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张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早梅张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表达出作者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张谓字正言,河内人,唐代。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张谓的《早梅》后面两句表达的意蕴是:抒发诗人初见桥边早梅的感受。“不知近水花先发”是承上两句对早梅的铺写之后的转折,用惊叹的口吻表达了对近水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疑是经冬雪未销”写出“不知”的缘由,用一“疑”字,更为传神,它将诗人那时的惊喜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似乎诗人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梅花,而怀疑是不是未融化的冬雪重压枝头。这就与首句的“白玉条”紧密呼应,喻比出梅花的洁白和凛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从而含蓄婉转地把诗意落到实处,使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加强了人们对早梅的倾慕之情。

早梅

朝代:唐代

作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作者简介

张谓(?--777年)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唐代。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诗文

《早梅·唐·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梅花发,疑是春来雪未消。

赏析

张渭是与李白同期的诗人,他为人正直,知人善任,其诗诗风清正,颇收后人推崇。这首早梅诗,他把梅花放在村边路傍,依桥临溪的背景中,首先就给人一种空旷寥廓的感觉,发起追远思幽之情。诗人接着问这株在严寒中满枝白玉般的梅树,是水催花发,还是枝头春雪未消?他的怀疑那么自然贴切,这根本不需要答案,就已让梅花从形式到精神都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古代诗人咏梅诗很多,有写梅的风姿,有颂梅的神韵,此首则描写一个“早”字。诗中的“不知”和“疑是”写出了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也许朦胧比清晰更美吧,谁说得清?反正读过这篇小诗,都不会忘记这幅《临水白梅图》。

韵译

弯弯的小路依着小桥

一树白梅象玉砌琼瑶

花朵映溪水迎风绽放

总以为皑皑春雪未消

说明

我国梅花栽植的历史最少已有三、四千年以上,《诗经》已有“标有梅”的记述。梅花早春先叶开花,花冠五瓣,有白、红、淡红等色,并有单瓣及重瓣之分,大约有三百三十多个品种,被推为十大名花之一。《花镜》:"梅一名楠,叶、实、花俱似呆差小,而花独优于杏。昔(宋)范石湖有梅谱,约十余种。梅本出于罗浮、瘐岭,喜暖故也。"

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花开时节,香雪如海,千姿百态,争丽斗妍。且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梅花独步早春、浴雪而开,点缀着残冬,使人间生出盎然春意,被誉为“东风第一枝“。由于梅花清香馥郁,灿烂芬芳;冰清玉洁,一身傲骨,为世人钟爱。

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好、抒客愁、怀乡情,托物言心,含着至美的意蕴和纯真。如诗人杜甫咏道:“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唐诗人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唐代其他诗人,对梅花也极为推崇。诗人齐己 说:“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香冷到骨。诗人蒋维翰更加推崇梅花:“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亦是联想丰富,感情独具。值得一提的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称梅花为“天下尤物”,把梅提高到一个特殊的地位。他还在苏州石湖辟范村住下,专门搜集梅花品种十二个,写成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我国古代诗人用他们的笔墨铸成了的梅花精神,早已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瑰宝。

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意象之美,已臻化境。月光如水,一树梅花沐浴在月光下,如一帘清远的梦。幽香弥漫,寒凝露重,许多梅花花瓣都璀璨着一片光华。原来梅芯中的露珠回映着明月的清辉,好像每一朵梅花都盛着一轮明月,拥有一片片清朗的月光。梅瓣中的晶莹水滴,水滴中皎洁明月,都闪烁着清澈迷离的光彩。在不经意的一瞥中,恍然生命里的种种感动、种种美丽,全变成了极乐世界里的无上光明。原来拈花一笑,就把大千世界装入了梅花;红尘万丈,弱水三千,俗世的尘嚣和欲念,寻觅和期待,徘徊与犹豫,便消融隐没在梅花里的月色。顿悟的心性,豁然开朗;精妙的感觉,直抵飞扬在唯美而虚渺的月色里;爱恨情仇,名利欲望,终化作岁月轮回中的一瓣梅花。当知性的灵光划透思想的夜空,沉寂的灵魂便融进了无欲的透明之中。

轶事

《望梅止渴》·曹操告诉刘备说:“这几天我看见青梅成熟,想起去年征讨张绣时,行军的路上,缺乏水源,将士们又累又渴、疲惫不堪。我当时扬起马鞭告诉大家,在前方的山坡有一片庞大的梅林,大家往前赶路吧。将士们想到梅子的酸味,口水都流出来了,於是振奋精神往前赶路,果然很快就找到水源了。看到青梅,想起这件往事,于是请你一起来赏玩喝酒。”

《鹤妻梅子》·林逋是北宋的诗人,隐居於西湖孤山,植梅作伴、养鹤为子,终身不仕,亦不婚娶,人称“梅妻鹤子”。后来人们以此比喻隐士的高风亮节。林和靖有一首诗来歌颂梅花:“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轻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今尊。”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咏梅的千古绝唱。

《香度黄昏》·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到宫里梅林赏梅,一时困倦,就在殿檐下小睡。正巧有朵梅花轻轻飘飘落在她的额上,留下五瓣淡淡红色的痕迹。寿阳公主醒后,宫女都觉得原本妩媚动人的她,又因梅花印痕更添几分靓丽。于是纷纷效仿,以梅花印在额头上,称为“梅花妆”。世人便传说公主是梅花的精灵变成的,因此寿阳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梅花枝影横斜的天地,有如仙境,宛如雪飞,宛如梅香。恍惚中,是不是寿阳公主又翩翩而至呢。

《赠梅寄情》·晋代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在长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种感天动地的纯真友谊一直传为佳话。“春”而且可以寄赠,亦自陆凯始。梅花也成了传递友情媒体了。 (三)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唐诗百卉之梅花)

 《早梅》

 唐代: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译文

 早梅在高高的枝头绽放,远远映照着广阔的碧蓝天空。

 夜晚北风吹来阵阵花香,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

 想折一枝寄赠万里之外,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

 眼看寒梅即将零落凋谢,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

 赏析

 在历代的诗词中,有不少咏梅之作。前半盛赞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开,芳香四溢,暗喻诗人坚贞不屈、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品格;后半写诗人怀念远方友人,要折梅相赠而不能的神伤之情。全诗简朴、疏淡,含韵慰藉,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早梅发高树”,起句直写梅花,笔姿飞扬,醒人耳目。一个“发”字极富于神韵,不仅写出梅花绽开的形象,而且予人一种“能开天地春”(清人沈钦圻咏梅诗句)的生机蓬勃的感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高树,既是实写,又是诗人心中意象的再现,自喻行高于时人,并与下旬“迥映楚天碧"紧相粘连,构成一幅情景融和的意境。避望楚天,辽阔无际,明净的碧空映照着早梅发出的光泽,使人感到梅花分外娴静高洁。这两句诗,言辞简洁,而情波荡漾,深寓着诗人对早梅的赞叹之意。诚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第一、二两句是描写梅花的外在之形,“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两句进一层刻画早梅内在的气质。尽管北风吹打,严霜相逼,而梅花仍然在寒风中散发着缕缕芬芳,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这两句诗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地写出早梅傲视风霜,力斡春回的风格。“飘”字寓有四散的意思,王冕《墨梅》诗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用的也是这个意思。诗人咏梅,目的是为了抒怀,是为了言志。诗中梅花的品格也是诗人心灵的一种物化。

 诗的下面四句,由咏物而转入抒怀,进而推出新意。当诗人看到早梅绽放的时侯,不禁怀念起远方的友人来,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往事如潮,涌上心头。他极想攀折一枝寒梅,赠与友人聊以表达慰勉的情意。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透过字里行间,人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那种伥惘、不平之情。这两句诗,原是化用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诗意。都是叙写对故人的思念,但是两诗的情趣迥然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正是因为他们写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并不相同,情趣也就各异了。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两句诗是紧承上两句发展出来的,含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诗人意识到,由于关山阻隔,时日过久,梅花势将枯萎凋零,于是喟叹“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不禁忧从中来。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

 这首《早梅》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形式的质朴,感情的其淳,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诗人以早梅迎风斗寒,昂首开放的英姿,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正直无私的胸怀,显示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志,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首诗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扩展阅读:柳宗元哲学思想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并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砷”。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042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