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第1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一堂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更要让这个过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说,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传送带、催化剂。 它虽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才是促使其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的学的动力。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情感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数学教学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情感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情感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因素,把情感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的运用教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师是可以找到情感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作业批改评语等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作为我们教师要注意,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关键词:真实、及时、对比、激励、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一点,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要在评价中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数学家的榜样力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通过减轻学生负担,以及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等等,这些对我们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只要有心,处处皆教育”。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再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数学知识、情感教育共同发展的目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一位名人说得好:“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说,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有富有激情、智慧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向往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时刻感受到一种知识的呼唤、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尊重以及情感的激发和心灵的关爱。

1、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

(1)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学生对教师有很好的感情,那么他们必然会转向教师所教的科目,形成积极的教育力量。教师应该从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困难;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教师和学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从不歧视、嘲笑、挖苦学生,相反,爱孩子是老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真诚,金石为开,一旦老师的真情被学生理解,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必然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教育背景下,形成社会需求是人类特有的需要,面对快速发展的科技,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很难接受和学习其他知识,这必然要求我们重视数学的学习,从而激发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2、情绪表现稳定

以不断巩固和固定学生形成的情感体验为主,使其持久稳定。发展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交织互补的过程,兴趣与快乐的互动互补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情感背景,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性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推理证书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和合理推理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辩证关系。教学中要提倡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在课堂上真正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3、根据“学情”分析了解学生所处位置

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所想的是“如何去教”,而非“教什么”。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认为他们要教的内容是明确而具体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认为以何种方式教学更能直指教学。实际上,人们对“教什么”的定义有许多争议。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能透过观察,对于这个部分的内容,同学们可谓是“陌生而熟悉”,熟悉是因为在生活中日期、年历等概念总是存在,了解他们对自己生日、国庆节、小月日等的看法,发现学生对这些在我们心目中应该习以为常的概念掌握模糊。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十分有必要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在中学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原因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对数学进行理解和体验。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要求教师对知识、技能与情感这三者进行有效融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及情感调控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审美需求进行充分利用,通过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使他们的审美能力与高尚情操得到培养,以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使他们的道德品格得到完善。

二、在中学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要坚持的原则

思想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指的是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及方法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指导。它要求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行培养,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品质影响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其次,教师要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再次,在教育过程中要具备科学的态度。

愉悦性原则。愉悦性原则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他们积极接受、积极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强烈的兴趣中学习。在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坚持愉悦性原则要注意通过调节促进学生由“外在乐”转化成“内在乐”,以达到利用积极的情感促进认知的目的。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指的是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优秀品质的综合表现,它对人的一切优秀品质与个性进行了集中涵盖。它要求在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要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让他们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最终使学生优秀的独创性得到培养。

三、在中学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

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中学是促使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适时地介绍一些相关背景知识,让他们对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价值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所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直接内部动力。在数学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将一些趣味教学内容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培养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进行强化。一直以来,数学都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科目,学生、家长及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且数学教材中的定义、概念和定理等知识一般都较为抽象,还要求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特点造成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挫折和困难,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甚至很多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情况,在数学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减轻,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有意强化,帮助他们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教育学生自信、自强和自律。

此外,在中学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时,还应注重使学生的品德结构得到优化。品德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非常容易忽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其思想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在心理上需要接受品德教育,但学生们对教条式的德育灌输方式普遍非常反感,造成德育教育的成果十分不理想。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若运用适当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通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感悟数学问题中的德育因素,就可以让学生在认知的同时使自身的品德结构得到优化,从而实现理想的德育教学效果。

“知”包括知识、技能、思想观念;“情”则包括多种类、多层次的情感现象。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数学教学中,情感随着认识过程从觉察某种现象并愿意作出注意→作出需求的反应→对行为的满意欣赏→形成个性、人生观;与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应用是紧密平行交叠着发展,共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时而需要用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时而把认知领域中的变化作为引起情感变化的手段。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地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规格标准之一。《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科的教学由于其学科的原因,本身就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难学难懂,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更苦。这种局面,对学生学习数学是相当不利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带有情绪性,如果伴随学生思考的是兴奋,激动和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产生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然而学生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支配影响理智,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对某一任课教师有好感,或情绪高涨时,学习劲头足时,掌握知识的质量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这就说明学生的情感活动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发挥自已的主导作用,积极地利用学科知识,挖掘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创造出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取得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人、以心育人。二、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或者虽然有时也讲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为吸引学生注意,保证上课不走神的一般条件,作为附加于教学活动之上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东西,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从现代教学观看,在教学过程中两种系统是协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密切配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三、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由于情感教育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是没有模式化的,应以渗透为主。所以,根据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数学教学的本身需要,我觉得情感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情感总与情景相伴随,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这一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一个班级中有好多孩子,每个孩子,相貌有美丑,智商有高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在教育过程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彼此之间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依赖性。教师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偏心”,教师应是一位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更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公平的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全体学生最重要的是差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差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激励。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一声,信任的一点头,爱抚的一摸、轻声的询问都是师爱情感的流露。教师学生双方处于积极情感状态时候,便会产生感情上的合流、课堂上将会出现一种协调、自然、宽松的气氛。对差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完全而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差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一个教师若能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愿和老师心心相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学生感到自已被老师尊重、欣赏、理解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教师,从而也使自已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3、采用灵活多样方法,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用创设情景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讲、练练或议论等方式上练习课或复习课等等。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用动态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知识,甚至可以用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制作教具,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4、挖掘数学中的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数学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意义深刻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简单性。简单性是美的特征,也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数学的简单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例如,众所周知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式多么简洁规整,应用又多么广泛普遍。在梯形的面积公式s=1/2(a+b)h(a为上底,b为下底,h为高)中,当a=0时变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a=b时,变成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方法在数学中处处可见。其思维方法引入深思。(2)和谐性。各种自然形态,特别是动植物的生态以及人类的许多造物形态都有蕴含丰富的数学关系,有丰富的对称美、和谐美。作为反映和研究客观规律的数学科学,集中反映了这种美的特征。数学美的和谐性是指数学内容与结构系统的协调完备和数学所表现出的均衡对称。(3)严谨性。严谨性是数学的独持之美。它表现在数学定义准确地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论存在且唯一,对错分明,不模棱两可;数学的逻辑推理严密,从它的公理开始到演绎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允许有一句假话,即使错一个符号也不行。此外,数学结构系统协调完备,数学图形美丽和谐,数学语言生动严密等等都表现了数学的严谨性,例如,极限过程,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人们无法经历它的全过程,而极限理论却使我们在推理想象中完成这个过程。对它所推出的结论的正确性人们确信无疑,达到尽善尽美,令人陶醉的境界。数学美的这种严谨性,要求数学工作者具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美德,这正是数学美的伦理价值所在。(4)奇异性。数学中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题方法都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令人惊讶的奇异美。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一样: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说,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使以后的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018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