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色彩比较丰富,很难投入学习怎么办?

情感色彩比较丰富,很难投入学习怎么办?,第1张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在艺术课堂中,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还要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艺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作、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艺术课程的情感价值作了明确的表述: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这就充分说明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它是艺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又是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同时,是否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的重要指标。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艺术课堂,在课堂中通过艺术感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无论是技能表现还是艺术欣赏,都要求学生在与艺术接触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挖掘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而情感则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欣赏艺术作品或是参与艺术表现时,没有积极、合理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参与就难以与作品产生共鸣,也就无法真正地完成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使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为此,教师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法来促进学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努力创造机会使他们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形成真挚朴实的情感,进而达到人格上的健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展开,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在艺术技能方面获得有效提高,在艺术情感体验上得到丰富。那么该如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有那些途径和方法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出总结,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感体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成为自己作品中的主角。

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比赛创作,在画面中表现自己比表现别人更容易释放出情感。

积极地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让自己进入到画面中去,成为自己画面里的主角。美术课堂的平时作业因为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学生投入的精力相对会比较少,作品中的情感、技能因素也不容易得到很到的体现。而一旦参加绘画比赛活动时他们则会更加专注。因为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作品在构思表现、深入刻画上一般也相对完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鼓励学生都来参与创作,并尽可能将自己画到画面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故事,并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就会更容易画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例如: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能书画比赛的主题“我是合格的小公民”。教师在辅导学生创作时,就充分利用了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的功能。首先提出“什么是合格的小公民”以及

“怎么样来成为合格的小公民”等问题,在师生交流探讨中来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奉献、关爱、自尊等价值观,明白这些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素质。然后提出讨论话题:

我是中学生了,怎么在家庭中或集体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何付出力所能及的劳动、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设想在这样的一幅画面中,父母在阳光下的稻田里辛苦地收割稻子,而你能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有帮助收割、提着篮子送水送饭等等。用这样简单的故事情节就足以表现出“合格小公民”的主题,学生在创作时就会很容易带着情感去画作品,因为作品中包含着对父母的关爱、对自己行为的肯定!这样的作品就将美好和睦的家庭生活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是对丰收的喜悦之情的表达,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了。而且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会想到画面中的辛苦劳动的父母和自己的那份关爱,那将是一种真挚情感的流露,艺术与情感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情感表达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艺术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

情感在审美心理活动中,一方面,诱发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中,使整个创作活动都感染上情感的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诱发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以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

二、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教师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可能会受到各种问题的困饶,但不能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面对学生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心理,始终展现给学生们的是一个朝气的面孔和温和善意的笑脸,在情绪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心态。也不能因为现在有的孩子不太听话或是有的班级整体表现不够理想就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倘若是教师首先把自己和学生对立起来,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那就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艺术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善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有合理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调节情绪,利用恰当的环境对人心理和情绪情感的影响来实施教学。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课堂活动是教师、学生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通过积极的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集体的合力来带动、影响全班级的同学的情绪情感,从而参与到艺术情感的体验中来。这种集体的影响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从众”心理。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展现自我,而且也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课堂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动作和情绪来暗示他人,从而导致学生间在情绪情感上发生连锁性的反映,从而带动他们一起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的。

例如:对李可染的《牧牛图》的理解欣赏,除了从水墨技法上进行引导学习外,教师也尝试着从生活经验和情感印象方面来展开教学。做到先以情感人,然后才关注画面的技法构图等相对比较专业的问题。在课堂实践中表明,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还是作品本身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这种内在情感是从生活经验中积累得来的。从乡村出来的孩子多少都会有过一些与动物相处的经历,牛羊兔狗鹅鸭等等。教师让他们试着回忆一下童年的时光,可以用引导的话语来提醒他们:还记得童年时的动物朋友吗?与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伙伴在一起是多么的令人难忘,还想再回到从前吗?闭上眼睛吧,回忆一下童年,脑海中浮现了儿时的好朋友了吗?然后由同学们讲述孩童时与动物有关的趣事,教师也介绍自己小时候就和伙伴骑在牛背上模仿过“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老师自己扮吕布,手拿一只长竹竿,骑着一头

老水牛,其他小伙伴扮关羽、张飞、刘备各自骑着一头牛厮杀在一起,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有了教材中的《牧牛图》的铺垫,加上师生的发言,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从艺术作

品中唤醒的情感体验也开始帮助他们展开想象。有的同学在城市里长大,缺少相关的与家畜在一起的生活体验,但是可以在其他同学们积极的情绪中受得感染,也容易从同学的愉悦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这时候再适时讲解李可染创作《牧牛图》的意图和内在情感的表现,学生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很容易将全班的气氛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开始关注艺术作品内在的情感表现,而不仅是只看到作品中画了什么、用什么来画等等比较浅层次的问题。他们和画家的情感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致于觉得《牧牛图》不是李可染创作的,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个作品所表现的镜头就是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体验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有效性。

三、大题小作,避免“审美恐慌”,拉近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艺术欣赏教学中有很多美术作品是国内外艺术大师的经典名作,但普通观众有时会觉得这些作品过于高雅和经典了,与自己的情感需要的距离太遥远了,也就从心理上直接排斥了这些作品,甚至会有些恐慌心理。他们会想:挺难的吧,看也看不懂。或者觉得反正是名家的作品,肯定是好的,不会差。至于好在哪、难在哪,他们并不关心。这就妨碍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交流,失去了欣赏、理解作品中深层内涵的可能。要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教师要设法拉近艺术欣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那些看似“高深”、“高雅”的艺术尽量通俗化、简单化和生活化,降低欣赏的要求和难度,做到“大题小作”。为避免教学过程中的乏味,可利用故事和趣闻展开教学。但是故事要本着尊重历史和艺术的原则,不能出现庸俗的情节或是一些流言诽闻,而是要注重趣味性、真实性和有利于教学欣赏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避免教学上的“满堂灌”,教师的滔滔不绝的讲解会加重学生的厌烦和恐慌心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要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欣赏作品。如可以这样说:“假如把这幅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送给你,你打算把它挂在家中客厅还是书房,或是卧室,为什么?要是家里来了朋友,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这幅作品?”用这种形式,直接拉近了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迫使”他们与艺术作品面对面,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参与中体验作品的精神价值,挖掘出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但不是去说服他们一定要喜欢某某作品,而是鼓励各抒己见。同时,教师也要适当介绍自己个人的看法,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起到合理引导的作用。甚至可以对其中某些作品进行批评(当然也是个人的喜好,在不影响总的原则的基础上)。这样学生会觉得有点新鲜感,可能会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因为欣赏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好评,似乎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和主观性,学生见多了难免会有些麻木,毕竟他们还不能自觉地欣赏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高深的艺术作品,需要教师慢慢引导。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对作品的情感价值和艺术表现力的感知,而不是对作品做出好与坏的评价。教师在情感和精神上和学生站在一边,会获得他们的信任,是开展有效引导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四、重视学科渗透,把握与艺术教学有关的热点话题和知识点。

中学的艺术教材中多次出现了凡高的绘画作品,我注意到在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介绍凡高的文章和绘画作品,说明凡高现在是备受人们推崇和关注的。但是作为中小学生来说,毕竟对外国的艺术大师了解不多,就很难对其产生认同感。但是既然是语文教材和艺术教材同

时都出现了关于凡高的相关信息,相信学生也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们会对关于凡高的教学有

所期待。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寻找最有效的途径来让学生接触凡高、了解凡高,将他的作品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除了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生平简介,还重点介绍他的“后印象派”画风就是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以及他的油画作品对世人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活动围绕凡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来展开,如热烈奔放的笔触、夸张大胆的用色,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他的《向日葵》中灿烂的金**所表现出的生命的张力,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将经典的事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来感受倍受关注的艺术大师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而语文教材中有关凡高的介绍也恰好和艺术课堂教学形成互补。这需要教师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信息,重视学科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渗透,利用一切有价值的条件来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五、文字表达,树立信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我发现,在回答一些课堂提问时,有些同学表现的不太自信,特别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他们也不是很肯定。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明白:评价作品时的对与错并不是关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对与错之分,关键是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最好的评价。如对大师作品中人物神态的理解,动态的把握,色彩的感觉等,尝试评价他人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感知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评价中培养良好的艺术情感和艺术理解能力。在口头表达还不太习惯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用散文、诗歌和随想等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体会,逐渐适应后就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直接回答来大胆评价艺术作品了。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帮助树立自信的重要作用,又通过主动积极的评价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印象来丰富他们的艺术情感体验。

色彩是艺术表现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色彩更是情感印象的载体。人们对色彩的情感有着一种直觉上的感知。色彩其实本无情感可言,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人们靠色彩感知了大量的信息和符号,自然界中的春暖花开、寒暑易节对人们的影响大多是通过色彩的记忆在人们的内心深出留下烙印,因而当某种色彩在人们面前出现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生活经历中所遇到的相关感觉,引起内心的共鸣,便生成了“情感”。我们误以为这种情感来自于色彩,其实它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情感有着超越色彩实体的象征价值,它是更具夸张、概括和理想化的色彩。色彩作品中的情感印象对于创造者来说是积累和凝聚,对于欣赏者来说是积累和释放。不同的色彩通过其象征意义分别传达着不同的情感和印象。自然界中的色彩有千万种,不同的色彩或是色彩组合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信息。三原色的精神和情感表现价值就非常独特。如:

**,明度亮也最能发光,象征光明、知识、真理和领悟;红色,有着不可抗拒的光辉,象征富有生气的大地和兴奋、热情、好战、战火等,红橙色有着温暖闪光的特性,象征炙烈的

火焰。因为火总是红红的,给我们以热量和温暖;而兰色象征冬天的力量、阴影、透明且有平缓宁静感,纯兰倾向于黑暗,常用来表现黑夜。其他的情感印象如冷暖、华丽、朴素等多种多样。可见色彩作为情感印象的载体,可传递的信息符号是非常丰富的,因而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被用来装饰物品、美化环境,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服务。

色彩的美学价值来自于色彩的象征意蕴,而色彩的象征意蕴与人们的情感存在着对应关系,就是说色彩的艺术魅力和欣赏者的情感印象之间存在着互动互文的同一性。情感原本是内心深出的记忆体验,而色彩会与这些体验一一对应,从而表现出色彩情感印象的丰富性。学生在了解了色彩的情感价值的基础上再来面对艺术作品欣赏和参与艺术创作时,便会将色彩的情感印象更合理地融入到自己的情绪情感中去,从而使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在欣赏和创作作品时对色彩的把握就会有全新的感受,目的会更明确,搭配会更合理,对色彩的想象会更大胆,也就更加有助于他们利用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丰富情感的目的。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艺术情感是伴随着体验生活能力、艺术构思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而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的,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始终充满着艺术情感,没有情感的艺术形象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学生面对艺术作品时需要释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引导他们重视对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价值的理解,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再说德育》 孙学策 著

《教与学的心理学》 皮连生 著

《反美学》 潘知常 著

《生活教育论》丁丁 著

不同班混合分组活动,引导幼儿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分区活动,使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3,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创造美的强烈欲望,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把握幼儿的现状。 2、在美术区域创设中尽可能地提供给幼儿多种美工活动材料、喷刷、儿歌、除了正规的集体教学外、折剪等等,等等、根据分析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 7,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和表现美、点画,并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各班制定适合本班幼儿的课题计划,定出具体引导策略,使他们乐于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棉签画、艺术家的作品、结合生动有趣的各种方式,进行预设和生成相结合、自由,并进行交流: 1、创造美,帮助家长提高美术教育水平、分析,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8,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如集体合作作画活动、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如; (3)适当的“示范”和“范例”、老师,鼓励别出心裁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创设宽松、利用照片、不同年龄的混合活动等,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感受:可用实物、开放的空间、家园互动栏等的交流,研讨培养幼儿表现力的策略及切入口、儿童作品,提高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意识水平、在学中玩、一些能够激发美感适合引导幼儿想象的、各班进行观摩交流学习、刮蜡画。 6,通过讲座;不以成人的眼光进行评价。 3,每周不定期互相交流,确定培养幼儿表现力的切入口,共同培养幼儿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如室内外写生,力求家长的认同。 6。 (二)。 5。 4、《指南》及相关的幼儿美术教育理论、游戏等形式、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如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 4、需求和潜力,改变家长的评价角度,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实施阶段 1。 四、和谐、展示美: (一),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欲望,体现作品的价值,让幼儿在玩中学、吹画、支持和配合,达到玩与学的统一;每月至少撰写一篇附有照片的案例分析和读书笔记、每月进行两次研讨活动、泥塑、砂纸画,还应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增进沟通: (1)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讲述,允许鼓励他们大胆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表现美,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密切家园配合,同时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选择贴进幼儿生活的内容,多倾听幼儿的想法,应力求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还可以组织一些分组活动,体现个性化、提高幼儿美术作品的利用率、印染。 5,增加幼儿选择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 2,了解家长的美术教育态度、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2)事物的现场直观(让幼儿充分感受)、特点、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录象、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和教育现状研究措施、研究具体步骤、准备阶段 1、组织课题组成员继续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交流意识、水粉画,或同伴间互相赠送等形式,注重幼儿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多方位、文字记录和收集幼儿作品等多种手段做好过程实录,并进行参与式讨论交流。 2、多元化地为幼儿创造感知美的环境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彩色的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想象力,产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感受梦的色彩,运用想象力,大胆的描绘梦境。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领航

 1、小朋友们,你们做过梦吗?是怎样的梦?请哪位同学来为我们讲一讲?

 小朋友们的梦真奇妙,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别人的梦,这是一个《彩色的梦》。(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2、明确学习目标。

 二、复习旧知

 1、摘苹果游戏

 老师栽种了一颗苹果树,现在苹果已经成熟了,又大又红!同学们,你们愿意帮着老师把苹果摘下来吗?

 出示生字:彩、梦、森、苹、拉、结、般、精、灵

 (1)开火车读生字,摘苹果。(你喜欢哪一个,就摘哪一个)

 (2)齐读生字。

 2、为了感谢大家帮我摘苹果,我准备了一些气球送给大家,大家快来领取气球吧!

 出示词语:盒子聊天草坪葱郁烟囱一般精灵叮咛

 请一位小老师来帮我发一下气球。(领读词语)

 三、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思考:

 1、课文一共有几小节?

 2、请用“—”画出课文中出现表示颜色的词语。

 四、赏析“梦境”

 1、赏析第1小节

 齐读第1小节,思考:为什么说这么梦是彩色的?

 2、赏析第2、3小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小节,思考:彩色铅笔画出了什么梦?

 (1)赏析第2小节

 ①请生朗读第2小节。

 ②出示句子:蓝——得——透——明!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学习破折号的使用方法及其表示声音延长的含义)男女生PK读一读。

 (2)赏析第3小节

 ①师范读第3小节,生思考:这个美丽的梦里,都有些什么呢?

 ②生齐读第2、3小节,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相应的,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3、赏析第4小节

 请一个小组读第4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梦?梦里有些什么?

 4、整体感知,赏析“梦境”

 配乐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最喜欢那个小节,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在热闹的果园里,果实都成熟了,有哪些水果呢?你能仿照第2小节的格式来说一说吗?

 我们的作者画了绿草、红花、蓝天、森林,如果是你,你想画些什么呢?

 2、如果你有一大把彩色的铅笔,你想画出怎样的梦呢?仿照2小节或第3小节,把你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注意格式)

 五、课堂小结

 每个人都有一个彩色的梦,让我们为编织这个美丽的彩色梦境而努力吧!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彩色的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10个生字,会写“彩、梦”等10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2、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梦境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

 2、学生讲自己做的梦。

 3、师:我昨晚想着今天要给孩子们上课,也兴奋得睡不着,感觉自己也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我梦到自己仿佛有了魔力,我用脚尖轻轻一滑,大片的草坪绿了,到处的野花都红了,天空也蓝了,蓝得可爱,蓝得透明。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手拉着手唱着歌、跳着舞。在一座小屋的烟囱上,结出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般的太阳。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梦怎么样?

 生:神奇、甜美。

 师:看来大家都做过梦,今天我们也要学学《彩色的梦》。

 4、揭示课题《彩色的梦》。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实在不认识的请圈出来。

 (3)找出文中的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4)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1)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班读一个小节,看看哪个小组读得。

 (2)认生字。同桌互相认生字,看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同桌教教他。

 (3)强调存在困难的生字。A后鼻音:坪、囱、精、叮、咛B边音:聊

 (4)将生字的拼音帽子去掉,再开火车读一读。

 (5)将生字宝宝藏到词语中读一读。

 铅笔盒烟囱森林聊天精灵雪松草坪

 叮咛歌声葱郁彩色苹果拉手脚尖季节

 (6)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联系上下文思考。

 葱郁:森林里的雪松长得很好,很茂盛。

 叮咛:本文指紫葡萄叮嘱、交待。

 3、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1)学生再读课文。

 (2)请学生概括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3)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我用画笔描绘了一个彩色的梦。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10个要求书写的生字,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2、同学们互相提醒。

 3、老师指导容易出错的生字。

 (1)彩字的左上面的部分的写法。

 (2)蓝字的上中下部分。

 (3)森字三个不同的木字的写法。

 (4)“般”字与“船”字的区别。

 (5)“灵”字的“彐”部分没有出头。

 4、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童谣,读熟悉,读流利。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彩色的梦》教案篇三

 一、教学设计:

 《彩色的梦》是一篇童谣,写的是小朋友用五彩的画笔,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是那么的奇妙。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第一阶段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顺偏旁,欣赏汉字的形体美;并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体验语言的美。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的思路,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比较容易调动。本篇课文安排了精美的图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用彩色铅笔编织的梦也容易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2、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3、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4、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重点:

 1、认识“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2、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

 感受梦的色彩情感,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六、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绘画

 七、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让大家画了一幅画,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画作呢?学生介绍画作。

 师:同学们画的真棒,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作品由一支支神奇的彩笔画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由彩笔编织的童话世界。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的第42页,然后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8彩色的梦(学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生1:彩色的梦是什么?

 预设生2:为什么说梦是彩色的?

 预设生3:……

 师:好的,咱们把同学们的问题记录下来,待会去文中找找答案(简单板书在黑板上)

 (二)指导书写“彩”

 师:同学们,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

 生:彩、色、的、梦,并让学生说出原因或出处。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彩“,并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积累的字词可真不少,“彩”这个字也是咱们今天需要会写的一个字,请看(课件出示畅言教学界面)

 师:标准的姿势是认真书写的前提,请大家调整:头正、肩平、臂开、腰直、足开与肩宽,心要静)学生边说边调整。

 观察“彩”字的结构、偏旁、间架结构;学生书空,并讲解关键笔画;师范写并相机指导难点;学生临摹、练写,教师巡视指导;适当进行评价。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过渡:课前,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预习,首先告诉老师,本课共有几个小节呢?

 生:4个小节

 1、检查课文朗读

 师:现在我要检查一下大家对课文的朗读情况(学生分小节开火车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检查生字认知情况

 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那么本课还有一些字词想和大家见面,你看:(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聊天草坪葱郁烟囱一般精灵叮咛铅笔盒

 学生自由拼读(1遍)、指名读(2生)、去拼音读、领读(2生)、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看看,你对这其中的哪些词语有所了解呢?(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词语,练说一句话并趁机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学生会说出“聊天、草坪、烟囱、精灵、铅笔盒”,剩下的“一般、葱郁、叮咛”师生共同探讨。(、查字典等方法)

 请同桌互相再读这些词语。(2组)

 师:现在生字从词语里面跳了出来,同学们还能认出他们吗?

 一齐拼读、指名认读(2生)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彩色的梦中充满各种颜色,下面让我们带着认知的生字、词语再读课文,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初读课文要求)

 1、教学第一小节

 (1)师: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小节。

 (抽学生读,教师及时评价)

 (2)师:我的彩色的梦都有什么呢?他们到底是什么呢?

 预设生1: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预设生2:他们是彩笔。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彩笔的呢?

 (3)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他们是“彩笔”呢?

 学生自由回答(铅笔盒、白纸等)

 (4)师:这一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师:是啊,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多种美丽的彩笔写得像孩子一样,在天真、快乐地玩耍。在白纸上跳蹦,它们可能怎么跳蹦呢?

 预设1:它们可能在跳舞

 2、教学第二小节

 (1)这个同学说得多好啊,它们可能在跳舞,踮起脚尖,舞动着轻盈的步子,你看:

 (课件出示第二小节)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指1名学生读第2小节。问:读得真认真,这段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呢?

 交流:大片的草坪、大朵的野花、大片的天空

 (3)师:刚才让同学们画出了表示颜色的词语,分别是?生:绿了、红了、蓝了。

 师:大片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梦里的景色多美啊!请同学们带着对美的赞赏读读这几句话(2生);那这一句该怎么读呢?

 指名完整的读读第2小节。(可配乐)

 (4)师:读的真不错,假如你是编织梦想的设计师,你会为梦中添些什么呢?仿照课文写一写。(播放轻音乐)

 学生想想后回答,师给予鼓励。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提示:果园里的果子熟了(课件出示葡萄、樱桃、橘子的)

 (创设意图:意在通过仿写等说话练习,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3、教学第3小节

 (1)师:彩色的梦真美,梦中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读课文第3小节

 (2)师:说得真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想一想:梦中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呢?

 (3)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

 (4)师:说得真好,善于发现的同学会看到,这一小节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都有哪些修辞吗,分别在哪里?

 学生汇报交流路。(拟人、比喻)

 (5)师:很好,把修辞方法都找了出来,森林里还会有哪些小伙伴,他们会在做什么呢?张开想象的翅膀,为彩色的梦编织一些新的画面。

 (6)我们再齐读本小节好吗?注意最后一句“又大——又红”,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4、教学第4小节

 (1)师:彩色的梦,葱郁的森林,梦中多姿多彩。小设计师是用什么编织的彩色的梦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4小节,找找答案吧。

 学生读第4小节。

 (2)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对,“我的彩色铅笔”。

 (3)师:我的彩色梦境中还有……(师引导读)

 (4)师:在这一段中出现了“叮咛”一词,前面我们查阅了意思为再三嘱咐,那在这里,紫色葡萄可能会叮咛小作者什么呢?

 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交流。

 汇报交流成果。

 (5)最后,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五)教师小结

 师:用彩色铅笔编织出来的彩色的梦,充满孩子们的天真与想象,下课请同学们借助自己所画的作品,编织一个属于自己的彩色之梦。

 8彩色的梦

 介绍我的“彩色的梦”

 具体介绍“我”的梦境有哪些

 仿写“我的梦境”还有哪些

 色彩基础知识在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学生用色彩表达事物、生活及情感的奠基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色彩基础知识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A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B掌握运用色彩的调色 方法

 C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色彩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把难点定为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

 根据色彩课的特点,本节课由导入、授课、巡回辅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一、导入:利用自然界美丽的色彩、实用性的美术色彩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绚丽多彩的领域中

 1、讲授新课

 (1) 色彩的形成 色彩的物理性

 (2) 色彩的三要素

 (3) 色彩的调配

 (4) 色的基本规律

 (5) 课堂作业

 二、作业要求

 1 熟记基本的概念

 2 临摹水粉静物一张 8K

 三、教师作巡回辅导

 由于学生理解及掌握色彩知识层次的不同和素质参差不齐,在巡回辅导时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再进行 其它 的色彩练习;根据学生在色彩实际运用当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时辅导

 四、课堂小结

  总结 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的评述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知识目标:

 A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B掌握运用色彩的调色方法

 C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色彩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把难点定为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凤凰古城》把学生带到“色彩”这个话题上来

 二、讲述新课: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形成

 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中的某些色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

 2、色彩的物理性

 3、色彩三要素(重点):

 色彩的 明度 纯度 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辩别色彩的差异,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纯度(饱和度)―――所谓纯度就是色彩鲜浊、饱和和纯净的程度。同一种颜色,当加入其它的颜色调和后,其纯度就会较原来的颜色低。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来说可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

 色相又分为:原色 间色 复色

 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关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

 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近;

 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系列。

 4、色彩的调配 (根据色彩颜色调和的次数不同可分为一、二、三次色)

 原色:是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颜,是任何色彩无法调制出来的。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而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也叫一次色

 间色:两种颜色相混合产生的色彩,如橙,绿,紫,称为间色也称二次色

 复色:三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合,称为复色,也叫三次色

 互补色: 在色相的色环上任何相隔180度的两种相对的色彩称为互补色常见的候互补色为,黄与紫,红与绿,蓝与橙

 5、色彩调色的基本规律

 欣赏 分析一些基本的概念(光源色 固有色 环境色 条件色)

 1、光源色, 指光源的光色,(早黄,晚红,中午白)

 2、固有色; 物体在光照下所呈现的色彩

 3、条件色; 所描绘的物体在特定的光源与特定环境下所呈现的色彩面貌叫条件色

 4、环境色; 在光照下,所描绘的物体的暗部受周围环境的反射光的影响,在色彩上影响

 根据范画讲解色彩调色的基本规律

 1、物体亮面的色彩;物体亮面的色彩主要与光源色与物体固有色之间的混合既光源色加物体的固有色

 2、物体暗面的色彩; 物体暗面的色彩冷暖主要是与环境色与固有色之间的混合室内暗部的色彩呈暖色,亮部的色彩因受室外光源的影响偏冷色而室外的暗部色彩呈冷色的倾向亮部与暗部的色彩是呈相反的倾向的

 3、中间调子的色彩(或半调子的色彩); 中间调子的色彩一般以固有色为主,将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三部分的色彩比较均匀的混合,这是半调子的色彩组成

 4、高光部分的色彩;以光源色为主,或有少许的固有色以物体的质感而定

 5、明暗交界线的色彩;明暗交界线的色彩是固有色与环境色相混,明度上更暗,

 6、反光部分的色彩;受周围环境色的影响较强,一般是以固有色加环境色

 7、投影部分的色彩;投影部分的色彩是以固有色加环境色,室外部分的投影部分的色彩外加天光的色彩基本上是以固有色加环境色

 8、明暗部分的色彩是呈互补倾向的色彩,

 三、课堂小结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本课是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幼儿 教育 专业《美术》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了解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三者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微课示范,实践操作让学生归纳色彩调和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形成自主探索的 学习态度 ,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分类。

 教学难点:颜色调和的规律。

 教法与学法

 教法:阅读指导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学习、自主学子、实践操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心准备,先学后教

 课前,将颜色之谜的flash小游戏分享到班级群,让学生结合初中物理知识了解色彩产生的原因。复习光的三原色,并做好课前准备。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ppt放映四季的美景,带领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世界。

 提出问题:

 1、四季的代表色是什么

 2、色彩是怎样产生的(根据自学情况思考并讨论)

 三、手脑结合,探究新知

 1、学习色彩产生的原因

 教师讲解: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世界里。凡是视觉功能正常的人,既能看到色彩,也能感受到光。如果没有光我们就看不到蓝天白云,也看不到鲜花绿草。瑞士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先生写到:“色彩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般。”(课件出示光,色光物体,眼睛三者关系示意图,利用的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色彩产生的原因。)

 得出结论:

 色彩是光的特性的延伸,色彩是在色光物体,视觉器官三者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下面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色彩来源于光,没有光就没有色。

 2、探究色彩的分类

 色彩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色,另一类就是混合色,混合色又包含间色和复色。那么,他们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课件出示,根据分析讲解。

 (1)原色:色彩学中把颜料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称为原色。(原色可以调出千千万万种颜色,但是却无法用其他的颜色来调出三原色。)

 (2)间色:由两种原色混合调配而成,即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那么橙、紫、绿就是间色。(强调‘间’的发音读jiàn)。PPT先用flash动画演示三原色混合,再观看微课演示颜色调和的过程,学生观察变化,并亲自动手实践,自己亲自尝试用三种原色调和出三个间色,然后相互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尝试后提出问题:

 每个人调和出来的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么为什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两种原色在相互调和时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调和后形成的颜色就不同,比如:红+黄=橙,如果红色多**少,那么调出来的颜色就偏红,如果**多红色少,那么调出来的颜色就偏黄。同理可证,在两个原色相互调和时,如果哪一种颜色的比例大,那么调出来的颜色就偏向哪个颜色。(3)复色:三种原色相互调和,原色与间色调和,或者是间色与间色调和形成的颜色叫复色。

 请同学们看图思考:中的几号色是复色复色就是黑色么

 结论探究:

 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用颜料进行复色调和,然后相互对比,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课堂练习:

 看图把7种颜色与相应的类别名称放在一起。从而达到正确的区分原色,间色,复色的目的。

 师生小结:

 大家把原色间色相互调和后发现,颜色虽然不是纯黑的,但是,确实和黑色相近的黑灰色,而且颜色有一定的倾向性,于调和间色相同,哪一种颜色的比例大,调出来的复色就倾向于哪个颜色。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2、教师归纳。

 五、布置作业

 1、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成问卷调查。

 2、玩中学。把游戏《色彩大师》分享到班级群里,利用课余时间下载到手机,通过游戏提高色彩的辨识度。

 3、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一下色彩的要素以及色彩的对比。并搜集相关资料,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课后 反思 :

 本节课通过课前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课堂上借助于优美的音乐,绚丽的,有趣的实验和视频不断调动学习热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引导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799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