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谈恋爱一种怎样的体验?

跟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谈恋爱一种怎样的体验?,第1张

我能看到你很在意你的男友,也在意这段感情,而双相障碍很大的影响着你。我有和诊断双相的来访者一起工作,我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的大幅波动对人生活的影响有多大。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还有情绪障碍就会在中间带来更多的影响,因为亲密关系是最能牵动每个人的情绪体验的。

我有两个想法与你分享。一是,你能够找一位信任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在医院找心理治疗师,在你坚持服药的同时,开始咨询。二是,推荐你一本书叫《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

虽然很遗憾,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双相情感障碍是需要很长时间治疗。而这里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①药物治疗:首先,关于药物的副作用。 有不少来访者会很抵触服用药物,会觉得药物有副作用,甚至担心长时间服用药物会影响大脑。这样的观念影响着人们,甚至给人一种”治疗药物是毒药!“的感觉。也许普通人不一定能够理解,但是如果你确诊是双相,那么你一定经历过不止一次的情绪的波动体验,也会知道有的体验是很糟糕的,药物是能够帮助你好受一些的。 另一方面,药物剂量本身是会慢慢调整的,所以需要定期去医院复诊,告诉你的精神科医生你有什么不太舒服的感受,这些感受是否和药物的剂量有关,那么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调整药量。但是请千万不要随意自行减药和停药,那很可能会让你的病情复发。剂量的增加与减少,都是在长期与精神科医生的多次沟通中达到的。一定要定期的复查。其次,关于持续服药。 很多这类的来访者会因为自行减药和停药而遭遇病情复发。大部分的人都是觉得自己吃药后情绪稳定了很多,那么就可以不吃了。可是不是这样的。这和双相障碍存在的一部分生理机制是有关系的——体内缺乏某些必要的神经递质。就像是糖尿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一样,因为他们自身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以药物是帮助在维持体内神经递质的平衡。

②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对于人而言,生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仅有一些生理性的痛苦,也有很多心理的痛苦。特别是像双相情感障碍这样的疾病,更是让人生活容易出现不稳定因素的。 有人说,我的病是生理带来的,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能够帮助你理解疾病目前或过去发作的情况:当你理解自己的疾病,你就会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能够更好帮助自己√与你一起讨论如何应对疾病发作、检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制定长期的计划:人生有太多的事情会引发我们的情绪波动了,哪怕是正常人也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时候,对于双相的患者,情绪是有脆弱性的,所以提前的一些计划能够帮助个体更容易度过危机√帮助你接受并适应一种长期的药物治疗方案:也许你能够和你的咨询师去探讨你服药的痛苦,有人会理解你并且不断的支持你,这会一定程度缓解一些你的痛苦√识别和制定应对压力的策略: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其中一个原因是外部压力事件,而人的一生,工作、情感、家庭,都多多少少会成为压力事件,我们不能回避这些,但可以用积极的方式去制定策略来应对它们。√改善你的人际交往:因为疾病的缘故,个体会遇到很多人际的冲突。药物能够控制症状,但是不会告诉患者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去面对人情世故,如何解决冲突。咨询是可以帮到你的。√应对这种疾病带来的羞耻感:很多人因为疾病带来的病耻感而感到深受打击,甚至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如何来面对内心的病耻感,或许是帮助未来去面对工作、面对婚姻、面对子女家庭都需要的。√改善家庭关系、婚姻关系:有很多双相疾病的人,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帮助下,他们也能够找寻美好的婚姻,并且维持幸福的婚姻生活。

了解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以重度抑郁症为多见,该症状主要是介于两种极端的情绪表现,即持久性的情绪低落或情绪高亢、狂躁等症状。

患者处于情绪低落期时的具体表现有:消沉、封闭、邋遢、懒惰、思维迟缓、高兴不起来、无价值感、无兴趣感、对前途绝望且常伴有轻生的念头;患者处于狂躁期时的具体表现有:情绪高涨、思维奔逸、高谈阔论、说话漫无边际、活动曾强、爱凑热闹、虎头蛇尾、好管闲事等,严重者伴有攻击行为。

双向情感障碍治疗的主要方法

目前对于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多以药物的治疗为主。李宏夫老师指出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彻底康复,仅依靠药物治疗是治标不治本的,唯有结合专业的心理治疗才能获得真正的痊愈。

双向情感障碍虽然是较为复杂的一种疾病,但也有轻、重之分。对于轻度双向情感障碍症状的患者,是完全可以在不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心理行为矫正得到改善且痊愈。以下便是李宏夫老师列出的一项针对轻度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我康复的训练方法,供患者参考。

一、观息法

“观息法”是透过对呼吸的专注,达到内心平静,从而疗愈内心。在《战胜抑郁》书中指出,观息法是禅修中很古老而正道的修心方法,它可以深入的打开心结,去除内心的习性,培养出智慧的平常心。

练习要领:

1、闭目静坐,觉察(专注)鼻孔的呼吸进出,不管头脑什么念头、想法,也不管心理、身体产生什么感受,都一律的不管它们,持续的专注呼吸的进出,走神了,就再拉回来,如此反复练习。

2、不要在练习中试图想清、解决、思考、判断任何的问题,你要做的就只是单纯的专注在呼吸的进出上。

3、每天早晚练习,每次不少于20分钟。一个月后,练习增加到每次30分钟以上。

二、净化练习:本练习摘选《战胜抑郁》一书

净化练习是可以帮助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剔除旧有思想,改变固有思维模式,从而净化内心的练习方法,效果非常明显,比较简单、明了。

净化练习主题一:我所看到的(事物)本身不具任何意义。

练习方式:环顾四周,对所看到的事物或现象随机取样加以描述。如:看到了桌子,我们就通过这个主题练习在心中默念或说出来;“我看到的这个(桌子)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椅子,我们就说“我看到的这个(椅子)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电脑,我们就说;“我看到的这个(电脑)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墙壁、地板、茶几、沙发等等,我们同样依照上述的方式进行练习,若是人在外环境中,也是同样方式练习。

注意事项:

1、李宏夫老师指出,做这个练习时,对于你着眼的对象不要有差别对待,要保持一视同仁,不要因为这个事物自己不喜欢就回避不做,相反,更不要因为这个事物自己喜欢就刻意多做,要平等对待。

2、净化练习每天三至五次,每次三至五分钟,练习一周。

3、净化练习不是思考的练习,故进行此练习时,一定不要陷入逻辑思考,不要试图用头脑想清楚自己正在进行的主题练习,只是按部就班去操练。

4、若你对此练习产生强烈的抗拒或焦虑症感,请停止练习。

净化练习主题二:我所看到的(事物)对我所具的意义,是我过去学来的看法所赋予的。

练习方式与主题一相同,如;看到桌子,我们可以在心中默念或是说出来,“我所看到的这个(桌子)对我所具的意义,是我过去学来的看法所赋予的”,看到车子,我们就说,“我所看到的这辆(车)对我所具的意义,是我过去学来的看法所赋予的”,看到花、草、树、木、乃此人、事、物,我们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操练。

注意事项与主题一相同。

净化练习主题三:我的头脑关于(事物)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

练习方式:对所着眼的事物随机取样去说,或对头脑里所生起的想法、感受加以描述去说,如;我的头脑关于(这扇门)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看到“车”可以说,我的头脑关于(这辆车)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等等。

若是头脑里产生某种想法,如;“我会不会疯掉”、“我会不会死掉”、“我会不会失控”、“万一••••••怎么办”、“我感到••••••”“他会怎么看我”等等念头时,我们可以这样操练,我的头脑关于(会不会疯掉)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

我的头脑关于(会不会死掉)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我的头脑关于(万一••••••)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以此类推的方式进行操练。

当你对此练习熟练掌握之后,你可以直接简单操练,如:我的头脑关于(会不会疯掉)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

注意事项与主题一相同。

净化练习主题四:我可以重新去看

练习方式:这个练习进行操练时,留意头脑中浮现的景象或念头,李宏夫老师强调:要不加选择、不加评判的予以操练,如;“头脑中浮现出活着没意思”的念头,我们就在心中默念或是说出来,“我对(活着)感到(没意思),是我过去的旧思想选择的一种认识,我可以重新去看”。如;“头脑中浮现有关双向情感障碍”的害怕念头,就立即操练,“我对(双向情感障碍)感到(害怕),是我过去的旧思想选择的一种认识,我可以重新去看”等等。

注意事项与主题一相同。

净化练习主题五:我愿去看当下这一刻的平安

练习方式:净化练习主题五同理主题四,如;“活着没啥意思”、“悲观失望”、“担心忧虑“无兴趣感”等等,我们就在心中默念或是说出来,“产生我意识中的(烦恼)都是过去和未来的妄想,但我只活在当下,我愿去看当下这一刻的平安”。

注意事项与主题一相同。

三、阳光

进行适度的阳光沐浴,对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阳光的照射可以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展,加快血液循环,这将使患者的身体组织处于柔性的运动状态,并进而分泌出很多种快乐物质,这不仅可以改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也起到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清除有害物质的效果。李宏夫老师建议患者在气候允许的情况下,每天晒半个小时的阳光,将会对患者的身与心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

四、锻炼及生活作息

1、保持每天早上及下午30分钟以上的身体锻炼,尤其是跑步或游泳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放松、专注当下。

2、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所以,晚上11点前,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要卧床休息,但不必强迫自己入睡,顺其自然。

3、保持清淡饮食上,这有助于肠胃功能的消化和吸收,会减弱身体的沉重感。改善身心的状态。

1、首先携带就诊医院出具诊断的双向情感障碍证明书,或病假证明书。

2、其次到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

3、最后由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办理相关请假手续,请假原因为:病假。以上就是双向情感障碍病假条的开具的方式。

第一辑 走近心理学:心理学是什么

第一章 认识真实的自我,由心开始——普通心理学

小公主长大了——感觉

寻回遗失的手表——听觉

失去感觉的贵族——感觉剥夺

长不大的男孩——假装长不大

和尚在,我去哪儿了——自我认知

德国间谍现形记——注意力

猩猩的惊人智慧——顿悟

和珅为什么受宠——同理心

女王与妻子——角色转换

惊人的谈话效果——人是感性动物

第二章 为什么这个社会充满了不安一社会心理学

黑猩猩的政治——动物心理

勒温的拓扑理论——动机的拓扑理论

漂亮的优势——光环效应

孩子们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过度理由效应

“被精神分裂”的心理学家——刻板印象

飞机将推迟一小时着陆——留面子效应

震惊全美的凶杀案——责任分散效应

是什么杀死了那个年轻人——群体冷漠

给总统送书——名人效应

偷车贼的心理——破窗效应

曾参杀人——从众效应

第三章 人格的魅力与困惑——人格心理学

青蛙和蝎子——人格稳定性

截然不同的双胞胎兄弟——气质

同处一室的不同性格者——性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特质

扼住命运的咽喉——自励

伯乐王旦——贝尔效应

“石引”治病——意志品质

苏章判案——道德感

第四章 身体健康的人心也会生病——医学心理学

希特勒的变态心理——本我和超我冲突

天才儿童的自闭症——自闭症

他到底是谁——多重人格

甘受皮肉之苦的贝蒂——性虐待症

她是在装病吗——躯体化

弗洛伊德听来的案例——移情

弗洛伊德与埃米夫人——自由联想法

绵羊和猫的心理阴影——反向抑制

母亲的担心——认知疗法

走出困境的希贝拉——心理疏导疗法

第五章 一切的存在皆因心理的不平衡——生理及其他心理学

火山爆发——梦

爱因斯坦大脑之谜——大脑

詹姆斯·朗格情绪说——情绪滞后

阿基米德和纯金的皇冠——灵感

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

第二辑 健康心理学:健康的生活来自阳光的心态

第一章 健康从“心”开始——阳光心态

国王与大臣——乐观

只需一根柱子——自信

丘吉尔的幽默——幽默

不食嗟来之食——自尊

跌跤的福特总统——豁达

法师与小沙弥——平常心

“先生,你掉了钱”——善良

感谢别人给予的一切——感恩

国王与三个儿子——宽容

第二章 跨越畸变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

史蒂芬的苦恼——回避型人格障碍

生性顽劣是谁的错——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都是划痕惹的祸——偏执型人格障碍

爱美的少年——体像障碍

漂亮女生的双重生活——循环型人格障碍

洪水留下的阴影——创伤后应激障碍

问题儿童的由来——攻击型人格障碍

疯狂的赌徒——病理性赌博障碍

第三章 驱除坏情绪的困扰——不良情绪

博客成为避风港——压抑

不肯远行的蜗牛——逃避

平衡与不平衡的差距——抱怨

塔里兰的阴谋——愤怒

沸水煮茶的学问——浮躁

方丈与青年——厌倦

富商也有苦恼——紧张

他为什么总是战战兢兢——自卑

活在昨天的年轻人——怀旧

第四章 摆脱异常心理的毒害一异常心理

从佼佼者到名落孙山的女孩——忧郁症

禁不住诱惑的结果——恐怖症

爱人要出轨——妄想症

约翰的可怕念头——强迫症

无病乱投医——疑病症

出走带来的后患——癔症

他们的问题在哪里——神经衰弱症

第五章 远离亚健康的导火索——亚健康心理

博士的“旷世杰作”——自恋

人生为何如此黑暗——空虚

嫉妒是人生的毒药——嫉妒

丈夫离去的日子里——孤独

幸福靠自己争取——怨恨

生死边缘的徘徊——抑郁

把工作留到明天——拖延

他为什么会脸红——羞怯

地上的泥土与天上的星星——挫折

特殊的寻找者——完美主义

见义勇为不是错——定式错位

楚汉之争,谁主沉浮——优柔寡断

第六章 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理自救

鉴真做名僧的愿望——战胜挫折

睡觉时胡子放在哪儿——简单生活

小和尚买油——转移注意力

死神也怕咬紧牙关的人——珍惜生命

让妻子变得更加美丽——接受缺陷

偷懒的马会把你拉进失败——克服懒惰

最重要的就在我们的身边——把握现在

请先看完所有题目——归零心态

大鱼的故事——承受风险

推销《圣经》的神父——挑战自我

拗不过骆驼的人——合理期望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安心自在

第三辑 社交心理学:交往的艺术,心理的维度

第一章 关系决定命运,人脉才是关键——人脉

两个人的不同结局——留有余地

受委屈的邓肯——灵活应对

重新上岗的下岗工人——广交朋友

百越救楚——亲戚人脉

靠老乡成功办厂——地缘人脉

“化敌为友”的本茨与戴姆勒——对手资源

比尔·盖茨和他的合伙人——“中间人

改变自己的社会交往结构——“搭乘头等舱

李斯的杀身之祸——防小人

第二章 沟通从说话开始——沟通

卡耐基谨记的教训——避免争论

能言善辩的口才家优孟——实话巧说

查尔斯·史考伯的经验之谈——赞美

“主张和平”的俾斯麦——场面话

善于倾听的安平侯——倾听

用谐音把话说圆——谐音妙用

马西尔斯的下场——言多必失

别人说出来的订单——忌表现欲

贡禹的“高明”——会“绕圈子

苏格拉底服人心——欲擒故纵

第三章 我们的身体在“说话”——身体语言

皇后与妃子的不同命运——表情

一双“死鱼般”的手——握手

熊抱过后——拥抱

颤腿的小伙子——站姿

被看出心理的客人——坐姿

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顿饭——手势

蕨菜和它的小花朋友——距离

第四章 察言观色,瞬间读懂你周围的人——读人

武则天的谋略——洞悉小人

刘宰破案——识破心虚

藏芷识楚——识人本质

爱哭的女人——不被表象迷惑

韩非子讲故事——主观臆断

揭穿骗局的铁匠——洞察谎言

御史巧计救李靖——以谎试谎

司马懿铲除异己——摸清底牌

朱棣惨败——长期观察

虚有其表的伯宗——培养判断力

第五章 一招制胜,攻破人心弱点——攻心

陈胜吴广起义——利用信仰

经理与科长的差距——转换立场

“表叔”出面好办事——攀亲拉故

数字挑战法——提出挑战

袁崇焕之死——离间计

柯伦泰的忠诚和才干——红白脸战略

被一块面包打动的德国兵——互惠互利

第六章 揣摩人心,掌握人际交往主动权——博弈

子高求情——“高帽”策略

诸葛亮计服孙权——反向激将

把握分寸送出人情——人情战略

传奇式人物尼桑——信息博弈

**院之争——斗鸡博弈

卢循之败——均衡博弈

高颖一招制胜——瞒天过海

第四辑 爱情心理学:爱是一切的答案

第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有情——恋爱心理

你肩膀上有蜻蜓吗——珍惜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牵挂

两棵树的守望——相守

他和鱼——被爱

半碗粥的爱情——一见钟情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时间与爱

女孩生命中的三个男人——伪爱

第二章 爱情的可控与失控——爱情路上

不言中的遗憾——承诺

晨曦曾经那么美好——怀念

剩下食物都给他——得不到

还君明珠——爱逝

青草娃娃——勇气

驼背的墨西——美丑

爱的全部——付出

蜜蜂与花的爱情——放弃

不爱江山爱美人——代价

梁山伯与祝英台——无奈

美人鱼和王子——献身

第三章 爱是感觉,还是选择——爱情形态

邓丽君与保罗的爱情——姐弟恋

肖邦与桑夫人——弟姐恋

黄宗英夫妇的亲密晚年——黄昏恋

钱学森夫妇的钻石婚——同龄恋

第四章 知己知彼,琴瑟和谐——婚姻迷津

早起89年的幸福——珍爱妻子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生固守

来生,再也不爱你——相濡以沫

婚姻的真谛——享受平淡

托尔斯泰的家庭地狱——切勿吵闹

幸福的感觉如此简单——给予温柔

爱情就是手里的沙子——空间尺度?

为“亲爱的”付费——为爱付出

他们的婚姻为何解体——互相体谅

有了外遇的妻子——学会理解

爱是一盏灯——学会宽恕

第五辑 教育心理学:让人成为人

第一章 为何家会伤人——父母育儿心理

“你对孩子的教育晚了两年半”——早期教育

给孩子更大的空间——鱼缸法则

公正地对待孩子——马太效应

有梦想就有动力——目标效应

把爱撒到孩子心里——真爱法则

安徒生的童年——重视环境影响

勤奋读书的欧阳修——习惯养成

荣誉就像玩具——情商教育

往欹器里倒水的故事——倒U形假说

第二章 完整的教育,完整的人——孩子学习心理

不知疲倦“问一生”——学会学习

快乐在哪里——确立目标

我们为何会“对着干”——逆反心理

斯坦福大学诞生记——学会尊重

请为你的冷漠付费——关爱他人

平分生命——学会去爱

帽子之爱——为人着想

秦皇岛名称的由来——尊敬老师

李斯特的女学生——学会容忍

第三章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师心理

苏步青和三位恩师——教师人格

给孩子贴上正面标签——标签效应

期望能产生奇迹——罗森塔尔效应

均衡发展最重要——木桶定律

“小笨蛋”爱因斯坦——永不放弃

赞美的力量——南风效应

走完下一千米——近期目标效应

负重走过“鬼谷”路——压力效应

史塔勒公理——奉献精神

有与没有的区别——坚定信念

第四章 方法改变命运——教育方法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自然惩罚法则

黄檗禅师的传教方法——当头棒喝

望远镜的发明——培养创造力

苏格拉底成功的秘诀——耐心守候

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教育法”——平行教育法

陶行知与四块糖——宽容教育

卡耐基与比西奇——夸奖教育

白纸与黑点——感悟做人

第六辑 管理心理学:管理在人,管人在心

第一章 一呼百应的秘密——领导者心理

麦当劳的椅子——走动管理

杜邦公司的三驾马车——集权与分权

肯德基的特殊顾客——激发动力

钢铁大王卡内基的用人术——善用优秀者

洛克菲勒的女婿与世界银行的副总裁——资源整合

第二章 看不见的手一决策心理

分众传媒的崛起——“蓝海战略

三年前的选择——长远选择

巨人集团的“巨人行动”——决策不慎

壳牌公司的智慧——众人决策

微软的英明之处——果断决策

松下公司退出大型计算机市场一及时退出

西武集团的十年之“忍”——以忍制变

第三章 团队协作——团队建设心理

站着开会的日本公司——时间管理

修网还是找出破网原因——二八法则

买回短吻鳄的海因茨——快乐管理

微软的内部电子邮件系统——内部沟通

三洋公司的“鲶鱼策略”——竞争意识

麦考密克新任总裁的决定——提高士气

本田公司的团队——竞争型团队

我们快是因为对手更快——速度竞争

诺基亚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

吃尽苦头的史蒂夫——团队目标

第四章 知人与善任——管人用人心理

福布斯的用人策略——人尽其才

西华公司市井之中寻奇才——用人标准

摩托罗拉公司的教训——授权控权

松下的用人制度——用人不疑

索尼公司的内部跳槽——鼓励竞争

提拔不喜欢的人——谋求发展

为一个人才买下一家公司——留住人才

大胆提拔年轻人——提拔年轻人

三洋公司培养人才——内部提升

丰田的管理优势——杜绝终身雇用制

第五章 管理之道在于经营人心——管人在于管心

3M公司坦然面对失败——容忍错误

茶杯的故事——兼顾情理

替员工端上一杯茶——爱护员工

红牌作战法——改正错误

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

惠普的“金香蕉”奖——精神激励

第七辑 商用心理学:经商有风险,心态是关键

第一章 摆正心态,从容赚钱——投资心理

渴望一夜暴富的散户——理念优先

从天堂到地狱和旅鼠现象——勿盲目跟风

猴子偷食——勿贪婪

普洱“地震”——勿投机

收藏品的魅力——恰当投资

在股市中亏本的人们——正视风险

看清“市场先生”的游戏——远离市场

巴菲特讲“霹雳猫”的故事——数据分析

可口可乐的成功——顺应消费心理

第二章 大道至简——营销心理

福特的失败与宝马的成功——选取市场

亚历山大的鞋店——产品人性化

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的黑马——捆绑销售

福特公司的抽奖活动——活动促销

西屋公司的“W”标签——品牌标签

永乐、苏宁、国美三聚头——商圈

便利店的王者之途——便利商机

第三章 双赢是最高境界——公关心理

航空公司的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

争与不争有差别——合作态度

卖烟草的李克——心理公关

冷漠无情的接线员——情感关注

“哈罗”啤酒——事件营销

Windows7的“供不应求”——饥饿营销

“保护”鸽子——新闻造势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弗兰西斯——感性诉求

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心理满足

海尔与阿里巴巴的选择——灾难公关

第四章 要懂得应对之策——谈判心理

销售顾问的技巧——预先设局

马林是怎么拿到订单的——肯定对方

在行家面前弄巧成拙的露丝——巧妙报价

谈判专家的策略——后亮底牌

适时告退的经销商——欲擒故纵

机智的克林顿——制造悬念

一点一点慢慢来——探询式递进

三幅名画的命运——以退为进

日本人的小计谋——消磨对方

第五章 买和卖的艺术——推销心理

销售过程中的尴尬与技巧——以诚动人

推销的失败与成功一洞察关注点

会听客户话外音的大卫——窥探心理动向

一件“减价”的貂皮大衣——把握价格策略

“您说的‘价值’,指的是什么”——捕捉客户下意识

等候的成效——右脑思维

客户的担心——安全感

电话销售人员的哀兵策略——利用同情心

销售员乔治的故事——对比效应

白手绢“擦”出的效果——剧场效应

第八辑 职场心理学:不做“穷忙族”,以事业来改变命运

第一章 工作,是你做它而不是它做你——工作心态

会来事——学会做人

忠于自己的职业——学会敬业

郑袖计除美人——做事低调

石苞的故事——心态平和

曹丕以何取胜——争而不争

李鸿章的“大树”——寻找扶持

赵德昭的“远虑”——目光长远

弃智绝俗的张良——大智若愚

武则天的“野心”——把握机遇

老员外送子求学——不可浮躁

范蠡与文种的故事——不贪名利

第二章 想“出头”,先要会“埋头”——新人潜伏

夫差与勾践——学会低调

三选二怎么选——团结意识

喜欢鲜红色的女士——投其所好

总统的交流艺术——一见如故

董事长的策略——利益交换

遵守规则——规矩办事

父子与驴——勿求面面俱到

总编选助理——兴趣诱使

马丁的遭遇——学会忍耐

第三章 取悦你的上司,为自己的前途铺路——与上司相处

龚遂与韩信的不同命运——不争风头

为什么同人不同命——多请教

“马前卒”陈炜——排忧解难

表扬过后——拿捏分寸

毛毛虫实验——不盲从

一张名片的故事——不卑不亢

缝补篷布的汤姆——忠诚负责

是什么让他们赢了——挑战权威

慈禧赐字——维护面子

“两面三刀”的基辛格——等距外交

第四章 长袖善舞,与同事同生共存——同事相处

虚伪的证婚人——提高警惕

安迪为什么与他亲近——提防“红人

林鑫走“后门”——寻找共鸣

贾似道的计谋——巩固地位

一扫形象的“小动作”——含蓄表现

办公室里的“孤独者”——注重交流

黛玉的心思——背后赞美

知错就改的唐太宗——平等合作

第五章 用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用——任用下属

庆贺的警笛——不吝表扬

刘秀的驭人术——收放结合

刘邦的自知之明——起用强者

乾隆的妙招——调解矛盾

屈尊降贵的吴起——讲究情义

国王与大力士——活用权力

房弼之死——明察秋毫

梅考克的处理办法——对事不对人

袁盎和楚王的宽宏大度——大度容人

司马炎引二败为己过——担待过失

第六章 与人竞争,不要与人斗争——竞争

得不偿失的马娜——不占功劳

王秀之的处世哲学——与人无争

田忌赛马——发挥优势

朱博治恶官——抓人把柄

韩琦的致命一击——扫除障碍

猴子欺负狼——寻找弱点

自找麻烦的李刚——保护隐私

奋起的“软柿子”——不做弱者

第九辑 犯罪心理学:迷失的自我

第一章 犯罪的理由——犯罪心理实质与动机

惯于偷窃的少女——盗窃犯罪心理

“飞车党”的“无本生意”——抢劫犯罪心理

“朋友”也可能是骗子——诈骗犯罪心理

腐蚀信仰的贪婪者——贪污受贿犯罪心理

毒品的暴利诱惑——制毒贩毒犯罪心理

为尊严而犯罪的人——尊重需求受挫

新仇旧恨生杀机——情感需要受挫

第二章 主动与被动的差距——犯罪心理的主客观差异

一则群体事件——集群犯罪心理

什么令他们过失杀人——过失犯罪的心理因素

过失也是有迹可循的——过失犯罪动机

苏教授挽救失足青年——初犯心理

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累犯心理

第三章 一切只因非常态——变态心理与犯罪

动手打女友的原因——变态心理

另类的男孩——异装癖

对内衣有特殊爱好的男孩——恋物癖

露阴者的求救——露阴癖

偷窥的乐趣——窥阴癖

幻听者的疯狂——感知障碍

妄想导致的悲剧——思维障碍

那些抑郁自杀的人——情感障碍

第四章 家庭中的悲凉——家庭暴力与伤害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家庭暴力

婚后仍是处女——家庭冷暴力

婚内强迫性行为——家庭性暴力

恶母虐女——忽视、虐待儿童

诈病的爱丽丝——孟乔森综合征

孩子会被父母的手摇伤——摇晃婴儿综合征

被虐待的老人——精神虐待

想要断绝父子关系的老人——肉体伤害

第五章 活在阴暗中的人——现代社会特殊犯罪

日本的越狱之王——越狱

研究生之死——摇头丸

吸毒者的黑暗世界——***

作者简介:

塔拉 韦斯特弗, 1986年出生 在美国爱荷华州的山区 。 17岁 前 从未 上过学。通过 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简读:

01

塔拉 , 一家都生活在大山里。

家中7个孩子,其中四个没有出生证明。他们在家里出生,从未去医院。他们也没有入学记录,因为从未踏进教室一步。

父亲吉恩 是虔诚的摩门教徒 ,也是有着 “双向情感障碍” 的精神病人。

他认为医院和学校都是魔鬼开的,政府是魔鬼派来要污染人类的。父亲告诉孩子们,不远处的韦佛一家因为不送孩子去公立学校,而被政府包围射杀。

父亲相信世界末日的存在,整日忧心忡忡。他带着家人储备罐头和枪支弹药,开始了无止境的未雨绸缪。

每天,父亲带着孩子们去废料场拆卸废品:将废铜烂铁整理分类、切割,然后卖掉换钱以养活一家人。

因为他的偏执和狂躁,总是会把信念置于安全之上。他带着家人经历了第1次车祸、第2次车祸、垃圾箱疗伤、“大剪刀”机器剪伤、着火、托盘坠落等各种危险事件。

母亲、几个兄弟姐妹,塔拉……几乎每个人都伤痕累累:淤青,擦伤,烧伤,断裂,腿着火,脑袋开花。家人一直生活在一种警觉的状态和持续的恐慌之中。

塔拉的 母亲 法耶 是 位 草药师,一个没有执业资格的助产士。

母亲出生于精致教养家庭的乖乖女,却偏偏喜欢上了山区的广袤与安静以及父亲吉恩的彪悍气质。她不顾家人反对与父亲结婚生子。由于家庭文化的巨大差异,母亲和她的原生家庭变得不能并存。

家里人不管受什么伤都是由母亲来治疗。

一度曾主张对孩子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母亲,后来在父亲的影响下也都放弃了。

“讨好者”性格的母亲纵容着父亲的偏执和固执,就算母亲聪慧又能干,但她始终是吉恩温顺的妻子。

“父母患有躁郁症的孩子受到双重风险因素的打击:

首先充满压力的生活环境和患病父母糟糕的养育方式

其次,因为他们在基因上更容易患上情绪障碍。”

确实, 当 塔拉的二哥 肖恩长大后,成了 父亲 的加强版 。

肖恩屈服于愤怒。生气时不受控制地说着污言秽语,甚至让塔拉承认自己是“妓女”。稍不顺意就对塔拉大打出手,直至昏厥。他不知道多少次将塔拉的头塞进马桶里。

从高空坠落后,肖恩变得更加喜怒无常,不管是对自己的妹妹、女朋友们,以及后来的妻子拳脚相加,用恐吓折磨她们,甚至用死亡相威胁。

02

家中的孩子一旦长大,都曾试图离开这个家。

但真正脱离家庭的第一人是老三 泰勒。

哥哥 泰勒 因为口吃,所以话少。但渴望求学的目标是那样清晰与坚定。他鼓励塔拉学习。

和泰勒在一起的时光,塔拉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他让我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自己”。

泰勒成为家里第一个去上大学的人。

当肖恩又一次把塔拉的手指与手掌拧成螺旋状时,泰勒及时出现,制止了一切。

“是时候离开了,塔拉。你待的越久,离开的可能就越小。外面有一个世界。 ” 他声音很轻,但他说这话的时候像是吼出来的。 “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

塔拉开始自考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每天6点起来学习,然后再去拆卸废料。

父亲得知塔拉想离开,不是加重工作量来阻挠,就是在她耳边说教: “上帝召我见证,他很不悦,你弃绝他的祝福,去无耻地追求人类的知识。他的怒气因你而起,不久就会降临。”

塔拉学的很艰难。几经犹豫和挫败,塔拉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

17岁那年,没有经过一天正规教育的塔拉,奇迹般地被杨百翰大学录取,拿到了大学的入场券。

03

学校,对于塔拉来说,一切奇怪又陌生。

室友们身穿的紧身吊带的露肩服装,在塔拉的认知里是“不道德的异教徒”。

塔拉不懂得宿舍要打扫,也不怎么洗澡,不知道香皂,更不认为入厕后要洗手。因为父亲说污垢是诚实的结果。

塔拉患上了胃溃疡,无论舍友如何劝说也不敢吃任何药物、也不去医院,她等着感恩节回到家,母亲的草药能治好她。

塔拉学业更是与其他人相较甚远。

她以为欧洲是一个国家,在课堂上不知道holocaust(专指二战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而被视为怪胎。

在西方文明课上第一次看到《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这幅画时,塔拉想到且只能想到的是和爸爸一起杀鸡,她握着脏兮兮的鸡腿,爸爸砍下鸡头

塔拉也触及到了一些真相。原来,韦佛家被政府包围的原因,并不是反对送孩子上学,而是关于白人至上主义。

塔拉发现止痛药确实缓解了牙疼,那些穿露肩装的女孩子们,明明善良又可爱。

在基础心理学的课堂上,塔拉第一次接触了 “双向情感障碍” 一词。教授从头顶的屏幕上大声读出该病的症状:抑郁、狂躁、偏执、欣快、夸大妄想,被害妄想。塔拉坐在那里饶有兴趣的听着,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教授描述的正是他的症状……”。

当然,为了凑得大学的学费,塔拉假期还回到山上在废料厂干活。更可怕的是,肖恩的暴力也在继续。

她在两个不同的世界穿梭,感觉是被分割成了两个人。

塔拉在大学的 这 一年里过得异常艰难。 学校的一切与塔拉过去十七年来所知所感的世界大相庭径,儿时在家庭所建立的“常识”在崩塌。

无处倾述的塔拉借助着日记来排解着自己的困扰。

所幸的是,主教、塔拉的室友以及教授给予了她巨大的温暖和勇气 : “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当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即便是金子,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 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是金子。"

教授建议塔拉报考剑桥大学的留学项目。

塔拉下定决心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生活。她搬到小镇的另一边,交了新的朋友,还谈了一场恋爱。她努力学习,阅读的书目远远超过了教授所指定的数量。她开始接受自己是一个来自偏远山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是个做垃圾分类的小工,是一个狂热疯子的女儿。

塔拉得到了去剑桥大学的机会。

故事到这儿,似乎是完美了……。

然而并没有。

04

塔拉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优秀,但在获得教授的赞叹和关怀时,仍然不知所措,自我否定,认为“赞美是一种毒药”。

“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令人作呕,仅凭衣服无法掩盖。”

也就是那段时间, 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心中挥之不去的羞耻感来源于一个置其家人于危险境地而丝毫不顾的疯子父亲和一个明知道孩子们正遭受暴行而闭目塞听的软弱顺从的母亲。

当塔拉知道肖恩的妻子正在遭遇着自己曾经遭遇过的暴行时,她认为,是时候该向父亲控诉肖恩的暴行了。她希望父亲能够出面干预,改变肖恩拯救家人。

父亲却完全不相信塔拉,认为塔拉受到了魔鬼的引诱。

塔拉数次回到家中,试图取得母亲和同为受害者姐姐奥黛丽的支持,可是她们不是临阵倒戈相向,就是沉默不语。如果继续深究,母亲只会告诉她:“是你的记忆出错了,你哥哥没有问题。”

最终肖恩以一种极端的恐吓行为——丢给塔拉一把鲜血淋漓的刀,摧毁了塔拉改变他们的意志。

她不得不在绝望和恐惧中选择再一次离开家庭。

父亲和母亲千里迢迢跟随着塔拉来到她的学校宿舍,目的却只想着给塔拉举行一个摩门教净化仪式来清除塔拉身上的恶魔。

塔拉觉得“ 驱逐的不是恶魔,而是 我 自己。”

“ 我爱你,”于是我回答道,“但我不能,对不起,爸爸。”

父亲将塔拉抛弃家庭和信仰的“事实”告诉了故乡的每一个人。

塔拉终于茕茕孑立,开始自暴自弃。

05

塔拉彻底崩溃了,没日没夜的噩梦,在梦中惊醒却发现自己在街上大喊大叫。她开始怨恨自己的改变,开始怀疑教育让她付出的代价。因为心理的问题无法继续学习,没完没了的看着肥皂剧也无法排解情绪…………她开始求助于心理咨询。

“当我以为我失去了全部亲人,我收到了泰勒的短信。没想到我的哥哥在听到了我父亲对我的所有评论后,仍站在我这一边。就在我决定不再挣扎,任凭自己下沉时,正是他又一次抓住了我的手,将我拽上了岸。”

也许是哥哥泰勒给的温暖,也许是心理咨询的作用,也许是时间的流逝,她终于完成了剑桥博士作文。 塔拉渐渐明白 没有什么能够拯救自己的家庭,自己反而深陷其中 。

尽管如此,塔拉对这个家庭还有很多依恋。是的,“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

06

书的最后,是在外婆的葬礼上。

肖恩没有看塔拉一眼,奥黛丽则抓住塔拉说违抗父亲是严重的罪过。

来自大家族的人们自发地分成了两拨,一波是高中没有毕业的而虔诚的摩门教徒,一波是大学毕业接受正规教育的博士,还有按照这两种人各自吸引的家庭成员。

塔拉的家人从中间一分两半——三个离开了大山,四个留了下来。三个获得博士学位,四个没有高中文凭。

裂痕已经出现,而且越来越深。

“我属于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

这本书名来自英文直译“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出自《圣经·诗篇》,这句话本身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书的英文名很简单,就一个单词 “Educated”。

全书实为自传。主要讲述了作者如何从一个山里的无知女孩成长为对世界对自己有清晰认知的女学者。就读后理解来看,主要包括了作者幼时的家庭生活、求学之旅、自我重建三个部分。

在看作者简介的那一瞬间本以为是本励志书,结果作者对其学业的奋斗只是寥寥几笔轻松带过,大量的笔墨却聚焦在如何超越原生家庭,重新构建自我的艰辛历程,以至于在整理“简读”时都觉得这部分太过冗长。

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她,怎能真正理解她重塑自我的艰难?

近两年已有太多有关“原生家庭”的话题,在看这类书籍或者文章时发现一个共性:就算原生家庭荒诞离奇,却依旧不能否认爱的存在,只是这种爱了充满控制与偏差。就像塔拉跟父亲说的最后一句对话:

父亲似乎看出了我的意思 ,说道: “我爱你,你知道吗?”

“知道,”我说,“那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爱与不爱,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塔拉和父亲、和家庭的隔阂源于自我的改变。塔拉已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父亲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

这种自我的改变,来自于多年的学习。

教育使她的思想得到拓展,同理心得到深化,视野得到开阔。教育让塔拉拥有了这样一种特权:见证和体验了超越父亲所给予她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建构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全新的自我。

塔拉的家庭确实离奇。我们大部分人的成长经历都不会如塔拉一般极端,起点没她的低,成就也难有她高。这也不免赞叹塔拉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如此百折不饶。或许长期在一种高压环境中形成的机敏,直觉真的能激发人的巨大潜力。

塔拉也验证了一个道理:不管原生家庭带来多么可怕的负面影响,都能改变自己,塑造全新的自我。

这就是教育赋予我们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原生家庭中走出来,通过教育,包括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生活经验,慢慢塑造着自己。

我尽管还是那个我,但看世界的眼光已经改变,映射到大脑中的自我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

我不再是我了,这就是成长吧。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

而我称之为:教育。

摘录:

1可是你知道吗?家庭永远是人生的底色。即便父亲不再无所不知,而且皮肤开始出现褶皱,变的干巴巴,幼时的蜜蜂也不再留恋午后水龙头的甘甜。可我还是会想起小小四方天井里的哗啦啦的水声和笑声,抬头可以看到三分之一的葡萄架和浅色弯月的构图。走进去,每一件器物都浸润着岁月的痕迹,那些划痕是争执,那个磕角是伤害,光滑温柔的表面是理解。

2父亲所有的故事都关乎我们的山,我们的山谷,我们成锯齿状的爱达荷州。他从来没告诉我,如果我离开这座山,如果我漂洋过海,发现自己置身于陌生的地面,再也无法在地平上搜寻那位公主时,我该怎么办。他从未告诉我如何知道,我该回家了。

3但这里没有什么可拯救的,也没有什么可把握的。只有流动的沙粒,转瞬即逝的忠诚,以及不断变化的历史。

4我一直身处一个迷宫。迷宫的高墙是用粮袋和弹药堆砌的,也是用我父亲的恐惧和偏执,经文和预言筑成的。我曾经想逃离这迷宫。可现在我明白了,珍贵之物就是迷宫本身,就是我在这里生活留下的一切:一个永远无法理解其规则的谜团,因为那些根本不是规则,而是一种意图围困我的牢笼。我可以留下来,寻找曾经的家;我也可以现在就走,在墙壁移动、出口关上前离开。

5我的一生都活在别人的讲述中。他们的声音铿锵有力,专制而绝对。之前我从未意识到,我的声音也可以与他们的一样有力。

6这座城市中,陈年的白色大理石和黑色沥青在红绿灯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让我看到一种东西,指引我可以欣赏过去,却不再沉默不语。

目前精神病学对心理精神问题的定义都是表面的,不同的病名,症状重复交叉、混乱不堪,把人都彻底搞糊涂了。他们把人类所有的负面情绪都集合在一起,即使是一个正常人,人生中难免会出现不良的负面情绪,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去对照那些心理精神疾病的症状,正常人都能找到自己对应的症状。可怕可悲的是有些正常人就因为出现一点负面情绪或症状而去查询心理疾病的症状,对号入座,不断去强化自己的症状,结果给自己扣上一个心理疾病的帽子,从而被套进心理疾病的陷阱中,越陷越深,走不出来了,痛苦不堪,真是悲哀。

传统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都无法彻底解决心理问题,甚至越治越严重,这是很多心理精神问题的人真实的经历。 找心理咨询师咨询,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和痛苦倾倒给心理咨询师,当时可能感觉好受一些,但是内心产生痛苦的根源没去除,还是会源源不断的产生负面情绪和痛苦,而且每次跟心理咨询师诉说自己的症状,相当于又在内心强化一次,让自己的痛苦不断放大,所以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就像吃止痛药一样,药劲一过,症状又来了,继续痛苦,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需要咨询师陪伴,花费巨大,也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浑浑噩噩度过一生。如果找精神病科医生吃药调理,效果甚微,只是通过药物来暂时控制神经。要知道我们是心病了,这颗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怎么可能靠药物来治愈呢?而且西药的副作用非常大,吃过的人都能体会到越吃身体越差,脑子像坏掉了一样,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语言能力下降,整天过着行尸走肉的日子,一旦复发症状更加严重,药物更难以控制,所以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方向,坚持到底,彻底走出心理苦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心理学—量子力学+能量状态理论可以彻底解决一切心理精神问题,其中就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衰弱症等等心理精神问题。通过网上听课,跟着李嘉琪老师学习,真心相信照做,在短短的2年多时间里已经彻底治愈了几百人,不管症状有多么严重,多么难以忍受的痛苦,时间有多长,学历高低、男女老少都可以彻底治愈。真的是做到不用吃任何药物,没有任何副作用,好了以后不会再复发,走出心理苦海以后生活得比以前更加健康快乐幸福,彻底打破了“心理癌症、需终生服药、不可治愈、容易复发”等等这些让人陷入绝望境地的错误观念,真正能帮助患者获得重生。现在世界上有几亿甚至十几亿心理痛苦的人到处寻医问药,耗尽钱财和精力,一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天过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生活,真的是不忍心。我是经历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痛苦的人,能体会心理精神问题的人内心的痛苦,所分享的方向绝对是正确,也是唯一的道路,就看你们肯不肯相信了,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正确的道路,一旦放弃可能都要跟心理精神问题纠缠一辈子了。祝所有处在心理精神困苦中的人们早日摆脱痛苦。愿全世界所有心理精神问题的人都能早日找到正确的方向,早日摆脱困苦,获得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

01《美感是最好的家教》不管在什么领域,那些杰出的人都是从基础做起。但是建构好基础之后,左右未来发展的也许并不是大量的知识、技术,而是创造力和审美力。本书的作者,日本知名美育教育家山本美芽,通过采访数百位日本教育界和艺术界人士,并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为父母们提供了培养孩子创造力和审美力的有效途径。

在书中,作者告诉父母们,美感和好品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倾听风声雨声、观察花的不同质感、寻找能代表自己心情的颜色,甚至是妈妈的发型服饰都可以塑造孩子的美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创造者。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美育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审美力和创造力,更有助于打造孩子健康的心态。本书提供了超多实用的tips,将美育融入日常,丰富孩子的生活感知力,让孩子成为一个既成功又美好的人。

02《助推20》卡斯·桑斯坦从行为经济学、心理学、法学、哲学等各个领域入手,探讨了助推是如何改变社会和我们的生活的,告诉我们那些看似微小的扰动,是如何引发巨大的变化的。助推是一种保留选择的干预措施,由行为科学提供信息,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选择。

有哪些非常重要的助推手段?评估助推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究竟该往什么方向助推?什么时候助推会失败?当助推失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助推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助推与强制手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助推是如何改变社会和我们的生活的?我们并不总是理性的,也不总是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个时候,那些不经意的“助推”刚好可以让我们在两难中找到第三条路。

03《制造音乐》文化艺术产业正在随互联网的发展而急剧变化,迈入一个新时期——泛音乐时代。身在产业中的你面对风口浪尖,是否已经心中有底,随时可以乘风破浪?你是否知道:科技的进步会如何影响音乐人的创作以及听众对音乐的体验?音乐人如何才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传奇多栖音乐家大卫·拜恩在其经典之作《制造音乐》全新版中对上述重要问题给出了引人深思、值得借鉴的回答。

作者拜恩从上世纪70年代出道起一直活跃至今,他既是西方摇滚乐第三次变革的先锋者,是“摇滚的文艺复兴人”,也是奥斯卡奖、金球奖、格莱美奖、托尼奖特别奖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书中,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台前幕后近50年的独特经验、教训、知识,这本书将会改变你感受音乐、创作音乐、演绎音乐、推广音乐的方式——你的事业与人生也许正需要这种改变。

04《远见2》在《远见2》一书中,杰弗瑞·菲佛从世界各地收集了大量证据和例子,揭露了现代职场中工作的真相:当公司的一些管理实践非但不能提高公司效率,带来高绩效,反而导致员工生病甚至死亡时,就造成了一种双输的局面。菲佛在书中明确表示,我们工作的环境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重要,工作环境更健康的公司通常更赚钱,更有效率。

更重要的是,改善员工健康与提升组织绩效这两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兼容的。他在书中探讨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话题,包括裁员、医疗保险、工作与家庭冲突、工作时间、工作自主权,以及为什么人们会留在有害的环境中,从而揭露了损害员工健康、影响企业效率的3个因素,并从3方面阐释了让员工更健康、让公司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在这本书中,菲佛为所有人,包括员工、公司和政府,提供了指导和实用的解决方案,助力公司用远见思维营造健康职场,帮助人们提高在工作场所中的幸福感,创建双赢局面。

05《对抗焦虑,接纳自己》你是否经常反复确认门有没有锁好?你是否喜欢囤积大量的物品?你是不是一个停不下买买买的购物狂?你是不是经常幻想自己会遭遇危险?别怕,这些强迫行为是我们对抗焦虑的方式。强迫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定要摆齐的水杯,一定要从尾部开始挤起的牙膏,一定要按照颜色排列的手机App,反复确认门有没有锁好。作者莎伦·贝格利这本书通过非常多的实际案例,重新审视了这些行为,及其这些行为背后的科学,揭示了人类强迫行为的真相。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是我们普通人的一些温和的强迫行为,还是一些偏激的强迫症,其本质都是对抗焦虑,这也是大脑赠予人类的礼物。

06《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是全球躁郁症研究领域的大师、畅销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以躁郁症患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撰写的经典之作,记录了自己从初次躁郁症发作,到本书完成的近30年中,与躁郁症共处的点点滴滴。本书呈现的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让一个深受躁狂和抑郁双重情感障碍折磨的病人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游走在兴奋和低沉边缘的痛苦灵魂,帮我们真正走进躁郁症病人的内心。杰米森在《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下)中回忆了她与丈夫的

生活,这其中,有浪漫的往事和温馨的时刻,也有棘手的、令人无奈的、疲惫不堪的时刻,杰米森的躁郁症,理查德的癌症,让他们的心情与希望像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这本书中有爱情以及爱情带来的点点滴滴,有死亡以及随死亡而逝的丝丝缕缕;有爱的绵长不绝,也有悲痛的深刻教益。这是杰米森对自己生活、对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记录,是关于如何与一个患有躁郁症的爱人共同生活、关于如何面对爱人的绝症和死亡的典范。

07高庆一·《人人都能用的科学思维》5本科学经典,带你预见未来、预测成功你熟知指数型增长模型,对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虚拟现实等概念也如数家珍,但为什么每当遇到新技术概念的爆发时,还是会在各种对“热点”的解读中迷失方向呢?一套科学认知路径,三步闭环养成科学思维这门课程中,人工智能学者,投资人高庆一老师,会以自己进行科学研究和商业投资的第一视角,和你分享5本科学经典书目。与你一起,在总结吸收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将各种尖端的科学概念、方法和理论,应用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精神病人协助破案的小说是《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

《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精神病院医生穆戈,一位心理学硕士。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而在这本书里,作者就带我们见识了精神病院里的双相情感障碍、丧失宠物症候群、恋物癖、强迫症、抑郁症、妄想症、双重人格等,这群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与众不同的人。

《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是一本悬疑小说,但是剥开悬疑外衣,这也是一本病人治疗恢复过程记录的心理学书。

《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试读

康复科来了位特殊的患者,一位大提琴家。

说他特殊不是因为职业,而是因为病类,他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即在抑郁和躁狂之间来回交替的精神疾病,从他的状态来看,其实不算特别严重,许多程度和他差不多的双相或抑郁患者都会选择自主用药物干预,而不是住院。

他却是自己主动要求被住院看管的,不符合重症,又拒绝去心身科,只得把他安排在不上不下的康复科。

我还记得他来诊的那天,我跟着主任旁听,他显然清醒极了,他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办,但那场门诊我没能听完,他礼貌地要求清场,我被清了出去,只有主任和他聊了许久。

我等在候诊室外,想着他优雅得体的形貌,艺术家气质很浓厚。

他出来后还和我歉意地笑了一下,我有些堂皇,清场和隐私管理是病人问诊的权利,他完全不需要对我歉意,该是我唐突了才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0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