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克里斯多福·孟

《亲密关系》-克里斯多福·孟,第1张

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责任的重要性:责怪、批评与指责是人类防御机制的关键要素。

责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

然而,责怪、批评与指责的态度最终只会加强自我的受害者意识。受害者常感到无力、无助、无价值且无法自我满足。他们的防卫机制常常是自我否定,并将自己置于一个道德正确的位置。

绝对的爱是无条件的:通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谓的爱,事实上是由于伴侣的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或对于重要感与归属感的需求。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完全与任何情境和情势无关,无法从他人那儿获取,也非由他人的行为而触发,而是因为你就是你!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予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

彼此伤害怎么可能有意义呢?

应该这么说,只有了解到每段亲密关系的开始都是一段伟大的探索旅程时,我们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正是激发我们浪漫情怀的主因。

想要有重要性、有价值、有用、被赞赏、被接受等欲望,全都衍生自想当特别的人的需求。

因为如果没人觉得我们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将被迫面对被全世界遗忘的难受感觉。(我们还必须面对另一个残酷的事实:将不会有人满足我们的需求!)于是,我们带着所有的情感、幻想和无数没被满足的需求,展开寻觅之旅,希望找到一个为了我们可以抛弃全世界,而且永远把我们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情人。

我们儿时绝大多数的行为,都以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

但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我们往往会觉得更孤单、更不被重视。我们很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缺乏关怀、温暖和真情,从而感到绝望。这种感觉会使我们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怀疑。为了弥补外在世界的不足,我们会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让自己成为英雄——也就是我们的小小世界里最特别的人。

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改造过程,就这样开始了。

一旦找到有潜力满足我们需求的候选人,我们就着手将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的理想伴侣。只要一点点的帮助,他们就可以变成能让我们快乐的人。我们会想,这不只是为我们自己好,也是为他们好。这种修饰或彻底改造伴侣的企图,很快就会让我们走上通往地狱之路。

期望与要求可分为明说和暗示两种方式。暗示的方式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原因有二:

一、你希望伴侣满足你的需求,但又不想表现出软弱且需求不满的样子;

二、你幻想你的理想情人会读心术,能够知道你的每个想法。

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

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如果我感到失望、愤恨,一定是因为我对妻子有所期望,而在她做到之前,我无法快乐起来。

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互动中,最悲哀的是,在“小小的我”得到满足之前,我们不愿意去爱我们的伴侣。紧抱着需求不肯放手,又不让自己去爱,就这样,我们把自己推向亲密关系的地狱。

压力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你希望伴侣让你快乐,而让对方感到压力;

另一方面,你自己也承受着压力,因为你也必须做对方要做的“一切”。

当把梦想寄托在别人身上时,我们会因为梦想即将成真而感到兴奋。但当现实的因素出现时,我们原本飞上云霄的心情,就一下子跌至谷底。

期望=愤恨的前身。

换句话说,期望终究会转变成愤恨。

在你对亲密关系有不满意时,先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我希望从伴侣身上得到的是什么?”

答案应该很清楚——你所需要的,往往是情绪上的事物,但从表面上看来可能像是实质的需求,例如希望伴侣抚摸你、记得你的生日、约会时不要迟到或是陪你逛街等。

当我自问:“我真正想要她给我的是什么?”

我才发现,我希望她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重要到她应该愿意为了我而守时,甚至早到!(很巧,当我了解到我不需要她以守时来证明我的重要性的时候,她也开始不再迟到了。)

了解自己的期望及其背后的需求,是一种后天学来的技巧。

通常我们只会意识到自己希望伴侣做些什么或改变什么,却不会察觉自己深埋在潜意识里的需求。

人类的三大利器:想象力、意向和直觉。

想象力能让我们突破界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意向是向某个方向前进的意愿;

至于直觉,则必须比较小心地定义,因为这个词往往会让人联想到某种超能力。

在你找出自己真正的情绪需求之后,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愿不愿意放弃这项期望呢?”

换句话说,我愿不愿意不再把满足这项需求当作伴侣的职责?我愿不愿意寻求自己内在的力量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呢?我愿不愿意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成为我快乐的源泉,而不再把伴侣当成予取予求的对象?

当放弃一项需求时,我们便把心中原本被需求占据的空间释放出来;而宇宙中是不容许有空洞存在的,所以我们心中的空间将会被爱所填满。

幻灭这个词,往往给人负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愤怒、绝望甚至背叛等感觉。

事实上,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再被错觉所迷惑。

幻灭是灵魂给我的礼物,让我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在进入一段新的亲密关系时,我们会把过去的旧痛、旧伤也一并带去。

所有源自未愈伤口的信念都是自我局限的。

亲密关系能治愈我们的旧伤,使其不再影响我们的智慧、创造力、人格、金钱、人生方向、自我表达和热情。

但在过程中,我们必须先体验对我们造成影响的旧伤。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我们本来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然后我们会尝试控制他们的行为,确保他们不会再犯。

发怒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怒气能够麻痹我们心中的痛,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能够麻痹身体的感觉。

生气的第二个好处,是能让对方有罪恶感,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控制对方的行为。当有罪恶感时,人会很自然地因为可能被处罚而感到恐惧;我们都知道人在恐惧时是多么容易被操控。

从表面上看来,争执的两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对的立场。

但事实上,所有的争执都起源于双方共同的痛。

只要能察觉彼此有相同的问题,他们就能化争吵为理解。

不幸的是,用愤怒来保护自己,永远比面对痛苦要容易得多

在权力斗争中,愤怒有三种表达方式:攻击,情绪抽离,被动攻击。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你用何种方式表达愤怒,或别人用何种方式对你表达愤怒,根本就不重要。

如果你感到愤怒,怒气其实是在保护你不去感受痛苦。

如果我们能对自己诚实,并选择面对痛苦,我们就会了解这是治好旧痛的机会。

而如果我们选择攻击伴侣或抽离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也许不必去感受痛苦,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疗伤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法改正这些痛苦所造成的自我局限的信念。

最后,愤怒被广泛运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旧痛以争执的形式浮现时,愤怒提供给我们一个美妙的机会去感觉自己是“对的”。

如果无力掌控大局,又不想感觉能力不足或没安全感,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证明自己是对的。

你只要批评、责怪、批判或证明别人是错的,然后再理直气壮地火上浇油一下,很快,你就会全身充满肾上腺素,觉得自己像是刚完成变身从电话亭出来的超人。

经验告诉我,如果你不火上浇油的话,怒火通常只能持续几分钟。

所以,你必须不断挑出伴侣的错处,并且理直气壮地将自己的行为理性化,使你对伴侣的攻击显得十分正当。

爱意在所有情况下都存在,那么我们就有机会了解,痛苦其实是一种转机,能让我们成长并摆脱目前所受的限制。

如果不能了解这个事实,那么每次痛苦一浮现,我们就会陷入困惑、挣扎,努力地想争取控制权——战斗或逃跑。当旧痛浮现并伪装成两人意见上的不一致时,我们潜意识的行为模式和信念,可能会让我们对伴侣口出恶言,然后生气地离开现场。

相反,爱意则能让我们克制冲动,用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我们心中的不快,不致说出责怪或指责的话,而用理解、体谅的话来取代。这样我们便成长了。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别人怎么待你,取决于你采取的立场。

在权力斗争中,只要你采取了一个立场,你就会自然地让对方采取相反的立场,这也决定了对方会怎么响应你的行动。

我们来看看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

1.我想要什么?

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3.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表达绝对真实的事实的意思是,我所说出的话,不会让冲突更加恶化。

如果我只描述自己的情绪,却不把别人当成该负责的对象,那么我说出的话,就是不争的事实。

反过来,如果我对妻子说:“你晚回家让我很生气。”这句话就很可能让冲突恶化,所以它不是事实。

心里有什么感觉就说出来,尽量不做保留,也不抗拒。

除了说出情绪的由来之外,你还必须说出情绪的强度、组成和它所造成的效应,但要小心不要在过程中放纵了情绪。

我们从小就常听人说,人际关系就是“给予与获得”,但我的理论则是“给予与接受”。

我不想从伴侣身上“获得”什么东西——这样我会觉得自己像个贼一样,我情愿“接受”伴侣自愿给我的东西。

在亲密关系中,察觉报复的迹象并选择改变,是很重要的。

思考一下你和别人发展亲密关系的原因,你就会了解,你的目的并不是要伤害任何人。争吵是谁“开的头”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是任何人的错。会争吵是因为你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

检查一下亲密关系中,你有没有在哪些地方去刻意(不管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伤害伴侣。

痛苦虽不能避免,要不要受苦却可以选择。

你身体哪些部位与你的情绪相对应。

通常愤怒的感觉会在颈背、下巴和肩膀造成反应;

悲伤的感觉在胸腔和喉咙,或有时在眼睛后方造成反应;

恐惧的感觉反应,则往往在消化器官。

但这只是一般性原则,对情绪有反应的身体部位会因人而异。

只要解除自己的武装,我就能了解,伴侣对我的攻击其实是求救信号。只有不快乐的、受了伤的人才会攻击别人。

有时候亲密关系必须结束,因为它已变成一种虐待,或因为两人处在瓶颈状态已经太久了。

也可能因为两个人已经达成共识,是该向前迈进的时候了,只不过,是各走各的。我并不认为亲密关系应该持续一辈子。

在内省阶段,你将有机会去了解到你和伴侣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你会发现,你对待伴侣的方式事实上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

基本上,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是无止境地追逐需求,如果有必要就操纵他人,能拿什么就尽量拿,并在其他方法都失败时选择妥协;

第二条路是借由以下的方法来了解真正的自己:放弃期望,用沟通来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以及永远把自己与伴侣的快乐一并当作优先的选择。

在亲密关系中,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经验,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表示内省的过程已经开始了

卡尔·荣格常说,问题不能被解决,但人可以成长从而跳脱问题。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也有类似的观点——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从已知中解脱》是一本记录了克里希那穆提讲道内容的好书。

书中指出,我们已知的事物并不能让我们得到平静,或让我们了解自己是谁。只有在我们把误认为是“知识”的答案都抛开时,我们才能得到无限伸展的自由。

我提出的问题大都是以“什么”或“如何”为关键词,但也可以用“谁”“何时”或“何地”来构成问句。

有一个在使用上必须特别小心谨慎的词是“为什么”。这是受害者在抱怨或表达无力感时最爱用的词,而且一个“为什么”常会引来更多的“为什么”。我并不是说这个词少用为妙,如果用纯真的心来表达,这个字跟其他的疑问词是具有相同的效果的。

要突破左右为难的困境其实很简单。

首先,要选择真理。还有就是要愿意接受两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或是两个都不选。

两难的境地会让人既排拒现有的选择,同时又不肯放弃它们。这也就是让你陷入困境的原因。

如果我们想要的是感觉和浪漫,以及“月晕现象下的爱”所具有的其他特性,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考虑离开“受害者监牢”(因为它是浪漫的坟墓),重新开始寻找我们的“理想伴侣”。

但如果更想要的是来自灵魂的爱,那么我们就该重视伴侣、排除死气沉沉的状态。

只要简单地研究一下自己对“好”和“不好”这两个词的感觉,就可以知道你是不是在做牺牲。

而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如果你说“不”就会有罪恶感,说“好”又不觉得快乐的话,那你大概就是因为罪恶感在做牺牲。

真心诚意地付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你不会觉得心力交瘁,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感激而愤愤不平,当然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才付出。

总而言之,在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如果失去了父母的爱,那么你就会因为失去归属感而痛苦,并且觉得自己一定是不够好,才没有人爱。

于是你就会放弃一大部分的自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你认为父母会喜欢的样子,而发展出一种不真实的结合关系,这就叫作依附。

在你逃离这种束缚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破除依附情结,你只是暂时地逃开而已。

在和你所依赖的人(老板、权威人物、债主等)相处之后,你就会发现,你有时候会做出对自己并没有益处或是让你讨厌自己的事。但是你又不敢改变,因为怕被排斥。

要想确实公开自己的竞争心态而不退缩,我必须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的伴侣值不值得我冒着面对自己的羞耻心和罪恶感的险,去承认我确实和她有竞争?

第二,我自己——这里所指的是那个独特、有天分的我——值不值得我冒这个险?

第三,真理值不值得我这么做?如果我能对三个问题都回答“是”,那么我就会找到力量来结束竞争。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些什么,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想要以“允许”的态度来过日子,你必须先有能力辨别是什么力量在影响你的决定。

个人的感觉、欲望与冲动往往会干扰你,让你无法接触到自己的灵魂,所以,培养自由选择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我把这种能力叫作“无私的明辨”。

唯有做出充满爱的选择,才能在亲密关系中,真正地向前迈进一步。

爱总是静静地待在幕后,等着你选择它,把它放在首要的地位。

爱不会强迫你、操纵你或夺去你的自由意志。

它只会静静地等着你主动邀请它。

来自:当当网

一般情况下,男人更在乎女人的容貌。

男女交往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而男人看重女人的脸蛋还是身材也一直是引发争议的问题。因为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男人在看到一个女人时,首先会注意她的脸。如果她的脸蛋很漂亮,男人就会更加注意她。许多男人认为,一张漂亮的脸蛋是一个女人吸引人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实际上的确如此,在男人看来,脸蛋比身材更重要。

专门研究两性情感以及亲密关系的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写过一本名为《亲密关系》的干货书,书中的所有观点都是他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以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比任何人的说法都更值得一看。在这本《亲密关系》中提到,没有人不会在意对方的容颜,哪怕是圣人也是如此。

男人在乎女人的表现

1、联系最多,有特别专属昵称

手机里的通讯录、微信等通讯方式联系最多的人是你,甚至还会将你微信置顶,备注特别昵称。证明他日常的生活圈里跟他聊天最多,接触最多的那个人就是你。

2、他会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来陪伴你

最好的告白,不是甜言蜜语,也不是随便你花,而是深情久伴。女人找另一半时,是想找一个知冷知热,可以陪伴自己的人。希望心里的话,日常的琐事都可以有人诉说,受了委屈可以在爱人怀里靠一靠。如果男人经常总是说自己忙,没时间,没工夫应付等诸如类似的理由推脱你,那么女人就应该清楚,自己在男人心中的分量。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幸福的婚姻》,《幸福的方法》,《感受爱》《提升魅力值的女性》和《亲密关系》等!

我觉得你不需要找爱情心理学分析的书看,你可以看看博弈论。爱情就是一场攻防战,了解一些博弈论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你在感情方面受益良多。

推荐一本美国郎兹的《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和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如何在爱中修行》《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学着,好好爱》《爱的艺术》等一系列的书,推荐的比较多,你可以挑针对你的情况去阅读,愿你在爱中修行,收获满满的幸福,我是泡椒日记作者,心理学爱好者!希望共同进步!

请到书城去选购或者在网上下载此类书籍。

有,最简单在手机上一搜就出来了

空回流转推荐

《爱情笔记》 即是阿兰德波顿这类的有见解的,诗意的,并充满智慧的成名大作。这部作品一部分是小说,一部分是对有关爱的起源和恋爱的原理所进行的哲学探求。书中讲了一个爱情故事,并追溯恋爱的每一个阶段 – 从起初的多巴胺引起相思病到恋情终结的绝望 – 通过绝妙的结合理智分析和人类的深度 情感 体验向读者娓娓道来。在德波顿经典风格的网状的知识中,记叙者以易于阅读的笔触,夹杂着引用著名西方哲学家的名言,同样展示出了作者自己的理解与写作风格。 《为什么我们会恋爱:恋爱的本质和化学效应 》 中费希尔仔细分析 – 这是一次结合深入人脑的神经化学和讲述故事的旅程,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关 情感 的一切。费希尔列出了爱情的三个要素,每一个要素包含不同的与大脑系统的联系 – 欲望,由雄激素和雌激素控制,即性满足;吸引力,由高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低血清素影响,当一切都进展顺利,人会感觉幸福,反之感觉悲伤,人会注意力集中,陷入思考,强烈的渴望自由;依恋,这由催产素控制,和垂体后叶荷尔蒙结合与一个长期的伴侣相处产生的平静与安定感 – 由此引出了研究者的对基本问题的观察,例如兴趣与痴迷,喜悦与嫉妒,一夫一妻制与离婚。

 你可能会想起生物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的著作,从她引人入胜的讨论有关如何抗抑郁药对恋爱体验的影响。那只是一个无数的同样迷人的爱情方面,在书中费希尔仔细分析 – 为什么我们会恋爱: 恋爱的本质和化学效应 - 一次进入人脑的神经化学和讲述故事的结合的旅程。 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关 情感 的一切。费希尔列出了爱情的三个要素,每一个要素包含不同的与大脑系统的关系 – 欲望,由雄激素和雌激素控制,性满足,吸引力,由高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低血清素影响。幸福快感当一切都进展顺利,强烈的渴望自由;依恋,由催产素霸占,和垂体后叶荷尔蒙结合与一个长期的伴侣相处产生的平静与安定感 – 由此引出了研究者的对基本问题观察的兴趣与痴迷,喜悦与嫉妒,一夫一妻制与离婚。

 对很多人来说爱情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爱情,他们认为人生是有缺憾的。但什么是爱情呢 这个问题已被诗人,小说家,哲学家,理论家,和心理学家等等讨论过。这本书展示了当代心理学家试图研究爱情与亲密关系,从而揭示爱情的真谛。

 这本书同 《新爱情心理学》一起成为最佳读物,其后续2008版 – 是一部书名相同的著作。

《坠入爱河:我们为什么选择了我们所选择的爱人》中, 社会 心理学家和研究者阿雅拉•玛拉克•派恩斯通过运用熟练的 社会 和临床的方法处理许多人在选择伴侣和对恋爱的理解恋爱心理神秘之处的问题。这本书从三项案例研究中提出了主要的观点:一个以采访为基础的一百例恋爱关系的研究,一个是跨文化的,以数据为主的美国人与以色列人对比的恋爱研究,以及一个采访系列有关一百位情侣在恋情出现问题后的恋爱原因的检验。

《爱情的一般理论》 托马斯里维斯,瑞艾米妮,理查德莱农三人合著。是一部具有诗意的综合研究,此书借用一双真挚的 社会 的眼睛去观察这个最伟大 情感 的自然发展 历史 。

自从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的到来,人类开始在每一处每一时满足于这样的一个无法控制的 情感 的核心,从而做出了无法预测的或是令人疑惑的举动。科学无法对此做出解释。西方世界的第一个医生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四百五十年提出了 情感 出自于大脑。他的说法是正确的 – 但是在往后的两千五百年中,医学无法给出 情感 生活的更多细节解释。人心里所想的似乎只关乎于艺术 – 文学,歌曲,诗歌,绘画,雕塑,舞蹈。直至如今。

通过人文的棱镜阐释了大脑功能和神经元化学“硬科学”的发现,从而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更有深度的对于人们内心意愿的理解。

以上就是为您推荐的一些书籍,具体喜欢哪本可以自己甄别。

《亲密关系》、《爱的五种语言》,都是比较经典的两性心理学书籍,另外可以看看《为何爱会伤人》。

一般的生活就是少年怀特的啊,烦恼,阿尼卡罗尼的这个爱情小说。你发明的制作就是佛罗伊德的梦的解释等等,这些都可以指导你从一个啊。现在反正都是会读书的,那么如何让你爱上的人爱上你这本事也有很多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值得一一读。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爱情心理学》中提出的爱情理论,是目前公认的对性爱关系比较透彻的理论。他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心理学包罗万象,对于恋爱这种事情自然也包括在内。

爱情心理学,这就是这本书的名称。里面就有许多关于爱情心理的分析,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买来看看。

文 | 雪利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如此描述亲密关系:

也就是说,亲密关系里最重要的不是爱与被爱,而是你有没有通过这段关系活成最好的自己,活成那束能给自己供暖,也能照亮、温暖他人的光。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 你是不是个敢于对自己100%负责的人。

有人觉得自己的所有不幸都是父母造成的,也有人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附属品,试图掌控他们的人生——跟谁恋爱、选什么朋友,上哪所大学、去哪里做何种工作,统统要经他们点头过目,否则,你就是个坏孩子,你就该愧疚万分、下十八层地狱。

还有人,把恋爱和婚姻的当作幸福的终点,把伴侣当成是拯救自己脱离苦海的人。随着关系的深入,当他们发现伴侣经常无法满足自己的这一期待时,就想要离开,或是攻击、指责对方。

所有这些,就像是在说: 你为什么就不能替我的人生负责。

今天,我刚刚读完由保罗·梅森和兰迪·克莱格合著的家庭疗愈类书籍:《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这本书主要就是探讨、启迪人们如何识别,亲密关系中对方和“我”的责任,并建立规划和界限,摆脱来自家庭、婚姻关系中的伤害和负能量。

也许你还不知道,这世上有一群人,他们平时看起来和普通人无异,行为正常、有着丰富的 情感 体验,但相较于普通人,他们的 感受会更强烈、行为更极端,且难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这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他们患的是一种尚未被广泛认识的精神疾病,很多时候并不被自己和家人、身边的人认识到,更多时候,人们甚至可能只会用他”性格或脾气不好“来加以概括。

那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患了边缘性人格障碍呢?《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给出了这9种诊断标准:

1、 疯狂努力避免真实或想象中被抛弃的可能

他们无法独处,无法想象自己一个人的情景,他们时刻担心、害怕自己被孤立、被抛弃,一想到可能只剩下自己,就充满恐慌和焦虑。

表现在亲密关系中,他会因为一件特别小的,你甚至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会因此生气,或产生这么大反应的事,而疯狂指责、语言攻击你——也许你只是因为看一场球赛而忘了回复他消息。

2、拥有不稳定又紧张的人际关系: 他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呈现出好坏两极化,且在两极之间不断变换,觉得一个人好是,就认为对方特别好,感到他不好时,就是极端坏。

并且,由于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很好地照顾自己,他们总是寻找一个能够将自己照顾地很好的人。对他们来说,失恋简直好比失去了双眼和生命一样难以忍受,但恋爱时,他们又总会寻找各种痕迹,证明对方根本不爱自己。

3、认同障碍:长期不稳定的自我认知

4、至少在2方面存在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 如挥霍、暴饮暴食、滥用药物等。

比如,小红父母离婚后,她被判给了父亲,但父亲对她的关心越来越少,小红有次在家发烧395度,她知道自己正在高烧中,但母亲离开了家,父亲也对她不闻不问,她就眼睁睁地看着天花板,一动不动,想着,既然没人爱我,那我还活着做什么。

5、反复发生自残等严重性自我伤害行为。

6、强烈的阵发性不安。

7、长期感到空虚

8、不合时宜且强烈的愤怒,经常生气。

9、短暂的、受到压力就会出现偏执、妄想等症状。

以上这9项如果同时出现至少5项,就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边缘型人格障碍。

由于过于害怕被抛弃,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通常感到人生是不可控的,他们没有安全感,又格外敏感, 所以一旦身边人的行为触发他的敏感点,他就会勃然大怒,通过愤怒来掩盖内心的恐惧。

而这样就很容易吓到那些爱他们的人,把这些人推远,时候,他们又会后悔万分,甚至不惜低自尊地哀求对方,不要离开。可一段时间后,他们又会再次玩起发怒、控制的把戏。

做错了事时,他们通常也不会承认,反而会把自己身上的缺点和问题转移到你身上——但他们又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这些!

他们喜欢通过设置各种关卡,来考验你的爱,既渴望亲密,又害怕亲密。你离地远了,他们会怪你不够爱他们;离得近了,他们又担心真实的自己被你看穿,你会不再喜欢他们,所以他们会逃离……哎呀,如果你摊上了这么一个亲密关系对方,是不是太累了?

但这是一种病,而不是他们本身如此喔。

谈到“为什么那个你最爱的人,也总是伤你最深”,非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恐怕是最后话语权的。

作为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陪伴着和守护者,他们要时刻保护自己爱的人,还要保护自己不被对方奇怪的性情、突如其来的情绪伤害,这真是一件难事。

更糟糕的是,他们还要具备区分事实和假象的智慧,不被莫名愤怒的伴侣攻击倒或是影响。当然,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很多时候,在边缘性人格者的影响下,他们也会变得退缩、丧失自尊、陷入困惑和无助,他们会愧疚,会觉得自己才是这段关系所有问题的根源。甚至,他们会断绝和外界的联系,减少交际,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小……

而为了应对边缘性人格者随时可能会发起的恐惧、挑剔、指责,他们的精神长期出于高压之下,心情容易紧张,时间久了,身体也会容易出现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一些夫妻里,脾气坏、爱发火的那个人没事,最后他的伴侣却先其离去了。

但这样是不是说,关系问题的始作俑者就是边缘性人格者了呢?

不是的,事实上,任何时候,一段关系的好坏,都是要2个人共同负责的。

前面我们说过,有时候,边缘性人格患者会做出伤害其伴侣、家人的事,并非完全是其自愿——他们只是害怕和恐惧,才会出语伤人。

但如果你是他们的家人、伴侣,就该因为爱他,而备受其无理的指责了吗?当然不是,具体该如何做呢,这里有2个建议。

你也许很爱他,想要帮他作出积极的改变——但是停!你改变不了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改造梦想是人类最大虚妄。

哪怕你很清楚,他只要做了少许改变,他所要承受的痛苦就会减轻很多,但你也无法帮他改变——真正能掌控他们情绪和人生的,只有他们自己。

所以记住,你不是神仙,不是天使,你只能做好自己该做的,去影响对方,救赎对方不是你的义务和责任,也不在你能力范围之内。

个人界限可以帮助你建立一个有序的生活,也是你爱自己的表现 。不要以为这会伤害到你和他的关系,相反,刚开始或许有些难,但时间久了,对方就会明白你的界限在哪里,会更加尊重你。

《言辞伤害:如何不让批评侵蚀你的自尊》一书的作者海尔德曼,把一个良好的沟通,总结出了这4个步骤:

1、复述和反馈

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中都会犯这样的毛病,只顾自己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刚说了个开头,就自以为明白了对方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这不仅不利于沟通,还会让对方觉得不受尊重、没有被同理。

而如果我们能够在倾听时,保持专注,放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就能够听到别人话语里的真意。

这时,再把复述下自己的理解,尤其是针对关键信息,给予反馈,就会让他感到你确实有在用心听,确实很关心他的境况和难题。

2、将焦点集中在你要表达的问题上

有时,你在表达时,可能对方会产生误 解,言辞激烈,这时你只要平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即可,不要被他的情绪带走。

3、不要辩解和否定

辩解只会增加不信任,否定则会让彼此疏远。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事实上,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给对方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如果你不同意,可以先问下对方为什么会这么想,或有这种感受——但切忌一上来就否定对方。

4、保持中立

保持中立并不容易,但这也是培养好一段关系所必要的。看问题要客观,尽可能不带着先入为主的角度,或者主观情绪去判断,这会为你赢来更多的认同和信赖,也让交流更加顺畅。

“不管大事小事,知道得最清楚的永远是你的心。”——克里斯多福·孟

         很多时候,其实自己也是个并不知道该如何去爱的人,但也许很多同我一样的人,其实不愿盲目而行,渴望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看待爱,爱是一种能力,也是来自灵魂深处的神秘力量吧。这是一本读起来会让我觉得很“温和”的书,有着一种内在的文字的温柔力量,读完的第一反应,是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生活中许多事的理解。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之中发生危机或问题时,也许我们该尝试着回望内心,找出那个让自己真正“痛苦”的深层原因,有许多事情,其实根源于我们从幼时便积攒于内心的感受,我们回避、躲藏,可它们在日积月累下,终久映射在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许多处理方式上。也许,找到我们的心并坚守它,才是通往灵魂之路真正的方式吧。

越了解隐藏的陷阱,我们就越不会被无知所控制,自然也就没什么好恐惧的了。只要明白了情感的倾向,亲密关系就可能有结果,而让我们有一窥真爱的机会。

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正是激发我们浪漫情怀的主因。我们惯于寻找一个非常希望和我们在一起,一旦不能在一起便痛不欲生的人。

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

让人惊讶的是,不开心的原因,往往是沉睡多年的需求。

紧抱着需求不肯放手,又不让自己去爱,就这样,我们把自己推向亲密关系的地狱。

就好像耳塞能阻断声音一样,期望也会阻断内心的爱。

骑士找不到圣杯,因为它的所在,正是骑士们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心中。

两个人都对彼此做过度的情绪索求,会在脆弱的亲密关系互动上,施加极大的压力。

意向、想象力和直觉是我们人类最有用的三样利器。

能够想象的事就可能实现。

需求是在我们忘记自己的心早已拥有一切时,才会有的错误想法

在较早的几段亲密关系中,我最不能了解的是:伴侣只让我发觉到痛苦的存在。其实痛苦存在我心中已经很久了,只不过我不愿去感受。让我惊讶的是,我一直在否认痛苦的存在,却一点都没有察觉到自己在这么做

当两人觉得特别亲近,一切都特别美好,幽默感和温柔也比平时要多的时候,好像这些亲密时刻经历到的爱,让我们有力量去不自觉地唤醒过去的伤痛,好让它们现在得到当时无法得到的爱的关注。但是,想要疗伤的企图却往往导致激烈争执或变成亲密关系危机的导因。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创伤可能让我们觉得难以承受。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或许已拥有从不同的角度来面对它的能力。也许,现在痛苦已经不像从前那样难以承受了。用较成熟、理性的态度来处理权力斗争,不只能让你面对过去的伤痛,也能让你不再受其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也就是自我局限的信念。

过去的创伤并不会随时间逝去。每个自我局限的信念,都来自过去的创伤

你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限制性信念都不是真的,让你觉得自己很渺小或差劲的想法也对你没有任何帮助

过去的事虽然已被我们抛在身后,却如同魅影一般,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克里斯多福·孟

我们都经历过令人心碎的痛,而如果不处理它,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于是,我们在心里开辟出一个储藏室——也就是潜意识——并把所有压抑的痛苦都丢进去锁起来,然后忘记有过这回事。潜意识和储藏室很像,都是用来收纳我们不想要却又不知怎么处理的东西的;但不同的地方是,潜意识可以无限地扩张,容纳愈来愈多的不愉快,让我们不用去面对痛苦。

痛苦的经验往往会让我们产生对自己和世界的一些限制性信念。

过去的创伤如果没有愈合,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但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痛处理好,我们的信念也会随之改变。

亲密关系让我们有机会重新面对并治好旧伤,从而改变衍生自伤痛的错误想法

只要找出解决痛苦的方法,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是多么好的人,而让过去的创伤决定我们怎么看自己,又是一个多大的错误。

我发现亲密关系中最大的问题便是我们面对痛苦的态度。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困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的伤痛。

愤怒背后的主要意图也就是如此:让别人有罪恶感,让他们为你内心的痛苦负责。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你用何种方式表达愤怒,或别人用何种方式对你表达愤怒,根本就不重要。如果你感到愤怒,怒气其实是在保护你不去感受痛苦。

如果神要毁灭你,会先让你骄傲

“爱会找到出路。”——格言

当旧痛浮现并伪装成两人意见上的不一致时,我们潜意识的行为模式和信念,可能会让我们对伴侣口出恶言,然后生气地离开现场。相反,爱意则能让我们克制冲动,用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我们心中的不快,不致说出责怪或指责的话,而用理解、体谅的话来取代。这样我们便成长了。

现在的亲密关系是治疗旧有的情绪伤痛的最佳环境。有很多笑话都是以亲密关系的严酷考验为主题的。

状况是不是等于问题,要看你怎么去诠释它。你会有负面的看法,是因为过去的创痛影响了你。

“你能承受美好的事物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每时每刻的选择。

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一样,只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你就会自然找到方法。

逃避痛苦、不愿面对的倾向,只会延长我们所受的考验与苦难。

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我们的心中。在灵魂的演化过程中,经历幻灭之后,我们要经历的下一步就是我所谓的“内省”阶段。

有一件事是很确定的,如果无法承认这些丑恶的事物是你的一部分,你就没办法去爱它们,因为你无法爱跟你无关的事物。

当你想摆脱旧有的知识时,灵魂会引导你想出该问的问题。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最好的办法可能是:把两个选择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选择;或是在两个选择中选一个,但以尽量考虑每个人的利益为原则

依附情结往往是人们自我牺牲的动机。为了不被某个重要的人离弃,你会把自己塑造成某种固定的形象。这种互动关系,一开始出现在你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之中,而后会移转到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上。

只有下定决心要做自己,才能打破你为自己塑造的形象。

怀疑的心理会把你过去的创伤投射至你的未来。

怀疑的心理是小我用来维持你的自我局限观念的工具,它会让你无法了解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想尽快到达一个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经在那里了。”

生命的天性,就是要让你不断地去发现真正的自己,以及你心中存在着的感觉。所以,启示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

而所谓的学习,只不过是发现早已存在的事物罢了。

然后你就会看见阳光

只要你决心选择爱,就能渡过所有困境。

“一旦脱去了外壳,毛毛虫就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唐纳文·李区

在灵魂之路上走得愈久的人,就愈不会被绚丽的外表或教条所影响。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些什么,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想要以“允许”的态度来过日子,你必须先有能力辨别是什么力量在影响你的决定。个人的感觉、欲望与冲动往往会干扰你,让你无法接触到自己的灵魂, 所以,培养自由选择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我把这种能力叫作“无私的明辨 ”。

“不管大事小事,知道得最清楚的永远是你的心。”——克里斯多福·孟

当你突破了难关,进入灵魂关系之后,你就会开始了解到,灵魂的本质是无私的

想要在所有的私心、偏见及自我怀疑中做出最充满爱的选择,你就必须充分培养自己的明辨态度

爱总是静静地待在幕后,等着你选择它,把它放在首要的地位。 爱不会强迫你、操纵你或夺去你的自由意志。它只会静静地等着你主动邀请它。

你永远不需要去寻找、追逐或赢得爱,因为爱不会躲藏,不会跑走,也不会向你要求任何代价。 你只要在心里为它留一块空间 ,爱就会自然地注入你心中。

只有明辨才能让你超脱情绪、倦怠感、迷思及冲动,并察觉到你必须做什么样的选择,才能邀请爱来进驻你的心。

到最后,你与每一个人的相遇都会成为神圣的邂逅,因为你可以从别人身上发现真正的自己。

在走每一步的时候,都会尽我们的所能去感受及表达爱。每个人都是如此。

“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965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