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篇
读书笔记摘录:
一、关键词口碑:1金山时期讲究风暴式营销,讲究海陆空三军并行。所谓“海陆空”,空军指的是整体市场造势,陆军指的是组织地面推广团队进行线下传播,海军指的是各路销售渠道进行合作。当时的金山词霸“红色正版风暴”三个月内销量突破110万套,创下当时中国正版软件销售的历史记录。
2雷军讲过创业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选个大市场,组建最优秀的团队和拿到花不完的钱。
32008年,雷军提出了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的目标,快是行动准则;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4谷歌深谙这个道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它一切纷至沓来”。2004年的时候谷歌推出Gmail电子邮件时,完全依赖于口碑。当时谷歌只提供了几千个Gmail的试用账户,想要试用的人,必须有邀请码才可以。这些数量有限的邀请码迅速在全球流行,被用来交换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到迪拜度假两夜,或者交换旧金山的明信片,甚至Gmail在英国的eBay上面叫价高达75英镑,第一次被谷歌的强大口碑效应震撼到。
二、口碑的铁三角:1我理解的口碑传播类似动力系统有三个核心,内部称为口碑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和关系链。 产品是发动机,社会化媒体是加速器,用户关系是关系链。
2小米用户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和用户做朋友!今天商业时代并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而是卖参与感。
三、参与感三三法则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我的感悟:
小米今天很成功,我们不应该只是作为一个评判者,对小米短暂的不理想而说三道四,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小米的成功之道,并且为自己所用。小米为什么能成功的深层逻辑是很重要的。从参与感这篇来看,我觉得最核心的就是这张图了,这种图完整而准确的阐明了小米的三三法则,从宏观的战略到微观的战术,从抽象的执行准则都具体的执行效果,分析的实在是太棒了。这不就是一个市场总监可以借鉴的开拓市场的思路嘛。
我们再具体的来分析一下,宏观的三个战略:做爆品的产品战略,做粉丝的用户战略,做自媒体的内容战略。从战略执行的角度来看,产品方面,既然是爆品,那就深耕一个,做好一个就好。今年罗胖的跨年演讲中也有提到过现在已经是下半场了,下半场就不能指望互联网的人口红利了,而是要依赖深耕用户。吴伯凡老师也有讲到过,现在不是努力争用户,而是要努力争用户的钱包份额,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除了要广纳学员之外,还要从单个学员身上持续挖掘潜力,这个潜力包括很多方面;用户方面,先让员工成为粉丝,先做服务,粉丝可以获得的权益包括功能、信息、荣誉、利益。这有点向今天刘润老师所讲的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直白一点的解释就是保健因素是自己应得的,激励因素就是奖励给别人喜出望外的东西。粉丝并不是公司的员工,公司能够给与粉丝的这些都属于激励因素的一部分,所以粉丝就很容易变成死忠粉,很容易心甘情愿的为你作任何你想让他做的事情。这也是最聪明的服务升级的方式,在不强迫你的情况下让你按照我的意志去执行。反应到自己的工作中的话,也需要给学生多多的制造惊喜,包括给实习生们按照激励因素来引导和激励实习生。其实我个人感觉从本质来说还是属于用心服务的范畴,就像海底捞的员工一样;内容方面,内容的质量要做到有用、情感、互动,引导用户创作内容。毕竟有温度有情感的内容才会打动人。这样几个组合拳打下来之后的战略效果便是海量的用户规模,公司资源的聚焦;用户更有粘性,更信任公司;内容传播的速度和深度加强!
再来看下微观的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从战术执行的角度来看,开放节点方面,基于功能需求开放节点,开放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在设计互动方式方面,简单、获益、有趣、真实的互动方式,那互动方式持续改进;口碑事件方面,先做种子用户,产品内部的用户扩散机制:工具、自娱、炫耀,官方作关键的公告和事件深度扩散。这样执行的效果是参与人的数量愈来愈多,参与感的持续性强;互动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棒,事件的扩散面越来越广,转换率就有了,从点击,加粉,注册到购买等,深挖客户,产生经济效益。
大道至简,我忽然发现这样一套运行逻辑完全可以跨行业运行,就像是一套武功一样,练武多年的人可以浑然天成,招招式式皆以化作内功,还可以自创连环拳。刚开始练武的人就要小心翼翼,先把拆解动作练熟悉才能耍连环拳。所有的套路也好,道理也好,均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有所为啊!!
201713
小米在早期其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以小米手机品牌为主打造青年良品手机,为发烧而生是小米手机的品牌形象。近日小米推出了小米电助力自行车,售价在2999元,按照这个价位来看发烧友们显然会觉得价位高一点,同时前一段时间推出的小米电饭煲售价999元,这些产品虽然还包着小米的品牌外衣,可是价格上显然已经开始走高。无论是对于用户还是行业产品,小米产品已然开始改变,进军高端市场。
小米作为厉害的双核Android手机,小硬件配置是小米手机更为瞩目的地方。小米产品定位于发烧友手机,核心卖点其实是高配和软硬一体。小米定位于发烧,把手机一个简单的产品复杂化了,会让部分用户望而却步。前期小米靠发烧友带动没错,但是发烧友带动,不等于是发烧友手机。
通过品牌定位战略找到市场的“蓝海”,是企业抓住机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小米品牌定位战略来讲可能是与定位理论不符合的,但我们不得不说小米的市场定位是精准的。首先是对年龄的细分,把年龄界定在25-35 这个区间。通过细分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经济独立,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也易于接受新事物,消费具有时尚和超前性,愿意接受新事物,喜欢新的尝试。而且这个人群数量庞大,消费能力强。
没有消费者喜欢饥饿营销,其实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新款手机刚刚上市,产量上不来,谁不想多卖多挣钱呀。对于有大量同质替代品的手机来说,饥饿营销不是一个好办法,可能会赶跑用户。
小米产品策划:如何让写出来的产品营销文案直抵人心
“如何让写出来的文案直抵人心”,一条比较重要的原则就是“说人话”
这其实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意思是写出来的文案让人读一遍能够读懂,并让用户作出我们期望用户作出的某种行为(比如点击、赞赏、评论参与等)
然而「说人话」其实只是达到了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写出来的文案要直达用户心底,产品生有共鸣的情感,这才是一份好的文案。
下边就以这几个案例,说明怎样写一份直抵人心的文案。
1简洁而不简单
在正常浏览的情况下人们看到一段文案的注意力往往只有1~3秒,所以必须要让人们看完这个文案之后,立刻明白这是一个什么内容。
一份产品文案只是把想要表达的信息堆砌在了产品站上,由于表达的信息太多,而让受众者抓不住重点,最后用户只能选择离开。
所以我认为简洁是一个产品文案最基本的要求,只把最重要的信息按照倒金字塔的顺序,写成人们容易理解的文案放到产品站,不会让受众者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而不知从何下手。
然而仅仅「简洁」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让文案和受众者有某种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
小米Note 女神版
小米手机 青春版
小米电视2s 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
这些文案不仅说明了产品名称和特性,更赋予了它一种感情的象征,不再只是冷冰冰的产品。
2可具体,避免抽象理解
人们总是对于具体的东西更容易理解,对于抽象的表达则不容易理解,所以我们不应该让用户花更多时间去抽象的思考他看到的是什么,而是要避免让用户很抽象的思考。
例如「西柚」的说明文案:
解释一: 西柚是柑橘属的带水果。簇生成串,皮薄且软。果肉分辨,颜色呈淡鹅黄到珊瑚红,从多汁到微干,从香甜可口到酸味扑鼻。
看完这段文案你知道西柚是什么吗再来看看下边的文案。
解释二: 西柚大致上是一种小型的柚子,形似葡萄,皮薄且软。
解释二相当于在柚子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了解释,这样就很容易唤醒脑中对于柚子的形象,从而很容易对西柚有了大致的了解。
再比如下边这个体重秤的案例:「超智能体脂称」「ITO高级导电镀膜工艺」「高精度称重传感器」这些文案都不能具象的表明体重秤到底有多智能,也不能表达它有多么精确。
而如果换成这种表达「100克,喝杯水都可感知的精准」,在「喝杯水」的重量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则让人容易理解小米体重秤很精确。
并且二级文案中强调健康,而不是如何智能。(智能是不容易理解的,但是健康人们都很容易理解)
3正能量情感表达
人们的内心中总是渴望美好的事物,希望买个体重秤愿望是可以减肥成功,或者让自己更健康。买一台Kindle的愿望是可以方便、如纸质般的阅读并丰富自己的知识。
所以写出来的产品文案要抓住用户的这种心理,例如:小米体重秤 5周年纪念版的包装上写着“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用户拿到这个体重秤后,内心一定会为之一动,因为它切合了用户对买体重秤的对于减肥和健康的愿望。
4唤起行动
唤起行动有点像写偏标题党文案的感觉,写这样的文案之前往往要先要想想用户为什么要采取行动然后针对性的编写文案。
以Push文案为例,一般注意以下几点:
利益点 (奖品、免费)
好奇心 (为什么出乎意外)
时势热点 (天气、事件)
文艺情怀
前3点其实没有什么难理解的,第4点是因我到看过的某个APP推过的Push文案有感而发。
那段时间北京的天气总是雾蒙蒙的,有点雾霾,又有点水雾,然后收到了某APP的一条Push文案写的「最近的天都是水墨画」,然后立刻被感动了。(恩,就是这样)
产品文案为则需要有很好的指导行动的文案,比如双11 光棍节购物,早期的传播文案就是突出「抢」打折商品,让天猫聚集里很高的人气。
再比如下图中开学季做的促销活动:
「新学年,新装备」其实就不是很好的唤起行动的主题文案。
「新学年」和「新装备」和用户并没有密切的关系,这个主题也只是将这两个词拼在了一起。
如果换成“新学年,要换新装备”就会比之前的文案更有指导行为,这就是我所说的文案“唤起行动”的特性。
下边是我自己常用的一种审视自己文案好坏的方法,觉得很清晰明白,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比如共计写了3个文案,然后分析它满足哪些特性,满足的画√,这样下来√越多,则说明这个文案越好。
;即使不用小米的手机,也应该多少了解一些作为现象级公司的小米是如何玩互联网营销的。看看这本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工作手记很有必要。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参与感三三原则”,这适用于做手机,更适合做互联网社区,相比其他有形的商品,互联网社区的命脉就在用户的参与。其实小米是把做互联网UGC产品的玩法移植到商品的研发和营销来,所以叫“互联网手机”。
小米的“参与感三三原则”建立在几年来消费模式的变革上: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黎万强总结了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一个阶段只做一个产品,通过聚焦形成规模效应,并且通过明确的定位占领用户的心智定位,这个在传统行业用的不太多(王老吉算一个吗?),后来凡客也在学,效果还可以。另外,资源太分散也会导致参与感难于展开。
“做粉丝”其实就是用户运营。以前靠的是品牌曝光率和知名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除了售后和消费者就没什么联系了,但互联网产品不一样。参与感的背后是“信任背书”,用户关系要密切很多。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其次是荣 誉和利益,只有对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参与感才可持续!
“做自媒体”就是内容运营。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已消灭了权威,也消灭了信息不对称,有句话说“每个企业都应该有一个主编”,因为企业自己的“发声”的效果是不可取代的。这里提到一点“避免信息过载”值得注意,“做 内容运营建议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只发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过载,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要引导用户来进一步参与互动,分享扩 散。”现在很多自媒体一提起内容很多时候都在“追热点”,但如果热点和品牌本身没有任何实质关系,就是生拉硬拽,即使有阅读量也难说效果如何,“优衣库”事件就是个例子,杜蕾斯这种玩出花来的可能的另说。
“开放参与节点”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筛选出对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节点。其实很多互联网产品在正式上线之前都会出测试版,这里强调的是不仅是内部人员或小范围的测试,而是让更多核心用户参与进来。开放的节点应该是基于功能需求,越是刚需参与人越多,而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
“设计互动方式”也可以算作一种活动运营,根据开放的节点进行相应设计,注意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这几个词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则要下功夫琢磨。另外,互动方式不仅是活动,也可以当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
“扩散口碑事件”主要靠新媒体运营,前几项策略还主要集中在较小范围的核心用户群,这步则要精选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把它做成话题广泛传播,影响更多对品牌有兴趣甚至没听说过的用户参与,同时也放大了已参与用户的成就感。扩散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开放的产品内部植入鼓励让用户分享的机制,现在已经很普遍;二是官方从和用户互动的 过程中发现话题来做专题的深度事件传播,这则需要一定的分析、策划能力和对用户心理、传播原理的把握。
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独一无二的打法,但相同的打法不同企业的得到的效果差别却很大,这除了产品自身的特点外,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内在的驱动力导致执行上的深度和广度。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小米没有KPI和考勤制度,工作的驱动并不来自于业绩考核,也不是基于老板‘拍脑袋’,驱动力都是真真切切的来自用户的反馈。”
能做到这点的企业恐怕没几个。
如今小米公司成为了互联网企业关注的焦点,它起来的太快了,让人应接不暇,不过它的成长之路很值得研究。
小米成立已经有两年多了。
从刚开始成立时候的1100万美金到如今估值40亿美金,是怎么做到的?现在,正值它的光辉岁月还是危机四伏?面对后面追扑上来的虎狼之师,小米接下来怎么熬?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作为手机硬件产业链中的一个从业者,我首先想从中总结一个创业公司从初创到如今估值三连跳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国内创业公司要做成功不容易,能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的更少,从小米这两年的发展我们可以总结的东西有很多,这儿暂列一二:
1 创业要成功,一开始不能高调。
高调可能很快引来竞争对手的觊觎,在中国这样一个山寨成风的国家,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Talkbox是先烈,山寨Talkbox的米聊也是。
2 从小处着眼,先积累口碑和最早的粉丝,并让他们帮你改进产品,快速迭代。
现在互联网已经可以提供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渠道,请倾听他们的声音
3 要超出预期,必须要有颠覆传统模式的力量。
互联网引发的渠道变革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大的可以发挥的空间
4 中国的创业环境是很艰苦的,除了各种现实的困难,舆论环境也是相当险恶的,没有成功的时候会被人冷嘲热讽,有点成绩了会被山寨,被诋毁,被各种骂战扯后腿。
你能做的,只能是听取用户的声音,专注的做好自己的产品,用产品赢得用户的心。
以下梳理一下这两年来小米走过的路,回溯一下小米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关于小米几个阶段情况,作者“毛委员”写得较长,虎嗅另文发表)
第一阶段:App开发团队期
时间段:从2010年4月小米科技创立,到2011年7月宣布正式进军手机市场前。
标志产品:MIUI、米聊
融资情况:2010年底,A轮,引入Morningside、启明和IDG为主的风险投资约4100万美金,公司估值达到25亿美元。
其中,公司56名小米科技员工投资了1100万美元。
公司策略:
A、2010年8月16日发布基于Android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但未提小米科技和雷军。
MIUI很快就得到了刷机爱好者的认可,内测版在8月推出后,9月,国外专业Android发烧友就在论坛自发为MIUI ROM制作多国语言版。
B、2010年底推出手机聊天软件米聊。
此时国内Android市场刚刚起步,模仿Talkbox式即时通讯软件的米聊一开始就获得了Android用户关注,迅速积累起大量用户。
MIUI借助互联网社区力量进行快速迭代的方式,更容易让手机用户有认同感,也符合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
米聊更是抓时机、抓需求都十分对路的一款产品。
推出半年后,米聊就积攒了300万注册用户。
点评:在当时的市场看来,MIUI和米聊背后,是一个会抓需求、有技术、也懂移动互联网的App开发团队。
但如果以为小米科技做手机的想法是后期才形成,那你就错了。
事实上,小米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手机制造,这一点从小米创始人的组成就可以看出来。
之前的MIUI和米聊,以及做的A轮融资,都是在为小米手机攒人气、用户和资本。
第二阶段:手机初推期汕头招聘网
时间段:2011年8月发布小米手机到到2011年年底B轮融资前。
标志产品:小米手机I
融资情况:2011年12月以10亿美元估值,完成了B轮9000万美元融资。
投资方包括启明、IDG、顺为基金、淡马锡、高通、Morningside一年内,估值能翻四倍,一大依据是下文提到的小米当时30万台的网络交易量。
公司策略: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正式对外发布。
这个时点,双核手机还没开始普及,小米以国产首款双核手机、1999元的定位先声夺人。
采用先预售、后投产、再发货的流程,2011年10月到12月,小米手机完成了第一批30万台的网络交易。
点评:虽然这段时间因为采购成本还比较高,小米手机还只赚吆喝不赚钱,但小米公司已经从前期的应用开发商转变成了一家B2C电商,只不过,只卖小米手机一款产品。
汕头招聘网
我做了个大致计算,这段时期,小米的工程师人力成本大概花了1000万美元,生产制造成本2500万美元,这就是A轮融资的4100万美元的主要用途。
第三阶段:手机爆发期汕
时间段:2011年底到2012年5月
标志产品:小米手机I,小米手机青春版
融资情况:2012年5、6月,C轮融资,金额不详,估值40亿美元。
半年内,估值再翻四倍。
公司策略:稳定小米手机的生产,不断加快供货速度,同时,开始在全国设立直营客服实体店小米之家。
小米公司宣布的数据是,从2011年10月至今,小米手机一共实现出货300万台。
而在此期间,米聊开始受到微信的狙击,国内的App开发者也大量创新跟进。
米聊被不断增加社交功能复杂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
而曾经承诺一周一更新的MIUI,到了后期也变得两三周才更新一次,而且迟迟给不出每个版本的更新日志。
点评:小米在这个时期减小了对MIUI及其应用的开发力度,把注意力转向手机,更彻底地成为一个依靠宗教式营销的手机电商。
第四阶段:红海厮杀期?
时间段:2012年6月~
标志产品:小米手机,官翻机
公司策略:同时,随着产能的扩大和网购消费者规模到达天花板,小米也不再仅仅依靠米粉宗教式营销支撑的销售方式,开始大量开放购买,用青春版、管翻版、高考生手机、运营商定制机等促销方式拓展消费群。
一边清库存,一边为推出小米手机II做准备。
同时,小米手机已经开始在楼宇电梯里打产品广告。
下一步,小米应该会继续加强小米之家的布局,打造线下渠道,进一步扩大小米手机的影响力和客户群,并继续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汕头招聘网
点评:小米似乎已经放弃了科技公司的科技色彩,更彻底地把自己改造成了一个走量的硬件商,而且,似乎准备拼价格战。
梳理小米短暂的历史,是想总结:小米从一家全新独特、带有清新气息的、依托系统软件与硬件融合体验的品牌,走到现在,变成一家与某自称“ 丝手机”骂仗、与多厂商暗拼价格、放弃软体验的手机商,是不是有点变味儿了?或者,它本来实质上也是个“ 丝手机”(却被包装成“顶级手机”、“发烧友手机”)?
小米的错位
在几百万台手机的光辉销量下,小米却面临着三个错位:
1、从粉丝文化驱动走到价格驱动?
本来,雷军已成功通过各种手段为小米品牌塑造出某种粉丝追逐文化,在小米与用户之间已产生某种情感互动与信任。
几百万用户在网上热追小米、狂热下单,很多人绝不止是欣赏其1999元的价格。
但,硬件降价的速度之快,一方面固然为小米赢取了利润的空间,一方面却为周鸿祎留出口舌空间。
当周瞄准小米“暴利”的软肋,狠狠对其发动微博与舆论上的攻势、并且宣布“我才将真正返利于用户”时,小米没法坐得住了。
如果对周的叫阵感充耳不闻,舆论的主动权被周把持,小米忌惮会失用户心;如果顺着周喊出的价格往下走——这也是小米正在选择的,那它正中了周鸿祎的道儿了。
因为首先,小米粉丝会觉得之前受到了“小米不靠硬件赚钱”的蒙骗;其次,小米的降价,暗示用户放弃品牌与情感而用价格去衡量小米与其他手机,这时小米的销售驱动核心已向“价格”偏移,小米过去一年精心打造的品牌与粉丝文化,折损可观。
2、产品体验从软硬合一走到纯粹比拼硬件?
从上文的梳理看出,小米曾经是一家打磨App与系统的公司,而现在,它显然脱软入硬,彻底变成一家硬件公司,说得更准确一些,一家自营单一硬件、追求销量铺货率的电商公司。
最近半年来,你天天在雷军在微博上推销小米,是否很少见他念叨过米聊与MIUI的升级?(这一点,正是下文要说的——小米还有什么王牌)
3、最后,资本与现实的错位!
上两个问题,如果小米现在选的是后者选项,那么,何以支撑小米40亿美金估值?因为,中国能在硬件、价格上去PK初创企业小米的公司与能人,太多!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周鸿祎早“攻”小米三个月,这笔估值能否谈到40亿美金,是大可打个疑问的。
小米还有什么王牌可打?(小米怎么熬 )
小米其实是在为整个中国只能手机市场探路,这条路一旦铺平,传统手机商和互联网公司都会蜂拥而至。
但和传统手机厂商比较,小米还有一个王牌,那就是借互联网的速度实现操作系统的快速迭代,随时改进自己的用户体验。
小米不是没有做到过。
这是周鸿祎和传统手机厂商联盟一时无法做到的,也是传统手机厂商该向小米学习却最难学到的。
对此,雷军和其团队或有所认识。
雷军6月13日在微博上表示(这是他近期少有的谈到miui):
小米不仅追求高端硬件和性价比,更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上下功夫。
miui系统坚持每周更新,不断完善,被称为“活的系统”,这也是小米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这些,就是小米创业之初追求的铁人三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