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区别。邱姓一般认为是由丘姓避讳而来。邱姓主要是以地名为姓氏。一支出自现在的山东,一支出自现在的河南。丘姓写作“邱”,原因有二:一是古代用作地名的丘,有时也写作“邱”;二是因为避孔子的名讳。
为了避免直接写出孔子的名,清雍正三年(2725年)朝迁发出通知: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一律加“耳”旁为邱;地名字变作邱。清末民初,诗人邱逢甲倡议恢复本姓,并用身作则改邱为丘,得到闽、粤族人响应。
但全国大部分省区族人,因不知情,或因涉及法律户籍等诸多问题,仍然使用邱姓。于是形成邱、丘二姓并存的局面。
丘姓名人辈出。西汉武帝时有丘促,相传是初造笛子的人。南朝梁有文学家丘为。南宋有学者丘富国,著有《周易辑解》、《经世补遗》等。元代有丘处机,也可以叫作邱处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人之一,死后被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现代有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邱少云。
扩展资料
字体变更
自汉朝以来,为避孔子之名讳,有丘氏改为邱氏。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地名,丘字一律加邑部为邱字 。
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丘逢甲等于1912年提议恢复祖先肇姓之丘。认为丘姓得自姜太公封地营丘,早于孔丘,无先人避讳后人之理,并在广州登报呼吁族人恢复丘姓。因此,闽、粤、台部分族人闻之响应。但全国大部分省区族人,因不知情,或因涉及法律户籍等诸多问题,仍然使用邱姓。于是形成邱、丘二姓并存的局面。
参考资料 :-邱姓
邱:
1、名
地名用字
邱,地名。——《说文》
同“丘1,2”。孔子名丘,因避讳,清雍正三年上谕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并加“阝”旁为“邱”
2、形
不好
要好勿会好,要邱也勿会邱。——《海上花列传》
说你品行实在邱。——华广生《白雪遗音》[3]
根据历史史料记载,邱和丘其实是同一个姓氏。“邱”这个姓氏我们一般认为它是为了避讳“丘”这个姓氏而产生的。这两个姓氏的出现是在270年前,依据就是邱氏家族族谱中的记载了。家谱中指出,他们本姓为“丘”,由于雍正皇帝下旨要求避讳孔圣人的名“丘”,所以他们改姓“邱”。
“邱(丘)”这个姓氏起源时间很早,可以追溯到姜子牙时期。姜子牙的后代中,有一支住在营丘(现在的山东),他们以地名为姓氏,取“丘”为姓。自此之后,丘姓族人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3000年的历史发展,人员迁徙,丘(邱)姓人士分布在祖国各地,甚至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有丘氏族人的身影。
为什么现在丘姓会有两种写法呢?这主要是由于雍正时期,雍正帝下旨,认为孔子是圣人,而孔子的名字是“丘”,后人要避讳圣人的名讳,所以所有人名、地名中带“丘”字的都要进行更改。于是,就有文官建议,在所有的“丘”字右边加上一个耳朵旁,变成“邱”,雍正采纳了这个建议,所以丘姓族人都被改姓邱了。
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之后,当时人们批判孔学,丘逢甲认为,姜太公在孔子之前出生,按时间来看,孔子属于后人,改姜太公的姓氏来避讳孔子的名是不合理的,所以他主张恢复“丘”姓,于是居住在福建和广东一带的很多姓邱的人都改回了“丘”姓,但同时,也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改姓,依旧姓“邱”,所以在世界各地,存在“邱”和“丘”这两个写法的姓氏,但分析他们的历史发展轨迹,还是能看出来,这两个姓氏其实是一家的。
151 邱(qiū)
151 邱(qiū)
寻根溯源
邱姓主要有四种来源。一是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二是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三是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四是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名丘,字仲尼)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表示对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因此,丘、邱本同源。民国初,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邱、丘实则为一个姓氏。
变迁分布
早期在山东一带活动。秦汉以后,迁至河南、陕西、山西、江苏、浙江、四川甚至远播福建。在河南郡(今洛阳)、扶风郡(今属陕西)、吴兴郡(今属浙江)形成郡姓望族。宋代时期,则集中分布在福建、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明代时期,已经遍布各地,尤以江西、福建、江苏最为集中。当代在四川、湖南、广东分布最为密集。
名人荟萃
邱迟:南朝梁时文学家。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灵鞠之子。初仕齐,官殿中郎。入梁,官司空(一作司徒)从事中郎。邱迟能诗,工骈文,辞采逸丽。钟嵘说“邱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故当浅于江淹,而秀于任昉”(《诗品》)。但他最负盛名的不是诗,而是骈文《与陈伯之书》,劝伯之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之作。
邱处机:原名丘处机,后因避孔子的名讳,将丘写成邱。元代道教全真道道祖。登州栖霞人(今属山东)人。他19岁时在宁海拜王重阳为师而出家为全真道士。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邱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合称“全真七子”。王重阳死后,他潜修于龙门山,形成龙门道派,被成吉思汗召见于雪山,尊为神仙。
邱濬:明代着名学者、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出生在海南岛琼山,府城镇下田村人。他为官40年,历任编修、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是一位从边陲海南岛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称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同海瑞被誉为“海南双壁”。着有《大学衍义补》等着作。
邱
汉语汉字邱,读作:qiū。属左右结构汉字,字义同丘。
丘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拼音qiū繁体邱部首阝名称邱基本解释同“丘”。地名用字邱,地名。——《说文》同“丘”。
孔子名丘,因避讳,清雍正三年上谕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并加“阝”旁为“邱”要好勿会好,要邱也勿会邱。
——《海上花列传》说你品行实在邱。邱”字是雍正三年(1725年)为避讳孔丘而始用于人姓氏。
“邱”这个字本身的用义是封建王朝不许”丘“姓与孔丘沾上边而下令更改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