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思维方式大不同

男孩的思维方式大不同,第1张

男孩的思维方式大不同

迈克尔·古里安

说说自己的感想,1100多页,读下来花了不少时间,也有点烦躁了,文中都是以西方美国为题材,总感觉有点格格不入,虽然全世界男孩真的有他共同的特点,与生俱来的生理特质决定的。文中get到点最深刻的是,团体运动,运动能释放大量的荷尔蒙,可以减少各种冲动行为,而男孩又更偏向于团体行为!还有一个是第三重家庭,社会大众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将对男孩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我们太缺乏这样的环境,就类似“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文中有些观点,我也不予苟同,比如惩罚威胁等,虽然自己也在做这样行为,但真正是不赞同的。

以下是文中的一些摘要:

男孩的天性与当下的教育

>> 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体内的化学物质、大脑差异和激素水平,而文化则通过各种社会化的过程来影响这种先天倾向。

>> 家庭和学校的教养活动最好围绕以下核心展开:帮助男孩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教导他们如何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利用和宣泄能量,而不是强迫他们成长为符合我们“想法”的“应当成为”的样子。

激素让男孩成为男孩

>> 攻击性行为在男孩身上出现的频率和形式取决于他的年龄以及他所接受的教育是如何教导他宣泄攻击性的。

>> 培养和照料男孩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关注其攻击和冒险行为,这是他在睾酮控制下的先天倾向。

男性大脑结构下的男孩思维

>> 总之,对大脑进行的研究表明,女性大脑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区域几乎总是多于男性,反应机制与男性大脑不同。

可以借助一个比喻来进行说明:男性大脑就如同一台机器,启动,完成任务,然后关机;而女性大脑则一直处于开机状态。

>> 男孩的大脑总是在向我们呐喊:“给我更多空间!”

>> 从婴儿期开始,男孩注视物体的时间就比女孩要短一些,但他们的注视行为通常更为活跃,而女孩集中注意的时间比男孩长。这种倾向会伴随男孩的一生。

>> 如果父母想要男孩在某个活动或主题上集中注意力,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是把目标活动与运动的物体结合起来,这些物体可以出现在比赛中、电脑屏幕上或体力劳动中。

>> 男性所接收到的感觉信息,或者说身体“周边”的信息,也要少于女性。

男性特有的8种情感模式

>> 以下是男性偏爱的8种内部情感加工方式。

>> 1 动作释放。

>> 男孩会通过一阵迅速而外显的能量爆发来加工和释放情绪。

>> 2 压抑-延迟反应

>> 看到一个男孩正处于“压抑-延迟反应”阶段时,最佳对策就是耐心等待,让他知道有人一直在他身边。

>> 转移-物化。

>> 即他们会想象物体和人类具有类似的情感,将情绪投射到外部空间中,把情绪反应从最初的源头转移到更加安全的无生命物体上去。

>> 身体表达。

>> 5 藏入洞穴

>> 在试图让男孩加工自己的情绪信息时,如果允许他暂时离开一会儿,一定要首先与他约定,一旦完成情绪加工,他就会带着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回到家庭和同伴中来。

>> 谈论感觉。

>> 7 问题解决。

>> 8 哭泣。

竞争思维: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获得价值感

>> 竞争思维: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获得价值感

>> 对男孩来说,竞争是一种有益于成长的行为

>> 男孩必须以各种方式相互竞争,而且必须取得令自己满意的表现。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如果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竞争机会,那么男孩将同社会本身进行斗争,而这不仅会伤害到社会,最终也将伤及男孩自己。

>> 可以通过给男孩提供一些可丢弃或无生命的物体,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怒火。

>> 并告诉他们,对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发泄怒火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

>> 男孩需要去竞争、去战斗,需要感觉自己经受住了物质世界和人际社会的考验。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满足这种需求,而不是去压制它。

>> “肩并肩的接触”。无论什么年龄的男性,当他们站在一起,为了一场比赛或一个项目共同奋斗的时候,感觉是最好的

理性思维:任务当前,同情心没那么重要

>> 理性思维:任务当前,同情心没那么重要

>> 可以这样教育男孩:“如果有人受伤了,你至少应该在比赛结束后关心一下他的伤势。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可就称不上是一个好朋友了。”男孩可以很快掌握这种方法,并乐于付诸实践,因为他在这样做的时候不必勉强改变自己的核心倾向。“如果某人受伤了,而你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那么你要确保在今天结束之前为他做点什么。”这种做法给了男孩处理的时间,让他可以更好地决定应当如何补偿受伤的伙伴。这比简单地责备他不够敏感效果要好得多。

群体思维:偏爱同伴群体,创造广泛社交圈

>> 群体思维:偏爱同伴群体,创造广泛社交圈

>> 男孩更喜欢在大型群体中进行社交活动,而女孩则偏爱三两好友之间的交流。

独立思维:努力寻求自由和独立之间的平衡

>> 独立思维:努力寻求自由和独立之间的平衡

冒险思维:只有通过牺牲和奉献,才能找到自我

>> 冒险思维:只有通过牺牲和奉献,才能找到自我

>> 和男孩打交道时,如果能够为他提供同等分量的冒险和使命,将使双方都获益良多。

>> 我们需要教育男孩:“当你做某某事的时候,就以某某方式获得了力量,或是所谓的‘名声’。找到一项有益于社会的使命,你也将在精神层面获得奖赏。我想你已经长大了,可以明白精神的意义。”

当男孩懂得牺牲不只意味着失去,同时也代表着收获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种关系。简单地告诉他“你必须按照我说的做,否则我会让你后悔”,或者“你必须这样做,因为我告诉你这样才是正确的”没有用。男孩需要看到,只有通过牺牲和奉献,人们才能真正地找到自我。

>> 当你做某某事的时候,就以某某方式获得了力量,或是所谓的‘名声’。找到一项有益于社会的使命,你也将在精神层面获得奖赏。我想你已经长大了,可以明白精神的意义。”

榜样思维:渴望男性榜样的指引

>> 榜样思维:渴望男性榜样的指引

>> 年长的男性会教导男孩如何尊重女性。“

>> 年长的男性会教导男孩,如何在与女性交往时把握合理的界限。

>> 年长的男性还会教导男孩如何适应身体、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变化。

成就思维:运动是男孩实现自我的最佳途径

>> 成就思维:运动是男孩实现自我的最佳途径

男孩生命中的两大重要阶段:童年期和青春期

>> 男孩生命中的两大重要阶段:童年期和青春期

>> 0~10岁,至关重要的童年期

>> 10~20岁,并不可怕的青春期

>> 被我们称为“青春期”的这个阶段并非注定伴随着猛烈的反抗。

三重家庭组成的天然部落

>> 三重家庭组成的天然部落

>> 第一重家庭:主要是指孩子的亲生父母或养父母,同时也包括参与照顾孩子的祖父母,即核心家庭。

>> 第二重家庭:扩展家庭,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和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托儿所的保育员、教师、同伴以及导师。

· 第三重家庭:文化与社会,如媒体、政府、其他组织机构以及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

>> 男孩是天生的群体性生物

>> 母子关系:及时牵手,适时放手

>> 母子关系通常意味着一种微妙的交互作用,意味着要在“放手”和“掌控”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正是这一点使得母子关系本身以及我们对它的理解都变得极为复杂

10~20岁,男孩需要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

>> 男孩同母亲的心理分离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早年是对母亲的完全依赖,然后过渡到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情感独立,当找到伴侣之后再进入情感相互依赖的阶段。

>> 父子关系:成为儿子的人生向导

每一对父子都是王子与国王

>> 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支持体系,都必须给予另一半足够的空间。

>> 明智父亲的7个做法

>> 1 成为父亲必须是一个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 2 父亲必须在妻子怀孕以及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

>> 3 父亲必须具有清晰的自我认知。

>> 4 父亲必须对自己的身体、性别、性生活,还有自己对自然的感性理解以及身边的世界感到自在。

>> 5 父亲必须学会如何与儿子进行交流。

>> 6 父亲不仅应当允许儿子寻找其他导师,还必须积极地为他提供帮助。

>> 7 父亲必须懂得给儿子自由,同时又要持续做儿子的榜样。

青春期的冒险:引导男孩踏上属于他的英雄之旅

>> 男人在儿子出生时会稍稍退开一步,好让妻子能够和婴儿建立起第一位的依恋关系,我们同样建议,女人在男孩经历第二次诞生时也应该后退一步,让父亲和导师能够同男孩建立起至关重要的依恋关系。

>> 男孩最好能够拥有3~4位关系密切的导师、辅导员或青少年指导者。这些指导者和男孩的相处时间应当足够久,以便建立起牢固的依恋关系。这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

>> 因此,每个在青春期旅途中的男孩都必须获得父母和导师关于“黄金”的教导。青春期的男孩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来认识并学习如何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和人格特质

>> 青少年展示给父母和导师的天赋常常多种多样。其中,哪些是下金蛋的鹅所象征的天赋呢?这个问题只有父母、导师、朋友以及男孩自己能够回答。只有那些和男孩的内心世界非常亲近的人才有资格发言。当我们望着男孩的眼睛时,必须从中找到他们的核心本质。有时,我们会回想起自己年轻时,曾经把哪些事物看作能够带来永恒成功的那只金鹅,并试图把这些黄金灌输给孩子。然而孩子需要有人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无论在生活中经历了怎样的打击,这种力量总是可以让他们重获成功。

>> 青春期之前的男孩会从母亲那里得到大量精神上的教导,然而对很多男孩来说,母亲在一些事情上的坚持只会引起他们的厌倦和反感。这时,父亲和导师就应该及时接手,帮助男孩在青春期继续获得精神上的成长。

>> 每个男孩都必须通过自身经历、教育、父母的教养和导师的指导,学会如何约束自己,如何约束内心的黑暗面。

>> 当父母看到儿子的黑暗面时,往往会感到害怕,又或是懒于面对。他们只希望这些阴影能自动消失,希望能有其他什么人来管教孩子,让他重新找回秩序。如果家长,尤其是男性家长,也包括过渡期的导师,没有担负起赋予男孩秩序和规则的工作,没有帮助他透彻理解自己内心的阴影,并将这些黑暗力量整合到他的未来成长中去,那么这个男孩就会把黑暗带入社会,带入他以后的婚姻、家庭和工作中,以一种不适当的方式将之表现出来。

>> 如果不对男孩的恐惧加以引导,他就无法以此改善自身和社会。相反,他会由于自己的恐惧,而试图将恐惧带给其他人。

>> 所有跟男性青少年打交道的人都一定要教导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和恐惧情绪,可以通过武术和体育运动,可以通过亲密的畅所欲言的家庭环境,也可以通过值得尊敬的权威人物。直面这些黑暗的情绪,正是很多男性的自律能力蓬勃发展的开端。

>> 男孩需要能够自由地在家里跟父母讨论自己的黑暗情绪,也就是那些有关毒品、女性、暴力、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感受。父母必须见缝插针地教育他们,去除那些黑暗的偏见,向他们传授更明智的生存之道。

>> 命运、危机、失业、婚姻失败,种种类似的事件伴随着每个成年人的一生。只有在青春期时进行学习,人们在成年之后才能有能力、有方法面对这些来自内心以及外部世界的巨人。

>> 如果我们不是将黑暗加以整合,而是试图粉碎它,让它彻底消失,那么它反而会在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刻再次出现作乱。

>> 男孩需要社会接受他们有着黑暗面的事实,需要社会帮助他们控制黑暗面,并因为他们学会了自律而对他们表示尊重。这就是男性接触黑暗阴影的三个阶段。

1 在长辈的帮助下认识黑暗。因为长辈站在客观的角度,通常能比男孩自己看得更清楚。

2 对抗黑暗。这同样需要长辈的帮助,因为长辈自己也曾经历重重困难,才踏上了自律发展之路。

3 战胜黑暗之后,受到社会中长辈们的称赞。

是男孩,就要成为英雄

>> 永远不要低估团体运动对于男孩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是我们今天为男孩提供英雄之旅的最重要的方式。

如何引导男孩迈向成年

>> 当然了,有少部分男孩从来都不关心这个问题。有些人会发出嘲笑;有些人虽然报名了某个成人礼的探索之旅,最终却没有露面;有些人会在父亲精心策划了狩猎旅行之后掉头离开,把尴尬的老爸抛在身后。

但是我发现,转头离开的男孩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男孩急切地想要得到年长男性的考验和赞扬,他们为此可以忍受很多次失败的开始、对新型男性亲友体系的反复试验以及含糊不清的启蒙知识。当一位长辈说:“你知道吗,你刚刚遇见的某某事,其实是一种男性启蒙。

如何对男孩进行规则教育

>> 必须把规则教育编织到培养孩子的整个社会网络之中。我认为在儿童教养,特别是男孩的教养上,这一点至关重要。

>> 零散的管教能够塑造一部分个性,但更有效的方法是让男孩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中有着稳定的规则和秩序,他可以在这种秩序下锻炼自己、检验自己。家庭和社会应当把建立这样的规则和秩序作为塑造人格的主要方法。换言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规则体系。

健康规则教育的10大特征

>> 系统化的规则教育应当具备以下10个特征。

1 一致性;

2 引导;

3 尊重;

4 灵活性;

5 批评方式;

6 精神背景;

7 选择;

8 尊重感情;

9 权威式的秩序;

10 及早开始,不断发展,及时调整。

>> 明智的管教者在对男孩的行为进行强化和惩罚时会遵循一致的标准。一致性首先体现在“我们应当在何时进行规则教育”这个问题上。规则必须是系统化的,不能随性而为,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奖励,什么时候会被惩罚。不能“一时兴起”去管教孩子。

>> 为了保证规则教育的一致性,父母和照料者必须在基本原则和具体实践上达成共识。

>> 执行上的一致性意味着不能光打雷不下雨。不仅要让男孩知道规矩,还要让他清楚这些规矩会得到严格执行。

>>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立下的规矩,男孩又怎么会尊重它们呢?

>> 明智的管教者会有意识地做出两种类型的引导:言传和身教。

>> 明智的管教者会教育孩子尊重自己。

>> 明智的管教者懂得危急时刻的管教和日常情景中的管教不是一回事。

>> 明智的管教者不会进行人身攻击,而是关注具体的行为。

>> 管教者应当教导男孩分辨行为的对错,而非感情的对错

>> 如果成年人不对男孩的感情指手画脚、过度指责,男孩就能够学会不要一直苛责自己,还会因此对自己和他人都更富有同情心。想要创造一个缺乏同情心的男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批评和羞辱他的感情。

0~10岁,男孩规则教育的12个技巧

>> 持续不变的爱;指出攻击行为造成的自然后果,即让姥姥感到疼痛;

>> 打人是学步期幼儿尝试独立的一种常见行为

>> 向男孩展示他的不当行为会对外部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 将男孩的攻击性能量从生物引向非生物。当一个男孩踢打或者推搡时,让他明白生物会受到伤害。如果他想打什么东西的话,可以打沙发或者冲着地板发泄

>> 语气要严厉。可以说一次“请”,或者两次,然后就要强硬起来。

>> 必要的时候,给男孩或者你自己一段冷静的时间

>> 优先采用转换目标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 忽略他的拒绝,给他一分钟的时间完成任务。

>> 在尽量无视男孩的撒娇耍赖行为这一点上,每个人都有继续改进的空间。如果要求男孩收拾杂物,而他哼哼唧唧地撒娇说“我不想做”,可以直接忽视他的抱怨,从而避免一场讨价还价。

当使用忽视策略时,在开始的60秒左右的时间里应该避免一切接触。在这段时间里,男孩很可能会开始完成任务,特别是当他意识到大人无意和他争辩的时候。要记得通过争辩争夺权力是男孩在分离-个体化-独立过程中的一种正常行为。

一分钟结束之后,如果男孩还是没有开始的意思,我们可以提醒他,问问他需不需要我们帮他做一小部分,或者向他说明完成这项任务可以给他本人、他的家庭或社区带来哪些回报。

>> 与男孩谈判并提供选择

>> 剥夺特权和没收玩具。

>> 多采用正向期待。只要有可能,我们就要说:“你能行。

>> 我想我能做到,我想我能做到。”让男孩把自己看作天生的成功者。

>> 尽可能地把事情变成游戏。在任务中设置了一些游戏性质的次要目标之后,男孩原本不想做的事情就突然有了吸引力。

>> 让男孩集中精力应对任务中的挑战。

>> 利用错误和“失败”进行教育。

10~20岁,男孩规则教育的14个技巧

>> 青春期的男孩常常会努力表现得坚强,但他们仍然需要一个情感中心和安全基地,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种需要甚至比以往更为强烈。

>> 以下列出了几条对青少年有效的具体技巧。

1 期望和惩罚的标准应该前后一致、清楚明确。

2 当青少年的不当行为只是一些无害的抱怨和口头攻击时,顺其自然即可。要记住,这就是一些年轻人彼此交流的方式。对严重而危险的反抗加以控制,放过那些微小的叛逆行为。

3 对恶意的不尊重不能视而不见或是听之任之。与此同时,只要有机会,就应采用玩笑打趣等方式对这种不尊重的行为做出反击。

4 让教育方式最有效的那位管教者拥有最大的发言权。母亲通常会把管教青少年的大部分权力交给父亲。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必须和父亲站在一条战线上。例如,如果她背地里把父亲拒绝给予的奖励偷偷给了男孩,这时的规则教育就不再是一个体系,而是一团乱麻。

5 通过与青少年的交谈来构建大部分期望。有些期望没有讨论的余地,但还有很多期望是可以探讨的,数量比我们原本所能允许的更多。尽可能多和青少年商量。

6 把取消某项权利作为家庭规则教育的主要手段。

7 只要有可能,让青少年自己选择接受哪种惩罚。让他自行衡量。

8 永远不要动手打人。

9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早期,尽最大的努力多和他相处,一起做些他喜欢的事情。通常来说,你也会喜欢这些活动的。这样一来,当他进入青春期的后半程时,仍然会愿意和你在一起消磨时光。

10 帮助青少年找到合适的游戏、运动、任务和其他系统性的秩序结构,从而建立起他自己的规则体系。武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如果男孩能够在家庭和学校之外接触到其他秩序结构或体系,从中学到新的自律方法,那么他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也会变得更好。

11 遵循规则教育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当惩罚结束后,要记得重新对男孩表示接纳。

12 始终保持一致。

13 给予年轻人的每一份自由,都要伴随着同等分量的责任。

>> 14 让他知道,你会永远在他身边,给他支持。

借助神话触及男孩心灵

>> 男孩需要通过故事和原型来获得一种内在的、反思性的语言,借助这种语言,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他们需要借助故事来触及自己的感受。

>> 讲完一个故事后,要求男孩说说自己的理解会很有帮助。

>> 但如果他不愿意,也不必坚持。可以不时地给出你的解释,但不要总是如此。有时,你必须把一个故事讲上好几遍,男孩才会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它可能会非常令人吃惊。如果男孩自己参与到了故事中,会让故事变得更加真实。让他成为宇航员、骑士、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让他为自己编写台词。

解开青春期男孩的最大困惑

>> 男孩教育的一个要点就在于教导他们如何把爱、尊重与承诺统一起来,让这三个要素在成年男性的生活中能够和谐共存,并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把重要的工作交给男孩

>> 男性的生理和心理都要求他们专注于任务,达成既定的目标,并通过努力完成任务来提升自我形象。如果没有富于建设性的工作,男人就会感到非常迷茫。

呵呵,以下是我自己的理解,仅供参考。

我觉得人对人第一层情感就是亲情,这是毋庸置疑的。当你最需要帮助抑或是最脆弱的时候家是你最温暖的避风港,家人是你最坚实的依靠。她们也是你最信赖的人。

第二层就是自己的爱人。你可以在他(她)的面前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但是并不像亲情那样是不求回报无私付出的。两个人的感情总是建立在互相付出的基础上的。

第三层就是死党。你可以在他们的面前说很多心底最真实的想法,但是你不能冲他们发脾气,你也要精心的去呵护彼此之间的友谊。但是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找他们倾诉,而他们也会放下自己手头上的事情来听你诉说。

第三层是普通朋友。你永远不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们,但是你的生活里又不能缺少这些人,她们给你提供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八卦。并且不会互相背叛。

第四层就是那些比普通朋友更加普通的朋友。她们和你在一起的时候说的都是无伤大雅的废话。你有时候会觉得这些人是可有可无的。尤其是在很长时间没见之后你就会渐渐地淡忘这些人。

第五层就是点头之交。你认识这些人,觉得面熟,但是又记不得是怎么认识的。转个身也就忘了这个人是谁。是一种很淡漠的情感。

第六层就是陌生人。你们会在一些事情上产生一些交集。比如公司的门卫,打扫卫生的阿姨,或者是食堂里的师傅。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你们可以好来好去。

第七层是你路人,完全的擦肩而过,也不会有交集。

第八层就是你厌恶的人。这些人的来源很多。

希望我的分析可以解除你对人际关系的一些疑惑。能够很好的将身边的人归类并且更好的处理与这几层关系的人的关系。

人的七种基本情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提出的,他认为这七种情感是人类普遍且跨文化的,它们是:

喜悦(Joy):一种积极的情感,通常与幸福、满足和愉快的经历相关。

悲伤(Sadness):一种消极的情感,通常与失落、悲痛和痛苦的经历相关。

愤怒(Anger):一种消极的情感,通常与被冒犯、受伤或不满的情况相关。

恐惧(Fear):一种消极的情感,通常与威胁、危险或不安全的情况相关。

厌恶(Disgust):一种消极的情感,通常与不愉快的事物、味道或情境相关。

惊讶(Surprise):一种中性或积极的情感,通常与突然、意外或令人吃惊的经历相关。

蔑视(Contempt):一种消极的情感,通常与轻视、鄙视或不屑的态度相关。

这七种基本情感被认为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并且在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中有相应的特征。这些情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体验、行为反应和人际交往。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六欲:眼、耳、鼻、舌、身、意。佛说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产生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故有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佛学大词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后人总结后人又将六欲总结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七情六欲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 ……”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说到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情与欲的区别情毕竟不等于欲,在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一句谚语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分别属于“心”与“身”两个联系密切但又不同的领域。其次,情与欲互动互补,相辅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满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悦也有赖于欲的满足。但如果非要对情与欲排个坐次,分个先后,不妨展开一场辩论,那么正方和反方恐怕都可以振振有辞,说得头头是道,讨论起来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热闹而有趣。不信你去问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虽说身临其境,但肯定很难说清楚情与欲到底是怎么个关系。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无情无欲,恐怕就不成其文学艺术了,但如果你想从文学艺术作品中找答案,可能就更扑朔迷离,云遮雾障,稀里糊涂了。不过科学家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说法。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可以把一切分为矿物、植物、动物三大类。矿物是没有生命的;植物有生命但没有欲觉,只有接受而没有感受;动物有生命有欲望,而且知道“感受”。人是动物,当然具有求生存的基本欲望,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但人毕竟不是禽兽,而是高等动物,是“万物之灵”,比起禽兽的欲望当然要高级得多,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能接受信息,感受信息,而且还能因授受信息而感动、激动、冲动,并理智地加以节制或处理,把动物的欲望发展到情感和理智的高度,而普通动物的欲望和感受只停留在本能的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艺术就是表现人的七情六欲的艺术。看一件文艺作品的精粗、雅俗与高下水平,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作品表现人的七情六欲时,究竟达到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情感和理智的何种程度或高度。

人的情感分为好多种,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甚至还有一些介乎爱情与友情的关系。

而在这些情感中,范围最广的,应该属友情这一块了。

看过一期视频,就是关于探讨友情的,叫《荒野会谈》,由李雪琴、李松蔚、章若楠、席瑞、李浩源五个人组成的讨论小组,在荒野中搭了一个帐篷,煮上一壶茶,一起讨论人生和朋友。

在节目中,他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心理学的东西,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上,也运用了心理学的知识去概括和定义。

不得不承认,专业的书读得多真的是好啊!都是硕士博士出身的人,说出来的话比一般人就具有更高的水平。

比如,他们在讨论朋友时,提到了“朋友有提供情绪价值和提供实际帮助两种,哪一种更有价值?”

李松蔚认为,他需要的是后面一种朋友,就是朋友之间,有事说事,没事可以不联系的一种关系。

这其实跟他的年龄和性格有关。80后的李松蔚,从小就不喜欢社交,他宁可自己抱一本书在墙角看,也不愿意去跟别的孩子玩。到大了,他自然认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朋友,比什么都重要。

相反,席瑞的观点就跟李松蔚不太一样,他认为可以要能够提供实际帮助的朋友,但同时,他也需要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因为这一类的朋友能够让他快乐。

这样的观点其实也没有错。世上的人,性格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

而人在社交关系里,所需要的对象自然也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人说可以不需要社交吗?其实也是可以的,因为有人就这么做,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

在对朋友的定义上,我们通常把能够提供实际帮助的朋友定义为“关系铁”的那一种,因为能帮、肯帮是很难得到的一种朋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都会有自己的难处,有时候或者想帮也有心而无力。

但是这样的朋友关系,往往需要知根知底,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和对彼此的认可,只有这样,一段“铁”的朋友关系才能成立。

能够达到这样的朋友关系,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现代的人,自我意识都非常强烈,如果没有让他能够认为需要帮助或者他愿意去帮助的人,是很难让人主动做到这一点的。

所以李松蔚所需要的朋友类型正好契合他的性格特征,或者本身,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而席瑞所愿意得到的那种“提供情绪价值”的朋友,事实上在生活中更多一些。在社交圈里,也许有很多人并不具备能够帮人的条件,但他却能给予人精神上的愉悦,让别人获得开心和快乐。

这种朋友其实也很重要。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很多人的内心其实都是很焦虑的,但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如果这种压抑的心情得不到舒缓的话,人就有可能会得病。

若是他正好遇到一个能够带给他开心和快乐的人,让他的心情能够得到有效的减压,我想这种帮助跟那些提供实际帮助的人,作用是一样大的。

有时候,提供实际性的帮助的人或者并不需要高情商,因为他只需要给钱,给方法,给资源就可以,可是带给人情绪价值的人,绝对是一个高情商的人,他所给予的那种东西是无形的,却又是恒久的。

从精神层面来说,提供情绪价值的意义要比提供实际帮助要多一些;而从生活的现实来说,提供实际帮助,又比提供情绪价值的作用会更直接更有效果一些。

在我看来,人类的基本情感是指不需要别人来讲解和示范就能拥有的情感,是生来就具备的,不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我认为人类的基本情感有开心、难过、生气、失望、同情、感激六种。

以我自己为例,很多事都能让我开心,这是不需要别人来教我的。看见一朵漂亮的野花我会很开心,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我会很开心,吃到了美味的食物我会很开心,买到了心爱的衣服我会很开心,捡到钱我会很开心,所有的好事情都能让我开心起来。开心很简单,是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情感,不需要任何人来教。

难过也是一样,如果有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发生,我们就会难过。离开了父母我会难过,最爱的包包被别人买走了我会难过,丢了钱我会难过,被朋友忽略了我会难过,心爱的小狗走失了我会难过,。凡是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我都会难过,难过是每个人从小到大就具备的基本情感。

生气和难过一样,都是不需要别人来解释就拥有的负面情感。只要发生的事情比自己预期的要遭,或者完全在自己的预料之外,那么生气是在所难免的。和别人吵了一架我会生气,从小就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和别人吵架之后要生气,但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生气,这应该就属于基本情感的范畴吧。男朋友劈腿了,我大不了分手之后换一个男朋友就可以了,但我还是会生气地给他两巴掌,所以生气这种事不是通过学习才能懂得的,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完全由不得我们的理性思维来决定。很多时候我们安慰自己“不要生气,不要生气”,但还是会忍不住生气,就像是骨子里面透出来的。

失望也是一种人类自带的基本情感。在一个婴儿还什么都不懂连话都不会说的时候,如果我们把一个空的奶瓶递给他,他发现喝不到奶,那他就会哭,因为他失望了,实际情况跟他想象的不一样。如果情人节的时候男朋友没有给我准备礼物,我也会很失望,现实与预期出现差距的时候,失望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了。

当我们看到街上沿路乞讨的老爷爷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心酸,觉得他过得很辛苦,想帮帮他,这就是同情了,这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发现朋友遇到了困难时,我们也会同情朋友的遭遇,同情是人类很珍贵的积极的基本情感。

当有人帮助了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希望可以报答他们,希望他们可以一生平安,感激是不需要别人来教的,这也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

生而为人,我们有很多复杂的情感,但是我们要努力克制自己的负面情感,放大我们的正面情感,这样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人的感情包括广泛的范围,涵盖了多种情感和情绪的体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类感情:

爱: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形式的爱。

喜悦:快乐、兴奋、满足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悲伤:悲痛、失望、伤心等与损失和失落相关的情感。

愤怒:愤怒、愤慨、不满等对不公正、冒犯或不良行为的情感反应。

恐惧:害怕、焦虑、紧张等对潜在威胁或危险的情感反应。

厌恶:讨厌、反感、厌恶等对不愉快的事物或经历的情感反应。

惊讶:惊奇、震惊、惊异等对突然或意外事件的情感反应。

羞耻:尴尬、羞愧、不安等与自尊心和社交行为相关的情感。

嫉妒:嫉妒、忌妒、不满等对他人获得的东西或优势的情感反应。

幸福:幸福、满足、安心等积极的整体生活感受。

这些感情是人类普遍经历和表达的情感范围,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刻和情境下可能会经历和表达不同的感情。感情是人类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的基础,对于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社交互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39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