先生的相片,挂在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1934年,日本岩波书店准备出版增田涉、佐藤春夫合译的《鲁迅选集》,译者请鲁迅对所选篇目提出意见,鲁迅回信说:“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只有《藤野先生 》一文,请译出补进去。”

同年在给日本友人的信里,他也提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约三十年前,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教授,是真名实姓。该校现在已成为大学了。三四年前曾托友人去打听过 ,他已不在那里了。是否在世,也不得而知。倘若健在,已七十左右了。”

1935年6月,日译本《鲁迅选集》出版,《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也第一次和日本读者见面。

1936年夏天,增田涉从东京赶到上海,看望病中的鲁迅。鲁迅先生十分关切地询问有没有藤野先生的消息。当增田涉回答他调查仍没有结果时,他很悲伤,叹息道:“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

1935年,藤野先生的长子藤野恒弥,从他在福井初级中学时的国语和汉语教师菅好春那里看到了日译本《 鲁迅选集》,并听菅先生说《藤野先生》一文写的可能是他父亲的事,由此藤野先生才知道曾经是留学生的周树人,已经成了作家鲁迅,并把在仙台的事情写进了散文里。当时菅先生还拜访了藤野先生,听他谈了在仙台时的情况。可惜菅先生很快去世了,这次拜访的情况没有公开发表,鲁迅先生到去世也不知道藤野先生还活着。

鲁迅去世后的1937年,日本的《文学向导》刊登了藤野先生怀念鲁迅的文章。藤野先生写道:“他大概曾到我家来辞过别,最后的会面是什么时候,却忘记了,一直到死还把我的照片挂在房里,真是让人欣慰的事,上面这样的情形,这照片照得什么样子,并在什么时候送给他的,也记不起了。若是毕业生,也会一道照纪念相片的,但我却一次也没有和周君摄过。我的照片他是怎样拿到手的呢,也许是妻子交给他的吧。这样一说,我倒也希望见见那时候自己的样子。把我敬仰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奇妙。先前说过,我仅仅给他看过笔记”。

至于他为什么那样对待鲁迅,他也做了解释,“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野坂先生教过汉文,一方面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所以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罢。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朋友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要是早读到这些该多好呀。而至死周君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有音信,我会怎样的喜欢呢?遗憾的是,到如今是怎样也不成了。蛰居在这样的乡间,外边的事尤其对于文学我更是门外汉,所以什么也不知道。”

从藤野先生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觉得对鲁迅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这很可能是藤野先生的谦虚,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越来越看不起、歧视中国的历史背景之下,日本老师对中国留学生的这种关怀就显得非比寻常、弥足珍贵了。所以,在时隔二十年后所写下的《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印象依然是那么深情、崇敬,充满感激。

有的人认为《藤野先生》“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激越诗篇”,还有的人认为它“歌颂了中日人民的传统友谊”,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对一个令人尊敬的普通日本教师的深情怀念罢了。而藤野先生的反应也很正常,好像对鲁迅没有很深刻的印象。这可能是他已经高龄,三十年前的事情好多已经记忆模糊了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可能觉得这些都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吧?他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毕业的日本学生回忆说,“因为他彻头彻尾地认真而又严谨,所以学生往往敬而远之。”

而鲁迅对日本人的这种认真非常敬佩,“中国把日本全部排斥都行,可是只有那认真却几乎排斥不得。无论有什么事,那一点是非学习不可的。”鲁迅的苦口良药,到今天我们也是需要的吧!

2007年9月25日上午,从藤野先生故乡运来的他的铜像被安放在了北京鲁迅博物馆。藤野先生终于踏上了有千千万万爱戴者的国度。希望运来的不只是他的铜像,他的认真精神也能运来,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

鲁迅说过,虽然藤野先生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在他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现在,藤野先生虽然已经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他依然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

  人生若只如初见。可你们已经跨过那一点,渐行渐远的是黯淡的风景。天空的颜色慢慢灰暗,阳光脱落成季节的沧桑,心不再光滑而是粗糙斑驳的,因为这样隔断时空的爱情就像一朵含苞在冬天里的花。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爱情的情感句子55条,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东找、西找、南找、北找,找遍了整个世界我都没找到我的心,最后发现原来已被你偷走,你这个小偷,我要去法庭告你,想让我撤诉也容易,以身相许可以考虑,否则免谈。

2、臣妾想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善始未必善终,本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不想,君执琴弓,割臣妾若弦。

3、太过爱你,忘了自己。

4、有时候,喝酒并不是喜欢酒的味道,而是喜欢醉的感觉。

5、她不爱我,所以就让她这样静静看着我。她不爱我,所以就让我这样静静看着她。

6、亲爱的,明知道你不爱我,却还那么固执的想念着你。

7、亲爱的自己,从今天起,让自己平平淡淡的活着,学着爱自己,你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太在意一些人,太在乎一些事,顺其自然,用最佳心态面对一切,因为世界就是这样,往住在在乎的事物面前,我们会显得没有价值。做个最真实最快乐最阳光的自己。

8、曾经的时光,就这样轻描淡写的又翻过一页。唯有楼顶上,花盆里的菊,宛如枝头上晶莹的雪,又如一些小巧玲珑的玉,在初冬的寒风中微微摆动,那向人依依的样子,令人无限怜爱。

9、光棍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神仙,几人是光棍,臣妾欲乘风归去,惟恐还是光棍,天上也孤单,还做啥神仙。

10、酷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爱情是什么。

11、若是真的爱过,我会删掉他。再留着,我会心痛,会难过。但是,我不知道,留在心里的印记是不是也能这么简单的删掉。若我是真的爱过,我不会舍得删掉他,只因我爱得太深。我依然想知道他的切,即使已再与我无关。希望以后,我不要经历这样的选择。

12、就像做了一场梦,不管你梦醒后如何嗟叹,都没有办法把美梦延续,或把噩梦改写,你只能在现实中继续若无其事地生活。

13、校园里,那片青翠的绿茵场地,何时,我们在那挥汗如雨,往昔奔跑的足迹,被谁的汗水冲洗,傍晚小路上,我还在漫步陪你,如今同一个地点,做同样的事,却只有自己,低头深思回忆。那一条条甬道,是否还留有,我曾走过的足迹,那一张张桌椅,是否还刻着,无知少年歪斜的字迹。

14、我想要的爱情:两个人走在一起时,会自然的牵着手,不需问可不可以,只要淡然一笑。

15、当爱情慢慢淡去,两个人的关系是靠善良来维系。好好看看他如何对待身边的人,或许那就是你将来的生活状态。

16、别因为凑合而恋爱,让不适合的人,带走了最好的你。

17、感情也是一种热量,巧克力天生怕热,所以,你的本能注定了你不会有感情,不会有热量。

18、真爱就是升华情的结晶,给情的包容,彼此包容,彼此原谅,相互接受,用心珍惜,不离不弃,生活本来就是爱,心甘情愿才愉快。

19、第一次见你,逆光,站在楼下笼罩在一片昏黄的灯下站着的你,就像仰望着心中的神祗,我想那才是你,柔柔的光满满的温柔。所以十年我愿意等,只是因为——很爱很爱你。

20、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觉,明明那个人还在,你还有着他所有的****,可以打电话可以发信息,但你却什么都做不了,因为他永远不再是你的了,你多说一句话都会是一种打扰,这种感觉真的很难过。

21、两个人的情缘上帝早已经安排。只是上帝认为让你们彼此遇见已经功得圆满没有义务安排你们的故事情节所以有无缘份只能让你们自己感觉自己把握得失与否只能看你们前世的修炼是否成正果是否心灵相通。

22、不是每段爱情都通向婚姻,每一个人、每一张笑脸的背后,总有一箩筐的不圆满,但你心里知道,惟有幸福的,才能够称为归宿。

23、如果想走出阴影,那就让你的脸面向阳光;如果你想告别懦弱,那就让心在历练中慢慢坚强;如果你想保鲜爱情,那就在奋斗中改变原先的模样。

24、爱的上帝和上帝的爱是整部圣经的主题和主线,其次就是爱上帝的人和他们对上帝的爱。所以,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圣经的话,是可以用"爱"来总括的。以下是一些非常著名的关于爱的经文: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25、我觉得自己真的在爱一个人了,我喜欢上了我们的生物老师,他瘦瘦的白白的,身上总有莫名的香味,他经过我的身边时,我总是贪婪地嗅着他白衬衣上的味道。他提问我,我紧张地张口结舌,还总是特别深情地看他,他说:考不上大学,你就傻眼了。结果考上大学我也傻眼了,他结婚了,我失恋了。

26、心中久藏的事,慢慢就变成了故事。

27、遇见你是多小的概率我不知道,我只想把失去你的概率变为零。

28、知道表为什么是圆的吗?你觉得到头了,他还是会再次开始的`,我们重新开始吧!

29、你若是那含泪的射手,我就是那一只决心不再闪躲的白鸟,只等那羽箭破空而来射入我早已碎裂的胸怀。你若是这世间唯一能伤我的射手,我就是你所有的青春岁月,所有不能忘的欢乐与悲愁,就好像是最后的一朵云彩隐没在那无限澄蓝的天空。那么让我死在你的手下,就好像是终于能死在你的怀中。我爱你,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是你。

30、风起的日子,看山花浪漫;飘雨的刹那,听柔情飞扬;月落的静夜,在云间共舞;晨夕的绚丽,相拥看不完,让心在浪漫的国度,听风听雨听花开,品味爱恋的甜蜜完满。**情人节,让我们将这部爱情大片演绎的世人艳羡!

31、借一首风花雪月,叩动一串紫色的风铃,无风,你也会听到问候的声音!躲在春天的一隅,是谁醉了诗篇,谁又绯红了容颜?谁又在某个夜晚封存了莲的心事?此生,做个善感的女子,不要心动,怕心一动就会思千年!你若肯来,就住在爱情的隔壁,陪我地老天荒,好吗?

32、这世界没有有童话,拉菲和二锅头不会同桌出现,就像你永远不会爱我。

33、你走过的每条路,都有我为你洒满的快乐;你收到的每朵花,都有我为你注入的芳香;你停留过的每个角落,都有我为你搭建的幸福堡垒;你收到的每条短信,都有我为你散落的思念;730,妻想你!

34、日子就该踏踏实实的过,人生要学会静静地走。

35、一个人可能孤僻,可能自卑,可能偏执,可能喜欢炫耀,诸如此类。

36、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37、"怎么这样盯着我看,真是没见过世面。""可你就是我见过的最耀眼的世面。"

38、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39、远方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爱着等着。

40、我用另一种方式重新诠释了一光年的距离……一光年的距离,就像你和我的距离那么远……

41、就你和我的爱,没有什么阻挡的未来。

42、生命到头都是一场空,不如轰轰烈烈爱一场,留下刻骨铭心。

43、又币,不让每个人喜欢,不喜欢就走开。

44、遇到你,我就像一只小猫,喜欢依偎在你身边,这也许就是太爱的原故,可我们还能继续吗?是不是一切已经太晚了,你的身边不是已经有她了吗?我到底现在还想些什么呢?

45、有些东西注定与你无缘,你再强求最终都会离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期望终究成空。

46、这条路还很长,无论多大风,多大雨,就想和你在一起,永远走下去。

47、被爱的人有恃无恐,爱的多的,总是包容最多妥协最多,心疼我的室友,大半夜的她男朋友把她拉黑了,这个点去找男朋友。哎。爱情是什么?

48、最近我和你,都有一样的心情 ,那是一种类似爱情的东西 。在同一天,发现爱在接近 ,那是爱,并不是也许 。可不要忘记,你要相信你自己 ,给我一些类似爱情的回应 。这个世界,很无情,谢谢你 ,说一声爱你,我很想听。

49、爱情,从来都是一种百转千回的事情,不曾放弃,不曾受伤害,不曾难过,不曾迷茫,怎懂得爱人?

50、爱情这个东西是说不清楚的,古往今来也都只能阐释爱情的一部分,不能说明全部,你看,有的是夫妻同喜抱百年,有的是拿着一张旧船票不停的上船。

51、爱一个人很难,放下自我心爱的人更难。

52、无论怎样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我。

53、有一种真情,可以平静的相忘于江湖,君子之交,抑或萍水相逢,都可以默默的爱,默默的理解,默默在心里装满祝福,挥一挥手,让春意绵绵。

54、千山万水是你,落日黄昏是你,泛黄书页是你,铁马冰河也是你。

55、乖乖,你看那月牙已上树梢,你听那蝉虫也已熄声,天不早了,早点歇息,做个好梦,愿你明天睁眼就有蜜糖般的心情,晚安。

以前是砂忍的长老,超一流的傀儡师,后来和其弟弟海老藏隐居起来等死,不想再管风之国的事,唯一愿望是见她的孙子------被誉为"天才傀儡造型师"的赤砂之蝎,我爱罗被晓掳去,勘九郎中毒后,教官请她出山,并告诉她砂的尾兽------一尾沙之守鹤被晓觊觎,并且晓成员之一的赤砂之蝎就是她孙子,于是她再度出山 。  她解不了蝎对堪九郎施的毒,并说看来只有纲手可以,但她不喜欢纲手,而且对现在风之国与木叶的同盟很不满,并说这些所谓的同盟只是形式上的,木叶只会派些不中用的小角色而已,凡事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但接下来,卡卡西小队赶到,小樱救了勘九郎,让她的看法有稍许改变。  后来她受到鸣人的影响,改变了以前不信任人的态度,和小樱一起杀死了蝎(虽然是蝎自己想死)。砂的人柱力应该是她经办过,她并不考虑人柱力的感受而认为只是为了利用其能力,但最后在也在鸣人影响下,改变了看法,并且最后发动禁忌忍术,让应该死去的我爱罗复活,而自己却死去  她和孙子蝎的对决,也可看成是两位最强傀儡师的交锋,两人都动用了各自的最终绝招:千代婆婆的白秘技-近松十人众(千代婆婆曾经利用此技以一人之力攻破一座城池)VS蝎的红秘技-百人操演(蝎可以利用此技攻破一个国家),也就是十机对百机。说实话,如果千代和小樱中的一人与蝎对抗,肯定必败无疑。  另外,木叶白牙也就是卡卡西的父亲杀死了她儿子,蝎的父亲。  千代婆婆的心声  我的名字叫千代,曾经担任风之国沙隐村的顾问。作为一名医疗忍者和傀儡师,我一直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村子发展。在政治上,我不希望村子从它处寻求依靠,当时很多人都为我们和木叶结盟而欢庆,但我却始终不相信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同盟,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罢了,不过这种观念在我人生的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而我一生犯下的错误还不仅于此。  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是和我的小孙子蝎在一起的日子。我很肯定,他就是我珍惜的人。蝎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父母的事情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我也不愿再提。之所以说他懂事,就是蝎从来都不会把这些悲伤写在脸上,我知道他是怕我看见了难过,但是他一个人的时候,你就能轻易的看见他的真实表情。所以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呵护着他成长。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开始教蝎使用傀儡,其实也不是希望他将来为村子最什么大贡献,我只是希望他能够以此明白生活的意义,就是要真正的快乐起来。  可惜事情却没有向着我期望的方向发展,蝎对傀儡术有着不同寻常的狂热,甚至自己钻研和制作新的傀儡。当他拿着新作品向我炫耀时,曾经还说过,“如果自己也是傀儡就好了”之类的话。只怪我当初没有深究,不然蝎也不会做出后来的事。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相信,叛离村子的那个人就是我那乖巧的小孙子。也许,是我给他的爱太少了,我没能好好的管教他。只是,这已经是我一辈子也不能改变的事了。  蝎走了之后,我的生活就像失去了重心。整个世界在我眼里,就只剩下了铺天盖地的风和沙。看着四代风影上任,我觉得自己是时候该找机会隐居起来了,过过平淡的日子,翻一翻那些泛黄的回忆。没有想到的是,这时候,四代竟然让我去做那样一件事——把守鹤放进他即将出世的孩子身体里面。  我知道一旦我做了,这将对那孩子意味着什么。我们村的历史上有人曾经沦为守鹤的灵媒,然而下场没有好的,可以说他们的一生都极其悲惨,受尽歧视和冷遇,就算为村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始终不被人接受,最后都是在孤独和绝望中离开人世的。四代说这是一种牺牲,他想借手鹤的力量保护村子。我想他的内心一定做过了无数次的挣扎,说真的,当时我非常佩服他的这个抉择,为了村子,四代甚至放弃了家人。所以我做了。之后没多久,我就从职务上退下来,过起了自以为舒适无忧的日子。但是多年之后,种种迹象表明,我当时的选择是不理智的。  四代的孩子是个男孩,我是看着他出生的,白白净净,有着和四代一样的红头发。逝去的母亲给他起了名字,叫做“我爱罗”。  我第二次见到这个孩子,已经是几年后了,他果然遭受着村里人的冷遇,那样的年龄身边还是没有一个小伙伴,就连哥哥姐姐也不敢靠近他。我看着他落寞的坐在秋千上的小小的背影,脑海里竟然闪出了蝎小时侯的样子。一个,我没有给他足够多的爱,而另一个,我却剥夺了他得到爱的权利。不过当我看到他身边还有一个夜叉丸时,就安心了很多,夜叉丸那孩子很爱他的姐姐,既然姐姐不在了,他一定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姐姐的孩子吧。  我就这样安心的过了一段时间。可是不久,却听到了一个我完全没有预料的事情——那孩子杀了夜叉丸。从那一刻起,我终于明白,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是错的。一想到那孩子在秋千上的背影,我的内心就会泛起一阵又一阵的自责,说到底是我害了他。听说他的父亲四代也对他公开下了追杀令,因为他是个失败的试验品,活着永远是村子安全的隐患。  我不知道他以后的生活会怎样继续,只是开始感觉他比蝎还让我挂心,对于蝎,我多少给过他一点家庭的温暖,可这个孩子,他什么也未曾得到过!这是我的错,可是我却没办法挽回我的过失。常想,与其这样失魂落魄的过日子,我倒是更希望给我一个机会去改写那孩子的命运,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不畏惧死亡,只要在死前让我见一眼我那乖巧的小孙子就够了。  我就像等死一样过了好几年。其间也听说过有关四代那孩子事情。被强加的苦难使他成长为了只为自己战斗的修罗。据说他唯一的乐趣也只能靠杀戮来满足。这是我造成的,可是除了叹息,我什么也做不了。十几年前,就是我这个老太婆毁掉了这孩子的一生,难怪上天再也没向我传递任何关于蝎的讯息,也许这就是报应,我的罪孽太深了。  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那孩子变了很多,朦胧的懂得了去爱,通过努力还当上了村子里的风影。虽然惧怕他的人远多于拥护他的,但我还是觉得,总有一天,他可以得到本该属于他的幸福。  再后来,村子遭到了一个强大的神秘组织“晓”的袭击。没想到的是,我的孙子蝎也在其中,更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的目标竟是那个孩子——我爱罗。年轻的风影为了挽救村子落入了那个组织的圈套。于是我这个多年不问世事的老太婆又重新出山,和木叶派来的忍者们一同开始解救风影的任务。我知道,这次的任务是为了两个我珍惜和亏欠的孩子。  在等待了许多年之后,没想到再次见到蝎,居然是站在敌对的立场上。时间已经让他改变了很多,蝎不再是当年围着我转的小孙子了。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成长为了真正的赤砂之蝎。对傀儡和毒药的运用也已经在我之上,但是为了纠正他背叛村子的错误,为了救那个孩子,我必须打败他。  蝎对傀儡的运用已经到达了让我难以置信的地步,就像他说的是艺术,可是这样的蝎还是死了,死前的眼神让我想起了他小时侯的孤独和寥落。我清楚,他完全有能力杀死我,甚至还有能力借我的手杀死他自己,他选择了后者。可是他都如愿的把自己改造成了不死的人傀儡。为什么还要选择死?为了爸爸妈妈吗?这孩子,原来一直就只是小时侯的那个样子啊!蝎,到了另一个世界,别再这样掩饰真实的自己了。婆婆永远是爱你的!  对蝎我放心了。可是另一个孩子,我爱罗,却被那个叫“晓”的组织分离了守鹤。是的,他也死了。他是为救村子而牺牲的,这孩子,不愧是被选中当风影的人。蝎走了,我再把欠你的还回去,这辈子就不再有什么遗憾。小鬼,有我在,你不可能在得到幸福前就死掉,我可不允许自己永远欠别人什么。用那个原本为蝎准备的禁忌之术,我让这个孩子复活了。这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明智的一个决定,尽管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个我生命最后牵挂的孩子,在复活后见到了他从来不敢奢望的画面——数不清的人在为他的重生微笑欢呼。他用自己的行为得到了期待已久的肯定,这个孩子终于像他期望的一样,成为了别人需要的人。  呵!不要怕,最后这些是我这个老太婆站在另一个世界看见的,在这个地方我见到了很多村子里逝去的人……  蝎和很早就离他而去的蝎的父母微笑着迎接我,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死亡对我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  我见到了四代风影以及他的妻子和夜叉丸,他们说,虽然以前做了很多伤害那孩子的事,但对他的爱,从来不曾改变过……已经死了的人,再没有理由用谎话骗我这个同样已经死了的老太婆了吧!  我爱罗啊,这些你虽然没办法知道,但是你的未来一定是幸福的。因为我们,都在另一个世界默默的看着呢!

  摘 要:惯用句是指简短的语言在习惯性的使用之中被固定下来,结果形成的有特殊语感和意思的词组。中国和日本的语言中的惯用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主要加以分析。其相同点是日中惯用句都有其通俗性,惯用句都能使文章生动化;不同点是指日中惯用句在字数、构造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以及与俗语和成语的区别。最后说明日语惯用句翻译成中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文惯用句 日文惯用句 比较

随着中日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和日语的相互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因此,在中文和日文互译方面,相当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把句子翻译成地道的中文和或地道的日文。在很多翻译时候,需要用到、也离不开惯用句。为了便于翻译人士更清楚无误的看到翻译的内容和要点,有必要把二者做一个比较和区别。在这篇论文的正文部分,以中日惯用句的异同为例来做分析。

惯用句几乎都是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的,是在平常的使用中逐渐被固定化下来的有着特殊的语感和意思的句子。不仅被广泛用于口头会话,还经常运用于文章之中。,通过惯用句,我们可以很生动地表现人们生中的千姿百态、诙谐及情感。下面淡淡列举跟人的身体有关的惯用句,就可以让大家明白在汉语和日语之中通用着的句子究竟有多少。例如:“皱眉头”(眉をひそめる)、“咬紧牙关”(�を食いしばる)、“厚脸皮”(面の皮が厚い)等等举不胜举。另外,与此相对,也有诸如“洗手不干”(足を洗う)、“胆小”(肝が小さい)、“格外好吃”(�が落ちそう)等表现跟意思有稍微差异的句子。所以对中日惯用句的异同做一个归纳和分析,对我们的语言教学而言,很有必要。

一、汉日惯用句的相同之处

具体说来,汉日惯用句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内容上,汉日惯用句都是日常生活的具体表现

以下文的上司和下属在酒馆里的对话为例:

例(1)部下:最近は不景�でどこの会社も大�ですね。私の友人も、家を�ったばかりなんですが、先月会社を首になったんです。彼のことを考えると胸が痛みます。

上司:君の友人が、そうか…�の毒だね。

部下:どうなさったんですか。今日はあまりお�みになりませんね。一杯どうぞ。

上司:�は…君も今日で首なんだよ。

另外,例举几个汉语惯用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情景:

例(2)“这样的报告你要认真准备,假如讲得不好,让人抓了小辫子就没趣了。”

例(3)“正在住院的女儿来了电话,犹如晴天霹雳,让我惊呆了。”

2、在表达特点上,汉日惯用句都隐含着比喻、幽默诙谐

例(4)��欲を押えることは、文明の��にブレ�キをかけることだ。(��)

例(5)小张,你要是再没日没夜地连轴转,会生病的!(隐喻)

接下来看到下面的对话情景:

例(6)おば「ゴウはね。だいぶ家の人たちに�れたんだが、この�はどうしたはずみか(不知为什么)、好男の手に�みついてね。好男はすぐ近所の外科医に�けつけたのよ。そしたら、そこのお医者さん、ひょうきんもので、�犬にてを�まれた。(被自家的狗咬了手―落个恩将仇报)と言ったんですって。(笑い声)

妻:それはお�の毒(可怜)でしたね。

�女:それこそ、きもがいもになっちゃう(好心成了驴肝肺)。

次男:あのゴウは恐ろしいので、うちにいる�、�れて�くと近所の子供は逃げ出したよ。

おば:まったく、あの犬、鼻息が荒い(鼻息粗―趾高气扬)からね。(笑い声)…

3、在形式上,汉日惯用句主要都是动宾结构

例如:“舌を�く、手を切る、耳を澄ます、ものをいう、手を入れる、膝を交える、骨身を削る、お茶を�す、世�を�く、脚光を浴びる、兜を脱ぐ、下�を�ける”等等。翻译分别为“拍马屁,戴高帽,咬耳朵,吃现成饭,开空头支票,不管三七二十一,拉关系,踢皮球,钻空子,背黑锅,吹牛皮,找茬子”。等

4、在来源上,汉日惯用句的词源和范围都非常广

例如:日文运用的情况

例(7)今度のことでは、彼も味噌をつけたな。(丢丑)(来自用餐时的�用句)

例(8)四郎にはほとんど合点が行かない。(不理解、想不通)(来自于文学作品中的�用句)

例(9)先生が�子に�らないごとく、私も�子�けの�味であった。(来劲、感兴趣)(来自音乐的�用句)

例(10)一口にス�ツと言ってもピンからキリまであります。(从头到尾、从好到坏)(来自娱乐界的�用句)

另外,也有一些中文中也运用的情况:

如:开空头支票(来自经济方面的�用句)、打强心针(来自医学方面的�用句)、先发制人(来自典籍的�用句)等等。

二、汉语和日语的惯用句的区别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汉语和日语的惯用句,除了一部分方面具有相同或者相似以外,也有很多的区别和不同,主要表现在:

1、汉语的惯用句比日语更加富有变化

例(11)初子は、嫣然と笑いながら、もう一度目を格子の外へやった。(初子嫣然一笑,再次朝窗外瞥了一眼。)这句话虽然在“目をやる”中添加了“格子の外へ”的成分,但这个惯用句原本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因此,日语惯用句和汉语惯用句的结构虽然不同,但汉语惯用句比日语惯用句更富有结构的变化性。

2、汉日的惯用句的字数也有所不同

汉语的惯用句绝大部分都是由三个汉字组成;日语的惯用句,字数则没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日语的惯用句:舌を�く、腹を�む、ものをいう、足を洗う、下�を�ける、�想が尽きる、足が重い等。

汉语的惯用句:拍马屁、戴高帽、咬耳朵、走后门、唱高调、一阵风、敲竹杠、打补丁、钻空子、撂挑子、背黑锅、拉关系、抬轿子等。

3、在和俗语的联系方面,汉日的惯用句有其差异

其实要说起惯用句和俗语的区别,不管是日语的俗语还是汉语的俗语,都是在社会性和生活方面的智慧的表达。只不过惯用句是相对简单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俗语比较灵活多样而已。

(1)形式上,汉语的惯用句跟俗语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看看汉语当中的惯用句。

惯用句:下台阶、唱对台戏、发神经。

俗语:天下乌鸦一般黑、敬酒不吃吃罚酒、知人知面不知心。

如例所示,汉语的俗语比惯用句字数要多,且由单句组成。而与此相对,汉语的惯用句是相对简单的,固定的包含着暗喻的句子。

(2)日语的惯用句跟俗语很相似

接下来我们看到日语惯用句和俗语的例子。

惯用句:�に入る、心を配る、相槌を打つ、味噌をつける。

俗语:地�の�も三度(事不过三)、地�の沙汰も金次第(有钱能使鬼推磨)、�をして得取れ(吃小亏占大便宜)、他人の�を食う(离家在外,历经艰苦)。

从例子可以看出在形式上日语的惯用句和俗语很相似,区别不大。

4、在和成语的关系方面,汉日的惯用句也有不同

如果把惯用句和成语来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在汉语里,惯用句和成语存在着很明显的区别。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成语是“人民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都由四个字组成。”例如:

成语:敲诈勒索、眉目传情、代人受过

惯用句:敲竹杠、耳旁风、背黑锅、唱对台戏、耍嘴皮子、打小报告、开空头支票、不管三七二十一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语的成语全部由四个字组成,但是惯用句既有三个汉字组成的,也有四个甚至四个以上汉字组成的。

与汉语成语的解释不同,日语成语的解释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上的成语的定义包含了来自汉语的成语、日语中固有的成语和日语惯用句。但狭义的定义则只有来自汉语的成语和日语中固有的成语两种。本篇文章是从成语的狭义解释来举例的。例如:

成语:先んすれば人を制す(先发制人)

惯用句:先手を打つ(抢先、先发制人)

5、在语法关系上,汉日的惯用句的差别

日语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连语。日语连语也是日语中惯用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自由地组合在一起的词组。例如:、バスに�る、花が�く、海を眺める。汉语的书面语中因为没有连语这一说法,所以为了更好地比较日、中惯用句,进而更好地让大家掌握惯用句,本人就在此简单地比较分析一下惯用句和连语的异同。例如:

连语:�を洗う、ご�を食べる、椅子に座る。

惯用句:足を洗う(洗手不干)、お目玉を食う(被申诉、责备)、下�を�ける(委托他人处理)

日语中的连语是随意组成的词。例如:“ご�を食べる”也可以说成“ご�を召し上がる”。“椅子に座る”也可以说成是“椅子にかける”。。特别是对于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一般都要通过后才能明白大部分的意思。

在汉语中,不具备日语惯用句中,出现连语这样的现象。

三、在学习和研究中,要认真对待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汉语的惯用句和日语的惯用句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正因为这样,把日语的惯用句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如果大家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的话,既可以把情景场面翻译得更接近原文,又可以让中国人更容易理解。

1、日语的惯用句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尽量使用汉语的惯用句

例(12)原文:彼女はただ病人に心を�われていたが、例えば�村の方へ振り向いたところで、�がラスに写る自分の姿を�えず、�の外を眺める男など目に止まらなかったであろう。

翻译:她一心扑在病人身上,即使转向岛村那边,也看不到映在玻璃窗上的自己的影子,看不到眺望窗外景色的男人吧!(川端康成『雪国』)

“心を�う”直接翻译的话是“引起注意”的意思。根据上下文翻译成地道的中文“一心扑在病人身上”的话就更利于读者理解。

例(13)原文:さんざんそういう��をしているだけに、玉子が反�するのも�理ではないと思いながら、�りかかった船で、千代の�性としては後にひけなかった。

翻译:正因为有这样痛苦的经历,所以玉子反对也无可非议。千代虽然想到了这一点,却也不能打退堂鼓。依她的性格是不会后退的。

把“�りかかった船”翻译成“不能打退堂鼓”,虽然在文字上对应不上,但是意思却完全符合。

2、有些时候日语的惯用句翻译成汉语的成语为宜

例(14)原文:この道の中は、��者の死にもの狂いの行列で、身の毛がよだつほどの光景であった。翻译:一路上,负伤者成群结队地在垂死挣扎,那种情景真是令人不寒而栗。(井伏�二『�雨』)

例(15)原文:�越はもともと、言い出したらブレ�キのきかぬ性�だが、ここまで口が滑ったのは、�藤とは比�的に�しいという安心感がいくら手�っていた。

翻译:风越本来就是打开话匣子就刹不住车。他之所以如此信口开河,或多或少是由于觉得和须藤比较亲密,因此可以放心的缘故。(城山三郎『官僚们的春天』)

例(16)原文:これを知っているのは、当事者以外には小田さんと私どもぐらいです。ですから小田さん、腹を割って、本当のところを�し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

翻译:了解此事的,除当事者之外,就剩下小田先生和我等了。所以请小田先生推心置腹地谈谈事情。(山崎�子『华丽的家族』)

原文的谦虚语“私ども”是站在说话者的立场上来表达的。翻译成郑重语“推心置腹”非常恰当。

例(17)原文:二十年も�っていながら、その�の��を�び越してこうした心が通うのは、なぜだろうかと彼女は考えた。

翻译:她想为什么尽管过了二十年,可是跳过这时间的空白,还这么心心相印呢?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中文还是日文,都存在并大量运用着惯用句,中日惯用句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那么,学习两者的异同,不仅能够熟练运用惯用句,而且对中日互译也有帮助。更重要的我们的语言表达水平会得到提高,文字也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参考文献:

[1]高�太郎.日本�の文法[M].角川�店,1992,3.

[2]田仲正江.日本�の�用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9.

[3]国立国�研究所.日本�の文法[M].明治�院,1989,9.

[4]仓持保男.日本�の�用句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7.

[5]金田一京助.新明解国�辞典[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9.□

在日本的一个小小的渔村里,千代子出生在一个很清贫的家庭中,她和她的姐姐左津在贫穷中却也过着很快乐的童年生活。不过,千代子继承了母亲独特的眼睛——一种半透明的灰色眼珠。

这可是在日本绝对看不到的眼睛颜色,于是就注定了她和别人的不同,但也就是这双美丽独特的眼镜,为千代子日后的成功打下了重要基础。

在千代子小的时候,她并不明白这些,她只是天真地认为那是有人在她的眼睛上挖了洞,把里面所有的墨水都抽干了,所以她有点不开心。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有时候我穿过公园大道时,也突然会有种奇特的感觉,似乎周围的一切都那么陌生。**计程车稳稳前行,按着喇叭,挎着手提包的妇女看到一个矮小的日本老妇,穿着和服站在街角,脸上也会显出好奇之色。

但说回来,如果我回到养老町,难道就不会感到陌生吗?若不是田中先生把我带离醉屋,小小年纪的我,从不相信生活会是一场搏击。

但如今我知道,我们的世界潮涨潮落,并无恒常。无论是怎样的奋斗和成功,无论何等的痛苦和磨砺,都会很快渗入浪涛中,就像水墨颜料泼洒在纸上。

参考资料:

-艺伎回忆录 (阿瑟·高顿创作的小说)

三桥礼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身高154米,身体结实,能吃苦耐劳。据山本五十六的至交,曾任海军中将的堀悌吉说,山本的妻子在日本这样的国度里,堪称是个贤妻良母,是日本名副其实的一流女性。但是,两人婚后的生活有许多不和谐的地方。升任高级将领后,每逢山本看到部下在船舱内摆着妻子的照片,就深有感触地说:“你们是经自由恋爱而结婚,情投意合,多好啊!我是无可挽回了!”悔意溢于言表。这种想法并非因为山本地位变了才有的,而是一开始就隐藏着一些矛盾。从山本订婚时的情形看,他同意这桩婚事,主要是因为女方出身劳动家庭,体魄健壮,能够吃苦,而且生于祖辈曾经流血牺牲的地方,至于个人性格等因素却未过多考虑。婚后两人经常吵架,一遇到闹别扭,山本总是蒙头大睡,度过难关。家庭的矛盾和枯燥的军人生活促使山本五十六在婚姻以外寻找感情寄托。在他的一生中,曾与许多艺妓保持长期的密切关系,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千代子。在山本五十六荣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时,山本曾秘密携带其一同前往。即使大战爆发以后,山本五十六也总是找各种机会与之幽会,甚至为讨其欢心,还曾谎称治病,背着千代子在大街上走。河合千代子对山本也是感情笃深,在战火纷纷的年月里给了山本五十六莫大的安慰。

一般来说好象是这样的,但其实也不对。只是因为人都不会珍惜,男的痴情了,对女的好了,女的也就不把他当回事了。

其实是不懂得珍惜的结果。一旦懂得了会很珍惜这种痴情的男人的。只是一般来说好象是这样的,但其实也不对。只是因为人都不会珍惜,男的痴情了,对女的好了,女的也就不把他当回事了。

其实是不懂得珍惜的结果。一旦懂得了会很珍惜这种痴情的男人的。只是珍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般人也是很难懂得珍惜的。

人又是为什么都不会珍惜呢?可以用“物哀”来解释。至于物哀是什么,我也不是非常清楚。大概也就是美的事物本身就都具有一种伤害性吧!

物 哀 叙 事

林子明

无美不殇

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总会听到一些动听的歌曲,看到几幅赏心悦目的画,读到几篇感人的诗篇,见到迷人的风景、美丽的异性……于是我们欣喜,我们欢乐,我们赞叹……;于是学者、专家下定义,说“美是和谐”,“美是愉悦”,“美在于完善”,“美是客观化的快感”,“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美是生物向生性的体现”……并为此争论不休。

无奈这是“低烈度的美”——画不会惊呆你,歌没有使你停步,美丽只是漂亮而已——有一天你会见到极致的美,它们震慑了你,那时你会痛哭。

《如歌的行板》曾使托尔斯泰像幼儿似的号啕大哭;《二泉映月》使得小泽征尔泪流满面;海涅在卢浮宫见到维纳斯雕像时,一坐几个时辰地哭泣;阮籍驾车漫游野外美景,走着走着,就痛哭而返;陈子昂登幽州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如歌》、《二泉》使人流泪可以理解——毕竟这两首属于哀曲。可是像《意大利随想曲》、《拉德茨基进行曲》、《1812年序曲》这类乐曲毫不悲怆,甚至还带些雄壮,听众竟也潸然泪下,这又是何故?究其原因,原来旋律太美。这实在令人困惑。然而什么理论说过,旋律太美等于悲情?

诗歌、音乐、绘画都是“未完成品”,它们要表达什么,依受者心境可作多元化的理解。一曲《高山流水》,既可展示一幅山水画,也可抒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更可表达对亲情、友情的挂念。苏联诗人巴格里茨基情之所至,常用哀调朗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却于不经意间提升了原诗的价值。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这样描述巴格里茨基:

他喜欢背诵随便哪个诗人的诗。他的记忆力是稀有的。他朗诵时,甚至那些最熟悉的诗也会忽然出现一种新的铿锵的音律。在巴格里茨基以前也好,在他之后也好,我都没有听见过这样的朗诵。

每一个词儿和每一诗节的音律上的性质都得到了充分的、令人难受的、忧伤的表现。不论是彭斯的《姜大麦的歌》、布洛克的《唐娜•安娜》或者是普希金的《为了遥远的故乡的海岸》……不论巴格里茨基读什么,听着都不能不激动得喉头梗塞——这是眼泪的先兆。〔1〕

芭蕾舞艺术与诗朗诵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它们却有共同的规律。乌兰洛娃谆谆告诫自己的学生,跳芭蕾时切忌面带微笑,笑是芭蕾舞不能承受之轻。我们还记得还有两种舞蹈也是从来看不到笑容,那就是探戈舞与弗拉蒙戈舞——是否都因为这些舞太美,美到极致,就是眼泪的先兆?

别林斯基说:“悲哀是我们的诗——无论民间的或艺术的诗——的普遍的主题。古代的俄国人不会愉快地诙谐:他们的揶揄或者很笨拙,或者就变为冷嘲;我们最优秀的民歌总是有着悲哀的内容和拖长的沉郁的调子。普希金在任何地方都不及当他的诗充满悲哀的时候那样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感动着俄国人的心灵,他在任何地方都不及像在他的诗的忧郁的曲调里那样是‘民族’的。”

当“诗充满悲哀的时候”,感动着的岂止是“俄国人的心灵”?

戴望舒的《雨巷》——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为几代中国人所传诵。戴望舒为什么会“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呢?如果他写道:“我希望逢着一个玫瑰一样快乐的姑娘”,这首诗还能流传吗?

“你好像一朵花/这样温情,纯洁,美丽/每当我凝视着你/心中就涌起一阵悲切……”自1825年以来,海涅的这首诗被谱成了两百五十多种乐曲。设想将“每当我凝视着你,心中就涌起一阵悲切”改为“每当我凝视着你,心中就涌起一阵狂喜”,它恐怕一次都没有人来谱曲。

美到极致,派生了一定程度的伤害性。

一位读者说,他从不贸然翻阅茨威格、海明威、川端康成的著作,多年来他将三大师的书锁在在书橱的最上端,而视自己为“守墓人”。由于“久久没有去翻阅这些书,以致书上积淀起薄薄的尘翳,轻轻的喘息就会吹起飘渺的灰雾”。阅读他们的著作需要有勇气。三位大师“没有坚持走完人生”,“他们的每一部作品只不过是走向幻灭的声声叹息。更令人心悸的是这种叹息在他们死后频频召唤着读者,谁与这种叹息共鸣并且不能自拔,谁就将失去愉悦的人生”〔2〕。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华裔女青年林樱设计的越战纪念碑得了设计大奖。林樱的设计思路是不求美,只希望它“抚慰伤痛,进而使心灵平静”——一面长达四百英尺的墙,以V字形向两边伸展,除了刻有五万八千二百零九个死亡战士名单外,没有任何纪念文字或图案。但没有料到的是,自开放以来,每天都有一万多人涌来参观。人们长跪墙前祈祷,让眼泪洗涤心灵的伤痛。“这座墙似乎有神秘的力量,有人称墙上镶嵌的名字会说话。当大雨滑下壁面时,好像整面墙都在悲伤哭泣。”一些身心遭受重创的越战老兵第一次来到墙前时,竟激动得无法挪步走近墙边,第二次来时才敢抬头看看墙上伙伴的名字,然后抚墙尽情痛哭。“马里兰州的一位妇女曾数十次来墙前悼念她的儿子,每次都留下一封催人泪下的信。”〔3〕

“不求美”的设计得了艺术大奖,因为哀思而提高了它的艺术价值!在现代,美就是使人掉泪,美的定义被改变,因为这是时代的特征!

有情皆孽

冯德英〔4〕年轻时与另一青年姚滨同时爱上了无线电话务员白慧,白慧对两人都没有明确允诺,只是与冯德英更接近些。白慧不相信冯德英真会成为作家,但出于鼓励,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他誊写稿件。她与冯德英分别后的通信远多于与姚滨的通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关切之情。

三年后,冯德英写出了《苦菜花》、《迎春花》,成了全国著名的作家。他向白慧正式求婚,却不料白慧答复说她已经选择了与姚滨结合。

白慧的断然拒绝使冯德英“如堕十里云雾,百思不得其解”。从此冯德英一生难以有正常的感情生活,他经历了一次短暂的婚姻后,但很快就离婚。从此,冯德英的后半生几乎是在独身中度过的。

多年后,白慧向挚友披露了自己这段情感孽缘。她承认更爱冯德英,当时她本来已经做出选择了,却不期然遇到冯德英成名。如果她仍做这样的选择,冯德英难保不会想:“我在为文学艰难跋涉时没有得到你的爱,我成为全国著名作家时却得到你的爱……”那样的话,她就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原先保存在冯德英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将荡然无存。为了保有自己人格、精神、品德的完整性,更为了在冯德英心中保持完好的形象,这位“心灵外貌都同样姣好美丽”的女性强忍痛苦与冯德英分手。她的精神达到了至臻至善,却给冯德英和她自己带来一生的痛苦,她的选择,错耶对耶,谁能说清?〔5〕

三角恋历来伤人。在莫小米写的《墓地的爱情》中,我们看到三角恋还有一种碎心断肠的结局。

莫小米到过许多墓园(为父母选择灵魂栖息地),她发现天下墓园最多的故事,“除了死亡,就是爱情”。墓园中有许多葬了一半的合葬墓,那是“被爱的一方等待着另一方”。有妻子等待丈夫的,丈夫等待妻子的,还有小姑娘、小男孩等待亲爱的父母的。一块姑娘的墓碑上刻着:未婚夫某某立。还有一块这样的墓碑,它诉说着爱的困惑:

一块红色墓碑上刻着一个年轻女人的名字。她死时才三十岁,是自己结束生命的,没有照片。为什么我想象中的她总是很美?也许是因为名字美,也许是因为墓碑后面带省略号的诗句,以及墓前长年不断的鲜花。陵园的工作人员知道每一个墓的故事,告诉我这女子生前得到了两个男人的爱,要命的是两个男人都非常好,她实在不愿意愧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选择了死亡。这对两个男人是公平了,对自己却不公平。两个男人都常来祭奠爱情,很默契地,从来也不会照面。〔6〕

爱伦堡曾经说:“惟有在一个领域内作家比政治家、工程师、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或者农学家更精通,这就是人的心灵的秘密:感情的领域。”〔7〕

不过事情也可能是:在感情的领域,作家比其他人更迷糊。

川端康成自小孤苦伶仃,成年后,先后遇见过四个名叫“千代”的少女,他对“千代”们产生了感情,也以为千代对自己有感情。但这些千代除了第二个(即“伊豆的舞女”)对他有隐隐约约的爱情外,其余不是对他仅有同情之心,就是对他毫无所感,还有的对他始恋终弃,而他自己却一往情深。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个个“千代”最后都会离自己而去?他怪自己的命中有“千代作祟”?还怀疑千代其实都是家人亡灵引来的“幻影”,是为了消除他的孤单——“几个千代当然都是幽灵,至少是靠亡灵的力量驱动的幻影”〔8〕。——否则就难以解释一连串的巧合。与千代们爱情的一次次失败,使川端康成从此“再也不敢向女性坦然倾吐自己的爱情……变得更加孤僻,更加相信天命了”〔9〕。阎连科说:“先生(指川端)终生孤寂,但他缺少的不是热闹,不是崇高,而是一个凡人应该有的温馨。先生是为他的缺少而死的。”我们不妨在这里妄加推测,如果当初四个千代随便有一个与川端结合,“生的拔河”就增加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日本**《华之乱》叙述了日本著名作家有岛武郎与两个女子情感纠葛的过程。有岛武郎中年丧妻后与女记者波多野秋子保持不离不即的情人关系。秋子深爱有岛,时被称作“比**明星更漂亮的美女”,然而有岛并不爱她。秋子觉得这种生活生不如死,再加上受到丈夫虐待,遂向有岛提议“情死”,但每次却都遭到有岛斥责。1922年,有岛认识了与谢野晶子,晶子酷似有岛死去的妻子,两人的感情一天深似一天,甚至已经达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秋子绝望之余,再提情死的事,想不到有岛武郎竟很简单地应允了她。1923年,有岛武郎与波多野秋子在轻井泽自杀,留下悲痛欲绝的晶子。时年有岛四十五岁,秋子三十岁。

《华之乱》中有岛武郎出场时像个“花花公子”,其实这是假相。有岛当时是日本社会少有的道德高尚的人,他出身贵族家庭,年轻时因为同情贫苦农民而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有岛家中拥有大片田产,他继承家产后,将自己的土地全部分给了佃农。这在当时几乎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事。有岛的作品强烈关怀社会,寄托着对贫苦阶层、苦难妇女的深切同情,倾注着对下一代的关爱。曾有评论说,有岛武郎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爱语关怀,让这个无情世界重现一丝曙光”。鲁迅曾经在《随感录六十三》一文写道:“……在有岛武郎《著作集》中看到《与幼者》这一篇小说,觉得很有许多好的话。‘……幼者呵!将不幸而又幸福的你们的父母的祝福,浸在胸中,上人生的旅路罢。前途很远,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有岛氏是白桦派,是一个觉醒的,所以有这等话;但里面也免不了带些眷恋凄怆的气息。”鲁迅、巴金当年都曾经对有岛武郎的死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巴金在1980年曾说自己有许多日本老师,其中“特别是有岛武郎”〔10〕。日本评论家伊藤虎丸曾说,鲁迅“撑起‘黑暗的闸门’,为青年的未来开道”的思想,是“对有岛武郎所提到的‘爱’所表达的同感”。“鲁迅对有岛所表达的同感,至今还在打动我们的心。”〔11〕“……时至今日,仍有公众评论有岛1923年的死是“好人无好报!”

可是为什么有岛武郎一定要去死?为什么他无爱时不选择死,找到了真爱却去死?难道他真的认为“有情皆孽”?他的遗书说:“不管我怎样抗争,我还是朝向这个命运走去。”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岛本人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了。不过有岛生前拍的最后一张照片也许能解答疑问。照片上的有岛带着幸福的神情,只是眼睛中有一丝不易觉察的疑惧,似乎说:“我知道幸福的背后是打击,我早准备好了。”奇怪的是我们在川端康成和伊藤千代(最后一个千代)的订婚照上也看到了这种神情。那时他们准备订婚,朋友们跑来祝贺他们,于是在一起合了影。在这张订婚照上,川端康成和朋友们的神情都是欢乐的,只有伊藤千代的神情带有一点疑惧,甚至带着一丝痛苦,她也在说:“我知道幸福的背后是打击,我早准备好了。”

爱带上困惑,那是叫物哀。

物哀论

日本的诗歌多是短歌,日本的音乐旋律单调,日本的舞蹈动作缓慢,日本的绘画很少追求浓艳的色彩〔12〕……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日本人的“物哀”情结造成的,你相信吗?

什么是物哀?“物”指自然万物,“哀”即悲哀,睹物伤情、物我同悲是物哀的最直观的理解。中国古诗词中有一些诗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无边落木萧萧下”、“昨夜星辰昨夜风”、“平林漠漠烟如织”……都表达了因自然景物而诱发的一种哀伤情绪,与日本的“物哀”十分类似。然而这样理解并不全面。

物哀的含义比悲哀广。叶渭渠指出:“‘物哀’除了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外,还包括哀怜、同情、感动、壮美的意思。”〔13〕“在美的形态上‘哀’已经不是悲哀的同义语,因而本居宣长(十七世纪日本学者)将这种‘哀’的感动称作‘物哀’。”“对日本文艺中的‘物哀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悲哀美’。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意味着对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相悲哀的共鸣。”〔14〕杨薇指出:“所谓的‘物哀美’即指喜怒哀乐的种种感动和体验,其所展现的是一种哀婉凄清的美感世界。”〔15〕林林说:“物哀包括对人的感动、对自然的感动和对世相的感动三个层次的结构。”〔16〕在不同的层次里,物哀可能是悲哀的消解、超越或深化。

物哀比悲哀恬淡。恬淡到什么地步?恬淡到“静寂”、“闲寂”甚至“空寂”的地步。川端康成写《伊豆的舞女》,其中“大学生‘我’与舞女两人邂逅之后,自始至终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一句爱慕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觉察又非觉察之间。作者有意识地将似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物哀’化。”〔17〕叶渭渠说:“物哀作为日本美的先驱,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地形成‘哀’中所蕴含的静寂美的特殊性格,成为‘空寂’的美的底流。”〔18〕物哀的表现形式若十分强烈,那它就是“悲哀”而不是“物哀”了。

物哀是一种审美意识。川端康成多次强调:“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与美是相通的。”〔19〕他写《伊豆的舞女》时,把主人公“两人的悲从属于美,又使美制约着悲,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悲哀美的抒情世界”〔20〕。叶渭渠指出:“‘物哀’、‘空寂’和‘闲寂’这三种精神相通的特殊形态的艺术美,大大地拓展了日本民族固有的美意识及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深度。……日本人对这些特殊美的感受和趣味是相当普遍的,不局限于文学艺术,而是及于生活的各个层面。”〔21〕“日本国民性的特点……更爱残月、更爱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儿,因为他们认为残月、花蕾、花落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会增加美感。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22〕

物哀是一种生死观。其主体追求“瞬间美”,不惜在美的瞬间“求得永恒的静寂”。川端康成既认为“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也“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认为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23〕。叶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识中存在着一种‘瞬间美’的理念,即赞美‘美之短暂’。”古代日本人“更以樱花自比,将那‘瞬间美’的观念转变为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行为。他们的殉死,其意义也在于追求瞬间的生命的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24〕。因此,追求生命的一瞬闪光,是物哀的重要特质。

“物哀的感情是一种超越理性的纯粹精神性的感情”,一定程度上是个体体验,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物哀美’是一种感觉式的美,它不是凭理智、理性来判断,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即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的美。”〔25〕当用“言传”时,物哀不等同于悲哀。而当以“意会”时,它又确实表达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有时甚至是极深极痛的哀情。

屠格涅夫《父与子》的结尾部分常常使许多人读了下泪:巴扎洛夫的父母只有巴扎洛夫一个孩子,巴扎洛夫替农民做手术时受到感染,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父母亲百般照料,四处求医。病情只要出现一丝转好的迹象,两个老人就高兴得直祷告跪拜。而当病情出现恶化迹象时,两个老人担惊受怕,互相瞒着对方哭泣。巴扎洛夫死去时,父母亲“都倒下地去了”。下葬后的整整一年里,两个老人一次次蹒跚着去墓地:“他们互相搀扶着,慢慢地走来;他们走近铁栏旁,跪在地上,呜呜咽咽地哭起来,哭得很苦,哭得很长久……”

日本女诗人加贺千代年轻时,儿子在河边捉蜻蜓落水身亡。这事给加贺很大的打击。丈夫死后,加贺出家为尼。许多年过去了,一天加贺看见孩子们在野外跑着捉蜻蜓,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孩子,顿时无限悲伤涌上心头,于是写了一首著名的俳句:

我的爱子啊,今天你又跑到哪里去捉蜻蜓了?

苏联作家巴乌托夫斯基僻居某小县城写作时,房东女儿安菲莎爱上“活不长”的患病少年柯里亚,遭到整个家族的反对。巴乌托夫斯基多次看到安菲莎痛苦的目光,猜想她的生活中有什么秘密。安菲莎后来投河自杀。巴乌托夫斯基陪其家人用了一夜的时间找到了她的尸体——她躺在堤坝旁 “一双浸湿的沉重的金色辫子搭在两边,苍白的唇上挂着一抹歉仄的微笑,显得说不出的美丽。”巴乌托夫斯基后来就此事写了一段著名的文字:

我生平第一次亲眼看到那比死还强的无限的女人的爱。在那以前,我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但不大相信会有这样的爱情。不知为什么,当时我以为这种爱情大都注定落在俄罗斯女人身上。〔26〕

蒲松龄写过一篇凄美的鬼故事《吕无病》。书生孙麒年轻时丧妻,居山中别业,遇一年轻女子。她自称“吕姓,小字无病,慕公子世家名士,愿为康成文婢”。于是,孙麒纳其为妾。孙后又娶妻王氏,王氏对吕无病专横跋扈,与孙终日打闹。孙无法忍受,托到京城处理要务时远走他乡。王氏接下来对前妻的孩子(不是吕无病生)百般虐待,无病事王氏“鞠躬屏气”,只能暗地里照顾孩子。孩子频频受王氏打骂,得了惊吓病,尽管吕百般照护,身体仍日见衰弱。一天孩子抱着吕哭,听到王氏声音,突然气绝。吕大哭,妇怒曰:“贱婢丑态,岂以儿死胁我耶!”无病忍住抽泣,请求埋葬孩子。妇不许,“立命弃之”。无病与乳母偷偷埋葬孩子时,发现小孩胸口还有热气,经过按摩,小孩略微复苏。吕对乳母说,你赶快把他抱往杨家岭,我随后就来。遂回家偷了金银首饰,赶到杨家岭。无病用首饰在当地租房安置乳母与孩子,并请医生为孩子治疗,小孩终于被救活。做完这一切后,无病对乳母说:“媪好视儿,我往寻其父也。”乳母“方惊其言谬妄,而女已杳矣”。其时孙在京城刚刚睡下,“女悄然入,孙惊起曰:‘方才眠已入梦耶!’女握手哽咽,顿足不能出声。久之久之,方失声而言曰:‘妾历千辛万苦,与儿逃于杨——’句未终,纵声大哭,倒地而灭。”孙悲痛欲绝,赶紧回去救自己的孩子。吕无病后来在书中再没有出现。孙悟到无病是鬼,“感其义”,用吕无病以前的衣服做了个衣冠墓。墓碑上刻:“鬼妻吕无病之墓”……

伤悲、茫然、疑惑叠加在一起,原来恬淡的细节都显示出更深的悲哀,物哀不期而至。但明伦(聊斋评注者)评“女握手哽咽”至“倒地而灭”的那一段时说:“每读至此,为之泣数行下。”这“泣数行下”,也可说是物哀的本质。

近年来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愈来愈为世界所了解。纳西族从前以亚洲及世界最高的情死率被名之为“悲剧的人民”。俄裔学者顾彼得在《被遗忘的王国》里写道:“丽江的确称得上世界殉情之都,家家都可以数出殉情死去的一两个家庭成员。”〔27〕百多年来,因爱情不幸,一对对青年(也有中年)男女到玉龙雪山殉死,人数之多,可说是成千上万,这真是世界史上悲惋沉重的一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05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