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个年给你的心灵来个解脱
回家过个年给你的心灵来个解脱,在我们的生活中,年末了。外出打工的人们都会选择回家过年,不管路上多么拥挤,想回家的心是不减少的。因为家里可以让你在外面的疲惫得到解脱。下面是关于回家过个年给你的心灵来个解脱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回家过个年给你的心灵来个解脱1一、被骂“窝囊”想自杀
个案: 这位公务员拨通危机干预中心电话的原因,是因为郁闷得想自杀。
去年年关,他想到自己来年已是40岁,仍是正科。自己业务能力强,业绩有目共睹,但当年和自己一起提科的人,大都已提副处,有的甚至已是正处,老婆时常说他窝囊。
他郁闷得已到自杀评估阶段:他认为自己死后,对谁都好,年轻漂亮的老婆,还有机会找个更有作为的丈夫;孩子也可找个更有地位的新爸爸。
但春节回老家后,他的心境变了。他小时是孩子王,他一回家,儿时的伙伴纷纷来看他,说起他领着大伙调皮捣蛋的趣事,笑得前仰后翻。他去看小学老师,已退休的老师一生教人无数,但却仍清楚地记得他,并说:“我当时就认为你准有出息!”父母听别人夸他是村上最有出息的人,脸上总会泛起幸福自豪的神彩。
想自杀的人,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前面没有路,二是后面没记挂”。回家后,他心中有了记挂,他想,若自己死了,以自己为荣的父母亲怎么办?以自己为骄傲的老师和儿时的伙伴,会怎样看他?他明白了,人生的价值,不在职位的高低,而是要看你在亲人,在你周围人的心中的地位。他对心理咨询师说:“为了爱我的人,我也要好好地活着。”
点评: 该公务员长期处于精英环境中,以“提升晋级”为价值参照系,别人提升了,而自己依旧原地踏步。人需求的最高层次是尊严,而他却因进步慢,被妻子认为很窝囊,这让他不能不郁闷。
回乡后,社会评价机制变了,他举目四望,唯他发展得最好,他获得了很多的尊重,心情自然就好了。
一个人要有生的欲望,一定要给生命找到价值的支点,他想自杀时,是认为自己对亲人没有价值了,死了对老婆孩子都好;春节回老家后,新的人生支点在他的内心强烈产生了。
中国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有自我,有祖先,有儿女的文化,家观念乃至泛家族意识在民间大众的文化心理中积淀深厚,一个人一生辛劳,目的是为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子孙幸福。春节他回到老家,父母以他为荣,同宗的父老乡亲以他为荣,这激起了他为了亲人要更好发展的强烈欲望,他想,机会给有准备的人,自己有能力,只要踏实工作,肯定会有好的前程。
二、一句“谢谢”扫旧怨
个案: 这位农村小伙的老家在贫困山区,前几年独自来宁打工,在一家外资企业做勤杂工,前年春节他回家时,村中的四五个年轻人看他在外干得不错,一起跟了出来,厂里认为他们肯定和他一样踏实肯干,也招收了他们。很快,同来的年轻人为了更好发展,常有意无意地想压他一头,让他十分憋气。去年春节前的职工联谊会上,他们公开嘲笑他的塌鼻子,他本来就因相貌自卑,何况人群中还有他暗恋的女孩,他恨恨地离开会场,独自回到十五楼的宿舍,站在晒台上,越想越气,心想我介绍你们来,你们不感恩也就罢了,还如此地欺负我,挤兑我,活着真没有意思!他拨通了危机干预中心的电话,说:“我真想从这15楼上跳下去!”
春节后,他的心情完全变了,他对心理咨询师说:“春节回老家以后,那几个跟我一起出来的小兄弟的家里人,对我千恩万谢的,我们几个也时常聚在一起喝酒,酒杯一端,他们总会先敬我,说,没有我,他们也不会这样光光彩彩地回家。现在回厂后,他们对我也很好,再不像以前那样挤兑我了,还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点评: 他为何心情好些了,在于春节回乡,“乡情”、“感恩心”等传统文化改变了他和老乡间的关系。
传统伦理道德的“五伦”中,有“朋友有信”这一理念,从中演绎出的心态文化,也有“感恩心”一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讲的就是朋友之间的感恩。
再则,中国人对家及其所依附的故土具有一份非常特殊的思想感情,分外看重血缘亲情和地缘乡情及由此而派生的友情、人情等道德人文情感。
职场上的竞争关系,让个案中的老乡为了自己的发展,出头,有意无意地挤兑比自己早进厂的他,但回乡后,回到传统的人文关系中,乡情、友情自然回归,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回家过个年给你的心灵来个解脱2时光匆匆,一年又一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从指尖悄悄滑过,年悄然临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有年少时天真无忧,随着心智的成熟,不再有对年的渴望和欣喜。反而心生一分畏惧,畏惧的是恍惚间,岁月的年轮又多了一圈,容颜日渐苍老,肩上的责任越发的沉重了。
过年对我来说唯一的期盼就是家人团聚的时光,每年总是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萌生暖暖的情愫。如今的现代人守着城市的繁华,心却日渐荒芜,不知不觉中,时空的距离疏远了亲人之间那份真挚的情感。如果说过年是对中华传统节日和风俗人情的彻底回归,那么过年回家就是让现代人远离喧嚣,让奔波劳碌的心灵得以寄托和暂短的栖息,也许只有回归亲情故里才能触及我们灵魂深处的初衷,才是心底永远不可忘却的根蒂。
众盼所归,过年回家团聚是中国的传统。看媒体报道,那归家的摩托大军,春运火车站的人山人海,不由感叹年味就是回家的那份殷切心境,包裹在浓浓亲情里,享受那份亲人相聚的甜蜜与温馨。过年的寓意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牵扯着每一个人的心。母亲今年八十有二,身体还算硬朗,每年的'此时,都是满怀期待着她的儿女、孙儿、重孙儿都能够过年回家。
走过很多地方,尝过很多美食,最喜欢的还是母亲做的寻常饭菜,也许做的不那么精致华丽,却盖过任何山珍海味,饱含了爱和感动,是我们熟悉的家的味道。如今的母亲手脚已经不如从前麻利,但每年进入腊月,母亲就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一家二十口人围在母亲身边,唠唠家常,说说这一年来的经历,收获和感悟,共进晚餐辞旧岁迎新年,心中的充实感、幸福感无法形容。每当那时母亲总是笑眯眯地、欣慰地看着我们,偶尔插一两句话,关注的眼神落在围绕她膝前嬉笑追逐的重孙儿身上,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到她的眉梢眼角挂着满心的欢喜,此时,所有的期盼和辛劳都化为暖暖的温情,在心间汩汩地流淌。望着母亲满头丝丝白发和满脸历尽沧桑的皱纹,弯曲的脊背,心底增添了无限愁绪,做儿女的不禁感到阵阵酸楚,想到这些年陪伴女儿成长的付出,让我切实感受到身为父母的不易与艰辛,体会父母对儿女所蕴含的深沉大爱,时刻提醒自己母亲已风烛残年,还能陪伴母亲多久!有时间真的要多陪陪逐渐老去的母亲,莫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在心底留下终生的遗憾。
此时,耳边想起《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触动了多少人思乡情思,激发了多少人的辛酸热泪,句句歌词直戳心扉,将父母的爱表达的淋漓尽致,舒缓的音律又深情的将这种爱款款的诠释…
开始分手的时候肯定是会难过的,所以想哭就哭别憋着, 越憋越难受, 情绪是需要宣泄的 ,心里真的委屈想讲出来,必须找那种关系特别特别铁,平时会一起讲心事的朋友, 但注意这样必须只是短期的 ,不要整天丧着脸 ,不要把很多负面情绪带给身边的人。
有一些关于他的东西该删就删 ,该扔就扔 ,留着碍眼, 扔东西的话不仅要扔关于他的 ,还要扔一些自己的没用的旧东西 ,比如穿腻了的鞋子衣服, 顺便整理一下衣柜和房间 ,迎接自己新生活的到来!而且心里要清楚当他不爱就是不爱了,没有必要纠结,大步往前走,给自己暗示,失去他是因为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还没有出现,自己再等等就好了。
反正分手后有一点很重要, 绝对不能允许自己堕落, 然后开始在从社交娱乐上转移注意力吧, 找一些朋友一起出去玩, 可以去一些没去过的景点, 去看一场没看过的**,尽量选喜剧 ,去吃一些没吃过的美食 等等, 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有很多比男人更有趣的东西。没有他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了。
接着就是把工作排满 ,把社交排满, 把学习排满, 同时也列了个单子, 上面写的都是我哪里还能进步, 三百六十度全方面分析的 ,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很累, 很疲乏, 很痛苦 ,可是一段时间后就会开始受益 ,朋友工作学习都会带给你不同的正能量 ,你整个人会开始进步 ,你慢慢都会感觉到自己不一样了, 坚强了。
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唯有准备好自己,自己变的更加优秀,才能坚定的走在幸福的路上。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质,微细而复杂,通常人们都生活在自我营造的情感世界中,难能自拔,因此学习佛法,是必须要直面自身的情感问题的。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佛法中的情感观。
一、情。古人造字多蕴含大智慧,从造字上就能传达出其相应义理。情左边是心,右边是青。青、青色代表东方,有生长之义。所以情,表达的含义就是心中的种种(妄念)生长。在佛法里,众生与有情一词是同样的含义,只是新译和旧译的不同,众生的意思,就是心中的烦恼丛生之义,有情也是指我们内心的种种烦恼(妄念)丛生之义。
具体来说,情这个词外延非常广博,其范畴可以扩展为情识、情执、情绪、情感、情见、情怀等等,其间都有微细差别。但综合而言,真正要学佛必须要超越世俗的情感,放下世俗情感。因为佛法最终追求的是解脱,而世俗情(感)带给我们的主要是缠缚、束缚。不可否认,情感的存在使生命的世界多姿多彩,社会的秩序存在也依赖于情感的作用,情感使人们产生了信任、温暖、依赖,但是作为学佛者,必须要透析情感的本质,以一种更加超越的「慈悲」来取代狭隘、困缚的世俗情感。
世俗的情感是以自我为中心所建立,通常来说,包含亲情、友情、爱情等内容,无论是我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亲友师长,都是围绕自身的利益、血缘、信任关系等所建立的一种连接,这种连接本质上也是业力的呈现,如同一条条枷锁,使我们的一切行为、言语都服务于情感的维系,如果不能够看破这些情感的本质,是没办法走入解脱的,所以出家僧人,必须要出家,解除原有的家庭关系,去过僧团生活。当然,真正的出离情感是内心的彻底出离,作为一名学佛人,其目标是去除自我的执著,也必然伴随自我情感关系的超越。
二、欲。欲左边是谷、右边是欠,字面的意思,就是食物还有所欠缺,就是还没有吃饱,还想要,也就是欲。
情,主要是一种缠缚,相互的牵挂。而欲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的一种贪求。欲望也是驱使人们在业力轮回中不断奋进前行的动力,因为欲的存在,而成就了种种烦恼痛苦。
依本文主题,这里重点谈一下情欲。
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不但会有情之缠缚,形成罣碍,多半也会伴随欲望的传递。
1、子女。我们希望子女能够乖巧懂事、好好学习、成就事业、荣耀自己的家族、传承家族生儿育女,这些归根结底,都是自己的欲望。
2、父母。我们希望父母少约束自己、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条件、希望父母健康等等,也都是自己的欲望呈现。
3、夫妻。希望夫妻对自己忠诚、付出、承担、包容、理解等等这些亦都是欲望。
4、亲友。我们希望亲友能够尊重自己,支持自己等等也是含有欲望的。
综合说来,人如果没有私欲是极难极难的,但是欲的存在会导致两种问题,一是自身的欲望过强,会对对方产生束缚、压迫,从而造成反抗。二是多大的欲望收获多大的失望,有一句成语叫,欲壑难填,当我们不能认清世界的本质时,就会在现象里执取不舍,欲望不断的滋生,把美好的生命浪费在不停的追求欲望的满足上,最终,因为一切业果的无常性,必然导致爱别离苦和求不得苦。
从佛法来说,是把私欲转换为圣愿,通过修整自我的欲望,最终达到内心圆满无漏,无欲无求的状态,因此佛法的修证不是大众所能行持的,也切不可把俗欲成就之法与清净佛法混为一谈。
三、爱。爱,从古人造字上来看,原义为心之受,也即心之执取。随着历史变迁,该词的含义逐步发生了变化。本文前面讲了双方缠缚的情、一方索求的欲,这里再谈一下对外付出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崇高的、不计回报的。诸如母爱、慈爱、神爱世人、博爱等都表达了这种含义。
喜欢意味的是情与欲,而爱更多意味的是付出。但不论爱有多么崇高,它依然含有一种执取,这种执取,也必然存在不圆满之处。但即便是这样不够圆满的爱,其实对很多的学佛人来说,也是很难做到的。爱偏向一种圣洁、放下自我,心甘情愿的付出。当我们内心拥有爱时,内心能够升起温暖、安定,可以说这已经是世俗里极强的正能量了。
四、慈悲。佛法非是无情,不是形同草木,泯灭情感,而是圆满于慈悲。慈悲能够超越情、欲、亦能含容爱。真正的慈悲是圆满心性的显发,通过有限的语言来形容慈悲,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本文只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一下:
1、慈悲的圆满必须在见性后达成。也即只有彻见空性、彻见自性之后才能圆满慈悲。教理来说,只有成就阿罗汉后,开始圆满行持菩萨道的菩萨众才能真正显发慈悲。心经言,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金刚经言:若菩萨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则不名菩萨。其所谈的义理都是在强调,要成就慈悲,必须要在空性的基础上才能达成。因此成就空性,所以才能达到内心的绝对平等,所以方能冤亲平等、七周行慈。
2、具足圆满的智慧。何谓慈?慈能与乐,佛陀又称众生之慈父,因为佛陀透彻诸法,由智慧的圆满,能够显发与乐之慈力。
3、具足广大的行愿。何谓悲?悲能拔苦,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不厌生死,广入世间,随缘度化一切有缘,令一切烦恼得以止息、化转。这都是由广大悲心所来,但这种悲心以空性为依,不含有自我的欲望和情感,不对他人产生强迫性、执取性。
以上大概介绍了一下佛法的情感观,不是要否定世俗情感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而是希望指明次第,有志于修学佛法之人,应明白走出情海困缚之必要性,目前尚深陷情海者,不可以个人情见,错误计著佛法,可逐步减低自己的情感缠缚、欲求贪著,慢慢体会佛法的清净、智慧之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