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大侦探极乐之宴凶手是谁 百变大侦探极乐之宴真相解析

百变大侦探极乐之宴凶手是谁 百变大侦探极乐之宴真相解析,第1张

百变大侦探极乐之宴凶手是谁 百变大侦探极乐之宴真相解析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百变大侦探极乐之宴凶手是谁 百变大侦探极乐之宴真相解析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

百变大侦探极乐之宴凶手是谁 百变大侦探极乐之宴真相解析

凶手推测:姬倾国

答案解析

根据死者喉头肿大且身上有大面积红斑,可以得出死者死于明日极乐的结论。

重要线索:芙蓉糕楚北捷的瓷瓶1,排除线索

(1)脖子上的勒痕,有青色的勒痕。如果是被勒死的会呈现红色,时间长了会变成黑色。说明勒死不是主要死亡原因。

(2)划痕身上和胳膊上有很多划痕,看来是与死者有深仇大恨。没有写明有致命伤,也没有造成死亡。

这条线索可以猜测是有人想掩盖什么,贾母的手臂曾经受过伤,这一点值得怀疑。

(3)

死者的后脑勺有一坨淤肿,似乎是被人打的。这块淤肿说明头部被击打过,但不是致命的。

锁定凶手方法

1、通过线索

芙蓉糕桌上有一个空盘子,盘子里有一些白色的糕点碎粉。

2、仔细一看好像是一些粉红色的细粉。

可以断定在16:15-16:30之间死者服用过芙蓉糕。

3、可以推断死者没有喝赵成基下过药的御酒而死,如果喝御酒中毒难免在16:15-16:30之后出现喉咙肿胀不适,又不会吃完糕点,不合情理。

剧本杀起源于国外,本名“谋杀之谜”一般是5-8个玩家进行,通过分饰剧本中的角色,展开推理找到凶手。

剧本杀的火爆跟一档综艺密不可分,就是芒果tv的《明星大侦探》,不过是播放量还是豆瓣评分,都排在综艺前列。

不过时至今日,剧本杀的形式早就发生了剧变,从2019年的《舍离》开始,盘凶就不再是主要任务,而主打情感浸入和体验。

所以在我看来,剧本杀的大热,本质上是满足了两个需求

1情感体验

传统的约会方式是:吃饭逛街看**

剧本杀可以理解为沉浸式**体验,如果说**是跟着主角的视角在90-150分钟内体验一次别人的故事和人生,剧本杀就是3-5小时通过阅读演绎别人的故事,如果有好的剧本加持,浸入感更甚于一场**。

最近一年市场上出现的让人沉浸大哭的本不少,有家国情怀的《鸢飞戾天》有主打亲情的《舍离2》,有青春校园的《古木吟》,有基于失恋博物馆主题的《春昼短》等等。

2社交体验

在剧本杀之前,狼人杀模式在2017年也曾经爆火过一段时间。

因为狼人杀是一个很好的社交渠道,8到12人的模式需要拼局,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认识很多陌生人,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诉求。

但狼人杀的问题在于对新手不够友好,不懂狼人杀的萌新跟老玩家在一起会降低彼此的体验,最后会形成一个个闭塞的小圈子。

剧本杀的门槛就明显低很多,尤其是现在很多剧本都不主打逻辑,还会根据玩家的性格进行角色分配进行游戏体验,再加上弱逻辑重情感的剧情,更容易让陌生人拉近距离。

1触及人性 释放“谎言”

快乐

剧本杀与我们熟悉的所有“杀”类游戏一样,充斥着谎言和套路。你要赢,你就得能编得出一套像样的谎言。在多人互动的情况下,光靠自己吹牛说谎也是没有用的,你还要做到能逼真地说谎并且成功圆谎。那为啥有了“谎言”的元素,杀类游戏就变得如此吸引人呢?这是因为“谎言”是人性的底层元素,具有进化上的意义。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生存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和群体社交环境都极其残酷,如何才能生存下来?当然要使用说谎这个技能了!英国圣安卓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理查德·拜恩就曾发现,某些猴子和猩猩完全可以为了自身利益而互相欺骗。比如说,为了避免惹怒最强悍的头领,公猩猩会偷偷地和母猩猩进行交配;有的猴子会假装对美食缺乏兴致,以误导其他猴子,这样它就可以乘其不备将食物偷走。猴子相互欺骗的道理跟人是一样的。不光是成年人,连小孩子都是撒谎的高手。曾获“菠萝科学奖”心理学奖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曾对1200名2-17岁的儿童以及少年进行研究,发现2%的两岁幼儿就已经学会说谎,50%的三岁孩童不老实,四岁会骗人的比例更是高达将近90%。年纪越大说谎的比例就越高,到了12岁,几乎每个儿童都会说谎,甚至得出结论“早撒谎的孩子更聪明”。由此可见,剧本杀等互动游戏之所以极速风靡,是因为可以让人类的“谎言”本能得到充分释放,触及了人性的底层动力,从而让玩家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尽情体验“说谎”乐趣。

2社交神器 邂逅“趣缘群体”

剧本杀还天然地带着社交属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剧本杀”可以使陌生的人很快就熟络起来。在社会学领域,有个概念叫作“趣缘群体”,顾名思义,就是指因同样的兴趣爱好聚集到一起的人。剧本杀提供了一种虚拟的人际场域,不论什么身份,一旦进入到这场游戏中,那就意味着要在同一个时空中经历一段故事,即使是“拼车”玩的陌生人,也会被迅速代入团体氛围中熟络起来,这对于增进关系深度很有帮助。除此之外,剧本杀游戏能够创造两种独特的亲密情感——快乐尴尬(Happy Embarrassment)和间接骄傲(Vicariouspride)。快乐尴尬就是通过相互调侃、打趣等手段,强化彼此之间正面的感受,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家互损,或者是善意地黑别人。我们说“爱到深处自然黑”,如果彼此之间一直说话都是客客气气的,反而让人觉得很生分,互开玩笑这种事,只有交情到了一定份上才会发生。在剧本杀的复盘阶段,大家免不了相互吐槽,但是这些话并不影响大家的感情。间接骄傲就是通过指导、帮助他人让他人获得成功,从而增强自己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剧本杀中,资深玩家喜欢“传帮带”,经常指导经验比自己少的伙伴,帮助他们迅速熟悉游戏技巧,并从这一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3假戏真做 巧用“自居效应”

剧本杀的魅力还体现在让玩家扮演特定角色,赋予一种新鲜的生活体验。玩家参与游戏后,通过领取不同角色来扮演剧本中的富翁、侦探、大侠等角色,这些经验却是现实中很难获得的。剧本杀则可以让玩家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机会尝试的人生体验。更有趣的是,剧本杀还可以依托角色扮演唤起“自居效应”,让玩家在心理层面汲取角色的优势,获得人格成长。顾名思义,自居效应指的是人们会逐渐获得他们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质,就像一句英文谚语所言“act as if , so you are”。表演戏剧的方法能够通过持续的心理练习,让玩家不断地进入一种角色,久而久之,玩家会发现自己“出不了戏”了,于是会获得这种角色的一些良好品质。研究表明,“自居效应”可以切实提升人们的自我效能感。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就是让两组很有数学天赋的孩子读20世纪伟大的数学家哥德尔的传记。其中一组孩子读到的传记有个改动,他们看到哥德尔的生日跟自己是一样的,这组孩子最后成绩明显更好。因为他们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跟哥德尔有一种隐秘的相关,甚至认为自己可能就是个小哥德尔。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就是自居效应在发挥作用。由此可见,作为剧本杀的玩家,不妨在选择角色的时候用点“小心机”,也许在沉浸式地扮演所选角色的过程中,你的人格真的可以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就像那句流传甚广的金句所揭示的——“fake it till you make it”,也许成功的起点就是一次精心的伪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042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