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是指在情绪和情感方面的障碍。它包括了三种类型,即:情绪障碍、情感障碍和精神障碍。不同的情感障碍治疗方法不一样,如果患者情绪异常,那么可以采用精神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情感异常,那么应采用心理治疗及行为矫正治疗结合起来进行治疗。另外,如果患者患有情感障碍,则需要治疗其症状,根据病情可选择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及药物治疗。因此,了解情感障碍以及相应行为矫正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所有类型的情感障碍均可使用精神药物治疗,但情感障碍具有更加复杂且更具特异性的特征,因此对不同类型症状用药治疗更为重要。
一、什么是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是一种心境障碍。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行为迟缓和自责自罪。情绪上的低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过去是由于过分自信而感到“高人一等”,现在则认为自己在社会上已一无是处,就失去了自信。行为上则是自责自罪和悲观厌世。抑郁发作的特点是:患者常常出现心情低落、思维迟缓和行为迟缓;情绪低落的程度随着时间和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等。抑郁症发作后常见症状为:思维迟缓和行为迟缓;在一定程度上患者的思维反应异常缓慢或出现“迟钝”的表现;自我评价低和自责自罪;情绪活动缺乏主动性并缺乏自知力。
二、抑郁发作的分类及特点
抑郁症分为躁狂型、抑郁型、轻躁狂。抑郁发作是指抑郁状态持续4周以上,而无下列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心境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常伴有睡眠障碍,患者失眠和早醒现象明显,常伴以焦虑抑郁情绪。典型地抑郁发作在清晨发作(轻躁狂),此时精神较好或活动较多。心境低落持续2周以上,而无抑郁反应;症状重于严重,可持续数月或1年以上;具有躯体化或自卑感;社会功能明显受损,认知功能及社交功能损害比轻度心境低落更为严重。抑郁型和躁狂型都属于情感障碍类。两种病都会使患者情绪波动频繁且强烈。
三、如何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是控制其症状和维持其正常的社会功能的重要方法。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目前,对于情感障碍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应该将情感障碍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对待。但是由于情感障碍症状复杂多样,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考虑如何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同时,患者应该尽可能地将情感障碍当成一个“好”事情来对待。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发现:将患者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相结合是治疗情感障碍的一个有效方法。
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身疾病。睡眠可分为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前者又叫慢相睡眠,又可分为似睡、浅睡、中睡、深睡4个阶段;后者又叫异相睡眠,此时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看上去似乎睡得不安稳,但很难将其唤醒。正常成人自睡眠开始,逐渐进入慢波睡眠,持续80~120分钟后转入异相睡眠,再持续10~30分钟左右转入慢波睡眠。每晚两种睡眠交替4~5次。科学家认为,慢相睡眠与机体生长发育和消除疲劳有关,异相睡眠与脑机能的恢复有关。
失眠是很痛苦而烦恼的,一个人三四天不能安睡,头沉目眩,工作时提不起精神,效率大为降低;老年人睡眠不足或失眠,白天总觉得昏昏沉沉,有明显的疲劳感,甚至有的不堪忍受长期失眠的痛苦,自杀了之。
失眠的原因很多,如疼痛、瘙痒、饥饿、疲劳等躯体因素,但主要的是由心理精神因素引起。例如,外界意外事件、亲属死亡造成的悲伤和思念等;不良睡眠习惯或不适宜的睡眠环境,如噪声、过冷、炎热、迁移新居等等;明显的心理或精神障碍,如烦恼、不安、过度兴奋、抑郁等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化,生物节律改变,隐匿性或伴发情感障碍等。
双相情感障碍的5大征兆,你中了几个
1、容易激怒
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一段时间一般比较短暂。
2、强制性哭、笑
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子哭和笑。这是在脑器质性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
3、情感脆弱
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到悲伤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并且患者事后感到特别无助和后悔。
4、病理性激情
是指突然发生的,非常强烈但又短暂的一种情感障碍。它与情感爆发的不同之处:其表现为冲动,伤人毁物等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的行为,多半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遗忘。
5、其他症状
常常伴有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睡眠障碍,精力不足的症状。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感或被害妄想症。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躁狂病的相关问题。 辅。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从嗜睡变失眠是抑郁了还是要变躁狂了这个躁狂病疑问 ,关于躁狂病疑难问题做以下解答:
对于躁狂症患者,很多人都表现的素手无策,不知道要怎样去对待,怎样去护理。躁狂症患者经常表现出冲动、伤人、毁物的行为同样会让人退避三舍。而这些行为可能会令躁狂症患者更加的狂躁不安。专家告诉躁狂症患者的亲友和家人,护理躁狂症患者时应留意以下几点: 对待躁狂症患者,家属必须做好防范工作。一方面要避免激惹病人,因躁狂症病人大多表现为好关闲事,好打抱不平,小题大做,所以尽量不让病人外出,因躁狂症患者在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是喜欢表现自己,兴奋程度就越高,对病情更不利。同时因兴奋症状常引起外人围观,易导致打人或被人打等伤害事故。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也是躁狂症注意事项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尤其是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并且,躁狂症患者的房间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 躁狂症患者还应有充足的睡眠和有规律的生活,可以防止此病的发作。躁狂症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深秋和冬季是忧郁症状的高发期,要提防病人出现意外伤害;而夏季是狂躁的高发期,家人亦应加强关注。 饮食调理对于躁狂症患者病情的康复来说十分重要,是躁狂症注意事项中尤其要重视的一点。因为躁狂症患者常常因“忙忙碌碌”而“废寝忘食”,饥饿过度时又会出现暴食暴饮,不注意饮食卫生,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极为不利。因此,专家建议,躁狂症用餐时最好让其单独用餐。 护理躁狂症非常繁琐,所以在做好躁狂症防范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医生,加速治疗,必要时送往医院住院治疗。专业治疗躁狂症,建议您到哈尔滨躁狂症医院,数字化神经调控手术助您及早摆脱病情困扰,早日走进正常生活轨道,该手术对于病情超过三年以上,有严重暴力倾向的躁狂症患者见效快,效果显著,愈后不复发。
病因
睡眠障碍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联系,临床各类疾病患者都可能并存睡眠障碍,各类疾病本身也可能并发睡眠障碍。此外,环境、饮食等也可引起睡眠障碍。
疾病因素
机体老化所致睡眠模式改变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病变,调节睡眠神经体液能力下降,造成周期性睡眠-觉醒节律改变,肾功能老化造成肾小管重吸收率下降,引起夜尿频繁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脑部器质性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可使脑部血流减少。
全身性疾病
疾病本身或其伴随症状可影响睡眠,加重失眠。
精神疾病
老年人中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青年人,失眠严重程度与抑郁症的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关疾病
抑郁症、脑动脉硬化
非疾病因素
药物因素
因基础疾病增多,需服用多种药物。许多药物都能影响睡眠,如应用利尿药导致频繁排尿影响睡眠。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睡眠影响比其他任何因素影响大,如工作状态和收入的改变、孤独、丧偶、居住地的改变、住院等,老人出现心理不适应感、失落感、衰老感、被遗弃感和无价值感。评估有无长期患病,致使自理能力降低,自我形象紊乱或生活中有无大事件发生,如退休、丧偶,子女问题等使思想上压力加大,思虑过多,造成抑郁、焦虑等而影响睡眠。
不良睡眠和生活习惯
晚餐过多或过少,睡眠前饮用咖啡、茶水、吃零食、吸烟和饮酒,白天打瞌睡,睡眠过晚等。
睡眠环境
室温过高和过低,噪音过大、光线过强和湿度过高、过低以及卫生条件差等。住院初期,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病室温度太热或太冷,不适床铺、灯光太强、护士操作的干扰、均可使患者难以入眠或在睡眠中突然惊醒而不能再度入眠,使睡眠节律被破坏。
症状
睡眠障碍包括睡眠量减少或增多,或在睡眠期出现异常行为,睡眠觉醒的节律发生改变,长期睡眠障碍可影响大脑思维。
症状分类
根据睡眠障碍症状可分为四类:
睡眠量减少
多见于失眠障碍,失眠症的表现形式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自觉多梦、睡后频繁觉醒、醒后不易再睡、早醒,或虽入睡但缺乏睡眠感。或晨起后感到不适或疲乏,不能使人精神振作或恢复精力,白天嗜睡等情况。
睡眠量增多
多见于嗜睡障碍。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睡病(日间过度思睡伴猝倒)和(或)特发性睡眠增多(日间过度思睡但不伴猝倒)。
睡眠期出现异常行为
多见于异态睡眠。主要表现为睡行症、睡惊症、睡眠期行为障碍、梦魇。
睡眠觉醒节律改变
多见于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或睡眠-觉醒时相提前障碍。
典型症状
失眠
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且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睡眠障碍。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能再睡、睡醒后仍觉疲乏、白天困倦等。其核心是睡眠的启动和维持困难。
REM睡眠行为障碍(RBD)
在出现典型RBD症状之前数年或数十年,患者常表现有睡眠期间的不安定,如梦呓和肢体活动频繁等现象。RBD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鲜活或暴力的梦境及其与梦境相关的行为或情感反应。典型临床表现是睡眠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动作甚至是暴力行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
在连续7小时睡眠中发生30次以上的呼吸暂停,每次气流中止10秒以上(含10秒),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AHI)≥5次/小时并伴有嗜睡等临床症状,而引起慢性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中枢型、阻塞型及混合型。
不安腿综合征(RLS)
在静息状态下出现难以名状的肢体不适感,而迫使肢体发生不自主运动。表现通常为夜间睡眠时,双下肢出现极度的不适感,患者描述为虫爬蠕动感,或以“难受,说不清楚”描述,以小腿内侧肌肉明显。运动可以暂时缓解症状,迫使患者不停地移动下肢或下地行走,导致患者严重的睡眠障碍。
周期性肢体运动(PLMD)
在睡眠期出现反复发作的刻板性肢体运动。主要表现是发生在快速动眼相睡眠期的腿部刻板的、重复屈曲动作,如大脚趾节律性伸展,屈曲小腿和脚,每次持续05~5秒不等,连续3次以上,每20~40秒出现一次,可将患者惊醒。
伴随症状
失眠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不适、疲乏无力等躯体不适症状以及焦虑、抑郁情绪。
嗜睡障碍患者,以发作性睡病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还可能出现入睡瘫痪和入睡幻觉等症状。
并发症
长期睡眠障碍可影响大脑思维。可通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有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认知功能改变。
就医
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有睡眠量异常、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以及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若长期存在并影响其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可考虑就医。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进行明确的诊断。
就医指征
若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如睡眠量异常、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以及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并且长期存在并影响其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等,可考虑就医进行专业的医学检查。
就诊科室
优先考虑精神心理科或神经内科就医。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睡眠障碍出现多长时间了?
这个症状大约多长时间出现一次?
这个症状有什么影响?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多导睡眠监测(PSG)
PSG是在全夜睡眠过程中连续同步记录睡眠中生物电变化和生理活动、进行睡眠医学研究和睡眠疾病诊断的技术。监测涉及脑电图、眼动电图、心电图、肌电图、呼吸、氧饱和度等10余项指标,全部记录于次日由仪器自动分析后再经人工逐项校正。临床上PSG可用于记录和分析睡眠,正确评估和诊断失眠,发现睡眠呼吸障碍,确诊包括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各种睡眠期行为障碍疾病。
常用评估量表
睡眠量表评估是患者与临床医师对睡眠问题进行主观评定,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客观睡眠检查,对于睡眠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睡眠日记
填写睡眠日记可以引导患者注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行为,并且能够帮助识别睡眠时间和不良的睡眠卫生。
晨起睡眠问卷
用于对夜间睡眠进行主观评估,在夜间PSG监测结束后的早晨填写,有助于发现夜间睡眠主观和客观评估的差异。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评估有无精神紧张或导政精神紧张的具体原因,如遭遇生活事件、个人损失、考试前焦虑、家庭环境、气氛紧张等,情绪状态有无焦虑、抑郁、兴奋等。
诊断标准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出现睡眠量异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可初步确诊为睡眠障碍及鉴别睡眠障碍类型。
综合病史以及PSG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睡眠障碍的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睡眠障碍一般可明确诊断,无需鉴别。
治疗
睡眠障碍需针对病因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两大类。患者经常优选非药物治疗方法,部分患者还优先试验一些自主策略,但较多患者需要同时药物治疗。综合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案。
家庭处理
管理和教育患者尽量放松自己,自我心理调适,维持有规律的睡眠时间,睡前限止兴奋性饮料,避免看惊险电视、小说、过多思考事务,避免服用能影响睡眠的药物如激素、止喘药、β阻滞剂等。
到院治疗
苯二氮䓬类
地西泮
具有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
艾司唑仑
具有较强的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和较弱的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诱导入睡较快,作用持续时间短暂,因此嗜睡、头昏等副作用很轻。
阿普唑仑
具有较强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诱导入睡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嗜睡、乏力、头昏、口干等情况。
非苯二氮䓬类
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右旋佐匹克隆,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痉挛的作用。能减少夜间觉醒次数。
抗抑郁药
失眠伴有抑郁焦虑症状时,同时给予小剂量抗抑郁药,能提高疗效。
心理治疗
慢性失眠患者的心理情志因素是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所以进行心理治疗,能克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及愤怒等不良情绪,常比应用药物治疗会获得更好地疗效。心理情志的目标是对失眠不害怕,不抗拒,尽量做到放松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反而能较好入睡。
饮食
饮食调理
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和分配餐次。避免多食辛辣、油炸、膨化的食物。在晚上进食适量,以免引起胃部不适感,进而影响患者睡眠。
护理
睡眠障碍患者生活有规律,作息时间相对稳定,保持放松的心情,对症状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常护理
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进行适当的体育健身活动。夜间既然失眠,白天就不要打盹,午睡亦应取消,把应该睡的觉都放在夜晚去睡,早晨亦要按时起床,坚持展练,日久就会显出效果来。
睡前避免从事紧张的和兴奋活动。要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另外,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床铺要舒适,卧室光线要柔和并尽力减少噪音,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睡眠的外在因素。
伴有焦虑、抑郁等情况的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规范用药,避免自行修改药量。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睡眠的时间、觉醒次数、睡眠质量满意度等。
心理护理
睡眠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情绪,家人应细心、耐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医生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出院后也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睡眠习惯,防止症状反复。
预防
预防措施
平时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每周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游泳。
白天避免午睡。
睡前尽量不饮用浓茶或刺激性饮料。
保持轻松的心情,避免压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