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开成了一团白云,耀眼的浮在的院子每个角落,空气中氤氲着馥郁的香气。
沈玉兰静静的坐在花影里,时不时有花瓣洒落在她的秀发,再顺着长发滑落在她的裙裾。
纤手轻抚,一串串婉转的琴声与周围的清风虫鸣应和,醉了明月,醉了繁星,也醉了斜倚于柴门,斜灌着酒葫芦的秀才。
秀才眉梢眼角的笑意里,那年,那事、那人,就如酒气一样扑面而来。
沈玉兰到来那一年,院子里已经枯了的玉兰树居然从嶙峋的老根抽出一支嫩条,嫩条的梢部,颤巍巍,孤零零悬着一朵娇俏的花。
这个突然到来的生命,给了这个穷愁潦倒的读书人莫大的震惊,他笨拙的搂着这个小生命,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血团婴儿是放在他的茅草屋门口的。
彼时,他正在四处漏风的房子里画一幅画,一幅女子的画。发饰清雅,衣袂飘飘,似呼之欲出,尤其那朵簪在发髻的玉兰花,娇艳欲滴。但女子眼睛却未落笔,他为此已经琢磨了好多天,画了好多幅都不满意。
哭声把他引到了室外。
从未娶妻的秀才不知怎样哄这个软塌塌的肉团。他把她抱到了玉兰花前。
正啼哭的婴儿目不转睛的看着那朵花,突然不哭了。她全神贯注的凝视着那朵花,清澈的眼睛里居然有了笑意。
秀才心里一动,那带笑的双眸在哪里见过?他快步进屋,左手抱孩子,右手挥毫,唰唰几笔,画上的女子居然似乎也活了,含笑地看着他。再一看,怀里的婴儿已经沉沉睡前去。
秀才看看婴儿,看看那幅画,再看看那朵在枯桩上摇曳的玉兰花,他搂紧了怀里的婴儿,“孩子,你干脆也叫玉兰吧。”
稀薄的米汤,略稠的糊糊,笨手笨脚的秀才拿惯笔墨的手,慢慢的习惯了给孩子熬粥,洗衣。
孩子会咯咯笑了,孩子会拽他的画笔了,孩子会围着那株起死回生,枝繁花茂的玉兰树捉蝴蝶了。秀才清寂的小院里有了生气,秀才的眼神里有了笑意。
小玉兰成了秀才的全部的寄托,秀才成了小玉兰全部的依靠。
但秀才会隔三差五的出去,字画要变成钱,两人的生活才有着落。
当秀才拎着大包小包,身披斜阳,从那条蜿蜒的茅草道迤逦而来,玉兰扑进秀才怀里撒着欢,秀才爱怜的摸摸她的头“都快大姑娘了,还像个孩子!”玉兰不开心了,“玉兰一辈子不要长大,一辈子守着爹爹。”秀才心里既安慰,也心酸。
“爹爹,你病了,歇歇吧,就不要画了!”玉兰捶着着秀才的肩膀,心疼不已。“不画,咱们吃什么啊?”
“你不是画了满满一屋子的女子吗?可好看了,拿去卖,一定有人买。”
“谁让你进我那间屋子的?”秀才的脸沉下来,语气严厉得如冰。玉兰从未见爹爹对自己这样过,委屈得眼泪汪汪。
每年的清明,秀才会莫名的失踪,常常天黑了才失魂落魄的回来。这年清明,玉兰忍不住尾随爹爹,她太想知道事情的原委了。
那株古槐下,一座孤坟。
秀才把一枚什么东西贴在面颊,喃喃的低语,借着明如水的月光,玉兰看清那是一只晶莹剔透的白玉雕成的玉兰花。
秀才摩挲了那枚玉雕很久,才念念不舍地把它放入衣内,他斜倚在墓碑前,从怀里取出一只箫。霎时,箫声呜咽,如泣如诉,几只乌鸦,扑棱着翅膀飞了起来,月亮,暗了下去……
爹爹又去卖画了。
玉兰百无聊赖,她在爹爹的书柜里找到了那只箫。她尝试着把它放在唇边,却怎么也吹不出曲调,只是吚吚呜呜,似困兽的嘶嚎。
沮丧间,一抬头,一双含笑的眼睛正注视着自己。
除了爹爹,玉兰从没见过这样好看的男人。爹爹年轻时,应该是玉树临风的吧,尽管他常让自己蓬头垢面,但那天坟前吹箫的那个男子,分明已经有了遗世独立的风姿。
男子朗眉星目,白衣白马,如那株盛开的白玉兰,明艳中带着脱俗的清雅,风轻轻拂动他的衣角,也拂乱了玉兰的心。
爹爹不合时宜的出现时,玉兰脸上正红霞一片。
那男子缓缓下马,然后,玉兰听到了他朗朗的声音:“在下翰林学士张德正之子张君来,拜见老伯。”秀才冷冷的哼了一声“山夫野老,蓬壁寒舍,不敢辱没名门之后,公子请回。”
男子缓缓上马,临别时对玉兰深深一回眸,玉兰的心跳又快了。
男子托人来说媒,这既在玉兰的期望之中,又在预料之外。
秀才扔掉了聘礼,破口大骂。玉兰从未见爹爹发那样大的火,她哽咽着对爹爹说“这辈子,谁也不嫁了,就陪爹爹到老。”
秀才突然狂奔而去。
天黑了,玉兰找不到秀才,心急火燎的她鬼使神差的来到那座孤坟前。
月夜下,秀才的哭声凄厉无助。“玉兰,我们的闺女……!”他说不下去,双手捶着石碑,状如疯癫。
“爹爹!”玉兰吓坏了,忍不住哭出声来。
“过来!”秀才拉过女儿,抖抖索索的从怀里扯出一张画。
借着明亮的月光,玉兰看清那是一张女子的画。她曾在爹爹那间紧闭的木屋里见过。
秀才用火镰点燃了画。玉兰惊得目瞪口呆。”
秀才开口了,秀才的故事很长。
秀才原是名噪一方的才子,家父原在朝中做官。坟中的女子是他的恋人,叫玉兰,出身书香门第。二人青梅竹马,郎才女貌, 婚期已定。
本该是天造地设,琴瑟和鸣,无奈造化弄人。
秀才父亲因被陷害,满门抄斩。秀才侥幸逃脱,从此隐姓埋名,苟延残喘。
玉兰被父亲强许给翰林学士续弦,婚后八月,玉兰生下孩子后突然投河身亡,而所产女婴,不知所踪。
因为死得蹊跷,翰林学士家并未让其进入祖坟,而是草草掩埋。秀才得知消息,历尽千辛万苦,偷着把玉兰的尸体运到了这荒郊野岭,并在此筑庐为家。
“爹爹,我就是那失踪的女婴?”秀才点点头。
玉兰扑倒坟头,泪如泉涌。“娘!娘!”
玉兰伤心欲绝,终于知道娘是谁,可还不如不知道呢。
“娘嫁的那个人,莫非就是那天来提亲的那个男子的父亲?”玉兰冰雪聪明,什么都明白了。
玉兰一瞬间心如死灰。同父异母的兄妹!今生今世再没可能!自己还指望什么时候再求求爹呢!
玉兰病了,不吃不喝不说话。秀才的手颤抖得端不住药碗。一夜间,秀才的头发全白了,秀才真的老了。
秀才不见了。
玉兰的床边放着一枚玲珑剔透的玉雕白玉兰。那个叫张君来的男子,一身布衣,守在床前。
他说,秀才找了他。秀才说,玉兰不是张德正的孩子,当初她娘把那枚定情信物玉雕白玉兰放在孩子襁褓里,委托心腹丫鬟给他送来 ,已经说明了一切。
张德正是当年陷害秀才一家的罪魁祸首。是玉兰的国色天香让他起了歹心。
“爹爹!”玉兰突然觉得不详,她跌跌撞撞的奔出房外,远处,火光冲天。
玉兰一路连滚带爬的奔向坟地,秀才隐在火光里,那些女子的画像的残片在火光里飞舞,像片片凋零的玉兰。
“爹爹……”玉兰肝胆欲裂。“你回来,你回来,我不嫁了,我不嫁仇人……”
“玉兰,爹爹陪你娘去了,你和张君来远走高飞吧。他答应我,舍弃家资功名,与你偕老。”
“爹爹,回来……”玉兰已经喊不出来。“孩子,上一代的恩怨,爹爹都以死带走了,只要你幸福,我和你娘就含笑九泉了……”
秀才的声音低了下去,人影慢慢的倒了下去。那些飞舞的残片,在孤坟的旁边,缓缓落下,形成一个锥形的坟墓。
合二为一的坟前,一男一女正虔诚的跪拜。那株院子里的白玉兰,被移到了坟前。
此时,花开如云,浓香四溢。男子摘下最娇艳的那朵,轻轻簪在女子发髻,女子的眼角,珠泪盈盈。
明月皎皎,箫声悠扬,琴声婉转,似如泣的自责,似如诉的忏悔;乐声陡转,似铮铮的誓言,似殷殷的告慰。
花瓣无声的飘落,一如很多年前的那个夜晚。
2007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选登
北京高考作文题为: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细雨闲花皆寂寞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阅卷老师点评
在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在一个“嘻哈”盈耳、“娱乐至死”的年代,在一个决定前途命运、两个半小时完成所有试题的场合,一个中学生会怎样完成一篇高考作文?
于是阅卷中我们看到,更多的考生选择了谈“恬淡”,不约而同地让伟大的古人李白、陶渊明、苏轼佐证自己的观点,尽管不知何为真正的恬淡;更多的考生选择了写“春天美好的品格”,让华益慰、王顺友、“微尘”等“感动中国”的人物作为事实的论据。正当大家慨叹让最不懂寂寞的学生写一篇“何谓寂寞”的文章有多么不容易的时候,这样的一篇文章出现了。于是阅卷六组的全体老师兴奋起来,奇文共赏,一人点评一句———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深刻,脉络清晰。文章开篇点题,由诗句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接着以纳兰性德和李煜为点例,来阐释寂寞为何,即“寂寞的意义”。第六段列举陆游、王维、元稹,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第七段内容上又进了一层,由“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拓展为’林则徐、韩愈式的寂寞是奉献,让人仰望”。
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是一篇颇有韵味的考场作文。
山东高考作文题为: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满分60分。
花开两岸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愈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
还记得那个叫李春燕的汉族女子,嫁入苗寨,从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她居住的那座吊脚 楼,她昏黄灯光下整理欠条的背影,她急步于山寨间行医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越给我长久的感动。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的坚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发着大爱的芬芳,弥漫在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浓郁。
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的吹动下,飘散到更远的地方。
还记得记忆中那个叫王雪原的男子,毅然站出来揭开医药费的黑幕,不惧丢掉工作,不惧恐吓与报复,他让丑行暴露于光明之下,正义得到伸张,他的壮举让我们拥有了今天更为透明的医疗费用制度。他的勇敢,他的牺牲,他就如同一支清濯的莲花,散发着大义的芬芳,弥漫于记忆中,时间越长越浓烈。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
还记得一人一马的邮路上的王顺友,教我敬业;还记得为友守墓30年的陈健,教我守诺;还记得舞出千手观音的邰丽华,教我不屈;还记得生命中无数帮助过我的人,教会我爱……他们都是记忆长河旁的花,用馨香沐浴着我。他们教给我的,都成了我一生的财富,它们不会被风化,而会随时间的风、时间的流水传到心底,浸润全身,恩泽我的一生。
这些让我感动,让我成长的记忆永远不会被风化。相反,它们会在时间长河的两岸开满迷人的花,装点我的人生。
花开两岸,记忆永存。
蔷薇故乡
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梦中常常回到故乡。那是一个安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间,总有几声欢快的蛙鸣,老牛“哞—哞 —”的呼喊。有时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戏,水花常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宿舍的人说我常常在梦中笑出声。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我常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紧紧握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开。那些红烛,灯光,悠扬的萨克斯,快节奏的列车……一切向我涌来,让我不知所措。想像中的城市应该是多一些安宁和淳朴的,一如我的故乡,那个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
时间有时候很慢,特别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时候,我在日历牌上用鲜艳的红笔圈出每一个收信的日子。对我来说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圆圆圈圈,红色有时密有时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历上,记载着好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日历不只明示给我时间,更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根”的感觉吧。
问及故乡,回信中常说哪里变了,哪里没变。于是关于故乡的记忆也一点点修整,一点点美好。时间固然更改了故乡昔日的容颜,却风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记忆。
某日在键盘前敲文字,洋洋洒洒一片全是记忆中的故乡。隔几日汇款单来了,除了稿酬,还有一句: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席慕容
拿到单据的那一刻,泪水盈满面颊。我不知道是谁特意写给我的这句话,也许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吧。记忆中的故乡,时间愈久便愈有分量。时间又怎会风化她在我心中的记忆呢?
我的故乡,我心中的无花蔷薇,千载盛开……
北京: 沉默的父爱
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2007年福建省高考的满分作文:
季节
还没到深秋,林子里到处都是落叶。人道“天凉好个秋”,老根的肚子里却在煮开水。
吸完一袋烟的老根看着在旁边削地瓜的小根道:“娃儿,明天俺们可以去上学了,你以后要好好读书,以后考大学、移民,不要一辈子在这边没出息!”小根眼睛亮了亮,并没出声。
清晨的林子到处都是鸟叫声,似乎在送别多年的朋友。老根领着小根,背着包去搭车上县城。一片落叶悄然落进了小根的包里,存了一段岁月。
小根读的是个民办高中,不仅教学质量差而且学费贵,但中考落榜的他没有别的选择。看着父亲拿出一叠皱皱的钞票交给老师,他的心都酸了,但脑子却很清醒,时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负所托。这还是个秋季。
树林里的鸟叫得更欢了,老根在扫落叶,他扫着扫着脸上就会露出笑容,似乎那不是落叶,而是儿子的成绩单。
小根每个月都会寄信回家,不让孤独在家的老根担心。顺便报上自己每个月月考的分数,告诉父亲,儿子行。
春天将来,年关已过,小根又得踏上去往学校的路,但学费还没着落。开学日期已近,老根一直在亲戚家奔走,希望借足钱给儿子交学费。小根还是去上学了,只是去的路上心很疼。这是一个差点下雪的春天。
老根又收到了六封信,正准备煮上地瓜粥给将回来的儿子吃,却又收到了第七封信,小根退学了,要去打工。老根红着眼看信,“爸,我读不读大学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再让你受苦受累,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的。”这是一个没有蝉叫声的夏天,没有人敢吵到老根,因为他的眼睛里有火。
小根真的去打工了,但没有经验的他差点被骗去做“传销”。当他提着包回到林子的时候已是第二个秋天,辛苦两个月的他只带回两行泪。
今年的秋天不一样,林子里没有落叶,小根带着他离开后学校寄来的学费全免通知书上学去了。他相信,明年(高三时)的夏天是凉爽的,愉快的……
季节
怀念从前,季节总如歌般行吟。当春来到时,就有“桃之夭夭”的景致;当夏来到时,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当秋走近时,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情;当冬走近时,会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韵致。
那该是怎样的乐趣,怎样的生活?
有四季伴你前行,生活的路多姿多彩,一路蜂忙蝶舞,一路花香弥漫。
而如今?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于是春天的草没有了立足之地;土地水泥化了,夏天的溪流没有了流淌的床;清洁工扫得勤快,秋天的落叶没有了归根之所;扫雪车多了,冬天的雪没有了消融之家。
工厂的烟囱多了,挺拔的大树多了,宽阔的大道有了,山间宁静的小路没了。
哎,我们多么可怜啊。办公室一族无论严寒或酷暑,总有空调机调节室内温度。办公室似乎可以称得上“四季如春”,可君不见那里面的空气如何的污浊!
一名演员,必须在酷夏顶着大太阳穿冬天的棉袄,还要对着摄影机微笑,显得“很温暖”。外面,明明大雪飘飘,她还要穿着清凉的夏装在台上演出,演出夏天的味道。
可怜的人哪!
季节,如此与他们格格不入。季节很艰难地想走近他们,他们有些人却用手一挥,摆开了四季。
有的人汲汲追求,追求财富,追求地位名望,所以他们厌恶四季,一年到头只要能西装革履,风风光光就行。这些人,是季节该抛弃的人!
可是,绝大部分的人是可怜的。他们喜欢季节,可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安排表上,没有安排与四季见面玩耍的时间。他们是被迫离开季节的。
能不可怜他们吗?
什么时候,还能够有像李清照那样与朋友一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时光;什么时候,还有机会去原野桥畔领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清爽?
城市在一座座地建设着,为何不给季节留一个空间,让他们在城市安家?不要只让季节在稻田走过,也让季节在城市与人为伴。
怀念从前,向往明天。希望明天,季节在城市扎根发芽,开花,如歌般行吟。
2007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2007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
回归母语的本源
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诗经》,是何等逍遥自在!
雨后初霁,心与天空一样澄明,细细品味宋词的字字珠玑,又是何等酣畅淋漓!
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缱绻,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都是母语带来的美感与享受。
我们应该远离多元文化的浮躁,回归母语的本源,灵魂才更加充实自然。
母语是我们最初的语言,如同母亲的乳汁般滋润心田,哺育灵魂。母语对民族是生存发展之根,对国家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喧嚣纷杂的时代,我们开始崇尚新潮的外来词汇,“酷”、“卡哇依”声声入耳,最传统而最丰富的母语却淡褪了视线,我们开始趋之若鹜地报考托福雅思,报名的队伍蜿蜒数十米,而母语的等级测试却鲜有出现。
不禁疑惑,我们的母语怎么了?我们究竟应如何对待母语?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肩负民族振兴的大旗,年轻一代怎容得忘记母语?
武汉某重点高校曾有规定,报考研究生者必须背诵《论语》《老子》,因为这虽似艰深难解的古文却包含了儒道思想的精髓,此举一出,好评如潮。
真正掌握了母语,回归母语经典,文化的火种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的灵魂将更加充实和美丽,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双璧,盛唐两宋的诗词雅韵,明清的小说散文,都源源不断地为精神注入营养。“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求贤者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缱绻情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壮志难酬;“苍山负,明烛天南”的瑰丽风光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深处。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一样跟上时代的节奏,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正向世界展示焕然一新的面貌。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加大推广汉语学习的力度,在法国,汉语已将成为第三多的选修语种。那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否应更重视母语的学习呢?学习母语,更能促进对外来文化的学习,更能融入全球的趋势,展望未来,博览古今。
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文化,提升灵魂,紧随时代! 拨开浮躁的乌云,母语将展现一片明朗的天空!
2007江苏优秀高考满分作文选登
怀想天空①
仓皇南飞的大雁不知又带走了谁的思念。天空仍然很蓝,不知是人们的爱点亮了天空,还是天空照亮了人们心中的爱。
一个人的天空
在这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活着一位歌者,他用自己的爱筑起了一个舞台,用这个舞台的所得为那些失学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丛飞,那个在与癌症作斗争的男子,捐出了自己的所有,却没有想到去治疗自己的不治之症。丛飞走了,带着自己对失学儿童的爱飞走了,飞向自己那片蔚蓝的天空。有人说:“丛飞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让每一个孩子的眼中都铺满灿烂的阳光。”但是,正是丛飞用自己的歌声唱出的那片天空,刺痛了我们的双眼,让慈善事业的大门逐渐开启。这是爱的天空。
三个人的天空
你能想象一个人从万丈悬崖跌落下来,是什么后果吗?是灭亡,还是幸存?几年前的那件缆车事故,至今让人历历在目。当一辆坐着享受天伦之乐的三口之家的缆车从缆绳上跌落的时候,只见四只手同时托起一个不大的身体,也同时托起了一个脆弱的幼小的生命,然而这两双手的主人却义无返顾地逝去了!这是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撑起的一片由血和肉组成的天空!有人曾说:“那件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天空显得异常恬静。让人看了有一种想家的冲动。”是的,当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呵护着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一片永远也看不到风雨的天空,就在孩子们的头上铺展开来。这也是爱的天空。
一群人的天空
为什么这个古老国度的慈善指数总像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人们总是在一张张充满中彩希望的“小纸片”上去关注福利事业?为什么人们总爱追问一个个富翁的资产,而不去关心富翁们对慈善事业的捐款?但是,青岛出现的那个爱心团体,却努力地改善着这一切。“微尘”,这个爱心团体见证了一张张不同的面孔,
却有同一个名字——微尘!人们早已不去追究“微尘”到底是谁,他究竟捐了多少钱。因为,了解这个团体的人都成为了“微尘”的一员!“微尘”,寻觅不到却又随处可见,自认渺小却又成就伟大!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看啊,远方慈善事业的天空,已露出了鱼肚白。这更是爱的天空。
一个人的爱是渺小的,但是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呢?当人们的爱汇聚起来,天空就被人们的爱点亮,同时,这由爱点亮的天空,又指引着芸芸众生,去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