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萧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蓼萧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第1张

蓼萧

[作者] 佚名   [朝代] 先秦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标签: 乐歌 感激 祝福 宴会 其他 情感 目的 场景

《蓼萧》译文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滴滴凝聚。已见周朝天子,我心十分欢愉。饮宴谈笑频频,乐乐陶陶嬉娱。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点点闪亮。已见周朝天子,承受恩宠荣光。天子美德不变,长寿永远安康。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颗颗轻浥。已见周朝天子,非常安详恺悌。兄弟亲爱和睦,美德寿乐齐集。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团团浓重。已见周朝天子,揽辔垂饰摆动。銮 响叮当,万福聚于圣躬。

《蓼萧》注释

⑴蓼(lù):长而大的样子。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⑵零:滴落。湑(xǔ):叶子上沾著水珠。

⑶写:舒畅。

⑷燕:通“宴”,宴饮。

⑸誉处:安乐愉悦。朱熹《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

⑹瀼瀼:露水很多。

⑺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龙,古“宠”字。

⑻爽:差。

⑼泥泥:露水很重。

⑽孔燕:非常安详。岂弟(kǎitì):即“恺悌”,和乐平易。

⑾鞗(tiáo)革:当为“鎥勒”。鎥, 上的铜饰;勒,系马的辔头。冲冲:饰物下垂貌。

⑿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雝(yōng)雝:铜 。

⒀攸同:所聚。

《蓼萧》赏析

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此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详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 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全诗层次分明,抒写有致,章章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所以,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毛诗序》谓此篇诗旨乃颂天子“泽及四海”,以之为宴远国之君的乐歌朱熹则以为此乃“燕诸侯之诗”(《诗序辨说》),“诸侯朝于天子,天子与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诗”(《诗集传》)。吴闿生《诗义会通》又说:“据词当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兹取吴闿生说。

这个词语出自诗经《小雅蓼萧》。

根据查询今日头条资料显示,万福攸同出先秦时期诗经《小雅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冲冲。和鸾雍雍,万福攸同。意思是说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浓,既已见到周天子,精致马勒饰黄铜,銮铃悦耳响叮当,万般福祉归圣躬。

这首诗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蓼彼萧斯,零露_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__。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_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全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此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蓼彼萧斯,零露_兮。”自古以来,阳光雨露多是皇恩浩荡的象征和比喻,而微臣小民多以草芥自比,因此,这开头两句可以是兴,也可以看作比。有幸见到了君王,或是得到了君王的恩宠,当然是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心里有多高兴自不待言,因此说:“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境由心造,心情舒畅当然见什么都高兴。和君王在一起宴饮谈笑,如坐春风,因此,自然会得到君王的首肯、赞许,尽情享受那种恩遇带来的精神愉悦。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详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全诗以“和鸾雍雍,万福攸同”作结,为读者描绘了一派其乐融融的大祝福场面:四方车马齐聚,鸾铃叮当悦耳,臣民齐祝君王,万福万寿无疆!想来真是令人激动满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此诗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8-350

肖瑶

希望她在这世间脱俗无忧`快乐逍遥。

瑶,火瑶yáo(1) (形声。从玉,本义:似玉的美石)(2) 同本义。亦泛指美玉 precious jade瑶,石之美者。――《说文》赂以瑶瓮。――《左传·昭公七年》瑶爵。――《周礼·内宰》厥贡惟金三品,瑶琨、――《书·禹贡》。孔传:“瑶、琨皆美玉。”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诗·大雅·公刘

《樵夫》

作者:萧德藻

一担乾柴古渡头,

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

又作全家明日谋。

注释:

1、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

2、优游:悠闲。这里是宽裕的意思。

3、谋:筹划。

翻译:

挑上了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

换了钱足够一天的开销,便心满意快。

他回到家中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

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赏析: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说他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

诗无达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诗,只要不离题太远,或带着偏见去钻牛角尖。

汪藻 点绛唇

《点绛唇》

汪藻

新月娟娟,

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

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兴浓如酒。

注释:

1、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

2、闲却句:与末句相应。言无意饮酒。

翻译:

一轮圆月明媚新秀,

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

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

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

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

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

君知否?

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

使我归家意兴浓郁似酒。

赏析:

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此处闲却传杯会了。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诗经 蓼萧

《诗经:蓼萧》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忡忡。

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注释:

1、蓼:长而大的样子。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2、零:滴落。湑:叶子上沾着水珠。

3、写:舒畅。

4、燕:通宴,宴饮。

5、誉处:安乐愉悦。朱熹《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

6、瀼瀼:露水很多。

7、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龙,古宠字。

8、爽:差。

9、泥泥:露水很重。

10、孔燕:非常安详。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1、鞗革:当为鎥勒。鎥,马勒上的铜饰;勒,系马的辔头。冲冲:饰物下垂貌。

12、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雝(yōng)雝:铜铃声。

13、攸同:所聚。

译文: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滴滴凝聚。

已见周朝天子,我心十分欢愉。

饮宴谈笑频频,乐乐陶陶嬉娱。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点点闪亮。

已见周朝天子,承受恩宠荣光。

天子美德不变,长寿永远安康。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颗颗轻浥。

已见周朝天子,非常安详恺悌。

兄弟亲爱和睦,美德寿乐齐集。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团团浓重。

已见周朝天子,揽辔垂饰摆动。

銮铃声响叮当,万福聚于圣躬。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

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此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详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全诗层次分明,抒写有致,章章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所以,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毛诗序》谓此篇诗旨乃颂天子泽及四海,以之为宴远国之君的乐歌,朱熹则以为此乃燕诸侯之诗(《诗序辨说》),诸侯朝于天子,天子与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诗(《诗集传》)。吴闿生《诗义会通》又说:据词当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兹取吴闿生说。

戏题示萧氏甥

王维 戏题示萧氏甥

怜尔解临池,渠爷未学诗。老夫何足似,弊宅倘因之。

芦笋穿荷叶,菱花罥雁儿。郗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

赏析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73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