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电视节目低俗化愉悦身心

辩论:电视节目低俗化愉悦身心,第1张

一、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向形成的原因  当今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向的形成,是和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市场化息息相关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受众的需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增大,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迫切需要休闲娱乐,需要寻求新鲜事物的刺激,以便在紧张和劳累之后获得身心的放松和享受。艺术的功能是以娱乐为基础的,它总是激起人们的情感愉悦,从中获得心理、生理以及精神上的享受,从而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电视艺术具有满足广大观众娱乐需求的功能,电视媒体自然被受众期待为一种娱乐工具。作为节目来说,一些乏味的信息和刻板的说教,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寓教于乐”的生动化节目。(二)市场的需要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促进娱乐化趋势形成的外部因素。在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今天,节目形态也拥有多重的选择,然而收视率直接决定了节目的命运,因此作为节目的创始者来说,不得不考虑受众的需求,没有受众、或者受众群小的节目迟早要被淘汰,娱乐化便成为了目前电视节目争夺观众比较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信息传播的需要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趋势,是信息传播大众化的体现。对于信息时代的受众来说,轻松和谐的传播方式比被动生硬地接受在效果上更好些,娱乐化手段,更有助于信息的主动传达。二、 看待电视节目娱乐化时产生的几种误区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趋向的确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推动了电视节目的创新。然而,看待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时容易产生几点误区:(一)泛娱乐就是电视的未来(二)娱乐化就是恶搞  娱乐化要求轻松、幽默、生活化,但娱乐化并不是一味地幽默搞笑甚至追求极端性的恶搞。从综艺娱乐节目特点来讲,“综艺”即“综合艺术”,既然是艺术,那么它就应该是有品位的,是轻松愉快、娱乐大众的。  (三)娱乐化就是“娱乐”大众三、把脉电视娱乐节目一方面是受众娱乐的需要,一方面是品质的要求,然而更为残酷的是收视率、关注度,这样三者的夹缝中诞生的娱乐节目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想尽办法吸引观众眼球,一些节目也因“品味不高、内容低俗”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娱乐节目排出了作为媒介应首先承担的功能,而是趋向低俗化,其具体表现:1、 以“性”为看点,狂打擦边球。一些娱乐访谈、综艺类节目经常用荤段子、暧昧字眼和暴露镜头来吸引观众。代表节目:湖南某电视台娱乐频道曾推出一个名为“星气象”的天气预报。2、 以残忍为噱头,发掘人性之恶。3、 极尽窥探之能事,挖掘明星隐私。4、 以恶搞、整人娱乐观众。代表:芙蓉姐姐。5、 颠覆传统,挑战道德,发掘“丑闻”、“丑态”。台湾的“上流美”、美国的孔庆祥正是借助电视一跃成为“明星”。6、 以奇装怪行、言语无忌吸引眼球。代表节目: “超级大赢家”现场。7、 以高额大奖刺激观众收看,宣扬日、韩享乐方式。四、把脉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现象1、通俗与低俗仅一线之隔。电视娱乐节目,如果一味强调“教化”职责,有失偏颇;但如果为娱乐而娱乐,甚至不惜以低级趣味来制造娱乐就更不可取。电视娱乐节目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必然要走通俗化的道路。但是,如果把握不当,追求通俗就会变成媚俗,流于庸俗,堕入低俗。电视节目中多一些娱乐因素本无可厚非,这对节奏变快、压力变大的现代生活,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宣泄。但是,媒体人必须警醒的是,老百姓真正期待的是通俗之上的精神满足,只有感官上的愉悦,而没有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这样的节目肯定不会有生命力。一些娱乐节目低俗化,要害就在于节目内容脱离生活、脱离群众,故弄玄虚,自作多情。

2、一切惟“收视率”是瞻。 作为一个衡量电视节目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占有程度的指标,我国电视界引入收视率来评价电视节目,可以说是电视走向观众、接近观众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所说,收视率是把双刃剑。运用适度,它会使媒体更好地考虑观众需求;运用过度,它就会使媒体走上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低俗化之路。而让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一些电视台已经走上了过度运用收视率指标的道路,把收视率抬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收视率论英雄,以收视率来决定节目的存亡。应该说,这是目前媒体包括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的症结所在。3、恶拼收视率的背后①电视台恶拼“收视率”,反映出我国电视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②电视台恶拼收视率,最深层根源在于经济利益。③中国媒体在这几年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过程当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五、深度思考下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实质1、生活的娱乐化呈现首先,一切文化艺术都源于生活,比如原始时代的劳动号子产生了现在的“歌唱”、劳动时的姿态产生了“舞蹈”、生产分配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数学”……生活逐渐进入“审美化”,随着艺术本身那种神圣光环的消失,随着艺术不再被乌托邦,生活进入艺术的许多限制就随之消失了。 因此,艺术正在向生活广泛渗透,而电视媒体也已逐渐成为生活的最直接体现。由此理解,娱乐化就应该是生活的娱乐化,它的目的是“让生活变得美丽”,这体现了媒体对于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关注,是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物质生活的表现。这就要求电视节目反映生活、驾驭生活,更重要的是引领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树立一个正确的指向标,让人们在疲劳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精神上得到一种放松和解脱。2、外部包装的娱乐化构成  虽说本质比外表、现象更重要,但是本质要靠现象去展示,只有好看才能吸引眼球,因此我们需要把节目包装设计得时尚化,这包括舞美、灯光、主持人造型等等。在符合节目定位的前提下,需要引领潮流。富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包装,能够迅速吸引观众,也能够辅助信息表达,强化节目的收视效应。因此,一个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内容形式之娱乐固然重要,其外部包装也应尽力提升到时尚前沿,将娱乐品位发挥到极至。3、持人定位的娱乐化包装引领节目发展方向的最关键人物,便是经过主专业打造的主持人,他们需要主动积累广泛知识成为博学者、更需要语言丰富、道德修养良好、机敏过人、随机应变等素质作为依托,以期在节目中达到语言幽默机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之效,从而不断拓宽节目的表现形式,摒弃以嬉笑为主的浅层次刺激,追求高品位格调的深层次审美效应。娱乐化建立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因此寻找语言的智慧性和幽默感非常重要。主持人既是节目的中心,又是一个现场导演,节目进行的节奏、现场气氛的调动、观众情绪的烘托,一定程度上掌握在主持人的手中。出彩但不抢戏,出众但不出位,恰到好处的瞬间,低调一洗以往娱乐主持的浮躁和轻狂,张弛有序的拿捏尺度。

六、娱乐的镂空里我们欣赏到的不一定全是娱乐的美景伴随电视娱乐化而来的是电视的狂欢化倾向。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呈现出了娱乐化的倾向,成为阶层和文化差异在经过弱化后的大众狂欢。它们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一个释放压抑、纵情欢乐的机会。然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们终究要回到现实,不可能永远沉浸在狂欢之中。狂欢表现的其实是与真实生活对立的一面,是脱离体制、脱离常规的非常态。它塑造的是一个虚拟的小生态环境,伸张的是常态下被视为异端的价值取向。狂欢关注的是感官的愉悦、身体的快感,无形中倡导着一种肤浅的审美观。文化的深度模式让位给感性化的模式。在直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审美观的影响下,人们用外在的形式来理解自己和评价自己,用包装来达到美的境界。在这种审美观的指导下,表现就是本质,在其后面没有深度模式。这种缺乏在精神领域对意义的深度追求的感性化的审美观,将最终导致大脑记忆库的萎缩,并导致公众审美素养的降低。我们最终看到的是,在缺乏实质的物质基础和人文基础的狂欢表象下,隐藏的是苍白的文化内蕴和缺乏想像力的精神空虚。七、写在后面深深的思考、辨证的对待、我们的大众传媒承载的不仅仅是表面下的娱乐。一种媒体现象的出现和走热有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透过电视娱乐化浪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介环境。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一方面要遵循社会秩序,要按照社会的共同规则和标准行事;一方面为了生存和发展,要承受生活的种种压力和挑战。因此,人们的体力和心智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随着电视的兴起,这个具有高清晰度和真实感的“热媒体”能给大众带来感同身受般的体验。电视娱乐节目已成为大众满足娱乐愿望的主要途径。电视娱乐的功能得到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媒体为生存所迫而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然而,由于我国大陆的媒体进入市场时间晚,尚未有规范的法律约束媒体行为,竞争呈现出无序性和混乱性。媒介竞争是媒介走向市场后的必然趋势。电视狂欢表象的背后是“一张牢固的文化工业之网在有条不紊地通过快感的生产收罗着工业所需要的金钱和利润”。在竞争的压力下,一些媒体的社会责任感逐渐淡薄,价值观也遭到了扭曲和异化;它们可以为了竞争的需要将违背媒体服务原则的节目作为竞争的砝码,狂欢之中忘记了引导也是媒体的重要责任。 要消除电视娱乐化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需政府、媒介和受众三方面共同努力。党和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实行宏观管理的目标确保了广播电视事业的良性发展,管理主要是思想和政治上的引导,以保证思想宣传和舆论导向的正确。电视泛娱乐化现象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广电系统要强化节目规划、播出审查,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建立规范监管标准,奖罚措施,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坚决消除某些广播电视节目格调低下的问题,坚决制止盲目单纯追求收视率、收听率而不顾社会影响的做法。  随着传媒走向市场,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发行量、收听率和收视率已成为传媒的生命线,这是决定一家媒体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媒体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重视对受众的调查和研究,尽可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这是一个好的转变,至少大多数媒体的受众观已从过去“传者中心”的观念转变成了“受众至上”,开始加强同受众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受众的意见能够很快地反馈到媒体并影响媒体的传播行为。  然而,在满足受众合理需求的同时,媒介更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认识舆论导向的内容,正确处理好舆论导向中的各种关系;更应当担负起把受众引导到正确方向的使命,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审美和鉴赏水平,创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一个具备较高媒介素养的人,不是被动地接收媒介讯息,而是能理性地分析讯息,发现媒介讯息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并发展出自主性选择的机制。因此,受众应着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自身的信息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现实、不健康的信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电视娱乐化,否则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必将以受众排斥电视文化作出回应。但我们也不能让电视无限制地娱乐下去,否则全民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水准都将大幅度下降。我们应当给娱乐化设置底线,有限度地娱乐,最重要的是让娱乐与引导共生共谋。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是一种时尚,是一种潮流,但我们同时也需要正确地深层次地去认识它、剖析它、完善它。电视节目的娱乐,“是一种在审美享受中的快感,是一种高尚的健康的快感”;电视节目的娱乐,“既给人以愉悦,又给人以教育。” 这就要求电视人尽力开发、形象创新、提升节目品位,让其更加赏心悦目、积极健康、愉悦性情、陶冶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娱乐化舆论和娱乐价值导向。

《夜线》这档综艺节目,在2015年推出至今,陪伴我们近三年的时光里,与我们分享了太多社会与法律的案例,从这些案例中,除了对真相的还原,林白和张越的主持,以及各嘉宾的分析,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关怀与建立是多么的重要。

观看综艺栏目《夜线》数期节目后,发现其中的很多案例还是令人挺震惊的,这些案例与我们的社会与法律以及情感都密切相关,很多时候都是一时的冲动、一时的失去理智而酿成大错,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

在节目中,记得比较深刻的案例,就是《危险的情人》这期节目,纵使三十一年过去,犯罪嫌疑人依旧难逃法网。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一生,终究还是因为从小缺乏家人的关爱,而一步一步的误入歧途。最终因彼此的不信任,及自身的一时冲动,因一件小事而引发人命。

即使凶手逃亡几十年,警方依旧时刻关注案件的进展,最终将其抓获。很多犯罪凶手,他们在面对询问时,都时常表现出后悔之意,悔不当初为何会那么的失去理智,而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其实,这些节目的案例,虽然千变万化,但多数还是与“情感”二字息息相关。要么是从小就缺乏那种家庭的情感,在他们的心中时常缺乏一种心灵寄托;要么就是一时的怨恨、一时的冲动而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而最终导致各种形形色色的事件发生。

节目中,那些案件的还原以及警方的论述,都让我们清晰的看到各案件的缘由与始终,对这些事件除了震惊,就是对凶手的一些行为感到很不可理喻。

即使如此,这些事情都已发生,对真相的破解,以及对凶手的缉拿归案外。更多的还是要对他们为何会做出如此之事而感悟。其实,这些事情与我们的社会生活都息息相关,很多就是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回想时,哪一件不是多些沟通、多些理解就可以解决的。

另外,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深刻分析,都讲解的非常到位,让我们更加了解到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的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多些关怀,少些怨恨。

总之,这情感类栏目还是非常不错的,从案例中,让我们学习到一些法律常识,从分析人士中,学习理性思考问题。

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广电总局近年多次出手,如叫停谍战片和案情剧、整顿相亲节目等。

如:广电总局要求各地方卫视从2011年7月起,在17时至22时之间,娱乐节目每周播出不得超过三次。

如:广电总局对省级卫视热播选秀类节目就做出多番限制,如不能在晚黄金档7:30—10:30播出,总时长不能超过90分钟;不允许设置短信投票获取奖品等。

如:规定港台籍主持人只能以嘉宾主持的形式出现在节目中,连续主持不得超过三期,而且两个港台主持人不能同台主持一档节目,并明令吴宗宪、蔡康永、小S、黄安等主持人不得再在内地担任节目主持人,同时,对一台节目上日韩艺人的人数也做了严格规定。  

如: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状态的《情感密码》栏目也被判定违规。广电总局在通报中指出该节目“雇用群众演员表演,用夸张的表演手法肆意渲染家庭矛盾,刻意放大扭曲的伦理道德观。”据查,在已播出的该栏目中,还有多期类似节目作假,频道自通报起暂停播出30天。同时广电总局也要求清查所有同类(情感类)节目,主动纠正各类违规行为,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如:2012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

《意见》要求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加大新闻类节目播出比例,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日6:00至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18:00-23:30必须有两档以上自办新闻类节目,每档新闻节目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同时要求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着力办好新闻类节目的同时,要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少儿、纪录片等类型节目的比例,加强宣传教育功能,改善节目类型结构,着力提高节目质量。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还要至少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9月1日起各上星综合频道已经陆续推出相关栏目。

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每晚19:30-22:00,全国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数控制在9档以内,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周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数不超过2档。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天19:30-22:00播出的上述类型节目时长不超过90分钟。总局还将对类型相近的节目进行结构调控,防止节目类型过度同质化。全国电视上星综合频道19:30-22:00播出的电视剧,要严格执行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电视剧编播管理的有关文件要求,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原则,弘扬社会正气,传播主流价值,引导审美趣味,防止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

——————————————————————————————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电视相亲节目的运作解析

 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从1988年山西卫视《电视红娘》的开播,到1998年湖南卫视推出《玫瑰之约》,再到2009年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与紧随其后江苏卫视推出的《非诚勿扰》,掀起电视相亲节目的几度热潮。电视相亲节目为什么会如此红火究其根本原因,它强调了人类最隐秘、最原生态的内核——人性的价值取向及其在相亲过程中的博弈。

 电视相亲节目几经沉浮,节目火热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学界和业界的热议。特别是在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与《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以及2011年10月24日,广电总局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加强对电视相亲节目的管理,防止电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电视相亲节目究竟该如何良性发展也引发众多的思考。本文拟从娱乐情境下的人性价值取向的基本内容出发,通过电视相亲节目的运作手段解读、揭秘电视相亲节目的运作理念。

 一、电视相亲节目的运作理念探讨

 纵观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相亲提供的平台大抵分两类:其一旨在"服务",以《电视红娘》、《玫瑰之约》等为代表,寻找婚姻的另一半;其二旨在"速配","只提供邂逅,不包办婚姻",时下相亲节目大多如此定位,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为代表。前者经历短暂辉煌后迅速没落,后者则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非诚勿扰》引领的"相亲之火"在神州大地呈燎原之势。此部分旨在以时下热播的电视相亲节目为基础,进行电视相亲节目的理念探讨。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由低到高依次表现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相亲节目提供"邂逅"的平台,嘉宾通过自我择偶标准的陈述,表达自身的一种情感诉求,一种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追求。他们从人的双重属性出发,以"性的暧昧与暗示、安全的需要、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主要角逐内容,通过"异性"之间的博弈,追求个性的张扬与实现,而"同性"之间的博弈则是争取配偶权,二者又相辅相成,通过个性的张扬,吸引异性的注意,与此同时,同性之间又展开博弈,个体努力做到"最优",达到成功追求异性的目的。

 (一)自然属性:性的暧昧、暗示,安全的需要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嘉宾不同的择偶标准,也必然包含诸多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因素的诉求:一方面通过"性"的暧昧与暗示,间接陈述人类最原始的欲求,并通过私密问题的公开暧昧和陈述,抢夺受众注意力;同时利用人们安全的需要,引发"物质与爱情"、"婚前财产公证"等社会现实问题的热议。电视相亲节目能够受到众人的追捧,收视率上频频得手,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性的暗示与暧昧。通过刺激受众的"视听",调动受众的情绪,实现一种压力的"暂避"。一是"视觉刺激",主要是给异性以眼球上的刺激与享受,获取对方的注意。以《我们约会吧》为例,本期精彩内容一览之后,女嘉宾的精彩炫舞,抢眼的是嘉宾性感的身材与婀娜的舞姿,而男嘉宾上场之后,部分女嘉宾更是在男嘉宾面前进行热舞,对男嘉宾进行直接挑逗,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刺激与挑逗,获得异性的关注;二是"听觉刺激",通过语言的大胆暧昧与暗示,娱乐受众,引起受众的心跳。在《我们约会吧》,身高一米九来自北京的职业男模特来到现场后,女嘉宾张晶晶因为身高悬殊而直接灭灯,"万一我要跟他那个什么什么的,我还要搬个凳子。""什么什么呢""就是那个什么什么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非诚勿扰》中主持人孟非与乐嘉之间的调侃亦是如此,"……结果你的眼睛就往人家的……我觉得以你的欣赏品位,除了欣赏眼睫毛,你一定还会再欣赏……""你往下说,你往下说……""大家都懂""你为什么擦一下口水"通过这样一种言语的暧昧和暗示,来娱乐受众,笑翻全场。人们有着安全的需要和追求。而安全的需要,不仅仅是生命安全的保障,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全的构建与保障,如人们对稳定工作的追求、家庭的构建、物质条件的满足等等,这些是人发展的基础。相亲节目中,对"安全"的讨论集中在这些方面:一是外貌带来的不安全感。如对帅气男生和漂亮女生感到缺乏安全感,《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指出,外貌与安全感的来自于二者认识或能力的不匹配。二是特殊职业带来的不安全感。特殊的职业,如健身教练、导游领队、司机保镖等,是讨论较多的话题,往往也会引起内心的不安全感。三是物质保障与安全的讨论。相亲过程中许多女嘉宾都会对男嘉宾提出是否有房的疑问,这是基于心理安全的一种考虑,通过"家"的实体形式来提供最基本的生存空间,保障人的生存权力。而物质的追求亦是如此,男女嘉宾对"收入状况"也关注颇多,或是基于嘉宾职业、兴趣爱好与生活方式等进行隐性推测,或是通过"是否有房有车""年收入多少"的直接提问来获取相关资料,并与自身的心理预期相对照,决定对方的去与留。

 (二)社会属性:婚姻观、人性价值取向的揭示

 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人们不仅有着最原始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还有着社会属性的表达与实现,包括精神层次的追求、他人的尊重及个人的自我实现等等。男女嘉宾的择偶标准,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自然属性的诉求,而是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博弈的基础上,凸显社会属性因素的表达。

 爱情或婚姻不仅要求生理需要的满足和物质条件的保障,也需要共同的追求与信仰,情感的经营,需要他人的尊重,电视相亲节目也是以此来引导受众,在博弈的过程中,透过观众的嘻笑怒骂,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传统道德与现代观点的反思,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弘扬一种社会主流价值。电视相亲的平台,将人的双种属性在男女嘉宾身上不同程度得表现出来,而通过二者的博弈,让受众在饭后谈滋中去寻找人生真谛。而这些博弈通常围绕以下问题进行:1"物质与爱情"的博弈。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多元的,而物质与爱情是相亲节目探讨的永恒话题。在相亲节目中,既有《非诚勿扰》中马诺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拜金主义言论,也有《我们约会吧》中的理性考量,在了解男嘉宾的前女友将自己当作提款机,最终因为物质条件的不满足而抛弃对方后,女嘉宾丰丽宏认为,如果一个女人把你当提款机的话,是找不到真爱的。女嘉宾刘珊珊表示,火能试金,金钱也能试出爱情的真伪。2是"个人意见表达与尊重他人"的博弈。两次登上《我们约会吧》舞台的李飒第一次登上相亲舞台时,其"三不要"(我不要穷养的女生,我要富养的女生;我不要单亲家庭的女生;我不要有过感情经历的女孩,最好这个女孩儿像张白纸一样,包括她的心灵跟她的身体)因为观点过于偏执,缺乏对他人的尊重,遭遇全场100位女嘉宾集体灭灯,并引发了现场女嘉宾对他的语言暴力,然而当他再次登上相亲舞台,重新定位,为自己的行动向女嘉宾道歉,首先便得到了女嘉宾的致歉和认可,并最终成功牵手。3是物质追求、事业追求与人生真正追求的博弈。《非诚勿扰》中来自台湾的高纪光,在经历了飞机的乱流之后,发现生命中挺多遗憾,对父母未能尽孝,人生的另一半还未找寻,忙碌的工作让他忽略掉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东西,于是重新调整自己的步伐,认识到成功的定义,不是存款的多少,房子的面积,更不是汽车的排量,而来自于快乐。诸如此类,在节目中数不胜数,它们向人们传达了一种金钱观,一种理解和尊重,更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而这些的传达,通过嘉宾的情感诉求,引起现场的争议,激起受众的兴趣,引发观众的思考,给人启迪,这才是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

 二、电视相亲节目的运作手法解析

 各相亲节目一再创造收视率上的神话,其运作手法呈现极大地相似性。此部分旨在从国内最火的电视相亲节目入手,探求节目背后的运作手法和规律,解读电视相亲节目中的人性价值追求。

 (一)注重过程,不追求结果

 我国电视相亲节目提供开放性的"邂逅"平台,让男女嘉宾通过"秀"的方式,通过自我择偶标准的表达与博弈,去寻找可能的适合自己的另一半。"秀"的平台的构建,决定它的显著特点:注重过程,不追求结果。在电视相亲这个平台上,人性价值取向通过择偶标准的陈述,鲜活地呈现在受众面前。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博弈,人们对物质的极端追求和理性审视,对美貌的向往与担忧,对自我安全的构建和偏执追求,开放自由与传统伦理道德的纷争,也近乎以夸张的形式出现在荧屏上,受众在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过程的追逐。然而,电视相亲节目也因其过度注重过程忽视结果而饱受批评和争议。首先,节目成为了"秀"场,没有达到相亲的目的,数据显示,成功牵手的嘉宾所占比例低,走入婚姻殿堂的则是少之又少。另外,节目的真实性倍受质疑,男女嘉宾身份的做假,参加节目嘉宾爆料"台上相亲,台下分手"的现象,以及男女嘉宾身份过度特殊化,观点的个体性与社会普遍观点冲突等问题也备受社会责备,节目的真实性存在问题,让男女嘉宾牵手少有"结果"。

 (二)制造悬念

 人有求知的本能,基于人的求知本能而制造悬念是电视相亲节目运作的又一重要手段。对于受众急切想知道的信息隐而不发,设置悬念,通过营造紧张和期待的心情,诱发受众最原始的自然心理,抓住观众的心弦,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以《我们约会吧》为例,设置悬念的方式大致有这样几类:1营造身份神秘。采用"自上而下"出场方式,男嘉宾乘电梯从上而下,镜头也从脚慢慢移动,最后才露出男嘉宾真容;男嘉宾故意遮挡面部或背对受众,营造期待,如来自福建的郭泽程的出场即是如此;在本期精彩中,利用马赛克等技术手段遮住男嘉宾面部,通过男女嘉宾精彩对话引发受众兴趣,满族赫庆玲与主持人的对话,"她应该在宫里面干什么""皇后,你怎么来了。"通过这样搞笑娱乐的方式,让受众迫切地想要了解这样一位男嘉宾。2利用女嘉宾不自知的心理,营造双重身份的重合。一类是利用最心仪女生与最匹配女生二者身份的重合,受众就会迫切想知道他们最终能否走到一起;另外,利用最心仪女生与留灯女生身份重合,而女嘉宾不自知的心理,营造"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感,男嘉宾郭宇与女嘉宾陈静媛的成功牵手即是如此。3利用男嘉宾专为某个女嘉宾而来,营造"感动"的氛围。制造让受众迫切地知晓女嘉宾是谁的疑问,制造受众对结果的一种期待。来自浙江金华的张翀,为了更多的了解女嘉宾,去女嘉宾覃霓曾经生活过的城市,为女嘉宾准备生日那天的26块门牌号,专程去上海只为了见她一面,通过情感故事的陈述,营造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让人期待着结果。

 (三)凸现戏剧性,凸现娱乐性

 电视相亲节目要有看头,离不开娱乐性。通过各种戏剧化元素的介入,男女嘉宾通过才艺的展示、嘉宾的互动、或轻松或敏感或暧昧的话题的引入,各种机缘巧合等,展开异性之间的博弈,追求个性的张扬与实现,在娱乐的过程中,实现婚姻价值观的博弈,引起受众的思考。

 娱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独具特色的才艺展示,或是独特个性的呈现,在吸引异性注意的同时,间接表达自身的一种人生价值追求。如《非诚勿扰》中相亲男嘉宾刘思,通过三段小提琴表演,演绎不同女性的性格和对心仪女生的情愫,表达一种对"美"的追求和享受;《我们约会吧》中,穿着时尚另类的男嘉宾刘翔宇,着豹纹衣服穿皮裤上场,颠覆传统男性的个性与特点,另类个性与自由开放的独特展示;27岁小学支教老师的陈华,则是带着支教孩子们的祝福来到节目现场,对他人的关爱与奉献,情动全场。

 可以是轻松的话题,幽默搞笑的语言。《我们约会吧》中,陈文表示,"虽然长的帅不能当饭吃,但看见他我就食欲大增",蔡旸不喜欢胖的男生,因为她觉得要是跟胖的男生接吻,就是好像吃了一嘴油,油腻腻的。而38岁的副乡长戴彬,来自四川省阆中市天宫乡,他的"乡长也是人,也需要征婚"更是对人的自然属性的一种直接阐述。可以是男女嘉宾的各种"巧合"的构建,如《非诚勿扰》男嘉宾景文丛与女嘉宾徐显丰通过聊天,知道双方都来自哈尔滨,都会滑雪,都在深圳工作,第二天又都回深圳,及心动女生与留灯女生的重合等等,让节目充满了戏剧性。也可以是私密问题公开化,对个人内心和生活最真实的描述,表现个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如《我们约会吧》中为女朋友洗内衣的男嘉宾张瀚元,现场女嘉宾围绕其为女友洗内衣的真实性、男士是否该为女士洗内衣内裤以及如何让内衣洗的不变形的讨论,笑翻全场,而这也是男性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的一种讨论。

 (四)揭示隐私,满足猎奇心态

 好奇是人和动物的天性。人们有着希望自己的隐私不被发现,但同时又渴望了解他人的隐私,满足自身的窥私欲的复杂心理。电视相亲节目对个人隐私的揭示,通过男女嘉宾个人独特的成长生活经历、背后故事的阐释与解读,将他们私密的生活与故事展示到大众面前,是人性的一种揭示,其间更夹杂着传统道德与现代观点的一种对抗。

 电视相亲节目的产生就是揭露隐私的一种表现。婚姻与情感话题,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是极度隐私与敏感的话题,而以"速配"为形式的电视相亲节目的诞生,将极度私人的相亲过程放到了荧屏上,让观众全面完整地了解相亲的整个过程,这是对传统道德的一种倾覆,当然其存在形式倍受质疑。男女嘉宾的特殊性是决定他们能否走上荧屏的重要指标。这种特殊性既包括身份与职业的特殊,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经历或观点的"与众不同",这些特殊性的组合最终决定了男女嘉宾能够在荧屏上与大众见面。职业的特殊性。《非诚勿扰》节目中,男女嘉宾的职业存在千差万别,相亲嘉宾的职业几乎囊括了各行各业,从大学生在读、研究生在读、博士生在读,到大学生村官再到事业有成的投资公事董事等等,基本上囊括了各种职业,男嘉宾亦是如此,从一无所有但怀揣成为世界首富的保安,到国家公职人员和公司企业高管,基本上能满足男女嘉宾择偶中的任何职业要求。除此以外,相亲嘉宾地域来源的特殊性,不仅有来自大陆各地不同年龄层次的单身男女,还有来自香港、台湾以及外国的朋友。

 而最大的特殊性还是来自于生活经历与观点的迥异,《非诚勿扰》中38岁的副乡长戴彬,因其"乡长也是人,也需要征婚"而被人们记住;每个嘉宾都是"有故事的人",如《我们约会吧》中女嘉宾徐彬小时候自卑与自闭的性格,没有男生愿意牵自己手;女嘉宾陈文支离破碎的家庭和亲情和辛酸的成长经历,在很小就想过自杀的陈述等等这些,让观众了解他们背后的成长故事,通过情感的铺垫,抓住受众的"心"。

 (五)营造适度煸情与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的创造,是电视相亲节目最擅长的手段,也是吸引受众的最大亮点。通过矛盾的呈现,让节目充满"火药味",给人以强烈的冲突感和刺激。而矛盾冲突的展开,大多是围绕着"尊重与被尊重"、"传统道德与现代观点"和"情感与理性"等社会属性的讨论而进行, 通过人性价值取向的博弈,以此宣扬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追求。

 尊重与被尊重的对立。男女嘉宾围绕着择偶标准或其他话题,在意见相悖的情况下,甚至直接走向了语言暴力,犀利的语言的对抗,造成强烈的冲突感,调动受众的情绪。以《我们约会吧》为例,节目设定的男嘉宾"三不要"环节。由于各人的择偶标准的差异,加之生活经历的不同,各人对不同标准的可接受程度也存在不同,当这些标准不能为上场的女嘉宾所接受时,往往会受到众人的质疑甚至是语言的攻击。另外就是对特殊职业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对某些职业的特定联想,如幼师、护士等与女性的联系,《非诚勿扰》中男护士高鹏哲来到节目现场,讲述他背后的故事,男嘉宾开始实习的时候,没有人愿意让自己扎针,就自己给自己扎针,最后扎得自己得了静脉炎。尽管如此,社会上仍存在一些偏见,面临的一些不理解,社会的不公正的评价,通过这样一种讨论,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的职业,去尊重他们的职业。

 传统道德与现代观点的对抗。"物质与爱情"、"专一与花心"、"外表与内心"等问题无疑是这一平台上的永恒话题,在相亲的平台上,人们将牵手或结婚的砝码摆在了受众的面前,有女嘉宾"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和"与别人牵手一次要20万"等拜金主义观点的大胆言露,也有男嘉宾在没有女朋友时与好几个人搞暧昧或是有过"劈腿"经历的陈述,以及缺乏诚意抱游戏心态参加节目、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了解对方的"耍宝"男嘉宾,这些个例的"另类"观点和行为,与传统道德格格不入,对中国传统道德和伦理形成了一种冲击,引起更多的讨论与思考。

 诉诸情感与诉诸理性。如何吸引和"打动"受众,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情感方式,通过营造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二是诉诸理性,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电视相亲节目往往也是一部情感大戏,在男女嘉宾的"故事"基础上,通过煽情的文字和音乐,让受众通过一种视听之境,营造浓浓的情感气氛。电视相亲节目也因节目内容的低俗化与缺乏深度招致许多批评,而这些需要"理性"元素的注入。电视相亲节目非常注重主持人的选择和嘉宾的引导,通过他们将情感与理性结合起来,让受众获得愉悦的同时,学会冷静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宣传正确的人生价值和态度。

 三、结语

 通过"邂逅"的平台,嘉宾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在相亲过程中,运用设置悬念、揭示隐私、矛盾冲突的营造等各种手段,追求节目的娱乐性,满足受众逃避社会压力。同时揭示人类最原始的人性价值取向的博弈,即以人的双重属性为出发点,表达自身对婚恋观和人性的价值诉求,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弘扬一种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和人性价值追求,这也是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最重要意义。

;

1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从2010年1月15日起播出的一部生活服务类节目,由孟非主持。每期节目都会有24位女嘉宾依次出场,男嘉宾根据喜好将女嘉宾分为“观察区”和“心动区”。“心动区”的女生通过亮灭灯,表达对男嘉宾的喜好;观察区”的女生无灭灯权,只能调节“温度灯”,表示心意。在男嘉宾登台后,将选出两位女嘉宾进入“终选区”,还有替换和更改选择的机会。两轮短片结束后,若“心动区”仍有留灯,“终选区”男嘉宾则有机会在“终选区”牵手一位女嘉宾;若全场都没有留灯,男嘉宾则失败离场。

2爱情保卫战

《爱情保卫战》是天津卫视2010年推出的情感心理节目,由赵川主持。《爱情保卫战》是一档“后婚恋时代”情感综艺节目。节目把现实中青年男女在恋爱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与矛盾搬上舞台,双方通过交流、沟通与争辩把内心的痛苦与困惑全盘托出。节目现场邀请情感导师为情侣提供理性分析、科学考量、恋爱指导和情感忠告,倡导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幸福观。同时也邀请明星夫妻等社会人士指导。涂磊是这个节目中的一大看点。

3真心大冒险

《真心大冒险》是芒果TV推出的大型自制恋爱真人秀节目。《真心大冒险》节目创意源自日综《别被狼君所欺骗》,节目邀请应采儿、欧弟作为主持人,集结5男5女制造甜蜜约会。明星观察员将从观众视角梳理解读这场真心冒险,为青年提供初恋启示,警示恋爱陷阱,历练进取人生。《真心大冒险》已于2018年3月31日芒果TV全网独播。《真心大冒险》将给不同性格、类型的10名年轻男女制造不同情境约会,整个恋爱过程完全真实展示,给观众展示一个无法预测的情感走势,尴尬、害羞、心动、甜蜜等不同现实元素融入其中,吸引观众的同时也让这档开放式结果的综艺更贴地气。不预设剧本,由年轻男女真实发展,用真情感串起节目,让节目更加走心真实。

4中国式相亲

《中国式相亲》是东方卫视制作的国内首档模式创新的全新代际相亲交友节目,由金星主持。开启全新相亲30模式,实现父母两代同台,突破“代际冲突”新切口,实现婚恋问题中两代人的同台探讨,成为首档“名正言顺的相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18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