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翰的《就义诗》表达了他为了信仰与真理不畏牺牲、威武不屈的精神,表现出其为了坚持正义的理想而视死如归的壮勇。夏明翰是无产阶级政治家,1928年2月,夏明翰在汉口被敌人逮捕,同年3月20日,英勇就义。
《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译文:
砍掉头颅并不可怕,只有我的信仰共产主义是真理。
把我夏明翰杀了,还有大批的革命后代。
作者抱着对前途乐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坚信:自己的血不会白流,无数革命志士会接过他的枪,继续战斗,去迎接灿烂的黎明,被压迫的人民一定能够获得解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金鱼》
鱼且能自由,
人却为囚徒。
《童谣》
民家黑森森,官家一片灯。
民家锅朝天,官家吃汤丸。
《诗一首》
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
夏明翰《就义诗》表达的是视死如归的坚贞精神。
原文: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释义:
砍掉头颅并不可怕,只要我的信仰主义是真理。
把我夏明翰杀了,还有大批的后代前赴后继。
创作背景:1928年3月18日,因叛徒出卖,夏明翰在武汉被捕,敌人对他施用种种酷刑,劝他投降,但他始终视死如归。3月20日清晨,夏明翰被押送刑场,行刑前,敌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写下了这首传颂至今的就义诗。
《就义诗》赏析
《就义诗》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袒露了作者不甘受奴役,不愿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为没有能够死在抗日的战场,而深感遗憾和对民族前途的无比担忧,以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
充分表达了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一个革命者对人民、对革命的耿耿丹心,闪烁于诗的字里行间。作者抱着对前途乐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坚信:自己的血不会白流,无数革命志士会接过他的枪,继续战斗,去迎接灿烂的黎明。
以上内容参考-就义诗
比喻
联想
想象
这首诗既隐含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愤怒以及幻灭的悲哀,更寄托着作者对光明幸福的热烈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翘首企盼,表现出诗人在艰难处境中仍不失赤子之心的襟怀与品格。
表达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感人肺腑,原文如下:
作者:明代诗人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白话译文
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丹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
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文学赏析
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词人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