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看相不厌,唯有敬亭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两看相不厌,唯有敬亭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1张

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出处:《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我们互相看着都不觉满足,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赏析: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

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寂寞失落的愁绪,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全诗如下: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意: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表达诗人精神世界的五言绝句。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独坐敬亭山”出自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的诗意是:

描写的是诗人独自游览敬亭山时候的一些情趣,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种独自一人在空旷的深山游玩时候的孤独看出这首诗其实是在描写诗人人生中的孤独感觉。

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

诗人其实是用山水来比做自己,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大自然的万物中去,向我们呈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

诗歌的语言凝练,其传神之处即是诗眼。《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题目中有“独”,诗句里句句藏“独”显“独”。解“独”悟“独”,大有嚼头。故“独”字就是诗眼。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乌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李白一直是这样,这样的诗句有很多,例如“我本楚狂人”。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59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