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奏鸣曲》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热情”奏鸣曲》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表现了贝多芬的独创精神,创作手法自然、灵活。他将“普罗米修斯的不安的灵魂”和被刚强意志所克服的狂澜般的情感,理智地组织在古典式的、严整、纯洁的音乐形式里,音乐语汇朴素、简洁、精确。

《热情》奏鸣曲的音乐从第一个音符至最后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强烈的感受,不管是犹如巨浪般涌现的热情力量,亦或是如玉石般纯净的心灵深度,都体现着属于贝多芬自己的特质。

《热情》奏鸣曲以其形式的完美,结构的无比完整,以及灵活的脉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而其中的f小调的调性是贝多芬的“阴暗的超人式激情”的代表,这种调性真正体现了代表贝多芬的激动的音乐。

奏鸣曲创作特征

《热情》奏鸣曲的诞生和其发展潜力都来自三个不同特色的小动机,也就是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三个动机。第一个动机是由f小调双手八度低音区的主三和弦分解音调奏出,悲剧性的色彩油然而生。

第二个动机的颤音乐句具有鲜明的探索意味;第三个动机与《第五交响曲》中“命运叩门”动机的形象尤为相似。这就是呈示部中的全部材料,也是整首奏鸣曲的基础所在。贝多芬除了把古典奏鸣曲结构合理的吸收之外,又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了更大程度的创新。

音乐汇总

被爱放逐

片头曲下载(MP3立体声)

http://wwwrayfilecom/files/3186ffeb-23dc-11de-9761-0019d11a795f/

由于戏的故事背景在热带南亚,所以地域因素也是重要的考量:

http://wwwrayfilecom/files/79584114-23e4-11de-b87b-0019d11a795f/

下面这段是用来描写危机与悬疑场景的,流行元素与交响元素混合:

http://wwwrayfilecom/files/0517d800-23e6-11de-a3c2-0014221b798a/

这是一段情感描述乐段

http://wwwrayfilecom/files/ce22988f-4ddb-11de-b42e-0019d11a795f/

这是一段富有张力的乐段,用于描写非同寻常的事态场景(片段)

http://wwwrayfilecom/files/79667d99-23e6-11de-84e6-0014221b798a/

最后推荐这段钢琴曲,是被爱放逐的主要情感主题,很安静,如果伴在耳边睡觉,会送你一个水汪汪的梦

http://wwwrayfilecom/files/e7c40cd9-23e6-11de-b5c9-0014221b798a/

被爱放逐

音乐

sax乐段:

http://wwwrayfilecom/files/8da55ef5-23e7-11de-841a-0014221b798a/

情感主题的弦乐段(片段)

http://wwwrayfilecom/files/534b854a-23e8-11de-9d84-0014221b798a/

导读:《花儿与少年》第三季主要以冒险为主题,集结了多名明星。其中有井柏然、陈柏霖、张若昀等明星。那么花儿与少年第三季背景音乐有哪些?歌曲名称是什么?

《花儿与少年》第三季简介

2017《花儿与少年》第三季以“冒险季”为主题,集结了井柏然、陈柏霖、张若昀、杨祐宁、江疏影、娜扎、赖雨濛、宋祖儿八位人气青春偶像,迎着赤道以南的热风,开启新的征途。而邀请时正在旅美的华晨宇正在太平洋彼岸的夏风中捕捉灵感,对着迈阿密的白色沙滩和海浪写出歌曲,情感浓烈、精致唯美,歌曲中你将能听到城市、草原、荒漠、沙丘、森林、海洋……带你经历让人动心的奇幻旅程。

《花儿与少年3·冒险季》最终定名为《寻》。据悉歌词曾请到三位词人先后长达两月撰稿,精益求精,前后历经七稿呈现出最终模样,充满人文关怀,值得期待。是由华晨宇亲自作曲,新生代词人十禾作词,金牌制作人郑楠编曲,在这首歌中融入了钢琴芭乐与潮流的trap元素,呈现出一个轻灵飘渺的音乐世界,这是华晨宇对这个“花儿与少年”的见解,并把2017年第一首致“爱”之作送给全世界爱做梦的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3第三期插曲大全

20170423第一期

就是大仁哥最后自白的部分:《caves》

张若昀做饭的BGM:《whose promotion》

20170430 第二期

2分55 陈柏霖:你们好好玩,我马上就去:《for miss caulker》

8分 45 七人走给他们看:《me and baby brother》

14分10 七人分食(个人很喜欢的前奏):《have a drink on me》

《花儿与少年第三季》介绍

《花儿与少年第三季》是湖南卫视推出的青春伙伴自助远行真人秀[1] 。第三季节目八位固定成员是江疏影、古力娜扎、赖雨濛、宋祖儿、杨祐宁、陈柏霖、张若昀、井柏然。

该节目由“花少姐弟团”展开一场草原、荒漠、沙丘、森林、海洋无数元素勾勒出让人动心的奇幻南半球异域旅程[2] 。

《花儿与少年第三季》于2017年4月23日起每周日晚22:00接档《向往的生活》在湖南卫视首播[3] 。

戚建波用真情感动听众戚建波简介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最后一场比赛中,选手刘和刚一曲荡气回肠的《父亲》,使他最终以19744的高分,当之无愧地成为本届青歌赛的冠军。由于这首歌曲被演绎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评委席上的著名女歌手张也热泪盈眶。张也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这首歌唱出了一些很久以来我们遗忘了的东西,感谢词曲作者,感谢选手的演唱。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我们山东威海的业余作曲家——戚建波。说起戚建波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但是说起他的作品,却几乎无人不晓。刚过不惑之年的戚建波自称是一名“业余作曲家”,只是威海一中的一名普通教师;但是他的很多作品却比很多专业作曲家更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广为传唱:《常回家看看》、《咱老百姓》、《好运来》、《儿行千里》……从1997年以来,戚建波已经陆续有16首作品入选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为全国观众送去欢乐和祝福。昨天下午,在欣然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时候,戚建波正在北京进行专辑的录音工作。这张正在录制的名为《威海之恋》的专辑收录了79首歌曲,是戚建波对自己创作生涯的一个总结。他说:“这些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首我都很喜欢。”从开始创作至今,戚建波前后共创作了近500首歌曲。这些作品大都是早年创作的,现在成名了,反倒减少了创作数量,“现在我一般控制在每年30首左右,创作需要投入,需要感情积累,写一首就要争取‘活’一首,不能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从作品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戚建波的作品透露出一种浓浓的亲情。亲情作曲家,这正是广大听众给予戚建波的亲切称呼。戚建波说,实际上自己的创作五花八门,不仅仅只有“亲情”一种,只是因为这一类的作品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所以才更为人们所喜爱。“亲情是人人心中都有的东西,比如《父亲》这首歌,其实创作于5年前,几年前第一次录音的时候,当时在场的十来个人全都流泪了。”戚建波的很多作品并不华丽完美,但就因为饱含真情实感,所以感人至深。作为齐鲁大地成长起来的作曲家,戚建波说,自己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有真实的生活经历,而这些生活根源大多来自山东,来自自己生长的这块土地。本届青歌赛上,获得民族唱法第三名的歌手、北京电视台选送的陈莉莉,在团体赛中演唱的歌曲《红旗颂》,同样也出自戚建波的手笔。这首歌是一首主旋律中少有的精品。作曲大气磅礴,旋律流畅,加上陈莉莉演绎得情感真挚,她凭此获得了团体赛歌曲演唱的最高分。这是戚建波的追求,所有的作品都要有“真情”,即使是主旋律,也不是口号式的空喊。在戚建波看来,爱祖国也是一个人必须的、正常的感情,也是一个人的真情。作为一名“业余作曲家”,戚建波说:“我从来不认为创作有什么专业和业余之分,哪怕你是工人、农民,只要写出观众喜爱的作品,就是好的作曲家。”戚建波说,业余创作更好,没压力、没任务,更容易出好作品。在戚建波眼中,亲情、友情、爱情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真情,是戚建波创作永恒的主题。(济南日报记者李雪萌)走近人物:亲情大师戚建波戚建波的名字不如他的歌那么知名,知道他的人也不很多,虽然他上过中央台《实话实说》节目。而《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大概没有人不知道,没有人不会哼两句:“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啊,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戚建波就是这首歌的作曲者。在99年的春节前后,这首词和曲都亲切、简单的歌迅速唱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唱出了每一个家庭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作曲家戚建波吧。·为亲情、友情而感动一首歌的流行可能有很多偶然因素,但一个作曲家闯出名堂来却有很多必然的因素。在北京亚运村附近的一家饭店里,我们见到了戚建波,他正在忙着和一个歌手谈新歌。见面没说几句话,戚建波就感慨:“亲情、友情的东西,在北京不好找。北京太大了,到哪儿都堵车。威海小,三转两转就转遍了。在威海,我早晚都是和朋友在一起,他们请你吃饭,他们高兴。有时候,我一晚上连喝五顿酒,朋友太多了。”戚建波生长在山东海边的威海小城,他喜欢小城市中那浓郁的亲情、友情,现代化的北京无法留住他,他宁肯每年几十趟往返于威海北京之间,也不想长留北京。的确,北京人每天忙忙碌碌,快速地进人商业社会,亲情、友情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并不是说北京这样大城市里的人就不想要亲情,不想要友情,只是因为人们都太忙了。这就是为什么戚建波的《常回家看看》在北京也非常流行。高大的戚建波,戴着一副精致的白眼镜,待人礼貌热情,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大海的风吹给他的是宽广的心胸和滚滚而来的创作灵感。他是个直率、厚道的人,他说他能对亲情的东西产生共鸣,而对情啊爱啊的词找不到感觉。他有一个和美的家庭,妻子贤惠,上初一的儿子调皮但讨人喜欢。他的父母亲一辈子和和睦睦,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大家共同照顾着这个大家。1998年1月,当他拿到词作家车行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词的时候,看完词就哭了,冲动之下一气呵成写完了曲子,从看到词到动完笔,总共只用了七、八分钟。看到这首歌词,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家庭,母亲就在面前,每一个家庭都是这样。写完曲子后,他经常在朋友们面前唱,每次唱他都要哭,听歌的人也要哭。到后来,所有的人听了后都说这首歌要是上了春节联欢晚会,一定会火起来。后来果真如此,在99年春节前后,《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响了中国大地”,从农村到城市,大家都在唱这首歌。随后到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盗版盘。戚建波自己发现的盗版品种就有70多种。听戚建波谈话,很多的家庭生活,妈妈如何一辈子含辛茹苦,把好吃的都留给孩子们,父亲如何真诚做人,一辈子规矩守法,姐姐如何谦让弟弟们,不会争家产。这样的家庭很有传统的美德,培养出来的孩子心理平衡,很会和睦共处。戚建波认为,父母亲的爱是无私的,爱情什么的,都存在一种自私。说是回家看看,看看老人,不是你想老人,是老人想你,是父母想你们。他说亲情的市场特别大,但亲情的东西不好写。爱情的灵感随时都能找到,但亲情的东西你捕捉不到,只有生活的氛围足够了的时候才能够写好。亲情的歌词让他很快地产生灵感。创作当中,他的脑子很冲动,下什么笔、什么调,不是有意识地想要写,是下意识地写,就写出了那么一个歌的旋律,出了好的灵感,他是在下意识中创作。他能够随口说出自己刚刚谱曲的歌,比如新近推出的《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你身在那他乡有人在牵挂;你回到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了笑容时有人乐开花;这个人是娘,这个人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家。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妈。”关于家,关于亲人,他还吟出了另一首歌,都是让他感动的词,说老人都老了,你就别干了,“爷爷那年才十八,奶奶的花轿抬回家。娶亲那天我没赶上,爹爹也不知在干啥。那天爷爷喝醉了,奶奶哭哑了。后来就有了爹爹,爹爹娶了妈,再后来就有了我们这群娃,像瓜藤上结满了一串瓜……爷爷套上犁,奶奶前边拉,后来就跑来了爹,爹又喊来了妈。再后来我们这群后生就长大了,艰苦中创下了这个家。爷爷今年78,奶奶的头发也变白了。如今赶上这好日子,你们就好好享福吧。告诉老人别太操心啦,有我们在。也告诉孩子,老人老了,别让他们操心了,我们干什么的!”戚建波追求“要写好歌,先做好人”,他认为你告诉别人孝顺父母,你做不到,你就写不出这种感觉。他父亲今年初去世,当时戚建波正要乘飞机从北京回威海,在机场上听到家里打来的电话,他当时就哭了。他是个家庭观念特别强的人,每次出差,母亲都会打电话给他,他有了困难,也是想向家人倾诉,向妻子诉说。亲人给他力量继续进行他的工作。友情也是让戚建波感动的一种东西。在威海,他的知名度很高,朋友也多。每当朋友在电视上听到了他的歌,都会打电话给他。朋友见面,都会问他最近有什么新歌诞生。朋友的这些关心和帮助促使他不断地创作,只有不断地创作新歌,他才能够面对朋友。有一个朋友的名字常常被他提起,这就是张俊以,一个成功的文化商人,戚建波的几首歌都是他作词,他对威建波的物质帮助也很大,戚建波每次来北京,都有张俊以接待,有张俊以的帮助。关于朋友,戚建波吟出了张俊以做词的一首歌:“并不在意你回报我什么,只求你别以为我太傻。我是心里明白不想说。只想告诉你,友情不是承诺,说出的话最好去做。咱一起流泪,一起唱歌,别让友情在旅途中失落。”戚建波说这首歌也代表了他自己的心声,他说总有人以为自己最了不起,其实别人比你行,比你行得多,自己要有平常心。不管你有多大的成绩,都不要自以为是。“羊圈里出了个驴”说到自己的成名,戚建波说有人认为是“羊圈里出了个驴”,别人感觉他很神秘,因为威海一个文化团体都没有。从80年代初师范毕业以后,戚建波一直就在威海一中教学,现在是学校的副校长。他非常感谢威海,说一个中学养着一个作曲家,这在全中国都没有。所以,任何地方让他去,他都不去。威海给了他很多荣誉,他是威海市拔尖人才,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环翠区政协副主席。实际上,威海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每年5月23日都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歌咏活动。十多年来,戚海波是这个活动的热情参与者,他为歌咏会写歌,歌会上指挥。戚建波还有一个专长,他写了大量的行业歌曲。在全国行业歌曲比赛中,他创作的歌曲全部获奖。关于创作的灵感,戚建波说灵感来自生活,是生活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说自己看书很少,基本上没有看过一本完整的小说,但是喜欢看报纸,特别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新闻。中国、国际上的大事、焦点问题喜欢看。他是个电视迷,就是在北京录音,半夜三点钟回饭店,他也要看电视,一直看到眼睛睁不开了,什么时候睡着了不知道。他认为音乐创作毕竟不是文字的东西,而是抽象的,这些对他来说都是生活的积累。戚建波77年高中毕业,第一届高考,考上了蓬莱师范。蓬莱师范什么都有,有四门主课,器乐、声乐、舞蹈、乐理。他考试时弹的是三弦,跟他小时候村里的老师学的,老师现在是威海音乐家协会的主席。他小时候学过二胡、京胡、三弦。那个时候,老师就觉得他悟性特别好,他从小学一年级起一直当班长,学习特别好。后来改学黄帅了,学习就下来了。到了蓬莱师范以后,器乐上和乐理上他是尖子。那时条件很艰苦,他们一个班四、五十个人,只有7架小手风琴,都是文革以前留下的。老师给他开小灶,一架破钢琴,就一把钥匙,老师把钥匙给了他,倒不是希望他将来当钢琴家,最起码能够好好学吧。后来又拉手风琴,他拉三个月就比老师拉得好。2年后毕业,是班里的尖子。分配到威海七中,当时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现在的妻子。半年后调入威海一中。8l年,戚建波写了第一个作品《老师的目光》,发表在上海的《儿童歌声》上,得了7块钱的稿费。在国家的刊物上发表作品,他激动得就像是过年。这件事给了他很大鼓励,从此,他成了业余作曲者,一个月总有几首歌发表,作品参加威海汇演,84年,他是威海第一个参加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的会员。以今天的心情看过去,他已经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那个时候他高兴得不得了。来自老百姓戚建波说自己来自老百姓,一生可能都是业余作曲者。能把业余做好最幸福,把业余当成专业干最累。戚建波说自己的作品面向老百姓,作品中有朴实的美而没有花哨,当然也要有时代感,要与时代一起往前走。他创作歌曲都是在很冲动的情况下,自己先被感动。要想感动别人,自己先要被感动。他作曲时从来不用琴,想到就写下来。他还喜欢自己演唱自己的歌,认为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才有能力最好地演绎自己的歌。而每个歌唱演员都有自己的风格,唱出的歌不像作曲者想像的。创作出《一个中国》时,他遇到两个台湾的小伙子,他们也不希望台独,听了戚建波的歌,他们哭了。戚建波用5000年的事实感动他们。他说他不喜欢做太正经的、拍马屁的作品,他的作品都是给人向上的、积极的力量。一个人不爱父母不是人,不爱国也不算人。开始时,他想不通那些去外国生活的人。现在想通了,就是你入了外国籍,也是中国人,你的根在中国,改变不了。如果中国人和美国人踢足球,你就是入了美国籍也会打中国旗。他认为自己的歌多少会给人一些启迪,纯消遣、纯娱乐的东西他写得比较少。他的歌中总会有民族感,有一些爱国爱家的东西。戚建波的成名之作应该算97年春节晚会上的《中国娃》。这首歌96年下半年写成,先后写了四稿,定稿后先在山东省内引起了轰动,这时候,戚建波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带着这首歌来到北京,见到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导演,导演听了歌后,当即拍板通过了。这首歌后来获得春节晚会的二等奖。由于这首歌的曲调有些东北风格,所以它在东北很火,每个学校排舞蹈都排中国娃。这个作品对于戚建波来说,非常重要,把他推进了一个层次,老百姓都知道了。但是随后的一年中,戚建波感到的就是压力,如果只有一首歌悬在空中,很快就会掉下来。好在幸运的星没有离开他的头顶,98年他创作的第一首歌就是《常回家看看》,而这首唱遍中国大地的歌把他推上了更高的层次。现在他进人了创作的良性循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相信自己会不断地写出好歌。他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来稿,他不会匆忙动笔,只会选择那些能让自己找到感觉的词。戚建波成名以前和以后都是很随和的人,没有架子。但是社会上的世态炎凉他还是体会很深。他说,说心里话,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很不容易的。成名前,他也来北京,那时住在广电招待所,看不到前途的时候,他躺在招待所的床上就会流下眼泪,不知自己为什么远离家人来到北京。他打电话回家给妻子,希望她能理解支持。他不会找领导,不会走门路,只有靠作品赢得大家的信任。他还记得歌手们对他的反应。以前,写出作品找歌手唱,歌手都会推托忙,没时间看。后来,听说他是《中国娃》的作者,歌手就会说,把歌传真过来吧。再后来,知道他是《常回家看看》的作曲者,听说他有新歌,歌手都会亲自上门来讨歌。成名对某些人可能是推动力,对某些人可能是危险,有人成名后就忘乎所以了。戚建波在这一点上很明智,他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心态很重要,性格很重要。他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不和任何人争什么。人的不正常心态是人没有满足感,有了满足感心态就正常了。戚建波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打动老百姓的心,但是,他有时也担心这种土的东西大家会不会认可。尽管有些担心,他还是认为,中国毕竟是中国,不管能不能冲向世界,你首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在这个环境当中,中国人有他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在这一点上,戚建波感觉不要太洋化的东西。他也写了一些很洋的东西,但是找不到感觉。戚建波找到了亲情这个市场,这个市场很大。人们听了他的歌,无论哭了还是笑了,总是有所感动,有一种东西触动了人们。戚建波认为也许他这一生中再也出不了《常回家看看》这种作品了,但他相信他仍会写出好作品不会比它差。(完)作者:何平《华人文化世界》戚建波和他的“亲情”音乐1999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刚一结束,由戚建波作曲的《常回家看看》便不胫而走,不但立时唱红了中华大地,更在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迅速蔓延。戚建波这颗“新星”此时已整整四十岁了;尽管他已以许多优秀的作品在乐坛上摔打了二十来个年头,并且,就在两年前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他作曲的《中国娃》也曾一炮走红,但他却仍处在随时被淘汰的危机中。而只有在写出了《常回家看看》这样的音乐作品后,戚建波这个名字,才楔子般打进了人们的印象中。我和戚建波生活在威海这同一座城市的不同圈子中,不算太密切的交往却能使人对他轻易地产生认同。他是一个浑身充满快乐细胞的人。而这种快乐在他通常总是以嘎小子的角色来演绎的,尽管两年前他成了威海市政协的副主席,并能在大会主席台上坐出一副庄重来,而一旦溜回房间,或平时在其他场合,他便会在调侃玩闹中,尽情地释放天性中顽劣的机智,演示他润滑剂般说费话的语言能力。而一旦碰上更强的对手时,则会一脸憨态地接受别人的戏谑。但在品评他新的创作录音作品时,他又是另外的一副模样:一旦音响刚刚关闭,还没等到别人表示什么,他便陡然站起,慷慨激昂地自我阐述,似乎此时在他的血脉中,唢呐在更尖历地吹,鼓槌在更响亮地砸。阐述到关键处,他甚至眼含泪光,一副至纯至真的热血青年模样。我喜欢一个艺术家的这样两副表情。如果说,在日常生活中,庄严是头脑有缺陷的表现;那么,在艺术创作中的不能慷慨,则是身心俱废的象征。而正是他的这样两副表情,使我对他那盘20多年心血灌注其中的《平安颂》,产生了更深一层的体认和共鸣。这是一盘以“亲情”主题集合成的音乐作品集:从凡俗的平民亲情,诸如《亲情电话》、《咱老百姓》、《爷爷奶奶和我们》、《亲朋好友》、《常回家看看》、《儿行千里》,到热血男儿的祖国民族之情,诸如《开门红》、《欢天喜地》、《祖国万岁》、《中国志气》、《祖国永远是我的家》,再到祈祝世界和平的人类之情,诸如《平安颂》。从这样一条线索中,我们似乎能看到他从一个音乐青年到一个音乐艺术家的从容步履;看到他从生养自己的土地出发,一步步地走向人类理想的纵深和辽远。而从这些作品的音乐元素构成以及情境营造上来说,则显示着一个成熟的作曲家专业意义上胸臆宏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比如《中国娃》一开始由叮口当清亮的铜铃散豆成兵般地摇出一群欢快的儿童,继而由击打乐烘托起他们成年的豪迈,再到板胡奏鸣中欢乐的民间生机;而《爷爷奶奶和我们》由东北二人转风格传达的风趣与诙谐,《欢天喜地》借西南民乐“阿哩哩”表现的轻松与欢快等等,表明戚建波创作中的音乐元素构成,已从原先以山东的传统民乐为主,而进入到对中国各地民间音乐的有机融合。与这种民间音乐元素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祖国万岁》中东方吐曙、洪波涌起中,中年美声从容倾诉的深情与宏阔;是《中国志气》序曲部分鼓钹轰鸣中元帅升帐式的堂皇与豪迈。而《平安颂》则又以西方圣诞夜和儿童颂诗班的虔敬、吉祥、圣洁意境,在我们的幻觉中栽满静谧的白蜡烛,传达出祈祝人类永远和平的情怀。然而,这一切的多样性,都是戚建波音乐主体根基上的幻变和散发。变化是重要的,但没有自己的根基,一个艺术家就失去了立足之本。而他的根基,就是中国民间的厚土和当代都市的脉搏。所以他的音乐语汇和器乐配置,大都是以钢鼓击打中都市的现代摇滚风尚为背景,继而以中国鼓、二胡、唢呐等民间器乐演绎民间情怀中的丝丝缕缕,方方面面。一位将军在听了戚建波的许多音乐作品后,称他为“平民音乐家”。的确,这是他的根基。而其他的社会人群,也许会从中听到其他的东西。因为他的作品已获具了更深广的艺术涵盖力。因之,我们不难想象,他的这盘光碟将在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家庭中,被用以慰藉心愿、启迪子女而珍藏、流传的情景。大约很少有人能知道戚建波出生成长的那个村庄,它有一个颇为耐人琢磨的名字——威海神道口村。当然,村中的父老也不会想到,1959年出生的这个小子,曾在“神道”上获得了什么,最后就出息成了那么样的一个人物,以至整日里把他的音乐灌满了大家的耳朵。新民乐作曲家戚建波来源:绿土地作者:文坛采编说起《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几乎无人不晓,它的创作者是威海市第一中学音乐老师、威海市政协副主席戚建波。1997年起至今,他连续有《中国娃》、《好男儿》、《咱老百姓》、《常回家看看》等10首歌曲打入万众瞩目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仅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文化部、公安部等四大春节联欢晚会上,就有他的《让世界联网》等6件作品。日前,戚建波的首张音乐作品专辑《平安颂》在北京首发,记者采访了他。“亲情”的温柔击中游子的“软肋”面对记者的发问,这位透着书生气的作曲家竟然有些难为情起来:“比起别人,我并非更有才华。要说能走到今天的原因,我都不好意思,感觉自己像个投机商。”见众人疑惑不解的样子,戚建波不慌不忙地解释起来:“你只要瞧一瞧音乐人的处境,就能咂摸出我要表达的意思。因为当代流行乐坛的兴奋神经是由时尚文化来牵动的,可以说,这个乐坛既是时尚文化的主要载体,又是时尚文化最密切的追随者和迎合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99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