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默声以固定节奏版拍手,学生也跟着一起拍手。
一首儿童歌曲由歌词和旋律结合而成。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被称为旋律的骨骼。疏与密的节奏对比,给旋律带来了动力和生机,所以音乐课中节奏的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学生都专注地跟随教师的动作时,教师可以夸张地变化其他的动作,如:踏脚、弯腰手碰脚、甩手等,可以变换各种不同的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与学生讨论刚才做了哪些动作,运动到了身体的哪些部位(如:手指、手臂、腿)。
会唱、唱好歌曲。
唱会歌曲,能正确的把歌曲的曲调,节奏,歌词掌握。唱好歌曲,就是要正确的理解,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风格。从听唱法向视唱法过度,采用整体听唱和分句听唱。欣赏范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能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段先教歌词,第二段再要求学生唱歌谱,而且是带感情的唱歌谱,这样相互交替进行教学,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歌曲,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
律动是音乐范畴内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是伴随音乐进行的身体艺术表现活动。
律动的过程:
1、参与性——在音乐中体验乐趣。奥尔夫与传统音乐教育不同,很明显的一点是参与性。奥尔夫音乐教育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通过说、唱、动、奏⋯⋯来体验音乐。
2、即兴性——在音乐中发挥潜能。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 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做不做才是关键问题。 奥尔夫明确提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儿童在成长事件过程中的结果, 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获得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
3、综合性——在音乐中创造激情。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是源于生命开端的, 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4、律动的延伸 — 培养素质。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对美好的事物有良好的感情,对生活无限热爱。应当说,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素质的金钥匙。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到来给所有音乐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思考,那就是:幼儿在音乐的世界里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富有创造性的一种艺术呈现。
一、性质不同1、声势:声势是通过肢体部位发出声音。2、律动:律动是通过感受音乐的变化,身体随之摆动。二、用途不同1、声势:通过声势使学生表达出自身的情感。2、律动:通过律动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其具有更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