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洞庭湖》许棠一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过洞庭湖》许棠一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第1张

许棠凭这首《过洞庭湖》成名,并由此被人称为“许洞庭”。要知道,在唐朝,写洞庭湖的诗人可多了去了,许棠能从如林的名作中探出头来,是很可以的。

初读这首诗,并没有觉得它有啥冠军相。既没有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大气势,也没有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大眼界,相反却是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惊波长不定,半日鬓堪斑”,难道是晕船吗?胆子这么小真的好吗?说好的名士风流呢?

仔细再读,许棠这首诗有别于盛唐诸公的高举高打,用普通人的视角和写实的手法,也凸显出了洞庭的险奇高阔,更重要的是,它让“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这种不靠谱的主观感受靠谱起来。本来呢,鸟会飞,谁用担心它们掉下来,但是我就是晕船我胆小。

有人说“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写得好,我不觉得。倒是“鸟高帆远”这一联值得玩味:高高在上有高高在上的苟且,落荒而逃有落荒而逃的狂野。

话说回来,许棠这首诗再值得玩味,也不足以和孟夫子和杜诗圣争夺“洞庭湖诗歌大赛”的冠军。当然了,老孟和老杜,也绝不会去争“孟洞庭”“杜洞庭”这样的名号。

《赠终南若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论自己取得多大的成功(失落也一样),无论自己觉得自我多么重要,在别人眼中或许不尽然,所以别显耀自己成绩。

杜牧 赠终南兰若僧

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这首诗也有另外一个版本,“家在终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休公都不知名字,始觉禅门气味长。”但是个人觉得,第一个版本更符合杜牧的诗风,字里行间显得更加清雅。

这是一首杜牧诗词中很不起眼的诗,但是却蕴含着诸多哲理,仔细品味,会有一番味道。先做一下注释,“杜曲”是杜家时代族居的地方,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誉,门第高贵,高官辈出,是豪门望族,最典型的是杜牧的祖父杜佑曾是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两枝仙桂”是指杜牧一年内既在洛阳的进士考试中及第,又通过吏部考试登科,是极为难得的。

诗讲的是唐文宗太和二年春,杜牧年少成名,进士高中,制策及第,轰动一时。这年春天,他和几个一起中榜的同年去终南山游玩,到了文公寺,在满园春色宜人的时刻,却看到一位僧人默默地独自坐在那里,杜牧觉得很奇怪,就过去和他交谈,谈吐间,杜牧发现这位高僧言谈精妙,旨趣高远,意味深长。僧人也觉得眼前的这位年轻人谈吐不凡,就问他的姓名,杜牧恭敬地告诉了僧人。僧人又问他现在在做什么,几位同年的进士十分高兴地向僧人介绍了杜牧,把他出身高贵、名门之后的出身、一年内中进士登制科的得意情况详详细细说了一遍,神色间满是夸耀。高僧听完这些人的话,却没有半点惊叹的反应,反而笑着说:“这些我都不知道啊。”

《第一号塞北舞曲社火》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钢琴作品,它以塞北舞曲为基础,表现了塞北地区的民间社火。这首曲子主要表达的情感有以下几方面:

1 热情欢快的情感:曲子中的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充满了欢快、热情的情感。社火是塞北地区传统的民间活动,人们在欢庆的氛围中载歌载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曲子通过跳跃、欢快的旋律,传达出人们内心的喜悦和欢乐。

2 地方特色的自豪感:塞北舞曲社火是塞北地区的独特文化形式,这首曲子通过钢琴的语言,展现了塞北舞曲的韵味和特点。在社火活动中,人们身着彩衣,戴着各种面具,跳着特有的舞蹈,表达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曲子中的旋律和节奏也体现了这种地方特色的自豪感。

3 温暖安详的情感:《第一号塞北舞曲社火》作为宝宝睡前适合听的钢琴曲之一,它也传递了一种温暖、安详的情感。虽然社火活动是热闹欢快的,但这首曲子在演绎过程中,通过柔和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给人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它表达了一种和平、和谐的生活态度,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总的来说,《第一号塞北舞曲社火》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塞北地区的民间文化特色,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本土文化的自豪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这首曲子所传递的情感是丰富多样的,既有热情欢快的情感,又有温暖安详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地方特色的自豪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4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