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育儿之道:孩子四个阶段的家庭“育养”方式

李玫瑾教授育儿之道:孩子四个阶段的家庭“育养”方式,第1张

人的心理发展路径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四个阶段首先是 情感 , 情感 是在孩子完全不能动的情况下,每一次的呼喊,你对孩子的照顾到不到位。当你照顾到位的时候,孩子会记住你的气味记住你的声音然后记住你的相貌。

当孩子从四个月到半岁开始,认人的现象出现,这个时候,“ 依恋 ”关系就形成。而这个,“ 依恋 ”就是 情感 最初的起点,也就是一对一对一个人的 情感 。当孩子的这个 情感 得到满足,Ta就对外界建立了信任,这个信任得到满足,Ta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到亲情,到以后的伙伴情。

这实际上就是人性的核心问题。

3−6岁,性格是重点。

那么,什么是性格?性格是人的后天的行为方式建立的关键期。

人所有的 社会 行为都有第一次。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东西必须是父母来满足,那么,怎么去要?当一个孩子以哭闹的方式父母给了满足,那这是一种性格方式。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能够说话了,说出来,然后父母告诉孩子,我为什么能够满足为什么不能满足你的要求。3岁上下给孩子说“不”以及我们做一系列的性格培养,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很多十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已经拿Ta们没有办法,用父亲的话讲“我说过Ta打过Ta骂过Ta,但是孩子都不听,我拿Ta没有办法”,这是为什么?因为父母没有在孩子6岁之前对Ta说“不行”。6岁之前对Ta说不行,Ta大不了在地上打滚,可是等12岁对孩子说不行,Ta可以拔腿离家出走,Ta可以把一瓶农药喝下去,Ta可以站在楼顶告诉你你若不答应我就跳下去。

因此,性格培养越早越好。在孩子6岁之前,在Ta反抗能力非常小的情况下给孩子建立行为模式。

在给孩子建立行为模式的过程中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那么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形成。

观念也是一种“养育”的心理现象,它不是“教育”的心理现象。

教育 ”是说我们教给孩子很多知识,它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观念不是,观念是就一件事,这件事你的反应得当,孩子就会形成这件事行还是不行,是对还是不对的观念。但是如果孩子的错误行为父母没有制止,一旦这个行为出现重复,重复三次之后,就会形成定势。

心理学上定势有“知觉定势”、“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比如“自私”就是一种 社会 行为的定势,只不过变成了思维定势。

所以3岁之前的“养”“育”,我们 随势而就 的指正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父母的陪伴,孩子在早年父母的陪伴,极为重要。

6岁开始,孩子上学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家庭把前两个阶段的事情做好,而且父母对孩子有心理影响力,那么后面对孩子的教育会轻松许多。

人是有个性的,而个性当中最最重要的是有一部分来自遗传,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后天。

其中智力的相当一部分是取决于遗传,而技能方面的东西才是后天。所以,智力是天生的,当父母发现孩子学习不占优势的时候,就要去研究孩子有没有其他方面的优势, 天生我材必有用! 现在很多家长陷入一个误区,常常对孩子讲“别人为什么能考100分你却不能,别人为什么能学的那么好你却学不好”。这就涉及到孩子的能力问题。

对于孩子的能力问题,恰恰是需要甄别他的个性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Ta的能力的特长。帮孩子找到能力的特长实际上就是帮孩子找到了自我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孩子今后在 社会 中的一个定位。

当孩子的前三个阶段做好,18岁之后孩子的基本认知也成熟了,Ta可以通过认知来调整了。

修养 ”很多是需要靠自己来修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也是一种在 社会 活动中对自我的修养。

人成长的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养育”和“教育”的关系,其中前两个阶段是在“养”的过程中“育”,而后两个阶段才是“教”,包括自我的实现。

结语:

养育是父母辛苦的付出,是积累教育资本的过程;

养育需要稳定的一对一关系、形成依恋亲子关系;

养育是人性被唤醒的过程,是 情感 发展的起点;

养=育,其中孩子,3岁前的陪伴极为重要。

一个人如果很不幸,Ta小的时候没有被人疼过,没有被人爱过,没有被人善待过,那么就不要指望Ta成年后善待这个 社会 。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早年,把Ta的抚养过程尤其 情感 性格培养做到位。

@

序言: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如果家长在平时脾气过于暴躁的话,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会用这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想要用正确的方式让宝宝表达自己的情感,首先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但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孩子在社会当中才能够跟别人更好的沟通。如果孩子不善于表达的话,就会喜欢把所有的事情藏在心里,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是非常不好的。

一、表达能力

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的察觉到,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够主动去帮助孩子,要让孩子自己说出来,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的交流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的时候,家长也不要粗暴的去拒绝孩子,应该用正确的方式耐心的引导,这样孩子跟父母才能够正常的进行谈判。

二、鼓励孩子

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可以选择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孩子在沟通方面不如别人的话,家长应该学会鼓励孩子,也可以选择教孩子一些沟通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这样孩子在长大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情感表达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长大之后孩子的性格也会非常的懦弱胆小,而且比较内向,不敢跟陌生人说话,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非常的善良,但是过于善良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不合适的,如果孩子不知道该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心理方面也会过度的依赖别人。

解读西尔斯亲密育儿——亲密育儿七法

1、让分娩成为一种情感纽带

婴儿出生后的几周到几个月是一个敏感期,在此期间,妈妈和宝宝都需要彼此陪伴,这时期的亲密接触能满足宝宝对妈妈亲近的天性,也能让妈妈关爱照顾宝宝的本能和生理需要得到自然的发展,这是妈妈与宝宝早期亲密接触的最佳时机。

2、宝宝哭声中的学问

婴儿的哭声是一种强有力的语言,是婴儿为了生存和成长与生俱来的本领,也是父母学习回应宝宝的入门之道,如何分辨和回应宝宝发出的信号,需要妈妈细心观察和时间的磨合。那么宝宝一哭是否要抱起来,当宝宝的哭声是唯一一项与你交流的方式时,当他发出这一请求信号却没有得到回应,即使过一会自己安静下来,也只会变得灰心丧气,因为他无法与你交流,也没有人来满足他的需求。因此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及时满足他的需求,这意味着你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交流模式,慢慢地当宝宝学会哭泣以外的其他交流方式,你就可以逐渐延缓回应速度,让宝宝学会等一会儿。

3、母乳哺育

母乳喂养对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具有重大作用,对母亲也有好处,宝宝的每一次吮吸都会使妈妈的身体产生激素,这些激素不仅会帮助你形成所谓的母亲的知觉,还会帮助你的身体分泌乳汁,让哺育更轻松。

4、把宝宝“贴”在身上

把宝宝“贴”在身上意味着宝宝大部分时间都被父母或者其他看护人抱着或背着,只有宝宝睡觉的时候才放下,这种育儿方式对宝宝和父母都有益,我们会发现,被抱着的宝宝很少哭,他们会获得更多快乐,这有助于宝宝的成长,另一方面,父母也便于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外出活动。

5、和宝宝一起睡

睡眠共享是婴儿还比较小的时候最佳选择,一方面宝宝会更有安全感,他的请求也能第一时间得到养育者的回应,你不要担心宝宝会赖在你的床上不走,他会离开的。

6、把握平衡与界限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你本来一心想给宝宝所有他需要的,最后却变成给他所有他想要的,这种情况会让妈妈们精疲力竭,既然让一个刚出生的宝宝将你事先的计划完全颠覆,可想而知,你在满足他的需求时,一定忽略掉了你自己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适当对宝宝的需求说不,对自己的需求说行。

7、学会分辨育儿建议

可能你会听到这样的建议:“你不应该继续喂他了”“别总抱着他,你会把它宠坏的”“一定要让他养成固定的习惯”,这些建议的目的是训练宝宝顺从,而这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之上的,即宝宝在用哭泣来要挟父母满足他,而不是用哭泣在与父母交流,如果妈妈们违背本性不去回应宝宝的信号,会导致妈妈们丧失理解宝宝的敏感性和直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40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