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宝宝的性格特点
你知道两岁宝宝的性格特点吗?宝宝这个时候都比较关心自己的父母,有什么东西第一时间都会想着父母,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溺爱,不要觉得孩子小就宠爱有加,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两岁宝宝的性格特点,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岁宝宝的性格特点1
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下面简述这一时期儿童心理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任性。延迟模仿也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既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随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对你的反抗。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
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2、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3、能说出自己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4、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另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
总之,两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阶段,他既遗留着两岁以前的某些心
理特点的痕迹,又开始出现新的心理特点的萌芽,新旧交替在孩子身上就面临矛盾。如时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
宝宝在幼儿园哭闹,究其生理、心理缘由,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生理上的问题
和一般所认为的单纯的心情上的问题不同,生理上产生的病痛也会让宝宝呈现哭泣的行为,如感冒、发烧、肠胃不舒适时,宝宝会由于疼痛、难过而哭泣。
2、生活习气被打乱
2~3岁的宝宝很敏感,这个时分宝宝曾经树立了一套比较固定的生活习气和生活程序,而去幼儿园忽然打乱了他原来熟习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来的又天差地别,这让宝宝感到恐惧和不安,所以会哭闹。
3、不顺应生疏环境
从熟习的环境忽然到一个本人完整不熟习的中央,宝宝无法对四周的事物产生平安感,而且他不晓得如何和四周的人相处,不晓得本人该做些什么、怎样做,从而产生宏大的心理压力,并经过哭泣来发泄本人惧怕的心情。
4、产生波折感
宝宝在家是众星捧月般被呵护和照顾着的,但是到了幼儿园,不再是惟我独尊,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分享,一时之间没有适应会产生落差心理。
两岁宝宝的性格特点2方法/步骤
1、和宝宝视线交流
每次对宝宝说话的时候都要看着他的眼睛,这样会让宝宝知道你在和他说话,并逐渐知道与人交谈时视线交流的重要性。经常视线接触也会增加宝宝的自信,即使宝宝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当你看他的时候,他马上也看你,这是你们之间开始交往的第一步。
2、多对宝宝说话
不要认为宝宝太小听不懂而不对他说话。说点什么呢?比如,在喂奶、抚触按摩、换衣服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你在做什么。也可以说说其他家庭成员在做什么,比如爸爸在看书,看关于什么的书。还可以告诉宝宝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你向窗外可以看到什么,看到白云、小鸟、花朵
3、回应宝宝的话(发音)
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宝宝都无法清楚的用语言表达,从咿咿呀呀的发声到逐渐学会说话。宝宝开始发出声音就要重视哦,回应他和他交谈,像前边说的那样看着宝宝的眼睛。就像你能听懂他的意思一样去回应他,点头、摇手、做出各种表情。
4、回应宝宝的哭声
宝宝哭时是否立即回应,在这一问题上教育专家持有不同意见,但重要的是,要让宝宝知道你在他身边。如果宝宝是在睡觉时突然哭起来,先不行动,观察看看是否能自己重新入睡,如果宝宝还是不停的哭,可以轻拍宝宝并轻轻发出声音告诉他你在。
5、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情感纽带
“情感纽带”是指宝宝最喜欢的一个玩具或一个物品。当宝宝拿着它的时候,情绪会比较平静。比如有的宝宝的“情感纽带”就是自己盖的小被子,有的是某个小玩具。首先你要有意识的培养宝宝,让宝宝找到自己的“情感纽带”;而当你发现宝宝的“情感纽带”一旦确定后,你最好准备一模一样的两份(比如同样花色的两个小被子),这样可以在清理一件的时候,让宝宝拿另一件。“情感纽带”对安抚宝宝情绪,绝对是神器!
6、多多户外活动
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尽可能多带宝宝走出家门去看看。给宝宝介绍他看到的人、小动物、花花草草如果遇到了邻居,教宝宝如何打招呼,宝宝开始逐渐学习与他人交往。
7、带宝宝去认识小盆友
去附近的公园或者游戏场所,指出并告诉宝宝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也给宝宝介绍他能看到的东东,比如秋千、木马等。
8、尊重宝宝的感受
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表现出比较烦躁,不要试图再让宝宝去做什么,给他时间休息一下;如果宝宝想做什么并且看上去是可以完成的,给他尝试的机会。
9、帮宝宝打消“分离焦虑”
宝宝肯定会面对“分离焦虑”,尤其是当你不在他视线范围内的时候。告诉宝宝即使没有一直在他面前,你也是在附近的。比如,和宝宝玩简单的躲猫猫游戏,用一张纸或手挡住你自己的脸,或者干脆走到门后,并一直观察宝宝;在宝宝面前走出房间几步,并告诉他你会回来的,在外停留几秒后面带微笑走回去,说“妈妈回来了”。
10、教宝宝认识自我
和宝宝一起站在镜子前,告诉他这就是“宝宝”,指示不同的身体部位,并介绍每个部位的名称。
培养宝宝社会交往能力,有很多乐趣,能让你更了解宝宝,也能让宝宝学习更好地处理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对0-2岁的宝宝来说,尤其如此,千万不要错过了!
可能有一些人会觉得婴儿还那么小,有情绪是有可能的,但一般不会有什么情感,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宝宝再小,也是有他的情绪情感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特点,家长需要对此多加了解,那么,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有哪些?
一、情绪的发育:
一般婴儿的情绪十分平和稳定,偶尔号啕大哭,原因可能是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如想睡觉,肚子饿或身体不适,所以父母的周全照顾最要紧,令宝宝觉得安全,舒服。建立正常的作息规律,宝宝的情绪便不会有太大波动。
二、情感的发育:
1、3个月开始婴儿就可以有高兴或不高兴的表现,如宝宝听轻快、柔和的音乐时会用微笑、手脚轻轻晃动来表示愉快情绪。
2、4个月后常常愉快地微笑和大声笑。
3、5个月开始建立母婴相依感情,开始认生,能分清熟人和生人。看到母亲和熟悉的人会表示高兴,看到陌生人则会不安。
4、8个月时会用眼神紧紧盯住他要的东西来表示他的要求,当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时会哇哇大叫,用推开或扔掉东西来表示厌恶。
5、9个月通过训练会用摇手、点头来表示再见、行礼等。
6、10个月会用摇头表示不。
7、12个月时感情更加丰富,已初步建立害怕、生气、喜爱、妒忌等感情,已经能意识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婴儿的依恋情感分为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0-3个月):这个时期也叫做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也就是指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都一样喜欢,任何人与婴儿接触,比如逗他,与他说话,都能引起孩子愉快,开心。
第二阶段(3-6个月):叫差别的社会反应期。这时候,婴儿慢慢的对人有了不同的差别,这时孩子会偏爱母亲,在母亲面前表现更多的微笑、依偎,孩子还不害怕陌生人。
第三阶段(6个月-2岁):叫特殊情感联结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对母亲更加关注,婴儿跟母亲在一起表现的特别开心。
现在家长清楚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有哪些了,作为家长,有必要对孩子的情绪情感特点做出了解,这样才可以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更加的得心应手,不至于对孩子的正常情绪情感有所担心,另外,如果婴儿的情绪情感出现了异常,家长应及时找到原因并调节。
幼儿期儿童的心理发育是在新的生活条件和各种活动中向前发展。
3岁左右的儿童独立行走后便能自由行动,主动接近别人,和其他儿童一起玩,接触更多事物,对幼儿期儿童的独立性、社会性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均有积极作用。
此时儿童的双手动作发展得复杂多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手,洗脸等。双手协调,不论在动作的速度和稳定性上都有明显增进。
3岁左右的儿童已掌握300~700个词,和人交往时已能会用合乎日常语法的简单句,并出现问句形式。
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智力活动更精确,更有自觉性质,在感知、想像力、思维方面都得到发展。儿童透过游戏活动,开始出现高级情感萌芽,懂得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知道“洗了手才能吃东西”,“不可以打人,打人妈妈不喜欢”,这些行为准则,可使和小朋友们和睦相处,也是为品德发展做准备。
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人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才能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以及自我教育等。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种表现。人的意识形成是和参与社会生活及言语发展直接联系的。儿童能够自由活动,可广泛参加社会生活,同时又为掌握语言,为意识发展创造了条件。自我意识发展,使儿童作为独立活动的主体参加实践活动。自己提出活动目的,并积极地克服一些障碍去取得吸引他的东西,或做他想做的事,这种积极行动如取得成功,能激起他愉快的情感和自己行动的自信心,从而又促进了儿童独立性的发展。此阶段儿童,喜欢自己做事,自己行动,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吃”,“我偏不”,成人应尊重儿童独立性的愿望和信心,同时要给予帮助。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当他开始出现的“自尊心”受到戏弄、嘲笑、不公正待遇或在别的儿童面前受到责骂等时,可引起愤怒、哭吵或反抗行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复杂的内容,经历很长的过程,在儿童期只是开始发展。
一、 0-2岁宝宝心理发展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1 连续性:什么叫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如,小宝宝从出生到2岁这就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2 阶段性:
1) 心理学会认为0-2个月这个时期的宝宝处于心理比较敏感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有伤害,惊吓或者是过分的饥饿感,就会对小宝宝的心理造成终身不可逆的影响。
2) 第二个时期是2-6个月,这个时期的小宝宝对妈妈非常的依恋。如果这个时期妈妈没有陪伴在宝宝的身边,而是由其他人照顾的,那么会对小宝宝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是接下来我们会具体讲到的每个阶段会注意的一些问题,怎么评估?
二、 宝宝0-2岁心理发展,有年龄阶段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特征
1 年龄阶段稳定性
1) 什么叫年龄阶段稳定性?刚才讲的两个时期如果能按照正常的方式来对待宝宝,那么这两个阶段基本上是稳定的。0-2个月这个时期,如果妈妈按照正确的方式给宝宝喂奶,抚慰或者照顾,基本上这个阶段小宝宝会安全渡过,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2) 有一种情况就是自闭症的小孩,有可能在这个时期会出现一些惊吓,恐惧或者是过分的饥饿感,导致小宝宝没有勇气没有能力或者害怕成长。
2 年龄阶段可塑性
1) 心理学做过很多研究和分析,证明小宝宝在5岁之前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0-2岁对小宝宝造成一些心理上的缺陷或者伤害是可以慢慢修复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在这个时期是最快的,发展的原则和规律是由上而下,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
2) 举个由简单到复杂的例子,如果陪宝宝频率比较高的妈妈都会发现,宝宝刚刚开始喝水是用奶嘴,慢慢过渡到双耳杯子再慢慢过渡到没有耳朵的容器,生理发育到2岁的宝宝是可以拿着水杯自行喝水的,这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三、 0-2岁宝宝心理发展的需求
1 动作技能需求
小宝宝0-2岁会学习很多生活技能,上面讲的喝水就是一个生活技能。
2 0-2岁小宝宝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需求
比如在和爸爸妈妈的沟通中,这个时期的小宝宝可能没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宝宝会用眼神,动作,行为和家长或者周围的人进行沟通。
3 0-2岁小宝宝有认识社会,或者认识自己,或者认识自己能力的需求
比如这个时期的小宝宝会认识事物,认识概念,看到颜色比较鲜艳的物品,宝宝会特别留意,或者看到比较喜悦的画面,宝宝眼神会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这都是一个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需求,而且宝宝在2岁以内对社会认识的需求,是超过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
4 社会行为和情感的需求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人际交往的需求,0岁开始的时候,小宝宝只有妈妈一个人在互动,或者说其他照顾者。比如奶奶,外婆,阿姨,保姆或者是其他陪伴者,但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宝宝对外界的事物和外界的人就会有强烈交往需求,如果宝宝到了2岁还停留在家里,没有和外面的社会或者新的人,新的小朋友接触的话,那么,小朋友长大后在社交方面会有部分的影响。
5 0-2岁宝宝还有人格发展的需求
心理学会强调,0-3岁是儿童人格发展的最佳时期,那么人格发展包括哪些呢?①包括个人生活的需求或者生活教育的需求;②团体生活或者团体生活教育的需求;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2岁宝宝还停留在家里,只是和妈妈,奶奶,外婆互动而没有个其他小朋友互动的话,那么TA在人格发展的时期就会遇到冲突,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社交会造成一定的困惑,或者人格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缺陷。
6 良好情绪培养的需求
小宝宝从0-2岁很多家长会认为小宝宝是没有情绪的。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给一个宝宝不是很喜欢的食物,宝宝在6个月以内不知道拒绝,但是到8个月的时候就会丢掉,到1岁5个月的时候甚至会用手挡住,如果语言发展的比较好的话,宝宝会告诉你,不,或者不要,这就是种愤怒,拒绝的情绪。所以0-2岁的宝宝也有情绪培养的需求,或者说良好情绪发展的需求。
7 社会价值标准的建立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会让小朋友按照自己的行为习惯来说谢谢,对不起。不知道有没有家长观察过,小朋友在2岁以内非常不愿意说对不起,但是家长会强行要求小朋友,告诉小朋友这是一个礼貌的行为,如果这样强行要求小朋友的话,当然小朋友迫于压力会认可父母,但是在这个时期,小朋友对于社会价值标准的发展对于“对不起”的理解,可能不像我们承认理解的,我有内疚感,我认为我自己这件事是我愿意改变的。处于这个时期的小朋友,会认为妈妈是不喜欢我的,因为父母在说“对不起”的时候表情不是很开心的。所以,我们总结一个规律,0-2岁的宝宝在判断事物对错价值观的时候,取决于父母对这件事的表现方式,或者情绪体验,而非这件事的客观事实。
四、 0-2岁宝宝家庭中的发展,先提两个概念,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
1 物质贫困
1) 可能很多的爸爸妈妈会认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在深圳地区,物质贫困这个问题不严重。那我们来按心理学的标准阐述一下物质贫困。很多家长都会认同小朋友喜欢吃零食这个现状,家长为了小朋友的身体健康,会阻止小朋友吃过多的对身体无益的食物,久而久之,小朋友就会对她需要的物质产生强烈的需求,从而有匮乏感。当有强烈的物质匮乏感,就会导致TA认为很多东西都是得不到的,小朋友就会很无助很无奈,认为我想吃什么都吃不到。所以,这个是当今社会新型物质贫困和物质匮乏感。当然这种感觉是一种主观感觉。
2) 如果在座有70初的父母,都会知道那个时代物质还是比较匮乏的,这个是客观事实上的物质匮乏。今时今日,我们会发现,我们吃一个相对现在来讲非常差的食物的时候,却非常有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会让我们感觉很富足的,很愉悦的,那为什么到了当下,这么好的物质条件,小孩还会觉得物质匮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匮乏感,一些家长来辅导或者家长带着小朋友来辅导或者到儿童中心学习的,我会观察到,家长物质都不缺乏,但是家长对于物质方面都非常焦虑,好像今天过完了就不知道明天怎么过,这就是典型的精神上的物质匮乏。
2 精神贫困
在座的各位都是对心理需求有一定的认识的,我们就不多解释精神贫困了。那么一个小朋友如果精神匮乏的话,对TA的人生有毁灭性的打击,可能这个说法夸张了点。我不知道在座的家长有没有和小朋友互动过精神方面的需求,或者有没有从自身身上总结过一些经验?比如,同一个机会摆在面前,那么,内心自信感比较强的人,TA就会得到这个机会,内心自信感比较匮乏的人就会放掉这个机会,这就是精神贫困导致的后果。
3 0-2岁的小宝宝在家庭中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
比如说,一个刚出生的宝宝,TA是需要喝奶的,喝奶对TA来讲就是物质的需求。同时,TA也需要妈妈抱TA陪TA玩,让TA感觉愉悦,这是精神需求。所以,0-2岁的宝宝在家庭的发展中,首先是需要以抚育为主。抚育为主的第一个需求就是吃得饱,吃得健康,穿得暖,身体健康。
五、 接下来就是培育,那么如何培育呢?
1 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陪伴方式
1) 首先要讲到一个概念,就是印刻现象。小宝宝出生时,会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这个小宝宝出生之后第一个接触的对象,小宝宝就会自觉跟随TA,并且这种跟随反应形成了之后是不可逆的,也就是承认第一无视第二。
2) 那么,就会有人说这么认为,小宝宝出生后第一个接触的人是助产士,是医生。这里讲的意思是小宝宝带回家之后是谁照顾的比较多?有这么一个现象,深圳有很多月子中心,宝宝出生的时候有月子中心来陪伴TA,有月嫂照顾TA吃,照顾TA冲凉,还有情感陪伴,可能大家都觉得没多大问题,因为觉得宝宝还是喝自己的奶,但是随着宝宝的长大,会发现宝宝会带一些自己难以接受的行为,这就是宝宝已经跟随了长期照顾TA的月嫂了。
3) 在宝宝最初的大脑印象里面或者储存里面,TA储存的空间是有限的,小宝宝第一选择跟TA最亲近,跟TA接触最多的对象。所以,这里也建议一下,还没有宝宝的妈妈们,这个方面需要注意一下,当然也没有说是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家长们听了这个观点后是什么感觉啊?是不是感觉我为这个小孩付出了好多,但是小孩追随的对象却不是我。
4) 甚至还有一种最可怕的印象,很多妈妈会说,我生了宝宝是不喂奶的,那么宝宝一出生,从来没有和妈妈亲密接触的机会,即使现在学再多的亲子关系课程,你们觉得会补上这样的印刻现象吗?
5) 我们既然讲到了印刻现象,同时强调,良好的陪伴方式是可以缓解母亲和小孩两方面的焦虑的。因为在我辅导的很多对象里面,都给了我这么一个印象,就是TA们都认为小孩2岁左右是给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陪伴,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再接到身边来,到时候再来补充亲子教育,补充小孩的亲子关系,这里可以肯定的告诉爸爸妈妈们,这个问题是不可逆的。3岁之内对小朋友来讲,奠定整个人格的基础。如果2岁接到身边可能能慢慢补救一部分,但是也不可能像0-3岁亲子陪伴在身边的效果好。
6) 所以,如果已经发生了以上现象的家长,就要学会接受,谁对我的宝宝好过,宝宝有一些跟随TA们,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宝宝是开心的。那么,后面跟随我的这个时期,我再慢慢和宝宝交流,接触,补充一部分,后半部分我们也是享受了亲子的喜悦的。
2 婴儿成长的乐趣在于TA的努力之中,减少任何方式的替代和包办,让宝宝经常有尝试和练习的机会。
举个例子,比如说五个月之后的小宝宝,他可能慢慢要学习爬行,在爬行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事物,TA会特别感兴趣,有一类妈妈特别聪明和敏感,她只要看到宝宝的眼神瞟向这个物品,就会以很快的速度将这个物品递给宝宝,当然这也是一种默契,但是同时,就是这样的默契,可能就扼杀了宝宝这个尝试和努力的机会,也扼杀了宝宝在这个过程中的成就感,喜悦感和自豪感。
六、 情绪情感的发展
1 2岁的宝宝已显示成人所具有的大部分复杂情绪,宝宝的情绪反应主要取决于需要满足的身体健康情况。这个时期宝宝会对周围的人,比如妈妈,奶奶,外婆,保姆或者长期陪伴者的痛苦表示同情,慢慢发展成对儿童的同情,如为了使别的儿童快乐,而放弃自己的一部分快乐。
2 例如,这个时期的宝宝特别乐于分享食物和物品,其实TA内心是否乐意把自己的物品分享给别人呢?不是的,是因为TA还有别的需求,就是刚开始讲的TA开始有同理心了,所以这个时期是培养同理心的最佳时期,更是社会交往的关键时期,所以两岁的宝宝需要新的环境,与同龄的小朋友互动,为良好的社会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正确的教育下,宝宝也能具有最初的责任感,如果教育不正确,宝宝会产生一些否定的,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如过分嫉妒,见生人怕羞,怕黑,过分胆小,爱发脾气,个性倾向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刺激物影响。
3 所以,总结一句话,家庭可以成就一位宝宝,家庭也可以毁掉一位宝宝。
1~2岁幼儿心理特点
1~2岁幼儿心理特点,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词汇了,但毕竟说的不多,所以很多时候可能无法能表达自己心中想的事情,那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想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2岁幼儿心理特点吧。
1~2岁幼儿心理特点1宝宝到了1岁左右,可以自如爬行,可以站立片刻,发育快一些的还可以独立几步。手眼活动从不协调到协调,如可以自如地自喂饼干,五指从不分工到有较为灵活的分工,如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对捏糖块。
双手从各自为政到能够互相配合,如可以一同摆弄玩具。精细动作获得发展,如可以独自抱着奶瓶喝奶,打开瓶盖,把圈圈套在棍子上等。
1岁多的宝宝可以听懂自己的名字可以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汇,会叫爸爸妈妈,能同成人一样可以分辨声源,有了明显的回忆能力,可以想起很久前记住的事情,将之运用于当前的工作中。
可以模仿大人的动作。
这时能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自发地手舞足蹈,并努力配合鲜明活泼的音乐节奏做动作,会初步分辨颜色,喜爱色彩鲜艳的玩具,爱看漂亮的人脸,爱看图画书和大而鲜艳的图杂。
能听懂妈妈的话,可以听懂常用物品的名称,开始学说话,可以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如用汪汪代表小狗。他们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怪模样的物体,害怕未曾经历过的情况。
这时有明显的依恋情结,喜欢跟妈妈的脚,妈妈去哪里,他就跟着去哪能里,喜欢与成年人交往,知道大人是高兴还是生气,会设法引起大人的注意,如主动讨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气。
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为中心的简单交往,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往,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可以把自己和物品区分开,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了最初的独立性,会拒绝大人的帮助,愿意自己动手,而且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情。
一岁半到2岁宝宝,不管看到或听到什么,总是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宝宝的语言能力急速成长,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事物的名称上。
宝宝一旦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有名称后,就开始胡乱提出问题想要记起新的名字。
而大人对此询问法通常不加理会。不过2岁前后的问题阶段所问内容都相当单纯,只是令大人感到罗唆罢了。宝宝就是由这种方法来记人名及事物的,这也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进入2岁的宝宝,面临着许多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他也开始自己思考问题,会不断地提问,但当你在教宝宝时,你会发现那些非常简单的事物,他怎么就那么难懂,总是会搞错。
所以你要耐心,不要以你二、三十年生活去跟他不到2年的经历相比,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世界对他来说很复杂,需要你的引导和解释。
宝宝到了2岁左右时,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正在尝试独立自主,父母若不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其实一个可爱且有依赖性的宝宝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
多少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在2岁宝宝的成长中,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所以当宝宝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
这时他们的思想也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宝宝什么都不懂。
他们喜欢凡事都有规律性,看电视的时间若加以分配,让他在固定的时间看喜欢的节目他会很高兴。
这时对时间的知觉是较大含糊性和局限性,他们从成人那儿模仿学到了一些有关时间的词语,但却不能把它用在正确的地方。说明了宝宝对时间概念的认识还末清晰。
他们的注意力从1岁起就开始不断地发展,一般来说,1岁半时能集中注意力5-8分钟,2岁10-20分钟,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个事物,自己也能独立地玩较长的时间。
这时应让宝宝更多地参与日常生活,在这些活动中,即能促进一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让你的感受到宝宝给家庭带来的无尽快乐,而且还能在活动中教宝宝数数、认识事物,教宝宝说话,培养他独立的能力,爱清洁、整齐的生活习惯。
1~2岁幼儿心理特点21、不断地发问
一岁半到2岁的孩子,经常会说的话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当孩子这样发问的时候,就表示孩子的语言能力急速成长来到了,孩子这时候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事物的名称上,一旦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有名称后,他便会每天不厌其烦地东问西问。
不过2岁前后的“问题阶段”所问内容都相当单纯,可能让妈妈们感到非常罗嗦,因此有的妈妈对此询问感到非常厌烦,通常不加理会。
但是,孩子就是由这种方法来记人名及事物的,这说明宝宝已经开始自己思考问题,并且在充满热情地学习,你的冷淡会打击孩子学习事物的热情。
这个时候,做妈妈的要多说话,不厌其烦地告诉宝宝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别以为那么简单的东西没有必要说,不要以你的生活经验去和宝宝不到2岁的经历相比,所以你要有耐心,去积极地解释和引导宝宝,保护好他学习的热情。
2、凡事喜欢有规律
他们喜欢凡事都有规律性:妈妈的杯子就是妈妈用的,偶尔爸爸用一下,他就非常不高兴;自己的鞋子一贯放在哪个位置,就必须放在哪里,放在别的地方是不行的;
如果他已经开始自己学习叠衣服,如果你帮他叠好了,他可能会哭闹着把叠好的衣服散开,重新自己叠。
对于这些“固执”的举动,有的妈妈很生气,觉得孩子是简直是无理取闹。
实际上,这种表现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特征。这种规律感,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之一,是孩子对于事物做出准确分辨与判断的基础,也是孩子建立道德意识的奠基石。
孩子的规律感来源于对环境的控制欲望,这种控制欲望的根源在于对未知未卜的恐惧。生活有序,孩子才感到安全。一旦这个秩序有所变动,孩子感到未卜,就会产生焦虑和恐惧。
只有一遍遍重复原有规律,不断巩固安全感,直到把握了这个规律的恒定,内化了守恒概念,知道在一定范围内的发挥不会影响后果,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他才能进一步发展。
3、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开始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的话是:“我自己来”,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另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
4、进入人生“第一反抗期”
2~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
这时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认为孩子“成心找碴儿”、“惯坏了”、批评、斥责甚至镇压孩子的情绪反应。
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其实一个可爱且有依赖性的孩子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
多少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随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也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对你的反抗。
1~3岁是孩子心理发育的飞速发展时期,孩子的人格在这一阶段基本形成,但是这阶段冲突也会有很多,因此,妈妈们一定要多注意这个时间段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为孩子健康的人格打好基础。
1~2岁幼儿心理特点3有强烈的好奇心,不自觉地搞破坏。
《可怕的两岁》中说,学步儿童是好奇心极强的生物,但凡是看到的东西,他们就想弄清楚它们是什么、是怎么运作的等等。
孩子会做出很多让大人意想不到的“坏”事情,让大人崩溃不已。这种情况下,父母要最大限度地肯定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当他想做什么的时候,只要没有危险,应尽可能地支持。
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
大动作能力增强,动不动横冲直撞。
孩子在2岁时,大动作能力越来越强,仍然处于发展高峰期,主要发展跑这样快速的动作和跳这样高难度的动作。孩子想掌握这些动作就是不断自发地练习,在练习中如果不注意保护就容易发生危险。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墨菲定律,只要我们想到一个件物品或者一个动作,有可能发生危险,就一定防微杜渐。
什么都想自己做的时期。
“我想自己做”的诉求会越来越强。此时的宝宝会为了看到妈妈开心的笑脸而努力,所以当宝宝能帮上妈妈的忙时,要大大地表扬宝宝一下,这样有助于培养宝宝“我想做”的精神哦。
真正开启“我不要我不要”模式。
宝宝有了自己的主张,“我不要”之类的反抗也会随之增多。妈妈可能会对宝宝的顽固和执着束手无策。但是,这是宝宝自我意识萌发的重要时期,不要以大人的决断也强制宝宝服从。
2岁孩子各项能力发展迅速,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孩子的安全。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家居环境,家长责无旁贷。 同时不能让孩子远离我们的视线,时刻注意孩子的一行一动,保护孩子的安全,也为孩子身心更好发展提供助力。
2-3岁幼儿年龄特点 身体发展: 1. 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各部分技能有待发展。 2-3岁幼儿身体的各方面较柔嫩,骨骼继续骨化,具有弹性大、易弯曲的特点,表现出耐性差,puma golf,易疲劳,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2. 动作发展迅速,手眼动作协调,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2岁以后幼儿的生长速度加快,运动器官逐渐成熟,运动技能不断发展,各种动作逐渐协调。认知发展: 1. 言语活动积极发展,具备初步听说能力该阶段是孩子积极的言语发展阶段,3岁的孩子能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保证其具备基本生活所需的口语理解与表达的基本言语交流功能。 2. 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 2-3岁的孩子心智机能已基本形成,但不是“缩小的成人”,具有自身的特点,孤心,他们的思维在行动中进行,而不会想好了再行动。社会性发展: 1. 自我意识初步萌芽并发展,出现人生“第一反抗期”,paul smith men。 2-3岁孩子个性稳定的气质特征已明显定型,性格倾向初步显露。能意识并区分身体各部分,能把自己与外界、他人区别开来,开始掌握运用“我”,独立意识增强,凡是坚持自己做。 2. 情绪与情感体验促进社会性行为的初步发展 2-3岁孩子感情的社会联结的建立,
不要过于纠结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的
两岁孩子的年龄阶段特征
两岁孩子的年龄阶段特征,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我们关注的,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表现,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道路,为大家分享两岁孩子的年龄阶段特征。
两岁孩子的年龄阶段特征11、很难与人相处:一些年轻的父母们,因为想急着去上班,孩子不到三岁才两岁多,就把孩子送去了幼儿园或者托儿所。但这一时期的孩子,还并不会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这些孩子通常在幼儿园或托儿所的表现是,抢其他孩子的玩具、食物,动手打人、咬人等等。这都是因为孩子的年龄和不适应幼儿园或者托儿所导致。
2、分离焦虑开始发展:你离开一会就哭着找你,整天总喜欢粘着你,这些都表明孩子的分离焦虑开始出现并发展。分离焦虑是2岁孩子发展阶段中很正常的表现,此时期的孩子依赖性特别强。
3、逆反心开始出现:2岁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了,凡事他都想去掺和一下,凡事都想自己做。如果父母拒绝他的要求,此时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会开始出现。
2岁宝宝的心理发展和特征?
一:执拗期两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第一执拗反抗期,很多家长发现本来很听话的孩子在这个阶段突然开始逆反了,甚至跟家长对着干,你越让他做很么他越不做什么,特别在两岁到三岁这种情况达到高峰,家长非常不理解,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了、不好管,甚至为了让孩子听从说教而采用极端的方法,轻则指责重则打骂。
二:自我意识萌发两岁左右的孩子形成自我意识非常关键的时间点。当孩子在一岁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出现,就是直立行走。这被称之为真正脱离母体。正是因为独立行走的出现,儿童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发现从此开始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自己的思想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他们开始对于“我”出现了认识的萌芽。
两岁孩子的年龄阶段特征21、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
2岁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记忆以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事物的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的。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活动便不能进行,他们往往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如在捏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什么,而常常在捏出某种形象之后才会说“苹果”,“大饼”等。
2、尝试模仿,喜欢重复
2岁儿童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动,在幼儿园模仿小朋友,教师的行为。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
2岁儿童的注意以及记忆是不随意的,短暂的。喜欢重复是此年龄段儿童显著的特点。他们喜欢重复地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同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如反复地娃娃吃饭。在往返的重复中逐渐认识物体的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简单的关联,产生简单想象。
3、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
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额关键期,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话,词汇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亿元,基本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2岁后期会用“”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言语的发展促进自意识的萌芽。
4、对鲜明的色彩、节奏感兴趣
2岁的儿童处于新异性的探索阶段,此时的儿童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喜爱,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投入活动。
针对2-3岁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教育,下面几条要点就很重要:
1、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发展他们良知,即包括做了错事感到愧疚,以及克制再次犯错的能力最关键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积极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那么接下来就可能为日后的“熊孩子”埋下伏笔。
2、父母要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个阶段孩子有强烈地学习、模仿的动机,无论成人做什么,说什么,他们都会有样学样地模仿。
因此,如果一个父亲暴躁,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暴躁;如果一个母亲懒惰,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懒惰。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让自己的行为至少在孩子面前是积极的,用自己的良好言行给孩子以示范。如果父母本身言行就存在问题,那么就不要怪孩子有样学样。
3、慎用惩罚,特别是不要体罚。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理解父母通过惩罚试图让他明白和学会的规则,幼儿要到5岁以后才会逐渐形成规则意识。相对地,如果父母采用体罚的方式,他们没有学会“道理”,反而更可能学会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幼儿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方式来对待他人。
4、避免与孩子情绪冲突,特别是不要再情绪上与孩子对立。一旦父母与孩子情绪上冲突,那么孩子就会发展出退缩,并逐渐发展为在父母面前和身后两套行为模式。
对幼儿发脾气,幼儿是不可能了解父母愤怒后面的用意,他只会注意并强烈地感受到愤怒的压力,这会对幼儿产生极为负面的心理影响,阻塞掉未来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很多父母苦恼孩子什么都不跟自己说,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追溯到这个年龄阶段父母与孩子的情绪冲突。
两岁孩子的年龄阶段特征3语言发展新阶段
2岁宝宝语言发展再上新台阶,词汇量又一次爆炸式增长,宝宝用语言表达需求的能力更强了,有能力与父母进行交互式对话了。与此同时,宝宝对语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使用新词和妈妈对话。父母的赞赏,可极大激发宝宝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
当宝宝说出一个新词时,父母表现出惊讶的神情,并适当赞许,这对宝宝潜能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个月龄的宝宝,说话的语序已经很少出错了,还会使用不少名词以外的词汇,如不能、受伤、知道、认识、喜欢、生气、高兴等。宝宝能说出不少完整的语句了,如“我喜欢爸爸”“小猫咪受伤了”“妈妈生气了”等。
独立性和自律能力
2岁的宝宝独立性不断增强,开始有了自律能力,并特别在意自己的感受。宝宝开始尝试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感受父母对他的情感。但由于宝宝的认知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当妈妈为了避免危险而制止宝宝做某件事时,宝宝感受到的可能是妈妈“不爱他了”。宝宝看到的是妈妈外在的表现,感受到的是妈妈“不友好的态度”。
所以,当妈妈要严肃而坚决地制止宝宝做某件事时,首先要告知宝宝“妈妈是爱你的”,这样就会让宝宝的情感发展保持在良性轨道上。
喜欢帮爸爸妈妈做事
现在不能只是爸爸妈妈帮宝宝做事了,父母要教会宝宝帮爸爸妈妈做事,教会宝宝自己做自己的事,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宝宝动手做事的能力,还能培养宝宝热爱劳动的品质。让宝宝参与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家务事,也是开发宝宝潜能的方法之一。
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手眼配合越来越好了,会很耐心地把带小眼儿的珠子一个一个穿成串珠。只要是宝宝想做的事情,几乎都要尝试着去做,尽管有时显得还比较笨拙,但宝宝不会气馁,坚持把事情做完宝宝开始凭借自己的想法,画一些有意义的图画,如月亮、太阳、苹果、香蕉;宝宝还会化解尴尬,宝宝画的'香蕉黑乎乎的,妈妈问香蕉长得这样啊?宝宝则诙谐地告诉妈妈,他画的是烂香蕉。
锻炼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宝宝从2岁向3岁迈进,这个阶段最重大的进步,就表现在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上。把宝宝玩具放到高一点的地方,当宝宝想要高处的玩具时,妈妈不要马上就把玩具拿下来给宝宝,而是用启发的口气问宝宝,能自己拿下来吗?不要等宝宝回答,你紧接着说,我相信宝宝一定能想办法拿到它。
这时,宝宝可能就会把小凳子搬过来,站在凳子上,通过让自己“长高”而拿到玩具。如果宝宝这么做了,父母一定要表扬宝宝,让宝宝尝到完成任务的喜悦,产生自豪感。这样愉快的经历,会激发宝宝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探索精神。
无暇顾及“小事”了
告别婴儿期,刚刚进入幼儿期的宝宝,尽管有了巨大的变化,但还能找到婴儿期的影子,宝宝还会不时地喜欢在妈妈怀里撒娇,用小手摸一摸妈妈的乳头,回味一下吃妈妈乳头的感觉。2岁的宝宝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了,宝宝有更多的事要做,有更多的愿望要实现,有更多的事情让他感到新奇,有更多让他感兴趣的事情,有了更强的探索和冒险精神。
强烈的自我意识
2岁的宝宝有了“自我意识”,最明显的特征是“那是我的”,想从宝宝手里拿到属于他的东西,可要费一番周折。如果不想把他手中的东西给你,不再是把小手高高举起或藏到身后,而是义正词严地阻止你要他的东西。果果“手松”,无论多好吃的食物,多喜欢的玩具,只要有人要,无论是大人宝宝,他都会慷慨地递过去。
这是为什么?难道果果没有“自我意识”?一个小妹妹要果果的气球,果果玩性正浓,哪里会舍得给妹妹,可妹妹哭着喊着要,果果默默地递给了妹妹。当果果把头转过来的时候,我看到果果眼里充满了泪水,果果不到3岁,正是“护东西”的年龄,他把自己心爱的东西给出去,是仁义使然。
需要讲明事情原委
宝宝会展示很多令父母惊奇的能力,好像什么都懂。有时宝宝也会“混”起来——违拗了他的想法,不答应他的要求等等。教养良好的宝宝,只要妈妈和他讲明事情的原委,他就会像个可爱的小天使,很快乐地接受妈妈的安排。1338
调皮的宝宝
宝宝动作之快,简直出乎妈妈意料。放在茶几上的杯子,还没等妈妈拿起来,站在妈妈身边的宝宝,会蹿到妈妈前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它撩到地上,看着摔在地上的玻璃碴,稍微一愣,很快就玩自己的去了,全然没有了以往的害怕。
听懂“不”的含义
2岁以前的宝宝,妈妈越不让他动的东西,他越要动,那是不理解妈妈的话,是由于妈妈的提醒,宝宝才走到东西跟前。2岁以后的宝宝,可就不这样了,开始领会妈妈的话,知道“不”的含义了。如果宝宝没有听从妈妈的话,这可不是没有听懂,而是就想这么做,以显示他的能力。即使不爱活动的宝宝,到了这个月龄,也不会老老实实呆着不动。
极强的模仿力
这时的宝宝,有极强的模仿力,也有极强的模仿欲望,妈妈要干什么,他就要干什么。2岁前的模仿大多是后滞的,或许几个小时后,或许几天后才开始模仿妈妈的动作。现在不是这样了,马上就要行动。
如果妈妈拿着墩布拖地,宝宝马上就要抢过来干,成了“小捣乱鬼”。可也有的宝宝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宝宝的模仿力不但很强了,还可以模仿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用锤子钉钉子,有时会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不但像爸爸一样用锤子钉钉子,还可能用锤子钉其他宝宝认为应该钉的东西。
合作精神
宝宝开始喜欢和小朋友玩耍,但还缺乏合作精神,还不懂得和小朋友分享快乐。这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认为宝宝不合群。父母没有必要煞费苦心教育宝宝,如何与小朋友分享游戏;没有必要劝导宝宝慷慨解囊,把他喜爱的玩具或食物送给小朋友。这会让宝宝有“劣势”的感觉,对哭着喊着要东西的小朋友也没有补益,倒是怂恿了那位小朋友抢占别人的东西。
如果宝宝从小朋友手里抢东西,没有必要用语言教育宝宝,宝宝还不理解妈妈的语言,妈妈只需说不可以拿小朋友的东西,然后把东西还给小朋友就可以了。有时,如果妈妈硬逼着宝宝把东西还给小朋友,常令妈妈懊恼和沮丧,因为宝宝就是不听从妈妈的话,甚至会因为妈妈的强迫而号啕大哭。宝宝就是这样任性,不能就此认为宝宝的品德有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