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 邓恩十四行诗的代表作是哪一首?诗评说一说

约翰 邓恩十四行诗的代表作是哪一首?诗评说一说,第1张

  邓肯是17世纪英国玄学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充满了富有哲理的奇思妙喻,而敏捷活泼的思维活动又与强烈的激情——爱的激情、宗教的激情融为一体,从而制造出一种新颖的和谐。读邓肯的诗,如同参加一项智力游戏,惟有开动脑筋,方能追赶上诗人飞驰的想像,品味出他精妙的思辨。�

  《临别慰语:莫悲伤》(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是邓肯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作于1611年,是写给妻子的。这首诗同邓肯的其他爱情诗一样,不写花容月貌和婉转柔情,而是说理辩论多于抒情,奇思怪想俯拾皆是:�

  “If they be two, they are two so�

  As stiff twin compasses are two;�

  Thy soul, the fixed foot, makes no show�

  To move, but doth, if th’other do�

  And though it in the center sit�

  Yet when the other far doth roam,�

  It leans and hearkens after it�

  And grows erect, as that comes home�

  Such wilt thou be to me, who must�

  Like th’other foot, obliquely run;�

  Thy firmness makes my circle just�

  And makes me end where I begun”�

  就算我们是分开的两个人,也要像一副圆规的两端;�

  你的灵魂是我的定脚,分离注定与我们无缘。�

  另一只腿一移动,他也一定就跟着转。�

  虽然他是我们的中心,可是当另一个远离�他乡,��

  他就侧倾了身躯,梦魂绕牵,只有离别的人儿归来,他才能够当下心安。�

  你就是我的另一半,侧倾了身躯随着我转,你的坚定不移使我一生美满,�

  使我能将此生画一个满圆。�

  这里边包含着一个奇特,也是最有名的连续的暗喻(extended metaphor):诗人把他和妻子的关系比喻为圆规的双脚,用两脚圆规的运动比喻恋人的分离与团聚,乍看是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可是细细想来却又不由不让人拍案叫绝,因为该比喻所含的冷静理智已被弥漫全诗的坦率真诚的气氛所同化。�

  西方诗人常常把恋人比做玫瑰、夜莺以求形似与神似,然而这样的意象仅仅引起读者视觉和感觉上的反应,因为玫瑰是红色的、芬芳的、美丽的,不用花费任何心智,看一眼就能知道恋人与玫瑰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在年轻美丽的外表上。这个意象引起的想象空间有限,因此情感反应也有限,读者不会为一个简单的意象所缠绕、深思,更不会在沉静中反复回味。与这类诗人不同的是,邓肯将自己的想像插上飞翔的翅膀,从整个宇宙、科学新发现中寻找与自己感情经历相符,并能打动读者心灵的新颖别致的意象来创造出一种意境隽永、耐人寻味的诗句。�

  在这首诗中,邓肯将恋爱着的人比做圆规中的两条腿,这种全新大胆的比喻跨越了陈腐过时的意象,给读者以鲜明的、出其不意的刺激,造成一种建立在惊讶之上的艺术效果——圆规划圆必须两脚配合行动,诗人在这里暗示两心的相依构成圆满的爱情生活。由于圆规的双腿是互相牵动的,划圆时圆心脚表面上看似不动,实际上却随着圆周脚的转动而转动,而圆规转动的意象又体现了恋人间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正是由于圆心脚的坚贞,另一只脚才能画出一个完美的圆,fixed(固定的)一词正表达出了爱人的坚贞品质。当诗人不得不离开他的恋人时,他确信恋人的灵魂是紧紧伴随着他的灵魂的,而只有当他回到家中,灵魂才能放下牵挂,重新归于宁静安详。最后他的结论是:只有爱人的忠贞才能使他们的爱情完美无缺,使他的一生划一个�满圆。��

  其实,邓肯在他的诗中多次用到圆形,比如在《告别辞:哭泣》一诗中,他将情人分别时的泪滴分别比作印有肖像的钱币、绘有大千世界的地球仪、引起大海狂波的月亮。但在此诗中,圆形既象征完整,又象征零,让人感到此诗中的邓肯充满疑虑,怕对方不忠贞,又自作多情——这就是邓肯的诗思辨多于抒情的精妙之处。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的意思是我多么欣喜,能生在这个有你的时代。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岑彭是东汉初的名将,战功彪炳。遇刺身亡后,两个儿子都被封候。长子的儿子岑杞也是屡屡建功,死后他的儿子岑熙继任,娶汉安帝的妹妹涅阳长公主为妻,精明能干,迁为魏郡太守,政绩卓著,为人所爱戴。

意思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有十二种。一指思想,心思。二指意义,道理。其三指意图,用意。其四指意志。其五指神情。其六指情趣,趣味。其七指心情,情绪。其八指情意,心意。其九指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其十指意见,想法。其十一指迹象,苗头。其十二指象征性的表示。

意: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思:想,考虑,动脑筋: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想法,念头;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姓。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创作的诗歌,出自于《丧钟为谁而鸣》。

该诗没有华丽优美的辞藻,从头到尾给人感触最深的,是从开篇一直延续到结尾的比喻。这听来是伤感的比喻。因为自己的命运和他人的紧紧栓在一起,所有人的命运是不可分割或者息息相关的小陆地,别人的伤痛也是自己的,别人的死亡之声也是变相的,自己的末日。

中文翻译:

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

作者简介:

约翰·邓恩(John Donne,1572年1月22日—1631年3月31日), 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教士,被T·S艾略特特别推崇,于其中布罗茨基和这位久远年代的异国诗人,曾在欧洲大陆游历,也曾是宫廷中潇洒倜傥、前途无量的绅士。

1598年,约翰·邓恩被任命为伊丽莎白宫廷中最重要的一位爵士的私人秘书。他的仕途似乎一片光明。邓恩也能够逢迎那些达官贵人。但是1601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他与一位17岁少女秘密结婚,由此毁了自己的大好仕途。

邓恩与他其后的模仿者通常被称为“玄学派诗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读者对他的作品重新进发出巨大兴趣,仿佛发现了一块埋藏在地下的宝玉,并且立即对现代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时的诗人对邓恩所代表的那种诗风如饥似渴,想极力摆脱19世纪末浪漫主义诗歌的陈腐的语言。所有这些,都使邓恩在英国诗人中的地位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邓恩被公认为文学大师。艾略特对他情有独钟。二者的诗风有颇多的相似之处。

玄学派诗歌(Metaphysical school of poetry)作为一种文学倾向流行于十七世纪,但这个称呼最早是英国诗人德莱顿在一六九三年才提出来的。当时是含有贬义的,他认为以多恩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好弄玄学……爱情诗本应言情,他却用哲学的微妙的思辩,把女性们的头脑弄糊涂了”1。十七世纪的约翰逊(Samuel Johnson)进一步作出评论,认为十七世纪“涌现出一批可以称之为玄学派诗人的作家”2,从而使这一术语广为流传。二十世纪的大师艾略特等人(他写过《玄学派诗人》著名论文)更是对该派诗歌大加赞赏。艾略特认为英国诗歌从多恩之后便日趋衰落,认为多恩诗歌智力和激情交融一体,是一种复合型的智性。3

为了更好地赏析《别离辞:节哀》,我们得对英国玄学派诗歌主要的代表约翰·多恩(John Donne)的创作以及该诗的背景有所了解。出生于富商家庭的多恩早年受到天主教徒的教育,并入牛津大学学习。他一生经历曲折复杂。青年时代个性狂放,生活放荡,又野心勃勃,做了宫廷一位大臣的秘书之后,又在一六�一年与大臣夫人的侄女私逃结婚,而被关进监狱。获释后,生活潦倒。但他仍不肯放弃仕途生涯,但最后不得不在教会中寻求出路,根据对他赏识的国王詹姆斯一世的意旨,在一六一五年改信国教,做了牧师,最后受命任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教长,直至逝世。投身宗教以后,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过着放荡的生活,出入于剧场妓院,追求享受,寻求冒险,而到后期,则哀叹“过去浪费掉的叹息和眼泪”,把思想感情和炽热的爱转换到“神圣”的宗教事业上来。所以他早期的主要创作成就是爱情诗和讽刺诗,晚期的主要成就是宗教诗歌和布道文。正如他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我青年时代的情妇是诗歌,老年时代的妻室是神学。”

《别离辞:节哀》便属于多恩早期的诗作。这首诗是一六一一年他随罗伯特·特鲁里爵士出使巴黎时,在临行前赠给他所爱女子的,据沃尔顿(Izaak Walton)所写的传记,此诗是赠给他的妻子安妮·多恩的(当时她正怀着第十个孩子,结果仍产一死胎)。

如同他早期的一些爱情主题的诗歌一样,玄学的技巧在《别离辞:节哀》一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该诗不仅是多恩早期著名的作品,也是英国玄学派诗歌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该诗中,多恩主要抒写了爱的发现和爱的拥有。该诗所着重强调的(或该诗的主题),是赞颂男女恋人之间的净化了的感情,认为他们之间的分离并不重要,甚至并不可能。

这派诗歌最大的特色是“巧智”(wit),即能在异中见同、而且寓庄于谐的才智。诗歌中说理辩论多于抒情,明显无关的观念、思想、意象、典故等等常常糅合一体,构成“双重思维”。这种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又与强烈情感(爱的激情、宗教激情)融为一体,从而使感情哲理化,思想知觉化。

该诗分为九节,共三十六行。诗的第一节就采用了一个“玄学”的类比,给人造成一个强烈的知觉意象。这一节语气平和缓慢,整个场面完全是为了烘托第五行的融化(melt)一词。诗人告诉恋人,分离时不需要表现出夸张的悲哀,只需要静静的融化,他用死亡的比喻来说明,甚至连死亡也是极为微妙、难以觉察的,聚在旁边的观看的人也说不出最后一口气何时离去。乍一看,把真正的恋人的离别比作死别,确实显得悲痛,与诗人的本意不符,但这位玄学大师正是在这方面体现出自己的“怪才”,他使得“离别”这一意象几乎令人难以察觉,使得死亡成为一种回归宁静和圆满的精神意义上的“融化”。为了烘托这种“融化”,原诗中,诗人在这一节使用了“s”声音的重复以及“头韵”(alliteration),使人感觉到窃窃私语以及虚弱的呼吸,造成一种“融化”的音响效果。

第二诗节中,为了突出分离的博大独特和不同凡响,多恩表现出了对创造新词的热爱。在词语的使用方面,多恩喜欢用自然意象的词语表达新意,甚至热衷于用自然意象来创造新词。他将“眼泪”和“洪涛”组合在一起,构成新词“泪浪”(tear-flood),将“叹息”和“风暴”组合在一起,构成新词“叹风”(sigh-tempest),还有inter-assured等等,都使诗句显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在“人体”与“天体”的类比方面,寻找到了“契合”,为以下的“天体的运动”作了恰当的铺陈。而七八两行中的“俗人”(laity)一词与“亵渎”(profanation)一起连用,更是暗比他们的爱情似宗教一般神圣,不同于凡夫俗子。

该诗的第三节中以地面上的较小的然而有害的运动——“地动”(moving of the earth)和太空中更大的然而无害的运动——天体的“震动”(trepidation)进行对比。按照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天动学的观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体运行的轨道有九圈。而“trepidation”这类的天体的运动是指第九重天或第八重天的运行所发生的变化,这一运动被人们认为是无害的。诗人在此所强调的是,他们的分别不同于凡夫俗子,他把离别比作是庞大的天体的偏移,显得神秘、重大,但极为神圣,不为凡人所道。

四五两节诗仍以宏大的宇宙天体为喻体,来强调“圣洁的爱”与“世俗的爱”之间的区别。第四节中的“世俗的”(sublunary)一词表层意思是“月下的”。因为在九圈的天体中,离地球最近的一圈为月球轨道,是第一重天。这一节诗表明:月下的凡夫俗子的爱是由感官组成的,而多恩歌颂的则是精神上的圣洁的爱,这是凡人所不能理解的。第五节进一步强调他们所具有的爱有别于人间凡人的爱,不是由感官组成,他们圣洁的爱提炼到了精美的程度,没有感官(眼、唇、手)的成分。

自第六节起,可以看出这一派诗人为达到感情哲理化、思想知觉化的效果,在艺术上典型地采用了奇喻和悖论这两个艺术手段。

奇喻(conceit)这一手法是文艺复兴和玄学派诗歌惯用的一种技巧,在艾略特等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人的创作中,也广为应用。它以机智见长,含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性质,赋予普通的意象以神奇的含义。如在多恩的这首《告别辞:节哀》的结尾部分,普通的圆规的意象赋予了多重的含义。以普通圆规的两脚那互相牵连的和分久必合的关系,奇妙地比喻了诗人离别妻子时分的复杂的心理。而悖论(paradox)是指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却包含着真知灼见的陈述。

在第六节中,引出的奇喻是黄金的延伸。诗人把他们的爱情比作黄金,不同于其他金属,不会在分离的过程中破裂,只会延伸,同时,这种黄金般的爱情也是洁净缥缈的(airy),而不是世俗的(sublunary)。

最后三节又引出一个新的久负盛名的玄学派的奇喻:以圆规的两脚来比喻分离过程中的男女双方。这最后的三个诗节实际上分成了三个层次的寓意,第一次意思是说圆规的两脚是互相牵连的,来说明真实的分离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认为两脚分久必合,来说明分离只是暂时的;最后一层寓意是该诗中最为重要的“圆圈说”。在诗人看来,圆是完美的象征,在圆规画出圆圈的过程中,其起点就是终点。诗人认为,只要圆规的定脚坚定,另外一只脚才能画出完美的圆圈。这里,定脚象征着妇女的坚贞,而这种坚贞又赋予诗人力量来完成圆圈。这一玄学的比喻使得诗人对待妻子的充满着关切、担忧、劝诫等等复杂的心理体验和情绪都极为形象性地表现了出来。

同时,结尾部分的“圆规画圈”这一意象与开始部分的“天体运动”的意象,虽然就物体形态而言是大小两个极端,但不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揭示了情侣分离的实质,而且“完美的圆圈”与“天体的运动”首尾相贯,更是突出了玄学派诗歌的技巧,并且喻指了诗人对完美的精神境界以及美好的人生历程的企盼。

1王佐良等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42页。

2《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0页。

3TSEliot:The Metaphysical Poets,in Selected Essays(New York,1950),P241-250

附:别离辞:节哀

[英]多恩

正如德高人逝世很安然,

对灵魂轻轻的说一声走,

悲伤的朋友们聚在旁边,

有的说断气了,有的说没有。

让我们化了,一声也不作,

泪浪也不翻,叹风也不兴;

那是亵渎我们的欢乐——

要是对俗人讲我们的爱情。

地动会带来灾害和惊恐,

人们估计它干什么,要怎样,

可是那些天体的震动,

虽然大得多,什么也不伤。

世俗的男女彼此的相好,

(他们的灵魂是官能)就最忌

别离,因为那就会取消

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

我们被爱情提炼得纯净,

自己都不知道存什么念头

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

再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

两个灵魂打成了一片,

虽说我得走,却并不变成

破裂,而只是向外伸延,

像金子打到薄薄的一层。

就还算两个吧,两个却这样

和一副两脚规情况相同;

你的灵魂是定脚,并不像

移动,另一脚一移,它也动。

虽然它一直是坐在中心,

可是另一个去天涯海角,

它就侧了身,倾听八垠;

那一个一回家,它马上挺腰。

你对我就会这样子,我一生

像另外那一脚,得侧身打转;

你坚定,我的圆圈才会准,

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点。

(卞之琳译)

(选自王佐良主编《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别离辞·节哀》是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在离别前写给妻子的,可以说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多恩用圆规的两只脚比为夫妻关系。妻子是定脚,永远在中心,当丈夫离别(即一只脚去画圆)的时候,妻子(定脚)也随之旋转,比喻夫妻虽然分离,却彼此相连、互相支撑。只有妻子(定脚)坐在中心,坚定不动时,“我的圆圈才会准”,暗示爱人的忠贞不渝使他一生美满,使他能将此生画一个满圆。

邓恩的爱情诗<别离辞·节哀>是玄学诗的经典之作为让完满的爱情以感性的形式再现,诗人借用大量的圆意象作为隐喻如按传统修辞学的观点把隐喻两个项的相似点局限于对语言形式的分析,邓恩式隐喻显然"牵强附会,荒诞不经"理查兹博士(IARichards)的"互相作用"理论(Interaction Theory)指出,隐喻是思维的互相交流而非词语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对邓恩的奇喻有很强的解释力现试用这一理论分析诗中圆形意象的隐喻意义约翰·多恩(John Donne)出生在伦敦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商人家庭,曾在牛津和剑桥接受高等教育,但因为家庭是天主教徒而未能取得学位。后为跻身仕宦而在伦敦学习法律,并于90年代中叶参加远征军赴西班牙加的斯港和亚速尔群岛作战。归来后任掌玺大臣埃格顿的秘书,被派往议会工作。1601年他因与埃格顿夫人的侄女私奔结婚而去职并遭逮捕。出狱后生活潦倒,抛弃仕宦梦想而改信国教,于1615年成为牧师。从1621年至死,多恩任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任教职期间作大量布道演讲,后结集印行,成为英国散文精品。

多恩的诗歌创作大体分成三个时期。1601年结婚以前为第一个时期,他的爱情诗大多为此时所作。多恩生前没有诗集行世,其诗集是在他死后两年出版的,诗集中第一部分《歌与短歌》包括了他早年最精彩的爱情诗,共有50余首。第二个时期是自结婚至供职教会(1615年),在此期间写的诗大都属应酬或记事性质,成就不高,但其中《挽歌》(20首)、《讽刺诗》(7首),尚可一读。第三个时期是自供职教会至谢世,以宗教诗为主,代表作为《神圣十四行诗》(19首)。此时诗人虽早已皈依国教,但内心里新旧信仰、现世来世的矛盾始终存在,他的宗教诗由此也就包括怀疑、愤懑、轻蔑、嘲讽等不同情感,第10首《死神莫骄横》便是一例,该诗写得激昂有力,是多恩宗教诗中的佳构。

但最能体现多恩独特怪异风格还是他早年写的爱情诗歌。多恩的爱情诗主题大体有两类。其一是抒写爱的忠诚,如《早安》、《别离辞:节哀》等。其二为嘲弄女性对爱情的不忠不信,如《歌:去吧,跑去抓一颗流星》、《爱的炼金术等》。这是罗马诗人奥维德爱情诗的传统,也是17世纪诗人常写的主题。但多恩作为一个身处动荡年代、必须在旧学说旧信仰和新学说新信仰之间作出抉择的诗人,他对贞节问题的怀疑似乎又是他对于整个人生和社会的怀疑的一种表现。不过,作为玄学派大师,无论上述哪类主题,多恩都采用了一种崭新的方式来加以表达。他彻底抛弃了彼特拉克式抒情诗惯有的直接明白的陈述和一目了然的比喻,而另辟蹊径,走了一条以形象比喻传达思想,通过思想表达感情的新路。换句话说,他的爱情诗充满激情,但不是把感情直接说出,而是把感情哲理化;他的爱情诗中不乏思想,但也不是把感情直接说出,而是把思想知觉化、意象化。这种用与感情等量的理智来描写一种感情状态的方式,使诗歌在智力与激情、思想与知觉上达成了某种平衡,从而根本改变了爱情诗单纯抒情的常规。多恩还一反文艺复兴爱情十四行诗从自然景物中取喻的传统,而大量从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数学等当时的新知识中发掘意象,并根据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将表面明显无关的观念与事物“生拉硬扯”地扯到一块(如把夫妻比作双脚圆规、把恋爱的情人比作跳蚤),这种竟象或比喻虽有时显得晦涩和缺乏共通性,但却决无变成陈词滥调的危险。有时甚至能像闪电一般有力,给读者带来一瞥真理。有时乍看之下显得离奇,思索过后却使人震慑于其惊人的准确性和深度。

多恩的爱情诗除充满哲理论辩和新词怪喻之外,还大量运用似非而是的悖论,新奇巧妙的构思和机智幽默的调侃,这些手法在诗艺上统称为“巧智”(wit)。在英国诗歌史上,多恩并不是第一位使用巧智的诗人,然而,在他之前,除了莎士比亚的几首诗外,这种技巧还仅局限戏剧诗和讽刺诗创作。多恩却将其推而广之,大量地普遍地运用于爱情诗甚至宗教诗上,从而造成严肃与讽刺、激情与戏谑兼而有之综合效果。

在诗歌格律上,多恩也一反伊丽莎白诗歌谐和柔美的乐调,而往往显得急促突兀。本·琼森曾批评他“不协律”,其实他是故意为之的。他还把日常口语大量引入诗中,采用口头谈话方式,显得亲切和富于戏剧性。在诗体上他尝试过多种形式,但总的趋势是走向双韵体,这也为后人开了路。

后世对多恩的评价褒贬不一。他的诗集出版之初,曾引起诗坛轰动,许多诗人竞相模仿他的作品。但古典主义者则对他的诗颇有微词,德莱顿说他“喜欢卖弄玄学”,约翰逊说他用哲学论辩的方式写诗,把不伦不类的概念用蛮力硬扯在一起。后起的浪漫主义诗人崇尚的情感,对多恩的诗也不甚欣赏。直到20世纪,格里厄逊教授重新编订多恩诗集,并由艾略特大力推崇和宣传,多恩在英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才重新得到确定。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把多恩的诗当作反对维多利亚后期新浪漫主义甜腻诗风的武器,并从中得益良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874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