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英雄赞歌

急求~~~英雄赞歌,第1张

英雄儿女

出品年代:1964

出品公司:长春**制片厂

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部师政委王文清到前线视察,在战场上遇到了老战友王复标之子王成。王成告诉王文清自己的妹妹王芳也在军中。后来在一次战役中,王成英勇牺牲,全军开展了学王成的运动。

文工团员王芳承担了宣传英雄唱英雄的任务,《英雄赞歌》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志气。王文清见到王芳,认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为了不影响王芳,王文清克制感情,没有马上认女儿,而是鼓励她向哥哥学习。

一次,王芳随文工团在阵地上演唱时,遭敌人袭击,为掩护炊事员,王芳负伤,被送回祖国疗养。后来,王复标随慰问团来到朝鲜慰问,这时王芳也已伤愈回到部队。她与王文清相会,王复标向王芳讲述了十八年前的往事,王芳才知王文清是自己的生父,她很激动。

王文清勉励女儿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这时父女终于团圆。

这是一部优秀的军事题材影片,它描写了广大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国土上的流血奋斗,并借助父子、父女、老战友之间的生死离别、劫后重逢来渲染气氛、结构故事,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

影片在巴金原小说的基础上,充实了王成的故事,以细腻的笔触突出了这个英雄战士的成长过程以及对其他战士的影响。人物关系的情感内容和炮火连天的战场气氛的营造,使影片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深蕴着亲情与道德力量。

片中昂然一曲《英雄赞歌》,通过在故事内外空间的巧妙处理,使之具有运人的魅力,从而流传甚广。

张映哲是**《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的原唱者,她是辽宁抚顺人,1928年出生,194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工团合唱队队长、副团长等职。她特别擅长演唱风格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的歌曲,她为**《英雄儿女》录制的插曲《英雄赞歌》影响广泛,脍炙人口,被几亿人传唱了。

张映哲成为《英雄赞歌》的原唱者是在1964年,当时的张映哲是空政歌舞团的一名独唱演员。在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中,她的演唱给领导和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她就接到通知,让她为**《英雄儿女》录制插曲《英雄赞歌》。当时,尽管她很喜欢这首歌,但因忙于应付出国演出前的准备,同时也听说有很多人都在准备唱这首歌,就没有对这首歌太留心。后来,其他演员都录完了这首歌,有关部门才通知她去录音。尽管张映哲在此之前看过这部**的小说版,但她并不知道自己演唱的这首歌在**中是什么样的画面,所以在录音棚演唱的时候有些发懵,连续录了两遍之后,总感到进入不了状态,于是她就在录音间隙提出别让她录了。可是,当时在场的总政文化部毛峰处长对她说:“你一定要唱好,你一定能唱好!”并跟她讲剧情,启发她进入特定情境的演唱状态。张映哲虽没有到过战场的最前沿,但作为军人她曾在前线搞过战勤,对战争并不陌生。在毛峰处长的讲解和启发下,她的情感被激活了……准备半小时后,张映哲再次走进了录音棚,她对现场的工作人员说:“我录两遍,第一遍你们保留,第二遍正式录。”歌曲录完两遍之后,张映哲又说:“我不再录了,不行就用其他人的吧!”那时,她感觉到自己的这两遍录音是完全在状态中的,如果自己这样全力以赴地演唱还有问题的话,那自己也就只有这个水平了。录完这首歌后不久,张映哲就出国访问演出去了。

张映哲出国访问演出回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英雄儿女》,她一听这**里的歌曲,哎,怎么是自己唱的?后来她见到了刘炽同志,刘炽告诉她,用她演唱的这个作品有争议,有人认为她演唱得太豪爽了。刘炽本人也是这个意思,他认为这首歌的演唱应该更抒情一些,声音更稚嫩一点。但是最后大家还是通过了张映哲演唱的这一版。由于当时提倡反对个人名利思想,演唱者的名字没有被打在**字幕上,所以此后很少有人知道**里的那首《英雄赞歌》是张映哲演唱的。

由于**《英雄儿女》的深入人心,影片中的这首插曲也被人们争相传唱,一度曾风靡全国。《英雄赞歌》的原唱是谁,一直鲜为人知,寻找《英雄赞歌》的原唱者成了广大歌迷的一个心愿。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京日报》曾刊登了一篇首钢工人寻找这首歌的原唱者的稿件。张映哲看到后,并没有出来“认领”。原因是她一直是个不喜欢张扬的人,加之自己身体不好,患有脑血栓和心脏病等,所以也就没有走进人们的视线。之后,北京电视台又找到了她,邀请她和刘尚娴一起参加一个文艺晚会,但由于张映哲正在外地讲学,不能按时赶回北京,也就错过了她们之间难得的聚会。说起**《英雄儿女》,说起王芳的扮演者刘尚娴,张映哲格外动情,她说:“刘尚娴在银幕上饰演的王芳很年轻,很秀丽,跟我演唱的豪放风格不是太吻合,但她的表演很投入,对影片表现内容的理解也很深刻。”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2004年,歌曲原唱者张映哲和**女主角刘尚娴终于在“中央电视台第六届军旅歌曲大赛颁奖晚会”上欢聚了。当主持人白岩松将张映哲和刘尚娴双双请上舞台,并将她们介绍给观众时,百感交集的“英雄”姐妹在满场热烈掌声中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场内爆发出的如雷掌声,是人们对这对在台前幕后都出色地演绎了“英雄”姐妹的由衷的感谢和祝福!

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打造的《战上海》以上海解放战役为历史背景,通过八个环环相扣的戏剧场景,汇集魔术、舞蹈、杂技、滑稽等多种语汇,展现了进步青年为了和平理想,保卫上海人民、最大程度保护上海风貌,不断奋斗向前的故事,用青春和热血奏响了一曲英雄主义赞歌。2019年该剧首次亮相舞台,便受到业内外广泛好评。

在原作品中,观众跟着连贯的剧情走,到了尾声的《丰碑》,情绪上会自然而然达到最感动的燃点。但在电视晚会中呈现,作为一台独立节目,《丰碑》进行了适应性改编。

上海杂技团团长俞亦纲说:“我们用了丰碑的形式、人物造型,但在整个编排上做了较大的改变。”比如,技巧的难度和数量都增加了。以新动作“四节人拉肩顶”为例,这一新动作,既是为央视演播厅的高度量身定制,同时有难度、有动感造型感,又兼具精神上的意义。

2020年,《战上海》获得了三个全国性的“唯一”——6月,国家文旅部公布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名录”,《战上海》是唯一的杂技剧;9月,在“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作品”项目中,《战上海》成为唯一入选的剧目;10月,“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中,《战上海》是唯一一部杂技作品。

红色题材的故事,融入海派杂技艺术的魅力,碰撞出巨大的感染力。比如“雨夜飞渡”一幕,解放军战士身手敏捷地在苏州河边的防撞桩上跳跃、潜行,险象环生地避开敌人的火力封锁顺利渡河的场景,经由杂技人以梅花桩为道具所展现的高难度技巧,艺术再现了解放军勇渡苏州河保卫发电厂的场景。

该剧不仅表现了解放上海的战争场面,故事中也有温柔浪漫的一面——展现两位主人公从相识相恋,到为了共同信仰而暂时分别的情感历程。连长江华与地下党员白兰这对革命恋人,在战火纷飞年代从相知相恋,到在各自战线英勇战斗,再到最后为解放上海献出生命的爱情线,穿插于保卫电厂为主线的激烈战争场面之中。一样是《时空之旅》中展现过的男女双人绸吊技巧,当赋予江华与白兰对于彼此的思念和对和平美好明天的向往后,厚重的情感注入使之更令人动容。《战上海》也称为“海派杂技”艺术探索新阶段的起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2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