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流向贾宝玉的眼泪,一方面是指向世人的尖刻,构成林黛玉作为期待者形象的两个侧面。当然,在林黛玉的期待中不无对婚姻的指望意味,但这种指望不是薛宝钗式的攫取利益,而就是林黛玉式的实现爱情。虽然就爱情的本义而言,仅仅是两个人的对话和权益。但在中国社会及其历史上,这两个人之间的愿望从来没有在两个人之间实现过。因为且不说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本身在历史上具有多大可能性,即便可能,也必须通过张生和崔莺莺式的奉旨完婚才能兑现。爱情必须经由婚姻的包装,而婚姻本身又绝对不予考虑爱情。尽管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婚姻向来就是群体性的家族事务。在《红楼梦》里,人们可以读到大量的婚姻事例,不仅与当事人双方毫无关系,而且家族统治者将当事人推入他们所设计的婚姻事务中时,冷漠得就像在从事牲口买卖一样。按照这样一种群体性的组合规则,当事人的婚姻愿望只有在与家族利益全然一致并且同时也成为家族统治者的择配意向时,才有可能如愿以偿。薛宝钗遵循这样的规则,因此获得了她想拥有的婚姻,尽管这婚姻所实现的与其说是她的个人情感不如说是其家族的利益。然而,在这样的规则面前,林黛玉恰好是个犯规者。她所指望的婚姻除了自己的爱情愿望什么都不考虑,这就注定了她那爱的正当愿望和权利与家族联姻的世俗利益和权力之间的冲突及其悲剧性的结局,更何况在她的爱情要求中所蕴含着的还是过于理想化的纯洁和高尚。
以泪水为形态的爱情期待对于净化贾宝玉的灵魂固然至善至美,但这种期待之于浇灌这一性爱本身的追求而言,却纯洁得令人怵然。这就好比纯情少女之于初恋对象的理想化规定,苛刻得足以让对方发疯。清纯的泪水可以洗涤灵魂的污垢,但难以将爱情推入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正如大观园此景只应天上有一样,林黛玉的此情也只有在天国才能实现。即便是西方爱情故事中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之类的纯情程度,也及不上林黛玉所期待的爱情之晶莹。由于情的高洁,所以爱得苛刻。如此的缠绵悱恻和铭心刻骨,在一般的凡夫俗子不是魂飞魄散,便是逃之夭夭。然而,爱情的灵魂维度就在这样一种爱情理想中被确立起来,掠过尘世的丘陵沟壑,如同哥特式教堂的尖顶一样,直指高远的天空。
在林黛玉向……期待的爱情面前,人们可以看到又一种天地人的结构方式,即与妙玉——宝玉——湘云结构相似的黛玉——宝玉——宝钗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林黛玉象征着天空,贾宝玉象征着世人,薛宝钗象征着浊世。天空是贾宝玉先行自身的导引女神,世人由林黛玉的在世形态泪水所洗沐,浊世是贾宝玉寓世沉沦的生存共在。在此,所谓木石前盟乃是天国的灵魂之盟,所谓金玉良缘则是世俗的利益联姻。灵魂与利益经由贾宝玉这个人的环节碰撞冲突,最后各得其所:林黛玉得其灵魂,将贾宝玉引渡向天国;薛宝钗得其躯壳,把贾宝玉拖入世俗的婚姻泥潭。换句话说,贾宝玉的灵魂交付爱情,其躯壳则抵押给婚姻。这种爱情和婚姻、灵魂和躯壳、天国和尘世的裂变和各自归位,结束了大观园世界的一切景致,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所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片死寂的景象。
由此可见,林黛玉向……期待的爱情不是世俗的、色欲的,而是精神的、空幻的。人们可以说这种爱情因其浓郁的理想色彩而虚无飘渺,但必须指出的是,正是这种虚无飘渺竖立起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人文维度,斯宾格勒将这一维度称之为第三进向,亦即在平面的长和宽之外的第三个维度:高度,或者纵深。人之为人不是因为其世俗的平面的生存进向,而是由于其精神主体的存在空间。人凭借这第三进向在精神上(而不啻是在生理上)站立起来,成为万物之灵。而林黛玉也正是在这个维度上展示了她所具有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灵魂。
相对于贾宝玉的混沌未开,林黛玉可谓灵性十足。她一跨进贾府便留意到各色人等的差别异同,诸如贾母的怜惜、凤姐的喧哗、邢王二夫人的深藏不露、赦政二舅舅的避而不见,更毋需说,在众人中一眼认出那位“倒像在哪里见过的”表兄贾宝玉,一个命定的知己。正是这样的灵性,什么事情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无论是凤姐的花胡哨,还是薛宝钗在佩物上的特别留心,抑或贾宝玉用心不专的飘忽摇摆,她都能一针见血地当场点出。如此惊人的敏锐不是可以用天资聪颖一类判断解释得了的,因为这种资质所基于的乃是人格的独立和灵魂的自由。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愫其实在贾府之中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特别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已经不是多次发疯、大闹、摔玉、哭泣可以表征的了。一开始,众人也只是以为贾宝玉因为林黛玉貌美,又是姊妹,于是感情深厚一些也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不过后来才看出贾宝玉只对林黛玉有所不同,有什么好的只想着给林黛玉,也只会看着林黛玉傻笑,还常常和林黛玉吵闹,使小性子。
在《红楼梦》中,二人的关系早在前世就已然定下了。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就这么每日的陪伴,早已形成了后来所说的木石前姻。神瑛侍者要到繁华温柔乡中体验人世情长,绛珠仙草便追随而来,只为还灌溉之恩。也正是这样的因由,引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段故事。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关系,是姑表亲戚。林黛玉的母亲和贾宝玉的父亲是亲兄妹,故林黛玉称贾宝玉为表兄。而林黛玉在很小的时候因为母亲去世便来到了贾府,也算是在贾府长大的。因为贾母最是疼爱林黛玉,所以将其安排在自己住所后头,这后头还住着贾宝玉,也是贾母心尖上的人物。一开始,贾母还让二人睡一屋里头。
一来二去,从小一起长大的情谊也算是青梅竹马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也在朝夕相处中日渐深厚起来,两人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彼此着想。林黛玉犯病,贾宝玉会一日三次地来照看,贾宝玉被贾政训诫,林黛玉会替其担心忧虑。再往后,两人的关系又更进一步,成为了彼此的灵魂伴侣,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鸣,更是让他们离不开彼此。
黛玉的身世促成了她特殊的性格。她虽然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六岁丧母,后父亲英年早逝使她沦为孤儿。虽然有外祖母的疼爱,把她接至身边照料。但小小年纪就要经历寄人篱下的生活,对她的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黛玉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她的诗词在贾府内亲外戚的同辈中居于魁首,可谓是才貌双全;但同时她又特别的敏感清高孤傲,这让大家钦佩她的同时又不得不陪着小心,生怕一不留心又惹得美人伤心落泪。宝玉对这个林妹妹的钟爱那可是没得说,发誓此生此世非她不娶。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唯与黛玉可匹敌的宝钗也爱上了宝玉!于是三人似乎被卷进三角恋爱中,黛玉和宝钗情敌的关系那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黛玉却愿意喝宝钗喝剩下的茶,这让在场的宝玉袭人等都觉得太不可思议。要知道,黛玉由于身子弱是有洁癖的。
宝钗处事圆滑城府极深,不管遇到什么事她都能够泰然处之,这与黛玉的天真率直形成鲜明的对比。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宝钗使出金蝉脱壳之计嫁祸黛玉,才看到了宝钗的本真。芒种节这天,贾府的女儿们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的忙开了,她们要在这一天庆祝欢送花神。众姐妹都在,黛玉却生病没有出来,宝钗有意往潇湘馆去看望黛玉,却发现宝玉比她先前一步。可能此时更激起了她积累已久的嫉妒之意,要不然她想嫁祸人为啥一出口就说出“颦儿”(黛玉的别名)来?
当宝钗从潇湘馆附近折身而回时,遇见一只翩飞的蝴蝶,便乘兴追赶到“滴翠亭”,无意中听了两个丫头在纱窗里面说的私房话,其他丫头也就罢了,是红儿呢!连王熙凤都指名道姓要了去给她做帮手的人,眼看就要卷入一场是非之中。其实,这种是非又算得什么,毕竟你宝钗是主子呀!但宝钗是什么人,她不要粘上一丁点儿麻烦。红儿想打开窗户,马上要被发现听了墙角,宝钗灵机一动,用黛玉来打马虎眼,把矛盾全部转移到了黛玉身上,她即全身而退。
情敌之间的战争是残酷的!由此看出宝钗的心机有多重。
她们仅仅是情敌吗?那却不是。她们还是志同道合诗社中的成员,是青春时期的玩伴。她们也有惺惺相惜的时候。
秋天到了,宝钗看到黛玉的身体越发柔弱,非常关切,提醒黛玉要用燕窝滋补。黛玉道出了她的苦衷:自己仰人鼻息在贾府寄居这么多年,由于身子弱给外祖母他们添了不少麻烦,她不好再去打搅他们了,免得遭人口舌。宝钗慷慨承诺她会给她想办法弄燕窝的,而且言出必行一直坚持给她送燕窝。宝钗还促成妈妈收了黛玉做干女儿,这让黛玉感到特别的温暖,从心里面把宝钗当成了姐姐来看待。
从这里来看,黛玉愿意喝宝钗喝剩下的茶就不足为奇了。
人都有多面性,宝钗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成就了她世故圆滑的性格特征,但她也有善良的一面。这一点也是《红楼梦》作者的本意,作者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去书写构造每一个人物,孰对孰错不去妄加褒贬。他崇尚人心的善良,所以尽可能去揭示人性善良的一面。
极度悲伤的心情。
《葬花吟》,因为这首诗是林黛玉在痛苦的状态中写就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引用一句话说过: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而林黛玉的这首《葬花吟》可谓是字字滴血,极为的悲情,极为的痛苦。
创作背景
林黛玉写下这首《葬花吟》还是因为一个误会,话说那贾宝玉被贾政叫去训话以后,惹得众人都替他担心,生怕他又挨贾政呵斥。这林黛玉也是如此,所以就好心到怡红院准备探望宝玉,谁知碰巧撞见晴雯和碧痕在院子里吵架,这院子门又恰巧给关上了。
林黛玉就去敲门,而晴雯和碧痕这两丫头都在气头上,谁也不去开门,林黛玉以为她们没有听出来自己的声音,于是又叫了两声,偏生这晴雯没有听出来是林黛玉,加上又是个暴脾气,就出言不逊加不开门。
这让天性多疑和敏感的林黛玉伤心,不免伤怀黯然于自己寄人篱下的苦楚。于是越想越难过,翌日就跑到她葬花的地方一边哭得梨花带雨一边写下了这首《葬花吟》。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
悲剧但是纯粹,灵魂精神的契合,视若珍宝。
贾宝玉有贵族公子的毛病,他和袭人、秦钟等都有过比较混乱的关系,但挚爱却只有黛玉;
他和宝钗、史湘云都有金玉良缘,却只钟情和林妹妹的木石前盟。
可以说,黛玉是宝玉的灵魂伴侣。
一、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原因:
其一当然是林黛玉的先天不足,加上后来因情伤心自戕,身体每况愈下,早早香消玉殒。
其二也有她自身性格的因素。她自小母亲早亡,离开父亲,寄人篱下,造成她性格敏感多疑,孤独任性,说了许多得罪人的话尚不自知,让她在大观园里渐渐被人孤立。让她和宝玉的感情一开始有人乐见其成,后来却兴致缺缺,与她这种性格脱不了关系。
其三她与宝玉虽然两情相悦,却没有智慧维持这段感情。因为林黛玉的多疑,她与宝玉之间误会重重,多次哭闹吵架,让长辈们慢慢对他们的未来感到失望。
所以想要维系一段感情不仅有爱人的心,还要有爱人的智慧,才能与相爱的人长相厮守。
二、契合的灵魂:
一是黛玉和宝玉是精神上的知己。几乎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经世济用,考取功名,唯有林妹妹“不说这些混账话”。在三百多年前,这种思想是很寂寞的,不流时俗,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真性情,可以说,这是宝黛进入灵魂深处交流的重要前提。这也是作者曹雪芹突破时代局限的伟大之处。
二是,黛玉和宝玉从比较小就相处,耳鬓厮磨,两小无猜,儿时的记忆和深情也是一部分,这里就已经让宝钗始终无法达到这种亲近的关系。史湘云和宝玉最早认识,交情可谓更加深厚,可史湘云比较世俗,难以有林黛玉那么出尘脱俗的境界,精神上和宝玉无法达到那种交融,也就只能止步于亲情和友情。
可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不管选择多么多样,爱情始终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罕之物,爱情最终要达到一种精神与情感双重的深度交流,这是最质朴的,也最纯粹的。
虽然宝黛的爱情无法达到世俗的完美,但是心灵层面,他们达到了爱情最高的境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