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如果没有被父母打击过,那证明你可能生活的不是中国。在中国的孩子,被父母打击教育之下成长的,不在少数。并且父母还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
曾经有一期《少年说》,里面有个小女孩很委屈的向妈妈告白。每次妈妈都要拿自己和全年级第1比,和全班第1比,和全校第1比,和全联盟第1比。
女儿委屈的诉说,不但没有换来妈妈认真的聆听,深刻的反思。妈妈反倒是不认同女儿口中的委屈,总是把“我认为”“我觉得”放在嘴边。
她从来没有想过女儿在天台的告白,不是对她的反抗,不是叛逆,而是在寻找一种合理的沟通方式。这种被压抑的太久的情感,借着天台告白的方式来表达,可是作为家长一方却没有学会沟通,学会聆听。
这无异于是全中国很多家长朋友所应当作为借鉴的。
父母不是一个职业,生孩子也不是你把他喂饱了就能自然成长。成长不仅仅包括身体,也包括心理。成长不仅仅是指的孩子,也包括大人。
想必这个小姑娘是满怀着期望走上这个节目的,可是最后她收获的是满满的失望。
然而这一现象,并不仅仅是出现在这个小朋友身上,有太多的家长,不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也不会激励孩子、鼓励孩子。
这样的无效沟通,正在逐渐的消磨孩子期望与家长沟通的激情与信心。
有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不愿意和我说心里话,其实家长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关上沟通之门的正是他自己。
电视相亲节目的运作解析
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从1988年山西卫视《电视红娘》的开播,到1998年湖南卫视推出《玫瑰之约》,再到2009年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与紧随其后江苏卫视推出的《非诚勿扰》,掀起电视相亲节目的几度热潮。电视相亲节目为什么会如此红火究其根本原因,它强调了人类最隐秘、最原生态的内核——人性的价值取向及其在相亲过程中的博弈。
电视相亲节目几经沉浮,节目火热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学界和业界的热议。特别是在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与《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以及2011年10月24日,广电总局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加强对电视相亲节目的管理,防止电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电视相亲节目究竟该如何良性发展也引发众多的思考。本文拟从娱乐情境下的人性价值取向的基本内容出发,通过电视相亲节目的运作手段解读、揭秘电视相亲节目的运作理念。
一、电视相亲节目的运作理念探讨
纵观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相亲提供的平台大抵分两类:其一旨在"服务",以《电视红娘》、《玫瑰之约》等为代表,寻找婚姻的另一半;其二旨在"速配","只提供邂逅,不包办婚姻",时下相亲节目大多如此定位,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为代表。前者经历短暂辉煌后迅速没落,后者则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非诚勿扰》引领的"相亲之火"在神州大地呈燎原之势。此部分旨在以时下热播的电视相亲节目为基础,进行电视相亲节目的理念探讨。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由低到高依次表现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相亲节目提供"邂逅"的平台,嘉宾通过自我择偶标准的陈述,表达自身的一种情感诉求,一种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追求。他们从人的双重属性出发,以"性的暧昧与暗示、安全的需要、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主要角逐内容,通过"异性"之间的博弈,追求个性的张扬与实现,而"同性"之间的博弈则是争取配偶权,二者又相辅相成,通过个性的张扬,吸引异性的注意,与此同时,同性之间又展开博弈,个体努力做到"最优",达到成功追求异性的目的。
(一)自然属性:性的暧昧、暗示,安全的需要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嘉宾不同的择偶标准,也必然包含诸多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因素的诉求:一方面通过"性"的暧昧与暗示,间接陈述人类最原始的欲求,并通过私密问题的公开暧昧和陈述,抢夺受众注意力;同时利用人们安全的需要,引发"物质与爱情"、"婚前财产公证"等社会现实问题的热议。电视相亲节目能够受到众人的追捧,收视率上频频得手,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性的暗示与暧昧。通过刺激受众的"视听",调动受众的情绪,实现一种压力的"暂避"。一是"视觉刺激",主要是给异性以眼球上的刺激与享受,获取对方的注意。以《我们约会吧》为例,本期精彩内容一览之后,女嘉宾的精彩炫舞,抢眼的是嘉宾性感的身材与婀娜的舞姿,而男嘉宾上场之后,部分女嘉宾更是在男嘉宾面前进行热舞,对男嘉宾进行直接挑逗,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刺激与挑逗,获得异性的关注;二是"听觉刺激",通过语言的大胆暧昧与暗示,娱乐受众,引起受众的心跳。在《我们约会吧》,身高一米九来自北京的职业男模特来到现场后,女嘉宾张晶晶因为身高悬殊而直接灭灯,"万一我要跟他那个什么什么的,我还要搬个凳子。""什么什么呢""就是那个什么什么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非诚勿扰》中主持人孟非与乐嘉之间的调侃亦是如此,"……结果你的眼睛就往人家的……我觉得以你的欣赏品位,除了欣赏眼睫毛,你一定还会再欣赏……""你往下说,你往下说……""大家都懂""你为什么擦一下口水"通过这样一种言语的暧昧和暗示,来娱乐受众,笑翻全场。人们有着安全的需要和追求。而安全的需要,不仅仅是生命安全的保障,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全的构建与保障,如人们对稳定工作的追求、家庭的构建、物质条件的满足等等,这些是人发展的基础。相亲节目中,对"安全"的讨论集中在这些方面:一是外貌带来的不安全感。如对帅气男生和漂亮女生感到缺乏安全感,《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指出,外貌与安全感的来自于二者认识或能力的不匹配。二是特殊职业带来的不安全感。特殊的职业,如健身教练、导游领队、司机保镖等,是讨论较多的话题,往往也会引起内心的不安全感。三是物质保障与安全的讨论。相亲过程中许多女嘉宾都会对男嘉宾提出是否有房的疑问,这是基于心理安全的一种考虑,通过"家"的实体形式来提供最基本的生存空间,保障人的生存权力。而物质的追求亦是如此,男女嘉宾对"收入状况"也关注颇多,或是基于嘉宾职业、兴趣爱好与生活方式等进行隐性推测,或是通过"是否有房有车""年收入多少"的直接提问来获取相关资料,并与自身的心理预期相对照,决定对方的去与留。
(二)社会属性:婚姻观、人性价值取向的揭示
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人们不仅有着最原始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还有着社会属性的表达与实现,包括精神层次的追求、他人的尊重及个人的自我实现等等。男女嘉宾的择偶标准,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自然属性的诉求,而是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博弈的基础上,凸显社会属性因素的表达。
爱情或婚姻不仅要求生理需要的满足和物质条件的保障,也需要共同的追求与信仰,情感的经营,需要他人的尊重,电视相亲节目也是以此来引导受众,在博弈的过程中,透过观众的嘻笑怒骂,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传统道德与现代观点的反思,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弘扬一种社会主流价值。电视相亲的平台,将人的双种属性在男女嘉宾身上不同程度得表现出来,而通过二者的博弈,让受众在饭后谈滋中去寻找人生真谛。而这些博弈通常围绕以下问题进行:1"物质与爱情"的博弈。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多元的,而物质与爱情是相亲节目探讨的永恒话题。在相亲节目中,既有《非诚勿扰》中马诺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拜金主义言论,也有《我们约会吧》中的理性考量,在了解男嘉宾的前女友将自己当作提款机,最终因为物质条件的不满足而抛弃对方后,女嘉宾丰丽宏认为,如果一个女人把你当提款机的话,是找不到真爱的。女嘉宾刘珊珊表示,火能试金,金钱也能试出爱情的真伪。2是"个人意见表达与尊重他人"的博弈。两次登上《我们约会吧》舞台的李飒第一次登上相亲舞台时,其"三不要"(我不要穷养的女生,我要富养的女生;我不要单亲家庭的女生;我不要有过感情经历的女孩,最好这个女孩儿像张白纸一样,包括她的心灵跟她的身体)因为观点过于偏执,缺乏对他人的尊重,遭遇全场100位女嘉宾集体灭灯,并引发了现场女嘉宾对他的语言暴力,然而当他再次登上相亲舞台,重新定位,为自己的行动向女嘉宾道歉,首先便得到了女嘉宾的致歉和认可,并最终成功牵手。3是物质追求、事业追求与人生真正追求的博弈。《非诚勿扰》中来自台湾的高纪光,在经历了飞机的乱流之后,发现生命中挺多遗憾,对父母未能尽孝,人生的另一半还未找寻,忙碌的工作让他忽略掉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东西,于是重新调整自己的步伐,认识到成功的定义,不是存款的多少,房子的面积,更不是汽车的排量,而来自于快乐。诸如此类,在节目中数不胜数,它们向人们传达了一种金钱观,一种理解和尊重,更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而这些的传达,通过嘉宾的情感诉求,引起现场的争议,激起受众的兴趣,引发观众的思考,给人启迪,这才是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
二、电视相亲节目的运作手法解析
各相亲节目一再创造收视率上的神话,其运作手法呈现极大地相似性。此部分旨在从国内最火的电视相亲节目入手,探求节目背后的运作手法和规律,解读电视相亲节目中的人性价值追求。
(一)注重过程,不追求结果
我国电视相亲节目提供开放性的"邂逅"平台,让男女嘉宾通过"秀"的方式,通过自我择偶标准的表达与博弈,去寻找可能的适合自己的另一半。"秀"的平台的构建,决定它的显著特点:注重过程,不追求结果。在电视相亲这个平台上,人性价值取向通过择偶标准的陈述,鲜活地呈现在受众面前。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博弈,人们对物质的极端追求和理性审视,对美貌的向往与担忧,对自我安全的构建和偏执追求,开放自由与传统伦理道德的纷争,也近乎以夸张的形式出现在荧屏上,受众在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过程的追逐。然而,电视相亲节目也因其过度注重过程忽视结果而饱受批评和争议。首先,节目成为了"秀"场,没有达到相亲的目的,数据显示,成功牵手的嘉宾所占比例低,走入婚姻殿堂的则是少之又少。另外,节目的真实性倍受质疑,男女嘉宾身份的做假,参加节目嘉宾爆料"台上相亲,台下分手"的现象,以及男女嘉宾身份过度特殊化,观点的个体性与社会普遍观点冲突等问题也备受社会责备,节目的真实性存在问题,让男女嘉宾牵手少有"结果"。
(二)制造悬念
人有求知的本能,基于人的求知本能而制造悬念是电视相亲节目运作的又一重要手段。对于受众急切想知道的信息隐而不发,设置悬念,通过营造紧张和期待的心情,诱发受众最原始的自然心理,抓住观众的心弦,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以《我们约会吧》为例,设置悬念的方式大致有这样几类:1营造身份神秘。采用"自上而下"出场方式,男嘉宾乘电梯从上而下,镜头也从脚慢慢移动,最后才露出男嘉宾真容;男嘉宾故意遮挡面部或背对受众,营造期待,如来自福建的郭泽程的出场即是如此;在本期精彩中,利用马赛克等技术手段遮住男嘉宾面部,通过男女嘉宾精彩对话引发受众兴趣,满族赫庆玲与主持人的对话,"她应该在宫里面干什么""皇后,你怎么来了。"通过这样搞笑娱乐的方式,让受众迫切地想要了解这样一位男嘉宾。2利用女嘉宾不自知的心理,营造双重身份的重合。一类是利用最心仪女生与最匹配女生二者身份的重合,受众就会迫切想知道他们最终能否走到一起;另外,利用最心仪女生与留灯女生身份重合,而女嘉宾不自知的心理,营造"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感,男嘉宾郭宇与女嘉宾陈静媛的成功牵手即是如此。3利用男嘉宾专为某个女嘉宾而来,营造"感动"的氛围。制造让受众迫切地知晓女嘉宾是谁的疑问,制造受众对结果的一种期待。来自浙江金华的张翀,为了更多的了解女嘉宾,去女嘉宾覃霓曾经生活过的城市,为女嘉宾准备生日那天的26块门牌号,专程去上海只为了见她一面,通过情感故事的陈述,营造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让人期待着结果。
(三)凸现戏剧性,凸现娱乐性
电视相亲节目要有看头,离不开娱乐性。通过各种戏剧化元素的介入,男女嘉宾通过才艺的展示、嘉宾的互动、或轻松或敏感或暧昧的话题的引入,各种机缘巧合等,展开异性之间的博弈,追求个性的张扬与实现,在娱乐的过程中,实现婚姻价值观的博弈,引起受众的思考。
娱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独具特色的才艺展示,或是独特个性的呈现,在吸引异性注意的同时,间接表达自身的一种人生价值追求。如《非诚勿扰》中相亲男嘉宾刘思,通过三段小提琴表演,演绎不同女性的性格和对心仪女生的情愫,表达一种对"美"的追求和享受;《我们约会吧》中,穿着时尚另类的男嘉宾刘翔宇,着豹纹衣服穿皮裤上场,颠覆传统男性的个性与特点,另类个性与自由开放的独特展示;27岁小学支教老师的陈华,则是带着支教孩子们的祝福来到节目现场,对他人的关爱与奉献,情动全场。
可以是轻松的话题,幽默搞笑的语言。《我们约会吧》中,陈文表示,"虽然长的帅不能当饭吃,但看见他我就食欲大增",蔡旸不喜欢胖的男生,因为她觉得要是跟胖的男生接吻,就是好像吃了一嘴油,油腻腻的。而38岁的副乡长戴彬,来自四川省阆中市天宫乡,他的"乡长也是人,也需要征婚"更是对人的自然属性的一种直接阐述。可以是男女嘉宾的各种"巧合"的构建,如《非诚勿扰》男嘉宾景文丛与女嘉宾徐显丰通过聊天,知道双方都来自哈尔滨,都会滑雪,都在深圳工作,第二天又都回深圳,及心动女生与留灯女生的重合等等,让节目充满了戏剧性。也可以是私密问题公开化,对个人内心和生活最真实的描述,表现个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如《我们约会吧》中为女朋友洗内衣的男嘉宾张瀚元,现场女嘉宾围绕其为女友洗内衣的真实性、男士是否该为女士洗内衣内裤以及如何让内衣洗的不变形的讨论,笑翻全场,而这也是男性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的一种讨论。
(四)揭示隐私,满足猎奇心态
好奇是人和动物的天性。人们有着希望自己的隐私不被发现,但同时又渴望了解他人的隐私,满足自身的窥私欲的复杂心理。电视相亲节目对个人隐私的揭示,通过男女嘉宾个人独特的成长生活经历、背后故事的阐释与解读,将他们私密的生活与故事展示到大众面前,是人性的一种揭示,其间更夹杂着传统道德与现代观点的一种对抗。
电视相亲节目的产生就是揭露隐私的一种表现。婚姻与情感话题,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是极度隐私与敏感的话题,而以"速配"为形式的电视相亲节目的诞生,将极度私人的相亲过程放到了荧屏上,让观众全面完整地了解相亲的整个过程,这是对传统道德的一种倾覆,当然其存在形式倍受质疑。男女嘉宾的特殊性是决定他们能否走上荧屏的重要指标。这种特殊性既包括身份与职业的特殊,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经历或观点的"与众不同",这些特殊性的组合最终决定了男女嘉宾能够在荧屏上与大众见面。职业的特殊性。《非诚勿扰》节目中,男女嘉宾的职业存在千差万别,相亲嘉宾的职业几乎囊括了各行各业,从大学生在读、研究生在读、博士生在读,到大学生村官再到事业有成的投资公事董事等等,基本上囊括了各种职业,男嘉宾亦是如此,从一无所有但怀揣成为世界首富的保安,到国家公职人员和公司企业高管,基本上能满足男女嘉宾择偶中的任何职业要求。除此以外,相亲嘉宾地域来源的特殊性,不仅有来自大陆各地不同年龄层次的单身男女,还有来自香港、台湾以及外国的朋友。
而最大的特殊性还是来自于生活经历与观点的迥异,《非诚勿扰》中38岁的副乡长戴彬,因其"乡长也是人,也需要征婚"而被人们记住;每个嘉宾都是"有故事的人",如《我们约会吧》中女嘉宾徐彬小时候自卑与自闭的性格,没有男生愿意牵自己手;女嘉宾陈文支离破碎的家庭和亲情和辛酸的成长经历,在很小就想过自杀的陈述等等这些,让观众了解他们背后的成长故事,通过情感的铺垫,抓住受众的"心"。
(五)营造适度煸情与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的创造,是电视相亲节目最擅长的手段,也是吸引受众的最大亮点。通过矛盾的呈现,让节目充满"火药味",给人以强烈的冲突感和刺激。而矛盾冲突的展开,大多是围绕着"尊重与被尊重"、"传统道德与现代观点"和"情感与理性"等社会属性的讨论而进行, 通过人性价值取向的博弈,以此宣扬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追求。
尊重与被尊重的对立。男女嘉宾围绕着择偶标准或其他话题,在意见相悖的情况下,甚至直接走向了语言暴力,犀利的语言的对抗,造成强烈的冲突感,调动受众的情绪。以《我们约会吧》为例,节目设定的男嘉宾"三不要"环节。由于各人的择偶标准的差异,加之生活经历的不同,各人对不同标准的可接受程度也存在不同,当这些标准不能为上场的女嘉宾所接受时,往往会受到众人的质疑甚至是语言的攻击。另外就是对特殊职业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对某些职业的特定联想,如幼师、护士等与女性的联系,《非诚勿扰》中男护士高鹏哲来到节目现场,讲述他背后的故事,男嘉宾开始实习的时候,没有人愿意让自己扎针,就自己给自己扎针,最后扎得自己得了静脉炎。尽管如此,社会上仍存在一些偏见,面临的一些不理解,社会的不公正的评价,通过这样一种讨论,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的职业,去尊重他们的职业。
传统道德与现代观点的对抗。"物质与爱情"、"专一与花心"、"外表与内心"等问题无疑是这一平台上的永恒话题,在相亲的平台上,人们将牵手或结婚的砝码摆在了受众的面前,有女嘉宾"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和"与别人牵手一次要20万"等拜金主义观点的大胆言露,也有男嘉宾在没有女朋友时与好几个人搞暧昧或是有过"劈腿"经历的陈述,以及缺乏诚意抱游戏心态参加节目、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了解对方的"耍宝"男嘉宾,这些个例的"另类"观点和行为,与传统道德格格不入,对中国传统道德和伦理形成了一种冲击,引起更多的讨论与思考。
诉诸情感与诉诸理性。如何吸引和"打动"受众,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情感方式,通过营造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二是诉诸理性,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电视相亲节目往往也是一部情感大戏,在男女嘉宾的"故事"基础上,通过煽情的文字和音乐,让受众通过一种视听之境,营造浓浓的情感气氛。电视相亲节目也因节目内容的低俗化与缺乏深度招致许多批评,而这些需要"理性"元素的注入。电视相亲节目非常注重主持人的选择和嘉宾的引导,通过他们将情感与理性结合起来,让受众获得愉悦的同时,学会冷静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宣传正确的人生价值和态度。
三、结语
通过"邂逅"的平台,嘉宾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在相亲过程中,运用设置悬念、揭示隐私、矛盾冲突的营造等各种手段,追求节目的娱乐性,满足受众逃避社会压力。同时揭示人类最原始的人性价值取向的博弈,即以人的双重属性为出发点,表达自身对婚恋观和人性的价值诉求,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弘扬一种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和人性价值追求,这也是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最重要意义。
;雪野茫茫,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吗?寒冷孤寂中,她怀抱着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归大地时,她会以两片绿叶问候春天,而那两片绿叶,就是曾经在雪地下轻轻的梦呓。
候鸟南飞,征途迢迢?在远方,再视野里,那是南方湛蓝的大海。她虽然很累很累,但依然往前奋飞,因为梦又赐给她一双翅膀。
窗前托腮凝思的少女,你是想做一朵云的诗?还是做一只蝶的画?
风中奔跑的翩翩少年,你是想做一只鹰,与天比高,还是做一条壮阔的长河,为大地抒怀?
我喜欢做梦。梦让我看到窗外的阳光;梦让我看到天边的彩霞;梦给我不变的召唤与步伐,梦引我去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
太阳总在有梦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梦的地方朦胧。梦是永恒的微笑,使你的心灵永远充满激情,使你的双眼永远澄澈明亮。
世界的万花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未来的天空也传来迷人的歌唱。我们整装待发,用美梦打扮,从实干开始。等到我们抵达秋天的果园,轻轻的擦去夏天留在我们脸上的泪水和灰尘时。我们就可以听见曾经对春天说过的话:美梦成真!这里是每天23时为您准时送出的午夜调频。这个夜晚让我们在午夜调频而精彩。
如有帮助望采纳。
论文摘要 从电视**还没有完全被大众所享有的年代开始,情感类的语言节目就随着无线电波传送给每个在收音机前焦急等待的听众们耳中。音乐、沟通、读者来信等等环节让听众们津津乐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情感语言类节目也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几乎每个地方台都开设了这个类型的节目,大众要求和媒体形式的变化创造出不少新兴的情感语言类节目和具有强烈个性特点的主持人,其中万峰、钟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试通过社会发展与思想进步的角度对万峰、钟晓的主持语言进行分析,通过二者的主持实例来探究他们的语言特点
论文关键词 情感 语言 万峰 钟晓
一、情感语言类节目的发展及特点
所谓情感语言类节目,指的是以社会生活中涉及感情、爱情、亲情等话题为内容,以语言交流沟通为方式,以鼓励、指导甚至批评为手段的电台互动节目。比如吉林广播电台的《晓声长谈》、浙江广播电台的《伊甸园》、黑龙江广播电台的《夜闻有话说》、青海广播电台的《月亮湖》等等。除了新颖的内容和方式以外,真正让人记住这些节目的主要是节目主持人带给这个节目的风格和形式,带给节目的活力和特色。主持人的个性与节目风格的结合是产生节目效果的直接原因,然而其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社会生活本身所带给人们的疾病、困惑与烦恼,如果抛开媒体作用的来源,单单在“他者”身上找原因只能是南辕北辙而已。这正是本文在探求主持人语言特点的理论渊源所在。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分化、调整、组合时期,利益的重组,价值观念的多元形态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人们开始接受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加之社会人口流动加速,人们的交际圈在不断扩大,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增加了。另外,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对我们传统的婚姻和家庭观念产生着冲击。“现代家庭中,人们一方面保有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结构中缺乏传统主体文化价值的有力支撑,也导致人的行为无序与道德滑坡,使原有的社会规范弱化。而现代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频繁交往但又极其孤独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交流减少,人们渴望有一种新的交流形式来满足倾诉的渴望,进行一种情感的宣泄。广播热线谈话节目正是针对这种多元文化结构和多元价值观念为人们提供了公共情感交流和诉求的平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
本文所欲探寻的两位主持人的语言特点,正是基于整个公共空间的发展以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所成长和凸显出来的新的语言风格。尽管素有“电波怒汉”之称的万峰与“耐心王子”之称的钟晓在语言风格上截然相反,但是他们的风格来源是一致的,我们对这种电台文化现象称之为“契合性语言文化”,是社会的需要造就这些语言特点的形成。万峰与钟晓作为新的电台文化中的代表,了解他们的语言特点,对电台主持乃至电视主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电台主持人万峰的语言特点
万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伊甸园信箱》节目主持人以及上海广播电台《相伴到黎明》节目主持人。他主持的性教育节目和特殊的主持风格深受人民喜爱。上海东方电视台《笑林大会》节目特邀评委。万峰是浙江广播电台文艺台年龄最大的主持人。有人称他为“电波怒汉”。万峰对自己的语言风格有过评价:“什么叫风格就是厉害一点,疯一点,万峰说。‘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上,主持人首先是温文而雅的,不温不火的,而且是无所不知的,如果主持人被问住了,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情。我颠覆了主持人的正统形象。我在直播节目中公开承认我的无知,有人问我一些医学专业问题,我就告诉他:万峰不是医生,看病不要找我,到医院找大夫去’” 万峰对自己的评价可以说是十分到位的,所谓的“疯一点”、“厉害一点”我们可以互联网上看一看万峰的语录。当我们从哪些激烈、刺激、耳目一新的对话中开怀大笑之后,我们会蓦然觉得万峰的方式和万峰语言耐人寻味。感觉似乎对话方式十分的符合万峰的形象以及这些对话的模式本就应该属于这类情感语言类节目。比如:“万老师,我有点尿道感染,自慰一次后,症状减轻了,是不是自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自慰有什么用有病要看病啊!”。从表面上,这些语言确实属于“疯一点”、“厉害一点”,但是我们认真的分析一下,其中大有内涵存在,基于此我们将万峰的语言特点总结为一下三个方面:
1“快意恩仇”。不矫情是万峰语言特点的灵魂。面对常识性问题和缺少常识性的观念,万峰从不绕弯子。万峰的语言特点在此处表达的淋漓尽致。我就是要告诉你愚蠢、告诉你无知、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为这个社会的语言方式太绕弯子了。”在信息多源传播造成的传媒竞争压力中,万峰“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个人风格,锋芒毕露,直抒己见,是个人的智慧,更是媒体责任的一种理性体现 。
2“狭路相逢”。不做作是万峰语言特点的本质。有事说事,没事就不要无病呻吟。面对社会越来越多的发杂现象和情感问题,万峰向来是直抒胸臆,从来不卖弄语言,不避讳问题。万峰以特有的个性风格对种种让人感到心痛和气愤的问题直言不讳,他信奉和努力实践着“忠言逆言”、“严是爱”等这类的传统格言 。
3“一针见血”。不伪善。万峰从不假惺惺给讲道理,对青年听众的提问是以父辈的身份进行教育、对同龄人的问题以朋友的身份进行直言、对老年人则以晚辈的方式说服。语言辛辣有力,可谓一针见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