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感障碍?成因、分类和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情感障碍?成因、分类和特点是什么?,第1张

一、情感障碍的定义及特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

情感活动与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脑皮层调节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包括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机能。网状结构在情绪的构成中起着激活的作用,它所产生的唤醒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它能够降低或提高脑的积极性,加强或抑制对刺激的回答反应,人的情绪色彩和情绪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状结构的状态。动物实验表明边缘系统含有最高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并对情感活动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情感障碍的基础是皮质与皮质下部神经过程的紊乱,情感的改变与代谢障碍有关,特别是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障碍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倒错、表情倒错是由于其大脑皮质出现弥散性抑制,而引起情感调节方面障碍的结果;情感淡漠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功能衰退的结果,或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部的抑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癔症患者的情感脆弱、强制性哭笑及易激惹与大脑皮质活动的破坏或减弱相关。躁郁症中的抑郁发作可能是缺乏中枢儿茶酚胺,主要是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及活性减低所致;躁狂发作可能为儿茶酚胺过多,受体部位的去甲上肾腺素活性增强所致。

二、情感障碍的分类情感障碍通常分三大类:病理优势情感;情感诱发障碍;情感退化。

1.病理优势情感病理优势情感是指在病态的精神活动中居于显著优势地位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客观刺激的强度和性质不相关,与病人的内心体验有一定联系。

(1)病因情感高涨:常见于情感性障碍中的躁狂症;若情感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并带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色彩,即销魂状态,可见于癫痛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欣快: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情绪低落或抑郁: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症、更年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焦虑、惊恐发作:可见于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广场恐怖症、病症、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恐怖:以恐怖性神经症为突出,也可见精神分裂症的早期。

(2)特征情感高涨:指病人的情感活动在长时间内持续增高,表现得欢欣喜悦、轻松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显得忙碌、精力充沛,谈话时手舞足蹈,笑逐颜开,表情生动,联想丰富、话多、夸大、声调高昂,兴趣广泛,对什么都感到乐观,好像从无什么忧愁和烦恼。但病人此时易激惹,稍不如意即勃然大怒,或遇伤心事马上哭泣流泪,可在瞬间恢复如初。它往往与思维奔逸与活动增多同时出现,构成躁狂状态。

情感高涨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或消魂状态,极乐状态下自觉良好,若逢大喜,并无思维奔逸或动作增多,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情感高涨包括以下三种症状:

躁高涨。以持续的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思维奔逸、自负夸大、动作增多、行为轻率、注意力涣散、性欲亢进等症状。其情感高涨具有感染力和共鸣性,与内心体验协调一致。此病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正常。

癫痛性精神病。此类患者可有情感高涨症状,情绪增高所表现的愉快感达到极乐消魂状态,自觉良好逢大喜,但内心体验与不符合周围环境,言语虽然增多,但不连贯,无感染力,有轻度意识障碍。既往患者长期有反复发作的癫痫病史。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此类患者往往有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史,在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时或使用之后,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及异常情绪,从恐惧到销魂状态。同时还常伴有丰富生动鲜明的幻觉,以及躯体和精神依赖症状。

欣快:通常指在脑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快乐心情,患者自觉良好、幸福、面部呆傻、愚蠢、幼稚,无丰富的内心体验,显得单调刻板,引不起正常人的共鸣。

情感低落或抑郁:指负性情绪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高。它与情感高涨相反,患者心境抑郁、悲观厌世、整日杞人忧天、了无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有度日如年之感,常自责、出现自杀念头和企图。情绪低落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下降,反应迟钝。这种心情与周围环境关系密切。其病症有以下两种:

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在器质性脑病中,如脑动脉硬化导致的精神障碍、肝性脑病等,欣快是情感障碍的一个常见症状,患者自觉良好、幸福,有浅薄的诙谐、戏谑行为,因为记忆智能受损,给人以愚蠢幼稚的感觉和呆傻,其精神症状往往具有可逆性,随原发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不明显,精神症状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情做作,情绪欣快,动作幼稚,兴奋冲动,片断的幻觉和妄想。此类患者病程长,预后较差。

焦虑、惊恐发作: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充分根据或明显客观因素的情况下,过分严重的估计自身状态或周围环境,担心自身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患者感到烦躁不安、紧张恐惧、忧心忡忡,以致搓手顿足、唉声叹气,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安。也可伴有心悸、出汗、四肢发冷及胃肠功能失调的症状。

其病状有以下几种:

双相情感性障碍抑郁相。以持续的情感低落、思维迟钝、活动减少及意志减退为本病主要特征。表现了无兴趣、愁眉苦脸、悲观厌世、自觉生不如死、精力减退,常自责自罪、消极自杀等,具有昼重夜轻的特点。患者对病态毫无自知力,症状不因环境的改变而好转。

更年期抑郁症。起病缓慢,先有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全身不适、早醒、内分泌衰退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但思维和运动抑制不明显。部分患者有自罪、疑病、虚无妄想及严重的消极行为。

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中,有一类在精神创伤下一个月左右,情绪低靡、沮丧、兴趣降低,内疚或抑郁,可伴有焦虑、紧张或激越情绪为其特点的反应性抑郁状态。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集中于创伤性体验,只要与精神因素有关的情景,均易引起患者的情绪反应,就算时过境迁,仍有“触景生情”之感。由于环境的改变症状常可好转。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残留期,因为心理因素、精神药物及内源性因素等,可出现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呆滞、衰弱、被动及企图自杀,感觉孤独、茫然,思想散漫、阻塞,常与一些空洞、虚无的观念纠缠,情感与思维、行为及环境不协调,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善。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抑制症状常在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后发生,表现为焦虑性抑郁,无明显思维抑制,常有疑病念头,症状具有波动性,通常随躯体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惊恐发作:突然的、自发的、难以理解的惊恐体验、恐怖、焦虑,伴有呼吸困难、头晕、心悸、濒死感等躯体症状。

焦虑症。焦虑症分为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是指原因不明的突发性紧张、恐惧、濒临死亡,伴有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呼吸困难、胸痛、震颤等,发作时间较短,大多不超过60分钟,发作后正常。广泛性焦虑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不明或对象不明和内容的恐惧、紧张,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抑郁症。抑郁症常伴有焦虑或惊恐发作,但其焦虑和其严重的抑郁症状并存,以抑郁、自罪、悲观、绝望、兴趣低下、能力下降、消极为主,抗抑郁剂疗效不错。

强迫症。此病可伴有焦虑及惊恐发作,但是在强迫症状即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时,患者感到痛苦而焦虑、恐惧、紧张等,通常随强迫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恐怖:病人遇到特定的境遇或某一事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怖的心情。明知这种恐怖感是不正常的,却摆脱不了。恐怖的内容有:如怕脏、怕空旷的广场、怕见人、怕脸红、怕上学等。

恐怖症。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惧害怕的对象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常见者有动物、高处、广场、闭室和社会活动等,有回避行为,伴有植物神经症状。明知恐怖不合理,却反复呈现,控制困难。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在妄想、幻觉的支配下,可出现恐惧、害怕等,但对象不明确,无自知力。

2.情感诱发障碍情感诱发障碍是指情感始动功能失调,受到刺激时情感易于诱发或诱发困难。

(1)病因易激惹:患者的情绪容易激惹、愤怒、稍遇刺激勃然大怒,激怒,易与人发生冲突。常见于躁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

病理性激情:患者诱因不明显或在心境恶劣的背景上,突然发作,极强烈,为时短暂的暴怒情绪;并由此产生残暴的冲动行为而严重伤害他人,发作时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可能出现遗忘。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障碍。

情感脆弱:指患者易伤感,因轻微的小事而哭泣或兴奋激动,不能自我克制。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癔症、神经衰弱。

情绪不稳:指患者情绪极易变动,从一种情绪很快转变为另一种情绪。情绪不稳定、不持久,可无外界诱因,时而悲伤、时而快乐、时而自责或时而抱怨等,有时暴怒、吵闹、漫游或自杀,并无故打人骂人。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人格障碍。

强制性哭笑:在没有外界诱因而突然爆发的、无法自行控制或带有强制的哭笑,患者表情愚蠢、奇特、内心体验缺乏。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迟钝:患者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表现较平淡,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也缺乏。多以细微的情感逐渐丧失为主。如不体贴亲属、不关心同志,不认真工作,表情不鲜明生动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及痴早。

情感麻木:在长期情绪压抑状态下(如长期拘禁)或突然遇到紧急情况时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表现既没有恐惧,也没有痛苦、麻木不仁。多见于反应性精神障碍、癔症。

(2)病状躁狂症。躁狂症患者由于情绪的不稳定,有明显的易激惹性,愤怒和敌意,患者可因小事或因要求未满足而勃然大怒,甚至伤人毁物,怒不可遏;但通常片断即逝,化怒为笑,若无其事,事后仍然欣然自得。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高血压病初期可出现脑衰弱综合症,表现情绪不稳,因素不明显的情绪易激惹,但同时可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以及睡眠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的精神障碍可表现情绪不稳、急躁、激动、易激惹等,其激惹性并没有特异性,但往往具有代谢率增高的躯体症状及甲状腺肿大。

神经症:指精神活动能力降低、情绪波动与烦恼,体感不适增加,其易激惹性由于精神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所致,但有自知力。

病理性激情。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癫病所致精神障碍可出现病理性心境恶劣,不明原因下突然出现情绪低沉,易激惹、焦躁、紧张、不安、恐惧,对周围种种都感不满,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有时暴怒,极残忍的攻击他人。通常发作数日或数小时。

反应性精神障碍。由于突然和剧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现急性心因反应,在轻度意识障碍下,表现出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冲动伤人行为,情绪紧张、恐惧,可以出现片断的幻觉及妄想。但持续时间较短,意识障碍的程度若有波动,临床表现也随着变化。

情感脆弱。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情感脆弱是早期脑动脉硬化最典型症状,患者表现控制情感的能力减弱,极易伤感及激惹,或无故地忧虑抑郁、苦闷或悔恨。疾病逐渐发展,在智能障碍明显的阶段,上述情感障碍也相应加重,明显地表现为情感脆弱、不稳、欣快或呆滞,或出现强制性哭笑。

癔症。癔症患者常因小事而表现哭笑、喊叫、吵闹等,情感转变迅速,具有暗示性。

神经衰弱。患者因兴奋性增高,易激动,常因小事情即可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易激惹、易伤感,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悲痛落泪,忧伤沮丧。还可出现易疲劳或衰竭,并伴有躯体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情绪不稳。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患者经常表现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有时出现焦虑、惊吓或恐惧,有时对周围漠不关心,兴趣减退,但通常均较肤浅,易变动。同时此类患者还具有脑器质病理基础和器质性躯体症状及体征。

酒精中毒。在急性酒中毒患者中,由于一次性饮酒过量,患者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兴奋状态,情绪易激惹和不稳定,言语增多,重复,有夸大成分,大声辱骂对平时不满意的事,有攻击行为;此时口齿含混,手唇震颤,走路不稳,面部潮红,心率增快。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易激惹,易增强或低落,有的对人情感肤浅,甚至冷酷无情。人格障碍通常早年开始,人格严重偏离正常、不协调;行为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的影响,对人格没有自知力,不能从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矫正困难、预后不良。

强制性哭笑。脑功能硬化性精神障碍。此类患者早期多诱因不明显逐渐出现类神经衰弱的症状,同时伴有情绪不稳;随着疾病的发展,智能可能受损,情感症状加重,出现强制性哭笑。本病症状具有波动性,躯体检查有脑动脉硬化征兆,同时血胆固醇和血脂高于正常范围。

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疾病,起病年龄多在儿童或少年,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即有明显的人格和情感改变及维体外系运动障碍。表现震颤、肌张直、“面具脸” 、强制性哭笑。体格检查有色膜素损害、肝损害和血清钢氧化酶活性降低。

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而引起的一类慢性脑膜炎,可出现神经系统、躯体和精神等方面的症状。在疾病的发展阶段情绪多不稳定,有的表现情感脆弱和强制性哭笑。精神分裂症。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不符合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同时患者还具有思维联想障碍。幻觉、妄想、意志减退和行为退缩。青壮年多发病,病程迁延,无脑器质性症状和体征。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障碍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部分患者可表现情感迟钝,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也可伴有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这类患者可通过躯体和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相应的脑器质性疾病。

情感麻木。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遭受剧烈精神创伤后而出现急性心思反应,部分患者表现僵住不动,运动抑制,情感没有反应,呆若木鸡,甚至对痛觉刺激也没有反应。其病程一过,复发少。

癔症。有些癔症患者由于夸张与做作,表现闭目不动、呼之不醒、推之不动,似乎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没有恐惧和痛苦感。但这类患者以往有癔症发作史,遇到刺激还会有类似发作。

3.情感退化患者的情感变得极幼稚或衰败称为情感退化。

(1)病因情感幼稚:是指患者的情感缺乏节制,极易流露出来,如同小孩一般表现。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而强烈,稍遇刺激则嚎陶大哭或暴跳如雷,而稍加安抚则破涕为笑。患者由于大脑皮质的控制能力减弱,其情感活动易受本能支配或直觉的影响,而缺乏克制和理解能力,且很容易流露出来。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癔症、痴呆患者。

情感衰败:是指患者对各种事物逐渐丧失自己的内心体验,带着傻笑的面容或毫无表情,通常外界刺激很难引起情绪反应,对于重外界干扰可有些愤怒或回避反应。是整个精神活动衰退的一部分。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型或痴呆患者。

(2)鉴别诊断①情感幼稚。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可出现情感幼稚表现,表情喜怒无常,忽哭忽笑,易受外界刺激干扰,时而冲动兴奋、打人毁物,时而乱跑,学鸡鸣狗叫,如同三岁儿童;同时具有思维零乱、破裂,行为愚蠢、奇特,有片断幻觉、妄想,也可有性欲亢进意向倒错,病程进展较快,人格逐渐衰退。

瘟症。这类患者本身性格就有强烈情感生和情感多变性,情感活跃、生动、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部分癔症患者可表现童样痴呆症状,患者自称为儿童,其谈话声调。内容、表情、动作都和儿童一样,表现十分幼稚、顽皮。似乎好像痴呆状态,但患者实际上并无智能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部长期的器质性病变,可出现痴呆综合症,表现为全面的智能、记忆的衰退和人格改变,智力和记忆障碍是痴呆突出表现;人格改变主要表现在性情急躁易怒、多疑,伦理道德观念减退,行为愚蠢,情感淡漠,幼稚、欣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②情感衰败。

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不断进展,精神症状日益加重,以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为主,表现性情孤僻、意志活动低下,情感淡漠以至衰败,整日傻笑,对任何刺激无动于衷,思维贫乏,丧失社会功能。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患者,由于智能减退、人格改变,表现社会功能衰退,孤僻、退缩、自语、傻笑,对外界刺激缺乏内心体验。此类患者有脑部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是怎样的?如何拯救双向情感障碍?

临床医学上把兼具抑郁症与暴躁的主要表现称为双向情感障碍,这类精神类疾病具备基因遗传趋向,对人会的精神折磨毫无疑问是特别大的,因而,掌握双向情感障碍有益于防止和医治。那麼双向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是啥?怎样解救双向情感障碍呢?

1、感情敏感

患者经常由于一些细微或不相干关键的事儿而觉得忧伤或激动兴奋,无法克制。多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看得见于神经症的精神衰弱等多功能性精神障碍。

2、易激惹

患者非常容易由于一些小的事儿而造成明显的情绪反映。例如气愤、兴奋、恼怒、乃至火冒三丈,延迟时间一般较为短暂性。多见于脑器质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看得见于躁狂情况等多功能性精神类疾病。

3、逻辑思维洒脱

患者会体现得逻辑思维洒脱,而且发生想到全过程显著加速,定义接踵而来,讲话声很多多,侃侃而谈,与此同时又伴随专注力分散化,话题讨论常随境迁移,会发生意识飘忽不定,音联意联状况。

那麼,生活中应当怎样解救双向情感障碍呢?

1、静心

静心方式是可以清除负面心态,打开心里,找到性命的本色,你将能接纳自己,接受社会发展,得到轻轻松松和开心。从身体的方面而言,静心更可以修补身体功能及植物性神经,它能够提供的作用乃至是一些药品难以做到的。针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医治而言,静心是必不可缺的方法。

2、阳光

开展适当的阳光淋浴,对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阳光的直射可以会使身体的毛细管拓展,加速血液循环系统,这将使患者的身体机构处在软性的运动状态,并从而代谢出很多种多样开心化学物质,这不仅仅可以改进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心态,也具有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消除有害物的实际效果。李宏夫教师提议患者在气候容许的情形下,每日晒半小时的阳光,可能对患者的身与心具有不错的润滑油功效。

双向情感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患者的个人评价忽高忽低,情绪像波浪线一样高低起伏,而平常的人的情绪变化并不大。

在双向情感障碍的低潮期,患者的情绪普遍低落,抑郁,悲观,甚至有自杀倾向。而在情绪高潮期,产生夸大妄想的症状,个人评价极高,失去对个人能力的理性判断。在外人看来是夸夸其谈。抑郁期和躁狂期交叉出现,在药物的帮助下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情绪控制。对于患者而言,面对双向情感障碍的有效方式即为对自己有合理的个人评价,不要妄想自己是什么名人超人,也不能把自己评价成什么“傻子”,“精神病”等。要客观的评价自己,同时对生活树立信心,脚踏实地地把生活的每件事情做好。作为正常人,我们要对双向情感障碍的人给予同情和帮助,毕竟,患有这种病的人都曾遭受过严重的精神打击,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做到不焦虑,不抱怨的方法也很简单,不要和别人做无谓的比较,接受平凡或者是平庸的自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的发火,对于生活中的每件事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每天做一个小总结,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把太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活得洒脱一点。

我们常见的疾病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理上的疾病,这一类疾病我们可以明确知道自己已经生病了,可以准确说出,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不舒服。可是还有一类疾病我们看不见,有的时候可能连患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生病了,我们可以称为心理疾病,就像是情感障碍者,我们全国就有830万,有这类疾病。

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情感障碍症的临床表现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其实这类疾病虽然可怕,可是其实这类是可以预防的,一旦不幸,出现了这类情况,那么也是有方法可以缓解的。

药物缓解

其实情感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可是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所以既然是生病自然是有药物可以缓解的。患者需要长期性的服用药物,能够有效的减轻病症。我们常见的药物有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如果患者出现兴奋躁动的现象,还可以合并使用抗精神病类的药物,比如可以用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

心理缓解

心理治疗法是能够找到发病的主要原因的,可以舒缓患者的情绪,预防病情反复性的发作,这种疾病是特别容易循环性的发作的,不过这种心理缓解需要到正规的医院里面去接受心理辅导,家属也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还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主要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物理缓解

同样的,人发高烧,除了选择吃退烧药一类的,也可以选择酒精退烧这种物理方法,而在情感障碍症中,同样有物理缓解的方法,不过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是在药物治疗以及其他的效果不明显的时候用。所谓的物理治疗方法就是采用电抽搐疗法,不过这种治疗不是适用所有人,还是需要因人而异。

其实这种疾病大部分都是因为压力太大,有一些负面情绪无法发泄导致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多做一些我们喜欢的事物,多和亲戚朋友聊聊天,参加一些活动,对于我们心理健康都是有一定帮助。而且如果我们身边出现了这类的朋友,一定要给予他们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温暖,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效果。

听起来你是一个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母亲,因为孩子的“双向”要休学而焦虑,对吗?从你呈现的信息来看,孩子在两家医院做了诊断,明确得到是一个是抑郁症,一个是双向,这两个症状可以合并到一起称之为“情绪障碍”。这些充分说明了孩子的确不适合继续上学,而需要休学治疗,所以我们需要做从长计议。孩子目前的症状可能跟家庭的教育,成长经历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有关,简要分析入下:

其一,你跟孩子的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通过复读的方式赢取了高考,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在剧烈的冲突中赢得高考的?一方面想着摆脱高中教育上一所大学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另一方面,还要顺从你们的意愿,而选择委曲求全的方式复读,从从而带着愤怒和无奈进行的复读,产生抑郁症也就无可厚非;

其二,孩子终于达到了你们期望的目标后,事实上丧失了一个学习和前进的动力,通过迷恋网游,补偿了学习生活丧失的兴趣和乐趣,但是挂科给他带来了创伤性的打击,激活了他内在的焦虑。

其三,不清楚你孩子是怎样的性格的人,如果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任何一方情绪不是很稳定,容易情绪化或者脾气比较暴躁,都可能带给孩子不利的影响,因为让孩子跟家人的互动中长期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状态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也就很自然了。

如何破局?

首先,涉及到孩子已经到了需要住院的地步,所以建议首先考虑医院的药物治疗,稳定住情绪,在考虑心理治疗。

其次,作为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必须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才是治愈孩子躁郁症的关键,否则。外在的压力源不解决,药物治疗非常的受限。

再次,如果孩子通过诊断,确诊具有精神病性的人格特质,或者边缘性人格特质,。可以建议家长跟孩子做系统的家庭治疗,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恢复以及人格重组。

最后,如果孩子情绪稳定一些,家长可以试着带着孩子做一些公益的社会活动,多参加社会沙龙,总之,一定要让孩子走出去,走出去,需要通过社会的影响来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

要治愈双相情感障碍,首先要正确认知双相情感障碍,心理专家李宏夫老师指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心境障碍,它的高峰年龄为15-19岁,患者从首次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却需要10年,首次发病时多表现为抑郁情绪,往往被误诊为“抑郁症”,约70%病人被误诊或漏诊。初见这些数字的人不免毛骨悚然,但是首先需要确认的是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从属于心理疾病。国内知名心理学者提出“平衡理论说心理”的观点。躁狂与抑郁是心理天平的两个极端,如果患者心理在天平中心区域内浮动既为正常范畴,帮助患者不躁狂、不抑郁实则帮助他们到达心理平衡的状态或者称之为归位到合理范畴。

1、应激事件:应激事件是容易诱发双向情感障碍的重要社会因素。在生活、工作上遭遇到重大失败与挫折(不良的生活事件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或婚姻不好、社会经济状况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理想自我与社会现实达不到统一,进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内心纠葛严重,无法自行调整,情绪不稳定现象频发。

2、生化因素:双相障碍患者在处于抑郁状态时,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浓度较低,但是处于躁狂阶段时,浓度则较高(Manji, Potter, 1997; Manji, 2001)。人体本身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但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不当易致体内激素失衡从而罹患该症或症状加重。

3、季节变化:该病症发作易受季节的变化影响。通常情况下,春季是躁狂症多发季,抑郁症易发于初冬时节。

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致病的一种易感特质,具有这种易感特质的人在特定的环境因素激发下发病。

5、人格特质:旺盛型人格特质的人通常情绪过于亢奋或饱满及情绪不稳定性等等;另外一类是边缘性人格或反社会性人格。

6、美国权威学术研究证明,单独因素并不能触发双相情感障碍疾病,引发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的因素是多重因素叠加交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

双相情感障碍症状表现

1、情感脆弱:常常由于一些细小或无关紧要的事情产生悲伤或兴奋激动的情绪,无法自控。

2、欣快: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没有办法说法高兴的原因,一般给人呆傻感。

3、易激惹:由于一些小事情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通常持续时间短

4、病理性激情:突然发生的、非常强烈但又短暂的一种情感障碍。多半有意识障碍,破坏性强:冲动、伤人、毁物等。

5、强制性哭笑: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该现象的出现本人并不能阐明缘由。

双相情感障碍首发会以抑郁为主,往往一次或者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狂躁或轻狂躁的发作。躁狂发作时,患者会很快乐,急躁,不需要太多的睡眠,比平时更健谈,思维跳跃,精力比平时要充沛;抑郁发作时则感到心情极度沮丧,平时很喜欢的事物现在不再感兴趣,可能体重减轻,思维缓慢,疲乏,难以集中精力,焦虑悲伤,往往想自杀。当然也不是从一种状态立刻进入另一种状态。晚期阶段,患者可能伴有严重的焦虑症状,甚至会体验到幻觉,出现幻想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能治愈方法之——修心固本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愈,心理平衡是关键。平衡人人皆知,但是如何帮助内心达到平衡却鲜有人知。内心躁动不安抑或焦虑难耐等,修心自当还我们心境平和、生命本真,宽恕自己、他人。呱呱落地逐渐被社会化,本我的性情自然被束缚。气血畅通百病不生。从生理的层面(身体本身)而言,系统与递质之间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但过分的通过外界摄取物质反而使其很难恢复平衡进而导致依赖性。因此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修心是最重要的方式,修心方可固本。这里的修心方法,是观息法,观息法是心灵重塑疗法中的一种,是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简单、实用的方法。

观息法练习步骤:

1、选择一处安静且不被打扰的环境。

2、以盘腿姿态端坐,腰背挺直,闭目。

3、如实的观察呼吸,专注于鼻孔处呼吸进出,就只是观察鼻孔处的一呼一吸,保持“平等心”即“不判断、不分析、不纠缠、不联想”。

4、初始练习时间以15分钟为限,逐步增加。

双相情感障碍能治愈方法之——运动

跑步是一项简单易行的运动。跑步可以使淤堵的气血畅通。这项运动不仅锻炼人的心脏功能,还可以促使血液循环的加速,亦可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的垃圾,使身体与心理调整回轻松的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359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