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蝶恋花》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作者柳永,创作年代北宋,作品体裁:词表达了已经倦游思归,怀念亲爱的人的内心活动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这首词妙在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使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译文:久久地依靠着高楼的栏杆,在微风习习中极目远望,一缕春愁在天边黯然升起残阳中苍茫的大地云霭缭绕,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望的意思呢 想要放纵身心一醉方休,以酒当歌,排遣心中的愁苦,怎奈强作的欢颜终究索然无味那么就让我无怨无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为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愿 蝶恋花最简洁的概括: 无限相思倚危楼, 登高望远为春愁 借酒消愁何时休, 无怨无悔人消瘦

赏析:“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蝶恋花·答李淑一》抒发了作者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这是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词,全词原文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白话文释义:我失去了深受自己宠爱的妻子杨开慧你失去了你的丈夫柳直荀,杨柳二人的英魂轻轻飘向深广的长空。试问吴刚天上有什么?吴刚捧出了月宫特有的桂花酒。

寂寞的嫦娥也喜笑颜开,舒展起宽大的衣袖,在万里青天为烈士的忠魂翩翩起舞。忽然听到凡间传来的捷报,两位烈士的忠魂激动泪流,天地有感而人间大雨倾盆。

扩展资料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一八九八——一九三二)烈士,湖南长沙人,作者早年的战友。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

一九三二年九月在湘鄂西苏区“肃反”中,原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柳直荀被作为“改组派”枪杀于湖北监狱。杀害柳的,是“党中央派来的最高代表,中央分局书记”夏曦。一九五七年二月,李淑一把她写的纪念柳直荀的一首《菩萨蛮》词寄给作者,作者写了这首词答她。

起句,诗人用两个“失”字,体现出了沉痛之情及至深的怀念油然而生。虽看上去平谈,但读来令人悲伤不已。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的去处的问题。

取其姓杨柳,这偶合的姓氏,非常亲切自然地引出第二句。第二句的“杨柳”堪称天造地设,奇妙异常,而且天然产生双关意思,杨柳的忠魂和杨花柳絮轻盈飘飞的样子。而“重霄九”有烈士浩气长存之感,也有诗人一贯的雄姿英发的特征。

接着诗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而幽凉的神话世界,仙人吴刚为二忠魂“捧”出了桂花酒。这种酒本是仙人自己所饮的佳酿,但由于忠魂飘来,即十分虔敬地以如此美酒款待。

下阕,起始二句,诗人从仙人把酒相迎,自然过渡到寂寞的嫦娥舒展起宽大的衣袖为英烈起舞,以表敬意。

最后二句忽然报告人间已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好消息,两个忠魂闻之“泪飞顿作倾盆雨”,这一艺术夸张,形象而满怀激情地表现了英烈的激动之情,使英烈终于感到心灵得到了美好的告慰。同时这二句也传达出诗人自己内心对革命终于成功的不胜感慨的情怀。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本词抒写春日的闲愁。上片写迎春之情。开头三句写初春之景,有富贵之象。后两句是写主人公的活动,在意念上有倒装,他看到海燕双飞,而自己孤独伤心,面对芳春美景而触动春愁,故弹筝以抒情。下片抒送春之意。词意含蓄蕴藉,只表现主人公的一种情绪。

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蝶恋花①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①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 悄,消失。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佳人。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隐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吗?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全词构思新巧,奇情四溢。写景、记事、说理自然,寓庄于谐,语言回环流走,风格清新婉丽。清人王士禛认为:“‘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这正是作者韶秀词风的体现。《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侍姬)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云的悲泣,是因为她体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旷达与感伤相杂的情怀。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这种精神是贺词中所没有的。苏轼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08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